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達2022市長黨內初選参選聲(暨新聞稿)
#民主進步黨
#您若問派系我是正港桃園派
#現任二屆民代市議員最了解市政現況且是貢獻ing
#問政為市民地方不分地域色彩
#接地氣不是接空氣
#謙卑傾聽廉能效率
#您給我機會我願意承擔更多
#民主君子之爭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https://pse.is/3c9cha
6年多的任期來,除了選區及非選區市民服務、督促建設與改善之類事外,
#我用宏觀角度市民觀點達成了:
#與全市民有關的有以下幾項:
■促成清潔隊員公開招考制度。
■龜山-桃園萬壽陸橋詳列於第一屆參選政見,於105/01/15完成拆除,桃園體育場旁都市發展視野呈現宏觀與改變,也提昇交通便利性。
■在中央「公共化」政策擬訂前,我以服務類別樣態分佈分析,進而統計調查全市少子化及閒置教室一事,證明桃園市公立幼兒園嚴重不足,未符合教育部公私比的原則。我點出問題後,市府教育局立即展開清查各國中、小閒置教室數、可以利用的學校,繼而持續增設公立幼而員及非營利幼兒園。
■公幼教保員員額一時未能滿足廣增設前,私立幼兒園較高收費的因素,年輕夫妻經濟壓力,絕對是少子化因素。所以我提出應比照大班的補助,向下補助中、小班學費,後蒙鄭市長同意補助到中班每年3萬元。
■我主張小學團膳午餐當日菜色應上傳教育局入口網站,供家長點閱,係顧及成長中小朋友營養,以安家長的心。
■從104年議會高分貝點出桃園南崁交流道下的台4線春日路「爛路」而間接促公路總局重行拋鋪,後也促同為台4線桃鶯路重鋪,開啟了市府對路平重視,陸續有「路平計畫」;及從玉山街平交道開始,幾處不具備升格樣貌及不足交通負荷的瓶頸街道從我強力關注開始,而影響市府形成瓶頸道路的「開瓶計畫」政策。
■升格後應追求都市美學,天際線凌亂是諷刺,嗣後有「天空纜線清整」計畫。
■點出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寬頻……違規附掛側溝及凌亂現象,致積卡垃圾影響水流順暢,遇雨局部淹水,影響安全,也造成里長解決上的壓力。
■最關心有線電視業者寡佔市場聯合訂價,促使從月租費從105年起由530元降至510元。我深知仍不符合市民期待,在廣電法之有線電視法尚未修訂前,已促市府先行多元選擇付費方案,其分組內容持續督促中。
■從104年位於桃園區桃園-內壢都市計畫編訂為【公二】公園預定地的爭取興闢開始,因多仍為未徵收的私人土地產權,整個桃園市諸多這類從民國6、70年代即被市民耳熟能詳卻數十年不見開發興辦的公園、學校,道路用地……公共設施保留預定地,永遠只停留在圖面「計畫」。從爭取興闢該公二公園開始,因為地價攀升已十、百倍「價購」對市政財務壓力難度相當高,爰促成市府形成「公共設施保留地通盤檢討」政策,加速開發。
■從桃園區後站淹水的緊盯關注,促水務局用心於全市水利整治。
■台鐵桃園段從高架改地下化,程序核定過於冗長,有攸關全市交通及城市發展,促應盡早施完工。第一屆任期獲市府承諾將在107年完工通車,然而依照交通部「桃地計畫」即台鐵桃園段捷運地下化表定民國109年才會完工,時程過久對交通影響恐甚鉅。嗣光達促市府務要善盡與交通部台鐵局溝通,既已採取全線明挖工法,在工程招標上,應該招標遴選機具、員工團隊量能最大,有能力同時多點施工才能盡早完工通車。
■關注最能方便市民通勤、最有營運效能的龜山迴龍-桃園車站「棕色捷運」可行性評估、環評、綜合評估,爭取盡速核定施工。
■關注航空城全國最大土地徵收案程序正義,未來航空城計畫產專區應落實高附加價值產業發展與國際性產業研發或總部進駐,增加高薪高端產業人才就業,避免僅淪為不同型態工業區。
