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45] 細說分鏡 Vol.22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16
🖍我的課程,每一堂課的設計
🖍並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
🖍既不追求速成、速效
🖍也無法讓你覺得大開眼界、值回票價
「老師,課程快結束了,你有開進階課嗎?」這問題這幾年教完基礎課,我一直被問到的問題,一開始是沒有什麼進階課程,但經過數次的課程更新,上課速度放得慢一點,增加更多說明與例子,再把一些我覺得「真的對學生稍難」的課程,另外獨立出來,我的入門課程,從 2012 年初的 6 堂課,到現在共有 12 堂,再另還有 6 堂進階課,所以這個問題答案是「有的」
🟥課程設計想法不同
「蛤? 你單就對焦、光圈,就花 2 堂課,4 小時來教哦?」 別人一節課不但都講完,也把快門、ISO 等等全都講完了,為什麼你要花這麼多時間來講?
嗯,雖然沒有上過別的基本攝影課,但有參考別人的課程大綱、講義,如果真的要我一堂課講完曝光三元素 – 快門、光圈與感光度,我當然可以,甚至快的話,可以在 10 分鐘全部講完,有什麼難的? 但為何我不這麼做? 單單「對焦」我就可以講近 2 個小時,因為背後對於「整個所有課程設計想法」是有很大的不同。
前面幾篇文章,約略談到「構圖」對我的意義,也提及到「構圖技巧」與「構圖」的關係,但有一點是沒有提到的,當要開始「構圖」,也就是要說一個故事之前,我們該如何進行第一步 – 對焦,先將一張照片主角放進去,透過對焦,讓主角更加清楚,讓觀眾一眼就看得出「誰,是這張照片該看的」,不用其它的言語輔助,對焦就能達到這一點。
這樣就要花 2 個小時去講嗎? 這當然不只如此,要簡單認識相機、鏡頭結構、如何達成對焦、對焦在不同處,清楚的「主角」不同,背後隱含的意義有什麼差別? 又或著問最根本的問題 「我們幹嘛要對焦」,一張照片可不可以不要對焦? 如果要對焦的話,在實際拍攝流程,該放在一開始? 還是邊構圖邊對焦? 構好圖再對焦可不可以?
更常看到的,很多初學者根本「完全不在意對焦」,無論是手動、自動對焦、對焦的形式,一點也不去管,彷彿「對焦」這件事,在他拍照過程完全消失,只管照片裡頭元素的擺放、呈現形式,遇上更誇張的是,有些初學者拍了一整天,相機一直切換至「MF 手動對焦」都不去在意。
🔹這些問題在這幾年都會被台下同學問到,進而重新調整講義,希望在同學舉手發問時,不是後頭的講義有準備到答案,不然就是等著同學提問,好讓我進一步來談談「對焦」更重要的意義 – 一張照片的故事、靈魂就從「對焦 – 主角」展開,一個故事,沒有主角,自然就沒有下文,更難去構圖,甚至就算拍完照片,這張照片也說不出個故事,也更無法呈現你與這張照片的「連結、關係」也答不出所以然。🔹
🟥談談故事的「主角」
.「即將上映的電影「007:生死交戰」終於要上映了」
.「電影 “魔戒” 若是一句話講完,就是一個人,千辛萬苦把戒子帶到大老遠的地方,把它熔掉的故事」
.「ㄟㄟㄟ,聽說 A 跟 B 他們有點曖昧,每天中午經常一起下樓買飯,他們會不會是情侶啊」
.「我聽說隔壁東西要漲價,這樣子以後我就可能不去吃了」
.「今年第 3 號颱風 – 櫻花颱風已經成形,位於我們東南方海面 1500 公里…」
任何一篇故事、小說、電影、戲劇、舞台劇、歌舞劇,還是我們市井小民日常生活閒談、八掛,或是電視新聞,甚至是氣象預報,無論時間長度、字數多少,以上每一種「故事」裡頭都隱含著我們討論的焦點 – 主角,在裡頭,整個故事才能繼續往下推展。
如果你打開電視,隨意看著一部播到一半的電影,你該如何判斷出誰是這部電影的主角?
