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正式提出申請加入 CPTPP 後,我國也在昨天正式宣布,將循 WTO 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加入 CPTPP 。
相信大家也都非常好奇,「 CPTPP 」到底是什麼?對台灣來說,加入的優缺點為何呢?
實際上「 CPTPP 」是「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的簡稱,前身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 TPP ),是一個綜合性的自由貿易協定。
隨著全球化的浪潮之後,促進貿易自由化和降低關稅壁壘,一直是世界各國致力的方向。而除了雙邊簽訂的 FTA ,區域性的多邊協定和經濟整合也陸續出現,歐盟更成為了其中的典範。透過這樣的協定,不僅能夠強化貿易連結,更可以提高本國產品競爭力及國際投資。
也因此,整個泛太平洋地區,早在 2002 年就從 APEC 會員發起,希望以泛太平洋的夥伴為主體,重組一個新的多邊貿易協定。並且在 2010 年後,由美、日主導下成立了 TPP ,並且展開逐步談判,當時更有專家認為,這會是對中國的一種經濟圍堵策略。
然而,到了 2017 年,川普為保護本國產業,正式宣佈退出 TPP 。隔年,完成改組的 CPTPP 正式簽署協定,成員包含日本、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汶萊、墨西哥、智利以及秘魯等 11 個國家。
這 11 個國家,多為我國重要貿易夥伴,更占我國國際貿易總額超過 24 %。加入 CPTPP 對我國來說,確實有高度的重要性。作為以國際貿易為基礎的台灣,尤其面對中國所參與的 RCEP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威脅,讓我們加入 CPTPP 的急迫性提高。
然而任何的貿易協定,一旦要推動市場開放,就勢必會對本國內產生衝擊,從目前的觀點來看,我認為大致會有以下三者:
🔎 名稱問題
台灣這次循 WTO 模式,以「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為名申請加入,行政院政委鄧振中也表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是有自己的名字,但是在參加經貿協定,我國長年使用「台澎金馬個別關稅領域」,也是爭議最小的,所以就選擇這名字,這是思考過的決定,也是大家最習慣的名稱。
然而過去也多有民進黨委員批評過馬政府,各國皆是以主權國家名義參與協定,我國這樣的做法是否有自我矮化之虞,確實需要討論。尤其在中國也爭取加入的現況下,如何顧及經濟發展及主權捍衛,勢必會成為一個討論焦點。
🔎 核食問題
早在 2018 年,台灣通過禁止進口日本核災區食品公投後,當時日本外務大臣河野太郎就曾表態,台灣若想加入 CPTPP ,將不太可能。目前兩年過去了,到底公投的效力如何?政府將如何因應?都會成為未來談判的焦點。執政黨目前僅表示,會在國民健康,科學根據、國際規範三個原則下進行討論。
我認為,食品健康始終是一個科學問題,延續先前美豬的討論,我仍然認為必須要在「加強邊境檢疫能量」、「明確科學檢測」、「完整標示」的前提下進行對話,才能夠讓民眾保證安心。
🔎 產業衝擊
事實上, CPTPP 有別於 WTO (世界貿易組織), WTO 相關規範範圍是貨品、服務業、檢驗檢疫、智慧財產權、金融服務等傳統經貿項目,但 CPTPP 涵蓋事項包含電子商務、競爭政策、勞工、環境保護及中小企業等,規範算是相當廣泛。
也因此,台灣在談判過程中,也應持續檢視國內的相關法規是否已經修正到位。根據經濟部今年的 CPTPP 專案報告中也提到,包含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數位通訊傳播法都待修正。我也希望院版能儘速送至立院排審、討論,才能夠一併推動國內制度完善。
另外,倘若未來真的加入,包含農業部門,以及汽車、汽車零組件相關產業都可能會受到衝擊,農委會更盤點 20 項敏感農產品爭取關稅配額,以避免農民受損慘重。這些產業的後續配套也必須要優先考量。
今年初的時候,甫才脫歐的英國也正式宣布申請加入 CPTPP ,代表這個泛太平洋國家所組成的貿易協定,確實具有高度的區域經濟影響力。而今年 5 月也有加拿大朝野共計 102 位聯邦參眾議員,跨黨派連署支持台灣加入 CPTPP ,代表我國持續成長的經濟實力,也獲得一定肯定。
總歸而言,對於加入 CPTPP ,我們當然樂見其成,然而我也要呼籲,執政黨必須要正視「台灣正名」、「核食問題」、「產業衝擊」等等隨之而來的議題,積極推動國內理性的討論和對話,進而提出相關具體配套及規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有機會當一日法官,你會怎麼審判案件呢?日前司法部因新推出的國民法官參審制度,廣邀大眾參與模擬法庭,而近日更邀請名人組成觀察團一同參與。「台客劇場 TKstory」拍下參與法庭的實際過程,但結果出來時,觀察團、實際國民法官與原案件的審判卻有相當差距,到底這個制度有甚麼優缺點,台客劇場又產生什麼想法...