■關心市府第二行政園區的落腳處,務要以市民洽公便利,反對淪為區段徵收的地價加持炒作。
■石門水庫淤積,因應民生、產業發展用水,應要有遠見務實解決方案。
■最早發響醫學中心、專科醫院不足以因應人口急速成長與老齡化。經5年多緊盯衛政單位,部立桃園醫院已升級「準醫學中心」持續擴充醫療品質與容留病患量能,更有與陽明交大、中山大學合作於機場捷運站周邊及八德設立智慧國際醫療中心結合公衛及教學醫院。
■本市有諸多4、50年以上老屋,早年發展的街廓狹窄,不足以符合現時交通;除了險象,停車亦大不易。最早力促都市發展局應重視都市更新。雖然因我關心而成立「都市更新輔導團」,成效上除了自行整合少數個案外,尚未見輔導顯著成效,其癥結點及該努力方向……如果有機會承蒙支持,我會全力以赴。
#以上舉其犖犖大者向全桃園市民朋友報告。
【簡歷】~
過了這個農曆年就邁入57歲了,人生閱歷、經驗加上凡事用心是處於人格穩重成熟也正直精華階段。
光達曾經是從銀行金融界出身,只因一個機緣而投入的政治素人。沒有政幾代、派系的包袱、了解桃園地方與產業、勤跑基層更懂市民心聲,彼時起就把自己當年輕小夥子一般的體力,一直跑、一直跑……謙卑傾聽,廣結善緣,從無名氣、一切從零開始,憑藉的是顛覆作風與驚人意志力。
在爭取為選區市民服務競選103年11月底選舉第一屆市議員的過程中,相信全台少有人會以選前4年餘的時間全職投入,每日早出夜歸,與當選後的作息節奏一樣,所以在態度上與風格我做到了「始終如一」。
認識或有觀察到我的人應該都知道我是以4年餘如一日的精神默默耕耘,與非常多的鄉親深聊過,談理念、聊理想,交流我對桃園升格後整體建設願景的城市發展。
過程中,也當然有鄉親問到金融銀行業出身與政治的落差關係問題。我的看法與回答是,為民服務這回事,是與鄭文燦市長的註解一樣,除了要具備勤奮,要有遠見、還要以市民的觀點出發,相信很多人應該認同我有類似特質。
與我接觸深談過,相信很多人應該是認同我的看法及正面理念。
在台灣為眾人服務所謂「政治」這回事,不必然一定要是政治學本科系、有更多儼然當是家傳事業、近幾次從中央到地方的選舉,有更多人願意給年輕人機會,即使沒有或深厚的任何社會經歷背景。
回顧在各朝從中央到地方,我們看到也感受到不少頂著最高學位的所謂專家學者,在特定學術專精卻有流於不食人間煙火,導致所提出意見被採納形成政策執行,有些是並不符合人民期待的,其中未充分具備民間基層的歷練會可能是因素之一。
我從81年初銀行界 近16年經歷從基層到主管,曾經我也是基層勞工、上班族,87年我也白手起家創立中小企業給家人經營。故我深切了解勞工基層心聲,也理解企業經營與企業主立場。我在銀行界的民間職場生涯中,經歷貿易外匯、法務部門、兼做消費金融外,最多的時間是在企業徵授信的領域,所以我常講我在銀行職場服務經歷見證的就是社會的縮影。日常接觸對象從上市公司、各行業別的中小企業、甚至信用消費性貸款、土建融資、房貸戶鑑估服務,奠定了我對產業類別一定了解,也深知各行業勞工,桃園產業、房價、交通演變歷程。
當選公職之前早就是具備對各階層、領域一定了解而懷著市民觀點、欲賦予這個第六都城市發展與機會而投身。
在4年餘的每日專職勤跑,從晨起到深夜。現在回想,若無如此投入,在選舉公報的政見欄位要如何寫才能真正與市民期許連結,恐都有困難。特別我個人特別重信守諾,為免淪為空洞或騙票之譏,總是想傳達明確目標及理想。
在近乎沒有任何奧援下,長期的勤耕與熱忱終獲選民鄉親父老姐妹的肯定,一舉在103/11/28升格市議員選舉,在全國最競爭的桃園區選區初試啼聲,選前在不看好下,11位當選席次中,承蒙市民支持一舉以第9名選票成績當選第一屆市議員。