「鏡頭最多的那一位」(這一定是)
「對話最多的」 (這通常也是)
「最帥的、最美的」 (大多都是)
「正義的一邊」 (通常)
「主角,通常不會死」,這是最常聽到的說法,總是死裡逃生,槍林彈雨總是沒任何一發子彈打中他,就算打中了也不會致命,總是在身體邊邊角角不礙事的角落,就算命中要害,沒事的,很快救援就來,沒事沒事,但也是有主角最後真的死去的故事,最有名的莫過就是「鐵達尼號」,裡頭主角「傑克」在全長近 3 小時的電影,最後十幾分鐘才沉入冰凍的海裡。
若是一部「沒有主角的電影」,主角在電影播放第一分鐘被賜死了、消失了,那故事還能如何推展下去呢? 即使主角真的第一分鐘就「消失了」,那應該也是採用「倒敘法」方式訴說後頭的故事,若整個電影沒了主角,自然就沒有意義,更不會被拍攝出來。
🟥對焦與主角
🔹電影,某程度可以說是「連續不停播放的照片」,在電影播放時,你按下「暫停鍵」,不就等於是一張「照片」了嗎? 🔹
無論在何時暫停,每一秒的鏡頭,都是導演與剪接精心設計的「分鏡」,想傳達一些概念在裡頭,讓故事合理、節奏流暢、或是輔助說明,沒有一個分鏡浪費時間,若是以奧斯卡眾多獎項中「最佳剪輯獎」或許可以說明,好的剪輯可以讓一部原有的故事更加出色,既然可此,無論電影播放到哪,任何一刻按下暫停所呈現的畫面,我們都可視為充滿「故事性」的照片。
🔹我們並不是拍電影,也不是微電影、短片,我們拍的是「靜態攝影」,相對就簡單多了,只需要拍攝「一張照片」就好,並且為了要訴說這張照片的故事,以及背後的「創作動機」,我們得要好好朝著這目標,在眼前的景像,眾多的事物中「尋找出主角」,並且搭配「構圖技巧」,好讓一張照片完成後,有著你想說的故事,有著這張照片代表的意義在裡頭。🔹
當在說明這張照片故事,必然說說創作動機,而「為何這個放這裡、為何比例是如此、為何曝光如此呈現」這些都構圖技巧,最後你仍需要說明這張照片,所要傳達的「故事」,故事自然是從主角開始展開,那麼「對焦」這件事情,必定為選定一張照片的「主角」,所有的故事都從主角開始展開,自然是故事的重心。
🔹照片的「重心」,並不是視覺上的重心,而是所有這張照片存在目的,就是為了「他」才開始一連串拍攝工作的準備、路途的跋涉,全都是為了「他」,照片才有存在,才有了背後的故事,又或著是說,這張照片就是為了證明事件的存在、證明你的心中的追求,又進一步可以說,在眾多你所拍照的照片,背後隱藏的主角,其實就是「你自己」。🔹
「好的導演,會從電影最後一幕開始推起整個故事」,當電影第一秒開始,所有的故事鋪陳、轉折、悲歡離合,就是為了最後一幕所準備,隨著電影謝幕升起才算是最後的 ENDING 。
我覺得這觀念跟「攝影過程」蠻像的,無論拍攝一張照片中間歷經多少曲折、起伏,觀眾所看到的「就是成果而已」,事前所有的準備,包含每個攝影工具的準備、行程規畫、拍攝技巧的磨練,不就是為了「最後的照片」存在嗎? 這所有的過程就是為了最後一幕能夠完美誕生 – 也就是這張照片,從這個角度去想你一張感動自己的照片,是不是讓你有著蠢蠢欲動的念頭,也來想試著動動筆、動動口,來為這些作品說說背後的故事,其實也就是交代與分享你自己的故事。
🟥HOW 很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WHY」,我認為「為什麼 WHY」比「怎麼做 HOW」來得先、來得重要,也許這跟我從小學習的個性有關,我總是希望知道「為什麼這門課是必修」,而想著不是「如何把這門課學得好」。
