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論壇/張善政】我們不能有顧面子又顧裡子的軌道建設嗎? - Yahoo奇摩新聞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之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外界一片撻伐之聲。這計畫被認為債留子孫,是大撒幣的綁樁政策,更被諷稱是「錢沾」計畫,主要就是因為內容軌道建設經費比例過高。一來,說軌道是代表前瞻,令人無法瞭解蔡英文心目中「前瞻」是如何定義;二來,這些耗資千百億的建設,都沒有經過該有適當的評估程序,而是完全憑一些政治人物的主觀喜好。反而經過長久評估確有需要、而且正在進行的東部、南迴鐵路幹線提升計畫(雙軌化、電氣化),卻沒有受到青睞,進度沒有因為前瞻計畫而有任何加速。說穿了,不外是因為這些計畫是馬英九政府任內啟動的,即使前瞻計畫加碼促其提早完工,大半也是前朝政府的功勞。前瞻計畫,就是這樣充滿了狹隘的政治算計。
四年後,蔡總統風光連任,號稱因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必須配合產業發展,大幅調高數位、城鄉建設預算,原本佔比最大的軌道建設預算則大幅降低。好奇怪,四年前數位、城鄉建設不是應該就是重點嗎?為什麼要花四年寶貴的時間才能醒悟?數位科技一日千里,陸、韓快速進步,我們虛擲四年光陰,對國家發展造成很難追回的落後。這筆帳要算到誰頭上?
但是客觀來說,把軌道建設經費從前瞻特別預算移到一般公務預算,是正確的作法。其實軌道建設本來就需要花時間好好規劃可行性,而且土地收購、實體建設也需要不少時間。當年為期八年的前瞻計畫一口氣列入這麼多軌道建設,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 Mission Impossible,但只有蔡政府還在作夢。雖然很遺憾蔡總統到第二任才看清事實,但晚一點夢醒,總比永遠不醒好。蔡政府體認現實,知過能改,值得給予正面評價。
諷刺的是,這樣預算的調整,反而引起許多縣市的顧慮。前瞻計畫當初既然飽受批評,為何現在調整,反而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疑慮呢?這就必須好好由軌道建設的特質來說。
台灣的軌道建設,從高鐵、台鐵、北捷到高捷等,無一不是極大的財務挑戰。尤其高鐵經驗,給我們很深的教訓。
高鐵自始標榜世界最大BOT案,政府可以零出資。但因為有著非常重的建設投資折舊,所以即便現金流沒有太大問題,但帳面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這是高鐵曾經面臨財務危機的原因,也是所有軌道建設都要面臨的挑戰。是毛治國擔任院長時候擬出對策,拉長折舊攤提年限、減資再增資,讓高鐵現在成為台灣唯一一個財務比較健康的軌道建設。但是現在政府變成是高鐵最大股東,當年我們自傲的「世界最大BOT案」已經破滅。顯見當初財務規劃,包括攤提年限、載客量預估,都是很有問題的。除此以外,當初把多數高鐵車站建在都會區以外,希望藉車站帶動附近新區域發展,也是過度理想的虛幻目標。檢視目前的所有的高鐵車站,除了桃園、新竹是受惠於鄰近區域自然發展而逐漸繁榮外,從苗栗、台中一路到嘉義、台南,高鐵車站旁邊仍然是大片荒煙蔓草,高鐵車站並沒有帶動區域的土地開發。
有了高鐵這個寶貴經驗與教訓,我們軌道建設應該更謹慎從事。但是蔡政府即使到現在,也還沒有學乖。
台鐵虧損是眾所皆知的事,但政府多年來一直不接受票價調整,財務除了折舊費用,還有龐大的退休人事負擔。搭乘人數最多的北捷,一樣也是處於盈虧邊緣,近日更因為受疫情衝擊,4個月虧損11億,已向中央申請紓困。其實,北捷之所以能免除大幅虧損的命運,是靠受惠於台北都會區經濟繁榮帶來的豐富業外收入。其實香港捷運也是一樣,載客量遠高於台北,但是要不是有土地開發的業外收入,一樣虧損。所以區域發展是軌道建設非常重要的前提!