回首,從當選開票那一晚,沒有太多喜悅,自認是責任的正式加身,加上個人嚴謹特質,臉皮薄不想被議論當選前如何、當選後又如何?基於此,致使我也時時鞭策著自己,型塑了我選前選後毫無改變的心態、勤奮度、風格,對於勤跑深耕所見所聞所感而羅列出的政見常在我心(雖然我知道很多人是不看政見的)。除了必需維持當選前市民 普遍觀感勤跑的熱力外,我更重視政見兌現度,這是我對市民承諾。行政權、行政資源能否給我奧援的不確定因素下,我總以全力以赴自勉,議會議場當然是發聲爭取的主要戰場。在12個會期的議會議事堂,我是以鍥而不捨精神,實事求是地追問。107年連任選舉前的第八個會期市政總質詢,鄭文燦市長在備詢時,公開承認李議員所提的政見對地方是很有意義,市府也對我所提政見最為重視,在這樣的基礎下,能使我的第一屆市議員任內政見兌現度達到最高。
無疑地市民眼光之雪亮令人欣慰,也是民主的成熟進步,漸對誠信度產生關注;相對於巴結、投機式騙票居心有了然於胸的判斷。對光達始終如一精神、努力捨己付出、為人誠信再次於107年11月底連任選舉時給我肯定。
107/11/24地方9合一選舉前,因参選者衆,在107年3月間舉行黨內提名的初選。為爭取電話民調能夠初選出線,縱然黨內非常競爭,我仍理解到我已是現任民代為民服務仍首要,一直是我堅持的認知,所以不能也沒有耗費太多時間、心神精力於初選的競選活動;也是在最少的初選花費下,一舉拿下黨內初選第一名的競選連任資格。
更欣慰的是在107/11/24九合一連任選舉,再次受市民肯定以民進黨提名候選人第一名蟬聯連任。
從出道迄今10年餘過程中,我不投機,暗室不愧欺,一步一腳印,始終如一,問政用心,聞者廣佈而受鄉親父老姐妹青睞才是主因。
從第一屆市議會在議場質詢的態度、關注議題的輕重判斷,應該與已成熟年歲有關,加上我嚴謹用心,我被認為是最不像菜鳥議員的首任議員。
為對市民負責,除了書面提案我不會以寥寥數語為衝量交差,在市議會市府各局處工作報告質詢10分鐘幾乎是不打折,往往10分鐘質詢不夠,還等排序質詢第二輪、市政總質詢對市長質詢亦然。為民為地方的值得關注的議題非常多,規定時間是40分鐘,扣掉答詢時間,也盡量在不打斷鄭市長及局長答詢下,40分鐘的時間往往是不夠用的,我也會再另情商時間,借10分鐘、20分鐘來探究我想要的答詢。
我的質詢均有直播在我臉書的粉絲專頁,敢這樣全貌呈現一刀未減,有問有答,讓整個議題民代角色與市長及市府局處首長政務官、科長的答詢原味真實顯現,期讓市民了解我關心的議題,有權的市長、行政局處首長怎麼回答。若有窒礙難行者,問題會是在哪裡?畢竟有不少市民不明白行政、法令與法規,而對施政失去信心、對處心認真的民代產生一致性誤解。基於此,我認為民代有義務藉議會質詢讓市民充分了解,進一步交流、共同提升,一起賜教尋求方案。在議場,務實、盡本份、不做秀是我奉行的原則。
除了議事之外,還有很多的民間參與、來自各選區個人的諮詢或請託的服務,我也善盡社會關懷,更多跑不完無止境的社團、組織受邀活動。
一路來我遍及很多行政區域,不諱言桃園市南區是仍稍顯相對陌生的行政區,但在市議會聆聽其它議員同仁為其選區地方的主張,也聽了6年多,大致知道各區特色與建設需求。
我總秉持願意傾聽、也用心在看,所以我懂民心。
是的,我是尚未當過立法委員,我想過這也並非當市長的絕對必要的條件;深受市民肯定佳評如湧的鄭文燦市長、表現也受肯定的新竹市林智堅市長就是很好的例子。鄭市長僅當過一屆桃園縣議員、林智堅市長是2屆「省轄市」新竹市議員而直接參選新竹市長並當選。所以,我認為為民服務的民代、首長地方執政,引領都市發展重點在於投入用心用度,。立法委員職務關心面向在全國性議題,並當其選舉區所屬行政顯示資源爭取的後盾。
基於為擴大為市民做事的熱忱,懷抱對桃園市發展的理想,加上我知道有很多市民朋友對接棒五星級鄭文燦市長人選上的焦慮感,前即有不少市民朋友給我鼓勵的勸進聲。為回應期許,也思考了一段時日,今光達以鄭重方式貼文宣布,並發稿給媒體先進。
預計最遲明年1、2月舉行的民主進步黨市長黨內初選民調,
#李光達將不缺席
如果在與黨參選先進同志各自努力競爭出線後,代表民主進步黨角逐2022年11月市長選舉,將與黨全力爭取勝選。