讓我想到求學時期的故事,面對一題數學問題,不懂當然問懂得同學,他們給我的感覺通常是不假思索的說「就帶 XX 公式就好了啊」,心裡不免「蛤,你們都這樣子死記哦? 都不去想為什麼一定要這麼做嗎?」這種感覺,但最後到底誰對? 當然他們是對的,誰對或錯又該如何判別? 看誰考高分、誰過關、誰被當,一翻兩瞪眼,沒有好爭論的。
偏偏我又是理組的,計算數字哪怕差個 0.01 都是錯的,用誇張一點的比喻的話,這個 0.01 的誤差可能會炸掉一間工廠,或是燒掉一隻手機,確實數學「計算得精準」是很重要的,至於為什麼要用 XX 公式? 在那時候對我「並不重要」,若我真想證明可以不要用 XX 公式也能計算出來,可能要到研究所,或是更高深的學位,這問題才比較適合被提出來。
我這「WHY 比 HOW 看得更重的個性」,不大適合讀理組,轉到社會學門就太適合了,社會學門面對問題,通常比較不給定一個確定的答案,比較傾向思考答案之外,有沒有其它的可能,只要你說得通,理論帶進來解釋得好,就不像是理組考題「不是對就是錯」,而社會組的答案,比較像是「哪個理論解釋得更好、更適合」,這樣子我反而駕輕就熟,讀得自在也符合我的個性。
🟥課程設計精神
🔹若是在戶外拍攝時,你我只是片面之緣,問我「拍的太亮怎麼調整」,我用「十秒鐘的時間」告訴你如何操作「曝光補償」來達到你想要的;但如果是在課堂上,要清楚了解曝光補償,我得要花 4 小時時間先講講「測光」與「測光公式」,再花 2 小時講講曝光補償原理,以及實際相機操作過程學習,懂了以後你才了解「曝光補償」那不到 10 秒的動作,原來背後是 6 小時的學習,是這麼多要學的概念。🔹
你想要哪一種? 不同的學生要的不同,攝影教學快 10 年,遇上各式各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種形形色色的學生,總是得因應不同學生上課目的,選擇一種適合的教法來迎合學生才行,現在,不如也想想這問題「你願意花上近 6 小時間來學習 10 秒鐘就能操作完的動作」還是「我只要知道怎麼做,背後為什麼我不想知道」。
🔹課程設計大綱越是看起來精彩、豐富多元,當然在競爭的市場上,更容易得到學生的青睞,這一點我並不否認,我的課程大綱,無法帶著你爬上山、跳下海,讓你知天文通地理,因為每一堂課的內容,我總是希望帶著更多的 WHY 在裡頭,讓你在懂得 HOW 之前,是了解自己為何要「這麼做」,當你更了解每一個動作背後基礎是這麼一步步推展而來,這並不是走冤枉路,而是為你打下更多未來創作的基礎,也許課程結束短暫時間你無法體會,但相信若你繼續朝著更深、更多元的攝影主題鑽研,你所花的時間與精力,在那時會漸漸現出來,這點是我設計課程的精神,也正我對攝影教學的堅持的地方。🔹
你說若採用這樣子精神,設計每一課、每一個觀念、每一個章節、每一個投影片,直到每一句話,有辦法在短短的時間,教會你更多東西嗎? 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我們講求「速效」,簡單了解基本做法與原理,然後帶著設備直接開始拍攝,遇到不懂再回頭來討論問題,這樣子不好嗎?
