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A5-8級熊本和王修清部位還有以下部位
(代工分切不另外加價唷)
📍來自熊本縣的頂級品種「和王」,是為和牛之霸。熊本和牛肉質軟嫩且帶有溫和的味道,和牛油花遍佈均勻、鮮嫩且入口即化,是非常適合料理的極上牛種。
📍「熊本牛」飼養數量為全日本第4,年產量約5萬頭,當地認證系統中的「和王」,是最高品質象徵。
📍之所以稱為「和王」,也就表示為和牛之王,那與一般和牛有何不同?
1、「熊本和王」需要經過日本食肉格付協會評選。
2、飼養28個月以上並獲得最上級A5或A4等級認證。
3、BMS (Beef Marbling Standard 油花標準等級)需達到6以上才可以稱為
均符合以上條件才可稱作「和王」。
—————————————————————
🐃菲力-4kg. 4.4kg
(屬於腰部肉) 取自牛隻腰內肉部位,每頭上千磅的牛只能切出幾磅的菲力,是牛肉最嫩的部位, 通常也是最昂貴的牛排,這部位運動量極少所以肉質如奶油般的細嫩,且油脂含量較低是可以優雅來品嘗的牛排。
建議:牛排3分熟,過熟就無法品嘗出它的鮮嫩多汁、微妙精緻的口感。
🥩莎朗-1.8kg. 2kg. 2.4kg
肩ロース是位於肩背上的長裡脊肉,也是最接近頭部的部分。這一部位由於經常活動,因此肉質柔軟細膩、風味優良。相比肋骨通脊而言,紅肉較多,脂肪含量適中,比較容易有霜降,油脂的甘甜及紅肉的香氣相得益彰,多用於日式牛肉火鍋、燒烤以及牛排。
🥩紐約客-1.5kg. 1.8kg. 2.1kg
サーロイン 西冷
牛脊背的後半段即上腰肉,是牛肉中最高級的部位。肉質非常柔軟細膩,脂肪分布細密,布滿美麗的大理石紋路,霜降程度十分明顯,即可做牛排,也可薄切做涮牛肉。經炙烤後脂肪完美的與鮮甜的牛肉融為一體,入口嫩滑,鮮美多汁,是燒肉中的高級品。
建議:牛排 3 - 5 分熟 火鍋片 壽喜燒
🥩翼板-1.8kg. 2.5kg
含有許多筋絡及油花,吃起來軟嫩適中,是牛肩唯 一較軟的部位。
建議:可以切厚片當作煎烤牛排 或薄片肉片。
🥩背肩-1kg. 1.1kg. 1.7kg. 2.1kg
背肩美味-背肩多汁柔嫩,鮮甜中帶有濃郁肉香
濃郁可口-肉香撲鼻令人垂涎三尺
多樣料理-無論是家常或燒烤都是百搭食材
部位介紹
肩胛部,背肩位於牛肩膀與脖子部分的肉,是牛隻運動量較大的部位,肌肉發達且其肉質嫩度適中、
油花均勻分布。
5至7分熟,肉質達到最鮮嫩與嚼勁口感。
火鍋片也很推薦唷😊😊
🥩肩小排-2.6kg
三角バラ 極上(カルピ)
即三角肉,是前バラ中包含的部位,一般是由牛第一根到第六根肋骨剔出的三角形部位,故名三角肉。三角バラ堪稱是牛五花或者牛肋排中的頂級品種,是當之無愧的王者。1頭牛中只能取出2枚三角バラ,非常稀少珍貴。三角バラ在烤肉店是最受歡迎的品種,淡粉的牛肉中夾雜著雪花般美妙的豐厚脂肪,一口咬下,鮮甜的肉質充盈滿口,如果想要吃一頓奢侈的烤肉,三角バラ是最好的選擇。
🥩前腿心肩三角-5kg
肩肉(ウデ) 牛肩肉
