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而自己未出名到不停有人伸手問路,但見到呢個情況都好理解,好多事情可以透過 Google 或者書本去解決,尤其是匯率,酒店等等既 hard data, 遲下如果有時間真係要寫一篇《如何自由行》,希望大家口在路邊既同時,都真係睇過諗過先好問問題。
Anyway, 如果你係有準備過先問既,絕大部分 page 既owner 都會用心答你,只要你問得對題,起碼我會好樂意解答。
#淨係想伸手攞料不如報團
#請善用Google
【旅遊blogger不是你的google】科技讓人進步,但腦袋會退步。
//
旅遊blogger不是你的google,不是你的義務旅行社。自助旅行,充滿挑戰,就是花功夫解決所有挑戰才是好玩的地方。自助旅行並不是拿起一本書就走的旅程,前期準備工作讓你更期待旅程,更珍惜它的到來,也是一種學習獨立的過程。
我思考了幾天,在ig發完牢騷本來就沒有什麼了。可是這幾天繼續遇到這類型的人,抱歉。可能看完你會覺得我小事化大,但是如果你有收過我inbox的回覆,你自然會知道我是個怎樣的人吧。
長久以來,我收到的inbox可以是說排山倒海的來,我可能也過於著緊,有時真的會馬上覆馬上解答,之後更和一些讀者成了朋友,談談漫畫﹑俄羅斯文化。總之我是有時間一定會覆,沒時間也會之後看。
以下說的是開page四年來所遇到的各種人。
1. 有些人我沒有在一天之內覆,就會不停催我,「你好,請問看到嗎?」有些更甚,才幾小時,可能我在上課,「??」「哈囉」」「???」我在此表明,我個人覺得發問題給別人是種很沒禮貌的東西,sorry。而且有次是凌晨三四點(俄羅斯有時差啦)的時候,我開page是不用睡覺是不是orz
「你都發ig限時,為什麼不回覆我。」我的私人時間啊大哥。
我是你們付錢請的旅行社領隊或是導遊還是工作人員嗎?其實我很忙,我的生活有很多事要處理,我要學俄文我要看書我去看漫畫去泡youtube去畫畫彈結他,我不會看我不喜歡的東西,不關注我沒興趣的人。那麼忙做專頁是為了什麼?就是為了分享,努力去回應你們的難題,我是出於對這國家的愛,才這樣默默的在回覆。
但請理解,這些都不是義務。即使我是你們付錢的導遊,也不代表我沒有下班的時間,更何況我不是。如果我瞄到你們情況很緊急,我真的會停下來馬上處理,例如曾經有個讀者半夜去到金環完全屬於無人狀態,我給她打電話,那是因為我會為她擔心,是緊急的情況啊。
2. 如果你們的google沒有被封鎖,請善用偉大的google, I am miss Caitlyn Wong, not Google Wong. 我也想像google那麼厲害。有些問題,我其實真的很不願意回覆,經常收到後我會嘆氣的包括:
「現在匯率是?」對不起,這個我收到後會回你,google可以查到呢,可是我還是犯賤,我還是會幫你查,但再提你可以google。我並不是在銀行工作…
如果遇到些可能不太懂利用上網的,我會盡量多幫忙。
「可否幫忙預訂某餐廳?」這樣的話我會很忙,tripadviser 有些餐廳提供線上訂位服務,可以試試。
SVO/DME出市區?他們的官方網站有,很詳細。
3. 我遇過有人一來就問,有沒有行程參考。一﹑我個人認為出遊前最好先自己找找資料,你喜歡看景點?文化類?還是歷史?但我不可能幫你訂行程啊,我真的不是
