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爭取牛津授權或台灣自製?
報導者這篇超用心,值得鼓勵,非常深入的報導。
疫苗這個議題不是這麼簡單的,只是罵台灣疫苗進度落後太廉價了,值得深入了解其中的緣由。平時沒有大力培植的產業,不可能急就章的.....以下是重點整理。
1.目前進度最快的包括牛津大學與英國藥廠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合作開發的「AZD1122」;美國莫德納「mRNA-1273」;德國生技藥廠BioNTech、美國輝瑞藥廠及法國疫苗大廠Valneva組成疫苗聯盟開發的「BNT162」;中國康希諾生物和中國軍事科學院聯合開發的重組疫苗「Ad5-nCoV」,都將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最快年底即可上巿。
2.全世界都在力拼今年秋冬接種疫苗。行政院和衛福部亦早籌組「疫苗國家隊」備戰,但本土藥廠國光、聯亞8月中才展開人體試驗,進度已落後全球,行政院近日再透過國家衛生研究院積極爭取英國牛津大學疫苗授權 「AZD1122」 在台生產。看似「雙保險」,然而,一旦成功爭取牛津授權,疫苗將由台康生技「代工」;台康也是本土疫苗的代工廠,當本土疫苗臨床試驗在即,卻面臨可能找不到代工廠生產的窘境,替外廠代工和本土研發恐引發排擠效應。
3.疫苗政策布局缺乏全面性、法規政策也慢半拍,疫苗國家隊的召集人、前疾管局局長蘇益仁上月掛冠求去,他表示台灣沒有把流行病學和全球局勢一起考慮,疫苗政策只炒短線,一旦兩頭空,長遠防疫如同走鋼索。
4.牛津大學和阿斯特捷利康公司合作開發的「AZD1222」採創新的平台,承諾不尋求獲利,以成本價發售,並與世界各地合作夥伴廣泛建立供應鏈,保證盡可能廣泛而公平地供應疫苗給最多的國家,設計產能為20億劑,對美國的供貨價格一劑僅約4美元、中低收入國家則約2.5美元。除了美、英、德、荷等國,日本、中國近日也陸續宣布和AZ完成授權簽署。
5.有業者認為,防疫為重,購買國外疫苗備戰,當然是必要的;但若先去替國外廠代工,影響層面就較大,因為國內生產線有限,如此會犧牲本土疫苗的進程和量能, 「這是政府對國內生技業沒有信心。」這也同樣反映在本土快篩試劑上,連扶植產業的經濟部也無奈。之前工研院研發的本土分子快篩工具,雖取得專案製造核可,「但疫情指揮中心不敢用。」一名參與研發過程的經濟部官員私下透露,「當本土研發不被重視,怎麼能帶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6.國光已和台大醫院簽署臨床試驗合作計畫,由張上淳領銜計畫主持。然而,行政院打算採取國外授權、由台康代工生產的模式,讓國光的布局起了變化──因為台康是蛋白質藥廠,也替本土疫苗廠代工疫苗原液。留忠正表示,先前的確已和台康接觸生產疫苗,但若台康接下國外疫苗生產任務,將影響國內產能,國光可能也要找其他家業者合作。直接向國外採購疫苗成品比較單純,做代工會影響到本土生產線,「政府太急了,可以再等1、2個月,若我們臨床試驗情況不好再和國外談。」
留忠正形容,「疫苗是國安產業」,台灣生技業者以前就一直在幫別的國家代工,現在授權製造國外疫苗,還是走代工老路,相對能發揮的影響有限。
站在業者的角色,他認為,「COVID-19是充實台灣生技產業很好的機會,可以理解政府希望讓民眾有疫苗打,但應該優先支持台灣廠商,第二選擇是跟國外直接買製造好的疫苗,最後才是國外授權、國內製造,將生產量能留給本土業者。」
