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郎電影徵信社 #靈感疑案
(圖說:按照本單元的規矩圖右應該要是靈感來源本人的照片,遺憾本案雖然追查到真有其人,然而照片仍不可考。姑且拿 Gotham 市的路人照片填充,還請見諒。 )
當下的我們每天在 Instagram 上表現自我,100年前的 J.R.R. Tolkien 則喜歡寫信表現自我。因為他這個持續一輩子的好習慣,我們如今可以從許多留存的 Tolkien 書信中尋找中土世界的蛛絲馬跡——
1956年 Tolkien 寫信給一個因為多次書信往返已經拿到「頭號粉絲」徽章的魔戒粉 H. Cotton Minchin 說道:「我的 Sam Gamgee 確實是某個英國軍人的寫照,他就是1914年的戰爭中那些我認為比我更高貴的士兵和我的 "batmen" 的化身」。
1914年的戰爭指的是發生於1914~1918年間的第一次世界大戰。整個魔戒的故事就構思於 Tolkien 參與一戰的期間,尤其是整整105年前的7月開始的索姆河戰役。Tolkien 在另一封書信中就說過「死亡沼澤的靈感來源正是索姆河戰役中的法國北部戰場」。
話說回來,Gotham 市的蝙蝠俠先生你出現在這裡做什麼?
Batman 實際上是個古老的軍中職務,有點接近我們理解的傳令兵。Bat 這個字在古英文中是馬鞍的意思,所以 batman 也類似馬伕的角色。Batman 是許多歐洲國家軍隊派發給軍官的私人僕吏,業務範圍從傳遞口令、打理軍服、備餐、鋪床、擦桌子等工作無所不包。
值得注意的是 Tolkien 在上述粉絲私訊中,不只用了 "my Sam Gamgee"一詞,後頭還乾脆直接稱 "my batmen"。也就是說忠心耿耿的 Sam 很可能就是 Tolkien 的僕吏,或者說是 Frodo 先生的僕吏。
回顧魔戒中 Sam 畢恭畢敬地開口必稱 "Mr. Frodo" 的舉止也符合他僕吏的隱藏版身份,更別提他在報隊魔戒遠征軍之前就是 Frodo 私人僱用的園丁。 因此雖然電影裡頭的 Sam 看起來比較像是蝙蝠俠身邊的小跟班 Robin,但更精確的身份比較像是尊貴的 Bruce Wayne 僱用的僕人 Alfred。
具體追查 J.R.R. Tolkien 在一次大戰服役期間到底有沒有專用僕吏 batman 甚至是複數的 batmen 已經有點困難,以致於存在說法不一的各種不同推論。
接下來出現一封被 Tolkien 小心收藏、以致於直到今日仍妥善陳列在Tolkien 遺產管理委員會所維護管理的圖書館裡的陳年信件,提供了 "my Sam Gamgee" 的可能線索——
寄件日期是105年前索姆河戰役開打一個多月後的1916年8月25日,寄件人是名為 Thomas Gaskin 的 batman 遠在英格蘭的媽媽所寫,寄往索姆河戰場上的長官。
媽媽在信中懇求:
「拜託大人您可否告訴我關於我兒子陣亡的任何相關資訊......因為他是你的僕吏,我猜想你一定能透漏一些關於他的消息。我唯一收到的就是週五早上他們傳來的死訊。如果這在您的權限之內,懇求你讓我知道和他的死有關的更多詳情。」
J.R.R. Tolkien 從1916年收到這封信開始一直到1973年過世為止,經歷過無數次搬家、轉職,卻從來沒有弄丟這封信。顯然這封信對他私人情感上有獨特的意義。這使我們不得不做出大膽的推論:死於索姆河的 Thomas Gaskin 就是 Tolkien 在1956年粉絲書信中所稱的 "my batmen", "my Sam Gamgee"。
這是魔戒遺漏的支線故事:Sam Gamgee 的媽媽發了訊息給兒子服伺的主人家 Frodo Baggins,懇求尊貴的 Frodo 先生交代清楚自己的兒子到底是怎麼死在遙不可及而消息斷片的末日火山上頭。
Frodo 的游標停留在輸入中的欄位,還沒想到該怎麼回覆這位傷心的媽媽。
為期141天的索姆河戰役是史上死傷人數最多的戰役。參與戰爭的英、法、德軍在這片僅僅2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死傷130萬人。「低階軍官成批地陣亡,一分鐘就能死上十幾個」Tolkien 曾回憶道。
延伸閱讀:哈比人的勇氣和希特勒的蛋蛋(https://bit.ly/3hJjSp6)
「回覆 長官 信件 英文」的推薦目錄:
回覆 長官 信件 英文 在 Goodbye HK, Hello UK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發夢有一日福地政府會要求所有人,唔再有獨立思考能力,亦唔需要有自由意志。
#港台頂住呀!
