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研究室 大家應該都聽過80/20法則吧?但你是否只把它當作純理論道理,沒意識到這世界有多少的規則都運用了這個法則呢?
今天就要帶大家重新認識80/20法則,並且也分享我自己在工程師領域運用80/20法則的一些經驗💪🏻
✨跟80/20法則還不熟的人,收藏本文對你來說就是那20%的重要少數啦!((硬要✨
﹏﹏﹏﹏﹏﹏﹏﹏﹏﹏﹏﹏﹏﹏﹏﹏
台灣教育就是活生生的反面案例呀!
﹋﹋﹋﹋﹋﹋﹋﹋﹋﹋﹋﹋﹋﹋﹋﹋
大家都有經歷過學生時期,當初身為甘苦學生的我們,總是會需要花費時間去補足自己考不好的科目📝。
比如我以前與社會科相關的科目都超爛,始終記不住那些歷史事件的年份,也一直會忘記那些地理位置的資訊🗺。
當時的我儘管在數學跟理科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卻還是因為考試,而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補足那些我很不拿手的科目😅。
但你有沒有發現,現在的我身為一名工程師與自媒體經營者,其實我真的只會用到數學、理科這些我天生就拿手的邏輯相關技能👨🏻💻。
其實台灣的教育就是典型的「資源平均分配理論」,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平均發展技能,也許引導學生們找到那重要的少數技能,並且允許忽略那些不重要的多數技能,會是對學生未來人生比較好的一種方式🤔!
如果你也覺得這種教育上的資源平均分配是錯誤的話,快按愛心❤️ 並且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看到吧!
﹏﹏﹏﹏﹏﹏﹏﹏﹏﹏﹏﹏﹏﹏
80/20法則其實就這麼簡單啦!
﹋﹋﹋﹋﹋﹋﹋﹋﹋﹋﹋﹋﹋﹋
80/20法則其實就是帕列托法則,也被稱為關鍵少數法則,他的道理就是「有20%的因素,會造就80%的局面」🙌🏻。
這個法則是從帕列托觀察經濟現象所發跡,後來被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上,主要用來描述「重要少數vs.不重要多數」的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同一資源範圍中,少數資源會有比多數資源更具有重要性」⭐️。
就比如在IG的茫茫文海中,看Mr.K的貼文(少數資源),就可以獲得多數的知識長進(更重要)!((講出這段話的我,可能會被揍🤣
﹏﹏﹏﹏﹏﹏﹏﹏﹏﹏﹏﹏﹏﹏﹏
80/20法則可以運用在哪些領域?
﹋﹋﹋﹋﹋﹋﹋﹋﹋﹋﹋﹋﹋﹋﹋
80/20法則其實可以運用在很多我們生活的情境當中,以下舉幾個比較常見的例子:
🔹工作:找出工作上20%重要的事情,就可以達成80%的工作成效。
🔹娛樂:找出你最愛的20%娛樂活動,其實就可以獲得80%的快樂。
🔹時間管理:其實只有20%最有效率的時間能做到最多事情,其餘80%的時間效率就沒有那麼高。
🔹財富:世界上20%的人,擁有世界80%的財富。
而很多時候你也會看到這些東西混雜在一起講,比如:
🔺時間管理&工作:「你可以用20%時間來做20%最重要的事,不僅能夠達到80%的工作成效,也能在其餘80%的時間去做其他想做的事情。」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80/20的分界不需要那麼準確,這些都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個世界資源分配是不均勻的,找到那最重要的少數資源,就能完成多數你想完成的事情✨」。
﹏﹏﹏﹏﹏﹏﹏﹏﹏﹏﹏﹏﹏﹏
工程師領如何運用80/20法則?
﹋﹋﹋﹋﹋﹋﹋﹋﹋﹋﹋﹋﹋﹋
我以前在公司時每天早上都會開站立會議(敏捷開發),大家會在15分鐘內分享當天要做的事情。
其實在那過程中大家都會在所有工作事項中,找到當前專案最重要、最有價值的那些工作事項(重要少數),並且因為人力分配問題,大多數的工作事項就會被往後排(不重要多數)🔍。
其實80/20法則是一個很實務的法則,他並不需要什麼過多的運用模版,而是只要你在思考「我現在該做些什麼?我應該把時間或金錢或力氣投資在哪?」的時候,就可以運用80/20法則去思考💪🏻。
﹏﹏﹏﹏﹏﹏﹏﹏﹏﹏﹏
看完貼文你該做些什麼?
﹋﹋﹋﹋﹋﹋﹋﹋﹋﹋﹋
我自己目前最重要的20%事情就是🔥 創作新貼文🔥,因為在創作貼文同時,我可以同時累積部落格發文的內容基底、可以為我未來的線上課程準備課程內容、也可以讓我自己邊創作邊學高效工作與生活!
