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若要說到中國的近代作家茅盾,大家肯定都比較熟悉,著名的《子夜》就是他的作品。甚至在中國還有以他為名的「茅盾文學獎」。
那麼,取得如此成就的茅盾,對於「寫作」有什麼樣的看法呢?一起來看看這篇文章吧。
-
寫作技巧到底是什麼? / 茅盾
請不要見了「技巧」兩字,就覺得高不可攀,十分害怕。也請不要見了「技巧」兩字,就聯想到一長串的形容詞,一些古怪的不常見的字眼,乃至一些拗口的似白話非白話的句子。所謂「技巧」,並無神秘性。你不用害羞,說:「我哪裡夠得上技巧。」事實上,能夠把自己的意思明白說出來,就是技巧。連自己心裡的意思都說不明白的,不是也常常可以遇到的麼?要是又能夠把自己的意思按照自己那時的情緒說的或委婉,或堅決,或洋洋然滿是樂觀,或低沉而悲憤,那就是技巧的程度又進一步了。只要你不上當,不迷信寫在紙上的定要是書上的字眼和句法,只要你大膽把口裡怎樣說的寫到紙上來,那你就沒有理由不相信自己也相當的把握到技巧。
一定要先排除通常的對於「技巧」的神秘的看法,然後能夠來談怎樣學取技巧。
凡借文字構成的文藝作品,最基本的單位是「字」。從前人講究作文的方法,開頭便講「煉字」。這就是:為你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所要發洩的情緒,所要告人的物與事,找到那最適當最新鮮最響亮的單字。我們現在也主張「煉字」,也主張要那樣去找去。不過從前人(現在也還有人)以為應當在書本上去找,我們卻主張在活人的說話中去找——至少是要把這一個辦法作為主要的基本的工作。在這一點上,我不反對「擺龍門陣」。
若干單字聯綴起來,成為句子;所以句子的組織方法是要研究的第二步。這也是應當在人們的談話中去找尋而研究的。你可以準備一本雜記簿,把聽到的巧妙而特別的單字或句子,都隨時記錄下來。不過句子的組織法也還可以從語體的文學作品中去探尋。在那裡,句子的組織法是經過作者加工的,因此就比通常人們談話時更嚴密,更多變化。嚴密而多變化,這是造句技術的要點。
到此為止,「寫」和「說」是一致的,「寫」的技巧也就立根在「說」的技巧。再進一步,「寫」就要求它特有的技巧了,然而也並不神秘。
我們試從一個實踐的例子來說明這一問題。
茶館裡有人在講故事。講者富有口才,所以故事很動聽,你把故事記錄下來了,你研究,你會覺得它的精彩地方,例如語言的生動而巧妙,又非寫作所能及,然而比起一些好的寫作的故事來,它的結構是鬆懈些,而情節的發展也平板些。
這小小的研究,告訴我們一件事:茶館裡講故事的那個人對於故事的技巧的一部分未嘗有過研究,因為他不是有意要作一個說故事的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作為文藝作品寫出來的故事卻因作者有意地講究這方面的技巧,所以就見得優勝。
結構上的技巧是必要的。所謂結構,不僅指人與事的安排配合,還須顧到全篇的節奏——這就是從故事的發展中所產生的起伏抑揚的情調。一篇作品(除了若干例外),不能一個調子從頭到底;要是這樣,就成為平板,就不美。因此須要有「波瀾」,譬如一首曲子,拍子有快有慢的,音有高有低。
一篇作品中的人、物、事,必須有現實的基礎,然而到底是作者虛構的。正因為是虛構的,所以這些人、物、事的發生、發展和結局,必須一方面入情入理,有百分之百的真實性,而同時一方面又必須緊湊,各部分成為有機體,而且具有抑揚起伏的節奏,這樣才可以增加它的色彩、律動和韻味,而強烈地感動了讀者。
這些技巧,我們要到世界和本國的名著中去學習。這些技巧是經過了數百年乃至數千年的無數人才創造研究成功的。這些技巧,還在發展,絕對不會有止境。
然而這一類的技巧也不是只有從名著中方可找到,方能學習。我們也要從社會生活中去擷取創造新技巧的動力。社會是在變動的,新的社會生活會產生新的文藝上的技巧。這只要研究自古至今新的文藝形式之所以產生在特定的歷史時期,就可以明白的。不過這一層說起來不大簡單,這一本小書裡是容納不下的,我們只能在這裡略提一筆,要詳細研究,須得閱讀專書。
以上所述,倘用一句常常聽見的話來總結,就是:「向生活學習。」
堅決造句 在 貝貝Alice-小寶貝夢遊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話說我好鐘意飲珍珠奶茶,貝貝成日見到有啲波波覺得好得意,想我畀佢飲!但因為我好堅持佢唔飲得茶類,所以我次次都拒絕!但有一次我地叫咗杯黑糖珍珠鮮奶,見無茶就畀佢試啖啦,點知話咁快就愛上咗🤣,其實佢除咗鐘意飲橙汁同士多啤梨奶昔,幾乎係無鐘意過其他嘅飲品,平時最鐘意只係飲水,就算鐘意飲橙汁,飲完兩啖都話要飲多啖水先!所以估唔到咁甜嘅珍奶佢都啱,但其實佢應該只係鐘意食珍珠!點知依家日日都提住想食珍珠!但最慘佢最近嘅poo poo又唔暢通喎!我就好堅決話一定要你成功痾咗,我先會再買!
