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的腰果真的不一樣!♥️
#血統純正的柬埔寨大腰果 💪
與一般市面不同的是,產區清楚、單純、完全沒有混過,口感上吃起來也跟其他東南亞腰果不同,一口咬下會有種淡淡的奶香與甜味。👏再加上腰果色澤較潤白,外型也比一般的大許多,根本是腰果界的巨嬰啊。
私訊了解之下才發現,團隊成員都超級年輕的,而且還有台灣屏科大的技術合作,真的要多多支持啊🙏。
登入會員可享有85折隱藏會員價唷!!
官網:http://bit.ly/2tBOR1d
原味:http://bit.ly/2sN33nM
鹽酥:http://bit.ly/2v6XbGB
食記:https://nigi33kimo.pixnet.net/blog/post/120187734
#我猜你也會喜歡上這 #welwel腰果 #柬埔寨大腰果
#農場自營 #產區單一 #大香甜
#連越南也只能甘拜下風
#Welwel #柬埔寨大腰果
#農場自營 #產區單一 #大香甜
#連越南也只能甘拜下風
土豆 原 產地 在 丹爸家庭親子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在地嚴選黑金剛土豆,一年就這麼一批,廠商全台只有1500包,賣完就沒等明年,想嘗鮮要搶快!! #最佳伴手禮
82108122701 【和春堂】一年一次收購 北港特產黑金剛320g(最佳伴手禮/粒粒飽滿/口感酥脆)
下單處
https://www.kidshome.com.tw/ORDERPAGES/orderpages.php?PDSSN=39469
最佳賞味期限:開封後7日內
在地嚴選黑金剛土豆
口感酥脆、風味香甜
粒粒飽滿、最佳伴手禮
台灣名產永遠無法被任何東西取代!
過年前我們只收到黑金剛的數量有限⋯⋯真的有限1500包賣完就關掉下架等明年~
黑金剛土豆為黑仁種花生,得天獨厚的沙質土壤
口感酥脆、風味香甜
嚴選在地天然原料無添加化學
粒粒飽滿、最佳伴手禮
保存方式:避免陽光直射及高溫潮濕,開封後請儘早食用。
過敏原資訊:本產品為花生製品,對此過敏者避免食用。
成份:精選落花生、精鹽
淨重:320克
原產地:台灣
土豆 原 產地 在 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ikon F80與絕版底片之談》
#Nikon #F80 #Fujifilm #CA26
/
上個禮拜收到一台有趣的Nikon現代機身,這個時期的機身已經開始蛻去AIS接口,走向全自動的曝光模式、自動對焦(AF)以及更多元的拍攝輔助,諸如3D AF、多包圍曝光、點測光等模式。在這個時期,相機越成為集大成於一身,過去要攜帶各種設備來輔助攝影師的年代,逐漸由豐富的電子功能所取代。
-
其實這是一件好事,就像是在機械在這個年代,逐漸加入電子噴射、ABS與各種循跡控制,都是在讓輔助騎士可以用更少的心力控制車子與避免危險。
-
這些進步,都得以讓「人」去專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
不過這一台F80背蓋的固定鎖點壞掉了,也因為這樣讓這台相機便宜不少,大概是行情的六折左右,拿到手之後簡單測試了一下,各方面都相當好,鎖點是個小問題,拿個膠帶就可以對付。
-
「F80的機背蓋是塑膠製的,跟卡榫是一體成形的,而那卡榫斷裂的機子真的不少,一斷裂就要整個機背換!」
-
這個時期的相機基本上已經由電子接點來與鏡頭溝通,此時期Nikon進入AF與D系列鏡頭,雖然F接口機然通用,但是由於不像F100支援縮光圈測光,因此只能使用M模式來控制快門。(機背會顯示F00),這一點比起當年的老大哥F100算是小缺憾。(Nikon F100鏡頭也支援手動對焦合焦指示,以及測光)
/
Ps.主要的原因是鏡頭是否有可供溝通的CPU。
-
F80當年推出的時候算是F5與F100下放功能的誠意之作,感測性雖不像高階機種一般多點,但是同樣五點,中央的十字對焦雖比起老大哥的三點少了一點,但是中央有十字對焦已經算是相當佛心。首度出現的液晶格線也是誠意滿滿。
-
最特殊的功能是攝影資料打印的功能,這個功能比較常見在旗艦機背,像是Nikon F5與Contax G2,在底片與底片之間的格線打印上拍攝數據,從左至右是快門/光圈與曝光補償。
-
這個功能對沖片師可能不是什麼好功能,變成剪底片的絆腳石。
/
《絕版底片AGFA Vista》
-
不知道曾幾何時AGFA這一捲底片成為價格高漲的絕版底片,不過因為很少人會去讀底片上的資料,這裡說一下富士系列底片在生產的時候,都會在底片邊緣打上乳劑的編號。
-
Fujicolor C200這一捲底片的乳劑編號為「CA24」,依照不同的製造品項會在底片後面加註C(批號)來區分,但是你大概可以從這個乳劑去看一下基本的配方,乳劑編號為C24的底片有以下:
-
Perutz 200 Color (C15)
#這捲就是伯爵
Tudor XLX 200 (C43)
#帝陀XD 如果你查過這一捲是英國包裝
AGFA Vista200 (C55、C31)
UXI 200(C51)
-
以上這些底片都是以C200的乳劑為基調的底片,本質上可以說是C200的兄弟姊妹,雖然有人說伯爵來自德國、土豆有英國味,而AGFA有德味這件事情,或許可以從底片的編號上一看究盡。
-
底片後面不同的字樣C,意義可能來自產線代號或是工廠的產區,像是C200自己本身就有C43、C53、C55、C57,後面的兩個字數來自美國與歐洲,前面兩個數字來自日本國內的底片,而大家以前常拍攝的Fujifilm Xtra 400系列,代號為S-400,乳劑編號為CH25,而後面的產地數字為H,在台灣的版本分別是H50與H54,但是如果你看過美國特別的大賣場版本(Costco與Walmart),他的產地代號是U28A。
-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停產的Venus 800的乳劑編號是CZ21,與Xtra 800的乳劑編號相同,差異在產線編號前者為Y50、後者為Y52。
-
至於底片究竟有沒有差異,這兩年「Film Never Die」與「Sunny16」的事件可能告訴我們,底片的發色終究有不同的影響,至於要不要去追特別的底片像是過去的UXI、或是從今年開始發酵的AGFA Visit,就問題的本身而言,只要你心中覺得有所不同,那對你來說,他們就是截然不同的底片。
-
Enjoy it and shot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