再來看高雄捷運,載客量一直低迷,一列車只有3節,大概是世界上最短的捷運列車。高捷更曾經瀕臨破產邊緣,後來是因為把資產移撥給高雄市政府,折舊不列帳在高捷,才免於破產命運。說穿了,這是玩弄數字遊戲,並沒有解決財務問題。高雄輕軌更是不用提,門口羅雀。當年在馬英九政府時期,就有內閣閣員建議馬總統不要給高雄這筆經費,但馬總統當時因為要展現不分藍綠的施政格局,還是支持了高雄輕軌的興建。
如果北捷財務勉強處於盈虧邊緣,高捷多年慘淡經營,那麼其他地方的軌道建設,有沒有機會達到財務平衡,答案其實很清楚。軌道到底是當成政府對公共建設的投資,或看成事業經營(未來要回本),政府一直沒有定位清楚。若是要談賺錢的話,那台灣的軌道建設真的是全都不及格。
儘管虧本,但軌道建設實在太重要了,不可能完全不做,但必須引進不同的思維。軌道建設應該要配合完整的區域開發計畫,是帶動區域繁榮的重要因素,但不能是唯一因素。這不是說一定要先有區域繁榮才有建設軌道,那就落入蔣經國當年十大建設所說「今天不做、明天後悔」。而是區域計畫與軌道建設可以同步進行,但是不能沒有區域計畫,只有軌道建設。如此軌道建設的財務也有健全的可能。
舉例而言,如果好好規劃國境之南-屏東的觀光,以墾丁帶動屏南整體觀光藍圖,解決遊客從高雄到墾丁的不便,台鐵南延至恆春就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軌道建設。
再以基隆輕軌為例,2020年蔡總統競選連任時大開支票要建基隆輕軌,但事實上基隆河廊道已經沒有地可以再建新軌道(除非地下化),必須跟台鐵共用。如此勢必會排擠台鐵班次,更有近日新聞提到台鐵基隆站可能會因讓位給輕軌而必須裁撤,引起居民反彈。基隆市長林右昌只好說,一定會徵詢居民的意見再決定。當初開支票的蔡總統,應聲附和的林右昌,都是政治掛帥,導致今天這個困局。
其實馬英九政府時期曾有意要建基隆捷運,但是後來因為擔心會造成龐大財務負擔而作罷,這是今天基隆輕軌變成選項的原因,是「沒有魚、蝦也好」的邏輯。但是若做一個民調,基隆地區居民當然會想要捷運、不要輕軌。畢竟二者服務水準差很多!
以前因為基隆河谷逢颱風大雨會淹水,所以沿河土地只能做貨櫃場的低價值運用。但後來做了圓山子分洪隧道,基隆河洪水可經由隧道直接由瑞濱附近海岸排到海裡,汐止到八堵的基隆河谷不再淹水。可惜政府卻未能利用這個大利多來規劃基隆河谷的新面貌,讓員山子分洪的效益進一步發揮。當務之急,國土計畫應針對台北到基隆河谷的開發重新檢討,做一些工商、住宅的高價值使用。當基隆河谷成為高價的地段,台北到基隆才會連起來一起繁榮、帶動人流和經濟發展,才撐得起台北到基隆軌道建設(捷運)的財務。換言之,先有好的區域規劃讓地方繁榮,軌道建設才能發揮效益,但不是靠軌道建設的單一因素就想帶動區域發展。
政府將此期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軌道建設比重大幅降低,對於國民黨來說有些尷尬。過去杯葛前瞻計畫,批評是大灑錢,但編列這筆經費後現在要刪減,縣市長現在又跳出來希望這筆經費不要移走,這個心態其實很不健康。
現在把軌道建設經費從特別預算移到公務預算中後,未來要有任何軌道建設,除中央出錢外,地方政府也要出自籌款。如此可以讓我們不要債留子孫,地方政府也可以好好面對現實,真正用「前瞻眼光」去盤點到底哪一些軌道建設可行,更要有責任先好好規劃區域發展。過去上樑不正下樑歪,上面大灑錢規劃不切實際的軌道建設,下面的地方政府也覺得這筆錢不要白不要,忽略了區域規劃要先行的配套。
這次前瞻計畫軌道預算調整沒有贏家。民進黨政府輸了面子,證明當初四年前被批不切實際的計畫的確是空中樓閣,今天才終於體認這個道理;地方政府則輸了裡子,原本希望中央給錢,地方不用出錢,就有軌道建設。但若地方政府若有前瞻眼光,能端出好的區域規劃出地方繁榮遠景,中央當然要支持可以有健康財務的軌道建設,既贏面子、又贏裡子。
這才是睿智政治的格局!
https://yns.page.link/YYE47
四股圓編圖解 在 邱佩玲 Peilin Chi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喜歡食物攝影嗎? 有人文深度和生活質感的那種?
