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
睡前,我另一半要我說個故事給他聽。有沒有搞錯?都多大了?真不好意思,睡前聽故事是我們家的習慣,不過通常說故事的人是我另一半,說給女兒聽也說給我聽。他只要說量子學、黑洞的故事,伴隨著一堆數據和理論,我三分鐘不到就可以入睡。
要我說故事?說什麼?「說妳童年最快樂的回憶好了!」喔,我想想⋯⋯
————————————————————————————
我小的時候,台灣有些人向寺廟祈願,願望實現之後,就會在寺廟前的空地拉一塊很大的布幕播放露天電影,這是要給神明看的,一個晚上播二部電影,有時候是連著二天播放。
我家在台北市中心,小時候連廟宇神壇都是在公寓裡。所以播放露天電影還願的時候,就是在二棟公寓間拉起布幕。晚餐過後,大家各自帶著板凳、涼椅坐在馬路上看電影(哇!都放些什麼電影?)。
那時候我年紀很小,還看不懂電影的內容。不過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母親會給我一些錢買零食吃。我會買一根有酸梅的棒棒糖、足球包裝的圓形巧克力,還有幾包海苔(就是你們家巷口的7-11?),在我家樓下轉角的雜貨店。
但我最喜歡的是賣「把哺」的小販,炎熱的夏天,我會要芋頭和花生口味的。常常還會有賣烤香腸的攤子,可以跟老闆玩彈珠或洗芭樂賭香腸,那個是大人玩的,我當時年紀太小,沒有賭過香腸(妳說的這個我有看過,很台灣!」。
那你小時候最快樂的童年記憶是什麼?
————————————————————————————-
我小時候最快樂的童年回憶,是在南法的鄉間騎腳踏車(就這樣?)。
那說小時候最恐怖的回憶好了⋯⋯
————————————————————————————-
以前台灣的小學生到三年級和四年級的時候都要養蠶。買回家時,小小的一個盒子裡擠滿了小小隻蠕動快速的蠶,然後沒多久,這些蠶寶寶就會快速長大,變得又白又肥,然後行動遲緩。
蠶寶寶的食物是桑葉,我們家對面有一顆桑樹,所以只要家裡有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媽媽們就會拿著掃把在樹下跳呀跳的幫小孩子採桑葉。
有一年,我一覺醒來,一整盒白色的蠶寶寶全都變成綠色的,而且僵直不動。我母親說,可能是夜裡被什麼昆蟲咬了,這大概是我童年最恐怖的回憶了,你呢?
————————————————————————————
我曾經殺死一隻青蛙(什麼?),是在六年級的課堂上,老師要我們解剖青蛙的大腦(在活生生的青蛙頭上下刀嗎?),現在想想,要年紀這麼小的學生做這些,實在沒什麼意義。
————————————————————————————
我們童年最快樂的回憶,似乎都和一些傳統文化有關,我是台灣播放電影的習俗,我另一半是他母親鄉下娘家的田邊小徑。而我們最恐怖的回憶,都和死亡有關。
今天的討論主題:最快樂與最恐怖的童年回憶。以下歡迎留言~
下圖:我很喜歡這種義大利麵的口感。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
坐板凳意思 在 臺南 TODA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戲說台南辣🌶
圖/文 魚夫
內人剛嫁到我家,她是台南的女兒,父親頗為滿意這媳婦👍,乃親自下廚料理一桌佳餚,先父是位食食通,又習得一身好手藝,但自出社會後,卻喜歡作大菜,戰後初期,台灣最為流行的外省菜乃四川菜,所以一桌菜,麻辣得不得了,我等全家也都變成了食物既麻且辣的愛好者😋,台南新婦初來乍到,不知公公料理手路的厲害,直呼:「熱、熱、熱!」🥵,想喝一口湯緩解,不料那湯更辣,又是熱熱熱的呼叫個不停。🥵
熱?怎會呢?餐廳的窗戶早關好,冷氣開到最大,颼颼的吹,哪裡會熱了?
