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將改變一切!」
DeepMind AI解決生物學50年來重大挑戰,破解蛋白質分子折疊問題。
本週振奮全球AI界的消息:Google旗下人工智能企業DeepMind發布了最新 AlphaFold成果,這是全球AI界無比振奮的重大科研突破。蛋白質存在於我們世界中的所有有機物體及奧妙人體中,全新的AlphaFold 算法揭秘了生物學界50年來試圖破解蛋白質分子折疊的難題,這項AI帶來的重大突破,將幫助科學家弄清某些困擾人們的疾病機制、加速找出新型流行病的具體原因(比如今年的全球新冠大流行),促進新藥設計、幫助農業增產、解析可有效降解廢棄物的嶄新成分、甚至探索為大氣減碳的全新解決方案。
我特別期待 AlphaFold 能為人類健康、環境生活推向更寬廣的可能性。在魔幻2020 最後一個月,這真是一個讓人懷抱希望的全新技術可能性,期待 AlphaFold之後締造更多 AI for Good 落地應用。
以下文章詳盡解釋了這項突破,內容經《機器之心》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
▎生物學界最大的謎團之一,蛋白質折疊問題被 AI 破解了。
11 月 30 日,一條重磅消息引發了科技界所有人的關注:谷歌旗下人工智能技術公司 DeepMind 提出的深度學習算法「Alphafold」破解了出現五十年之久的蛋白質分子折疊問題。
最新一代算法 Alphafold 2,現在已經擁有了預測蛋白質 3D 折疊形狀的能力,這一複雜的過程對於人們理解生命形成的機制至關重要。
DeepMind 重大科研突破的消息一出即被《Nature》、《Science》等科學雜誌爭相報導,新成果也立刻獲得了桑達爾 · 皮查伊、伊隆 · 馬斯克等人的祝賀。
科學家們表示,Alphafold 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將幫助科研人員弄清引發某些疾病的機制,並為設計藥物、農作物增產,以及可降解塑料的「超級酶」研發鋪平道路。
「這是該研究領域激動人心的一刻,」DeepMind 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德米斯 · 哈薩比斯說道。 「這些算法今天已經足夠成熟強大,足以被應用於真正具有挑戰性的科學問題上了。」
蛋白質對於生命至關重要,它們是由氨基酸鏈組成的大型複雜分子,其作用取決於自身獨特的 3D 結構。弄清蛋白質折疊成何種形狀被稱為「蛋白質折疊問題」。在過去 50 年裡,蛋白質折疊一直是生物學領域的重大挑戰。
DeepMind 的 AlphaFold 讓人類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在今年的國際蛋白質結構預測競賽 CASP 中,DeepMind 開發的 AlphaFold 最新版本擊敗了其他選手,在準確性方面比肩人類實驗結果,被認為是蛋白質折疊問題的解決方案。這一突破證明了 AI 對於科學發現,尤其是基礎科學研究的影響。
在兩年一次的 CASP 競賽中,各組爭先預測蛋白質的 3D 結構。今年,AlphaFold 擊敗了所有其他小組,並在準確性方面與實驗結果相匹配。
對於不熟悉生物領域的人來說,CASP 的大名可能有些陌生——CASP 全稱 The Critical Assessment of protein Structure Prediction,旨在對蛋白質結構預測進行評估,被譽為蛋白質結構預測的奧林匹克競賽。 CASP 從 1994 年開始舉辦,每兩年一屆,目前正在進行的一屆是 11 月 30 日開始的 CASP14。
而 DeepMind 這一突破有什麼影響?
