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這塊土地的智慧與價值 — 雞籠中元祭】
鷄籠中元祭,或稱為「基隆中元祭」,是農曆七月鬼月在基隆地區的盛大法會,也是政府認定的「台灣十二大地方慶節」之一。2008年文建會也指定其為國家文化資產之重要民俗。中元祭一系列的活動長達一個月,之前我們解釋了(參考《與鬼魂分享食物 — 普度》:https://reurl.cc/VAr4y)中元的由來,這裡我們將告訴大家,基隆的中元又有何特別之處。
《一切都從械鬥開始》
台灣從清朝時期開始就移民社會,在開拓中自然有各種船難、瘟疫、械鬥,人死於非命可謂常見,而客死異鄉又無法得以安葬者,人們認為其會化身為厲鬼,為禍人間。因此在我們的傳統社會中,血緣、宗族延續是相當重要的,沒有後代表示死後無人祭拜,無主孤魂就需要安撫,也形成了各類陰廟信仰如有應公、大眾爺、萬善爺。而基隆的中元祭典起源於清朝,當時福建漳州人率先開墾此地,主要在基隆港附近獅球嶺以北,隨後而來的泉州安溪人則定居獅球嶺以南、暖暖一帶。由於老鄉不同,因商業糾紛、土地爭奪、習俗等事件時常摩擦,也就演變成漳泉械鬥,死傷慘重。
直到1851年,由於衝突擴大,死傷百餘人,讓漳泉兩方大佬出面調解,並將械鬥中的亡者骸骨合葬祭祀,稱為老大公,立老大公廟,並協商雙方人馬以「姓」來輪值,每年主要負責祭祀活動、中元超渡,讓姓氏的宗親血緣來慢慢取代祖籍地域的觀念,進一步融合漳州泉州兩地人。為了讓大家的對立有所發洩,也以比賽陣頭的方式代替械鬥的死傷,讓社會和諧。從1855年開始基隆中元祭,至今一百六十多年。
《姓氏輪值比賽,取代以死相拼》
早年參與輪值的姓氏由基隆十一姓氏宗親輪流主普,稱為「十一字姓」。相傳經由抽籤,決定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的順序,稱為「張頭許尾」。演變至今成為張廖簡、吳、劉唐杜、陳胡姚、謝、林、江、鄭、何藍韓、賴、許、聯姓會、李、黃、郭等「十五字姓」主普。
從這段歷史脈絡,不難看出,我們的習俗常常伴隨著各種對亡者的憐憫,以及對社會穩定的渴望。從過往看,這塊土地上的祖先們為了讓人們可以安居樂業,非常努力的想要用各種方式來安撫人心,而對比到現今社會,雖然經濟發展了,國家進步了,但對於彼此的不認同、不理解,戰場從過去的械鬥,轉變成為媒體、網路,也漸漸失去我們內心最原始的期待。
《重金製作斗燈》
在參與中元祭的系列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迎斗燈遶境,以木頭精雕細琢而成,分為三段、高達半層樓的大型斗燈,是每年看點之一。斗燈是道教的祈福器物,象徵本命元辰,也代表著個人或一個氏族的運勢,因此各姓氏宗親會都十分重視斗燈,不惜砸下重金禮聘藝師製作。
斗燈不只是宗親會們展演的道具,更呈現出在我們的傳統價值中,團結是很重要的元素,血緣關係更是強調家庭的重要性,俗話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唯有讓自己跟家庭穩定,才能讓社會與國家穩定。
而普度在基隆中元祭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盛事,由於早年因為祭典期間居民飽受塞車困擾,在地方仕紳的協調下,遷至中正公園現址,於1976年落成,不但是全台少見由鋼筋水泥築成的永久性主普壇,也在一樓也設置「中元祭祀文物館」,保存記錄鷄籠中元祭的民俗文化。基隆主普壇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二傍晚點燈放彩後,成為富麗堂皇的地標,從港都不同方位,都能看見期間限定的璀璨輝煌。
《普度的心意》
除了文物館展示,我們還能看到普度菜色的用心,由於源自械鬥、歷史、天災等各種背景,所以菜色滿滿都是準備者的心意,不同的葷桌、素桌、西洋桌提供給不同族群與國籍的好兄弟。不光是菜色本身,包括菜餚的雕工、編、塑形、繪製等,也完完全全呈現我們民俗工藝的精華,像是米雕(捏麵人),可是不少老一輩的兒時記憶。
常有人無法理解這類民俗、習俗、慶典與自己的關係,事實上,這當中或許與我們沒有直接關聯,但當我們看著各種心靈雞湯、鼓勵文等網路資訊時,其實回頭會發現,在我們的傳統與過往之中,祖先們的智慧早已經傳承下來,只是我們沒有細細品味挖掘罷了。
8/13(二) 1400–1600| 鷄籠中元祭:迎斗燈遶境導覽 尹德根
詳細行程|http://t.cn/AiWFk61O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8/15(四) 1800–2000 |鷄籠中元祭:中正公園普度祭典導覽 尹德根
詳細行程|http://t.cn/AiWFk61O
快速報名|http://bit.ly/2MLg4qX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基隆 中元祭 由來 在 雨島人 People from Drizzl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好活動推薦: 基隆交響管樂團年度公演-大地狂響 ]
#你多久沒進演藝廳聽音樂會了
#其實小編也很久沒去聽了@@
這幾年,
小編覺得好多人都在為這座城市努力,
除了努力生活,
更重要的是他們努力的把這座城市化作養分轉化成另一個更迷人的狀態,
這次是基隆交響管樂團,
剛接到資訊時本來想說只是一般的音樂演出,
仔細一瞧,
不得了阿,
他們曲目很有趣,
他們邀請了知名作曲家-陳昶安先生
譜寫了一首內容描述 #雞籠中元祭的由來的管樂曲,
從漳泉械鬥造成嚴重傷亡,
後經有識人士調解,決議以字姓輪值超渡,
因此慢慢演變成現在中元祭的祭祀方式......
