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邀約
讓莉奈參與這麼有意義的活動❤
💡 #鑫馬獎全國校園微電影大賽💡
感恩教育部各大主辦的用心🎉
為堷養更多台灣的影視新星
讓影視產業在學生時期就得以扎根❤
有潛力的學生
有機會可以被挖掘!
這是有史以來大規模的微電影比賽😊
期待大家可以點進去和學生們共襄盛舉💯
這次主題是"愛 孝 善"😇
連續五週第二推✔
🔗https://youtu.be/KCvnLh_NozE
良薯這部
單親媽媽為了生計的題材
勾起莉奈自己許多回憶😂
莉奈從小家裡衣食無缺無憂😳
但在15歲可以打工時
莉奈就工作到現在了😆
喜歡自己賺自己花的日子
家裡不給零用錢💰
但經濟上一直靠著獎學金打工收入
一直可以馬馬虎虎存到小錢😈
最難熬的日子😅
就是跟小孩的爸在一起😰
剛開服飾店
跟剛單親時了
數一塊銅板買到一份早餐😭
只能吃白米飯+調味料😞
當洗碗工的日子
各種回憶歷歷在目
(莉奈爸媽可能現在看到文章才知道😂😂😂
(我也不懂自己那時怎麼這麼笨😅
影片中充滿了社會的溫情✔
以及婦女弱勢的現實💡
單親或許失去愛情與經濟
但是大愛與善念還是存在著
絕望中的希望✨
是很令人點滴在心頭的❤
這部影片從拍攝基本對焦
細節分鏡甚至到是因為器材
侷限了整體的質量✔
還有剪輯節奏流暢度
演員的各個安排
看得出來是學生的初作品😍
許多細節可以指導引導
但題材發想和整體完整度⭐
起承轉合到前後呼應✔
和埋伏筆部分✔
看的出來學生相當的用心💞💞💞
創作不該侷限任何經費器材經驗
限制了任何可能性
所以十分推薦💯
【鑫馬獎官方網址】bit.ly/2SRFB2J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loviewer20/
感謝主辦單位:
#台灣電影文創協會、 #新北市教育局、 #救國團、 #福智文教基金會、 #新主流文化、 #單國璽社福基金會等公益團體
#良薯
#校園鑫馬獎
#攝影師莉奈
#莉奈
#莉奈photography
#莉奈推薦
#微電影
#大學生
#世新大學
國 小 學生 應 給零用錢 在 公民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共及其同路人擅用的技倆就是製造仇恨、矛盾,進而『 分化 』!
民主、自由、人權從來就不是統治者或其他人佛心施捨給予的,是要用許多血淚跟生命代價一點一滴掙來的!
針對某些人的言論,認真、動怒那你就輸了!就被打敗了!就中了圈套了!
繼續堅定臺灣這片土地施行的民主自由體制,給予世界上所有爭取民主、自由、人權的人們支持與希望,才是臺灣所要堅持的價值與要務!
香港浸大學生會會長:民進黨正是用香港人鮮血來騙票
先別氣,這只是一個香港膠孩的意見,不代表所有香港人
聽聽另一位非社運派的香港大神怎麼說
======================
鄭立Cheng Lap:
這世界上任何國家發生的任何事情, 都有可能影響到臺灣的選舉, 日本人多謝臺灣在地震時的捐款, 德國流行珍珠奶茶, 世界各地的戰爭, 對臺灣以及其選舉都一定有影響. 一定會有某些候選人因此而受惠, 但這並非「施恩」, 因為臺灣並沒有主動要求香港人做事, 香港也並非為臺灣而戰, 臺灣有候選人得到一點助力只是一個「副作用」.
副作用並不是故意為之, 也不是我們行事的目標, 而且, 臺灣人也沒有要求過我們去這樣做. 臺灣就只是被動的承受影響, 有些人受惠, 有些人受害. 就像玩遊戲裡的事件一樣.
