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訪問】2021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校園電視候選內閣 Tenacity 專訪
2021年度香港大學學生會周年大選網上投票將於2月1日上午10時至2月5日下午5時期間舉行(系統會於每日凌晨2時至6時進行維修,屆時將不能投票),校園電視訪問了校園電視候選內閣 Tenacity ,讓同學了解其政綱和理念。
問:請介紹自己及候選內閣。
答:大家好,我是校園電視的候選內閣候選主席江澤灝。我們的內閣名為Tenacity,有堅毅不屈、堅韌的意思,代表本閣將以堅毅不屈的精神,在社會動盪、言論自由、新聞自由被打壓的情況下,仍然敢於報導事實,堅守編採自主的方針。我們亦會堅守作為傳媒的責任,監察校方學生組織及政權。
問:簡介來年工作計劃。
答:在新聞部方面,我們來年將設有即時新聞及檔案新聞。即時新聞方面,我們將報導校內及校外的新聞 。
校內方面,我們會報道有關疫情和校政的新聞。校外方面,則會報道有關疫情、國安法以及抗爭運動的情況。
希望大眾可以留意更多社會的狀況,亦希望大眾可留意更多社會議題。另外,我們今年將增設法庭新聞,希望大眾能留意被捕人士的情況,亦希望大家能成為旁聽師。
在綜合製作部方面,我們將製作不同類型的影片,例如街訪、良心小店推介以及微電影等,希望可以引起觀眾的反思,並希望他們有所得益。我們亦將製作有關香港本土文化的影片,希望令香港人可以留意更多香港的本土文化 ,從而提升本土意識,並增加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感。
於廣告部方面 ,我們繼續設有廣告拍攝及投帶服務,希望觀眾可以接收不同屬會的資訊。此外,我們將製作不同的公民意識廣告 ,希望提升觀眾的公民意識。
問:請簡述內閣的政治立場。
答:我們於政治光譜上偏向本土派。我們認為自2019年開始,隨著社會運動,香港人的本土意識愈來愈強。某程度上,香港人已形成了一個共同體。大家也願意擁護香港,並守護香港的本土文化及核心價值。另外,我們認為校方甚至政府,很多時都忽視了香港人的利益,並不是以香港人的利益為依歸。本閣希望校方及政府能關注香港人真正的需要。 制定政策前,應以香港人的利益為依歸。我們亦希望所有人都可以好好注重香港的本土文化。
問:您將如何運用評議會上的投票權?
答:校園傳媒的角色較特別,我們只會於兩大情況下才使用投票權。第一是香港在大是大非的情況下才會行使投票權。例如是關乎到大部分學生的利益、香港社會的狀況等,我們會使用投票權。除此之外影響到校園電視的自身利益,在新聞自由的情況下,亦會使用。在其他情況之下,我們將會投下棄權票,以確保持平角度。
問:新聞自由逐漸縮窄,校園報導時如何確保編採自主?
答:我內閣將會盡我們的能力,向會員以及大眾報道真相和事實。另外,在校方的打壓下,我們不會為了迎合校方而修改我們的新聞內容。我們會堅持報導事實,堅持編採自主。
問:如何評價委會組成及過去一年表現?
