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南京東路敦化北路圓環】#圓環記憶 #台北
你還記得這個路段嗎?
除了圓環之外,還有哪些地方與今日不同呢?
1967年7月1日,台北市正式改制為院轄市,
並由高玉樹擔任首任院轄市市長。
接著推出首期四年工務建設計劃,
其中,敦化路與仁愛路就是計劃中首先完成的二條道路;
上述道路的兩個圓環也連同敦化南北路一併完成。
當初設置圓環,主要考慮敦化南路寬敞,
有必要在路口設置緩衝車流速度的圓環。
隨著都市發展,車流增加,
圓環已經無法負荷交通量,反而形成交通阻塞。
因此在社會大眾及專家聲聲催促中拆除。
日期:1988/9/8
圖說:台北市長吳伯雄指示交通局,形成交通瓶頸的圓環應該趕快拆除。
來源:聯合報
攝影:林建榮
歷史新聞
【1988-09-12/民生報/05版/體育新聞】
《民生論壇》
樂聞廢除交通圓環
【社評】在台北市民興奮地等待吳市長的交通秩序整頓計畫勝利成功之時,吳市長又表示:敦化南路上的圓環,可以考慮拆除。這對關心交通情況的市民來說,是一個大好的消息。
都市的圓環,是一種過時的設計。在當年車輛數量甚少的時候,為了避免紅綠燈的設置,就發明了圓環,大家可以圍著圓圈轉,以避免發生車禍。同時在主要道路交叉口的地方設立圓環,種些花草樹木,也有美化環境的作用;比起單純的一直一橫的大馬路,要有變化。也是因為美觀與壯觀,偉人的雕像就很自然加入了圓環之中。
台北市敦化路上一連串的圓環,表示在二十幾年前,這條馬路是一條重要的景觀大道,並沒有考慮到交通問題;當然,更沒有料想到台北的市民會有這麼多車輛。然而如今的事實是,不斷遞增的小汽車持有率,已經到了非廢除交通圓環不可的時候了。南京東路與八德路的圓環,隨時造成擁塞,已使它的美觀與紀念性意義完全消失。
反對拆除圓環者的顧慮之一,是圓環中的偉人雕像。吳市長說得好,這些雕像可以移往更適當的位置。在交通流量極大,空氣又甚汙濁的大街上,當年樹立雕像以便民眾瞻仰的原意,可說已完全失掉。在今天,我們必須知道,要使偉人的雕像受到最大的尊敬,應安置在步行廣場裡,使民眾可以站立在前面行注目禮。
交通問題千頭萬緒,吳市長肯在這個最具有爭議性的問題上,接受多年來民間反應的意見,足以顯示他的決心;也使我們對台北市交通的未來,抱有無限的希望。這幾天,交通整頓的消息已經不再是新聞焦點了;我們竟也感覺到交通整頓的行動,有緩滯下來的跡象。我們希望吳市長能不斷的推動交通改革,督促交通官員,持續努力,以底於成。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IGHLIGHT 高雄! 夜晚的 #光合作用 有看過嗎? 美麗島將有不一樣的光影視覺饗宴!聖誕老公公、麋鹿光雕秀,等你拍照捕捉。 美麗島站是高雄五年級生共同的回憶,以前是大圓環。中央有水池、有魚。 後來在這裡發生美麗島事件。因此我當代理市長時,就將這一站取名美麗島站,讓台灣民主改革現場被記憶下...