你們呢?快用80/20法則來檢視自己,在底下分享一下「自己目前帶給你最多效益的20%事情是什麼吧!」📢
﹏﹏﹏﹏﹏﹏﹏﹏﹏﹏﹏﹏﹏﹏
想看到我未來更多的貼文?✍️
﹋﹋﹋﹋﹋﹋﹋﹋﹋﹋﹋﹋﹋﹋
歡迎追蹤【 Mr.K|高效工作與生活教練】
@leadingmrk
FB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leadingmrk
IG網址:https://www.instagram.com/leadingmrk
BLOG網址:https://leadingmrk.com
-
#82法則 #8020法則 #八二法則 #帕列托法則 #時間分配 #時間管理 #自我成長 #成長 #學習 #知識 #管理 #工具 #自我提升 #思維 #行動 #行動力 #學習成長 #學習力 #新思維 #成長思維 #努力 #效率 #工作 #認真
均勻分配例子 在 每日一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微冷 #冷時事快評 #警告內有數學
之一【你知道嗎?孔子和在 1.77 lgN 代之前的所有人都是你祖先】
之二【你知道嗎?孔子後代幾乎沒有任何 DNA 是從孔子遺傳來的 [edit. 除了Y染色體] 】
我說,人為什麼要祭孔?
人活得好好的他為什麼要祭孔?
簡單來說,祭孔就是要回味兒(X)爭華夏正統(O),就和祭天、祭黃帝是一樣的概念。那麼祭孔儀式規定由孔子的後代執行,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呢?每日一冷曾經介紹過,中華民國還別設立了一個世襲官職,用意就是世世代代祭孔。見 →#本日冷知識1462。
感覺起來好像孔子後代的血統比較純正,運行起神秘儀式有著法術 buff 加成的效果。
嗯~再想想,完全不是這樣。以「繁字輩」來說,在族譜上是孔子的 74 世孫(第 N 世孫,指的是孔子的兒子......的兒子,共需寫 N 次兒子),無論如何,從科學上來看,經過兩千五百年,約 80 次情慾交流與分娩之後,現代孔子的後人和孔子的遺傳關係已經是難以想像的淡薄。
要說明有多淡薄,我們得先簡單複習國中生物和一點點的健康教育。
先建立一個感覺,就是每個人都有爸媽,指生理上的父母親,一般來說(如果你不是姓蘭尼斯特 [edit. *拜拉席恩])你的爸媽會分別有不同的爸媽,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爸媽,所以你的直系祖先人數會每一代乘以二,以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1024......人這樣的方式增加下去。
我們來算算看,從自己往前推 80 代,在大約孔子的時代我有多少祖先呢? 2 的 80 次方大約是 10 的 24 次方,就是一兆兆人這麼......
修蛋幾雷!暫停!就算現在地球也沒有一兆兆那麼多人啊,不用說春秋時代。
是的,這是個問題,讀者你太聰明了。
對於少數幾個世代來說,排除近親繁殖的可能,祖父母的匹數大致是倍增的,但問題是一旦追溯久了,你的族譜樹裡面就會開始出現一人分飾多角的情形——也沒什麼特別的,例如祖父和祖母的五世以前的曾祖母是同一人,翻譯翻譯:兩人是遠親的情況。那位在族譜裡兼職的曾祖母,就會大幅降低了你我的直系族譜樹裡的成員總數。
但因為人類繁殖的基本原理,這個數字還是會無情的一直增長,直到在某個年份,你的直系祖先數目,等於當時你祖先生活鄰近地區的總人口數......結論是,到了這個點,幾乎所有當時生存(並且沒有偶然的完全絕嗣)的人都是你的直系祖先,甚至幾乎肯定也包括孔子(因為孔子沒有絕嗣,真巧)。
孔子並沒有主動的想當這麼多人的祖宗,但只要他的後裔普通的做人與做人,他的血脈就會緩緩的擴散出去,就如同英國人馬爾薩斯指出:千萬別小看人口爆炸的威力。
根據簡化的人口模型,我們還能粗估出來這個神奇的時間點,大約是總人口數取以二為底的對數(就 log_2),乘以 1.77,單位是世代。總人口數是取孔子那時候的,我查的大約是 3000 萬人, 1.77*lg(30,000,000) = 44。
結論是大約只要經過 44 個世代,經過 1300 多年,大概是唐朝時吧,任何一名活著的在地中國人(並非剛從外國來的移民)的列祖列宗,之中肯定有「大成至聖先師孔仲尼」的名字在,不只限於孔子後代。
於是主張「自己的祖宗自己拜」的網友要失望了XD 因為數學說明了孔子幾乎肯定是大家共同的祖宗,揮之不去啊 Johnny。而且不只是孔子,如上面說過的,和孔子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所有人,只要後來沒有絕子絕孫,就一定會在你和我(和巷口大毛)的家族樹裡某處出現。