答:校委會的組成大部分都不是委任校內的人士,大部分都是委任校外的人。去年校方委任了懷疑具紅色背景的副校長,反映了香港大學逐漸受到滲透。
問:請簡述來年抗爭現場的採訪安排。
答:如果將來仍有抗爭場面的出現,本閣依然無畏無懼,派出學生記者去現場進行採訪工作,務求報導事實和真相。另外,為了確保學生的安全,我們都會提供裝備,例如頭盔及防毒面罩、記者證,令警方能夠辨識他們的身份。另外我們有後台,全天候監視現場的情況,減低被捕的風險。若有被捕情況發生,我們會盡快通知律師,並向學生記者提供相應法律的權利及援助。
問:向選民說的話。
答:未來2月1日至2月5日是週年大選投票日。希望大家可以支持校園電視候選內閣Tenacity,投下信任一票,多謝大家。
周年大選的其他候選單位包括,中央幹事會候選内閣「不死傳說」及 學苑候選編輯委員會 「誌」。中央諮詢大會將於1月26日,下午1時至6時於學生會大樓地下和Zoom舉行,讓同學近一步瞭解三個候選單位。同學可到校園電視 Facebook Page 觀看直播。
堅毅不屈意思 在 林作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看英國電視劇《皇室》,第四季最新劇情講述當時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剛擔任英國首相是和身邊的內閣成員甚至皇室格格不入。我看完,覺得自己實在是感同身受。
面對內閣成員,她在戲中的對白是:「我真希望可以早點的時候就把他們炒魷魚。」面對皇室,她的對白是:「我真不明白我在這裡和這些人一起在做什麼。有什麼意義?」
在戲中,戴卓爾夫人在格格不入的情況下,依然展示出堅毅不屈的精神狀態。在全男班的內閣,她其實明顯不被其中一些下屬尊重。在皇室,成員們更是取消她完全是不入流。不懂得穿合適服裝、不懂得做一些貴族才懂得的戶外活動,滿腦子裡都是工作,完全不懂得休閒和生活。
我自覺自己其實也是個工作狂。而我也在求學時段在一些比較所謂貴族的地方讀書,在自己身邊的一些朋友裡面,我也算是家境比較一般的。但這些同病相憐的點,不是重點,重點是,我覺得我會做得比戴卓爾夫人在戲中還更好:我會很自豪我的不同。
社會上依然太過講究入流、合群。但幾乎大部份許涯爭取回來的成功方式,都不是合群或入流的人更可能可以取得的。
如果我是戴卓爾夫人的話,我會很慶幸自己是不一樣的人,時刻提醒自己,自己就正正是因為這樣,才能走到這一步,名留青史。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對某些人來說,是悲哀,但對我來說,是機遇,是難得的機會。
據說以色列情報局有個機制,叫第十一人。第十一人的意思,就是當10個人都有同一樣意見的時候,那麼第十一人務必擔當起持反向意見的角色。我一直覺得很有意思。我自己也是遵循這個道理,一直希望給自己找個這樣的角色。
如果讀者是在戴卓爾夫人的情況的話,想必大部份人會覺得超尷尬、超不舒服。戴卓爾夫人是覺得舒服,又或者說她面對敵人,從容不迫。而我呢,甚至是覺得敵對的聲音讓我更能大展身手。
這是三個不同的程度,不同層次的心態,大家懂嗎?你又會是選擇哪一個心態呢?
堅毅不屈意思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連續創業家的策略覆盤 ♟
立即報名講座:http://ecfit.co/AKTPjui
前幾年剛遭遇失敗的時候,科技島讀邀我去錄 podcast,Michael 一開場就說「我們今天主要是來覆盤」,我書讀得少,沒聽過這詞,Michael 還親切地為我解說是檢討、重播一次的概念。
後來,我才知道覆盤是圍棋世界的用語,意思是棋局結束後再 #從頭到尾檢討一次每一步的決策,每一步對局勢、對成敗的影響。
上次銘元邀我分享這些年的經驗,除了有點緊張,也開始覺得自己不知道有沒有料,那些年少輕狂的胡鬧,真的值得分享嗎?可能值得吧,畢竟,我們幾個合夥人們,#十年下來燒掉上億的積蓄跟借來的錢,創造了上百個就業機會、讓幾百萬用戶的生活因為我們而有了些不一樣。
有人問我,燒這麼多錢,怎麼不拿來買 HTC 股票、買 微軟股票、買 Shopify 股票?
是呀,我都算過,而且我算過好幾次,這些都是人生的機會成本,紮紮實實就隨著青春而逝去。
如果我把賺來的錢拿來買 HTC,我的身家就翻倍了;買微軟股票的話,就是三倍;買 Shopify 的話,就是五倍起跳了。
但是,人生往往就是這個但是決定了之後的許多事,古人說這叫蝴蝶效應。
我在股價持續突破新高的階段選擇了離開 HTC,我想重押微軟的時候決定把錢拿來創業,我注意到 Shopify 的時候我剛好接近人生第二次破產,我的人生彷彿反指標。
好險,人生往往是這個好險,有了以前的瀕臨破產經驗,#我知道避險的重要性,誤打誤撞建立的避險部位,在這幾年大風大浪、有驚有險的日子裡讓我至少還吃得起滷肉飯、喝得起礦泉水、還得起債務。
以前,我總在想,年老時,要給我的下一代、下下代聽到怎樣的故事?
是我買了微軟股票,所以我們家的學費、生活費都要感謝 Bill Gates,雖然我們家裡的電腦都是 Apple 的,但這就是為什麼角落那台吃灰塵的 Windows 依然捨不得丟掉,而且畫面經常顯示系統升級中。
還是我創業了,雖然起起伏伏,但堅毅不屈,做出了點對世人有幫助的產品?還是我因為創業,所以爺爺 80 歲了也還無法退休,不然沒法還錢、沒法供你們讀書?