用哥倫比亞大學計算生物學家Mohammed AlQuraishi 在Nature 文章中的話來說,「可以說這將對蛋白質結構預測領域造成極大影響。我懷疑許多人會離開該領域,因為核心問題已經解決。這是一流的科學突破,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科學成果之一。」
▎蛋白質折疊問題
蛋白質的形狀與它的功能密切相關,而預測蛋白質結構對於理解其功能和工作原理至關重要。很多困擾全人類的重大問題(如尋找分解工業廢料的酶)基本上都與蛋白質及其扮演的角色有關。
多年以來,蛋白質結構一直是熱門的研究話題,研究者使用核磁共振、X 射線、冷凍電鏡等一系列實驗技術來檢測和確定蛋白質結構。但這些方法往往依賴大量試錯和昂貴的設備,每種結構的研究都要花數年時間。
1972 年,美國科學家 Christian Anfinsen 因「對核糖核酸酶的研究,特別是對其氨基酸序列與生物活性構象之間聯繫的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在頒獎禮上,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假設:從理論上來說,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應該可以完全決定其結構。這一假設引發了長達五十年的探索,即僅僅基於蛋白質的一維氨基酸序列計算出其三維結構。
但這一思路的挑戰在於,在形成三維結構之前,蛋白質的理論折疊方式是一個天文數字。 1969 年,Cyrus Levinthal 指出,如果使用蠻力計算的方式來枚舉一種蛋白質可能存在的構象,要花費的時間甚至比宇宙的年齡還要長。 Levinthal 估計,一種蛋白質大約存在 10^300 種可能構象。但在自然界中,蛋白質會自發折疊,有些只需幾毫秒,這被稱為 Levinthal 悖論。
CASP 14 比賽最新結果:AlphaFold 中位 GDT 高達 92.4
CASP 競賽由 John Moult 和 Krzysztof Fidelis 兩位教授於 1994 年創立,每兩年進行一次盲審,以促進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的新 SOTA 研究。
一直以來,CASP 選擇近期才經過實驗確定的蛋白質結構,作為參賽團隊測試其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的目標(有些結構即使在評估時仍然處於待確定狀態)。這些蛋白質結構不會事先公佈,參賽者也必須對其結構進行盲測,最後將預測結果與實驗數據進行對比。正是基於這種嚴苛的評估原則,CASP 一直被稱為預測技術評估方面的「黃金標準」。
CASP 衡量預測準確率的主要指標是 GDT(Global Distance Test),範圍從 0 到 100,可以理解為預測的氨基酸殘基在正確位置閾值距離內的百分比。 John Moult 教授表示,GDT 分數在 90 分左右,即可視為對人類實驗方法具備競爭力。
在剛剛公佈的第14 屆CASP 評估結果中,DeepMind 的最新AlphaFold 系統在所有預測目標中的中位GDT 達到92.4,意味其平均誤差大概為1.6 埃(Angstrom),相當於一個原子的寬度(或0.1納米)。即使在難度最高的自由建模類別中,AlphaFold 的中位 GDT 也達到了 87.0。
歷屆 CASP 競賽自由建模類別中預測準確率中位數的提升情況,度量指標為 BEST-OF-5 GDT。
CASP 競賽自由建模類別中的兩個目標蛋白質示例。 AlphaFold 能夠預測出高度準確的蛋白質結構。
這些令人振奮的結果開啟了生物學家使用計算結構預測作為科研主要工具的時代。 DeepMind 提出的方法對於某些重要的蛋白質類別尤其有用,例如膜蛋白(membrane protein)。膜蛋白很難結晶,因此很難通過實驗方法來確定其結構。
該計算工作代表了在蛋白質折疊這一具備 50 年曆史的生物學問題上的驚人進展,比該領域人士成功預測蛋白質折疊結構早了幾十年。我們將很興奮,它能從多個方面對生物學研究帶來基礎性改變。 ——Venki Ramakrishnan 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DeepMind 這樣解決蛋白質折疊問題