國民參審制優缺點 在 陳卡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卡特韓綜推薦-Street Woman Fighter>
🔥 #街舞角度全力賞析 🔥
看完第一集就可以直接下總結了
近幾年看過...
#最兇最火爆的競賽類韓綜
說實話我完全沒想過會這麼兇~哈哈哈
本來以為會就是知名 Dancer 排舞競賽
挖賽~沒想到整個變成 => #女子恩怨情仇大戰
哈哈哈~猛到有點失去控制
第一集韓網口碑爆表、收視率突破1%
(非週末黃金檔,這成績已經算非常好)
明天第二集有機會挑戰2%
大家趕快來追一波!!!
======
中字線上看: https://reurl.cc/9rMDrn
======
以下跟節目內容有關
推薦大家看完之後再來回味
畢竟這是全新節目~怕暴雷
卡特會全力分享 #節目優缺 跟 #彩演出演
希望能幫助對街舞完全沒概念的親辜
剛好卡特孝連時也是混街舞圈一陣子 ><
大大小小比賽沒比過也看過
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些東西
---
應該百分之95的觀眾都沒真正練過街舞
所以首先要有個觀念
🌠 #排舞跟Battle完全是兩回事 🌠
很會跳排舞的不一定會 Battle (solo)
因為訓練跟邏輯方式完全不同
街舞圈有一派認為會 Battle 才算真正會跳舞
也才能真正獲得街舞圈尊重
這次節目第一個單元就拉 Battle 進來
我是真的有嚇到
(電視台放送主要還是以娛樂性排舞為主)
但這次 Battle 的確為節目帶來前所未有的效應
接下來就來講節目設計的優缺點
=====
<先來講缺點>
1. #很怪的中間換歌
一般 Battle 交換邊時不會換歌
都是同一首歌看彼此如何詮釋
但這次節目都有切
應該是為了節目多樣性所以故意這樣做
雖然 DJ 放歌都是隨機放
但看起來是有針對選手風格來放適合的歌
---
2. #各種切畫面
一般 Battle 比賽拍攝都是一鏡到底
因為切畫面會打斷觀賞情緒
而且會看不清楚動作
但電視台為了畫面豐富~能夠理解
但我就是看得蠻不爽的 哈哈 一直被打亂
---
3. #平手後一起跳
這設計也是真心很怪啦
一般比賽平手就是分兩邊再加賽
一起跳這設計搞得很像在 Audition
節目方可能是怕時間太長+增加趣味性
所以變成這種單元設計
但就是看了很怪~老師們也無法全力施展
=====
<再來講優點>
1. #加入各種恩怨情仇
我覺得這真的蠻屌的~哈哈哈
故意找街舞圈裡面有恩怨
或者平常就互看不爽的
這點可以很快速幫助觀眾帶入情緒
而且平常圈子內不敢碰的話題
直接在節目上一次點燃 🔥🔥🔥
Dancer 老師們的反應都很真實~這點很讚
---
2. #Battle氣氛超兇
還是要跟大家講
一般比賽完全沒這麼火爆~哈哈哈
但真心節目氣氛很讚
"Battle 就是要幹掉對方"
光看到雙方燃起來的眼神就很 High
像 Monika 老師就完全真心不爽~哈哈哈
平常比賽真的不會碰觸對方身體
我也很害怕那段會打起來
各種碰觸才是"真 no respect"~太兇太兇 ><
後輩老師們害怕的表情絕對真實
=====
🌠 #關於偶像出演街舞節目 🌠
這禮拜在韓國討論最高的話題之一
包含參賽的彩演和擔任評審的寶兒和泰容
就節目製作來說
#人氣明星絕對是必要的
因為不管你請了再猛的世界級舞者來當評審
國民性和話題度絕對沒有明星高
但偶像有沒有 #專業街舞實力
排舞方面或許還有得比拚
Battle 方面肯定就是沒有的
