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族媽祖信仰:
台灣民俗文化是大量的台灣居民,長期久遠生活於台灣島嶼,由於人與自然、他人、團體,還有自己的適應、調適的過程中,所形成台灣人或台灣社會群體特有的文化。
「三月瘋媽祖」是台灣重要的民間信仰活動。信仰與習俗是一個民族或地區住民,因應自然、地理及人文環境,歷經常久的時間適應與調整,所形成的文化心理結構與生活行為模式。媽祖遶境、進香活動不僅是一項單純的宗教活動(神與神之間的聯誼),也是信徒聯誼活動,藉此鞏固交流庄社的情誼,更是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承載著無數信徒的苦難,藉由宗教的力量安撫心靈、淨化人心,激發人性的光輝,讓每一個焦慮不安以及無助的心靈得到撫慰。
近代台灣的殖民強權不斷對台灣人民實施同化政策,以馴服台灣人民,宗教可說是強勢殖民文化馴服弱勢文化的利器。400年來的台灣社會面臨殖民者的不斷交替,信仰習俗由古昔單純的祖靈信仰,歷經荷治的基督教文化、清治的多神文化(根據文化部調查,奉祀的神明多達247種)、日治的皇民神道化,再逐漸融合本土文化成為有台灣特色的宗教文化。按平埔族社民在經過了明鄭及大清帝國久年
的文化融合後,也開始接受起漢人的土地公、媽祖、王爺等神明信仰,信仰力量是相當深遠的,它使不同族群快速的融合。
例如彰化北斗鎮東螺媽舊稱「番社媽」、「番仔媽」、甚至還有「番婆媽」的稱呼,這在台灣媽祖信仰文化上是非常獨特的。據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東螺舊社天后聖母廟祠祀功德牌記』中亦有這樣一段之記載:「昔時庒社民丁,…諸番漢民並集」。道光十九年(1839)的一紙地契《清代台灣大租調東書》(第三冊)頁517~518中提及:「同立開墾字人東螺西堡眉裡社番巴難胡,水生大怡得意,雪加成等眾番,有曠埔地一所,坐落土名在茄苳腳莊西勢車路漧…今己成田,同眾番約自道光十九年起,帶納番租二元,抽出一元以為天上聖母,又一元以為福德爺演戲費用」。又道光二十一年(1841)…東螺祖廟內一長生祿位牌文中謂:「東螺西保眉裡社業主巫留大夷,巴難秀,水生大夷,咖蚋巫士,眉順未說等眾合有本社界內水田埔地壹所,座落土名在茄苳腳三抱竹圍溪墘圳厝,今喜捨施落東螺祖廟天后聖母晉福德老番老太祖座前公香永為奉祀香燈緣田」,這是台灣媽祖文化史上的首尊「平埔仔媽」,至今東螺媽前供奉一尊罕見的「番太祖」(如下圖),供品桌上依然可看見信徒拿著檳榔、香煙、米酒、芋頭、油飯、雞冠花、圓仔花…等平埔族公廨敬奉供品,前來祭祀東螺媽的特殊景象。南投埔里鎮籃城里東螺社平埔後裔,依然年年回到他們口中的東螺太祖廟(東螺祖廟天后宫),謁祖進香,追本溯源。
又鎮瀾宮根據正史「淡水廳志」(1871)記載:「乾隆35年(1770)林對丹捐建」,祀於祿位者有,巧化龍、淡眉他灣、郡乃蓋厘、蒲本步等。這些從名字上就可看出他們是平埔族,屬於鎮瀾宮所在的大甲西社的道卡斯族,不願漢化而仍用本名。而「林對丹」這個漢人姓名應是漢化的平埔族。因為,根據乾隆29年(1764)的「台灣府志」,大甲社已集體漢化,接受乾隆賜漢姓、漢名、賜祖,把族譜接到中國血統上去,而且大甲社也改成大甲庄。可見,大甲鎮瀾宮是平埔族蓋的,不是河佬人,香客當然是平埔族。
平埔族蓋媽祖廟的例子還有很多,例如北台首座媽祖廟關渡宮,鳩眾建廟的賴科是當時主管北臺灣「大雞籠社」(基隆及北臺灣沿海地區)原住民的通事,他的職權是代表清政府向原住民收取餉稅及指揮原住民從事勞役,故得以調度原住民從事關渡宮的創建工程。媽祖廟創建後,關渡由番社迅速轉變為漢庄。又新北市貢寮區新社慈仁宮一帶是昔日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三貂社的居地。慈仁宮是平埔族與漢人合建的一間媽祖廟。根據「諸羅縣志」,「康熙51年(1712)建廟,以祀天妃。落成之日,諸番並集」;又如「台中縣寺廟大觀」記載神岡萬興宮謂:「雍正9年12月(1731)大甲西社首魁聯合數社倡亂時,張達京統領社勇(屬巴宰平埔族)敉平有功,受清廷獎賞,於是引進香火歸台至此(巴宰族首領潘敦仔遣十二名社丁遠赴湄洲迎回媽祖神像)」。這段歷史點出大甲社人和巴宰族被清廷分化的悲慘過去,但也都被清廷用媽祖馴化了。