若承蒙市民支持,有機會擴大為全市民效力,除了將延續鄭文燦市長2兩任8年所奠定桃園市建設發展方向藍圖為基礎,將接續爭取評估規劃桃園市軌道捷運第二階段建設,串聯桃園主要要道紓解平面交通、精緻整合各區中、大型藝文文化民俗活動,撙節開支,用於強化交通、河川整治、雨水下水道水利……等基礎建設、加速有意義能高密度供市民共享的公共設施興辦;加強水污染阻絕防治、食安稽查……
#實現居住正義方面我第一屆市議員選舉時所提出「合宜住宅」落實居住正義概念。因2016年蔡總統宣示廣推社會住宅政策,為免造成政策干葛及政策聚焦分散,我沒再提出。如果市民給我機會,我會全力在全國平均最年輕的桃園市推動。弱勢家庭托老安養問題,也會在長照政策全力爭取促成。
重大建設、法規鬆綁的爭取上,鄭文燦市長高陞中央後,將會是桃園市未來再升級發展的強力後援。
#我的理念想法~
打造謙卑傾聽廉能的效率市府,重視各局處橫向連結與溝通,任用真正了解在地行動管理的的政務官。行政上,於情之外,依法、依規該作為的,行政單位應依法行政,避免鄉愿也免除里長、議員局部性淺碟性選票壓力。
重視基層里長、地方議員所提對里、地方有益的建設及建言。
有更多想法想分享給市民朋友,但我一直認為只有自己寫出來的才是內心真正想做的事,透過小編或秘書的,不會深植腦海謹記心中。
因此,其它市民朋友所期待的施政作為,我期待初選前政見會與黨內競爭先進們同台交流時再詳細闡明。
既然已經宣布參選明年初的黨內民調初選,春節年後起,應該會陸續會有桃園區以外的公部門及民間團體全桃園13個行政區邀約,也應擇重要者參與。承蒙有些已經知道我會參選桃園區的市民朋友及勸進地方士紳了解,來年近一年時間,我個人有些時間配置會到其它12區,在議會問政、質詢及為民服務我承諾我的服務團隊絕對不打折。
在明年初的市長黨內初選未到最後,我也不會穿上市長參選人的戰袍背心,以此向市民頭家報告我要參選的決定。
當然衷心期盼市民頭家關注明年初的民調相關資訊,接到電話也給光達最大的支持,並廣為宣傳光達宣布參選這件事。
結語~
人生的意義,服務路上,勇往直前,勇敢挑戰。
最後,在這小年夜,賀節也祝福桃園市民鄉親好朋友們
春節闔家團圓愉快!來年牛轉乾坤,事事如意。攜手抗疫,桃園平安,台灣加油!。https://pse.is/3c9cha
也感謝~
#您的轉發分享
國際勞工組織關心的弱勢議題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衛發展中心與消基會攜手倡議:消費覺醒Buy Local
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與財團法人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於2020年12月23日下午2時合作簽署MOU,共同倡議消費覺醒新價值,並宣告未來將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2020年在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攪局之下,即將邁入尾聲。這場疫情不只重挫了全球的經濟發展、打亂了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步調、中斷了區域之間的交通,進而摧毀了支撐全球化市場運作的供應鏈系統,仰賴進口的糧食也一度傳出斷貨的危機。
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時機,當世界緩慢下來,讓我們有時間能更深度思索,永續發展的迫切性與重要性。是時候,握緊我們手中每一分的消費力,為滋養自然生態、孕育多樣生命的土地投下永續的一票。
🔸失去與土地的連結的消費危機