肩肉(ウデ),正如其名位於前肢的肩膀位置。由於該部位運動較多,因此肌肉結實而富有彈性,肉色鮮紅艷麗,美味多汁,適合煎、炒、烤等。
🥩臀肉-5kg
ランプ 牛屁股肉
牛內側大腿靠近屁股的紅肉,肉質特別柔軟,風味極佳。瘦肉中夾雜著適度的脂肪,適合各種烹調方法,燒烤、火鍋、牛排味道都很好,另外也可用於刺身,風味絕佳。
🥩板腱-2.2kg
ミスジ 三筋
牛肩胛骨內側的肉,1頭牛身上只能提取5Kg左右,其中最高級的部位只有1kg。非常珍貴,甚至有「幻の部位」之稱,脂肪含量十分豐厚,入口能夠感覺到脂肪如雪花般在口中融化的香甜脂味,那口感甚至可與藍鰭金槍魚相媲美。ミスジ作為稀少的部位非常受歡迎,是做刺身的首選,或者稍微切厚一點輕烤一下,蘸取芥末、醬油和鹽一起食用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總的來說,ミスジ是一定要品嘗一次的高級部位。
🥩黃瓜條-1.6kg
(屬於前腿肉) 背肩部中較軟的部位,肉質甚佳。
建議:適合炒條狀、烤塊狀、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微波爐烹調或火鍋薄片食用。
🥩上板腱(小菲力)-1.2kg
(屬於前腿肉) 肉質極為鮮嫩且口感鮮美,左肩胛肉和上肩胛板腱之間,色相俱全,內層擁有粉嫩般色澤,肉質不帶血味且口感滑嫩適中,適合幼小年紀與年長食用。
🥩三叉肉(鯉魚管)-1kg. 1.4kg
マル
後腿肉的一部分,是臨腰臀肉下部內側的球狀紅肉。此部位脂肪含量較少,全是精瘦的赤肉,可直接切薄片用於火鍋、燒烤。
🥩頭刀(後腿內側肉)1.8kg. 2.5kg. 2.6kg
內モモ
後腿肉之一,是位於後腿胯根內側部位的肉。在牛肉各部位中,此處的脂肪含量是最少的,對脂肪感到負擔的女性和老年人也能放心食用。通常所謂牛肉的「赤身」,指的就是腿肉的部位。內モモ肉色紅嫩口味清爽,適合製作軟炸牛排、烤牛肉以及生食。
🥩和尚頭 -1.3kg. 2.1kg. 2.4kg
位於牛後腿內側,因外型渾圓光滑,使得台灣人將其命名為和尚頭,肉質較瘦且帶有細筋,較有嚼勁。
【建議】
可做牛排,燒烤,拌炒,火鍋肉片
🥩腿三角-1.6kg
腿三角( トモサンカク/ Tomo Sankaku)
顧名思義,腿三角就是牛腿肉之中一個三角形的部位,腿肉中的腿三角肉與油脂比例均衡,呈現出高品質的霜降紋。同時腿肉本來又以肉味濃郁稱著,因此腿三角可以同時吃到香濃牛肉味道以及入口即化的油脂香味。
圓鰭魚飼養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法菜和魂
這兩三年法國米其林頒給星星的新餐廳數量最多的就是日本廚師掌杓的餐廳.去年日本廚師掌廚的餐廳一舉拿下共計14顆星星,2018年米其林指南裡共有12家日本廚師的星級餐廳.而且不僅限在巴黎里昂這種人口多國際化程度深的觀光大城,有些還是位在非常鄉野荒僻的小村.日本文化在法國開枝散葉之勢,影響既廣且深,成為法國廚藝吸收得最豐富最徹底的異國養份.
頂級日本料理雖然尚未受到巴黎人的追捧,但是法式和魂,正在一點一點地改變當代的法國料理樣貌.
