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在屏東最早的教會是里港教會,昔稱「阿里港」,早在1871年阿猴城(屏東市)的教友便會到里港聽道,後來教友希望可以在市區設立另一個聚會所,同年,宣教師李庥牧師同意在阿猴城街上陳姓教友的米店中設立福音堂(今復興路)。
期間歷經多次搬遷,直至1914年(民國3年)吳希榮牧師就任,著手籌辦新建禮拜堂,並奉獻自家家族在楠仔樹腳約1200坪土地(現址),直至1921年(民國10年)建成,早期地方居民稱「楠仔樹腳教會」。建造時以英國教堂之設計圖1:1建造完成,外觀仿哥德式建築,尖形屋頂,三分式立面結構,在沒有音響的年代,講台下更埋設了六個大水缸增加台上講道的共鳴。
教堂的後方在2013年(民國102年)設立楠仔樹腳聖經博物館,內部收藏了最大本的華文「手抄本聖經」(由一百多位信徒共同抄寫),完整的盲人聖經,以及世界約4千種不同語言的聖經,為全台首座以聖經為主題的博物館。(參觀需預約)
在屏東生活這麼多年,經過這間教堂無數次,雖對他也有好奇,但教堂所散發的莊嚴氣息,往往讓我這個「非教友」不敢任意接近,只能遠遠欣賞,總覺得入內拍照會打擾了園區的清幽。直到有次隨著社大老師帶領,才發現教堂旁還有一個「日本護國寺洗水池」,原來日治時期教堂的對面曾是「日本護國寺」,這個石造的洗水池是供信眾入內參拜前淨身(洗手、漱口)用,製造於1880年(大正13年),為護國寺住持戰後返國前,送給教會許有才牧師的紀念禮物。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
基督教 福音堂 在 葉漢浩 Alex Ip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各區食lunch 地點:
(持續update)
港島區
·救恩堂 (高街97號)
· 堅道浸信會
·禮賢會灣仔堂
· 循道衛理愛華股務中心地下
· 西區福音堂(卑路乍街3號)
香港浸信教石塘咀好鄰舍福音堂
· 宣道會康怡堂(鰂魚涌太明樓地下)
⁰
· 宣道會北角堂 (跑台山站上)
聖雅各福群會社區中心(灣仔石水渠街85號7樓,需於10:00-11:00致電28354368登記 )
灣仔區議員李永財辦事處(天后清風街6-8號凱豐商業大廈2B)
明愛香港仔社區中心(香港仔田灣街20號,須預約)
解憂咖啡店(銅鑼灣渣甸街36號3/F)
Press Start Hong Kong(中環擺花街18-20號嘉寶商業大廈506室)
茶咖宅(上環四方街24號地下)
Better Education (筲箕灣天悅廣場1樓)
聖母聖衣堂(灣仔星街一號)
Press Start Hong Kong(中環擺花街18-20號嘉寶商業大廈506室)
港東 x Canton Barber(銅鑼灣開平道1號Cubus 27樓全層)
工福好鄰舍天地(鴨脷洲新市街30號地下,需致電25558938預約)
Kanny's Living Art Studio(上環皇后大道中328號中源中心廣場2樓229室,需致電或WhatsApp 9885 8396預約)
3rd Space(太平山差館上街16號(隔離公園))
Aspire Upper Room(炮台山電氣道168號2樓,需WhatsApp 97244485預約)
九龍
宣道會油塘堂 (油塘中心2期地下32號)
深水埗浸信會(長涉灣廣利道4號)
中華基督教會牛頭角堂(觀塘鴻圖道31號鴻貿中心601室)
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新蒲崗大有街3號萬迪廣場11樓)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九龍觀塘翠屏道3號地下愛心廣場)
石屋家園(九龍城聯合道133號)
甦靈教會(大角咀櫸樹街7至13號豐年工業大廈)
Hanabi Hair Studio(尖沙咀彌敦道184A-188號 有利大樓2/F C室)
麻雀客棧(土瓜灣北帝街 10-16號北帝大廈一樓)
Kalee Church(觀塘開源道55號開聯工業中心a座10樓,需致電或WhatsApp 96176137預約)
好鄰舍北區教育(觀塘寧晉中心16樓G室)
基督教樂道會深水埗堂(大角咀洋松街44號i-home地下及一樓)
發達鳥找換店(深水埗福華街177號)
香港伯特利教會慈光堂(深水埗北河街165號大利樓1樓B&C)
學林式宇晴教育中心(長沙灣青山道339號恒生青山道大廈307室,需WhatApp 93807480)
童心同行(九龍灣麗晶花園商場一樓)
Haïr La Forme(尖沙咀金巴利道45號金巴利廣場5樓全層)
Working Space(觀塘巧明街116-118號萬年工業大廈6樓C室、尖沙咀加拿分道4-4A號利嘉大廈3樓)
工業福音團契 IEF(旺角弼街56號基督教大樓11樓)
新界
基督教耀安教會(沙田都會廣場507-508室)
合一堂馬鞍山堂 (馬鞍山鞍誠街26號)
將軍澳生命頌浸信會(坑口寶琳商場地下)
荃灣宣道會芥菜種服務中心 (荃灣花園商業中心地下上層)
中華宣道會上水堂(龍琛路30號)
第一城浸信會 (都會廣場305-307)
大埔銘恩堂(大元邨多層停車場一樓)
信義會天恩堂(葵盛圍364號)
屯門新生命堂(協邦大廈一樓)
同福屯門
同福東涌
中華基督教會屯門堂
宣道會元基堂
基督教粉嶺神召會社會服務部(新界粉嶺馬會道301號,需致電26698111預約)
荃盛浸信會(荃灣西樓角路100號昌樂大廈一樓)
明愛荃灣社區中心(城門道9號明愛荃灣社區中心3樓,需致電37072012預約)
五旬節會粉嶺堂(粉嶺圍654號地下,需致電55973117預約)
Fanling Hideout 馬會道迴旋處附近粉嶺樓1K號
好鄰舍北區教育 (粉嶺聯和墟聯發街32號地鋪)
浸信宣道會恩霖堂(火炭銀禧商場4樓402室,需致電26918106或WhatsApp 92627327預約)
愛家中心(沙田小瀝源順圍28號都會廣場19樓)
爾雅補習社(新界沙田石門安耀街2號新都廣場3樓09室)
好地方(沙田石門安平街6號新貿中心B座1106室)
Romensa Wireless Bra(沙田石門京瑞廣場二期一樓101 A 3號舖)
基督教 福音堂 在 Sam Tsang 曾思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聖禮問題 — 室內和室外,實然和應然!