也沒有什麼不好,這點在前幾篇文章我也提到過,因為學習攝影不是個「單程車票」,總是在「基礎 – 創作」之間不斷的來回,從偉大的作品中發現精華點,再回頭看看自己哪裡不足,再做更多嚐試重新創作,但如果你的基礎不夠好,是無法識讀那些讓人感動作品背後的心血如何達成,反之若你不適當踩個煞車停下來思考自己的缺失檢討,要再突破自己的界限也是有限。
先準備齊全後再出發、再回頭檢討? 還是先有了簡單的認識,先出發再說,遇到困難再回頭,哪一種教學課程設計比較適合? 沒有哪個比較好,只是哪種方法適合你,而我的課程設計採取「前者」,希望你準備更齊全後再出發,失敗了、遇上問題了再回頭檢討、再出發,同時我的求學過程那些挫折經驗,以及轉換不同領域後學習的經驗,讓我強調「為什麼 WHY」,比起告訴你「如何做 HOW」來得更重要,不希望你一開始朝著飛翔前進,只希望在往前踏第一步前,先試著問自己「為什麼」,而不是「如何走得好」。
🟥蘇格拉底之死
我常問學生「哲學家蘇格拉底是怎麼死的?」,大多數學生認為「人,總是一死」帶過這問題,知道故事的學生會說是被賜毒酒死的,但我總是開玩笑說「他是被人 “討厭” 死的」。
🔹為何這麼說? 蘇格拉底總是到處問人「為什麼、為什麼」,最敏感也不能問的問題 – 為什麼你要信上帝? 上帝是誰? 真的存在嗎? 信他有什麼好處? 這些不該問「為什麼」的問題惹怒了掌權的人,覺得他是個挑戰威權的無神論者,要他做二個選擇,要嘛認錯相信上帝,不嘛就喝下毒酒去見上帝,此時我相信蘇格拉底喝下毒酒後可能心裡還在想「喝下毒酒,人為什麼會死」吧,我猜。🔹
我不敢拿我自己跟蘇格拉底相比,我也不想淪落到蘇格拉底最後的結局,在面對有限的時間,以及市場彼此競爭之下,儘管我多麼想在一個觀念上做更多的「為什麼的討論」,但學生總是需要更多的實作,以應付未來,或是即將到來的問題 – 我需要學會攝影,來做一點什麼事情,而近期的課程,也試著平衡「WHY 與 HOW 」的比例,這才是我更該做的。
所以我自認我的課程大綱,沒有華麗的外在標題,本身設計也不追求速成速效,更無法讓學生能有一種「哇,一門課可以學到超多東西」的感覺,這些都是我自認的缺點,也只有認同我的想法的學生,願意嚐試上上我的課程,我都非常感激。
也有學生、朋友建議我「既然課程內容這麼多,再拆細一點,多元一點」讓不同需求的學生,選擇更多,如果一味追求「開課、賺錢」,似乎又與我的個性相違背,但這又是另外一個可以好好開一篇數千字的文章來分享,這裡,就讓我們跳過吧。
或許目前開設的線上課程 – 終生閱讀的線上課,較能解決這個問題,若想學得快一點,每天都看一集,並且用 1.5 倍速度播放,觀念學到了,不懂再重頭看;若想要慢慢看的也沒關係,一周看一集,一集看二次都沒關係,享受每天都進步一點的感覺。
再應因疫情下的困境,所以,這樣子的線上課程就這麼「上線」。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Steven wu,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10828~29阿溪縱走兩天一夜 為了下周的中央尖 而安排一趟兩日阿溪縱走 來當作行前訓(疫情期間太久沒爬山了QQ) 與熟悉的宙樺、胤廷一起爬 希望能找回行走在山林中的感覺 也順便再訪這條昔日救國團的熱門健行路線 經過數個多月來疫情的封山之後 眠月線鐵道四周的芒草似乎變得更加茂密了 再加上之...
