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最強新人團體—魚丁糸的反擊!】
▌戲還沒落幕
可田、豕豆、八女、金八、香我、日出是即將組成六人團體的的文青系菜鳥樂團。
–
這六個人驚奇的跟知名團體蘇打綠的團員長的一模模一樣樣!
–
欸?為了怕有人沒有跟上我國樂壇的大事,簡單跟大家說明一下來龍去脈。
–
大家記得蘇打綠跟前老闆林暐哲鬧翻了,之前的歌曲版權的部分,蘇打綠也打贏官司。現在公司負責人為史俊威先生的蘇打綠有限公司,更進一步要奪回蘇打綠的商標!
–
究竟,會不會成功呢?
▌商標法 is watching you!
商標就跟煮熟的鴨子一樣,還會飛。
–
讓煮熟的鴨子飛掉的管道有三種,#異議、#評定、#廢止。這三種方法都是為了繼續維護商標世界的和平。
–
為什麼會這樣說?
–
商標的目的,就是取得一個圖案、樣式的專用權,除了跟別家阿里不達的牌子區隔開來,更重要的是,可以知道哪些產品是自己家出來的,可以拍胸脯掛保證。這些功能都有助於防止 #不公平競爭,因為所做的一切都代表自己的臉面。
–
因此,如果有人的商標侵害到別人的商標,或是拿了都不用,就會打亂世界的秩序,我們覺得這樣的人,就不配享有那個商標的獨佔權。
–
簡單給大家一個概念,異議跟評定的對象是違法商標;廢止的對象則是在註冊的時候合法,但之後卻因為一些理由,我們認為他沒有資格繼續手握商標。
▌五個讓商標權被廢止的理由
📝 變換加附記致混淆誤認之虞
白話講就是,真正在用的商標跟去註冊的商標長的不一樣,甚至還會讓百姓以為你是別的牌子。至於什麼叫做長的不一樣,基本上只要大家能識別的點還在,略略做一點變化是ok的!
–
📝 繼續停止使用滿三年
大家要知道,商標的功用就是「#識別」,如果一個人註冊商標不用,這種占著茅坑不拉屎的行為,就會讓其他想使用類似商標的人會因為「近似混淆」被商標局拒絕,既然你不用,我們也沒有必要限制其他人使用。
–
📝 未依規定附加適當區別標示者
如果有人把商標給別人用,但自己也還在使用,導致市場上有兩個人在使用類似的商標,消費者根本沒辦法知道哪個是哪個的情形,我們也不給你繼續使用商標。
–
📝 已成為通用標章、名稱或形狀者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google,因為厲害到被字典當作「搜尋」的意思,所以差點要變成通用名稱。
好險他們在美國打訴訟的時候,有證明他們的商標跟商品及服務的連結性,才沒有導致他們真的變成「搜尋」,他現在還是一個「牌子」。
–
📝 誤認誤信商品或服務之性質、品質或產地之虞
比如你的商標中有標榜「有機」,但其實你根本農藥撒滿撒爆,我們也廢止你商標!
–
從新聞來看,暫時看不出來到底主張廢止的原因是什麼,「浮萍」(粉絲名)們要出來講一下,你們覺得為什麼可以廢止嗎?
附帶一提,現在「蘇打綠」這個商標還是林暐哲的,公司負責人史俊威先生還可以把它拿來當作公司名稱嗎?留言「7/11法客電台見面會,我們濕地見!」解鎖答案!(ㄏㄏ沒錯!你被業配了!還如此的猝不及防!沒有關聯!)