來自台灣的美國食物造型兼攝影師沈倩如,作品不只造型意境皆美,故事性強;她的文字安靜簡約,沈穩淡定, 讓人讀來有股安定的力量,卻和影像作品一樣,在筆觸(線條)牽引 、情境(光線)流轉間,情感汩汨流動,不吵雜蹦跳,更像有人在你耳邊幽幽呢喃,娓娓道來, 卻又恰如其份地引爆你的情緒點,即便是平凡,也引人深思。連談攝影技巧都是,你以為讀得正舒服,卻不得不動起腦筋用力想了起來。
兩年半前我出版{原味食悟}時,還不認識倩如。同時間她和南台灣的表妹楊蕙瑜合著了飲食電影文學書 {戀食人生},和早些年出版的劉怡伶的{嚐書} 體裁近似,但{戀食}更勝一籌,一因我更喜歡倩如的文筆,一因書裡有不少她的美麗食攝作品,當然也少不了食譜!
我很榮幸在{原味食悟2} 裡用了一張她的大方贈圖。至今還在做著將來可不可能和她合作著書,她掌鏡,我拿鍋鏟的夢!
【食物攝影- 俯視的餐桌時刻】下篇
清晰主體
拍食物一定要知道主角在哪,然後運用光圈、布光(參考上篇圖解)、道具、角度使主角突出,配角不搶眼。單眼拍時,用全手動模式(M),自己決定光圈和快門速度。近拍以料理為主角,遠拍創作氛圍。
如果拍的是進食中的餐桌,有人,有料理,便得同時慎選角度和景深,免得人物過於顯眼。以食物為主角的相片,只要有人出現,或是餐桌上瓶瓶罐罐的品牌名現身,便易搶視線。以醬料為例,除非是商業廣告,不然都是另用容器裝。
另外,在電腦看圖總覺得與食譜書相差甚遠,最明顯的因素是影像大小。任何影像一旦放大,氣勢便增強, 而細節裡的質感亦能展現出來。若怎麼拍都不盡理想,就走近拍,只要食物本身夠誘人,便讓它佔據大部份畫面,再佐以簡單的必要餐具即可。
構圖線條
類似高空俯瞰地面,或看房子的平面圖,俯拍突顯餐盤道具(例- 圓、方、橢圓)和食物(例- 全形或切塊的披薩)的幾何形狀。用交錯的對角線來放餐盤道具,可營造畫面的動態感。簡單說,即透過線條引導視覺。如此構圖,讓桌上的餐盤看來像是從畫面的某一端或點往另一個方向延展開來,而影像不論橫看或直看均能有流暢的美感。(圖一和圖二)
刀叉匙筷、長形烤盤、餐巾、桌緣、椅子等等不僅是最能輔助對角線的器具,也是打破餐盤和料理形體重覆的要素。俯拍也挑戰形體的精確度,須注意相機拍攝主體時,能否精準地與背景平行。(圖三:杯盤的圓體相對於蛋糕匙、餐巾和桌椅的直線條)
立體餐盤
俯拍時,餐桌上有不同大小和形體的餐盤最是好辦。若差別些微,就在想強調的焦點料理餐盤下方墊個東西,將高度稍提高,之後把旁邊盤子的一小部份移入主盤下方或緊鄰主盤(圖四);又或是將盤子交叉疊起(圖三),兩個大小不同盤子疊放(圖一、圖四)。藉由這些方法,即能顯現更多的高低、大小、層次差異。
層次細節
細節宛如裝飾,惟務求自然、簡單、真實。舉例而言,麻婆豆腐有賴紅辣椒和(新鮮)蔥末提色;炒菠菜則挑出幾片大蒜放菜上;高麗菜卷切一卷顯切面;芝麻麵在拍之前撒些新鮮蔥花和芝麻。蔥、薑、蒜、辣椒讓食物美味加分,也能在視覺上有畫龍點睛的效果。(圖二的大蒜、麵包屑、匙上的醬汁、起司)
至於沙拉醬,若是簡單的油醋汁,通常是不用倒入沙拉,放在一旁意示就好。但若醬汁之重要性與沙拉本身不相上下,又或也是你想強調的,則只要在沙拉上面放幾匙(匙上留些許醬汁點綴),或輔以手倒汁入碗盤的動作,無須大量攪拌。(有關手動作的食物攝影,下......篇再聊。)
