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方計畫半導體S廊帶核心—楠梓高煉廠研發專區都市計畫變更案今公開展覽
楠梓高雄煉油廠位於行政院半導體S廊帶核心區,更是陳其邁市長提出的「北城計畫」發展重點,今日已啟動中油研發專區都市計畫變更書圖公開展覽作業,該廠自104年關廠沉寂許久,現透過都市計畫變更賦予土地使用新機能,可望重新躍居產業轉型的關鍵地位,引領北高雄發展邁入全新里程碑。本次都市計畫變更案作業,歷經市政府與中油公司以及國營會與經濟部,多次會勘以及規劃討論,甚至於本次都市計畫公開展覽前,也先行提經市都委會大會研議後始定案,終於在今日正式辦理都市計畫變更之公開展覽;此一宣示中油投資打造「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朝具體目標,向前邁出一大步。
#高煉廠發展為南部半導體材料研發核心
107年12月4日由行政院核定「循環經濟推動方案」,擇定高雄煉油廠行政區55.49公頃建置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後行政院續於110年4月15日為高雄煉油廠發展半導體研發核心政策拍板定案,自此宣告高煉廠將向北串接橋頭、路竹至南科的新興半導體製造聚落,並往南接合起大社、仁武、大寮、林園、小港等石化、鋼鐵傳統產業,新舊產業將透過空間重組,帶動互補共榮的聚落發展效應。
#保留文資特色,兼顧產業發展需求
高煉廠特種工業區土地廣達238公頃,其中,未污染土地55.49公頃(即本次都市計畫變更範圍),由中油公司先行辦理都計變更,據悉中油公司預計投入近60億元,將自114年起陸續興建綠能所、材料國際學院及材料研發等中心,強化材料自主研發能量,並培育產業所需人才,帶動地方經濟發展。
為充分回應楠梓右昌地區居民關於中油煉油廠轉型發展、棕地(BROWNFIELD)再生的期待,於今年7月2日我率領市府團隊北上拜會經濟部,針對行政區55公頃未污染土地整體規劃,充分交換意見,並達成都市計畫細部計畫內容共識,續由都發局積極協助中油完成草案,也於今年8月6日提請本市第93次都委會研議,在兼顧文資保存、維持舊廠景觀意象、園區聯通、捷運場站TOD聯合開發之整體效益下,所研擬的多方多贏方案。
承載著在地歷史與情感的高煉廠,對老中油人及地方居民而言,不僅是工業遺址,同時也是生活軌跡。去年9月,我率領市府團隊,在中油公司陳淑真副總經理及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王毓萱總監陪同下,實地勘查廠內4棟材料倉庫及周邊環境。其中的一號倉庫,已於110年3月15日由市府文化局登錄為文資建物,預計於110年10月,由國家研發機構中山科學院進駐。
然而,廠區內尚有1處古蹟及40處歷史建築,如何兼顧廠區聯外交通及歷史建築保存,端賴規劃團隊的視野與格局,也關乎高煉廠未來的發展動能。
記得今年6月28日我率市府交通、經發及都發局團隊,在中油公司人員陪同下,進行現地勘查,最終決定在「道路與文資共存」原則下,保存木麻黃綠園道及水塔等舊廠景觀意象。另行經文資區旁的園區南路40米,即於車道採取彈性設計,另設園區北路30米,透過區內主要及次要交通動線,串連園區左營高鐵站區,以連接半屏山高鐵生活圈。
此外,鄰近R17世運站及R18油廠國小站土地,未來可朝TOD發展捷運設施聯合開發,另依「都市計畫工業區檢討變更審議規範」,規定捐贈可建築用地及興建專區公共設施等,或適度提高容積率,容許住商混合使用,提供企業安家計畫基地,為地區發展創造多贏。
廣達238公頃的高煉廠土地,將以「開發」與「整治」同步併行的策略推動後續工作,不僅加速兌現陳其邁市長的「北城計畫」,也要超前部署爭取優質科技大廠進駐北高雄科技矽谷,北高雄的產業轉型發展,將與國家戰略分進合擊,鞏固臺灣半導體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打造南部半導體「S」廊帶
#中油高煉廠轉型再生
#棕地再生
#創造多方多贏,兼顧市民利益、文資利用與產業投資
#捷運TOD導向發展
