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美圖片請點留言處文章連結
全世界兒童與青少年,普遍面臨肥胖的威脅 ; 要處理肥胖問題,除了注重飲食,還需要運動介入。該如何替兒童及青少年規劃運動呢?我們可以參考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 LTAD)。
肥胖流行病學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和倫敦帝國學院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的研究,過去 40 年來,肥胖兒童與青少年 (5~19 歲) 的人口數,成長了至少 10 倍以上 ; 根據這項統計,未來將會有更多兒童與青少年,迫切需要專業團隊介入,來減緩肥胖人口增長趨勢。
在台灣,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成年人過重及肥胖盛行率 43% (男性 48.9%、女性38.3%) ; 國中生過重及肥胖比率為 29.8% (男生 34.3%、女生 25.0%) ; 國小學童過重及肥胖比率為 30.4% (男童為 34.2%、女童為26.2%)。
『肥胖』,又是第 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子。根據統計,台灣學童新診斷糖尿病,54% 是第 2 型糖尿病 (發生率約為10萬分之6.5, 1992-1999),高峰期落在青春期 13-15 歲,肥胖是主要危險因素。
指引建議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針對兒童與青少年肥胖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健康的飲食習慣 (Develop healthy eating habits)
2⃣️限制高卡路里食物 (Limit calorie-rich temptations)
3⃣️保持活動 (Help children stay active)
4⃣️減少久坐 (Reduce sedentary time)
5⃣️充足睡眠 (Ensure adequate sleep)
其中,保持活動 (Help children stay active),除了可以培養孩子對於運動的興趣,還能帶來以下好處:
1⃣️體重管理 (Helping with weight management)
2⃣️強化骨骼 (Strengthening bones)
3⃣️降低血壓 (Decreasing blood pressure)
4⃣️減輕壓力和焦慮 (Reducing stress and anxiety)
5⃣️增加自信 (Increasing self-esteem)
世界衛生組織 (WHO) 與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皆建議:3 至 5 歲兒童,一整天都要保持活躍。 6 至 17 歲的兒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 60 分鐘身體活動。
兒童與青少年正處於發育階段,運動訓練主要著重在三個面向:有氧運動 (Aerobic Activity)、肌力訓練 (Muscle-Strengthening)、骨骼強化訓練 (Bone-Strengthening),以有氧運動為最大占比。
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 LTAD)
理想的運動養成應該像正金字塔,先培養紮實的基礎運動
(有趣, FUNdamentals),接著往上訓練爆發力、速度
、敏捷,最後專注專項運動技能。
在運動領域,台灣的家庭、學校、社會觀念與歐美迥異,台灣小孩的運動養成,似乎是顛倒狀態... 台灣小孩普遍沒有紮實的基礎運動
訓練,長大後對運動沒興趣者,比比皆是。
該如何栽培出熱愛運動的小孩,讓他(她)變成大谷翔平呢?我們可以參考『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 LTAD)』。
在青春期以前,我們要先培養運動素養 (Physical Literacy
),青春期後則以終身運動 (Active
For Life) 為目標。根據年齡,分成六個階段:
1⃣️Active Start:開始運動 (No specific ratios)
2⃣️FUNdamentals:快樂運動 (All activities FUN)
3⃣️Learning to Train:70% 訓練 <-> 30% 競賽
4⃣️Train to Train:60% 訓練 <-> 40% 競賽
5⃣️Train to Compete:40% 訓練 <-> 60% 競賽
6⃣️Train to Win:25% 訓練 <-> 75% 競賽
成長每個階段,運動的『訓練/競賽比例』都不一樣,隨著成長發育,應循序漸進地拉高競賽佔比。
各種訓練最佳時間點
進入青春期的時間點,男、女生不同,生長速度也不一樣,青春期是身高成長最大速度 (peak height velocity, PHV) 的重要階段,此階段是安排『Train to Train』的最佳時刻。
根據男、女生的發育速度,我們可以在正確的時間點,安排適當的菜單。譬如說,在進入青春期之前,我們先安排『柔軟度』、『速度』、『技能』等項目 ; 青春期,則以『耐力』、『速度』為主 ; 青春期後,則安排『力量』相關肌力訓練。
總結
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變成大谷翔平!