那些副作用有時對臺灣有害, 有時對臺灣有利, 例如香港融資給中國, 使中國的經濟發展, 而中國再用經濟發展的錢去製造武器威脅臺灣. 這樣香港豈非虧欠了臺灣? 我們可不能只談對臺灣有利時是有恩於臺灣, 而不談對臺灣不利時是虧欠了臺灣, 如此輸打贏要.
要把事情老是說成誰虧欠誰, 一定會自打嘴巴, 所以甚麼臺灣虧欠香港是完全沒有道理的.
況且這種恩主心態, 正是我們最該討厭的東西, 香港人討厭中國的地方, 就是中國經常覺得有恩於香港. 來買東西是給錢你賺, 來賣東西是給貨你用. 你用漢字是因為我之前發明了漢字, 總之把一切事情說成是別人虧欠自己, 或者有恩於別人. 我們自己已經受夠了, 我絕對反對香港人學習這種腐敗的心態.
而且最莫名其妙的是, 臺灣的選舉是下年一月的事情, 也就是說根本就未選舉,大家也只是覺得事情對某些候選人與黨有利. 但在投票結果出來之前, 根本這只是一廂情願的推測. 如果最後出來的結果, 是韓國瑜選上了, 或者統派的議席重新過半呢?
那一切都只是自作多情, 我不知道是基於甚麼信心, 說到好像臺灣的大選已經塵埃落定一樣, 他們是否把香港的區議會選舉, 跟臺灣大選搞混? 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才是剛剛選好拿了一大堆席.
要講收割抗爭者鮮血, 換了選票, 望向的不是剛剛選到了所謂大勝的香港區議會, 而是一個還在選的鄰國. 這沒有合理性. 我作為一個香港人, 我樂於要求我們這邊選上的議員們, 必須去支援抗爭, 因為他們拿的真的是我們的選票, 真的是消費了抗爭, 真的是選上了.
而不會對一個鄰國未選的選舉, 做這樣的要求.
同是香港人. 為何我和他們在這件事上的觀點上, 有那麼大的不同, 那是因為我並沒有太受香港社運界同化, 而很多人參與香港社運界久了. 就會用香港社運界的觀點與態度去看事情.
香港社運的做事方式, 就是「爭取」, 因為香港沒有民主政治. 沒有辦法用選票去推動自己的法例, 所以形成了一個以爭取為主的社運模式, 組成壓力團體, 用各種方式向政府施壓, 以改變政府的政策與法律, 或者要求政府做某些建設, 不然就是有違道德或情緒勒索, 一旦成功, 就是「成功爭取」, 那麼爭取的團體就有了光環. 說那些東西得回來是因為他們爭取有功, 然後最後化為所謂的政治能量.
在自己的國家, 要怎樣爭取, 要怎樣衝擊政府, 都是可以的事, 我也是樂觀其成, 只是部份人好像不了解, 這一套只能用在自己的政府上. 想在國際政治上也用回同一套, 希望向他國政府施壓, 「爭取」自己想要的東西, 那就是很不長眼的行為.
因為你的政府對你有責任, 別人的政府只對別人的國民有責任, 臺灣政府不是香港政府, 香港政府對香港人有責任, 而臺灣政府沒有, 就算臺灣政府說了多少句示好或打氣的話, 都不構成「責任」.
小孩可以跟媽媽撒嬌想要零用錢, 因為媽媽對小孩有責任, 但鄰居的阿姨對他溫柔一點, 就覺得她像媽媽, 應該也要給零用錢, 否則就是無良, 那就是沒家教.只是習慣了社運的人, 把社運的一套用在全世界所有事情上, 就在臺灣踢到了鐵板, 也沒有理解過臺灣的社會與政治, 就隨便的道德勒索. 不明白這世界並不是圍繞著香港和自己轉的, 人權也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麼有影響力.
會有這種言論, 真的是遺憾, 我只能說, 這種言論不代表我, 也不代表抗爭者,更不代表香港人.