「圖 規 颱風」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陳建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颱風] 2118 圓規-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2021年風暴消息7 (颱風圓規Part 2)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圖 規 颱風 在 香港颱風網HKTW - Facebook 的評價
圖 規 颱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每日讀報 #娛樂產業國際要聞揀3條
│從未公開的 Apple TV+ 神秘數字被意外洩漏:該串流服務訂戶人數甚至不超過2000萬人 │
• 一個星期前 Apple 的執行長 Tim Cook 才怒氣沖天地在公司內部痛批洩密的員工不配當 Apple 的一份子,並揚言不計一切要抓出洩密者。這個週末 Apple 守口如瓶的另一個業務機密又不小心被洩露了。Apple 充滿雄心壯志地推出的串流服務 Apple TV+ 過去從未在任何場合單獨被揭露訂戶數量和營收(只會跟其他 Apple 的訂閱式服務合併呈現在財報裡),結果在即將滿兩週年的前夕措手不及地被爆出北美地區實際付費訂戶不到2000萬人。而且爆出這個料的還是 Tim Cook 不敢生氣的對象——好萊塢工會。
• 整個曲折的爆料過程是從日前艾美獎的好消息開始。今年的艾美獎被認為是串流產業大獲全勝的一年。除了 Netflix 的電視劇《The Crown 王冠》和《The Queen’s Gambit 後翼棄兵》各自拿下最佳戲劇影集和最佳迷你影集大獎並且各贏了11個獎座之外, Apple TV+ 的喜劇《Ted Lasso 泰德拉索:錯棚教練趣事多》也一口氣拿下最佳喜劇影集等4座獎項。對於一個投入電視製作不到兩年的公司來說,四座艾美獎的記錄已經是空前的勝利。但在這個空前的勝利的同一時間, IATSE 國際戲劇和舞台成員聯盟正在摩拳擦掌準備跟串流雇主大戰一場。艾美獎的隔天,IATSE 宣佈它們代表工會成員與 AMPTP 電影電視製作人聯盟的勞動協議談判已經破裂,並將尋求罷工的授權投票。雙方的爭執點就在製作人們還在使用「新媒體」這樣的名稱對待來自串流的營收,使工作人員無法從這塊大餅中得到合理的收入。 IATSE 說疫情之中新媒體早就變成整個產業的標準,因而「新媒體」現在只能叫做「媒體」,再也沒有「新」字,也因此不該再享有新媒體的特殊待遇。
• Apple 之所以莫名其妙被颱風尾掃到,其實也來於「新」這個關鍵字。因為投資新業務容易有風險,因此工會和製作人的協議當中會在「新媒體」上適用比較低的薪資標準,而在更主流、更穩定的業務(比如電影院票房或是傳統電視頻道)上適用比較高的薪資標準。在既有的協議之中,針對訂戶人數少於2000萬人的串流服務,雙方約定可以適用更低的薪資標準。理由是這些小規模的串流很可能剛剛進入市場,還必須面臨各種營運風險,不一定能在短期內開始穩定賺錢。問題就在這兒:各串流服務因此必須向 IATSE 每年七月提報一次訂戶人數,用以證明他們真的還小、還新,因此可以適用較低的薪資標準。根據 IATSE 工會發言人的說法:Apple TV+ 七月確實提報了數據,也符合了北美地區不到2000萬訂戶的基準。
• 實際上 IATSE 工會發言人並不是意外說溜嘴洩漏 Apple 的秘密。他們有自己想要表達的論點:他們認為這些厚臉皮的「新媒體」引用既有的協議條款,主張支付員工比較低的薪資標準的同一時間,卻在用遠超過好萊塢的預算水準製作這些天價的節目。因此該條款的設計原意等於被濫用,使這些實際上口袋滿滿的雇主可以省下薪資費用拿去花在其他奢侈的地方。
• 坐擁千億美元現金的 Apple 絕對符合口袋滿滿的雇主標準。在此同時,他們在節目製作費上的花費也是一點都不手軟。製作人 David S. Goyer 早先曾經說過上週才剛上架的 Apple TV+ 重量級節目《Foundation 基地》每兩集的預算大約等同於一部好萊塢大片的製作規模,也就是一季下來等於花掉5部好萊塢大片等級的製作費。Goyer 也坦承他提給 Apple 的計畫大約準備拍8季,也就是說全劇總共等於整整40部好萊塢大片的預算。這種行動決心和力道肯定沒有資格稱自己為「新媒體」。
• 過去一年多,Apple 這位有錢的老爸用不斷接關的方式一直替他們的硬體用戶延長試用 Apple TV+ 的時間,多數用戶一直到這一兩個月才開始試用期滿。這也是為什麼今年初產業研究機構Moffett Nathanson發布的資料顯示 Apple TV+ 的免費用戶佔比超過6成。對 Apple 來說,這1年8個月的時間不過就是一個冗長而昂貴(當然對 Apple 來說可能不貴)的入學考試,而上週末上架的《基地》才是他們正式開學之後的第一次期中考試,首度檢驗他們的內容是否真能擠身串流大戰的A段班行列。同學加油,好好表現!