台語很複雜,熱的發音有三種:jua̍h、lua̍h,還有jia̍t,內人呼熱,則是因為辣的台語發音也為lua̍h,我是屏東人,從小凡辣的食物,都會說:「辛」,至此才了解🤔,原來台南人說辛為辣,足lua̍h是很辣,不是足熱的意思😅。
傳統台南人不善食辣,我來住了十數年,逐漸被感化,從愛吃辣到吃了辣就會咳嗽不止,聞之亦會大打噴嚏,真是無顏面對江東父老😂。在台南,所謂川菜早被改造得沒什麼麻電辣勁可言,甚至帶有甜味,反倒是兩岸開通後來的重慶江湖菜才還保留了原始風味,但辣度也得減低,否則上了年紀的府城人也會為之卻步不前。
台南人究竟能吃多辣?🤔我和老派的朋友討論的結果,得到一個結論,大概就是只到食日本料理刺身沾「山葵」(わさび,wasabi)的程度而已,除了嗆鼻以外,舌尖以後便不再有感覺了,一般將山葵誤為芥末,實則不同,而在台南,芥末的台語是「介辣」,也就是食芥末就已經算很辣了。
在仁德區,有一味微微麻辣的榨菜肉絲麵,味道頗有特色,後來東區也開了店,生意都是沖沖滾,特別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但和同儕的台南朋友結伴去嚐,哀號者居多🥵。所以辣味在台南不會是主角,但不也會坐冷板凳,燙盤活魷魚來,用的是海山醬,但山葵加減一匙最是增添風味;飯桌菜給客人送來一碟醬油是必備,ué(挖)點介辣添入亦無妨,有些店家切好紅燒肉,還附上一碟泰國甜辣醬;鍋燒意麵店,麵裡若羼有海鮮,必也薑米醋侍候,薑也算是辣呢。
台灣每個城市都有當地人喜愛的辣椒醬🤤。比如在基隆就是「丸進辣椒醬」,當地人呼之為「馬露醬」或「馬露進」;新竹就是「十全辣椒醬」,幾乎所有著名的美食小吃桌上都擺有一罐👍;台中有三寶,大麵羮、麻穎和東泉辣椒醬;在我故鄉屏東就是「金松辣椒醬」,如此這般全國吃透透下來,在我來說,這味既香且辣,才有資格叫做辣椒醬嘛😃!
搬到台南後,每遇有食牛肉湯、肉粽或其他種種美食小吃,仔細觀察,定睛一瞧,皆有一塑膠罐,內裝呈略帶黄綠的醬汁,我聽說台南最愛用不死鹹的「東成醬油」,其所生產的「紅辣椒醬」也頗受歡迎,相對紅者,則是那略帶黄綠的醬汁,曰:「白辣椒醬」,聽聞這本是東成的老師傅獨立出來另起爐灶的產物,即是赫赫有名的「鴻達辣椒醬」,但味道其實也只能用「微辣」來形容,卻很對台南人的味口👍,我來台南久之也養成了每出外用餐必隨手取來的沾料了,至於我家鄉那金松辣椒醬,少小離家老大回,大概會吃不慣了😅。
影片分享:
丈母娘傳授這一味好吃到爆,女兒女婿一生受用無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app=desktop&v=xJTX7VFalxg&feature=youtu.be
坐板凳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粉絲頁: 今日全美戲院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坐板凳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大井頭畫海報:顏振發與電影手繪看板 」介紹
訪問作者:王振愷
內容簡介
台灣國寶畫師顏振發
五十年手繪看板生涯全紀錄
位於台南「大井頭」旁的全美戲院,宛如時間封存的記憶堡壘,老戲院的傳統被保留了下來,本事櫥窗、宣傳放送車、寄車處、大廳販賣部、空襲警報告示、外牆上的大型電影看板⋯⋯。在對街騎樓下,一位身穿格子襯衫的忙碌職人,衣服上沾滿顏料,微微駝著背,靜默地坐在比他還高大的看板前。