在台灣,『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歐美,運動卻是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 ; 台灣小孩長大後,為什麼會對運動沒有興趣,其中一個可能原因,就是從小沒有培養對運動的興趣。
參考運動員長期發展模型 (Long Term Athlete Development Model, LTAD),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就投打二刀流🏆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的推薦目錄: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該不該補習?效果多強?】
【不要妖魔化補習班,但絕非有補有保庇】
每到考季,就有媽媽私訊我詢問補習之事,就拿出舊作跟大家分享吧!
……………………………………….
附近一家麵店老闆把大筆財力投注在女兒的補習,從七年級開始,國、英、數、社、生物,到八年級理化,每一科都不放過,最後的關鍵大考竟然不盡理想,麵店老闆最後只得再花一筆大錢把孩子送進私立高中。
麵店老闆跟我苦笑:「現在我才覺悟,補習是補心安的!」
補習真的沒有效用嗎?但根據國內多個研究都顯示補習是具有效果的,結論如下:
1.「有補習者」的成績表現普遍比「沒有補習者」來得好,但是至多兩三科,最佳狀態是兩科。「每多補一科, 則會以遞減的速率提升成績」,補習科目過多,整體成績不升反降。
2. 孩子自發性的選擇補習,其效果也優於被動補習者。
比如江芳盛在「國中課業補習之效果探討」就有結論如下:
「研究國中一年級的補習成效,發現補習的時數對於學習表現呈曲線關係,,亦即補習對於學習表現有邊際報酬遞減的趨勢,
若每週補習超過12小時以上, 學習成效出現下滑現象。」
.
黃毅志與陳俊瑋在「學科補習、成績表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也發現:
「高中的補習科目數,對大學學測成績及進入公立大學機率的影響,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 原因是補習項數過多, 會降低複習的時間。」
.
從小學高年級開始,課業就開始變難,家長也慢慢幫不上手,到了國中,家長更無法像小學一樣擔任孩子的萬事通,特別是數理科目,父母只能在一旁督促與鼓勵,但無法幫上實質的忙,
如果放任孩子閉門造車而不介入幫忙想辦法,孩子很可能從國中開始,學習愈來愈落後。
一條路走不通,該不該思考其他的方法?堅持絕不補習是對的嗎?
.
((補習不是萬靈丹,自行消化複習永遠不可少))
咱家小子有一位同學在七年級以前課業還不錯,而這孩子的媽一向極度排斥孩子補習,始終堅持孩子得靠自己的力量來學習,而且不希望冗長的補習打亂了孩子的作息。
但沒想到,到了八年級,這孩子碰到了理化卻束手無策,即使上課很認真的聽講,不懂的地方也千方百計地問同學、問老師,但成績卻每況愈下,這位同學愈讀愈沒信心,心慌意亂,幾乎想放棄這個科目。
最後,這孩子鼓起勇氣和媽媽說想試著補習,並自己打聽到一個風評不錯的補習班,沒想到才試聽一堂便覺得大有幫助,持續補習後,不僅理化成績提升,而且也重拾了信心。
.
這印證了前述研究的結論:
適當的補習,確實能提振學習成果,不僅能提升成績,甚至也可能提升學習動機與信心。
而這個孩子是出於自主的想要尋求協助,自己去找補習班,自己要求要補習,效果更好。
而第一個麵店的孩子為什麼補習效果差?對照研究結果,原因很可能出在「過度的補習」,呼應了前述研究的結論。
.
補習通常一坐就是三小時,回到家也近晚上10點,吃個點心、洗個澡,也都11點,幾乎不太有時間複習學校的進度,
然而體制內的國中幾乎天天都有測驗,所以若是將每個晚上的時間都消耗在補習班裡,勢必沒有充分時間可兼顧學校的進度。
即使補習,學生也必須在課程之後花費時間,自己再思考、再理解與反覆練習,才能將內容徹底融會貫通,
不論補習班老師有多神,如果上課恍神、回家也不再複習,那麼即使是世界名師恐怕也愛莫能助。
.
過度補習的最嚴重問題就是,學生完全沒有時間再自行思考整理,而天天為了趕著上課,可能根本沒一天能好好吃一頓飯,長期拖著疲累的身體,吃不好、睡得少,當然效果打折扣。
如果補習又是父母所命,而非孩子自己切身認知到的需要,那麼上課認真聽講、下課認真複習的動力將更為薄弱。
.