–如果你愛我,你會來報名(赤裸裸的情緒勒索):https://buff.ly/3gv5VZD
▌法白持續為您關注魚丁糸的更多法律消息
楊貴智、蔡涵茵|蝦毀!山寨告贏正港 MUJI 商標,豈有此理?
https://buff.ly/3aiqBAC
呂柏寬|神仙下凡,也難獲准──談商標註冊之識別性
https://buff.ly/2Quhkgm
范其瑄|被做成口罩的HELLO KITTY,真品加工也侵權
https://buff.ly/2DkwsHO
附上截圖新聞來源:
https://buff.ly/2O0zTbL
團體標章例子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戶外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廣大,許多國家都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但要怎麼推廣到國際上建立品牌,則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這一篇文章就講講我規劃冰島健行的經驗,讓大家觀察一下別國的跟團爬山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
身為一個國際訪客,我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關鍵字搜尋在冰島登山健行的相關資訊:「iceland」和「hiking」,但是在得出的搜尋結果中,我會特意尋找來自「官方」的資訊,例如冰島的觀光局或某種半官方的組織。
這是為什麼呢?過去數十年來,網路的普及讓人們規劃旅遊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比起透過本地旅行社代辦好所有行程,現在的消費者變得更精明,會開始嘗試自行和目的地的旅遊業者接洽,甚至自助旅行。耗費的時間也許變多了,但從行程中獲得的體驗卻能更豐富,成本也可降低不少,是新時代的觀光趨勢。
就我的經驗中,注重觀光的國家都會讓旅遊資訊非常地明確、透明,讓做功課的人越查越放心,而不是越查越擔心。任何旅客都痛恨到現場被放鳥,或是業者服務品質不佳這些問題,所以來自官方的背書與保證也是非常重要──起碼出了問題,總知道可以去哪裡投訴吧!
.
身為世界上有名的觀光勝地,冰島自然不例外。很快地,我找到了三個網站;
⏺Guide to Iceland: 註冊有超過1,000冰島旅行業者的線上觀光商城,由民間營運,讓觀光客能透過網站直接向業者下套裝行程的訂單。
⏺Inspired by Iceland: 由官民合作計畫產生的觀光網站,裡面列有各種類型活動的業者詳細資訊。
⏺Icelandic Mountain Guide: 上面的兩個網站列出的大多是難度偏易的健行行程,但如果是要找比較硬派的登山(mountaineering)、冰河健行、穿越(traverse)、高山雙板滑雪(alpine ski touring)等行程,這是個很好的參考資訊來源。
-----
因為我打算和朋友一起安全地探訪冰島的山區和冰河,所以決定以跟團的方式來進行。在Guide to Iceland上面搜尋「hiking(健行)」,下面就列出了許多天數長度不一的行程。點進去任一個看,就是完整的健行資訊、摘要和每日行程表,基本上把健行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說明清楚了,例如困難度、語言、亮點、集合時間、含在團費裡的項目、未含在團費的項目、裝備表等等。
另一個Inspired by Iceland的方式則有些不一樣,查「hiking」會出現全部有註冊的業者清單,附有公司名稱、地址、聯絡方式,點進去還能看到業者的描述、活動類型、營業時段和冰島政府的「VAKINN」觀光品質認證標章。
總結來說,Guide to Iceland是讓我們向當地業者訂套裝行程,另一個Inspired by Iceland則是透過工商名錄找到合法登記註冊的業者,再引導消費者去他們的網站一探究竟。
.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三個網站都做得相當不錯。
【Guide to Iceland】擁有評分系統,讓訪客能夠輕鬆地透過關鍵字和條件(例如天數、人數)找到自己想要的活動類型,舉凡坐飛機、騎單車、划船、探洞、狗拉雪橇、健行、冰攀、賞景應有盡有,或是利用地點條件搜尋來找相關的行程。
另一方面,【Inspired by Iceland】雖然也有列出豐富的活動型態,卻是讓訪客找到業者,而不列出業者提供的行程,使用上稍稍不方便一些,但能知道誰有國家觀光品質認證標章總是件好事啦。
【Icelandic Mountain Guide】是偏向「冒險觀光」的業者網站,對於客戶的體能、經驗和裝備都有一定的要求,至於嚮導資格的敘述和官方認證,則是兩個滿重要的參考指標。畢竟我們都要花不少機票錢才能到冰島,這些資訊是越詳細越能讓人放心。
網站裡還有一個頁面專門講他們的嚮導是如何養成(紐西蘭嚮導系統),以及擁有的專業證照和特殊經歷,例如WFR、搜救等。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竟然光是針對環境保護就有整整五個網頁的說明資料,令人印象深刻。
.
