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內政部國際戶籍遷移資料統計,今年一月份外籍人士移入台灣人數為3009人,台灣人移居(民)國外人數為2998人。單月的統計比較或許意義不足,假若攤開長期統計欄目,則可明顯看出,台灣所謂的「移民社會」,更偏向朝「移出」傾斜。
「移出現象」在96年台海導彈危機,2000年國家首次政黨輪替時,都曾被媒體拿來作文章,多指民眾是「用腳投票」,對台灣前景不看好,進而遠走他鄉。那個時候多數人都以為只要住到國外,生活就會不錯。當然,根據《世界人權宣言》所示,任何人都應該有在本國境內居住遷徙的自由,且有離開本國及他國的權利,同時也有自由回國的權利。因為人不是牛、羊牲畜,限定只能在原地生活,不可恣意活動,就是違反人權。寒冷的北歐國家,很多老人退休後都會轉往移居溫暖且物價相對便宜的南歐,即是一種生活型態的自由選擇。
但台灣長期以來的「移出現象」,似乎在「自由遷徙權」之外,另有土地情感上的飄忽,某種程度,或者只是將這塊土地所釋出的任何資源和可能性,當作理所當然的「天然資源」,在使用殆盡後,即可轉往他處另謀生機。撇開「安土重遷」、「安身立命」等陳腐之詞,假若一地之內,始終有為數不少者把眾人長年所共同建構的一切人文、環境、條件和機會,純然當作衡量自身能夠從中獲得多大利益的基礎,將很難體會到「永續」一詞對某塊土地的深層涵義,而誤以為那只關乎環保。從此延伸至人與環境的關聯,便是陷入撈取與掠奪的心態,並從老天賦予的自然資源,波及人為的政治活動和經濟領域,心裡想的大概就是趕快「搶光」、「撈光」、「全部跑光」。
心態的影響,也將直接導致我們無以從「永續經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延續當下制度的里程數和續航力。反正過去嚮往更美好的生活,有美、加、紐、澳可居,如今若是欽羨極權國家的粗暴效率,則不用學英文,即有中國可以另予棲身。
包括年金改革、勞權、稅收、土地開發、公共建設、政客選舉、企業經營,有多少是出於永續經營的邏輯,而為社會各方所辯證?又或者我們其實多是囿於眼前,至多僅為看得到的一代利益為出發。
曾有人好奇,將近一萬公里遠外的北歐丹麥,如何能同時兼具福利制度的極端主義者、課稅制度的極端主義者和短工時制度的極端主義者,何以將稅金重擔當作人民集體犧牲的終極象徵。畢竟其內部許多做法,簡直是在削減各行各業的競爭力,並且扼殺了成長和創新,但這個國家即便如大黃蜂般,嚴重違反了物理法則(笨重的大黃蜂竟能飛行,並不符合空氣力學),但當地的經濟還是起飛了,且還是全世界國民自我生活滿意度最高的國家。可惜,一堵龍的傳人的長城橫梗在前,已然阻卻了我們跨越迷思的視野。
「移民」對台灣社會來說,從來不是陌生的議題,每個年代都有它背後的思維引導誘因。但就在「遷徙自由」之外,恐怕更帶有長期「自我看衰」的心情,其一體兩面,則是「失敗主義」的蔓延,加以相形薄弱的永續精神,它將使得一個社會的運轉經營愈加困難。
Search
國民年金戶籍遷移 在 勞工保險局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因為疫情無法回國致出境逾2年戶籍遭遷出,造成國民年金保險被退保或基本保證年金給付被停發,要怎麼辦? 紅葵來解答~ 不要擔心,勞保局訂有相關彈性措施: (1)影響納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