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發會「2020臺灣地方創生展」18日在東京熱鬧開幕
為加強臺日交流及經驗分享,國家發展委員會於今年1月18日至28日在日本東京澀谷舉辦「2020臺灣地方創生展」,期以臺灣「地方創生」的成果,展現臺灣各地具有代表性、特色亮點的案例。
本次展覽除了介紹臺灣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及執行成果外,並以「科技力」、「品牌力」、「活化/再生」及「共創力」等四大主題展出,從傳統產業或工藝技術,注入創新的手法或經營模式,吸引青年返鄉,或運用不同的機制, 讓地方可以永續經營或打造嶄新的地方品牌,帶動地方產業發展及促進人口回流,展出內容相當豐富多元。
臺灣國家發展委員會由郭副主任委員翡玉代表出席,出席貴賓有臺北駐日經濟文化代表處謝長廷大使、日本臺灣交流協會谷崎泰明理事長、2020奧運LOGO設計師野老朝雄先生、笠間市、墨田區、取手市等日本地方政府、產業界、設計界,以及臺灣僑界等代表。
國發會郭副主委表示,臺灣與日本皆面臨高齡少子化、人口過度集中大都市及城鄉發展失衡等問題,行政院特別將2019年訂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並於同年1月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透過「企業投資故鄉」、「科技導入」、「整合部會創生資源」、「社會參與創生」、「品牌建立」等五支箭,跨域整合推動,目前地方政府已提報87件地方創生計畫,涵蓋120處鄉鎮區,將近三分之一個臺灣。
本次展覽除了介紹臺灣推動地方創生政策及執行成果外,並展出臺灣各地具有代表性、特色亮點的創生案例,包括:新北坪林青農力推動茶鄉農業新體驗、臺南左鎮飛行學校創造地方新契機、屏東原鄉災後重建,用咖啡讓青農可以返鄉、屏東客庄可可將檳榔樹轉型種植可可,獲得世界巧克力大賽冠軍、雲林口湖臺灣鯛與農漁民契作,把廢棄魚塭活化,導入智能養殖,增加40倍產值等 25個地方創生故事。
謝大使表示,近來日本媒體相當關注臺灣,認為在臺灣流行的東西,未來日本也會跟著流行,本次展覽可讓日本各界更加瞭解臺灣地方創生政策與成功案例;野老朝雄先生表示,臺灣與日本均有藍染文化,雖然原料不同,都透過設計與技術創新,讓傳統工藝活化再生。幾位日本貴賓在致詞也表示,臺灣與日本皆面臨高齡少子與天然災害頻繁等問題,推動地方創生可為地方帶來新生命與新活力,希望未來有更多緊密的合作。
本次國發會特別選在東京澀谷「D47 museum」,也是日本地方創生重要展覽場地展出國內最精選的地方創生成果,同場地在1月18日至20日三天將舉辦臺灣地方創生好物市集,讓觀眾「從認識到購買」,以推廣臺灣地方創生的理念,並展現臺灣各地特色文化及產業(品)的獨特魅力。希望透過這次國際展出機會,促進臺日「地方創生」的觀摩學習與經驗分享,未來也期盼臺日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年《台灣經濟論衡》冬季號發刊囉!
📍 2019年1月行政院核定「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以因應人口結構變化,並均衡區域發展。
📍 本期刊載
📘「地方創生政策推動與展望」
📘「未來在農村:從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與農村再生2.0 出發」等系列文章
使讀者瞭解政府多方努力,帶動地方永續發展。
📢 同時特邀工研院中分院李副執行長李士畦以「科技導入地方產業創生營造動能的思維」為題,闡述科技力帶動地方產業創生動能的觀念、做法與成效。
歡迎讀者至國發會網頁下載PDF全文閱讀。
📩 數位版(PDF)免費下載👉
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54A84E729E0A1AF2
#NDC #國發會 #台灣經濟論衡 #冬季 #地方創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