懶鬼已說過,疫情是迫令教會作出改變的,如果都無改變,算吧啦!
懶鬼和老友鬼鬼分享過,點解有些教會在疫情爆發時仍要堅持實體聚會?覺得最大的原因是「慣咗」。即係CCTVB慣咗一些方法就攞高收視、咁D劇的進路就繼續12345咁去啦、D遊戲節目就繼續有個上把,有兩件垃圾下把,搵D明星助陣做嘉賓,嘻嘻哈哈就繼續會有高收視,變黎做咩。就算有一個VIU TV 咁有創意的電視台,製作了一個又一個高水準節目和戲劇,都係唔會郁,因為慣咗啦。
就好似最近的《調教你男友》,係一個很好的個節目呀,睇到懶鬼留了幾滴淚。但咁又點,你覺得CCTVB會改變?VIU TV的煮食節目都翻了幾個天啦,但CCTVB的飲食節目製作仍是固我,肥媽繼續當道!
範式轉移(Paradigm shift)這概念都講咗二十幾三十年啦,但對於慣咗的教會(或教主)黎講,是沒用的,總之鬥到一兵一卒都要實體或直播。
好啦,卒之真係得返一兵一卒啦,限聚令降至2人同行,一人價錢,對於慣咗的人來說,簡直是惡耗?唔駛怕,會一直堅持實體和直播的,因為會扭盡六壬,用哂2個人的Quota,然後叫哂受薪人仕回來教會(這些人唔count),一定要Live must go on。不得不佩服,又幾有心思去諗計架喎!
其實都唔駛再討論聖餐禮應否實體定網上啦,早前大家不是已討論過崇拜可否網上做啦咩?而大家也爭相仿效了一些教會的做法,已進行網上聖餐禮了,下一步,應該就討論網上浸禮架啦,網上浸禮正呀,期待那些水花四濺的視效和聲效!
基督教兩大聖禮的神學討論,由DAY ONE開始就從未停止過,聖餐禮的爭拗你都應該聽過有變質說呀、同質說呀,記念說呢D啦,又會有人說施行地方必定要在教會內,施行者必定要係神職人員,留意返,這些人是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唔係阿茂壽和懶鬼喎。至於浸禮的討論,大致上是成個身浸落去好呀、定係灑都可以、又是否一定要神職人員施浸才能接受等,即係有D福音堂教會,若找個長老執事去做,就唔啱數架啦。
咁係呢方面的討論,有本書介紹俾大家睇下,是趙崇明的《有道有禮》,都算易睇易明,書內就是講述聖餐禮和浸禮的神學。
呢D象牙式的討論真係有排拗,但而家係疫情肆虐,因時制宜都係要學習下啦,傾得黎都蚊瞓,而懶鬼最怕就係「慣咗」呢種思維,搞到弟兄姊妹疲於奔命!
最後懶鬼拋個書包,但你們會接到的。呢一年,我們常常談政治哲學,政治哲學有一本入門書,是Jonathan Wolff寫的《An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Philosophy》。講咩架呢,很簡單說是講「實然」和「應然」的問題,咩意思呢?
就好似呢次疫情為例,無錯,教會當然有權制定很多規限、甚至法則(懶鬼用法則這個TERM啦),於是教會制定了崇拜的法則、水禮和聖餐的法則,這些都可以歸納為實然的問題(Actual)。但疫情來了,就要問一個應然(Should Be)的問題了,即係話咁樣做仲應唔應該,又或究竟咁做仲work 唔work?合唔合乎現況?
就像政府個個二人限聚令、日間無堂食、出外又要戴口罩,無錯,政府當然可以咁做,可以制定這些法則和規範(Norms),但去到應然啦,喂,各位天才的香港官員,其實應唔應該咁樣制定先?我們又應唔應該跟到咁做先?
知道嗎?安息日治病可唔可以這個問題,咪就係實然和應然的問題囉!
基督教 福音堂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