等級還是有一定落差
韓國偶像百分之95以上都無法即興聽音樂跳舞
因為從小就是只練排舞,為了舞台各種雕細節動作
動作資料庫不夠多,聽音樂不夠廣,也不會去拆解歌曲
訓練模式完完全全不同
(我當年去韓國時對這點很震驚~身旁練習生大多不是街舞圈出身)
-----
#關於彩演參賽節目
很清楚節目方想複製宋旻浩、Bobby 成功模式
但第一集就這樣打擊 "KPOP 頂級舞蹈擔當" 形象
也不確定對彩演的未來是好或壞
尤其播出她戰 #LEEJUNG 這麼強的老師
Battle 來說完全不是同一個層級
就"偶像包裝"上來說~真心非常傷
也會打擊粉絲的自傲感和信心
可能就要看後面擅長的排舞單元
彩演跳排舞真的很有自己的味道~這點非常認可
看她能不能力挽狂瀾
完成節目方想要的 #偶像逆襲劇本
(還幫她配一公升的眼淚 BGM~真的很北爛)
=====
以上先寫這些就好~太多可以分享
尤其看到 Lip J、Honey J..幾位非常有名的老師出戰
而且竟然這麼 Drama!!!
真的覺得超級好看~哈哈哈
如果平常看慣偶像競賽類
真心推薦這次 SWF ~也能認識一些街舞文化
未來如果有第二季,應該很難再這麼 HIGH 跟好看
明天第二集大家追起來!!!
-----
更多 SWF 資料放在留言區
#StreetWomanFighter
#스트릿우먼파이터 #스우파 #SWF
國民參審制優缺點 在 張珮歆Carey Ch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北一女校慶聊天十分鐘45元的新聞,還可以怎麼討論?】
﹏﹏﹏﹏﹏﹏﹏﹏
▍輿論怎麼開始的?
﹋﹋﹋﹋﹋﹋﹋﹋
.
北一女中12月12日舉行117周年校慶和園遊會,其中一個攤位提供「聊天」項目,消費者可以從街舞社社長、民謠吉他教學、流行音樂社社長、合唱團團長等學姐中,選擇拍照、點歌、聊天、打球等活動。
.
引發網路熱議,有人認為有商業頭腦、有人則認為不妥,更多的是在網絡平台的批評和羞辱。
.﹏﹏﹏﹏﹏﹏﹏﹏﹏﹏﹏
▍可以用什麼方式更深討論?
﹋﹋﹋﹋﹋﹋﹋﹋﹋﹋﹋
.
1、標籤拆解:
.
將主角多重身份背後標籤拆解,通常輿論都是從標籤的衝突之中產生
比如「你是xxx就應該要ooo」,而當沒有做到ooo時,就會引起輿論
所以將標籤拆解,以便理解「預設概念衝突」是怎麼發生的
.
2、三種觀點:
.
這件事的社群輿論主要從三種觀點切入,分別為 #社會 #商業 #教育
我會以第一人稱口吻,描述各持這三種不同觀點的人會怎麼表達
.
3、先後因果:
.
先發生「園遊會」,才有「網路熱議」,然後才有「新聞報導」
所以不能直接看到「新聞」來反推「辦這種活動」的起心
「是為了賺錢才辦活動」
.
🚩標籤拆解
.
北一女學生同時背負 #女性 #名校 #高中生 的標籤
.
🚩三種觀點
.
▍社會觀點
.
著重在 #女性 #名校 的討論
.
►為什麼這麼多活動,「拍照」「點歌」「打球」可以,唯獨「陪聊」被特別放大?
.
►「女性」與「盈利」掛鉤,潛意識便會跳出「性交易」「八大行業」?
這是這社會還不願正視的問題所致,#污名化 和 #歧視 普遍散落。
.
一來不明白八大行業真正內容為何,而直接認為這是下賤、骯髒的,事實上,並不是所有酒店從業人員都是在賣身、賣感情,會上酒店的人也不是每個都想亂搞。
.
酒店客群主要分成商業客和兄弟客,商業客就是一般西裝領帶的商務人士而已。
.
酒店又依照服裝樣式開放程度分成 制服店、禮服店、便服店。
以最單純的禮服店而言,就只是倒酒、整理桌面、唱歌聊天,僅此。
.