在這段日本料理影響法國菜的過程裡,從盤飾到技術,從理念到精神,從美感到滋味,法菜和魂從早期的彆扭唐突,到今日的相契相合,大鳴大放大約走了十年.巴黎餐飲界流傳一句話:每一家星級餐廳廚房裡一定有日本廚師.這個不誇張的說法反映了這兩大世界料理正在彼此互相交融匯通,在巴黎高級法國餐廳裡的菜餚很難不看到日本文化的元素隱藏在各個角落細節裡.
日籍廚師坐鎮甚至給予巴黎人"品質保證"的意味,只要主廚是日本人水準多半不差.與此同時,日本清酒也悄悄地融進高級餐廳的酒單裡.
目前尚未有日本廚師拿下三星,領頭的兩家兩星餐廳Passage 53(現已改成小館)和Kei也還沒有展現出三星的氣勢和條件,可是誰知道呢?哪天米其林心血來潮想炒作一下新聞,忽然捧出一個三星的日本廚師也不一定.總之,日本籍廚師已經是這幾年最受米其林榮寵的餐飲職人.
這些日本廚師的餐廳幾乎都是複製同一個經營模式:高級地段但地點靜僻;座位稀少,約20上下;裝潢潔淨簡約;無菜單選擇;偏好布根地產區的酒單.原本服務生也多是法文不靈光的日籍,後來Passage 53外場採用法籍經理後,似乎成了一個潛規則:有法籍服務生或經理比較容易拿到星星.
先前寫過我個人偏愛的La Scène Thélème新主廚Yoshitaka TAKAYANAGI了, 這次介紹另外兩家餐廳. 風格都不同, 也都很精采.
L’Inconnu餐廳 - 主廚Koji HIGAKI檜垣 浩二
L’Inconnu法文可以譯成"無名"、"不知名",但是其涵義是指陌生,不瞭解或未曾體驗過的滋味.至少這是主廚對自己手藝的期許,也是希望給客人帶來感受 - 從未感受過的經驗.名片上印的是義大利餐廳,強調以義大利傳統菜是靈感與創作基礎.但是以其結構,食材和滋味來看,都與法國菜脫不了干係.
鱒魚馬賽克Truite en mosaïque是一道有趣也有創意的前菜:煙燻生鱒魚中間用黑橄欖醬組搭,成為一種視覺上有趣的橘紅色塊(魚肉)與墨黑線條(橄欖醬)組成的拼圖.覆蓋其上的是用日本柚子和橘色鱒魚卵,黑色圓鰭魚卵和以假亂真的日本珍珠粉圓構成三色魚卵醬,無論視覺口感都有真真假假的趣味.
海膽,胡蘿蔔和血橙組成了一道教人意外的料理:微溫的海膽海味被胡蘿蔔泥柔化成微甜,再被血橙的酸輕輕地激起鮮味,味道曲折轉繞,有起有伏,未必討好所有的味蕾,卻是頗有想法的作品.
最接近義大利精神的作品是tajarin細麵佐燉牛肉,新鮮手工蛋黃tajarin本來是最適合搭配白松露的麵條,這裡主廚把它放在餐末是仿效義大利的用餐麵條在主菜後面上的次序.這道家常樸實的麵條將主廚最熟練的手藝展露出來.
L’Inconnu主廚Koji HIGAKI出身日本大阪,曾在威尼斯餐廳工作,後來又在上述提到的兩星餐廳Passage 53待過.2017年Gault & Millau指南頒給他「年輕新星廚師」和「創意獎」兩個獎項.在巴黎的日本廚師群中獨樹一格.
Etude餐廳 - 主廚Keisuke YAMAGISHI
剛從巴黎的寒風中走進來,有人遞上熱毛巾,適切的熱度在手中顯得格外溫暖貼心,是不是非常日本?餐廳表現極簡風格,連擺飾的刀叉盤子都省略了,只有一條白餐巾,一朵黃色雛菊是桌上唯一的顏色.牆上幾幅現代化是整個裝潢視覺重點.