由大甲鎮瀾宮媽祖文化祭的路線來看,從大甲、清水、沙鹿、彰化、西螺、北港或新港(北港朝天宮與鎮瀾宮,雙方執事者爭議是割火或謁祖或遶境進香,因此1988年起鎮瀾宮取消往北港進香改往新港遶境進香)。細究這一條路線早昔就是集體漢化的平埔族原居地而不自知。
據「台灣府志」記載,彰化於康熙34年(1695)以前就集體漢化變成河佬人了;清水、沙鹿、西螺、北港、新港則是乾隆6年(1741)以前也漢化了。可見沿途香客都是漢化平埔族,當初這些繞境、刈火、謁祖進香活動路線乃是庶民間的交誼活動,也是漢化平埔族各社庄間的互訪聯誼。
下圖係東螺天后宮有一尊番太祖立於媽祖神像前。(自由時報記者顏宏駿攝)撰文/陳有川
埔墘歷史 在 萬華社區小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騎樓(國語),亭仔腳(閩南語)。萬華人習以為常,傳承百年的街道生活場景。
其實這樣的日常,正在慢慢從城市中消逝。因為都市法規和政策方向,老屋拆除改建新起的高樓,常不採騎樓,而改採建築退縮讓出人行道搭配綠色植栽的開放設計。
這裡是西園路二段。連接的光復橋舊名昭和橋,顧名思義,這條路的歷史至少百年,日治時期就是來往埔墘、艋舺的重要道路。
隨手記錄的日常,因為這背後的時光,其實也是有點非常呢。萬華的同學,騎樓拍起來!
#以下開放蓋樓分享你身旁的萬華騎樓
#老城區的騎樓
#小學讀街景
#走進在地生活的土壤
#在社區學習向社區學習
埔墘歷史 在 剎有其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安沙雕音樂季已經開幕囉!
【2020大安沙雕音樂季】即日起至7/12,現場有淺草寺雷門與晴空塔、埃及金字塔、雪梨歌劇院、比薩斜塔等18座世界沙雕主題,周邊活動還有明信片塗鴉樂、親子沙雕DIY、美食市集等,相揪一起來玩沙吧~
✔DAY1:建議可以傍晚到大安濱海樂園欣賞國際級沙雕、海灘踏浪,還可到附近大安港海墘老街吃海鮮,順遊海線魅力景點大甲鐵砧山、文化創藝館、忘憂谷、觀光工廠等,晚上入住向海那漾豪華露營區或大甲大安外埔的安心旅宿~
✔DAY2:回程去歷史悠久廟宇參拜,買個海線獨有伴手禮,開心回家❤
📌2020賞大安沙雕懶人包
❶ 免出國世界景點一次看
安排一趟大安沙雕之旅,環遊世界不再是難事,各國美景一次蒐集!
❷ 首創觀景平台俯視沙雕
大安濱海樂園最新熱門打卡景點,一定要來跟沙雕互動拍照打卡一下!
❸ 中台灣最大共構式沙雕
結合埃及金字塔、埃及艷后與獅身人面像,快來尋找埃及的黃金寶藏!
❹ 相遇大安獨有海翁君
調皮的海翁君隱身在沙雕展區中,您找得到嗎?
❺友善無障礙沙雕展區
讓身障朋友、嬰兒車等皆能近距離觀賞沙雕作品!
📣 大安濱海樂園各區域營業時間:
➡️ 沙雕藝術展:09:00─18:00 (免費入場)
➡️ 旅客服務中心 08:00─17:00(每週二公休)
➡️ 游泳戲水池 08:00─17:00(要買票,每週二公休)
➡️ 豪華露營區 24小時開放(僅開放給預約及已登記住客)
➡️ 風舞市集 👉週一至週五12:00─20:00
👉週六及週日10:00-20:00
📣 7月1日起大安濱海樂園戲水池收費機制:
🏊 全票 $100/人(原價$200)
🏊 學生優待票 $50/人(原價$100)
🏊 免費 ✅持身心障礙手冊含必須陪同者一名
✅嬰幼兒110公分以下(須由家長購票陪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