而且這樣的言論, 引致了臺灣人的反感, 只會為日後抗爭者在臺灣尋求援助, 因為臺灣人的忌憚與反感而增添困難, 也就是說實際上是危害了抗爭者與香港人整體. 而臺灣人的憤怒與不滿是理所當然的事, 如果有別的國家的人來香港跟香港說同樣的話, 我也會表達與臺灣人同樣的心情.
作為證明, 我幾個月前有說過, 我認同臺灣現在不適合推難民法, 保障臺灣的安全更重要. 這樣的文章, 還留在八卦版上, 我的立場是一貫的, 臺灣沒有義務特意幫助香港, 而臺灣幫了甚麼, 都是香港人應該珍惜的好意, 應該為此雪中送炭予以深切的感謝, 而不是予取予求, 不知好歹.
希望這些無謀的言論, 不要對之前努力幫過臺灣的人, 帶來太多的不快, 雖然我知道這是不能避免的.
(鄭立:台灣沒有義務助港,浸大學生會長是無謀言論)
https://reurl.cc/VaQOyY
(批民進黨「用港人鮮血換選票」被罵翻 浸大學生會長滅火:港、台要停止內訌)
https://reurl.cc/EKLlOm
(浸大學生會長臉書:民進黨是用鮮血騙票)
https://reurl.cc/M7L5nL
(浸大學生會長臉書滅火:港、台要停止內訌)
https://reurl.cc/RdEGag
(台灣不用難民法主因:兩岸四地複雜性與避免恐怖一中框架,且有完備條例)
https://reurl.cc/nV4dWd
(鄭立:要台灣支持香港,就必須先尊重台灣人的主權主張)
https://reurl.cc/L1Lrv4
(鄭立:難民法對台灣將是個災難,幫助港人不該用難民法)
https://reurl.cc/yy4N52
(蔡英文:我當年起草"港澳條例"就已預想"五十年不變"承諾可能不會實現,已寫有相關條文協助香港抗爭者,現階段不需"難民法")
https://reurl.cc/5gZxNz
(6月初蔡英文與民進黨就公開力挺反送中)
https://reurl.cc/e572Ex
國 小 學生 應 給零用錢 在 潔咪的韓國進行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次回台灣為了讓兩小朴有機會學習中文,所以事先已幫他們報名家裡附近的幼兒園。
前天去領校服和餐具時,老師突然問:「媽媽,你有上班嗎?不然弟弟才兩歲八個月,你怎麼就送來呢?在台灣很多媽媽非必要都不太願意把小孩送到幼兒園。」
我回答:「我沒有上班喔!只是弟弟在韓國有上幼兒園,發現他適應得很好,所以想跟哥哥一起送。」
在韓國,由於小型社區型的幼幼園很多,體制也都蠻完整,加上政府有補助,很多媽媽幾乎在孩子滿二歲就會開始送,三歲入園的比例則最高,所以當台灣老師問我時,我稍微愣了一下。
於是,我問了幾位周邊的台灣媽媽好友,他們不約而同回答我:「幼兒園環境不好」、「送進去後很容易生病」…
這和愈來愈多職業婦女請育嬰假或是轉戰全職媽媽有絕大的關係嗎?
「其實很多是出於經濟考量。」有親身體驗好友的回答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
台灣一直處在「薪水凍漲」狀態,很多媽媽薪的水都在四萬以下,請公婆帶給零用錢雖然負擔較輕,但常衍生隔代教養的問題;那請保姆呢?一個小孩可能就用掉將近一半的薪水,帶二個小孩,可支配的薪水大概只剩下零頭了,於是想想:不如自己帶吧!