沒想到故事沒這麼簡單,要不是經歷了創業、經歷了瀕臨破產、經歷了失敗,現在也不會有空在這裡發廢文了...
我想,這就是 #創業家的浪漫吧?
這些年來,想起一些年少時無知的時刻、不成熟的判斷,一方面覺得好笑,一方面卻也還想提醒自己,別忘了當年的自己,#莫忘初衷。
為了準備這場分享,我想起 2010 年某次 Inside 創辦人們聚會的對話,當時我們流量越來越大,從 Alexa 1000 一路進到前 500,自己覺得還算不錯。
我突然一個念頭問了 Sting 「如果我們可以擁有 5 個 Alexa 前 500 的網站,應該很酷?」
現在回想起來這還真是個蠢問題,蠢到爆了。
Sting 回我「然後呢?」
我還繼續接話說「就...很酷吧?我們能做出一個,就能再做出下一個,就會有影響力、也能賺錢。」
Sting 依然酷酷的問我「然後呢?怎麼賺錢?」
忘了這對話後來怎麼收尾,但印象中是我們在討論把一個 Inside 推向大流量網站、經營人力媒合服務 2.0 的商業模式。
那天的聚會結束之後,回家的路上我只有一個念頭:「不然來試試看 35 歲以前擁有 5 個 Alexa 前 500 大的網站好了,那應該很酷?」
偶爾我會想到這個念頭,想到那天愚蠢的對話,同時也為自己的愚蠢覺得尷尬也好笑。
但每當想到這個愚蠢,隨即又會出現的幾個念頭,又讓我不禁羨慕年輕時候的自己,也慶幸自己曾經年輕、大膽過。
後來,我陸續做了很多網站,運氣好,也誤打誤撞的,好幾個網站的流量超過當初設定的目標,我學會了幾個寶貴的經驗:
- 相信自己,但光是相信不夠,要執行
- 相信前輩,但光是相信不夠,要執行
- 勇敢做夢,但要做大夢(Dream big. Aim High)
後來,有的大流量網站賺不了錢,我知道怎麼變流量,但不知道怎麼賺錢,Sting,一開始問我的問題就是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以終為始。
現在年紀大了,我才理解,「做出五個大流量網站」不是什麼太好的目標,但確實是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做做看。好一點點的目標修正方式,可能是做出五百個或五千個?或是增加獲利能力的描述?或是對場景、對人群的描述更精準些。
最後跟各位朋友分享最近很喜歡的一句話:
「如果你把目標訂得可笑的高,即使失敗了,也敗得比別人的成功還高」
覆盤自己的年少輕狂,想起這些往事,除了覺得有趣、值得回味,也更提醒自己,要把握青春,共勉之。
分享結束後,被問到這些年做這些事有什麼共同點?
後來回家我持續想這個問題,想了想一個簡單直白的答案就是,我學生時代做的網站讓我學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就是比我有創意的人太多了,
而我能做到的是建立一個機制讓他們的才華被更多人看到、變出價值。
後來一路走來的脈絡大概都有這個想法潛藏其中:
Inside 可以成就大概十幾個作者、幾十萬讀者,有些影響力;
iCook 更大規模的成就了幾百個作者、幾百萬讀者;
KumaWash 是我希望用 uber 模式做洗衣,成就上千個在家工作的洗衣媽媽、每個人每個月都賺個幾萬元;
現在開課快手則是繞回線上,用 SaaS 模式、開店平台,搭配適度的商業思維跟 business model 設計,看能不能做出很多個不同領域的內容平台,更大規模的協助有才華、賣知識的人,經營自己的網路門面與數位領域的戰場。
——以上分享自主講者 林宜儒 Lawrence Lin
****************
【TeSA 2.0 實戰專題演講】7/30 晚
✨ 連續創業家的策略覆盤 ✨
✦ 主講者:林宜儒
現職
無為教育科技,創辦人
德豐管理顧問,合夥人
三創育成基金會,駐點創業家
====================
📅 7/30(四)19:00 ~ 21:30
🏠 台北市青島東路 7 號 2 樓之 1
🎯 立即報名:http://ecfit.co/AKTPjui
📞 LINE@:http://ecfit.co/AK4CPyq
📣【TeSA 場地出租】
全新裝潢、交通方便,30 人教室最低 $1200 起,
詳情請見:http://ecfit.co/AK4X8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