再有更多的接觸,如果自己不能接受,是可以拒絕並換桌/換台的,看每個人程度到哪(當然有些人就是想找人包養,用自己去交換未來,用話術和身體去勾引客人,但大部分不是。)
(btw我前男友幹上的那個就是這種典型,但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感謝前男友讓我對酒店行業了解透徹。)
.
當感受到被侵犯時,每個小姐會有求救暗號,打暗號讓少爺/行政/幹部知道,就可以被保護離開。
.
二來是對於女性的「貞潔」要求凌駕於「身體自主權」,女性應是屬於另一個主體的,不是自己的,這種「自己」除了身體,還上崗到了包括「時間」「談心裡話」
當這樣的行為被作為獲利工具,就如同出賣自己的靈魂約契
.
►名校背後的品德枷鎖
.
大家對於這種社會新聞「xx高材生竟然犯了oo罪」不陌生,這種就是標籤的概念衝突。
背後假定了「會讀書就應該品行優良」
.
或者穿著小綠綠制服,走在路上就應該要舉止端莊賢淑、在公車上要坐有坐相等等。
(短褲夾腳拖是我高中的基本配備,想來也是對於這種標籤的微小反抗。)
.
今天當「應該品行優良的高材生」與「八大從事人員的陪聊工作」碰上了,標籤的衝突因而產生。
.
►物化自己、販賣父權紅利?
.
如果說酒店公關是物化女性和販賣父權紅利的終極體現,那在灰色地帶的直播主、「線上聊天平台」算不算是?
她們都知道「我是漂亮的/性感的/甜美可愛的」「女人」正是收益來源,因此從事此行業。
.
但北一女學妹一開始辦這攤販的起心,是「因為我知道男人會付我錢」而去辦的嗎?
.
什麼是物化自己?
用身體作為契約的客體,主動的成為從屬者/商品化,又因性別權力不對等而失衡。
.
就我與學妹們聊天的過程中,她們的起心本意與「仗著自己是女生來賺取男生的錢」而且「我就是要成為商品本身附加在男生身上」恐怕相去甚遠。
.
▍商業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與 #高中生 的討論
.
►如果說市場機制裡,有需求就有供應,有客群願意掏錢買單,交易便成立
但這個需求是被創造出來的、還是本來就存在?
.
這個需求內涵是什麼?
是社會上無處可去的焦慮。
.
對高中生而言,就是升學壓力、同時處理課業、人際、社團、家庭的滿腹辛酸,師長的不理解或高壓要求
因此他們有了「只有年紀相近的學長姊能體會、並針對當前環境給予建議」的需求。
.
對校外而言,是對光環的想像與追逐。
人們對於自己未到過的地方,會有加成的想像附著,例如,能出國讀書/旅行,一定很有國際觀/一定家裡很有錢,那他們是怎麼做到/從中習得什麼,無論他們到底是靠自己的努力達成還是靠爸(能考上名校,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文化資本落差)
.
不一定是升學主義學歷至上,根本而言,出於人性的基本好奇使然。
.
►園遊會本質:娛樂性的進行學生商業行為賺取班費
.
這邊有兩種輿論聲音:分享心得經驗怎麼可以拿來賺錢/怎麼可以用無成本的方式賺錢
.
但首先,沒有人會在園遊會時候做公益,什麼家裡的破布娃娃都可以拿來賣個三五十塊
.
與其說為了賺大錢來辦活動,不如說為了符合園遊會性質加減產生一些金錢流動
.
大家都有辦園遊會的經驗,通常都先問班上有沒有人家裡是賣什麼吃的喝的,再來設計一些遊戲或服務
這就是練習如何在資源稀缺的情況下,盤點現有資本設計商業模式
.
對高中生而言,他們的資本並不多
「知識」和「經驗」正是他們最大的資產
.
呈上,當他們發現有市場需求,而他們正好能以現有資本作出供給,且現實面呈現供不應求情形,證明這樣的價格符合市場機制並未超過
.
但為什麼知識可以賣錢?
.
►知識經濟、知識變現
.
有位知名網紅表示「女學生要想啊,你憑什麼賺取這個錢,律師和心理諮詢靠講話可以收那個錢,是因為他們的專業」
.
憑什麼賺這個錢,就是對於這個「知識」和「經驗」的質疑。
.
坊間職能培訓、升學求職經驗分享、家教、線上課程、一堆冬夏令營培訓、之前紅極一時的醫學生面試工作坊爭議,之間的差別是什麼?