旅 行 社。加上我以前有文章可以參考了。有人以為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很近,反正有好些人是明顯沒有做定基本資料搜集。那麼真的,去報旅行團吧,請你。另一類我並不是討厭,只是無能為力,一般問我有沒有酒店及hostel的我都會推薦幾家住過的,然後大部份人都會再自己找找評價看。只是,我不是全俄羅斯的酒店都住過,試過有人逼我經過去看看酒店的樣子,瘋了啊?瘋了啊?我沒回覆了,應該是個很古怪的人吧。其實網上大部份訂酒店的網站也會有評價上,或你把有興趣住的酒店/hostel名打上google,有些人會寫過遊記,不妨參考看看。
4. 最後,沒禮貌的我不會回覆。我是一個很注意禮貌的人,請注意個人修為,做個有禮貌的人。這不只是用在對網上的人,個人生活修為也要做好。(阿媽tone)
自助旅行,是充滿挑戰,就是花功夫解決所有挑戰才是好玩的地方。2013年我不懂俄文,我一個人出發去俄羅斯,我用了整整一個月每天看遊記,去看旅遊書,去討論區泡,看得多別人分享,就會知道該怎麼走。然而,我還是有闖過禍,數學差買多日機票,過了免簽期限,所以要做簽證,火車票買錯。是這樣的經歷,才出現今天你們看見的我,我才會看似好傻地覆inbox時提你們記得開海外提款。
大家還是可以問我問題的,放心,有時買車票或者你有想像的行程想調整等問題,我也很願意回答。你們應該懂我在埋怨的是哪些行為。我比較幸運,9成讀者之後都會繼續聊天,就像多了很多很多很多朋友。只是有些話我想先小人後君子。另外,我們長久以來有個俄羅斯旅行group: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imaginerussia/
可以加入,再去搜尋關鍵字,看看有沒有版友分享過。
自助旅行並不是拿起一本書就走的旅程,前期準備工作讓你更期待旅程,更珍惜它的到來。有時我會思考,是不是因為我曾經是個記者,才習慣什麼都先自己資料搜集?我會不會太苛刻?你可以覺得我小氣,我是不是這樣的人我自己知,你可以留言說那麼小氣別做什麼旅遊blogger啦,或者我曾經答過你問題,我是不是這樣的人?你知我知。祝大家旅途愉快。
*想不到配什麼圖
給大家看看我和藹(?)的臉證明我是好人
*會設定自動回覆,有人inbox就先把我過去文章目錄發過去,再加表明部份問題能google的我不會回答
------
羅素的紅 Caitlyn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imaginerussia/
INSTAGRAM imaginerussiaa (https://goo.gl/myi5tZ )
YOUTUBE https://bit.ly/2Mx1OOM
國君旅行社評價 在 943就是省的超值好康分享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43就是省報好康-暑假去北海岸不但有免費的演唱會,還可感受如圖的世界僅存磺港漁火文化魅力喔!943整理了暑假的免費活動包括金青沙灘音樂會、和平島大地音樂祭、大武崙星空饗宴,快揪你的麻吉和外國友人一起來吧!詳見: <報導-北海岸看星空、聽音樂!旅遊達人推薦蹦火仔、憶鄧麗君> http://blog.xuite.net/iq943/ez37/134985155
943的FB不同之處是沒有賣機票或機加酒,評價公平公正,943是已經出版了8本書的旅遊作家,不是旅行社也沒有小編幫忙,謝謝大家喔~
如您想接收更多機票特價資訊、旅行指南及超值好康精選,歡迎多與943的粉絲團多互動就不易被FB擋掉訊息囉~按 讚後請點選「通知」及「搶先看」即可優先觀看943幫大家精選的最新訊息囉!