這是一家在細節上極度用心的餐廳.用餐時,仔細看,杯子是Baccarat昂貴的水晶杯,餐刀則來自日本,顯然也是精品.放奶油球的容器是一塊中心凹下的冰鎮過的琉璃方塊,漂亮如藝術品同時也不讓奶油太快變軟.還有,奶油其實不是牛油,而是主廚自製用橄欖油,花生和荳蔻打成的.
主廚YAMAGISHI不用奶油烹調,而且組合相當跳躍.比如用羊蹄菇和日本紫薯,金桔,白花椰菜做成的前菜,煎的紫薯餅與炸的紫薯條是味道的終點,羊蹄菇帶來柔軟的口感,糖漬過的金桔個性鮮明,讓整個味道突然拔升,而花椰菜泥又將味道纖細柔和下去,品嘗過程跌宕曲折,蜿蜒複雜.
我最喜歡的是烤雞胸:據說食材來自以自產農莊養殖半年,並以自產的穀物飼養.這隻老式農莊養法的雞,肉質嫩彈,滋味清雅.主廚也僅僅用雞高湯和幾絲芥末嫩芽來妝點,完全就是"尊重食材原味"這個料理哲學的高層境界.旁邊用雞腿雞肝上面覆上一片高麗菜做成的肉餅也無話可說.
Etude可譯成曲調或詩歌的藝術作品,YAMAGISHI的風格時而複雜難解,時而抽象高明,是那種值得多次品嘗了解的廚師.
- L’Inconnu
地址: 4, rue Pierre Leroux, 75007 Paris
電話: +33(0)1-5369-0603
www.restaurant-inconnu.fr
- Etude
地址: 14, rue du Bouquet de Longchamp, 75116 Paris
電話: +33(0)1-4505-1141
https://restaurant-etude.fr/
圓鰭魚飼養 在 阿鏘的動物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6:00] 大改貼文內容
黃色萌胖躄魚吃東西真的太誘人,如果不是朋友提醒我真的完全沒注意到這個影片是誘拍。原先有想過是否要刪文,但對已經留言的朋友不太好意思,所以就修改內文來講這件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看到躄魚吞完泗水玫瑰後就結束影片,如果有再多看幾次,會注意到其實有棒子在驅趕魚群,魚群游到左邊之後又全部再回頭,然後又被趕往黃胖子旁邊。泗水玫瑰是比較膽小而且會群聚的魚,游速並不快,所以沒有看到他們四散逃走而是大家擠在一起被趕來趕去然後有人就被被黃胖吞掉。
和朋友請教這支影片是潛水拍攝,不像在人工飼養環境下拍攝的,倘若在野生環境中用人為方式干擾,我認為這很不恰當。
現在攝影器材入手的門檻較過去低,為了追求「精采畫面」,有些不願意等待的人會用食物來引誘動物,或是破壞干擾動物原本居住環境清除那些會影響構圖的樹枝樹葉。在這過程中動物會吃到不該吃的影響健康,或甚至吃下人造物或是被困住,以及育幼受到干擾等等。
大家比較知道因此受害的是鳥類,這樣的事也會發生在兩棲爬蟲身上,這支影片則是發生在魚身上。
拿相機拍動物的人我想絕大部分都想拍下好照片,但也許不是所有人都喜歡動物,或用「正確的方式」喜歡動物。
站在觀賞者的立場,我不希望是用這種方式拍下我喜歡的動物,我今天就是因為喜歡躄魚所以分享了這支影片給大家,可是同時也助長了這樣的行為。
嗯....事情大概就是這樣子,謝謝珊瑚小姐提醒我。
分享就不刪掉了,以後我會多注意一下分享的東西,最近好像常出包啊我~
- - - - -
[原貼文內容]
躄魚,也叫「青蛙魚frogfish」是一類我喜歡的魚,從長相大家應該蠻容易猜到為什麼的:圓滾滾又是小手收,一個字,就是萌!