((能自己讀,就大膽讓孩子磨練自我學習的能力))
我自家有兩個小子們剛上國中時並沒有補習,但是聽了多位過來人的建議,深深理解到國中的課程變得艱難,進度也非常快速,所以都建議我一定要讓孩子從升國中的暑假就開始補習,
如果不補習,也一定要想辦法先行預習,特別是數學、生物,否則很可能開學後跟不上。
但是我一直憧憬著孩子能度過一個儘量不補習的國中生涯,所以一開始並不打算讓孩子補習,而是不斷提醒孩子們在學校上課一定要專心,回家則要按照進度複習,
如果有時間就預習,時間不足最起碼要趕上學校的進度,我則擔任一個盡責的鞭策者,然後我一路慢慢觀察孩子的需要。
.
老大直到八年級發現學習理化有瓶頸,但又不太適合大班制的學習,於是延請了一對一的理化家教來幫他解答疑惑,其他的科目則維持自己研讀,雖不是唸到頂尖,但大致能維持一定的程度。
我曾問過大兒子會不會後悔沒有補習,他的回答竟然是感謝我沒有威逼他一定要補習,而讓他有機會趁早摸索自己讀書的方法,
特別是幾乎人人都得補的「數學」這一科,因為沒有人可以幫忙,所以上課特別專注,回家則硬著頭皮逼自己思考與解題,這是一個完整的體會自我學習的過程,最後會考雖沒有A++,但憑著自己真實的實力也抱了一個A+。
.
他告訴我:「或許補習可以把我逼出一個A++,但是這個A+是反映我真實實力的分數,讓我知道我真實的落點,我反而讀得更心安理得。」
而老二七年級時也依循著哥哥的步調,先不急著補習。記得老大上國中時,針對要記憶的科目如史地、生物,我還會定期撥出時間做驗收的動作,
而到了老二,除非他自己遇到問題來問我,否則我就交給他全權自我負責。
有一天,我問二兒子:「生物是一門新的科目,對剛上國中的孩子來說內容既龐雜,考題又很靈活,但為什麼你從來沒問過我問題?」
二兒子竟然回答:「因為我覺得媽媽你應該老早就忘光了,恐怕你還沒我懂得多吧,所以我從來都不會想到要來問你呀!」
.
我聽了噗哧一笑,原來孩子上了國中之後就覺得過去媽媽這個萬事通早已江郎才盡,而再也不會因為背後有個靠山而有恃無恐。
正因為沒得靠,兒子反而特別認真複習,不敢怠惰,迫使他對於生物、社會等內容龐雜、需要記憶的科目,在七年級時快速練統整歸納的能力。
不過到了九年級開始進入密集準備國中會考的階段,平時段考成績還不錯的二兒子一旦面對大範圍的模擬考就顯得力不從心,
一直願意努力用功的他看來相當沮喪,愈考模擬考就愈沒有信心,這時身為家長的我當然不能置身度外,一定要伸出援手。
善於反省的二兒子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就是當範圍變大,靈活度較低的他就會在廣大題海裡迷失,即使所有的原理都循序漸進的弄清楚了,但看到變化多端的題目卻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下手,無法判斷在考什麼定理。
「媽,我需要見識更多的題目來增進自己判題的能力。」
.
於是,在九年級下學期,二兒子自己要求要參加考前統整班,藉由補習班團隊靈活多變的題目來增加判題的靈敏度。
畢竟每個孩子都逃不開會考,而會考就是只有一次,孩子對自我有一定的期許值得肯定,孩子自己能找到問題所在,並願意嘗試去克服與提升,更值得嘉許,
當媽媽的我當然不會阻擋孩子自我的選擇,而當孩子感到困擾的問題能獲得解決,也才能讓他重回良性循環的學習之路。此時,我不會反對兒子補習。
補習班設立的目的就是要有效且大幅提升學生的成績,因此,一定把學習內容整個打包成條理分明的「懶人包」;
.
為了增進學生作答速度,也將題型分門別類,依照題型,傳授快速解題法;為了讓學生有系統的複習課業,補習班幫孩子規畫進度,孩子毋須自己思考,只須按表操課,就能安心地完成所有進度;
而補習班的統一管理,還能杜絕孩子玩手機、防止分心;補習班老師活潑風趣、穿插笑話,讓課堂絕無冷場,而能引人入勝。
綜合以上,補習班包辦了所有孩子們最不擅長的能力:規劃進度、統整資訊、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時間管理、自我控制;但這些也是孩子們最需要被磨練的能力。
當補習班補足學生的不足之時,也正剝奪了他們自我規劃與自主學習的機會。
因此,如果觀察孩子在某些領域能依靠自己的能力維持一定的成績,不妨就把這些科目當成他們對自我學習能力墾荒的最佳園地吧!