2018 年,DeepMind 團隊使用初始版 AlphaFold 參加 CASP13 比賽,取得了最高的準確率。之後,DeepMind 將 CASP13 方法和相關代碼一併發表在 Nature 上。而現在,DeepMind 團隊開發出新的深度學習架構,並使用該架構參加 CASP14 比賽,達到了空前的準確率水平。這些方法從生物學、物理學、機器學習,以及過去半個世紀眾多科學家在蛋白質折疊領域的工作中汲取靈感。
我們可以把蛋白質折疊看作一個「空間圖」,節點表示殘基(residue),邊則將殘基緊密連接起來。這個空間圖對於理解蛋白質內部的物理交互及其演化史至關重要。對於在 CASP14 比賽中使用的最新版 AlphaFold,DeepMind 團隊創建了一個基於注意力的神經網絡系統,並用端到端的方式進行訓練,以理解圖結構,同時基於其構建的隱式圖執行推理。該方法使用進化相關序列、多序列比對(MSA)和氨基酸殘基對的表示來細化該圖。
通過迭代這一過程,該系統能夠較強地預測蛋白質的底層物理結構,並在幾天內確定高度準確的結構。此外,AlphaFold 還能使用內部置信度度量指標判斷預測的每個蛋白質結構中哪一部分比較可靠。
DeepMind 團隊在公開數據上訓練這一系統,這些數據來自蛋白質結構數據庫(PDB)和包含未知結構蛋白質序列的大型數據庫,共包括約 170,000 個蛋白質結構。該系統使用約 128 個 TPUv3 內核(相當於 100-200 個 GPU)運行數週,與現今機器學習領域出現的大型 SOTA 模型相比,該系統所用算力相對較少。
此外,DeepMind 團隊透露,他們準備在適當的時候將這一 AlphaFold 新系統相關論文提交至同行評審期刊。
AlphaFold 主要神經網絡模型架構概覽。該模型基於進化相關的蛋白質序列和氨基酸殘基對運行,迭代地在二者的表示之間傳遞信息,從而生成蛋白質結構。
▎對現實世界的潛在影響
「讓 AI 突破幫助人們進一步理解基礎科學問題」,經過 4 年的研究攻關,現在 AlphaFold 正在逐步實現 DeepMind 初創時的願景,在藥物設計和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馬克斯· 普朗克演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CASP 評估員Andrei Lupas 教授表示:「AlphaFold 的精確模型讓我們解決了近十年來被困擾的蛋白質結構,重新啟動關於信號如何跨細胞膜傳輸的研究。 」
DeepMind 表示願與其他研究者合作,以進一步了解 AlphaFold 在未來幾年的潛力。除了作用於經過同行評審的論文以外,DeepMind 還在探索如何以最佳的可擴展方式為系統提供更廣泛的訪問可能。
同時,DeepMind 的研究者還研究了蛋白質結構預測如何幫助人們理解一些特殊的疾病。例如,通過幫助識別存在故障的蛋白質,並推斷其相互作用的方式,來理解一些疾病的原理。這些信息能夠讓藥物開發更加精確,從而補充現有的實驗方法,並更快找到更有希望的治療方法。
AlphaFold 是十分卓越的,它在預測結構蛋白質的速度和精度上有著驚人的表現。這一飛躍證明了計算方法對於生物學中的轉換研究,加速藥物研發過程都具有廣闊的前景。
同時許多證據也表明,蛋白質結構預測在未來的大流行應對上是有用的。今年早些時候,DeepMind 使用 AlphaFold 預測了包括 ORF3a 在內的幾種未知新冠病毒蛋白質結構。在 CASP14 中,AlphaFold 預測了另一種冠狀病毒蛋白質 ORF8 的結構。目前,實驗人員已經證實了 ORF3a 和 ORF8 的結構。儘管具有挑戰性,並且相關序列很少,但與實驗確定的結構相比,AlphaFold 在兩種預測上都獲得了較高的準確率。
除了加速對已知疾病的了解,AlphaFold 還具備很多令人興奮的技術潛力:探索數億個目前還沒有模型的數億蛋白質,以及未知生物的廣闊領域。由於 DNA 指定了構成蛋白質結構的氨基酸序列,基因組學革命使大規模閱讀自然界的蛋白質序列成為可能——在通用蛋白質數據庫(UniProt)中有 1.8 億個蛋白質序列。相比之下,考慮到從序列到結構所需的實驗工作,蛋白質數據庫(PDB)中只有大約 170000 個蛋白質結構。在未確定的蛋白質中可能有一些新的和未確定的功能——就像望遠鏡幫助人類更深入的觀察未知宇宙一樣,像 AlphaFold 這樣的技術可以幫助找到未確定的蛋白質結構。
