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中不僅扶弱,我們也拔尖】
剛剛,2019年國中會考成績公布,照片中的某個男孩,拿到了5A(5+),另一個女孩拿到了4A1B++.
爽中教師團隊證明了我們也能夠拔尖.
2018年國中會考,爽中的學生第一次在國英自數社五個考科達B以上的比例,每一科都超越了全國平均,我們證明了我們一直堅持的扶弱,我們做得到.
爽中不僅扶弱,我們也能拔尖.
一直以來,跟所有在偏鄉小校紮根的夥伴一樣,大部分的時間我們聚焦在「扶弱」這件事上,我們的基本假定就是:偏鄉弱勢的孩子,在學業表現上需要更多的協助,才有機會來到一般的水準.
20多年前,當我剛到爽中,我的確也是這樣想的.施更大的力,做更多的事,讓孩子有機會考更好的分數.
幾年過去,我有了一些體會與醒悟.
如果我們只以「考科表現」作為唯一衡量的標準,那麼不管我們施再大的力,做再多的事,也不會讓每個孩子都能考到更好的分數.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有多元智能.
每一個孩子的天賦組成比例就是不一樣.
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多元智能都只能以考科的紙筆測驗看得出來,也不是每一個孩子的天賦都是學術性向最為突出.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來到偏鄉,好好蹲點個幾年,親手教教幾堂課,你就會發現,有太多課堂外的因素影響、干擾、削弱、抑制了你在課堂內的教及孩子在課堂內的學.這包括了:家庭支持力道低、社區文化資本財少、城鄉差距造成的文化刺激弱、社群媒體娛樂圈手遊直播平台造成的價值底蘊淺等等.
於是,我的教育觀點及教學信仰確立為:國英自數社不是每一個孩子的舞台,但聽說讀寫算是每一個孩子終其一生都需要的上舞台的梯子.
那個舞台可能是烹飪,可能是機電,可能是土木,可能是植栽,可能是業務,可能是醫護,可能是現在這個世紀你知道的365行,更可能是未來十年我們都不會知道的全新的3650行.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在聽說讀寫算幫孩子扶弱,那我們的孩子就有機會在未來人生的舞台上自己拔尖.
自此之後,我們在爽中致力於動機激發策略,那包含:外在行為改變技術的學習護照與跳蚤市場以及內在認知內化策略的多元成功機會(陶藝/美術/國樂/社團/技藝學程/英語營...).
後來這十年,我們更深刻感受,讓課堂成為孩子想投入能參與的課堂,就會是最大的動機激發策略,讓教學成為孩子長知識有能力的教學,就會是最強的動機增強策略.
簡單來說:讓課堂本身成為最大的動機激發原因,讓教學本身成為最強的動機增強媒介.
所以從我的MAPS開始,逐漸影響校內更多夥伴願意嘗試並投入教學改變,這些爽中的夥伴不見得認同自己的教學可以一言以蔽之的統稱為:翻轉,但,我想,有效的讓學生在課堂成為參與者,讓這些參與成為有效的實質學習,應該是爽中團隊,包含我在內,最在乎的事.
爽中在偏鄉,6班小校的規模,大家都很忙.忙著班級經營,忙著師生對話,忙著涵養態度,忙著內化動機,忙著影響學生去影響家長影響社區.忙著做這些那些來降低課堂外的因素影響、干擾、削弱、抑制了我們在課堂內的教及孩子在課堂內的學.
文化的建立需要時間,傳統的構築需要深耕,氛圍的形成需要堅持,每一屆新生進來都要重新開始,但就像爽中已經堅持了六年的暑假自辦三週英語夏令營一樣,第一年的八個小隊只有一個小隊勉強在營隊最後一天的英語話劇發表會上勉強的中英台語三聲帶演完7分鐘的灰姑娘,第四年八個小隊都完整演出,第五年八個小隊流暢的完整全英語演出,第六年八個小隊流暢、生動的完整的全英語演出.
時間、深耕以及堅持,文化、傳統及氛圍才能建立、構築與形成.