◇ 新聞來源:
Apple claimed it had less than 20 million TV+ subscribers in July, showbiz union says(https://flip.it/IIgfTK)
As IATSE Seeks New Contract, Streamers’ Emmy Sweep Spotlights Antiquated “New Media” Terms & Studios Explore Strike Contingencies(https://flip.it/nnEGCj)
Apple TV+ sub-20 million subscriber count allows for lower worker pay, claims report(https://flip.it/6WEG1u)
───────────────
其他今天也可以知道一下的事:
│Spotify 推出針對廣告主的大型行銷活動,企圖加強帶有廣告的免費會員模式營收 │
◇ 新聞來源:Spotify Kicks Off Campaign to Win More Advertisers(https://flip.it/Ajh_xB)
│Barbara Broccoli 說她要等明年才會真正開始找下一任 James Bond│
◇ 新聞來源:Hunt For Next James Bond Will Begin Next Year, Says Producer Barbara Broccoli(https://flip.it/yVLCpx)
圖 規 颱風 在 陳建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晚看到這紙會議通知在網路轉傳,一夜輾轉難眠。
今天早上10點,新竹縣各鄉鎮長、代表會主席和議員將齊聚,對大新竹升格表達意見與看法。身為支持升格的一份子,我想請問各位前輩們:
1、是反映真實民意,還是飯碗保衛戰?
2、下次公投是2023年,如果支持升格,請支持楊文科縣長的修法建議。還是你們根本反對升格?
3、升格後建設資源會增加,你們反對嗎?
因為求學來到新竹,到清大唸書,出於對公共事務的興趣,2007年進入長昌競選總部擔任工讀生,一路參與公共事務,在市民支持下擔任議員,公共服務工作的場域都在新竹,深知大新竹生活圈因事權分治,帶給民眾許多困擾,更阻礙區域發展。因此,自林智堅市長提出大新竹合併倡議,當天楊文科縣長隨即表達贊同,並加碼必須修法升格為台灣「第七都」以來,我幾乎投入全部心力堆動新竹升格。
有人笑我傻,說我神經病。以我的選區來說,升格之後,要在眷村榮家藍營鐵票倉競選議員連任,兩席變一席,空間瞬間少不只一半,岌岌可危。讓人心裡難過的是,許多選民、支持者告訴我,原本西區的和諧,恐怕就要在我為新竹升格的努力奔走之下,蕩然無存。
面對一樣的壓力,我很清楚這紙公文代表什麼。合併升格之後,各鄉鎮市公所及代表會都將重組,稍後這場會議,現場將會有許多民代自認代表選區民意,試圖以各種說法拖延,讓這次升格的黃金機會破局。我想請他們再看清楚科學的民調結果,不分縣市將近六成民眾贊成,甚至新竹縣比新竹市的支持度更高。
面對議員席次銳減,我也是自身利益受損者,但為新竹發展而持續推動升格直轄市,寧可失業也要升格,雖不敢說是置個人死生於度外,至少可以算是大公無私。希望民代前輩們再想想,是自己的飯碗、派系的山頭重要,還是持續生活在這片土地,我們子子孫孫的未來重要?
