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性益生菌-布拉氏酵母菌】
所有益生菌中,唯一不怕所有抗生素的真菌益生菌
臨床用途與特點大公開--搶先看
===========================================
1.一般抗生素引起腹瀉:4×10^9 CFU/天×1~4週
2.困難梭狀芽孢桿菌感染引起的腹瀉:2×10^10 CFU/天×4週
3.小孩急性腹瀉:250 -750mg/天×5-10天
4.急性輪狀病毒腹瀉:凍乾S. boulardii =250 mg,每天二次×5天
5.旅行者腹瀉:5×10^9-10(50億-500億) CFU/天,在出發前5天開始服用直到回程
6.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250 mg,每天三次 × 4週,並搭配每天1公克mesalazine × 6個月。不過後續的文獻回顧文章表示,目前仍沒有足夠的文獻佐證布拉氏酵母的效力。
註:一般常見研究配方250-750mg的 S. boulardii,大約為10^9 -10^10CFU。
===========================================
優點:
1.不怕抗生素
2.耐酸鹼
3.穩定性高
4.停止服用後,3-5天完全排除
困難梭狀桿菌益生菌 在 安營養師說營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腸道健康不外乎就是現代人關注的健康議題‼️
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古希臘的醫師說過「所有疾病都始於腸道」,以現代醫學觀點也越來越證實🙋
讓我們一起探討腸道與大腦健康的關聯吧✨
大家可能對於「腸漏症」這個名稱很陌生,這也是我踏入功醫領域才聽過的🥸
🔺腸道爲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保護我們的免疫系統不遭受攻擊,維持身體的健康平衡!由腸道菌產物和代謝物與我們互利共生,此時為菌相平衡💞
但是腸道中的黏膜(保護屏障)遭受攻擊,造成腸道通透性增加(壓力、藥物尤其是抗生素、飲食過敏、毒素等等),會去造成腸道屏障發生裂痕,也就是緊密接合(tight junction)被破壞,導致一連串的免疫發炎反應
🔺腸腦軸的角色在這邊很重要‼️腸道菌相會影響整體腸道菌叢代謝出來的產物~尤其是我們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多巴胺)影響我們大腦反應出來的情緒,如果因為腸道緊密接合被破壞就會導致憂鬱躁鬱現象,也會使身體、大腦產生發炎反應🥲
🔺腦中的血腦障壁(BBB),阻擋外來不好物質進入大腦,保護大腦神經系統及營養物質🧠
但是如果腸道的滲漏導致血液中產生免疫發炎反應是會去破壞我們的血腦障壁‼️導致有害物質進入大腦中造成不好的影響
✅這也是越來越多針對不同情況的益生菌(質)產品的出現🙋但最重要的是找出腸道不健康的原因,才能對於自身狀況有改善👌
🔺補充:麩質過敏以及抗生素治療產生的困難梭狀桿菌(毒素AB)是很常見造成腸漏症的發生原因‼️
而在一些臨床上也會發現出現在一些自閉症及過動症的個案身上‼️
✅飲食調整以及身心靈平衡都是需要注重的,之前我有寫過腸道健康計畫(5R)!大家可以參考看看唷🥰
這篇內容可能有點複雜,我自己都覺得10頁不夠🤪大家可以搭配圖來閱讀(一樣有問題可以討論🤤)
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學習🙋
週五愉快😗✨
👩🏻⚕️追蹤 @health_dietitian 漲知識
👩🏻⚕️收藏分享💞
#腸道健康 #益生菌 #益生質 #腸腦軸 #消化 #食物過敏 #神經 #營養師 #營養素 #大腦營養 #血清素 #憂鬱 #發炎 #菌相平衡 #免疫力 #好菌 #血腦障壁 #知識
困難梭狀桿菌益生菌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一直升溫,感覺人心惶惶,除了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少外出⋯⋯上述避免「外在」接觸的防護措施,「內在」我們能做什麼呢?
其實越是疫情嚴重期間,維持 #對腸道菌跟免疫良好的飲食跟生活型態,才是擁有好的免疫系統的關鍵。
分享一下之前在粉專 @益生菌與他們的產地
https://www.facebook.com/110491263995692/posts/262425888802228/?d=n 的內文:
今年一月香港中大醫學院一項針對新冠肺炎最新研究觀察結果,分別收集了100名確診住院病人及78名非確診者的血液及糞便樣本,發現兩者的腸道微生態不同,新冠肺炎患者的腸道內 #缺乏3種可調節免疫力益菌,包括幾種 #雙歧桿菌菌種、 #直腸真桿菌及 #普拉梭菌;其中 #普拉梭菌和雙歧桿菌與新冠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有關,缺乏這些益菌導致有「長新冠」情況,即患者體內病毒已清除,但腸道微生態失衡仍然持續,或會導致長期病徵,包括疲倦、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和脫髮等症狀持續超過12星期。
而這些腸道菌結構的不同,和體內發炎激素跟器官被破壞的嚴重度呈現相關性。
而為何「健康飲食」會跟「免疫力」直接相關?就是因為飲食中營養素的特殊比例,會養出這幾種跟免疫相關的好菌,尤其是 #丁酸製造者們,他們會用 #短鏈脂肪酸 的訊號指揮免疫T細胞來防禦病毒🦠。
高血壓、糖尿病、肥胖、老年人皆是重度 COVID-19 的高風險族群,而該族群的腸道微生物叢都因慢性疾病與年老而出現改變(dysbiosis),丁酸菌下降,使腸胃屏障功能失調,導致病原、致病有機體(pathobionts)較容易接觸到腸道細胞,使得病情惡化。
這也就是為何我從去年疫情一開始爆發,就苦口婆心的勸大家 #對腸道菌有益的飲食、 #多喝水、 #不熬夜,這每一項都是建立免疫力的關鍵。水能將營養跟訊號送往身體各處、將代謝廢物跟毒素加速排出體外,你每天喝個1、2千cc,跟個心臟衰竭的病人喝的一樣,每天吃蛋白質只有體重的0.8到1倍的克數,跟個腎臟衰竭的人一樣,器官是要怎麼健康?
一堆人一邊 #嚷嚷著要買口罩買酒精, #一邊吃不健康垃圾食物跟高脂肪食物破壞自己的腸道好菌(雙歧跟阿肯都怕高脂肪),還一邊熬夜上網兼不喝水,到底是要怎麼防疫?最好的防疫當然是從 #身體健康做起啊!!!
(猜猜看下面的圖誰是普拉梭菌呢?)
#忍不住一再提醒
#我們是靠誰來對抗病毒?
#是靠你身體好的微生物在幫忙你啊啊啊啊
#最好的防疫是健康生活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