圓環記憶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北人的懷舊圓環記憶】
聚集著許多台灣風味小吃
有著熱鬧繁華商家的建成圓環
是不少台北人的共同回憶
在當時有著多元化的經營
及應有盡有的知名美食
建成圓環成為餵飽
台北人的胃及心靈的所在地
當年有著「北圓環,南龍山寺」之稱的俗語
也道盡圓環的繁榮及光環
陪伴著許多台北人度過美好時光
圖片來源:聯合報
圖片日期:1976/01/10
圖說:台北街景,圖為民眾過馬路情景。
#回憶過去的風華歲月
#關於你的圓環記憶
#台北人的廚房
#報時光UDNtime
記得將報時光UDNtime加入「搶先看」,一起回味美好
(將追蹤狀態設定為「搶先看」 就能即時收到)
喜歡這篇文章
一起來揪親朋好友
成為報時光UDNtime粉絲
一同回味往日的美好年代
報時光UDNtime官網:https://udndata.com/udntime
圓環記憶 在 民意論壇:聯合報。世界日報。udn tv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倫敦版圓環 醒目成優勢
圓環像櫥窗…說台北的身世
【黃旭╱自然科學博物館副研究員(台中市)】
台北建成圓環應該往何處去?隨著委外經營合約到期,最近引起很多注意。
環顧世界各大現代化都市,都少不了一個類似「圓環」的地方。多條馬路交會,又被馬路孤立;圓環上的建築物非常醒目,但又被車水馬龍的交通所隔絕。這樣的空間形式,尤其像英國倫敦滑鐵盧(Waterloo)的IMAX戲院。
「IMAX戲院」所在的圓環,一九九八年左右與倫敦南岸文化中心一起重建,為了重整這個被認為失序的區域,英國政府驅逐了以當地為家的街友,聘請著名建築師,在圓環上蓋了一棟玻璃外牆的圓形建築物。
從很多角度看,台北圓環都很像這棟建築。圓形建築物成為四通八達道路的端景,尤其夜晚時像個璀璨琉璃,外牆上放映的影像,成為都市裡最耀眼的看板。
現代化的建設,往往伴隨著驅逐弱勢者的歷史。道路變寬、建築物現代化了;居住在這裡的弱勢者被迫遷移,地景記憶被抹去,換上建築的光鮮亮麗和身上的西裝革履。
台北圓環也曾經嘗試走上這條「縉紳化」道路,但也許我們應該再想想,圓環的記憶可以是什麼?
對於一九五○年代之後移民到台北的居民,圓環記憶可能與移民經驗息息相關。
大時代啟動的城鄉移民浪潮,將很多人從農村土地拔起,農家子弟接續到台北尋找親人,安身落戶。接待遠道而來的親人,最好的款待,就是到傳說中的圓環去,一個晚上可以吃遍各種便宜好吃的美食,還可以到附近看戲、聽聽走唱買歌本、或看賣藥的吆喝如何強身補腎。
拜訪久聞的台北圓環,好像一場目不暇給的接風宴,它不只可餵飽你的胃,還向你展示摩肩擦踵的各色人等:勞工、店員、賣唱歌手、流連附近的文人雅士、政商名流。一口氣圓環滿足了異鄉人長久以來對台北的想像。
一九八○年代之前的圓環,是如此的撫慰著異鄉人初來乍到的不安。台北的窗口不是一○一,不是中正紀念堂,而是故鄉流傳已久,今日終得一見的圓環。這樣的圓環提醒了我們,我們既是台北人又是鄉下人、我們住在都市裡面,但某段記憶封存在外面。它像個時空界面,銜接著其他時間與空間。圓環具有如此飽滿的潛力,將我們的身分在時間之軸上往前推,接續定居之前的歷史和空間,成為一個強大的移民表徵。
圓環的這種記憶,因此不會止於台北,而可以外延到都市之外,市民從何而來的任何地方。它們可能是大甲、桃園、台東,也可以是,例如:目前因為空汙問題而經常被討論的彰化縣一個小農村:台西村。
台西村的故事,藉由鐘聖雄、許震唐的紀錄攝影「南風」,慢慢廣為人知,作品目前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這些作品不僅表達了座落在六輕工廠旁的這個村落的無奈與辛酸;並也呈現了城鄉移民後台灣農村普遍的問題。如果能將他們的作品在圓環展出,利用玻璃外牆強大的影像看板能力、及內部適當的空間規劃,無疑可以讓市民藉由他人影像,看到曾經不斷想要洗去的,來自台北之外的自己;以及讓市民省思都市的身世,有關台北的繁華與其他地方付出的代價。
圓環因此可以成為一個「台北之外」的影像櫥窗,以特展方式,輪流展出各地不同主題。配合影像展出,還可以展售當地特色產品與小吃,例如台西村所在的大城鄉,他們種植小麥作成的「麥稻爆」,比起文化創意產業的一些食品,絲毫不遜色。
這樣的圓環影像博物館,可以揭開都市的另類身世,解放這個被「縉紳化」所桎梏和綁架的空間形式。
它提醒我們,我們對圓環的記憶是多元的;我們都是移民,台北就是一座移民都市。
【2015-06-07/聯合報/A14版/民意論壇】
圓環記憶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HIGHLIGHT 高雄!