7.張上淳指出,台灣基礎研發能力夠,但應用到臨床或者商業使用,「這個部分,看起來都是略慢一些。」台灣的廠家規模不大,平常業界的扶植不夠,市場太小。做快篩試劑的廠商,平常就應該做其他試劑,有足夠的量產能力,臨時要研發新的試劑才能立刻上戰場,「這是我們比較弱的地方,」#這牽涉到平常政府在科技研發上的投資。
8.七月23日衛福部公布研發疫苗補助辦法,只要在8月31日前獲食藥署核准進行一期試驗,可以獲得2億元,12月底前核准二期測試,並在明年6月前獲得量產許可,再補3億元。加上疫苗採購金,編列預算達135億,國內研發和國外採購同時並行。然而這些措施看在蘇益仁眼中,慢了不只一拍,因為美國、歐洲等生技大國,早在疫情爆發之始,就由政府帶頭投入資金研發疫苗、簡化審查流程,加速在今年完成研發。心灰意冷的蘇益仁7月以身體不佳為由辭去疫苗國家隊的召集人,他無奈表示,「我們已經錯失至少3個月的黃金時期。」
蘇益仁批評,台灣政府沒有認清全球加速製造疫苗的局勢和決心,第一時間僅遵循過去做法,要求研發廠商提供各式資料,交給政府審查,資料不全再繼續補,一週一週拖下去。相較於美國先設定10月要製造出來的目標,FDA再從中輔導廠商、檢視法令有哪些需要修改、申請資料如何簡化,#由政府帶著廠商開發,「反觀我們情形,是廠商要求政府快一點,那個態度應該要反過來,這地方是最大差異。」
9.SARS後經費縮減,P3動物實驗室、人才短缺
台灣生技產業政策缺乏長遠視野,從17年前SARS至今沒有突破。「SARS結束之後,#科技部投入不少資源給學界研究,可是隨著時間過去,好像都沒有新的疫病出來,經費就遞減、遞減、再遞減,」張上淳描述這段歷程時,只能苦笑。
身為17年前第一線抗SARS的成員,張上淳對這幾年生技研究變化很有感。在疫苗和藥物進入人體臨床試驗前,需要先用動物試驗,確認有效性和安全性,新冠病毒相關實驗都要在「動物P3實驗室」中進行,張上淳解釋,P3實驗室可分為「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兩種,前者在SARS之後,台灣一些醫院、大學其實就增設不少間,不過由於運作經費高昂,#不少實驗室後來都缺乏經費,停止運作。
此次疫情爆發時,全台只有國防醫學院、農委會家畜衛生試驗所、國衛院3處有相關設備,中研院則約在4、5月時,疾管署加緊腳步審查,才成為第4家認證實驗室。
也曾參與國衛院新冠疫苗相關研發動物實驗的感疫所副研究員杜鴻運表示,一間P3實驗室成本超過500萬元,「當要做毒性、甚至疫苗研究開發時,卻面臨沒有P3動物實驗室可用的窘境。」
國光和國衛院合作開發疫苗時,面對最大的問題也是動物實驗,留忠正說,疫苗須用猴子動物實驗,「但台灣沒有猴子可供實驗,最後用倉鼠和基因轉殖老鼠替代。」就算有設備,實驗室操作人才有限也成另一問題。杜鴻運回憶,當年國衛院P3實驗室中斷時,#珍貴的實驗人才也因此離開。他建議,未來台灣的P3實驗室若有國家資源支持,能扮演「平台」角色,讓全台有需要做P3動物實驗的人都可以使用,P3動物實驗室能維持營運。
基因轉殖流程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產銷履歷的確是該推行,
目前的機制是讓吉園圃退場,推行產銷履歷,
但官方的這個宣傳跟產銷履歷主軸沒有關係,
廣告中可以看到,堅持無用藥生產,所帶來的困難與抉擇。
但是產銷履歷是無用藥生產嗎?