以上是第一個關於族譜的冷知識:
今天......ㄟ你別想走,還有第二個冷知識。
還記得國中健康教育的同學,就會知道人類繁殖的方法,每個人的基因分別有 50% 來自父親,50%來自母親。所以是來自祖父母是各 25%,曾祖父母是各 12.5%,以此類推。
嚇一跳的隨堂考:那麼 80 代的祖先貢獻多少呢?感覺大約是一兆兆分之一,因為 0.5^80 = 0.1^24 嘛。
不對XD 答案是 0,不是四捨五入,就是整數零。
因為人類的 DNA 遺傳不是真的像調水彩一樣混在一起,而是 DNA 先組合成「23 對染色體」,總共 46 條之中有 23 條來自爸爸,23 條來自媽媽。這樣顆粒狀、不連續(量子化)的遺傳的方法。
所以我們身上來自四位爺爺奶奶的染色體數量可能是 {10, 13, 14, 9} 這樣的分配,來自八位祖父母的數量可能是 {2, 8, 6, 7, 6, 8, 4, 5}......越來越淡薄。到了你的 64 個六世祖,64 人要貢獻你的 46 條染色體,就會出現人多染色體少的情形,但最小單位就是 1......有些阿祖的阿祖的 DNA 就會對於你就完全沒貢獻。
這好悲傷。
不過好在實情不是這樣,很類似,但複雜一點點,使得阿祖們對我們金孫們 DNA 的貢獻度能更均勻。
更複雜的實情是高中才會教到的「同源染色體互換」,在體細胞「減數分裂」形成精子和卵子的過程中,為了讓後代有機會同時遺傳到爸爸和媽媽的優良性狀(但也有可能不幸的反過來都遺傳到缺點),染色體會自己洗牌個一兩次:平均來說每條染色體洗牌一次半。這讓每個人的貢獻程度可以小於 1 條染色體,要多小有多小,也可以是 0.03% 條。
同源染色體互換使得來自阿公和阿嬤的染色體有機會融成一爐,混在一條染色體上,讓大家的貢獻平均一點點。這使得我們比較不容易和祖先的基因完全說掰掰。
但不幸的是,最終還是會掰掰。這道理需要用一點點數學:因為每一代通過染色體互換所產生的染色體「片段」會平均增加 1.5 個,總共 22 對染色體(X 和 Y 性染色體不會互換)中就會平均增加 33 個片段。也就是說片段數量是平均每一代多 33 個,以線性成長。但祖先數量還是成兩倍兩倍的指數成長。
指數成長比線性成長快,當前者又輾壓過後者,又回到祖先們人多,但他們以顆粒狀貢獻的基因片段少的情況下,最終還是無法避免有些祖先的 DNA 自然消滅的情形,這個現象名字叫做「遺傳漂變」(←基因變成飄,嗚嗚很恐怖 #genetic_drift)。
舉個例子,第 15 代的祖先有 32768 人,但大約只有 506 個染色體片段。因此其中某一人不貢獻任何 DNA 給你的機率是 (1-(1/2)^15)^506 = 98.5%
結論是,透過綜合國高中自然課等級的科學,我們證明了
1. 孔子是幾乎每個中國人的祖先
(就和每一個沒有絕嗣,活在足夠久以前的古人一樣)
2. 但孔子幾乎一定沒有貢獻多少他的優質基因給我
*感謝讀者提醒,如果是孔子嫡系的男性,那至少會有孔子的Y染色體。祭祀官:我有孔子的Y染色體我超強!
推論:祖先是一個純粹人文的的概念,禁不起科學的追問與摧殘。而族譜就只是一種人造的權力遊戲的藍圖。
我們下回見嚕。看完的你不簡單,拜託留個言,務必讓小編幫你按個讚。
數感實驗室 Numeracy Lab
MPlus|云閱讀
#為什麼要祭孔這個問題請文化部長回答
#每日一冷發大財
均勻分配例子 在 許書華醫師 陪妳寫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人節特獻:親愛的,我們不只是父母,更是夫妻》
#閱讀前須知:”過渡成為父母”這件事對婚姻滿意度其實存在負面影響。
文章連結:http://doctorhsh.blogspot.tw/2018/02/blog-post.html
====================================
徜徉在兩人世界時,妳常看的文章是:
"如何讓他離不開妳"、“男人愛你的10條標準"、"維持熱戀感覺的15個好習慣"。
妳研究他喜歡的菜,抓住他的胃也抓住他的心,偶爾到網拍買個性感睡衣或有趣的角色扮演,為兩人生活增添情趣。上述都代表妳很關心他,也在乎他的需要。而他也為妳神魂顛倒,你們認真想結婚,築起一個完整的家。
但可曾記得,有段時間,或者正是當下!妳像失憶般,忽略忘記,或看不順眼,甚至根本想視眼前男人不存在。覺得他毛病一堆,當時怎麼會瞎了眼結婚,那個原本讓妳眼眶泛淚說”我願意”的男人,儼然已經變成豬隊友,一個時下媽咪對伴侶表達不滿的代名詞。
這時間,是否就是妳那迷人孩子誕生之後!?