躄魚的鰭看起來很像小手收或小腳嚼,牠們會緩慢的在海底「行走」,很多種類甚至看起來就像一坨海草。躄魚亞目分在鮟鱇目底下,不是頭上頂電燈發亮的深海鮟鱇那家子,但同樣都有釣竿掛在頭上可以吸引小魚,然後再張開超級無敵大的嘴巴一口吞掉獵物。
要說叫蛙魚到底是為什麼,我覺得可以參考看看一頭身嘴巴有夠大的角蛙們吃東西的那股衝勁XD
話說回來我的躄魚模型到底丟去哪了....
圓鰭魚飼養 在 「不要跑!食物!」用飼料「遙控」圓鰭魚執著姿態引人發笑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812875. ... <看更多>
圓鰭魚飼養 在 太平洋真圓鰭魚| Facebook - More from 開心水族箱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開水百科視頻為一缸太平洋真 圓鰭魚 ~你們認為可愛嗎? ○ 圓鰭魚 為 圓鰭魚 科 圓鰭魚 屬的唯一一種魚類,分佈於北極一帶200米深處,體長可達61公分,魚皮像 ... ... <看更多>
圓鰭魚飼養 在 [閒聊] 養鬥魚的小小心得- 看板Aquarium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https://ppt.cc/8gxI 網誌好讀版
最近加入了水族版,還沒自介,但是很喜歡時常上來關注其他人的魚~
關於養鬥魚,我知道版上已有許多篇文章,但我還是手癢想分享一下最近養鬥魚的心得~
有錯誤處請大家多多指教~
【前言】
養鬥魚每個人方法可能都不太一樣,
以下僅分享個人養鬥魚的經驗,
並不代表不變的原則喔~
【正文】
養鬥魚其實很簡單,
且非常適合居住地方不大或是平日生活繁忙的都市人,
應該說是懶人 (誤)。
一開始我也只有準備魚缸、魚飼料而已,
然後過幾天就買一條鬥魚放進去,大功告成輕鬆愉快。
當然接魚回家前的養水是一定不可缺少的步驟,
除此之外,其他維護魚缸的用品可以依需要慢慢再添購。
迎接鬥魚前的準備 :
1. 魚缸 : 鬥魚至少需要1.5公升的生活空間,所以鬥魚未來的家最好選大一點的魚缸。
至於形狀,不建議用市售那種圓形魚缸(除非夠大),看了一些書籍介紹,魚在圓形魚缸裡
游泳時容易造成漩渦,這種水流會對魚鰭造成壓迫,形成魚游泳時的壓力,此外也有玩家
認為,圓型魚缸對魚的視力不好,所以不推薦。不過我在一些鬥魚論壇上看過
,有玩家用圓形魚缸養鬥魚,但魚還是視力不錯,所以囉,見仁見智,很多說法可以供參
考。
我個人倒是喜好方形的塑膠或壓克力容器,因為打不破,價錢不貴不會心疼,遷移方便。
我用的是約15x15x15 cm 的透明容器,是我在園藝批發店找到的花藝用品,拿來養鬥魚大
小剛剛好。
壓克力容器的缺點是易刮傷,然後隨時間會容易形成霧面。
玻璃容器的缺點則是較塑膠缸昂貴,邊框會有矽膠的黏貼對某些人來說可能較不美觀,一
體成型的玻璃缸也是有,只是會較貴。
2. 飼料 : 鬥魚從我有記憶以來,一直是很受歡迎很商業化的魚種,所以台灣的水族館一
般都有賣鬥魚專用飼料。飼料一般有顆粒狀、片狀等。我第一次養鬥魚用的是顆粒,現在
我使用的則是店員推薦的德國JBL鬥魚專用薄片飼料。個人覺得不錯,薄片嗜口性佳,不