.
知識經濟是近幾年才蔚為風潮的商業模式,最初因著互聯網從中國大陸崛起,2017年被稱作知識經濟元年
.
除了打破原本實體物換取收益的模式,也包括縮短知識變現歷程(產品-營銷-交付),轉變為擁有知識的主體獨立完成這個流程,實質經濟性價值判斷就來自「知識的不可取代性」
.
衝突點在於他們認為,高中的知識,大家攝取的大部分相同,不可取代性低、「專業性」低,有課綱、有老師,就能觸及這塊知識
.
但「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已經脫離全民教育的階段,高中課程更深更廣,無法妥善吸收而載浮載沉於知識苦海的學生才是多數
.
北一女學生的專業,不止在於課業本身,更是「學習如何學習」這件事,「如何有效率的、有系統性的」張羅和梳理浩瀚陌生知識,這才是她們的不可取代性。
.
►「零成本、高收益」
.
這則新聞被放上網時,那個筆者用這句話來形容這個攤販,這個「零成本」恐怕未估計得到這些知識和經驗時間的隱形成本
.
在跌跌撞撞中所獨自承受的心理壓力,在沒有人提攜和引領時的惶恐和迷茫,這些對高中生而言,都是很沈重的成本
.
在這過程中,學習如何去找前輩解決種種心理與精神困境,如何與同儕相處互動待人處事、在社團上當幹部,學習如何做一個領導者
.
要同時兼顧家庭、課業、社團、人際,這些是成本,也是經驗的獨特性
.
►業界前輩怎麼說
.
我從前輩板上截取的,但資料太多混淆來源了,如果有人知道麻煩告訴我!
.
原文如下:「
【怎樣是門好生意】
有一年的期末報告主題是老師給每一組學生一百美元的基金,要他們去創造最高的收入,並在期末報告時上台分享。
.
大部分同學都是去買東西來賣,靠各種加工或銷售方式賺取差價。但最後獲勝的那一組根本沒有買任何東西來賣,卻獲得了最高收入跟超高利潤率。你猜他們怎麼做的?
.
這組同學仔細分析了所有手上擁有的元素,發現這次報告最有增值空間的不是那一百元能買來的東西,而是他們自己花在這件事上的工作時間、全班同學在期末報告時專注聆聽的十分鐘,以及這些準畢業生的未來。
.
於是他們把期末報告的上台時段賣給了徵才企業跟獵才公司,最後選了出價最高的一家,不僅沒有花到那一百元,還賺了好幾千元的收入,甚至可以獲得未來獵才成功的抽成機會。
.
這就是商業頭腦,懂得從資源稀有角度出發。我要是天使投資人,還會想從當中談一輪找出是誰發想跟執行這個計畫的(當然要付錢給他們),長期輔導跟追蹤這一群孩子。
#時間才是最值錢的資產 #年輕人的未來更是」
.
▍教育觀點
.
著重在 #名校 #高中生 的討論
.
►誠如前面所述,能夠上名校的,有一定程度的社會背景和文化資本,這些是幸運,而不單靠「自己多努力」
.
有些人認為,這是販賣光環,是忽視了作為社會族群中佔優勢的位置,將功勞佔為己有的自大行徑
.
但不只北一女有標籤,其他學校各自有各自的原罪要背負,這邊的問題,我想,是會持續在有人有文明的社會持續存在的
.
►身分,資格論,17歲怎麼談108課綱?
.
高二,才經歷新課綱一年,可能連自己學習歷程都還搞不定、甚至連老師、學校都還摸不清楚課綱到底在做什麼,有什麼資格談、甚至收錢?
.
理念者與實踐者,很多時候是不同人。
.
在坊間教育組織裡,是因為認同了同一個理念而湊在一起,但在國民教育的教學場域,一個政策的實施,不是每個人都認同,迫使大家開始群起討論這個方向,需要更多的激盪和問題反饋,才是推動下一個進程、或是將遇見所阻呈報回政府機關並再修正的重要過程。
.
更多的討論,應是被鼓勵、而非以資格審查而禁止的。
.
另外,新課綱大家都還在摸索,教學者與當事者,會有不同的摸索經驗,是只有那個位置能看見的視角和困境、新想法和新的焦慮
.
各自有各自獨特經驗,就值得被提出來探討,跨越了身份審查的問題
.