.
有一個研究結果也很有趣:
補習者若不補習、 以及不補習者若補習的預期成績, 結果顯示兩者成績都會退步, 顯示兩者都已自我選擇各自較有利的學習途徑。
所以不需要一昧的高估補習的效果,而是要視孩子自身的學習特質而定。補習,絕不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
>>>>>>>>>>>>>>>>>>>>>>>>>>>>>
【關於補習該有的七個心理準備】
(((補習絕不會把每一個孩子都補成高材生)))
補習雖能提升成績,但孩子的成績分布有一定的落點範圍,父母要坦誠面對並接受。
(((讓孩子自己意識到補習的需要)))
由孩子自己提出需求,孩子才會珍惜補習的資源,而不是視作理所當然。
(((過度的補習絕對有害而無益)))
沒留有充足的時間自行消化與複習,無論對提振成績或掌握學習方法都沒有幫助。
(((技術轉移補習班的統整歸納方法)))
在深度依賴補習班的同時,請引導孩子思考補習班如何幫助他們規劃進度、統整歸納,這更是必須吸收的技巧。
(((請釐清,補習不是補心安)))
如果一段時間之後沒有效果,則需當機立斷,另尋其他的補習班或補救教育。
(((細膩的跟補習班溝通孩子的問題)))
大班制的補習班很難顧全每個孩子的問題,如果是人人推薦的名師,還是要找時間跟老師或助教溝通孩子細部的問題。如果孩子的個別問題很難顧全,或許選擇小班制的補習班會更適合孩子。
(((不妖魔化補習班)))
不少補習班老師很用心也累積多年的教學經驗,確實能把孩子的學習信心帶出來,進而持續的提升學習效果。如果孩子真的有弱科,但心生排斥,不妨找他的同學一起去,這樣絕對能大大提升他們的意願。
【延伸閱讀參考】
《家有青少年之爸媽的33個修練》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7768?sloc=main
《誰說分數不重要》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9220?sloc=main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 在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王麗芳教養同好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前陣子,國二的女兒跟好朋友吵架,只因為對方希望她不要跟別的同學玩,我問女兒難過嗎?她說:『我有交朋友的自由,她這樣要求讓我不舒服了,沒什麼好難過的,朋友都是能合則合,不能相處就各自美好。』
我的女兒不像一般的國中生,因為好友吵架而痛苦到無法讀書,她不是天生如此,而是有貴人協助我們煉成的。
我常常在想為什麼有很多的人願意忍受了家暴的婚姻卻不願意離開,我也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媳婦就是可以忍受婆婆的無理要求?
我也常常在想為什麼有些朋友一起出遊,沒有被約到的人看到社群媒體出現他們一起出遊的照片,卻會心生難受, 感覺被排擠?
當孩子大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告誡孩子:『 那個人在傷害你,你為什麼不要拒絕跟他出去?』
也有父母告訴我,雖然我的兒子常常被他打,但是 每次他約我兒子出去的時候,我的孩子還是願意跟他出去呀!