當然不是,產銷履歷是紀錄你的生產流程,
是可以合理使用農藥,但如果有用藥,就必須確實登記,
產銷履歷的重點是生產的管理與紀錄,
以及末端的溯源管理。
當發生問題或疫病等狀況時,可以進行全批追回,可追查汙染情況,
或對於有問題的生產農場進行輔導與管制管理 。
這跟不用藥的動物養殖及農作物生產根本沒有關聯,
產銷履歷的發端是在歐洲,1996年因為狂牛病的問題而產生了產銷履歷制度的建立,也同時處理了基因轉殖作物的來源控管。
食品有沒有問題,不能只光靠後端的檢驗,那樣的成本太高了。
食品安全管理應該建立在源頭的管理機制的建立,而產銷履歷最主要的管理是因為動物端的疫病問題。
日本於2001年為了解決狂牛病的問題,開始推動產銷履歷,經過了9年的時間,
才完成大部分食品產銷履歷的建立。
雖然日本還是狂牛病的疫區,但發生案例時,可以藉由產銷履歷,對於相關食品進行回收,也可以對於有問題的牧場進行控制,將疫情的損害降低。
動物傳染性疾病包含了狂牛病、羊騷症、禽流感、口蹄疫等各式傳染病,因此食品可追溯的產銷履歷的制度的導入,就成為了控制食品安全最重要的一環。
台灣從1997年口蹄疫爆發後,經過了17年依舊是口蹄疫的疫區,就是因為我們未能夠建立完整的產銷履歷,未能夠為豬隻的來源進行控管,當疫情發生了,很可能只能追到生產的養豬場,卻無法追查到生肉的流向,不知道有問題的豬隻在屠宰廠內同時可能汙染到哪一批的豬肉。
產銷履歷制度的建立是在2007年,但之後卻因為一些因素的介入,推行較不嚴謹的吉園圃制度,因此無法與GTAP(global tracebility agriculture product)做聯結,肉品與農產品難以出口到管理較嚴格的國家。
現在只是產銷履歷制度的推行,未來還需要經過國際的驗證讓我們的TTAP(Taiwan tracebility agriculture product )與國際接軌,目前台灣的TAP在國際上是沒有效力的,還是屬於自爽的階段,但這必須一步一步前進,無法一次到位。
從制度的建立到開始推行,台灣整整花了7年的時間,未來的推行也要一段時間,這是一條麻煩但卻可以把農畜產業帶到更好的未來的一條路。
產銷履歷也是可以使用標準農藥並不是不使用農藥,
這個廣告會誤導消費者,教育消費者錯誤的觀念,
讓消費者以為產銷履歷就是不用藥,這是完全錯誤的觀念。
如果要講究無毒有機 ,那應該是廣告有機雙認證,讓民眾了解這類行的無毒與有機的產品是屬於哪一個標章系統,不是這樣廣告產銷履歷,讓民眾以為產銷履歷是無毒、有機。
產銷履歷是一個讓你追查的到來源與生產方法的安全食物,但不是一個講究無使用農藥或農藥零檢出的健康食物。
影片最後的7秒才出現,產銷履歷的訴求,前面2分鐘都跟產銷履歷的主訴求無關,那麼請問你看過這個影片之後,會認為產銷履歷是跟無毒生產有關?
還是溯源生產管理機制有關?
我們政府不是沒有錢,卻花錢在沒有效率的事情之上,不教育民眾,還誤導民眾。
一個是來自台南北門,認真養殖無毒虱目魚的黃碧田、黃國良父子。
另一位是完成愛妻夢想並且用安心友善深耕台灣的王禮智。
他們在築夢的路上有甚麼想法,讓我們一起來感受~
基因轉殖流程 在 國立台東高級中學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4基因轉殖細菌的操作過程有: 篩選出基因轉殖細菌; 將外源基因插入質體中; 分別分離出質體和帶有外源基因的DNA; 將質體送入細菌細胞內。以上順序正確者為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