回歸家庭後,對教育比較投入的媽媽可能自組共學團體,帶小朋友參加各式各樣的活動,或是排定計畫在家學習…但這都必須靠媽媽的自制力和耐心才能長久實行,而小孩又是最難控制的夥伴,遇到的媽媽不一定對盤,所以不少媽媽做一半就放棄了,這時候罪惡感和否定感就會跑出來「我是不是回去上班才對這個家比較有貢獻呢?」
也有媽媽對當伸手牌非常不適應,尤其當老公身心俱疲回家一吼:「你累什麼?有比我為了養家餬口在外奔波辛苦嗎?」委屈指數瞬間破表;於是有媽媽為了尋找成就感兼職或是做起團購,起初為了能賺點錢而雀躍,於是愈來愈投入,最後犧牲更多與孩子相處或是休息的時間,冷落老公,孩子更孤單(說的就是我T_T):「我,真是個不及格老婆和媽媽?」
多數回歸家庭的媽媽,常常活在「必須把自己價值發揮到極大化」的不安全感中,這種與自我打架以及與他人眼光糾結的過程最磨人。
然而從全職媽媽,半全職媽媽走過來的我,逐漸釋懷也改觀了…
幾年前,剛結婚的朋友告訴我:「有小孩後,我還是一直要工作,我才不想變成黃臉婆。」這話聽到當時不得不當全職媽媽的我耳中不太舒服,馬上反駁:「誰說不工作就會變成黃臉婆?我看到好多歐美或是韓國的全職媽媽還是一樣很會打理自己,經營家居生活,過得一樣很充實。」
但反駁的同時我很心虛,因為若不是我嫁到韓國沒有什麼工作機會,我也是和他一樣的想法,畢竟我是在臺灣長大的女人。
在韓國,若先生的薪水可負擔,絕大部分的媽媽會選擇回歸家庭,說是父權主義也無可厚非,畢竟「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還是主流,而男性的薪資較高也是事實,雖然不太服氣,但也必須面對另外一個現實就是:「孩子生下來,就一定要有人好好教養。」
或許環境的氛圍是如此,韓國媽媽對自己的選擇比較坦然,尤其跟上一代以家務為主的舊阿珠媽世代相比,現在的阿珠媽除了格外注重孩子的教育之外,其實也很懂得對自己好。
把小孩送到幼兒園,做完例行家務,幫小孩收集教育資訊,家計理財之餘,也會跟媽媽朋友聚會,上才藝課,去沙龍,喝下午茶…
甚至有些像<<主婦>>或<<中央女性>>…等雜誌,鎖定的就是這群阿珠媽群族,提供各式各樣生活,保養和時尚資訊,讓她們不退潮流。
她們,跟我想像中的黃臉婆差距很大,從中我體悟:「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迫選擇當全職媽媽也不代表你必須為難自己。」
不論是把小孩帶到什麼樣的程度?把自己的生活經營成什麼樣子?媽媽有責任但沒有強制的標準。
像當初為了想證明自己還是有賺錢能力開始做代購,第一年平均每日睡不到六小時,不時與朴先為了相處品質而吵架,對兩小朴充滿愧疚…長期下來真的身心俱疲,常常覺得:「自己好差勁,什麼都做不好。」
這中間,我不斷反問自己:「到底什麼才是最重要的?」答案雖然總是「家庭。」但就是不甘心,強迫自己抽絲剝繭,才發現不甘心是因為:「我對當全職媽媽有太過沈重和負面的解讀,又老覺得自己做不好,以至於想逃避。」
直到有天我看到張炳惠博士的一段話大大釋懷:「陪伴孩子最重要的不是教導而是引導,觀察他遇到了什麼問題?擁有什麼樣的潛能?」老師一次要面對十幾位以上的學生,沒有餘力專注且有耐性觀察你的孩子,但是媽媽就不一樣了。
當我找到自己身為母親無可取代的價值和和能夠實踐的宗旨後,就比較能接受必須當一個母親的現實,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知道該怎麼把生活調整到比較平衡的狀態,知道人生的先後順序,而在該放棄時勇於放棄。
雖然台灣薪資是結構性的經濟問題,但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夠鼓勵走入家庭的媽媽,給他們更多的自信以及發揮的空間,因為我覺得真正的女權是尊重每個女人的生涯選擇,不論是在職場或在家庭認真生活的女人都值得被肯定和鼓勵。
以上只是個人的觀點和體悟,歡迎分享討論但請勿因觀點不同而激動打筆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