我們有沒有想過,不是孩子喜歡這個人,只是因為孩子沒有辦法忍受寂寞, 與其忍受寂寞還不如跟他們出去玩,就算被打也好,或許孩子也不是不願意跟對方分開,是因為他從來沒有看過怎麼經歷一段關係的失去,他怕失去了這個朋友就再也沒有朋友了。
而打人的孩子也真的沒辦法學會,原來用錯方法相處,真的會沒有人願意跟我相處。
我曾經陪孩子去斷絕一段關係, 真正的告訴他只要有人傷害你,就算是我的好朋友,我也沒有辦法接受, 傷害你的人就算關係對我再重要,我也會跟他斷絕或疏遠。
真的讓孩子理解事過境遷之後,其實傷痛也會不見。
我也陪著孩子去練習約朋友出去,我陪著孩子一起練習現在想約誰出去?又為什麼不約誰出去?我讓孩子學著去思考人際關係,會去揪團玩。
而我更教孩子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跟你失約了,你可以選擇要痛苦還是要自己玩得開心?如果你選擇要一個人玩得開心,沒朋友也沒關係,我陪著你練習。
斷絕一段關係的時候很苦,但是事過境遷多年後,當名字都記不起來的時候,孩子終於理解了,原來,人跟人的分手,不會世界末日。
享受享受寂寞,懂得約人,懂得別人不約也有其考量,懂得分手不會世界末日,是我陪孩子熬過的關卡。
聽看看我的個人觀點,怎麼陪孩子去練這個關卡:
我的podcast
『王麗芳的親子觀點.......每個親子教養都是個人觀點!』
我陪孩子的破關紀錄: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58404254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6cEr35bMaexbovFpAWMx6F
Google Podcast:
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bTAxcno2anB0bzYwODc4dW5qbnE5NG0=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 在 【#文章分享】一個高三生的告白:我懷疑為什麼讀書,教育卻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文章分享】一個高三生的告白:我懷疑為什麼讀書,教育卻要我與其懷疑不如好好念書一個 ... 高中生會有這樣的想法很正常,但現實是人很多時候無法選擇環境,而是適應 ... ... <看更多>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 在 大家認為為什麼要讀書呢? - 心情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了這篇文讓我想到,國中考高中,高中考大學。 ... OK,到了大學大家應該都知道這是幹話,在生涯規劃時都說,高中生就要探索自己的興趣,想好以後要 ... ... <看更多>
國中生為什麼要讀書 在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 精華區ask-why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本文轉錄自 Teacher 看板]
作者: alenbe (生活) 看板: Teacher
標題: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Tue Jul 15 22:39:16 2008
為什麼要讀書?
我的學生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
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給他一個好的答覆
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他是我大學時的一個國中家教學生
他說為什麼要讀書?
他認識很多根本沒學歷,生活都過得很好的朋友
例如在外面跟師傅學技術自行開業
好像讀書沒有其必要性...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直到我上了研究所
在一門教育學程的課堂上,我問了教授這個問題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
不一定要讀書
若是學生問你這個問題,你就反問他
你將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如果你所憧憬的未來,
不需要利用讀書這個「手段」就可以達到
就像你所認識的那些朋友那樣
那麼,你可以不用讀書
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答案
但是,直到今天
我都還沒用這個說法跟學生說過
各位教育界的前輩們
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回答學生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43.223.97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63.27.14.61
> -------------------------------------------------------------------------- <
作者: 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Wed Sep 3 16:51:01 2008
※ 引述《alenbe (生活)》之銘言:
: 各位教育界的前輩們
: 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回答學生呢?
讀書是因為世界很殘酷, 在殘酷的世界生存需要經驗, 學校的知識, 是
放在醬缸裡醃過的經驗.
記憶裡的經驗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基制, 當然, 人類可以選擇去採摘新鮮
的經驗. 只要被刀子刺過割過, 就學會懂得避忌刀子, 就是要被火燒過
, 就會懂得去害怕火. 犯過法坐過牢, 就知道犯法是要坐牢的. 走過馬
路被車撞走一條腿, 就會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
人類可以選擇每一件事試一次, 然後學會每一件事的後果, 不過這輕則
浪費時間, 中則帶來永久的創傷, 重則直接去見閻王.
第二個方法, 就是看別人試一次, 再看看有甚麼結果. 不過就算死的不
是自己, 大概也不會是甚麼愉快的記憶.
最後剩下的方法, 就是學習, 讀書, 吃那些走味的, 醃在醬缸裡的, 別
人的過期經驗. 那的確沒有新鮮的那麼實在, 唯一好處, 就是你很可能
不試過一件事你都能夠懂.
如果你說你見過有人不讀書也生活得很好, 那問一個問題, 是不是現在
生活好, 將來生活就會好下去? 學生變成成人之前, 就算不工作, 也可
以有豐足的生活.
可是, 變成成人後, 就要工作.
現在生活得意的人, 沒保證將來能維持, 行業的收入會下降, 職位會減
少, 世界會改變, 你將來十年之後的世界跟今天一定不同. 二十年後,
三十年後, 變化會更大, 沒有任何東西一定能保護你不受影響, 也沒有
任何方法保證你不會因此而被淘汰甚至消滅.
