1973年,在小說手稿《Crash》完成不久,英國作家J. G. 巴拉德(J. G. Ballard)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翻車意外。
.
身為全世界對車禍最迷戀的男人,後世沒有人能確定J. G. 巴拉德當時是打算順著自己筆下的主角,完成一場完美的車禍(即便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抑或這一切只是一個神秘的巧合。他的這部作品後來在1996被加拿大鬼才導演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翻拍成了《超速性追緝 Crash》(1996)。
.
人的性癖好有千百種,巴拉德偏偏開創了前所未有的一種────對車禍事故的強烈慾望。在這則故事的世界裡,角色們不僅沉浸於體驗車禍的歡愉,也參與觀賞車禍的演出,向同好道出對車禍體驗的性幻想。其中許多人都是曾經遭遇車禍的受創者,他們從此不可自拔,想要一再體驗這種接近死亡的高潮。
.
在巴拉德眼中,沒有什麼比高速公路的市景更代表20世紀,他認為這是完全屬於20世紀的景觀。事實上,我們已然親身經歷、習以為常,根本沒想到我們已經身處於一個典型的科幻世界,與過去人類數千年的歷史產生了明顯的斷裂。
.
在這個被機器/車驅動的時代,人類將自己的軀體置入在一個移動的容器之中,為了追求便利,不惜將性命託付其中。久而久之,似乎也形成了一種異化現象,人體與車體漸漸合而為一⋯⋯。在巴拉德中中,人類對汽車的想像或許不只是「交通工具」那般簡單,而有著將之視為肉體延伸的慾望。
.
人類在考量購買什麼車款時,本來就會考慮什麼樣的車適合自己,光是這個念頭,其實已經是人類將車視為「新軀體」的開始。更不用說許多人類對賽車運動的迷戀,再再顯示了這種慾望已超越滿足交通便捷性的本質,而是讓自己達成肉身所不能為的速度,甚至能在一瞬間終結自己生命的可能性。
.
這種人對車的投射,若是如此獵奇、不堪。皮克斯的動畫系列《汽車總動員 Cars》不也成了駭人之作?
.
「我們生活在一個被各種虛構所統治的世界裡,我們生活在一本巨大的小說裡,虛構已經存在了。作家的任務是創造現實。」J. G. 巴拉德有云。
.
這本書出版之時,《紐約時報》書評人怒批,這是「令人感到最厭惡的書」。但後續也有學者發現巴拉德是如此精準地將人體比作車體,探討科技、性與死亡。爭議之聲直到電影《超速性追緝》在坎城影展問世之後,依然未曾止歇,即便坎城影展予以評審團特別獎,在英國仍有鼓吹予以禁播的呼聲。
.
世人固然覺得這部作品的概念古怪、病態,但作者巴拉德卻不以為然,他說如果人類真正懼怕「車禍」所造成的死亡,那又怎麼會前仆後繼地讓自己成為一名駕駛?他以此指出,我們每個人都在潛意識之中追求死亡的宿命,明顯有一種對死亡的驅動力隱隱作祟。
.
很少人還記得,其實早在1970年四月,巴拉德便已經在倫敦的新藝術實驗室展示自己以「車禍」為名的展覽,展品有三輛因車禍壞損的汽車組成。在私人的展示會上,巴拉德刻意安排一名女演員上空遊走在展場之中,沒過多久,酒酣耳熱的賓客們竟然放肆在車體上塗鴉、撒尿,甚至進入車中試圖侵犯坐進後座的女演員。在那一刻,人們已經無法分辨車與人/女性的分野,而一概視之為「物」。
.
而在隔年,他親自主演了結合劇情片與紀實風格的短片《Crash!》,他在片中娓娓道來自己對車禍的認知,甚至模擬死亡車禍的發生。這部作品成了小說的前奏,也是電影《超速性追緝》的前身(全片詳見留言處)。
.