飽和的灰色打底是他準備恣意揮灑的畫布,他一手握著A3數位影印的電影海報,上頭滿是原子筆打好的方正格子,另一隻手則緊握粉筆,慢條斯理地在看板上打底、畫框。板凳四周圍繞著五顏六色的油漆桶,他時而微蹲、時而思索,躲在陰影下繪畫,彷彿時間並不存在。他沉浸於創作的世界裡,當白色粉筆描好輪廓後,他揮灑筆刷逐步展開一幅看板的旅程。他就是本書故事的主人翁──顏振發師傅。
在書中,顏師傅回憶下營老厝的童年、離鄉背井追求畫師生涯的磨難過程,每當想起多年的艱辛困苦,他就不禁潸然淚下。他也感慨看板江湖上只剩他還在作畫,當桃園中源戲院宣布歇業之後,「北有謝森山、南有顏振發」的台灣手繪看板傳奇也隨之落幕。從此,他成為台灣最後一個為戲院服務的手繪看板師傅,而全美戲院也成為全台碩果僅存、保留手繪看板傳統的老戲院。
昔日默默作畫、堅守執業的畫師們,一起走過台灣戰後電影、戲院與廣告的歷史。年輕時他們從未想過自己會被時代淘汰、被數位與電腦打敗,當時都是單純地對畫圖充滿憧憬與理想,可能只是因為走進戲院看了一部電影、在報紙廣告上學著描繪明星肖像、仰望著一大幅大型看板而開始嚮往畫師職業,因為不同的因緣而在這片江湖裡交會。
在許多地方有無數隱姓埋名的畫師,他們離開江湖、轉行他途,畫筆被遺留在某個不再打開的抽屜中,桶裡的油漆也早已乾涸凝固,但身上仍留有手繪魂。這段熄滅不了的記憶與技藝被存放在心底深處。藏著不等於被遺忘,他們的精神正由顏振發與研習班的學員一同傳承下來。
他的雙手仍如少年般有力地緊握著筆刷和油漆,將電影、廣告、美術與手工藝匯集於一塊看板上。五十年來他畫過數千部電影,終生奉獻給電影產業最末端的廣告招牌,卻是戲院觀眾面對每部電影時的第一印象。然而,他的名字在電影尾聲的工作人員名單中缺席了。
在這裡,顏師傅仍盡力為每一檔電影妝點門面,緊緊抓住觀眾的目光,手繪看板與老戲院已成為生命共同體。
作者介紹:王振愷
臺南永康人,1993年生,畢業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藝術理論與評論研究所,現任台灣影評人協會理事。他長期從事電影與當代藝術的獨立研究與評論書寫,並關注書寫與影像間的跨媒介,實踐一種獨特的策展方法。策展作品有「菲林轉生術」電影文物特展、「觀光記」當代影像展覽(獲得2020年第三季台新藝術獎提名)。著有《大井頭放電影:臺南全美戲院》。
出版社粉絲頁: 遠足文化第一編輯部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eZrt_1-yQc/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B38VYJqxb519D-6hq5ZiJlhUnkTQ)
坐板凳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從沙龍到聯合國 :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模式」介紹
訪問:蔡怡穎 歐萊德總經理
內容簡介:
從台灣出發,征服全世界
從坐冷板凳到獲獎無數、登上APEC、聯合國舞台
歐萊德這樣建立它的綠色模式
一顆源於孝順父母的心,報效給國家和社會;
一個來自台灣的髮妝品牌,即使微小也能改變世界。
榮獲法國全球永續美妝獎、英國全球綠色環保獎、德國iENA
紐倫堡發明獎金牌、日本 Good Design Award 年度設計金獎、
國家品質獎、國家永續發展獎、國家環境教育獎等。
他是葛望平,創辦歐萊德,邁向全球最綠品牌。
從沙龍出發,站上聯合國舞台,
串聯綠色供應鏈,全面實現「碳中和」理想,
2020年更與台積電、蘋果齊名 RE100「全球綠色領袖獎」。
熱情、毅力、創新,
歐萊德故事,證明小企業也能做大事!