▎開創新的可能
AlphaFold 是 DeepMind 迄今為止取得的最重要進展之一,但隨著後續科學研究的開展,依然有很多問題尚待解決。 DeepMind 預測的結構並非全部都是完美的。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包括多蛋白如何形成複合體,如何與 DNA、RNA 或者小分子交互,以及如何確定所有氨基酸側鏈的精確位置。此外,在與他方合作的過程中,還需要學習如何以最好的方式將這些科學發現應用在新藥開發以及環境管理方式等諸多方面。
對於所有致力於科學領域中計算和機器學習方法的人而言,像 AlphaFold 這樣的系統彰顯了 AI 作為基礎探索輔助工具的驚人潛力。正如 50 年前 Anfinsen 提出的遠超當時科研能力所及的挑戰一樣,這個世界依然有諸多未知的方面。
DeepMind 取得的這一進展令人們更加堅信,AI 將成為人類擴展科學知識邊界的最有用工具之一,同時也期待未來多年的艱苦工作能夠帶來更偉大的發現。
影片及原文,參考 DeepMind官方部落客 https://deepmind.com/blog/article/alphafold-a-solution-to-a-50-year-old-grand-challenge-in-biology
基因演算法原理 在 新思惟國際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蒐集統計技能就跟超商集點一樣
#為何選擇新思惟
#以下是我的挑選方式
▋ 與別人不同的上課目的:完成統計技能拼圖
研究所就讀期間,長時間使用 SPSS 分析病人檢體數據。遇上染色體等基因型演算法,得改用 SAS PROC HAPLOTYPE 計算。畢業時,已對 SPSS 操作很有信心,但 SAS 操作也僅止於特定程序。
由於上一間服務醫院曾提供統計諮詢工作,當時就告訴自已,一定要把統合分析技能學起來,補足我的統計專長拼圖。別人是以寫論文為目的來報名此課程,我是以完成統計專長拼圖為目的。(超商蒐集點數的感覺,集好集滿拼好拼滿的概念。)
▋ 為何選擇新思惟的《統合分析工作坊》
類似的工作坊,Google 後便可發現還真不少(有規模的至少有 4 個)。
個人認為,人有沒有專業,不是看證照有幾張;工作坊有沒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給學員,也不是看有沒有被 Cochrane 認證。只要有實力,就可迅速判斷上述的「有沒有」。
曾秉濤醫師,光 2016 年就發表 10 篇 meta-analysis 文章,這就是實力;2018 年 11 月,新思惟校友 PubMed 發表 50 篇,這就是工作坊有能力及效率傳達正確知識。如果你對統合分析有興趣、如果你只是想要有 SCI 期刊成績,不在意是否高分 IF,這堂課將是身為初學者的你,最好的捷徑與選擇。
1 年發表 10 篇文章,能力絕對不等同 1 年發表 1 篇文章。若能跟據講師提供的經驗,依樣畫葫蘆,絕對可少走許多冤枉路(例如,文章搜尋廣度及深度不足,導致統計一跑再跑)。
▋ 統合分析生手也不用擔心
張凱閔醫師將於課程中,以論文第一作者身份分享經驗,解說上課練習用論文其故事脈絡,並引領學員從臨床現場走進統合分析世界。
最後,再跟躊躇不前或需要再被人推一把的人說明,我試用過其它統合分析軟體,具有傳統生物統計專長,有發表過 SCI 期刊(最新的一篇),也知道教學原理(我大學是讀師範體系的學校,唸了 40 多學分的教育學程),新思惟這樣的課程設計及教學流程,絕對符合大部份初學者需求且也易學易懂(本人真誠相挺)。
🎯 講師群 SCI 超過 220 篇,並有超過 68 篇 meta-analysis。
|張凱閔|
知名復健醫學與超音波學者,台大流病與預防醫學博士,已發表超過 21 篇 meta-analysis 論文,探討臨床常見議題。
|曾秉濤|
專業精神科醫師,擅長從臨床工作找到發表議題,已發表超過 47 篇 meta-analysis 論文,並組成研究團隊。
|蔡依橙|
專業課程開發與整合者,能迅速理解學門架構,並以初學者能理解的方式,建構學習流程。生涯被 SCI 期刊接受的圖表,已超過 500 張,熟悉學術審閱過程與要求。
▋ 初學者真的可以嗎?我需要有怎樣的基本能力?