很正常,妳的催產素依舊旺盛分泌,只是從老公轉移到寶寶身上。
研究發現,婚姻滿意度與家庭生命週期不同階段大致呈現U型曲線,大抵自婚後持續下降直至小孩到學齡階段才逐漸回升,但更有文獻指出婚姻滿意度是呈直線下降,意即夫妻從交換戒指後就開始搭著從高山駛向低谷的小火車。有些夫妻會希望藉由有個孩子加溫兩人關係,又孩子能緩解婚姻滿意度的下降,還是加速下滑呢?研究指出有孩子的夫妻比起沒有孩子的夫妻,婚姻滿意度下降更多,另”過渡成為父母”這件事對婚姻滿意度也存在負面影響。
上述是研究的證實,若很直觀地探究原因也不難理解。諸如:
1.媽媽被孩子魅惑XD
2.父母角色揚起對照夫妻角色的式微
3.家庭被帶入更多新的混亂因子
4.被傳統綁住的新時代女性
對於母親被魅惑,這個有經驗的媽咪應該不難理解,產後那段時間寶寶就是您世界的中心,此時期母親無論理性感性,生理心理上,都有點難撥出多餘心思關注其他事務(工作、自己的興趣、老公等都是),「寶寶毒」、「寶寶癮」需要一定時間調整。
父母角色揚起對照夫妻角色的式微,意思是隨著孩子到來,夫妻必須重新組織他們的生活和關係,以適應配合孩子的需要。意味著夫妻互相扮為戀人或愛人的比例開始偏低。舉個實例,小倆口逛街可以風花雪月,講些無須經過大腦的話。兩人帶孩子上街卻像政戰部隊,語言通常充斥著「啥時要換尿布」、「下次餵奶的時間」、「百貨公司的哺乳室在哪?」、「你顧一下小孩我去上廁所,很快」。吃飯只能花5分鐘,然後要輪流帶著坐不住的孩子去外頭晃晃,忙了一天回去哄睡,孩子睡著後,小倆口也癱軟在床。
這樣的模式下,夫妻倆其實沒什麼機會或心神談論彼此,或兩人的關係及需求。
家庭被帶入更多新的混亂的因子,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長輩。兩人世界時許多事情兩人講好就勉強可以。孩子一出生,人氣很旺,婆婆媽媽公爺姑嫂莫不費神關心,很多事情不再是兩個人的事,(必須承認在華人社會,雖然模式上核心家庭漸漸取代大家庭,但本質上許多界線還是模糊不明。)許多案例都是孩子出生後,同時兩個女人戰爭也開始,然後男人也疲於因應。
弔詭的地方是,儘管這社會一直高喊打破傳統,兩性平權,母親,還是在為人父母上,必須付出較高的成本,尤其走入生兒育女,女性還是較容易被「傳統母職」綁架。在孩子出生前,家務分配相當均勻的夫妻,也可能面臨孩子出生後使夫妻在性別角色態度行為上變得更加傳統的問題。大多我們看到的還是性別陳規型的養育方式,母親,還是那個較有可能“隨叫隨到”的人。尿布台放在女廁,夜間起床帶孩子,或幼稚園打電話第一聯絡對象多還是女人,甚至長輩的刻板印象:「妳不覺得女人還是比較會帶孩子嗎?」新時代女性走入婚姻及生養子女,驚覺這社會其實變動得沒有像她想像的如此快速,衝擊和衝突是必定存在的。
很諷刺但真實,兩人因為愛結合,孩子是共同愛的結晶,但繼續發展下去,卻常有婚姻不知怎地走到末路,小孩,居然變成勉強維持兩人關係的唯一連結。
婚姻與家庭諮商最受尊敬專家之一的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博士說:「給予你的孩子最大的禮物是夫妻間牢固的關係。」生兒育女對兩人世界其實是巨大的變動和混亂,需要兩人更多更多,質量更好的溝通與協調,反覆磨合的過程可能千瘡百孔,但這樣努力的過程,若得已倖存,這些相知相惜的默契,會比王子與公主天真的童話故事,更紮實穩定也深刻。
願有情人終成眷屬外,這份愛也得以長長久久,相知相惜。
P.S 首圖是六便士攝影 陳向詠大師傑作。感謝你為每段婚姻紀錄的每個精彩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