►教育資訊落差,是可以販賣的嗎?
.
現實是,北一女的資源肯定比其他學校優渥。(我在TFT徵才那篇有詳細談)
.
她們有的資訊、管道、組織、計畫,其他學校可能不見得有、或老師不見得重視,阻斷許多機會流入學生手中的可能。
有些人認為,名校學生經歷這些活動營隊後的心得,販賣給其他學校沒有參加過的學生
.
衝突點在於,這樣的資源落差,是大多數教育(含NGO)工作者致力想解決的問題,當這種落差被用作盈利時,是一種「傾銷」之既視感
.
在國際衛生場域上,曾發生過一件事:
某A大國獲得B小國的共用病毒株後,回去研發出疫苗,再高價賣給B國
.
這個共用病毒株可視為總體教育資源,名校(A國)從總體資源中拿取站比較多的資源後,有能力產製出知識結晶(視做疫苗),再賣給原本被剝奪資源的那些學校學生(B國人民)
.
雖然行為無本意,但在結構上問題油然而生,高中生或許不明白這件事還藏有這一層問題在,但每個角色在社會上,都同時擁有壓迫與被壓迫者的位置。
.
.﹏﹏﹏﹏﹏﹏﹏﹏﹏﹏﹏
▍為什麼先後因果關係重要?
.﹋﹋﹋﹋﹋﹋﹋﹋﹋﹋﹋
.
有段話如下:
.
「顧客清一色是男性,恐怕賣的都還是“女高中生”甚至“北一女”相關的概念,所以“成本”並不是零,而賺取的就是“父權紅利”,所以這件事的本質其實是“父權經濟”。
.
“父權經濟”在任何男性掌握資本而且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都存在,程度多少的問題而已,因為“愛慾”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而且女性天生可以在生理和心理上供給,所以市場必定存在。父權經濟的光譜很廣,從單純的陪伴經濟到性產業都是。」
.
►這是很典型「用新聞來看事情」
.
看似振振有詞,實質為 #倒果為因 的謬論例子。
.
再次強調,是先有園遊會,才有新聞。
不能看到新聞註解「顧客清一色都是男性」,就認為學生是為了招攬男性而做。
.
🚩那新聞媒體怎麼報的呢?
.
▍標題:「真香」「暴動」「懂賺」「清一色男性」
.
▍內文:
.
「有沒有照片?正的話馬上驅車前往」
「便宜還保證女高中生」
「不早講,我在火車上了」
「直播主出道預備」
「良心事業,人美心美」
.
►著重顏值、外貌,而非舉辦活動初心,強化「只有漂亮的我才要去」
.
是她們在物化自己、還是新聞出來後,社會在物化她們?
.
▍這是對事實的描寫、還是變相鼓勵風潮?
.
是對社會反應的記載,還是以明知可能的眾矢之的作為標題博眼球?
.
記者知不知道可能會產生的輿論和社會問題、對當事者、北一女的傷害?
.
記者有沒有這個責任要知道後續可能影響?
.
有沒有攔截問題的責任?
.
▍刻板印象的強化與新的標籤
在議題被鼓動到大家一窩蜂去搜尋時,「陪聊」「台女」在搜尋度暴增,新的標籤就產生了,成為「熱門關鍵字」,永遠留在網路平台上。
.
▍媒體少了什麼?
.
所有新聞文章都是互抄,片面之詞呈現,但網絡的反撲、指責、甚至對女學生的羞辱卻視而不見。
.
所謂的不客觀,不是因為主觀意識表示支持與否,而是少了不同聲音。
.
在後續造成的輿論有哪些、校長回那封信的前提是什麼、大家在意的關鍵點是哪些、為社麼會有這個現象、當事者受網路攻擊後的反應如何?
甚至用數據分析網路聲量、正負面比例、搜尋關鍵字圍繞哪些問題
.
這些也都是客觀事實,並不是主觀認定,是可以同時呈現在報導裡的。
.
但媒體都少寫了。
是不知道、不在意、不想花時間研究,還是就是打定了想要賺流量?
.
但這是記者本身、媒體自己本身的錯嗎?
.
要在媒體生態下生存,高工時、低薪資,內部編制導致落在記者個人身上負擔過高,生態惡性競爭即時性和煽動性,廣告與流量定勝負
.
導致產能和品質降低,又得成為千夫所指之人,這是記者自願的嗎?
.