有朋友問我,去冰島幹嘛還想著爬山?跟旅遊團去拍拍照、泡泡溫泉不是就不錯了嗎?不管,俺就是去那裡都想要爬山啦(任性)!!
-----
綜合以上的個人調查經驗,總結以下幾點:
1️⃣ 欲於冰島跟團從事戶外活動,能查到合法業者的名錄。
2️⃣ 冰島的觀光委員會(Icelandic Tourist Board)負責監管這些旅遊業者並頒發認證標章。
3️⃣ 承上,當局的「VAKINN」認證系統(沿襲自紐西蘭Qualmark)是個國際訪客的信心指標。
4️⃣ 針對較具挑戰性,涉及技術裝備的行程,在公開資訊中提供嚮導的訓練、履歷、認證資訊是普遍做法。
.
《臺灣的現狀》
看看別國,想想自己,一定會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我們的現狀是觀光局認為「登山活動業者不需登記旅行業務」*,於是變成體育署要來統籌大局,但由於一般來說登山業者都會代辦接駁和住宿,而這卻又屬於《發展觀光條例》的範圍內,使得何謂「合法」曖昧不明。
又,發展觀光條例屬優於一般法的特別法,即使體育署成立專章還是可能會「碰壁」。未來如何讓協會或在地團體經營登山旅遊行程,又能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安全,仍有待政府解套。
目前觀光局於3月時預告鬆綁「乙種旅行社」,資本額從300萬降為150萬元,但門檻仍是不低。另一個可能的辦法則是丙種旅行社。
看冰島的例子,是由觀光單位來管理業者,並對外公開業者名錄,但我們的情況就如同上述一般,目前此路不通。
🤔
團體標章例子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跟團爬山面面觀:冰島篇》
戶外的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廣大,許多國家都擁有獨特的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但要怎麼推廣到國際上建立品牌,則是截然不同的故事。
這一篇文章就講講我規劃冰島健行的經驗,讓大家觀察一下別國的跟團爬山跟我們有什麼不一樣。
-\-\-\-\-
身為一個國際訪客,我第一件事情就是用關鍵字搜尋在冰島登山健行的相關資訊:「iceland」和「hiking」,但是在得出的搜尋結果中,我會特意尋找來自「官方」的資訊,例如冰島的觀光局或某種半官方的組織。
這是為什麼呢?過去數十年來,網路的普及讓人們規劃旅遊的方式有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比起透過本地旅行社代辦好所有行程,現在的消費者變得更精明,會開始嘗試自行和目的地的旅遊業者接洽,甚至自助旅行。耗費的時間也許變多了,但從行程中獲得的體驗卻能更豐富,成本也可降低不少,是新時代的觀光趨勢。
就我的經驗中,注重觀光的國家都會讓旅遊資訊非常地明確、透明,讓做功課的人越查越放心,而不是越查越擔心。任何旅客都痛恨到現場被放鳥,或是業者服務品質不佳這些問題,所以來自官方的背書與保證也是非常重要──起碼出了問題,總知道可以去哪裡投訴吧!
.
身為世界上有名的觀光勝地,冰島自然不例外。很快地,我找到了三個網站;
⏺Guide to Iceland: 註冊有超過1,000冰島旅行業者的線上觀光商城,由民間營運,讓觀光客能透過網站直接向業者下套裝行程的訂單。
⏺Inspired by Iceland: 由官民合作計畫產生的觀光網站,裡面列有各種類型活動的業者詳細資訊。
⏺Icelandic Mountain Guide: 上面的兩個網站列出的大多是難度偏易的健行行程,但如果是要找比較硬派的登山(mountaineering)、冰河健行、穿越(traverse)、高山雙板滑雪(alpine ski touring)等行程,這是個很好的參考資訊來源。
-\-\-\-\-
因為我打算和朋友一起安全地探訪冰島的山區和冰河,所以決定以跟團的方式來進行。在Guide to Iceland上面搜尋「hiking(健行)」,下面就列出了許多天數長度不一的行程。點進去任一個看,就是完整的健行資訊、摘要和每日行程表,基本上把健行所需要注意的事項都說明清楚了,例如困難度、語言、亮點、集合時間、含在團費裡的項目、未含在團費的項目、裝備表等等。
另一個Inspired by Iceland的方式則有些不一樣,查「hiking」會出現全部有註冊的業者清單,附有公司名稱、地址、聯絡方式,點進去還能看到業者的描述、活動類型、營業時段和冰島政府的「VAKINN」觀光品質認證標章。
總結來說,Guide to Iceland是讓我們向當地業者訂套裝行程,另一個Inspired by Iceland則是透過工商名錄找到合法登記註冊的業者,再引導消費者去他們的網站一探究竟。
.