像有些顆粒對鬥魚的嘴來說太大顆太難下嚥,此外就算薄片沉底也不會太汙染魚缸,我的
兩隻鬥魚都很愛吃,每次看到我拿出飼料罐都興奮地摩拳擦「鰭」準備大吃一頓~ ^ ^
餵鬥魚的食物當然不限飼料,許多魚友會養水蚤、買小蟲來餵活餌,但懶人如我,不喜歡
搞東搞西在冰箱製造麻煩,而且個人也不喜歡看昆蟲爬來爬去,所以如果要餵鬥魚活餌,
頂多抓幾隻蚊子或果蠅讓魚解饞罷了。
之前我也買了一包Sera冷凍血蟲(又是德國牌子,中文好像翻成喜瑞),因為都已殺菌包裝
好,所以保存較方便,不過我的鬥魚沒辦法一口解決,我也只是讓牠們偶爾換換口味而已
。
3. 曝氣養水 : 未經曝氣的水對魚鰭會造成傷害,甚至有毒性,會危害魚體健康。準備至
少兩公升的自來水,放入水桶或臉盆內,在室內靜置至少兩到三天即可,讓自來水中的氯
在空氣中揮發掉,除氯後的水對魚就沒有危險了。切勿使用純水養鬥魚,純水中沒有雜質
沒有礦物質,太乾淨的水對魚不一定就是好的。
若是沒時間養水或緊急情況需要換水,可以使用水穩,有些店會賣鬥魚專用水穩,我個人
用的是觀賞魚皆可用的黃色罐裝德國Tetra AquaSafe水質穩定劑。有些玩家不建議使用水
穩,認為化學的東西不好,但是許多專業的鬥魚養殖者卻會使用水穩來養鬥魚。我個人用
水穩的原因是方便快速,而且目前為止魚都適應得不錯,加上我清理魚便便也很勤快,水
質沒有問題。
所以還是老話一句,見仁見智,個人有個人的養魚方法,他人經驗僅供參考囉。
4. 挑選鬥魚 : 住的地方跟吃的東西都準備好了,水也養好了以後,接著就要去買魚啦~
不然難道要養水就好了嗎?! XDDD
鬥魚的種類有很多,一般都是以尾鰭的外型來劃分。我在此不專業且籠統的分為幾大類
: 馬尾、半月、冠尾、PK、蓋斑。
- 馬尾鬥魚別稱紗尾鬥魚(Veil Tail),就是一般夜市會看到的裝在杯子裡的鬥魚(每次看
到都好心疼@@),價格親民,這是最早期的暹羅鬥魚(就是泰國鬥魚啦)。二十年前在台灣
看到的都是這種鬥魚。
- 半月鬥魚(Half Moon)的尾鰭可以展開至一百八十度,就像半個月亮,故得此名。若半
月的尾鰭展開角度大於一百八十度則稱為超半月,此外還有其他分類,例如天使半月的胸
鰭又圓又大片,就像天使的翅膀一般,其他細類我在此不贅述。
- 冠尾鬥魚(Crown Tail)的魚鰭展開時就像皇冠一樣細細尖尖的,有點像獅子魚,故俗名
「獅王鬥魚」。看網路上的資料,有人認為冠尾對水質比較要求,若水質不良,冠尾尾鰭
容易捲針或是變細。我認為不論是哪一種鬥魚,水質都一定要顧好,適量餵食,餵食後清
理殘餌,看到魚便便不要拖立刻吸起,加上一周換一次水,這樣養到目前為止我的冠尾沒
有任何魚鰭的問題。
總而言之,市面上大多賣的是這些種類的鬥魚,還有PK,就是所謂的「將軍」,以及原生
的蓋斑鬥魚(簡稱原鬥),我不清楚這兩種所以在這裡就不談了。至於魚的顏色,則是五花
八門,經過好幾十年的人工培育,消費者的選擇又更多了。
5. 對水對溫 : 選好了魚帶回家以後,就要對水對溫,把裝魚的袋子放到魚缸裡至少二十
分鐘到半小時,讓魚適應魚缸水的溫度,接著可以慢慢加魚缸的水到袋子裡,讓袋內的水
和魚缸的水質不要有太大落差,有的魚友很有耐心,對水對了十幾次才放魚,我則是接魚
