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呈獻
盲目填海、過度捕漁,一個臨海城市當海洋如垃圾崗,已非新鮮事。
通知番,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香港還有一班有心關注海洋的朋友,要求跟番國際標準定出全港30%海域做保護區,執番正香港土地規劃集中發展棕地,而唔係隨時移山填海 #明日大嶼,純粹當個海係白紙一張咁填!
為咗豐富大家對本土海洋的想像力,唔同團體同時公佈一系列 #海洋相關活動,包括讀書組、考察、體驗、研討歡迎大家參與,一齊 #與海洋為友!
活動詳情:
【網上活動】
6月6日
《白海豚失樂園》放映及海洋規劃線上專題研習
地點:網上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守護大嶼聯盟 Save Lantau Alliance合辦
查詢:https://www.facebook.com/HKDCSorg/
6月8日
江豚摺紙工作坊 網上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地點:網上
查詢: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 Hong Kong Dolphin Conservation Society
6月8日
《聲之海 Sea of Noise》中華白海豚紀錄片網上首映
地點:網上
查詢: WWF Hong Kong https://wwf.hk/3vJqYQ8
【室內活動】
6月5 - 6日
海洋嘉年華
地點:海下灣海洋生物中心
查詢: WWF Hong Kong https://apps.wwf.org.hk/cf/hhw
6月6日
世界海洋日交流會
地點:大澳
查詢:大嶼文化工作室 Lantau Culture Workshop
6月23日
《島國總統》放映及座談會 (英語字幕)
地點:待定
查詢: 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 2560-3865
6月26日
海洋空間思讀書會
地點:佐敦
查詢: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info@liber-research.com
【戶外活動】
6月8、12、20、27日
獨木舟體驗
地點:大澳
查詢: 大嶼文化工作室 Lantau Culture Workshop
6月26日 砂畫創作、戶外寫生
地點:待定
查詢:關注基層住屋聯席 Concerning Grassroots' Housing Rights Alliance
【非公開活動】
6月2日
東大嶼水域考察
與海洋為友工作小組 Be Friend the Ocean
6月6-9日
獨木舟夢想之旅
RoundHK 360
6月21日
「潯島」獨木舟/風帆行動
陳建榮傳道
6月28日
東大嶼寫生團
與海洋為友工作小組 Be Friend the Ocean 、 畫下嘢 Wahayeah Sketch Group
#反對明日大嶼
#與海洋為友
#撐海洋規劃
#BefriendTheOcean
其他相關團體:
350HK
Eco-Education and Resources Centre (ERC)
香港基督徒學會 Hong Kong Christian Institute
基督徒護守大地聯盟
綠色力量
綠領行動 Greeners Action - 全新專頁
撐香港 Support HK
環保觸覺 Green Sense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 Concerning Grassroots' Housing Rights Alliance
-
🔍研究到底 月捐支持民間研究工作
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FPS ID:5390547
🎩HSBC PayMe 捐款支持:https://bit.ly/32aoOMn
👣Follow Us: https://linktr.ee/liberresearch
基督徒讀書會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羅華改造統一書翰文》內頁,其實細讀的話,會有一種「我到底看了什麼」的違和感。
這個違和感來自傳統文言文尺牘格式套語與大白話之間的落差。書信套語的什麼「台鑒」、「順頌時綏」之類,我們雖然在國文課本學過,也都知道要這樣用,但其實也都沒認真想過到底啥意思,事實上在寫電子郵件的時候也不會這樣用。我唯一一封收到使用這種古典套語的電郵,反而來自日本的一位學者。
而這本《羅華改造統一書翰文》,目的就是要教導不太認識漢字,只認識羅馬字的教友們(當時羅馬字的使用者,大多是基督徒),傳統尺牘怎麼寫、什麼意思。所以逐字翻譯的話,就冒出很多讓人心裡浮現「咧工啥毀」(咧講啥貨)的句子。
例如「仁兄」,底下翻譯為「仁德的兄」。「台鑒」的意思是「向落來看」(彎下腰看)。
「自別台顏,縈思莫釋」的意思是「對離別你的面貌,數念無煞」。「緬想興居,定多家吉」是「遠遠咧想你的徛起,定著受著濟濟好兆頭」。
逐字翻譯真的超怪的啊!!!