國君旅行社評價 在 中衛產業行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日微信》20160814品牌=認同
太座和我上週搭郵輪去補慶祝三十週年結婚紀念日。從韓國釜山上船,行經博多、舞鶴、金澤和境港,再返回釜山。這些地名在台灣的商業中多少都有一些熟悉度,其中,兩年前曾與幾位同事在金澤參加科技管理研討會,舊地重遊的我充當太座的地陪和攝影師。每天下岸的行程就是按(地)圖索驥、訪幽覽勝,對於觀光資源雄厚的港口城市,總是多一些能產生聯想的層次,拓展了思緒翱翔的空間;但對那些除了海鮮,未見太多人文資源的港口,應該就會被排除在郵輪行程之外。在釜山的甘川文化村半山腰上,眺望著釜山港灣,拍了小王子與狐狸望海的背影傳回台灣,我幾乎可以從Line群組裡的回覆中聽到眼尖的朋友在台灣的驚呼!小王子的作者說:「如果你想打造ㄧ艘船,別忙著號召人馬、蒐集木材、分配工作、發號施令。你該做的是,激起人們對浩瀚海洋的渴望。」我猜這是旅行社不經意的歪打正著,讓原本在地元素不甚豐富的社區營造,成為遊輪產業激情的起點。
包覆了地球表面約70%的海洋一直是人心所嚮往的探索、也是許多創作的靈感來源。有一個網路段子,為轉傳所觸及的朋友帶來許多歡笑。諸葛亮問:「魯肅,近來可好?」魯肅答曰:「安然無恙。」諸葛亮又問:「魯夫人呢?」魯肅答曰:「他應該在偉大的航道上!」這個笑話據稱可量測年齡:五秒內笑出來,年輕人;一分鐘內笑出來,跟得上時代;超過一分鐘,老了…..這種穿越古今、穿越中日、穿越世代的Kuso對話刻畫出了另一層次的世代隔閡:不同的關懷與認同。 1996年,日本漫畫家尾田榮一郎的經典之作「航海王」將船駛向偉大的航道,以重情重義的團隊精神擄獲年輕世代,探索著二十一世紀的生活焦躁與重組的人際關係。日本是動漫網遊大國,動漫產品佔全球產量超過五成,產值佔日本GDP的比重超過一成;索尼與任天堂幾十年來的纏鬥,雖然在近年逐漸有美、韓業者加入戰局,但日本ACG產業仍執世界牛耳的地位依然難以撼動,真正難以撼動的是大和民族的生活經驗如何轉化為普世的價值,獲得認同。網路段子穿越的精彩在於引發共鳴與認同,魯肅與魯夫人、魯夫與娜美其實都不是重點。
境港是日本妖怪漫畫家水木茂的家鄉,對我而言是個完全陌生的海港。水木茂的三部代表作鬼太郎、惡魔君、河童三平,成為1993年社區總體營造的靈魂,上了岸發覺除了螃蟹與水產,妖怪漫畫活化了這個小小的港口,短短800公尺的水木茂路豎立著大小不一的153座銅像。除了一家藥局與一家賣米的雜貨店,整座城市都靠妖怪為生,連賣吊鐘燒的店都叫「妖怪饅頭」。這個1499期商業週刊所稱越在地、越能被世界看見的「根經濟」,關鍵點是那個在此成長的漫畫家,長得怪模怪樣的妖怪應該是易感的創作者對週邊人事物的恐懼。其中的代表作是一隻隻誇張的眼,仿佛是水木在成長歷程中始終擺脫不掉的監視壓迫與社會評價,眼睛在許多國家的創作中都流露出令人難以喘息的壓力,這個共同的經歷引發跨越世代的共鳴與認同。妖怪若僅達表層恐懼的深度,恐怕難以發揮太強大的影響力;但若妖怪透析出深刻的情感共鳴,進一步引發認同,那個品牌背後的生命力將背著所有粉絲一起翱翔於生命經歷的共感或救贖的投射。
當台灣運動員在國際的大型或職業賽事有傑出表現時,都被稱為台灣之光、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可能是奮鬥的過程感人,也可能是傳聞的故事令人嚮往,國人經常穿上自己心儀的球星運動服,作為另類的認同與精神支持,帶動龐大的運動行銷商機,此風以美國為最。在歐美各國,各自擁護自己所屬城市(國家)的球隊,情緒高漲、甚至對立到衝突的地步;其中最誇張的應屬世界盃足球賽,每到賽事緊繃的時刻,酒吧等公共場合也隨之戒備升級,以防球迷滋事,品牌經營者若對那些對品牌認同的激情強度尚未有所體悟,恐怕是難以在這個時代激起任何認同。品牌故事隨著全球化浪潮與「任意」的資訊傳播,對我們深層的情感觸動日漸稀薄。一、兩句的名言已不足以支撐粉絲持續的熱情追逐,Anytime, anywhere, anyone 的繁複鏈結,讓多數人都已痲痺於新的刺激,「激情不再」是現代消費者難以被取悅的悲哀,也是所有致力於經營品牌者的機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