【新聞處發信要求公營機構撐政府】
****最新 附 新聞處回應***
《視點31》發現,政府新聞處向需要接觸海外商會的公營機構發電郵,期望他們就近期《逃犯條例(修訂)》爭議協助政府解說,附以「迫切需要」的觀點陳說,當中提及目前「維護特首尊嚴至為重要」。
該英文郵件於昨日傍晚(6月25日)向部分公營機構發出,寄件人為新聞處副處長斐博歷,信內至少分別以「法治不容妥協」、「支持特首」、「支持警隊」及「重振香港」等四小題,闡述政府期望公營機構協助宣傳的訊息。
有於其中一間處理國際商貿事務的公營機構員工對《視點31》表示,過往斐博歷發出的電郵,只會交代《逃犯條例(修訂)》事件的最新事態,「內容只會列舉事實及附以相關連結」,對他今次的電郵內容用如此強烈字眼為特首「護航」感驚訝及不尋常,「公營機構要靠政府批資金營運」,質疑此舉是否向公營機構施壓。
《視點31》今早向斐博歷查詢,證實電郵由他本人發出。斐博歷回應此舉是新聞處與友好機構的恆常溝通,每星期都有發出類似電郵,向外解釋香港最新情況,予他們對外時參考,並不是施壓。
信中強調,行政長官作為香港的領導人,維護其尊嚴至為重要,若管治效率減低,將嚴重破壞香港。該文補充,特首早前已就《逃犯條例(修訂)》的手法致歉,亦表達了繼續服務公眾及與各界溝通的決心。
郵件又指,政府應對612事件中的「非法暴力行為」的態度是「中立、公平及公道」,任何要特首「違反或破壞法治」的要求都是「不能接受」的。新聞處歡迎不同界別人士力推此訊息。
該信亦申明,特區政府譴責包括上周五圍堵及破壞警察總部在內,任何損害警隊尊嚴及挑戰警方權威的行為,強調政府堅定支持警隊繼續依法維護法紀及保障香港市民性命及財產安全。信中指出,大量針對《逃犯條例(修訂)》的傳媒報道,無疑已影響香港國際聲譽及地位,特區政府會致力重建國際對香港的信心。
斐博歷的新聞處副處長之位負責經濟及貿易辦事處,協助處長監察香港在海外的形象、負責統籌和督導政府在海外的公關工作。
【何安達: 觀點特別、似畀內部同事睇】
前新聞統籌專員何安達認為,斐博歷有責任就本港事件對外發正面訊息,但就信件內容而言,「會以為係講畀內部同事聽、有啲奇怪」。他又指出,信中的「維護特首尊嚴」之論「觀點特別」,而當中暗示「要求政府不起訴612事件示威者」是有損法治亦「奇怪」:「起唔起訴係政府決定、無關法治」。
何安達認為,香港人最近勇於為核心價值表態,「在國際眼中香港人係升呢,尷尬既係政府」。此郵件不但未能解除合作伙伴對疑問,反而會令人更思疑政府如何應對事態,「我會形容呢個發正面訊息的舉動係不足」。
***********************
政府新聞處回覆:
政府新聞處經常與對外宣傳香港的機構保持溝通, 並和他們分享資訊和解釋香港在政策和議題上的情況。
所述電郵與以往發出的電郵性質一樣,旨在向他們闡述政府立場。
我們沒有要求有關機構推廣或同意電郵的內容。該電郵只是我們和持份者的定期溝通。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