.﹏﹏﹏﹏﹏﹏﹏
▍報導後的低級輿論
.﹋﹋﹋﹋﹋﹋﹋
黃士修在留言處寫道「有加S嗎?」(掏皮夾)
.
我先來解釋台灣的性交易生態,雖然是非法,但其實到處都有檯面下的交易,而且相當頻繁。
不一定要從酒店,只要有經濟帶、有群組門路、有學長姐或朋友,只要有「媒合人」,一場交易就能達成。
(感謝拿我爸的錢去嫖妓的前男友again)
.
如果是自己狩獵型的,遇見有解時的通關密語,就是「S?」
「掏皮夾」的意思是:「性交易的錢直接給現金」就不會有金流、留證據。
.
.﹏﹏﹏﹏﹏﹏
▍校長怎麼回?
.﹋﹋﹋﹋﹋﹋
1. 校慶當天,本校所有園遊會的擺攤學生沒有回報任何負面訊息,也沒有任何外賓反映攤位問題。
2.以"聊天"為項目的攤位,該班級當初設定的客群是高一學妹,針對108課綱的選課問題、如何製作學習檔案、社團幹部的工作內容等等。想法單純且正向,導師及學務處都支持。
3. 園遊會現場為公開場合,人潮眾多、教官巡場,未發現任何不妥現象,當天的活動除了學妹外,也有本校家長、大學教授、外校學生等外賓參加,外賓詢問的內容多以本校學業、社團活動、時間管理、校園生活為主。
4.針對那些沒在校慶現場,只憑臆測去描述自己觀點,並連結負面意象的網友留言,本校表示遺憾。
.
親愛的同學們,校長相信你們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事情的真相與是非,也相信你們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莫須有的不實流言。這個世界雖不美好,但我們仍要正面以對。
.
校長 陳智源敬上
.
.﹏﹏﹏﹏﹏﹏﹏﹏
⚠️⚠️我們可以怎麼做?
.﹋﹋﹋﹋﹋﹋﹋﹋
當媒體無法進到守門人角色時,這個責任就落在閱聽眾身上。
除了上網跟大家辯論之外,還有哪些是我們能做的?
.
1、不要搜尋「被固化的標籤」增加流量和搜尋引擎排行
.
🈲️尤其「北x女 陪聊」這種直接綁死的關鍵字,最直接的讓大家在搜尋時會跳到最前面
.
2、條列式舉例、分段思辨
先區分議題,如我前面所提,要討論社會觀點、商業觀點、還是教育觀點?
要論證舉例,是在哪個區塊、要舉反例,又是不是在相同的社會背景下?
如果想到什麼講什麼、爆氣式論述,容易讓雙方語言沒有交集
.
3、不要讓學生在這場風波中受的傷白費
這一起輿論能夠鬆動、或喚起社會怎樣的關注和討論,後續如何延續動能?
既然大家已經發現前述污名化與歧視問題,那可以在自己能力所及之中,做出哪些改變與影響?
.
4、面對學生,理解取代羞辱、批判取代批評。
如果可以,讓孩子們知道這個社會會這樣評判一件事情,何妨不是一次機會教育。
.
5、傾聽與尊重。
不是說支持這種行為(你當然可以不認同、可以批判)
但可以試著告訴孩子們,這場風暴是一堂課,理解了可能的優缺點與風險之後,在下一次她思考後並做出選擇時,我們會尊重他們、但他們也必須自行承擔後續的社會輿論成本
.
.﹏﹏﹏﹏﹏﹏
▍我自己的註解
.﹋﹋﹋﹋﹋﹋
不是她們自己要販賣父權紅利,看似既得利益,其實是被社會的需求,被迫推向了供給的一方,讓原本立意良善的初心被扭曲、認為他們就是為了這樣的目的而去主動供給,而且被固化為標籤,而且這標籤會跟著所有北一女學生、甚至包括其他女高中生,至少數年。
國民參審制優缺點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如果有機會當一日法官,你會怎麼審判案件呢?日前司法部因新推出的國民法官參審制度,廣邀大眾參與模擬法庭,而近日更邀請名人組成觀察團一同參與。「台客劇場 TKstory」拍下參與法庭的實際過程,但結果出來時,觀察團、實際國民法官與原案件的審判卻有相當差距,到底這個制度有甚麼優缺點,台客劇場又產生什麼想法呢?一起來看看吧!
影片授權:台客劇場 TKstor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qZja... )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