--
以下廣告
講題:《我咧唱歌》新冊分享會(與作者王秀容對談)
時間:9/27(日)14:30-16:00
地點:台北市中正區鎮江街3-1號(左轉有書X 慕哲咖啡)
活動資訊: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50384212817120/
講題:這批很台!──台灣文獻的收藏故事
時間:10/2(五)13:30-15:30
地點:高雄市美濃區朝元95號(鍾理和紀念館 /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介紹:https://reurl.cc/Gro8YD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zaARywLpvYJX4Qhe9
講題:你為著你的玫瑰所消磨的時間,才予你的玫瑰變甲遮爾重要——臺語版《小王子》讀書會
時間:10/17(六)15:00-17:00
地點:台北市南港區同德路60號2F(小聚點 Upper)
介紹: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03184370623704/?event_time_id=603194513956023
報名網址:https://pse.is/UWY8F
基督徒讀書會 在 德州太太Hannah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太太的深夜談心時間 ❤️關於自我形象❤️ ⚠️文長慎入⚠️
•
其實,昨晚很早睡,今天很早起。應該改成 #太太的清晨談心時間才對 😂😂😂
•
切入主題!說到「自我形象」,昨天跟英國的2好友一起舉行了每週日下午的線上讀書會。從疫情閉關後,每週幾乎固定舉行。不聊八卦瑣事,單純的一起討論一章節書的內容。
•
這週讀到了「自我形象」的話題。才發現,我算是一個「自我形象」(對自己的認知)蠻健康的一個人,整體來說對自己很有自信,所以無論做什麼事都會很有信心,也影響我成為不容易放棄的性格,總是可以將手中的工作出色地完成💪🏻
•
說到這,應該能夠發現,一個人的「自我形象」健不健康,會影響人生執行每一個判斷和決定時的信念和思維模式。
•
說到如何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大部分都要從「原生家庭」&「信仰」談起。
•
我自己的原生家庭雖然也無法避免的存在著「傳統亞洲式」的打罵跟打壓,但大部分情況下,家人都算很支持我的決定,特別是我的母親,總是會號召家人出席我的各種發表會在台下當啦啦隊。所以,我似乎從小到大,做什麼事情,都很有信心&底氣。無論別人怎麼批評我,對我來說都不重要,因為我的家人們都超挺我的!
•
除此之外,我們家是基督徒,所以信仰在我的生命當中,影響了我非常大。因為我知道我自己在「上帝」眼中的價值是寶貴的,是獨一無二的,我的價值不是「人」說的算。即使在被霸凌的學生時期,在禱告當中,上帝的話語給了我很多的支撐與安慰,所以沒因為霸凌而演變成憂鬱或自殘等行為。
•
再來,說到人生中,造成自己自我形象低落的時期,大概就是國高中吧!特別是國中時期的我。因為國高中的第一年都曾經經歷過被同學霸凌,所以國中的我不敢穿裙子上學,因為被一群愛霸凌他人的女同學當眾笑腿粗。也笑過我戴的新手錶是「粉紅色」真噁心(結果霸凌者自己全身上下好多粉紅配件),造成我不敢讓學校同學看到任何我最愛的粉紅色物品。曾經被潑馬桶水,也曾經在上廁所時聽見外面的同學在討論我,然後罵我死三八臭賤人等等字眼,當時的我只敢躲在廁所裡偷偷哭到上課鐘響,廁所的人全走光才出去。
雖然快畢業前,這些霸凌者有人嘗試用紙條跟我道歉,也有些人變成能夠跟我正常相處的朋友,但是某些小小的陰影還是烙下了。
直到現在,我還是對我的腿非常自卑。而且痛恨「搞小團體排擠人」的行為。
•
我很在意團體中被孤立或被排擠的弱勢,因為自己曾經被霸凌過,所以對於想搞小團體排擠人的群體,我一定會敬而遠之。如今的我,沒有什麼國高中大學的閨蜜群,通常都只是單獨跟某幾位同學交好,也通常不會出現跟一大群閨蜜群聚拍照打卡的狀況,也非常不習慣跟一大群人搞群聚團體。(所以說我的感染風險應該很低🤣啊!跑題了)
•
說回霸凌者,其實這些霸凌者大多自我形象不健康,對自己沒自信,所以自卑,所以看到別人表現出色時,就要想辦法潑冷水,或者呼朋引伴的酸言酸語,透過貶低別人的表現,來滿足自己內心的自卑和自我形象低落。就是俗稱的「見不得別人好」。
•
自我形象健康的人,看待別人的成功和表現,大部分情況下都會用欣賞的眼光去讚美鼓勵他人,總可以用正面的態度去看待他人的成功。
•
所以,一個孩子從小的「自我形象」塑造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原生家庭當中。一個自我形象健康的人,會一輩子都過得充滿自信且喜樂。既使像我一樣面對被霸凌的時期,也能夠不被霸凌者摧毀我的人生。
•
即使原生家庭無法幫助自己建立健康自我形象,我們也可以鼓勵自己透過閱讀、透過信仰,學會理解自己,走出傷痛,盡力讓自己的心理狀態越活越健康。找到自己真正的價值和自信!
✅讀書會好書,推薦閱讀:《有傷害,沒傷痕》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1690
#成長時期的自我形象建立非常重要
#讀書會後的有感而發
#自我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