我們餐桌上食物、禦寒的衣物,隨著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模式與全球化蓬勃發展後,幾乎是旅行數百甚至數千公里而來,雖然提供了更多樣的消費選擇,卻也加速了生態與環境破壞的速度,糧食的生產、商品的製造與運送,更加劇了地球的暖化效應。愈來愈便利、便宜的飲食生活,讓人們失去了跟土地之間的連結,不知道自己吃的肉是在何地如何飼養的,也不關心餐桌上的蔬菜是在什麼樣的風土條件栽種出來的,更不會知道這些食物是消耗多少地球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後才送到你我家中的。
鄉村的地貌因企業發展之故,轉而使用在更能創造營利的經濟活動上,微型生產者無以為繼,農田、林地漸漸消失,也讓地方資源被掠奪、經濟被剝削,生態與地貌的多樣性不再,地貌變遷的速度超過你我的想像。
🔸便宜消費背後的慘痛代價
你可曾思考過度便宜的消費,背後可能是世界某個角落的童工與婦女的血汗、被圈養在狹窄空間與慘無人道對待的動物、飽受化學藥劑傷害的土地所換來的,最後這些終將以其他的形式回報到我們的身上。因飲食西化、過度依賴糧食進口,以至於糧食自給率敬陪世界末座的台灣,是攸關國家生存安全的重要議題,更是身為消費者的全民要共同承擔的關鍵責任。
🔸中衛中心與消基會共同攜手 啟動消費覺醒運動
台灣消費者保護運動發展迄今已40年,過去有賴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的商品檢測、知識傳達等努力,以及政府相關消保法規的保護之下,讓消費意識漸趨成熟,然而在全球暖化的問題日益嚴重、聯合國積極推動「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之國際趨勢下,消費者更應該要化被動被保護的弱勢族群,積極轉變為主動握緊權力的強者。
中衛發展中心期盼能以過去30年累積的產業發展經驗為基礎,與消基會連結消費意識自我覺醒的推力,來強化台灣一級、二級、三級到六級產業的生產轉型,尤其是協助地方微型生產者與業者的生產轉型,以積極呼應SDGs第12項指標的「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Responsi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故而共同提出3項永續新價值的消費覺醒倡議,希望串起責任消費與責任生產攜手的永續循環模式,並宣告未來將持續連結國內外相關組織、個人與議題以擴大責任消費影響力,同時協助更多企業落實永續發展之責任生產模式與營運模式變革。
🔸消費者覺醒運動三大倡議價值
本次消費覺醒合作MOU簽署活動,更邀請了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老鷹紅豆林清源、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共同倡議三大消費覺醒價值:環境友善、公平正義、在地發展。期盼以更積極的行動邀請國人共同善盡世界公民的責任,一起用消費來創造更永續發展的未來。
1⃣價值一 環境友善
選擇種植、養殖、捕撈方式以及製造過程、包裝兼顧生態永續、減少食物浪費,重視動物福祉與生物多樣性的糧食與產品。
2⃣價值二 公平正義
選擇重視農民與勞工權益、職場兩性平權,積極扶助弱勢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拒絕購買族群歧視、剝削生產者或生產鏈資訊不透明的糧食、產品。
3⃣價值三 在地發展
選擇貢獻地方經濟與社區發展的生產者或製造者;支持維護城鄉地貌、傳統文化,使用在地原物料、在地製造的好糧食、產品。