我想也會有會議成員持續提出,應該透過公投來歸納民意。我疑惑的是,目前為止,在新聞媒體及網路上,對「竹竹合併升格」,沒有人表達反對。提出一個沒有反對方的公投案,加上公投法第23條明訂,「公民投票日定於八月第四個星期六,自中華民國一百十年起,每二年舉行一次」,下次公投的時間將在2023年,也只是在拖延,而這樣的拖延,將讓縣市分治問題持續無解,讓中央資源挹注持續極度不符大新竹稅收比例,更會讓竹科及台灣錯失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重組之經貿局勢下的大好良機。
也許你們今天會說,升格後城鄉差距將擴大,其實不然,升格後新竹餅做大了,新竹將獲得更多資源。資源分配的關鍵是施政者的規劃,只要有妥善運用,城鄉差距不會比現在更嚴重。
昨天看到銘傳大學李碩敏老師在媒體發表對新竹升格議題之評論,其中提到,「新竹縣市合併,根本不應該是個政治議題,而是台灣科技產業,一舉數得永續發展的重大抉擇」。竹科工作者及廠商不斷在因分治所造成的交通、水源、消防、土地取得、都市計畫、甚至颱風假問題裡內耗,這些成本難以計量,卻實實在在拖住了產業進步的腳步,面對國際競逐半導體領先地位的同時,我們還能以諸多政治考量,算計新竹的未來嗎?
正確的事就該趕快做,而不是想盡辦法拖延!希望大家都可以客觀地站在人民生活、城市發展、國家面對國際競爭的角度來思考、討論新竹升格,不要讓滿天飛的政治口水抹煞了林智堅市長、楊文科縣長的初衷。
新竹合併升格,是所有人的期待,每位民代都是透過民主選舉機制產生,以民調等科學的方式獲知之民意也高度支持,就請各位前輩們放下自身利害關係,一起為大新竹升格為直轄市努力。
圖 規 颱風 在 Steven wu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828~29阿溪縱走兩天一夜
為了下周的中央尖
而安排一趟兩日阿溪縱走
來當作行前訓(疫情期間太久沒爬山了QQ)
與熟悉的宙樺、胤廷一起爬
希望能找回行走在山林中的感覺
也順便再訪這條昔日救國團的熱門健行路線
經過數個多月來疫情的封山之後
眠月線鐵道四周的芒草似乎變得更加茂密了
再加上之前疫情間有一個颱風
使得過眠月線後上松山、陡下酒瓶營地
以及沿著石鼓盤溪的路徑變得更加原始
路途中近期倒塌的倒木也隨處可見
不過行前載好離線的GPX地圖
以及沿途隨時留意不太明顯的布條
還是能夠殺出一條血路的~
我們原本預計第一天就要到水漾森林紮營
然而沿途玩耍太久,午後又下了一些雨
使得過溪谷的路面變得越加濕滑
而影響了我們行進的節奏
最後決定在夜幕即將來臨前
迫降在酒瓶營地
原先為無法如預計規劃在水漾紮營而感到失望的我們
在第二天一早打開帳篷走出來的剎那
映入眼簾的景色讓我們印象深刻
沒想到我們昨晚紮在一個這麼美的地方 !?