夜晚的 #光合作用 有看過嗎?
美麗島將有不一樣的光影視覺饗宴!聖誕老公公、麋鹿光雕秀,等你拍照捕捉。
美麗島站是高雄五年級生共同的回憶,以前是大圓環。中央有水池、有魚。
後來在這裡發生美麗島事件。因此我當代理市長時,就將這一站取名美麗島站,讓台灣民主改革現場被記憶下來。
今年,慶祝一百年,除了把美麗島點亮,也應用更多公共藝術造景、光雕、體感科技,把商圈串接起來,展現美麗島的新活力。
在美麗島站,每天晚上7點到10點,整點都有高雄限定聖誕燈光秀(晚上9點之後音量調小);南華商圈有北極圈的極光體驗;六合夜市則有 宇宙人 封街演唱會、以及中央公園站的全國最大體感遊戲區等等。
越夜越美麗!
歡迎全國朋友在聖誕節與跨年的假期,來高雄消費觀光,見證最美最熱情的冬季高雄。一起在美麗島站、六合商圈、南華商圈、中央公園,發現令人驚豔的高雄!
更多資訊 請鎖定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
#高雄限定 Highlight高雄 光合作用
活動期間|2020 / 12 / 18~2021 / 1 /10
活動地點|美麗島商圈/六合夜市/南華商圈/中央公園
圓環記憶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前後兩個標案的比較表,讓我可以檢視市長的回應。
市長回答說是因為後來發現東門城是古蹟所以要送中央審,加上要改善排水的關係,所以要變更設計,原來的廠商做不來解約,所以重新招標找了新的廠商。
但從營建署提供的比較表中很清楚可以發現,原本圓環人行道經費不見了,增加出來的是親水平台近 1 千萬、廣場優化 5 百多萬、燈光 3 百多萬、機電 2 百多萬,排水只有 160 萬。
市長說另外有一個排水工程的案子 7 百多萬,圓環人行道市府明年也會都更基金來做,但是市長,這些經費都不在原來4 千多萬的標案當中,是市府額外花的錢。
更讓人疑惑的是,市府原先跟營建署申請到的3千萬補助經費,其中主要的項目就是要用來擴大圓環人行道,甚至跟議會專案報告還舉了紐約時代廣場的例子。
結果呢?因為市府挪用經費到其他項目,變成現在要在用市款來做,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這些錢根本花得不值得,也沒有必要,甚至還因此毀了屬於全體市民的城市地標。
深入研究東門城的改造歷史,我才知道,原來 20 年前的市府是如何花了整整四年的全民參與來打造新竹之心,不但有長達一年的歷史研究調查、在戶外廣開十多場的公聽會和說明會,還用電腦動畫模擬改造後的樣貌、讓市民票選東門城的定位。
甚至不同於一般公共工程採用標案的型式,透過參與式的公開競圖,結合居民的想法和建築師的專業,打造出充滿城市光榮感的東門城廣場。
但是 20 年後的東門城廣場改善,市府連一場公聽會或說明會都沒有,根本是閉門造車。
很遺憾,市長認為既然是同個建築師,那就不會有問題,也不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廣納市民朋友的意見。
經過 20 年,即使是同個建築師想法也會改變,但這 20 年來,新竹之心乘載了許多市民重要的記憶,這點也是無庸置疑的,更是不能夠被忽視的。
就如同當年新竹之心重要推手劉育東教授說的:「公共空間的改造,不只是一個案子,更應該是全民運動。」
呼籲市長能經由這次東門城改善的錯誤記取教訓,未來市府推動重大公共工程,都應該在設計階段納入公民參與,並且尊重新竹市民的共同記憶。
#第十屆第四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
#監督市政 #公民參與 #城市記憶
【媒體報導】
質詢東門圓環工程不符 竹市議員等2週「總質前只收到2張紙」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7580.htm
圓環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出張嘴,環島去:吃遍各地現撈海鮮、在地山產、特色美食,看見餐盤中的台灣風景」介紹
訪問:郭宏徹 理事長
內容簡介:
《尋味台灣》全新封面版
攤開未知的美食旅行地圖,
走訪在地人氣店家、古早味百年老店,
品嚐現撈活跳海鮮、新派川菜、
道地山東菜、北方麵食、原住民美食,
滿足你最挑剔的味蕾!