在《超速性追緝》之後,巴拉德持續創作不懈,而且多有影像化,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包括他的半自傳之作《太陽帝國 Empire of the Sun》(1987)與反烏托邦科幻之作《摩天樓 High-Rise》(2015)。近期大家最熟悉的,無疑是《愛×死×機器人 Love Death + Robots》的第二季最末章《溺斃的巨人 The Drowned Giant》(2021)。
.
我曾撰寫過針對該文本的分析,嘗試解讀片中巨人的象徵,全文刊載在VERSE網站,篇名為〈《愛×死×機器人:溺斃的巨人》 這巨人是中國還是蘇聯?〉(詳見留言處)。
.
至於那場車禍究竟有沒有奪走J. G. 巴拉德的性命?
.
答案是否定的。不過與他筆下的人物不同────巴拉德從此變成了一個戒慎恐懼的優良駕駛。
.
.
(J. G. 巴拉德在經歷這場車禍之中,拍下了當時車禍受損的福特汽車的各個角度,組合成了一張海報。)
#超速性追緝 #Crash 甲上娛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文塗鴉—港式中文塗鴉者第一人 設計師學書法後以Graffiti寫歇後語:算是保育廣東話的一種 近年社會紛紛關注本土藝文場所是否充足,去年深水埗大南街的興起,讓不少港人開始注意街頭藝術,但graffiti(街頭塗鴉)卻往往落於灰色地帶,雖然風格強烈,圖案非常搶眼,但亦有人痛斥是毀壞公物。 塗鴉文...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StoryTeller 說故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藝術故事:【尋回屬於自己的意義】
「拿起筆,隨心畫畫吧。」在 1915 年的一個藝術學校裡,導師說道。在那時候,這種隨心由孩子發揮的教法被形容為新的教學實驗,甚至是一場藝術運動。在那時代,所有人都重視知識的教授。
而這所瓦爾登藝術學校的創辦人是Margaret Naumbur,後來被推崇為藝術治癒之母 (Mother of Art Therapy)。她相信教育常常忽視了行為的真正根源,只追求更好的外在行為表現,卻沒有認清行為的真正根源。
「這樣畫,才是美。」
「這樣畫,才會得獎。」
「這樣畫,才有意義。」
但為何小孩子想畫?小孩子作的畫背後的意思,從來沒有大人真正探究。
Margaret認為,這樣的教學無法有效地糾正和引導人類成長的衝動。因為,孩子根本也不了解自己的不安和快樂來源。
她發現,每位小朋友畫的塗鴉都有非常不同的地方。只要看著小朋友畫的畫,留意出現的元素、人物和用色,很容易就能猜到小朋友這一天做過甚麼、學了甚麼,或是和家人的關係是否良好。
早於 1940 年代,她開始主張藝術有療癒人的潛能。她注意到,人們的塗鴉往往隱藏著連自己也不知道,或是從未說出口的想法 —— 而這些,就是心理學上非常重視的潛意識。
一步一步,Margaret Naumbur和其他學者一同建立了藝術治療這門專業。現在,任誰都可以透過繪畫參與藝術治療。在畫室裡,畫功或經驗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能否如實地畫,畫出內心的風景。
「門和路是藝術心理治療中其中一個常出現的主題,或許代表了個人的心路歷程、過程、期盼、可能、未來、出門等等⋯⋯」
相隔超過 100 年,來到現今世代,我們依然偶爾迷失於成長的過程裡,只因缺失了求學時才有的獎勵或懲罰後,我們發現從來沒有了解自己真心所想。
藝術治療幫助我們和潛意識溝通,透過畫筆表達內心,呈現感受、願望和想法。從心出發,透過創作尋回屬於自己的意義,自然找到自己的道路方向。
Storyteller: Affordable Art Fair Hong Kong & 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 Hong Kong Association of Art Therapists
〖#藝術療癒小組:從心出發的門和路〗
導師:施晴馨 @schsartherapy
時間:27/8/2021 1330-1500|27/8/2021 1800-1930|29/8/2021 1000-1115
了解更多:https://www.eventbrite.com/e/affordable-art-fair-hong-kong-2021-tickets-158695816459