未完待續...(請持續追蹤超級精彩的阿溪縱走下集,敬請期待XD)
*IG頁面連結 :
https://www.instagram.com/steven_wu_trip/
*FB頁面連結 :
https://m.facebook.com/Steven-wu-107839494340971
影片章節 :
0:00 出發前往阿里山
1:04 沼平車站(&空拍)
2:19 明隧道大崩壁(&空拍)
4:10 眠月線鐵道漫遊
7:14 抵達石猴車站(冷冷清清)
7:42 午餐後繼續前往松山(H2557m)
10:45 離開松山,陡下酒瓶營地
12:07 開箱取水神器(石鼓盤溪)
12:36 大夥決定迫降酒瓶營地,放棄在水漾森林紮營
14:43 下集精采預告~有許多粉絲福利時間XD
去年228連假的3天2夜阿溪縱走:
ep1 : 阿里山~眠月線~石猴車站
https://youtu.be/I8sErK2a50k
ep2 : 松山~眠月神木~水漾森林
https://youtu.be/7kh8q4_jOWA
圖 規 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低軌衛星」,是目前國際太空產業發展的角力重點之一,包含馬斯克和貝佐斯都已經投入其中。台灣也不落人後,太空三期計畫,規劃從2019年開始,10年投入251億,要自主開發衛星、打造衛星產業供應鏈。總統蔡英文,上午前往太空中心視察,認為2021年是太空發展讓人驚豔的一年,科技部完成太空發展法制定,也代表台灣對於太空發展是有策略和企圖心的,期許未來,能協助國內廠商進軍國際,在未來的太空經濟時代,讓台灣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63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圖 規 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低軌衛星」,是目前國際太空產業發展的角力重點之一,包含馬斯克和貝佐斯都已經投入其中。台灣也不落人後,太空三期計畫,規劃從2019年開始,10年投入251億,要自主開發衛星、打造衛星產業供應鏈。總統蔡英文,上午前往太空中心視察,認為2021年是太空發展讓人驚豔的一年,科技部完成太空發展法制定,也代表台灣對於太空發展是有策略和企圖心的,期許未來,能協助國內廠商進軍國際,在未來的太空經濟時代,讓台灣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4630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圖 規 颱風 在 2021年風暴消息7 (颱風圓規Part 2)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1年風暴消息7 ( 颱風 圓規Part 2). 15K views · 1 year ago ...more ... 【兩年初旋即八】 2023年風暴消息1 ( 颱風 泰利Part 1). HKTYPHOON•2.4K views. ... <看更多>
圖 規 颱風 在 香港颱風網HKTW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在圓規與東北季候風的共同影響下, 廣東沿岸普遍吹強風, 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 隨著圓規逐漸靠近廣東沿岸, 其外圍雨帶會在今晚為本港帶來驟雨及狂風, ... ... <看更多>
圖 規 颱風 在 [颱風] 2118 圓規- 看板TY_Resear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T2118 ( KOMPASU )
2021/10/08 16:05 發佈
<2021年10月08日15時的實況>
大小級別 巨大型
強度級別/種類 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3.8N 131.5E
前進方向、速度 東 15km/h (9kt)
氣壓中心 998hPa
最大風速 18m/s (35kt)
最大瞬間風速 25m/s (50kt)
風速30節以上的強風區域 全區域 950km (500NM)
<2021年10月09日15時的預報>
強度級別/種類 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6.5N 132.0E
前進方向、速度 北 15km/h (8kt)
氣壓中心 994hPa
最大風速 20m/s (40kt)
最大瞬間風速 30m/s (60kt)
颱風圈的半徑 120km (65NM)
<2021年10月10日15時的預報>
強度級別/種類 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7.9N 128.5E
前進方向、速度 西北西 15km/h (9kt)
氣壓中心 990hPa
最大風速 23m/s (45kt)
最大瞬間風速 35m/s (65kt)
颱風圈的半徑 220km (120NM)
<2021年10月11日15時的預報>
強度級別/種類 強烈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9.5N 124.1E
前進方向、速度 西北西 20km/h (11kt)
氣壓中心 985hPa
最大風速 25m/s (50kt)
最大瞬間風速 35m/s (70kt)
颱風圈的半徑 330km (180NM)
<2021年10月12日15時的預報>
強度級別/種類 強烈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9.2N 118.0E
前進方向、速度 西 25km/h (14kt)
氣壓中心 985hPa
最大風速 25m/s (50kt)
最大瞬間風速 35m/s (70kt)
颱風圈的半徑 430km (230NM)
<2021年10月13日15時的預報>
強度級別/種類 強烈熱帶風暴
中心位置(度) 18.4N 112.9E
前進方向、速度 西 20km/h (12kt)
氣壓中心 985hPa
最大風速 25m/s (50kt)
最大瞬間風速 35m/s (70kt)
颱風圈的半徑 590km (320N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68.23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Y_Research/M.1633677170.A.56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