你不會知道將來你需要懂甚麼, 才能解決你將來的問題, 如果你不想太
少選擇, 那你唯有懂多一點.
--
基於飲水思源的理念, 還是該打的廣告,
hkday.net --- 碩果僅存還願意和其他地區轉信的香港 BB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4.214.120.253
> -------------------------------------------------------------------------- <
作者: red0210 (讓時間去稀釋)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Wed Sep 3 20:45:44 2008
※ 引述《alenbe (生活)》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Teacher 看板]
: 作者: alenbe (生活) 看板: Teacher
: 標題: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 時間: Tue Jul 15 22:39:16 2008
: 為什麼要讀書?
: 我的學生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
: 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給他一個好的答覆
: 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 他是我大學時的一個國中家教學生
: 他說為什麼要讀書?
: 他認識很多根本沒學歷,生活都過得很好的朋友
: 例如在外面跟師傅學技術自行開業
: 好像讀書沒有其必要性...
: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 直到我上了研究所
: 在一門教育學程的課堂上,我問了教授這個問題
: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
: 不一定要讀書
: 若是學生問你這個問題,你就反問他
: 你將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 如果你所憧憬的未來,
: 不需要利用讀書這個「手段」就可以達到
: 就像你所認識的那些朋友那樣
: 那麼,你可以不用讀書
: 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答案
: 但是,直到今天
: 我都還沒用這個說法跟學生說過
: 各位教育界的前輩們
: 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回答學生呢?
我的看法
讀書的目的是為了求取知識
許多古人為了求知,花了一生的精力去研究
甚至有人費了幾十年時間研究都沒有成果
但現代人只要上一堂就可以獲得相關知識
這樣看來讀書好像是件很便宜的事情....!!
大概是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4.50.10
> -------------------------------------------------------------------------- <
作者: bx (bx)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Thu Sep 4 12:14:01 2008
※ 引述《chenglap (無想流流星拳)》之銘言:
: 如果你說你見過有人不讀書也生活得很好, 那問一個問題, 是不是現在
: 生活好, 將來生活就會好下去? 學生變成成人之前, 就算不工作, 也可
: 以有豐足的生活.
: 可是, 變成成人後, 就要工作.
: 現在生活得意的人, 沒保證將來能維持, 行業的收入會下降, 職位會減
: 少, 世界會改變, 你將來十年之後的世界跟今天一定不同. 二十年後,
: 三十年後, 變化會更大, 沒有任何東西一定能保護你不受影響, 也沒有
: 任何方法保證你不會因此而被淘汰甚至消滅.
: 你不會知道將來你需要懂甚麼, 才能解決你將來的問題, 如果你不想太
: 少選擇, 那你唯有懂多一點.
其實後半段的論點並不夠好。
只要有足夠的學習能力,不需要預先懂得太多,因為那是不一定會用到的知識,
如果說是用來作為生存保險,那麼我們往往繳了過多的保費。
以學校課程的知識來說,往往包含了不少跟生存的關係過小的東西,這些東西
不去讀,也只有文明崩毀或回到過去或異界時,才有可能跟生存相關。在穿越
小說裡頭主角有一大半後悔沒唸好如何煉鋼,覺得那些化學公式超級偉大,但
現實來說,就是花費時間多卻用處極少。
但是我們卻還是一定要學習一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因為那些學習經驗的重點,
並不是在知識上面,學過後忘光光也沒有關係,有的可以提昇思考能力,有的
可以學到更多「如何學習」的經驗,有的可以讓人學會如何面對自己不喜歡,
卻又一定要學會的東西,有的則可以讓自己跟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情感連結,
使得我們對於社會和自然有著更多的責任感和自信感...
知識的本身可能不會有任何可用之處,但是學習這件事情,卻有著知識以外的
用處,讀書並不只是在獲得知識,把讀書等於得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反而可能
讓人沒有認知到,在學習過程中的許多有價值的經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71.92.110
> -------------------------------------------------------------------------- <
作者: haryewkun (Har)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Thu Sep 4 12:17:09 2008
※ 引述《alenbe (生活)》之銘言:
: 各位教育界的前輩們
: 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回答學生呢?
這里講的,應該不是指“讀”書,而是指“該不該受正規教育”吧?