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這三個網站都做得相當不錯。
【Guide to Iceland】擁有評分系統,讓訪客能夠輕鬆地透過關鍵字和條件(例如天數、人數)找到自己想要的活動類型,舉凡坐飛機、騎單車、划船、探洞、狗拉雪橇、健行、冰攀、賞景應有盡有,或是利用地點條件搜尋來找相關的行程。
另一方面,【Inspired by Iceland】雖然也有列出豐富的活動型態,卻是讓訪客找到業者,而不列出業者提供的行程,使用上稍稍不方便一些,但能知道誰有國家觀光品質認證標章總是件好事啦。
【Icelandic Mountain Guide】是偏向「冒險觀光」的業者網站,對於客戶的體能、經驗和裝備都有一定的要求,至於嚮導資格的敘述和官方認證,則是兩個滿重要的參考指標。畢竟我們都要花不少機票錢才能到冰島,這些資訊是越詳細越能讓人放心。
網站裡還有一個頁面專門講他們的嚮導是如何養成(紐西蘭嚮導系統),以及擁有的專業證照和特殊經歷,例如WFR、搜救等。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竟然光是針對環境保護就有整整五個網頁的說明資料,令人印象深刻。
.
有朋友問我,去冰島幹嘛還想著爬山?跟旅遊團去拍拍照、泡泡溫泉不是就不錯了嗎?不管,俺就是去那裡都想要爬山啦(任性)!!
-\-\-\-\-
綜合以上的個人調查經驗,總結以下幾點:
1️⃣ 欲於冰島跟團從事戶外活動,能查到合法業者的名錄。
2️⃣ 冰島的觀光委員會(Icelandic Tourist Board)負責監管這些旅遊業者並頒發認證標章。
3️⃣ 承上,當局的「VAKINN」認證系統(沿襲自紐西蘭Qualmark)是個國際訪客的信心指標。
4️⃣ 針對較具挑戰性,涉及技術裝備的行程,在公開資訊中提供嚮導的訓練、履歷、認證資訊是普遍做法。
.
《臺灣的現狀》
看看別國,想想自己,一定會有值得借鏡的地方。
我們的現狀是觀光局認為「登山活動業者不需登記旅行業務」*,於是變成體育署要來統籌大局,但由於一般來說登山業者都會代辦接駁和住宿,而這卻又屬於《發展觀光條例》的範圍內,使得何謂「合法」曖昧不明。
又,發展觀光條例屬優於一般法的特別法,即使體育署成立專章還是可能會「碰壁」。未來如何讓協會或在地團體經營登山旅遊行程,又能保障消費者權益與安全,仍有待政府解套。
目前觀光局於3月時預告鬆綁「乙種旅行社」,資本額從300萬降為150萬元,但門檻仍是不低。另一個可能的辦法則是丙種旅行社。
看冰島的例子,是由觀光單位來管理業者,並對外公開業者名錄,但我們的情況就如同上述一般,目前此路不通。
🤔
團體標章例子 在 [分享] 何謂證明標章- toberich - PTT職涯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以昨天MIT的例子來當作範例,MIT屬證明標章。 何謂證明標章? ... 申請人必須以具有證明他人商品或服務能力的法人、團體或政府機關為限。 申請註冊產地證明標章,應以 ... ... <看更多>
團體標章例子 在 睿森國際商標事務所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換句話說,上面肥料的例子,就變成可主張商標法上之權利。 ... 商標法第一條明文規定:「為保障商標權、證明標章權、團體標章權、團體商標權及消費者利益,維護市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