因為這樣,會考以來,爽中學生在每一個個別考科達B的比例一直表現的不錯,甚至,2018年國中會考,爽中的學生第一次在國英自數社五個考科達B以上的比例,每一科都超越了全國平均.
我們相信,從C到B,需要的是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學校的整體經營策略,那會克服絕大部分的家庭、文化、城鄉、經濟、社會等課堂以外的學習不利因素.
從C到B的意義,是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扛得動那把梯子,或許是閱讀,或許是算術,或許是英語,未來有機會可以扛那把梯子爬上自己想要的舞台.那個舞台可以讓自己或者翻身、或者流動、或者發光,也就是自我實現.
2018年,我們讓絕大部分的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後天的努力可以克服先天環境的不利,這證明了爽中教師團隊教學的有效.
至於從B到A,我認為除了需要老師的課堂教學能力與學校的整體經營策略,更需要家庭支持力道從小推上一把.
也就是說,如果家庭支持力道是沒問題的,孩子起點已經比較高了,那麼,老師的有效教學,能不能幫助孩子願意嘗試扛更高更大的梯子呢?
這是指每一個單一考科從B到A的狀況而言,如果要說拿到5A,在我看來,對於偏鄉孩子,對於小校教學,真的是可遇不可求.
更何況,我不認為強求5A有那麼必要,也不是強求就會有的,我們更在乎拿B對孩子的意義.
但如果遇上了,那就是證明一個教學團隊的機會.
爽中遇見了這個機會.
我們把握住了.
孩子也把握住了.
5A,5個+是這張照片中的某一個孩子的會考成績.
2019,爽中教師團隊證明我們除了能夠扶弱,協助孩子從C到B,協助孩子看見並相信自己只要願意努力,在老師的教學協助下,可以扛得動未來要爬上自己舞台的梯子;爽中教師團隊也證明我們能夠拔尖,協助孩子從B到A,在老師的教學協助與家庭支持下,看見並相信能夠扛得動更高更大的梯子.
我們不但扶弱,爽中也能拔尖.
事實上,照片中還有個孩子只差一題,也是5A.
這個孩子,更是一路從第一次模擬考的2A,努力到4AB++,他的鬥志讓我們都感動不已.
成績的確不是每一個孩子這一生最重要的事.
但如果國家的測驗已經越來越從課本到生活,從知識到能力.(今年,國中會考國文科整份題本近8000字,只有31個字來自課本.)
也就是說,會考越來越需要學生有意識的運用知識,選用策略,嘗試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也就是我說的:素養沒辦法考,但沒有素養就考不好.
那麼,用會考的表現來檢視孩子三年的學習投入、老師的教學表現以及學校的經營策略,為什麼不是一個必要的指標呢?
扶弱,是讓每個孩子透過老師的教學試著扛梯子,從C到B,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可以扛得動聽說讀寫算的梯子,未來可以爬上自己的舞台,實現自我;拔尖,是讓起點相對高的孩子透過老師的教學願意嘗試,從B到A,讓孩子相信並看見自己扛得動更高更大的梯子.
試著扛,願意扛,事實上,扛的本身,就已經超越了分數的框架.
如同我們一起拍照的那天我說的,這三年的每一天每一節課的投入與努力,早就超越了幾A幾B.
多一個A,不代表人生就不需要奮鬥;少一個B,也不代表人生從此再怎麼奮鬥也沒用.
在爽中這樣一段奮力往前的日子,才是人生更應該刻骨銘心的事.
太棒了,我的偏鄉勇士們.