如果有一個人,從來就不去上小學,他的父母讓他在家自修,買了很多的書
給他自學,這種人長大後,一樣能夠有豐富的學識,但他卻從來沒有受過正
規教育,也不會有學歷。
我認同“自修可以獲得絕大部分的知識”的說法,但我卻同時認為,孩子們
的確應該去上學。
要孩子去上學,目的不是為了培養思考能力如果目的是為了培養思考能
力,那麼讓他在家玩七巧板就好了。
也不是為了獲得知識如果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那麼你給他提供大量的
書籍,連上網際網絡,他一樣可以學到所需的知識。
至于學歷的獲取……沒錯,如果人生的目的是要求職,那麼學歷當然很重要
。但要是他鐵下了心創業,又或者繼承家里生意,那麼學歷就不重要了。
我認為,孩子們該去上學/受正規教育的根本理由是,只有這樣,他才不會和
社會脫節。
只有和別人一起成長,才有共同回憶,了解別人所需,融入這個社會中。
當一個人,脫離了社會,孤獨一個人的發展,哪怕他的IQ再高,這樣的成長
,也往往會走向另類、畸形。
以前很多天才,都被重點培育,他們可以跳班,別人小學都沒讀完,他已經
在讀大學。結果如何?
如果你和整個社會都不一樣,即使你才智高絕,也未必能理解大眾的需求,
更不用說做出什麼東西來滿足需求了。
--
+-----------------------------------------------------------------+
| 夏之星系 - 個人日誌,提供佛學命理、小說漫畫、娛樂、技術等內容。 |
| https://xia4.org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2.44.105
> -------------------------------------------------------------------------- <
作者: mellennia ( 超世志)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Thu Sep 4 16:25:29 2008
讀書的好處是可以滿足好奇心
人的本性就是好奇的 有不明白的事情 奇怪的事情
本來就會想要弄清楚 讀書的目的本來只是為了滿足這個好奇心而已
如果人們都只要讀自己想讀的書 求取自己想知道的答案
假如讀書是自由的 就沒有什麼有沒有用的問題
不強迫人讀書 就不會有人問「為什麼要讀書?」
所以問題應該是「為什麼要強迫學齡的學生讀書?」
可是到底是誰強迫學生唸書呢?
國家的義務教育是九年 目的是國內政令、法律的推行
使國內的民眾得以進入現代社會成為具有生活能力的公民
超過義務教育後就沒有法律強制要求要唸書了
所以高中以上的教育不是為了國民基本生活所需而出現的
但是除了法定的義務外 社會對於學歷所代表的個人能力象徵 也賦予了其他的意義
認為較高的學歷代表了較高的能力
所以社會上的壓力是對每一個在競爭的學齡學生
要求他們努力達到最好的(超出他們本來能力的)能力象徵
這個要求是社會性的 不是跟讀書本身的真實意義相關
所以學校的老師被要求也是社會性的(考試成績要好)
而不是知識性的(學生真的了解知識,能在生活中運用)
這種社會性的要求
很容易讓學生誤以為學習的目的是這些社會性的目的:讀書就是要比別人強
(周杰倫聽媽媽的話歌詞中就有這種暗示)
要根本的解決這種問題
就是讓學生理解自己要承受多少社會性的壓力(你希望自己有多強)
不過也許生活經驗不夠的學生會不能理解自己想在社會上處於什麼地位
所以父母師長會認為無論如何 都是要先盡力求取所能得到最好的開始
這也許是很正常的心態
但是卻有可能對某些身心還不成熟的學生造成壓抑與延緩他們個人負責任的心態
--
12月22日 毛毛細雨好像永遠下不停。
決定離開這個荒寒的的城市。
到一個陽光燦爛的地方旅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0.130.11
> -------------------------------------------------------------------------- <
作者: KeithR (( ☠ ))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Fri Sep 5 07:24:09 2008
為什麼要讀書,其實理由很多
1.從別人的經驗中學習
許多知識都是前人窮極一生累積下來的
甚至還有多位不同國籍、不同世代的天才,一代累積一代的研究結晶
藉著讀書,我們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內去消化幾個世代的學識
更避免去犯前人已經犯過的錯
2.讀書是脫離貧窮最快的方式
如同前面幾位版友所言,讀書或許不是成功的唯一方式
但絕對是成功的最短捷徑
3.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也是目前台灣教育最缺乏的
學習那些天才的思考模式
舉例來說,我們小學的自然科學都教我們,地球是圓的,並繞著太陽轉
沒錯,這是很有用的知識,或者已經變成常識
但真正重要的不在結果,而在思考與驗證的過程
天動說如何被推翻?地動說如何被證實?