〖關於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
香港藝術治療師協會於2002 年正式成立,以國際標準的專業、經驗及道德標準為本,推廣及加強藝術治療實踐的持續發展。本會除了促進本地專業藝術治療師、精神健康及復康服務專業人士之間的知 識交流外,我們亦為有意成為專業藝術治療師的人、精神健康機構與學校的專業人員或對香港藝術治療有興趣的人士,提供廣泛的藝術治療培訓機會。
〖關於Affordable Art Fair Hong Kong 〗
香港 Affordable Art Fair 為來賓精心挑選價格相宜的作品,務求為你帶來最佳購買藝術的體驗。 歡迎蒞臨藝博會,與家人摯友共享多個互動藝術活動,讓快樂週末更添精彩。當代藝術作品包括傳統水墨作品、抽象畫、雕塑、限量印刷品及攝影作品,你總會找到適合你的空間、品味和預算的藝術品。
#aafhk The Sovereign Art Foundation artloop.hk #沒有你也是你的故事 #everyoneisstoryteller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阿Ben的連線代購】
KAWS:WHAT PARTY 米其林公仔
《KAWS:WHAT PARTY》堪稱是能全面瞭解這位藝術家各個面向的大型展覽:涵蓋他25年來不同階段:包含素描、街頭塗鴉、繪畫、跨界聯名、家具以及最近在增擴實境領域的創作。
Brooklyn Museum在展出期間還將安排一連串的藝術課程以及有趣互動,例如藝術家本人將在4月22日舉辦講座,分享他個人創作觀。或在展覽期間有一連串針對八歲以上或青少年的Winter Camp、Virtual Teen Night,透過線上教學讓更多年輕人與孩童樂於進入藝術世界。KAWS對於米其林不以產品或代言人,而是使用一個角色做為公司的識別代表,感到非常有興趣,原本就酷好各種人物的他,從這方面鑽研:動畫或廣告中的角色,如何被人們識別並產生共鳴感,也在2002年將自己創造的CHUM 角色做成玩具。如今他已創作好幾個獨一無二深具識別性的角色,小至公仔大至雕塑,全成了他的IP。
商品: KAWS:WHAT PARTY 米其林公仔
顏色: 黃/橘/粉紅/白/黑
尺碼: 30CM*13CM*10CM
售價: 私訊詢問
超低價販售;喜歡的粉絲就快來私訊我們吧
服務專線: Http://linktr.ee/abenjapan
facebook粉絲團&社團: 阿Ben的日本代購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06912613170102/
IG粉絲團:aben_japan
#阿ben的日本代購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中文塗鴉—港式中文塗鴉者第一人 設計師學書法後以Graffiti寫歇後語:算是保育廣東話的一種
近年社會紛紛關注本土藝文場所是否充足,去年深水埗大南街的興起,讓不少港人開始注意街頭藝術,但graffiti(街頭塗鴉)卻往往落於灰色地帶,雖然風格強烈,圖案非常搶眼,但亦有人痛斥是毀壞公物。
塗鴉文化源於美國東岸貧窮地區,六十年代Hip Hop文化逐漸興起,為增添氣氛,許多人會在舞蹈場地背景上,用噴漆寫上不同粗俗語言,再發展成各種圖案,以代表強烈直接的swag文化。swag是swagger的簡寫,是喜愛Hip Hop的年輕人使用的字眼,代表他們強烈的自信。swag亦經常出現在流行音樂之中,代表酷帥。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118/UUQG3N45QJFF3IECUI6U3DDZ6Q/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塗鴉 #Graffiti #廣東話 #書法 #歇後語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塗鴉藝術代表人物 在 畫畫屋Painting house藝術工作室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父母親都是波多黎各人,嚴格說來,其實巴斯奇亞並不算是塗鴉動的代表人物畫家因為在他的畫中所傳遞的訊息並不是一般塗鴉藝術家真正關心的問題但是由於巴斯奇亞藝術界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