初學者真的可以,經過我們的拆解與教學,其實 meta-analysis 並不難。
你只要會用 Windows,懂得使用像 Word / Excel / PowerPoint 這樣的軟體,就足夠了。上課我們會把重要的觀念講給你懂,而互動實作就是理解流程,只要懂得電腦操作,能照著教學步驟,點擊正確的功能,就沒問題。
一些枝微末節的卡關,現場講師與助教,會全力協助您。請放心。
🍄 不必了解森林,採回你要的香菇就好。
🔸 省去耗時耗力,踏入統合分析的大門。
🔸 熱門課程|2019 / 10 / 19(六)統合分析工作坊
🔸 立即報名|https://meta-analysis.innovarad.tw/event/
基因演算法原理 在 阿鴻投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篇作者是李祿,算是Munger的大徒弟吧
這是他對這些TED演講的啟發
看來我要力拼150歲了
-------------------------------------
这些年来,我在TED舞台上见证了太多大胆预言成为现实,这让你感觉到似乎一切皆有可能。
我确信我需要每年都到这里来感受和目睹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甚至可以说去触摸人类进化的脉搏,因为人类进化不仅存在,而且还在进行。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源于Craig Vanter 第一次在TED的演讲, 那次他宣布他的团队已经首次完成人类基因图谱排序。若干年以后,他又来到了TED,宣布通过计算机算法,他成功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由人类制造并能自我繁殖的新物种。
这是两个开启新时代的瞬间,给人类带来无穷想象空间。比如说从人类出现至今,我们以人类文明的名义毁灭了很多物种。而现在我们已经进化到了可以创造新的物种,甚至可以仅仅通过使用博物馆里的基因标本,加上近亲繁殖的技术,我们可以让已经灭绝的物种重回自然。仅仅是在过去几年,生物工程技术就已经掌握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我想不会很久,我们就可以重新塑造人体器官,甚至造出聪明的机器延伸大脑的功能。
这时你可以感受到人类进化还远没有结束,任何生命的进化都是个持续的过程,现在我们有能力参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操控这个过程。这种灵光一现般的启迪性瞬间,就好像我在大学时第一次接触到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以此为界,物理学从古典经典物理学进入到现代物理学;也像是1972年人类第一次通过卫星照片看见茫茫宇宙中的地球家园,那么美丽而脆弱。你永远不会忘怀这些动人的瞬间。
自从200多年前蒸汽机开启了工业革命中,几乎所有的人类发明都用来延伸人体肌肉力量。过去10年左右,发明创造则转向了延展人类大脑的力量。我想到了一定时候,我们不仅能治愈一切精神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重组知识和智能。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的创始人Nicholas Negroponte在过去30年在TED舞台上的预测比绝大多数人都准确。
今年在TED他又一次语出惊人,预测30年以后, 人类就可以研制出一种饮料,只要喝下去就可以把所有人类知识都注入自己的大脑。在你嘲笑他的异想天开之前,你需要知道,30年之前当他第一次预测互联网的时候,还压根不存在这件事,而到了今天,它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无处不在了。
http://www.huxiu.com/article/31102/1.html
基因演算法原理 在 基因演算法原理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基因演算法原理 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基因演算法原理在Instagram上2023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基因演算法原理 在 【秒懂AI】02_基因演算法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秒懂AI】02_ 基因演算法. 9.6K views 4 years ago 秒懂AI · 秒董C++. 秒董C++. 1.13K subscribers. Subscribe. 74.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