享受美食的同時,我們也在咀嚼一個地方、一位廚師、一道料理;經過無數時光積累、淬鍊的文化內涵及故事,而台灣各地盤根交錯的飲食文化,風格自成一格,而且無可取代,其中除了傳承已久的老手藝,發掘百年老店在堅守傳統之外,也有順應時代潮流的創意口味,為台灣飲食文化注入新生命,讓人們以舌尖,留下感動的記憶。
跟著本書,從正餐到宵夜、從飲料點心到伴手禮,外酥脆、內如麻糬的「黑皮酥皮肉圓」、原為市場魚鋪的「金山陳記」、嘉義耆老都比讚的「金牌川菜」、忠於現撈原味的「小張龜山島」、石門百魚宴的「王朝活魚」、明華路必吃的海鮮熱炒「阿志」、施家班傳承三代的「玄饌宴」。有古早味老店、北方麵食館子、川菜港點、海鮮熱炒、茶飲點心、特色主題餐廳到涮嘴零食,每一間餐廳、每一道料理都絕對不會讓你失望,放心出發,來一趟難忘的美食之旅吧!
滿足身為美食旅人的你
【酸湯魚】魚肉軟而又有彈性,湯料酸爽卻又辣勁十足,饕客們一邊辣得噴淚、一邊讚嘆好吃,筷子停不下來。
【雞瓟臭豆腐】聞起來噴香又麻又辣,但嚐起來,辣是引子、麻是推手與臭豆腐的微臭,三股味道你推我拉,卻又圓渾柔和、勁道充沛。
【鯖魚小米吉拿富】吉拿富以小米為內餡包入豬肉,內裹一層假酸漿葉,外裹月桃葉,水煮後淡淡的月桃花香沁入小米飯中,入口滋味令人食指大動。
【香蕉魚捲】口感酥脆的外衣,散發著「千張」的豆香,咬開瞬間,濃郁的香蕉風味與鮮嫩的魚柳,味道豐甜而高雅。
【伊娜谷雙臘香米飯】特製的「四丁」搭配上香糯米,聞起來肉香豐滿、甘鹹下飯;細細咀嚼中,味道層巒疊嶂、鹹辣醲稠,令饕客們回味再三。
看見餐盤中的台灣風景
小南鄭記台南碗粿:「每一天,我都在還原曾祖父來台北打拼時,那碗粿的味道;碗粿的手藝到我第四代,都是一樣,就連最麻煩的磨米漿,還是遵從傳承下來的老方法,從選米、泡米、磨米及調和米漿,然後做成碗粿。」
梅村日本料理:「我們前面這棟大樓,以前是台灣第一家有電梯的大型百貨公司,菊元百貨。前面這條衡陽路,在日本時代叫榮町通,是台灣最繁華的一條路,以前兩邊整排都是布商,好熱鬧啊。」
圓環龍凰號:「八十年來,建成圓環一直是外地人來台北打拼的第二個原鄉,即使圓環已經拆掉,但是我們的味道、我們的裝潢,還是希望讓外地遊子有家鄉的感覺。」
面鮮到:「手工桿出來的皮跟機器味道完全不同,我六十多歲了也是每天揉麵團,小時候拿的擀麵棍不是木棍,是一根牛肋骨!牛胸肉做牛肉麵後剩下來的骨頭。那時學上三年六個月才算是出師,每個動作都紮實,都是學問。」
金山陳記美食鋪:「六十年前的金山,其實只有這一條金包里老街,一大早,爺爺就要搬魚貨來搶位置。大家都把各種貨物往地上堆,這就是金山的菜市場,不像現在還有屋頂有攤位,也沒有現在的大馬路。」
作者簡介: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成立於1992年6月22日,二十五年來致力產業交流以及舉辦參訪學習活動、建構政策與產業對話的平台,同時積極投入台灣美食的國際行銷工作,帶動觀光、促進商機。協會美食交流的足跡在交通部觀光局等政府單位的帶領下行遍全球,更多次前往歐洲、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大陸、馬來西亞等地進行美食外交,提升台灣美食國際能見度,已成為台灣美食餐飲產業最具影響力的民間社團之一。
作者粉絲頁: 中華美食交流協會
出版社粉絲頁: 帕斯頓出版 Pestle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