「全球品牌都會變綠,遲早而已。」——葛望平 歐萊德創辦人
O’right歐萊德原本是家以代理國外髮妝用品起家的小企業,
因創辦人葛望平的理念,2006年全面展開品牌再造,
從生產第一瓶綠色洗髮精開始,歷經15年的改革與堅持,
所有產品的生產、運輸、使用、回收,
到企業文化、客戶服務和環境教育,
每一個環節都堅守「綠色、永續、創新」的理念,
終於創造出迥異於傳統美妝產業的品牌價值。
從台灣到美國,從美國到歐洲,
歐萊德跨過一個又一個難關,交出一張張綠色成績單,
征服全世界無數使用者的心。
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的「綠色、永續、創新」之道:
• 顛覆髮妝產業遊戲規則:二○○七年成功研發出第一瓶8free(不含八種危害健康的高風險化學物質)洗髮精,如今8free已是全球天然美妝品的綠色標準。
• 農產品、農業廢棄物也能變黃金:從天然素材中萃取原料,難度極高,但對人體好,還能減少碳排放,更能創造MIT產品獨一無二的價值。
• 打造綠色供應鏈,帶動循環經濟:說服供應商共同投入開發能堆肥、長出樹的生物循環瓶,以及可溯源、100% PCR使用再生塑料製造的瓶器與壓頭。
• 盤查碳足跡,逐步邁向零碳目標:不但堅持採用綠色原料包材、必須在綠色低碳工廠生產製造,更要確保消費者使用產品時用水用電不浪費。
• 打破「環保是企業發展的絆腳石」魔咒:產品行銷四十二國,員工年年加薪百分之三到五,二○二○年全球籠罩新冠肺炎疫情陰影下照常加薪,獲利逆勢成長百分之三十。
一路走來,始終堅持「不只對人類好,更要對社會好、對地球好」,歐萊德證明了即使人力、財力有限,只要目標明確、用對策略,小企業也能做大事,改變這世界。
作者簡介:邵冰如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畢業 ,曾任職聯合晚報、聯合報、美國世界日報。現為自由撰稿人。
粉絲頁: O'right Shop 歐萊德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vfCbLzy8z0/hqdefault.jpg)
坐板凳意思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大人做錯事,犧牲的卻是孩子 ⁉
呼籲市長不要解散棒球隊、斷送球員的前途 ‼
早上針對竹市國中棒球隊性平案件質詢教育處代理處長,到底行政調查過程發現了那些疏失,究竟為什麼處長要請辭、校長/主任被記過。
代理處長只含糊的表示,學校確實在學生平常生活的輔導,以及性平事件發生後的處遇「有欠妥適」;前處長認為教育處也要負督導不周的責任,所以以個人名義請辭。
因為市府不願提供行政調查報告,所以我們無從得知到底實際上是那些環節出了問題,也無法判斷懲處的適當性。不過可以確定,校方和教育處在這件事情上的確有行政疏失。
但為什麼大人的失職,卻要解散棒球隊、犧牲孩子的權益?
代理處長說,因為調查的過程,發現棒球隊和宿舍的管理必須要進行檢討跟調整,因此棒球隊要進行整體的整隊。所謂的整隊,其實根本就是解散!
原先棒球隊的孩子們何去何從呢?
代理處長並沒有明說。但我昨天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詢問同樣有棒球隊的國中校長,都說不知道棒球隊被市府解散了,也不確定未來學生會不會轉到他們學校。
所以市長昨天說「將協助體育專長學生們的後續發展」,到底是什麼意思?球員們之後可以繼續打球嗎?還是被迫要改升學?這些都攸關孩子的未來。
市長難道不知道?
棒球隊八年級、九年級的學生本來就積極準備明年的全國錦標賽了,其他學校也一樣,現在根本不可能隨便將學生塞給其他棒球隊,因為球隊本來就有自己培訓的隊員。轉學過去的學生,很大的機會只能坐冷板凳。
我想市長不會不知道,卻依然選擇犧牲這群孩子的權益。
我慎重呼籲市長不要解散棒球隊、斷送球員的前途。
2309 補充說明
許多人認為球隊解散,協助學生轉學、轉隊或是轉班之後,就可以去標籤化,他們就不會被排斥或指指點點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球隊可以解散,但標籤不會因此就消失的。
如果要去標籤,應該是學校、球隊管理徹底檢討,讓外界看到改善有成,重新評價,同時間球員能夠在比賽中用球技證明自己。這樣才有機會真正去標籤化。
很難沒錯,但不這麼做,只是讓標籤一直跟著。
如果直接解散,連改過的機會都沒有,等於宣判唯一死刑。未來,只要任何時刻讓其他同學知道某個學生是來在這個球隊的,一樣會被排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p85j6d6cG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