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增能研習】
特邀「『愛』迪生出發-到校服務扎根計畫」各地區合作大學協同主持人及講師為主要授課群,提供更多教師自然與生活科技之教材參考與課程,增進教師融入課程設計與教學現場之應用,促進教師教學專業之提升。
--研習場次--
1.7月31日(二)13:30-16:30
講題:STEM主題式融入課程-空氣品質
主講:古建國 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科學學習中心主任、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2.8月1日(三)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074】
講題:如何與地震共存?!
主講:林明聖 副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
3.8月2日(四)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47】
講題:小創意 大發明~從科普出發走進發明世界
主講:何天華 教授 / 元培醫事科技大學數位創新管理研究所、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
4.8月3日(五)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50】
講題:小小發明家~運用科學原理來設計發明品
主講:官賢相 / 聯合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兼任講師、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
5.8月4日(六)12:50-16:00 課程代碼【2444706】
講題:低碳生活與低碳能源-動手做活動
主講:蔡振明 老師 / 科學教育跨縣市創意社群召集人、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
6.8月5日(日)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60】
講題:「非蟲不可---自走式鬥蟋蟀」
主講:楊正澤 教授 / 國立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7.8月6日(一)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36】
講題:STEM主題式融入課程:土石流知多少?
主講:古建國 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科學學習中心主任、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8.8月7日(二)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62】
講題:梅科玩科學~Maker實作
主講:梅期光 老師 / 臺北市中正國中退休教師、愛迪生扎根計畫講師
9.8月8日(三)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68】
講題:App設計與教學應用:動手動腦,設計創意App
主講:賴阿福 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資訊科學系系主任
10.8月9日(四)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70】
講題:STEM主題式融入課程:戶外景點與STEM的對話
主講:古建國 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科學學習中心主任、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11.8月10日(五)13:30-16:30 課程代碼【待補】
講題:科技在海洋教育上的推動-海洋科普DIY
主講:張正杰 教授 / 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12.8月11日(六)09:00-12:00 課程代碼【2450974】
講題:Maker實作~LED氣氛呼吸燈
主講:陳建治 老師 / 臺北市內湖高工電機科
13.8月13日(一)12:50-16:00 課程代碼【2444707】
講題:低碳生活與低碳能源-動手做活動
主講:蔡振明 老師 / 科學教育跨縣市創意社群召集人、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
14.8月18日(六)13:30-16:40 課程代碼【2450977】
講題:海洋科普獲獎繪本「大海裡的小巨人~有孔蟲」科普繪本創作理念與設計分享
主講:童琳茜 老師 / 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行動展示箱校園趴趴Go系列教案研發講師
15.8月19日(日)09:00-12:00 課程代碼【2450980】
講題:科學研習- 教學應用生活玩科學
主講:謝迺岳 老師 / 新竹市科學城社區大學、愛迪生扎根計畫專任講師
16.8月26日(日)13:00-15:00 課程代碼【待補】
講題:減碳「綠」能源 趣味「樂」無窮 綠能發電大挑戰
主講:張祐維 副教授 / 國立聯合大學能源工程系系主任、愛迪生扎根計畫協同主持人
17.9月1日(六)09:00-12:00 課程代碼【2450983】
講題:運用繪本設計探究科學/STEAM
主講:劉淑雯 助理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
18.9月1日(六)13:30-16:30 課程代碼【2450984】
講題:繪本玩出科學味/STEAM
主講:劉淑雯 助理教授 / 臺北市立大學師培中心
詳細內容:https://goo.gl/WihJ3y
國中資訊科技教案 在 科教館GO好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科教館第56卷第12期《科學研習》月刊出刊了!
十二年國教綱要即將上路,而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合併成立第八學習領域「科技領域」,讓在中小學消失已久的科技教育看見曙光。教育部「中央課程與教學輔導諮詢教師團隊―科技領域」也在2017年8月1日正式成立運作,集結了11位優秀的國中小生活科技及資訊科技教師擔任輔導員,並由高雄市瑞祥高中生活科技科柯尚彬老師出任首任組長,肩負各縣市科技教育領域教師「對話、諮詢、服務」等工作。
本期本月專題「科技教育新未來」,特別請柯尚彬老師擔任特約主編,並邀集多位基層生活科技與資訊科技教師撰稿,剖析科臺灣技教育的現況與未來、分享縣市推動自造教育的經驗、提供生活科技實作教案,以及說明如何透過資訊科技課程,培養學生運算思維的能力。
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及公立圖書館都可看到紙本雜誌,另還有全文電子書版本,歡迎免費瀏覽或下載:https://goo.gl/3jRRNN。
本刊持續徵稿中,歡迎中小學科教教師及各界科普及科學教育工作者踴躍投稿,一經刊登,將致贈稿酬及當期期刊一本,以表謝意。
徵稿啟事:https://goo.gl/fcctec
延伸閱讀: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科技領域中央輔導團啟動〉(教育部 2017-08-31)
https://goo.gl/56rjz5
〈工藝課大翻身 柯尚彬率中央科技輔導團開路〉(親子天下 2017-08-01 )
https://goo.gl/x9TBgb
本期目錄
(一) 總召集人的話(李隆盛)
(二)本月專題:「科技教育新未來」
1.〈科技教育新未來〉(柯尚彬)
2.〈消失已久的專業―臺灣科技教育的前世今生〉(張銘傑)
3.〈自造教育中心在高雄〉(田佳立)
4.〈海洋議題融入與船模製作課程〉(郭銘哲)
5.〈童趣木玩―創意木偶教學案例分享〉(薛鈺藏)
6.〈以STEM 課程 探討製作競速型太陽能模型車〉(洪于清)
7.〈十二年國教課綱後 資訊科技課要教什麼?〉(江其勳)
(三)教學現場:
〈簡易針筒抽氣器〉(祁明輝)
(四)森棚教官的數學題:
〈互相牽制〉(游森棚)
(五)特別報導:
〈「科普囧很大」@臺灣科學教育館〉(吳培安)
(六)科學讀書會:
《欲罷不能:科技如何讓我們上癮?滑個不停的手指是否還有藥醫!》(白榮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