盡量克制拿書或雜誌入鏡的念頭,除非你有意談該讀物或在社群網站標籤。總之,在用任何裝飾前,先問自己,它與料理的關係何在?William Strunk Jr. 所著《風格的要素)》寫到:「一個句子不該有贅字,一個段落不該有贅句,就跟一幅畫不該有不必要的線條,一台機器不該有沒用的零件的道理是一樣的。 」攝影亦同。
留白畫面
總有人說要過減法的生活,攝影也是。看畫面時,想想有哪個東西可拿掉,又或怎麼取角度,不讓所有東西100%入鏡。留個角落空著,一來簡潔,二來觀者想像力增加,三來影像切割和編輯有彈性(例- 將直或橫拍影像裁剪為方形;空白處寫字;影像跨頁排放)。畫面豐富不意謂「滿」,它能由色彩、形體、線條等條件來決定。下次拍照時,不妨試著在一個角落放食物,剩餘的空間以背景(桌面、桌布、地板、餐盤)紋路來滿足;或是,將餐桌上的料理拿掉一盤,把空白納入。(圖一、二、三.、四)
個人風格和品味由自身經驗與視野漸進形成,每個人拍攝時的主客觀環境均有異,喜好和選擇亦不同。因此,攝影文很難寫得周詳,變數實在太多。我認為,沒人可以寫一本書或文章教你拍出好影像,頂多只能當個引導人,跟你聊經驗,告訴你他們怎麼拍。就像此文提到對角線構圖,或許以後你欣賞他圖時,會想到這點,繼而透過練習,尋得自己的聲音。不管多忙,時間一定有的,只要有心,加些堅持,就會有收獲。每天拍一點,即使光不怎麼樣的時候,還可練構圖。
常見網路雜誌以Instagram紅人作品教你怎麼拍,那多是事後拿別人的影像來歸納。舉個例子,曾有篇文章教讀者學用花來點綴畫面,但卻沒解釋,為什麼拍攝者要用花?花在相片所代表的意義?這樣的學僅是表面的模仿。
我建議上專業攝影人的網站和作品多元的Pinterest;多讀書和看各類型雜誌;逛美術館、博物館、藝廊,欣賞不同的美學 ─ Giorgio Morandi的構圖、Emmet Gowin的情緒、Irving Penn的簡約、Sally Mann的抑鬱,Caravaggio和荷蘭黃金時代繪畫的光影和顏色,都能讓你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且是很好的生活體驗。
【俯視的餐桌時刻】上下兩篇完整圖文:http://goo.gl/HnvlIs
當初在FLiPER撰文時盡量簡化,可能略過了些細節,沒看過舊文者似乎較難進入狀況。臉書這篇在文字上多加些說明。
四股圓編圖解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月14日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
專欄「人間情味」
梁靜茹 味道與親情的詠嘆調(上)
我的自梳女婆婆
『我的阿婆是順德的自梳女,她很年輕就南下打家庭工,自力更生。為了老來有所依,收養了我的爸爸,還有兩個姑姑。爸爸是養子嘛,就跟著阿婆姓,姓梁。』沒有血緣關係,藉著姓氏,開始了一代接一代的親情聯繫,也是梁靜茹人生的始源。
梁靜茹的婆婆叫做梁笑開,典型的自梳女,頭髮會梳一個大髻,永遠穿黑褲,配旗袍式哪種,領子旁一排斜開鈕扣的唐裝上衣,布料會有花紋,但顏色都是藍、黑、灰,只有過年才會穿得較有色彩,穿深紫色的緞布,很漂亮。』梁靜茹從來沒有看過婆婆解下她的髮髻,直到婆婆七十多歲的時候,那天她穿著木履,咯咯咯咯走著,又下雨,不小心滑倒了,後腦著地,撞出了一個大洞要去開刀。『可是我媽說,她一滴眼淚都沒有流,也不喊痛,很鎮靜地說:我跌倒了,要去醫院。』手術以後,婆婆就剪了短頭髮。