音樂除了聽覺更重要的是能帶給我們畫面,
透過音符回想城市的過去,
其實更建構了這座城市的未來,
希望除了鄉愁,
我們能看見更多讓這座城市如此迷人的轉化。
-----------------------
【📍演出時間】2018 / 11 / 04(日)14:30
【📍演出地點】基隆文化中心演藝廳
【📍票價】全票NT$200(學生票/長者票/身障票/團體票/藝術節套票另有優惠)
【📍購票資訊】
網路買➔兩廳院售票系統 https://goo.gl/ZhBa5H
實體買➔基隆市文化局(基隆文化中心義一路入口上4樓 / (02)2422-4170 #318 )
#好活動推薦
#交響管樂團
#大地狂想
#這麼努力票價也才200
#在這塊土地做藝文真的好不容易
#請珍惜
基隆 中元祭 由來 在 超知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中元節,有「鬼」嗎?
#中元節 是農曆的七月十五
而七月是初秋豐收的日子
自古以來豐收和祭祀就脫不了關係
但中元節又是怎麼跟「普渡」扯上關係呢?
中元節真的是令人不寒而慄的「鬼節」嗎?
這一次,讓我們從古代中國的宗教故事切入
一起來看看「鬼節」的由來吧!
先從祭祖、拜鬼開始談起
「人、鬼、祖先」之間密不可分
人死後變成鬼或祖先,沒人祭祀的先人
等於不被世人記住,成為「孤魂野鬼」
人們祭祀祖先之外,也要驅邪避禍
這是早在先秦就存在的儀式
但中元節的誕生卻是源於數千年以後
在魏晉南北朝,興盛的兩大宗教:
佛教、道教
在道教的傳統中,除了中元節
還有上元節(正月十五)、下元節(十月十五)
分別代表地官、天官、水官的誕辰
中元節是地官大赦日
人世間的人們在中元節祈求地官
為廣大的亡魂赦罪
這就是「普渡」的道教源頭。
相對於道教的中元節,佛教有盂蘭盆節
盂蘭盆節傳說最廣為人知的版本如下:
有一位目犍連尊者,他是佛陀的弟子
他號稱神通第一,但他的的母親
卻是生前做盡壞事的人
死後被罰入地獄的「餓鬼道」接受報應
傳說中在餓鬼道受罰的鬼魂
就算把飯菜放入口中,也會化做火焰消失
或連水都會化為膿血或熔銅變得無法下嚥
慈悲的目犍連就算擁有天下第一神通
也無法化解母親深重的業障
走投無路的尊者只好求救於佛陀
希望得到如何拯救母親的解答
佛陀說要在七月十五日聚眾供養佛法僧
只有這樣才能拯救母親脫離報應的苦海
果然,照著佛陀的話做後
尊者的母親成功脫離餓鬼道
盂蘭盆節就成了往後佛弟子供養三寶的日子
其實這個廣為人知的目連救母
已經和原始版本相差甚遠
原始的故事中,目犍連的亡母並沒有成了餓鬼
反而以天女的身分與目犍連見面!
傳說故事在傳入中國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傳入中國後「救母」反而成了故事主軸
再經由多年的改編、流傳
儒家的「孝道」就自然而然成為了故事的核心
盂蘭盆節在中國混合了儒、釋、道三家的傳說
隨著時間的演進
不同思想、文化的融合
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熟悉的「中元節」啦!
時間來到唐代
這些不同文化、思想的合流更為明顯
原本屬於民間的宗教活動,更被帶到朝廷中
成為上流社會的一環
在宋代,中元節甚至會像其他節慶一樣
搭配宴會飲戲曲等活動,節慶的色彩相當濃厚
然而,大眾大肆慶祝的節日
難免成為統治者穩定社會時的代罪羔羊
例如在台灣,日本政府曾為了殖民統治的方便
限縮一切慶典活動的規模以及慶祝日期
無獨有偶,遷台的國民政府也做過一樣的事
政府利用「法規」限制民間信仰的慶祝規模
不僅是日期要照著政府,甚至還限制祭品的數量
以免政權受到動搖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盛行百年的傳統,哪有那麼容易被壓制?
時至今日
中元節的民俗活動仍維持了無比的生命力
富盛名的基隆中元祭,遊行、放水燈
還是在每年吸引大批人潮
也是年度級的觀光盛事呢!
總結來說
中元節雖然從古至今變換了多次面貌
也曾經多次遭到當權者多次打壓
但是它作為一種民間文化相當具有韌性
不停地創新、改變為自己找到新的道路
隨著西洋鬼節「萬聖節」加入節慶的行列
扮鬼、歡樂的活動也影響了傳統的中元節
甚至有家庭在鬼月玩起幽靈的角色扮演遊戲
這些民俗節慶並不是死板的
他們是靈活的,也是不斷演化的
或許隨著科技的發展
中元節也會發展出全新的面貌與傳說呢!
#超知識 #中元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