然後,佢見求珍奶不成,好語重心長咁同我講😒:「我話⋯你出去買珍珠奶茶畀我先⋯我飲少少,跟住我痾完poo poo,我再飲少少,跟住⋯我休息一陣⋯我再飲囉!無所謂架⋯⋯」咩野呀?咩野休息一陣呀🤣咩野無所謂呀?點解你突然會識講呢啲野架?🤣🤣🤣🤣🤣聽到真係笑死我!佢個樣仲要天真無邪勁認真,應該覺得自己講得好有道理😂!
其實上次佢同我輪流扮生bb都講過一次「無所謂」⋯
貝:「嗱!你生bb先,跟住到我,跟住到你,跟住到我,無所謂架嗎☺️?⋯係咪?」
突然聽到佢識用「無所謂」黎造句,我真係笑到癲咗😂,點解佢會諗到咁樣黎造句?真係好搞笑!黎緊應該可以節錄返輯貝(笑)談廣東話!
———————————
FB: https://facebook.com/profile.php?id=155831361844211
IG: https://www.instagram.com/bowl_lam/
#貝貝Alice #90後媽媽 #香港媽媽 #新手媽媽 #新手爸爸 #育兒日記 #育兒生活
堅決造句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進黨的言論怎麼跟共產黨那麼78像?
民進黨秘書長洪耀福:「...中國國民黨的基礎沒有因為2016年選舉而潰敗,國民黨基層還是存在,社會保守反改革的力量還是很強大的,所以改革過程才會遭遇這麼多的挑戰,民進黨2018年選戰最大的意義是,如何讓反改革的保守力量死心,「要讓國民黨再輸一次,讓台灣再贏一次」,這些反對改革的力量才會死心,台灣才能真正建立長治久安。...
...讓共產黨徹底了解台灣民心真正的走向,兩岸關係才有可能真正展開新的局面」,這對台灣來講才是真正的長治久安...」
毛澤東反右運動時:「...民盟在百家爭鳴和整風過程中所起的作用特別惡劣,有組織、有計劃、有綱領、有路線,都是自外於人民的,是反共反社會主義的。還有農工民主黨,一模一樣……整個春季,中國天空黑雲亂翻,其源蓋出於章羅(註:指章伯鈞、羅隆基)同盟……這種人不但有言論,而且有行動。他們是有罪的,『言者無罪』對他們不適用。...」
民進黨與共產黨背後共同邏輯都是:「凡是反對我者,都不算是人民,都應該被打擊到死為止!反對聲音都不算民意。」
民進黨上台以來搞一例一休、廢核減碳等政策,與毛澤東後來搞的三面紅旗沒兩樣 -- 都是以為強政府之力可以改變自然定律。
其實陳水扁執政時,民進黨就堂堂上演過全黨水母腦的戲碼,還記得2006年游錫堃說:「倒扁就是中國人糟蹋台灣人,台灣絕對不能讓『紅色恐怖』打倒、被糟蹋、被看輕!台灣國加油!」
與1976年江青面對審判時辯駁:「你們逮捕我,這是醜化毛主席。審判我就是醜化億萬人民,醜化億萬人民参加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簡直是照樣造句!
還有嗎?還有:
1976年
人民日報提出【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
2006年
辜寬敏說:「沒有阿扁,怎麼挺台灣」
https://udn.com/news/story/10958/296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