#消費覺醒 #BuyLocal #中衛發展中心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 #合樸農學市集陳孟凱執行長 #螢火蟲書屋葉家豪創辦人 #老鷹紅豆林清源 #中都農業生產合作社馬聿安理事主席 #八百金股份有限公司林宜平營運長 #公平正義 #環境友善 #在地發展
國際勞工組織關心的弱勢議題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國外左翼對反送中的批判/建議——他們沒有 check their privilege | 盧斯達 on Patreon】
看到有網友說看了一些外國左翼對反送中的看法,他們對反送中有以下幾條批判:
(1)運動不應迷信「無大台」或「無領導者」,因為沒有組織就沒民主決定的機制,結果就是被最激進的勇武派主導,或是將運動限縮於街頭戰場。
(2)運動的主要力量來是來自於「排外的認同」、「恨意」,因此,中共能夠操作「香港人排斥大陸人」,並且使得香港的新移民反對運動。
(3)真正的「激進」運動不能只是侷限於一個城市,而是要將民主訴求帶進大陸,或是連結被壓迫的中國勞工階級。
(4)運動要進一步強化,就要找回階級政治的源頭。新工會運動不能只想要搞政治罷工,要關注階級剝削。李嘉誠是敵人,不要叫他「誠哥」。
(5)香港人要自立,運動要獨立,不要寄望外國勢力的介入,因為帝國主義都是不好的。
***
我沒有特別研究別人怎樣研究我們,但以一個沒有長期沒有離開香港的普通人角度,以上都是奇怪而莫名其妙的看法,如果有機會有能力,我們應該澄清。
(1)仔細回顧,其實「無大台」這個說法是方便傳播,是 counter - reactionary 的大眾共識創造出來。即是他們不想事情再由泛民社會賢達帶頭,而希望嘗試另一種組織方法,先打預防針。在事情初期,其實沒人知道應該怎樣組織、或做甚麼,但總之他們經歷過 2014 年由雙學和泛民金鐘大台控制得牢牢死死,陷入戰略被動,也有極多內部鬥爭的情況。因為民眾不是傻的,知道一個方法不管用,你不能期望再實行多一次就會有不同結果。於是「無大台」的共鳴其實只是不要「專業政治家」已證明破產的領導。很多外國人根本未參與過這一次,所以就會非黑即白認為香港人迷信「無領導者」。事實上運動是有領導,只是分拆成極多的小組織。街頭的人很少是自己一個,而是分拆成小隊,小隊一定有聯絡人和領袖的,只是不是布爾什維克式總體領導。你不能說香港不再是布爾什維克社運,就是無政府主義社運。因為醫療、社工、傳媒、物資後勤、文宣、哨兵、運輸車,全部都有一定組織。所謂運動被「最激進勇武派主導」也是見樹不見林,因為這種說法沒有正視警暴在推進運動反抗激進化的主導作用,也忽略二三十年來香港人的和理非善意沒有換到任何對等尊重的具體脈絡。整個過程,沒有人被排斥,因為根本沒人有大台權力去排斥人。而抗爭者的犧牲才是道德感召力最高,很多和理非願意多走一步或者關心,都是因為「街頭戰場」,這是肯面對事實的都了解的。
(2)運動的主要力量當然不是來自排外,因為事情一開始是反對逃犯移交,即法律防火牆的拆除。這當然是排斥中國,但不是排斥中國人而是排斥中國司法,是反對制度而不是反對人,用最嚴苛的政確標準來審視,過去的事情都沒有多少與族群理念相關。香港的新移民是否反對政治運動?可能會有,但多數是因為他們本身親中;而至少我們就知道,不少元、天、屯的大西北新移民年輕人口,都是打得最激。新界西是香港數據上人口增長較快的區域,增長一定有多數是中國移民,但這些區域在今年的民主派初選也選出了最多非傳統泛民的候選人。