回家一時太興奮連對都沒對就直接放魚吃草XDDDD 心臟若不夠強的朋友請不要學喔。
P.S. 我沒用加溫棒。關於溫度的問題就有請其他專家建議囉。
魚一開始到了新環境會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有的平靜有的焦慮,魚兒到新缸前經歷了被水
族店員的網子追殺及運輸上帶來的緊張,通常需要一段時間適應新的水質和新魚缸,建議
前幾天不要餵食太多甚至可以完全不餵食,好讓魚鎮靜休息一下。我自己的情況是第一隻
帶回家一週後才馴餌(即吃新的飼料),另一隻帶回家第一天沒對溫也沒對水,往魚缸隨意
丟幾片卻照樣吃得津津有味,我餵啥牠就吃啥很配合。
另外,每隻魚的個性也不一樣,我之後將另外寫一篇不負責心得文來探討魚的日常行為。
^ ^
6. 平日維護 : 魚馴餌後養魚就簡單多了,一天可餵食兩次,或是某些大大建議的少量多
餐,鬥魚的腸胃很小,應該只有牠的眼睛大,所以餵食一定要適量。寧願少餵也不要過量
,以免造成魚的腸胃負擔。因目前是剛養鬥魚的蜜月期,我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看到
就餵,一次餵五六小片,一天三到四次。如果是顆粒飼料就要餵更少,因為顆粒比薄片硬
,對鬥魚來說咀嚼較吃力,因此有些鬥魚會吐出飼料等飼料吸水變軟後再吞。
魚不吃的飼料殘餌記得要吸起來,我通常餵完五分鐘後再回來看魚缸,底部如果有剩飼料
就順手立刻清了。
我每天會檢查鬥魚是否有排便,因為如果餵得多,鬥魚也要拉得多才是,如果鬥魚的肚子
鼓鼓的,一直想吃卻又不排便,那我會停止餵食,等看到便便後再繼續餵食。
我的一隻鬥魚每次都不上廁所,我的妙招就是讓牠看到鏡中自己的倒影,鬥魚照鏡子後開
始義憤填膺、氣急敗壞的在魚缸內暴走,結果兩分鐘後,牠老兄終於拉了,我再撤下鏡子
,用虹吸管清理。
光清理魚便便還不夠,還要至少一週換一次水。我有時看水質情況也會天天換,天天換水
不是不行,重點是要少量換水,十分之一即可,魚若一天到晚要適應新水質也是很累的。
清潔鬥魚缸的神器之一就是滴管或虹吸管,非常方便,不髒手也不會把桌子弄濕。其實,
只要看到魚糞或殘餌立刻清理,通常都不需要太常換水或大量換水。
除了餵食及清理外,偶爾可讓鬥魚看鏡子展展鰭,我都是放一到五分鐘就收起來,如果鬥
魚看起來真的快氣死了,我就會把鏡子收起來,免得牠魚鰓蓋不起來暴斃 (有玩家真的遇
過這件事,真是不可思議的暴斃方式@@)。
【結語】
以上就是我養魚的準備、維護方式及心得,我不是專家,養鬥魚沒有想像中難,維持鬥魚
的生命很簡單,養得漂不漂亮當然又是另一番學問了。
這些心得就給想養鬥魚的人參考囉。
最後附上一張我的愛魚照片~ ^o^
https://ppt.cc/GOIP
我就喜歡牠這張魚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225.9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Aquarium/M.1415545688.A.DD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