哥白尼又是如何發現?如何思考?如何證明?
(一般人如果沒讀過小學,他天天看太陽,他要如何觀察出地球繞太陽轉?)
而事實上,這一段證明歷程是經過多少代的天才共同來完成的?
地動說絕對不是哥白尼一個人的功勞,他僅是提出者罷了
然而,我們的學校沒有教,我們甚至連當初哥白尼如何觀察的都不知道
所以學生覺得讀書沒有用,這是很正常的
因為我們都只知道結果,而僅僅知道結果是沒有意義的
(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一樣可以很快樂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所以台灣的學生在高中以前能力很強
但是進入大學後,國外的學生可以在短短的四年內超越台灣不是沒有原因
因為所謂的台灣國高中生很強,是懂那些知識的結果
但是我們的教育沒有學到知識產生的過程
就是中國人之前常說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
但會吟詩有個屁用?重要的是要能創新
藉由前人的智慧再創出屬於自己的東西
台灣人讀書的習慣大多只有在學生時代
一出社會後,除了自己工作上的相關東西外,幾乎就不會再去看書了
事實上,讀書的過程都是不斷在思考
進而培養出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去反省、去批判
當然現代化社會了,書本不是唯一獲取知識的方法
許多電視節目,如discovery,我也覺得相當不錯
例如"流言終結者",你可以從中看到他們如何去思考、去設計實驗
這些都是相當有幫助的
但是很可惜的,這些節目對一般觀眾來說
吸引力還遠不及"大學生了沒"、"女人我最大"
社會發展停滯不前,有時不單單是政府因素,國民素質更是關鍵
當我們的國民都不讀書,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後
不過就是手持選票的木偶,任由媒體與政客在擺弄罷了...
--
感性超越於理性會讓人盲目;理性凌駕於感性卻使人冷酷
https://www.pixnet.net/home/SkyRov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5.99.165.1
> -------------------------------------------------------------------------- <
作者: size (金色曙光) 看板: ask-why
標題: Re: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時間: Sat Sep 6 11:30:11 2008
※ 引述《alenbe (生活)》之銘言:
: ※ [本文轉錄自 Teacher 看板]
: 作者: alenbe (生活) 看板: Teacher
: 標題: [請益] 為什麼要讀書?
: 時間: Tue Jul 15 22:39:16 2008
: 為什麼要讀書?
: 我的學生曾經問過我這個問題
: 但是當時,我並沒有給他一個好的答覆
: 那是好幾年前的事了
: 他是我大學時的一個國中家教學生
: 他說為什麼要讀書?
: 他認識很多根本沒學歷,生活都過得很好的朋友
: 例如在外面跟師傅學技術自行開業
: 好像讀書沒有其必要性...
奇怪的說法 學技術的人不用讀書?
廚師不用讀書嗎 研究食材要不要讀書?
修車的工人要不要讀書?讀的東西不一樣而已
對知識的定義也太狹隘了吧..
: 這個問題困擾了我很久
: 直到我上了研究所
: 在一門教育學程的課堂上,我問了教授這個問題
: 他是這樣回答我的:
: 不一定要讀書
: 若是學生問你這個問題,你就反問他
: 你將來想過怎樣的生活?
: 如果你所憧憬的未來,
: 不需要利用讀書這個「手段」就可以達到
: 就像你所認識的那些朋友那樣
: 那麼,你可以不用讀書
: 這似乎是個不錯的答案
: 但是,直到今天
: 我都還沒用這個說法跟學生說過
: 各位教育界的前輩們
: 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回答學生呢?
為什麼不讀書 為什麼不做xx
當然是因為 '沒有動機'
不疑不悟 沒有疑問就不會想去找答案
要讓學生有學習的動機 就是讓他'提早在生活裡負責任'
過得太爽 茶來伸手飯來張口 這種生活是不需要學習的
學生不讀書 正也是因為知識領先經驗太多
沒有經驗感的知識 看過也會馬上忘
就如同學沒有環境薰陶的非母語一樣
經驗領先知識時 這種人反而才會讀書
現在的學生是完全相反 書上的知識對他們而言只是抽象資料
變成沒有意義 自然也沒有學習的動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243.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