(3)香港人是極具現實主義的,他們不講究意識形態。所以不論是民主中國化和香港獨立,都不是他們具體上的訴求。他們甚至拋棄了「溫和」與「激進」這樣的意識形態定論,而是極度開放,你做到事情他們就會支持,不理解也不會馬上反對。「將民主訴求帶進大陸,或是連結被壓迫的中國勞工階級」,基本上就是務虛不務實,要求一些香港人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因為熱切參與香港社運的人,根本分身不暇;也沒人反對一向有中國聯繫的組織去聯結中國。你不能說一個政治運動沒有將全球的議題都放進去就是不激進,就是失敗;因為 BLM 也是主要講美國問題,但你不會揪秤 BLM 因為主軸沒有包括南非黑人就認為BLM 不是真正激進,沒有對外聯繫性。本身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主次是一回事;混淆了主次就等於在開只供外人觀看的嘉年華;而幸運的是,香港人沒有混淆主次。本土派沒有怨恨過運動主軸不是追求獨立,反而是極有公心地保持距離,讓集體智慧決定;相反久不久就看到有人怨婦上身批評她 (的議程) 被忽略、自己被辜負;所以這是見識問題。見識高就會有公心,不會騎劫別人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就不是自己。
(4)階級政治並不是有問題的,也是極有力量的。反對階級剝削的,也可以創造共同體。不過具體的脈絡是,香港的階級意識絕對不是經典左翼講的那一種,而是跨階級的國族共同體 (不是民族,因為有不同種族,例如南亞人);在這裡國族本身就是一個階級。因為香港無疑是中國統治體系中的一員,而中國的強勢管治、中國資本和中國文化的急速進佔,已經模糊了本身的階級。要將資本家、小資產階級排除在共同體之外,形成左右政治,只有香港成為一個較少受干預的自為政治體才可以;但一天是中國強勢管治,香港內部的階級分化就不可能形成階級鬥爭,因為大家的境外共同敵人比起內部階級矛盾大得多。即是你問大部份香港人,他們一定認為中國可怕過李嘉誠,李嘉誠不會阻止你鬧他。2014年之後香港出現的反水貨、反走私運動,就是一個階級鬥爭,是對中國資本和權力的鬥爭。只是很多左翼認為認定那是排外法西斯,沒有見識,不明白那些被走私集團、水貨資產家侵擾的人團結起來,活脫就是勞動者、無權者聯合起來反抗統治階級的場景。
(5)運動當然是獨立的,因為612、無數的巷戰、兩大學大戰,正是不寄望外國和國際規則、以及載入聯合國的中英聯合聲明可以保障自己而出現的自我行動。國際戰線其實是本地潰敗之後的黑暗版馬拉松。古希臘的馬拉松是跑去傳播勝果的,而香港的馬拉松們則是告訴他們,不只香港會很慘,他們打完香港就會打你們。帝國主義當然是不好的,但美帝不等於美國人民;歐洲更是已經沒有了帝國主義,更成為了另一種帝國主義的殖民地。所謂左膠的其中一個本真定義,就是只反美帝,卻對中俄伊朗等「另類選擇」抱持不設實際幻想。這一點從上面的批評就可以完美體現。而現實的香港人其實早就明白,在兩個帝國之間選擇一個,有時是殘酷現實下的無奈傾向;有得選擇其實已不是最壞局面,東亞也是在兩個帝國之間搖擺而得到操作槓桿,問題是香港人沒有選擇。
人到了水深火熱的時候,也會信神;中國的古話說是人「窮則呼天」;你可以說人總不能期待上帝或諸天神佛介入,因為耶和華也曾經種族屠殺古埃及人、用大洪水殺害所有人類,可以,但這大概就是嘲笑乞丐不應該因為一塊麵包就感恩戴德因為這樣沒有尊嚴,一方面是脫離脈絡,另一方面是毫無同理心。老實說很多人口頭上都急公好義,好關懷弱勢,但他們又會過份地要求弱勢,當弱勢不是用他們理想的方式掙扎時,就會成為被批判者。當然這些都老生常談了,雖然該澄清該溝通的時候也是要做,但沒想過要改變他們。因為他們講究意識形態純正度,但這只是在政治安全上有餘裕的人才能做到。簡單來說,他們對香港觀察或批判之前,自己也忘了 check their privilege。
【patreon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