國中學業性向測驗 在 諮商椅上的教養 - 陳鴻彬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與學習挫敗感共處的日子,比你想像的更孤單》
國中時以全校第二名畢業,高中時以全班倒數第三名作收,我摔了非常大的一跤。
一直到年近三十,我都還不甚清楚當年的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因為我,其實非常用功。尤其是高一那一年,因著住宿的緣故,每天晚上住宿生需要集中晚自習三個小時,我總是整個晚上死守書桌,但讀不下去的焦慮感,越來越重,成績上不來的挫敗感,則越來越濃烈。
我沒有任何補習,一來因為家裡窮、不想增加家裡負擔。二來是因為我深知道「我需要的是時間,來消化白天的學習內容,而非塞更多的東西」,一旦補了習,我會少掉許多消化課程的時間、卻多了更多需要消化的東西,一來一往間差很大。
我向來就知道自己不是天才型的學生,所有的智力測驗與學業性向測驗也一再提醒我自己要認份點,所以國小就開始熬夜。我常想:如果當年國小睡眠充足點,成長激素分泌多些,我的身高也許就……(笑)
等到升上國中,我的學習感到明顯吃力,所以用更多、更大量的時間,來換取分數。
「至少我的努力還看得到成果。」我總是這樣對自己說。雖然辛苦,但甚感欣慰。
直到升上高中,課業量比國中加深加廣甚多,我才驚覺自己可以投入課業的時間已經「緊繃」(台語),難以再追加「時間預算」。
於是崩盤,也只是剛好而已。
自己成為老師之後,我最不能接受的場景就是:面對學生成績不理想,有些學科老師腦袋裡只能容許一種推論:「一定是你不夠用功,成績才會這麼差!」
我心裡總是暗罵:這種「努力,一定可以歡笑收割」的人生勝利組神邏輯,究竟什麼時候才會遠離?!
在學習挫敗中的孩子,最不缺的,就是落井下石式的指責。
【學習的歷程,牽涉到許許多多的環節,是很細膩的,請別這麼粗糙地歸因】
我很年輕的時候就發現:我的閱讀速度很慢、同時很需要高度專心,所以我學習的速度快不起來,也是我學習之所以吃力的主因。即使是現在的我,依然如此。
但除此之外,成年以後我也慢慢發現一件很有趣的事:原來,我的閱讀速度慢,是因為我必須確認「我能順利把正在讀的文字在腦海裡轉譯成畫面」後,我才有辦法繼續讀下一句。對於很依賴「圖像式思考」的我來說,這個細膩的過程,非常非常重要!否則「人家是過目不忘,但我是過目即忘」。
舉個例子來說:你喜歡金庸小說嗎?別說你,我也很喜歡!因為好看極了。只是,我讀金庸小說很慢很慢很慢很慢很慢。
但是,一旦轉譯成功,那個畫面就會像相片一樣,深深烙印在我的腦海裡。從此,這個知識就是我的了!想故意忘掉都很難。
這個學習上的特性,在我的後來的生命歷程裡助益很大,無論在攝影工作、文字工作,或在諮商工作上,都是。
只是,這些益處,都是在我離開高中校園後才顯現。而在龐雜的高中課程裡,我卻因為這樣的學習特性無比辛苦。
同樣的,我也在校園裡看見有這麼一群孩子,那種感覺猶如看見以前的自己,所以我總心疼不已。
在確認他們已經試過許多方法、盡力之後,我能做的,就是在他們對自己放棄之前,撐住他們,讓他們在與學習挫敗感共處的日子,少些孤單。
然後,幫助他們看見他們自己的亮點,以及撐完高中生活的盼望。
就像他們眼前的老師一樣。
但是,其實這件事由父母來做,會比我來做,更療癒。
-----
(照片拍攝於2005年,清晨的日月潭)
-----
*陪伴自己少些孤單的療心書:《鋼索上的家庭:以愛,療癒父母帶來的傷》(陳鴻彬著,寶瓶文化出版)
博客來:goo.gl/WbAwhV
金石堂:goo.gl/4gjg2m
誠 品:goo.gl/6WMfpx
讀 冊:goo.gl/Mu3Usv
灰 熊:goo.gl/sQwffm
國中學業性向測驗 在 木木老師邊教邊學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學期幫學生做各種心理測驗, 這件事當然不像解塔羅牌還是看手相這麼有趣, 從施測到解測, 不管是學業性向測驗、讀書策略量表還是多元性向測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