『小時候我們住在森美蘭馬口,就是Kuala Pilah再往下一點…….阿婆開了一家kopitiam,小小的店面,樓上有個閣樓可以睡覺,所以我們都會在那裡睡午覺。你有看《初戀紅豆冰》嗎?裡頭那家kopitiam的原型,就是我家的。』說起往事,梁靜茹的神情帶著愉悅:『我們賣生熟蛋啦,賣烤麵包啦,賣香菸……』回憶的抽屜被打開,納藏的舊物這麼多年來都原封不動,此刻慢慢還原:『我們賣香菸,是一根一根賣的喔。所以阿婆過世以後,我們收拾她的東西,看到許多菸盒,你有看過嗎?圓形的鐵菸盒,阿婆用來存放錢幣。』梁靜茹說,小地方生活簡單,人與人之間守望相助:『我們的kopitiam沒有賣粉麵,粉麵檔口都是隔壁的,所以呢,有時候會聽媽媽說起,以前會請這些鄰居幫忙看孩子啦、那個賣魚丸粉的最愛逗我們玩……之類的小故事。』
『我的阿婆非常節儉,因為她有的一分一毫,都是靠著幫傭工作慢慢存回來的。而且她是個文盲,跟人合買地皮、買什麼的,都是被人騙光了錢,在文件上簽了名但從來沒有要回來。當她的朋友來找她,聊到這一塊,她都會哭得很慘。』梁靜茹說,婆婆過的日子很苦很苦:『她為了開源節流,會把房子分租出去,從小,我們家會有別人租房間,難免有些外人在家裡進出。所以,也試過有人把她收藏在衣櫥裡的金飾什麼的偷走,唉,真的很苦。』叫笑開的女人,大半生卻有流不盡的心酸眼淚。
日子苦,對吃便沒有太多要求,最緊要是飽肚:『以前家裡的餐桌會出現許多我看不懂的菜式,都是阿婆把剩菜再處理演變出來的,有時候會把兩種剩菜炒成一碟,總之就是不可浪費。』節省的人都精打細算,婆婆把這種精神發揮到極致:『每一餐飯,她都會算好多少人吃,要煮多少的米,飯量剛剛好,而她那碗,一定會涵蓋飯焦,對,她把飯焦也算進去了。』厲害的招數何止一二:『還有印象非常深刻的,如果從客廳走去上廁所,客廳沒人呆著,就要關燈,即使只是短短的十幾秒或一兩分鐘。』用童心去看,這個部分成了一個『開燈關燈的遊戲』:『我們家就常常玩著這個遊戲。』
『Kopitiam的高木椅,其中一隻腳斷了,她把其餘三隻腳都鋸斷,然後拿回家繼續用。』婆婆坐在這張循環再用的木椅上的身影,重現眼前:『她常常坐在椅子上折塑膠袋,她不允許家裡有任何袋子是丟掉的,都會好好地折起來、壓平放著,用的時候就能知道大小,隨手可以拿來用。』
梁靜茹眼中的婆婆,就是一個傳統、堅毅的中國女性,時代的煎熬、日子的艱苦落在肩膀上,還是挺直腰板走下去:『自己養雞種菜,衣服、枕頭套都要漿得筆挺的,打扮很整齊,家裡也收拾得乾乾淨淨。』尊嚴是自己活出來的。有說順德自梳女都有一雙巧手,做菜更是不難不做,譬如將近失傳的『雞絲釀芽菜』,便是老派的順德菜,因自梳女得以保留,也因自梳女的年邁離世逐漸消逝於世間。『可能是環境不同吧?阿婆沒做難度那麼高的菜,但她有些拿手菜,好像雲耳金針蒸雞或者蒸肉,生日一定要吃雞蛋糖水,有一顆水煮蛋,糖水是用蓮子、桂圓、紅棗去煮。她最喜歡吃田七的補品了!常常用田七來燉這個燉那個。』婆婆節儉,但重視進補,不會在這個部分虧待自己,她視如珍寶的,是一罐罐的補酒:『全部放在櫃子裡,每天晚上臨睡前喝一小杯!』敘述這一段,聲線提高了,表情很豐富:『全是透明的玻璃瓶,裡頭浸泡了什麼看的清清楚楚!你知道有什麼嗎?有四腳蛇的、有一隻隻小老鼠的,還有小鳥的,而且身上留著羽毛!全都是模樣清清楚楚的,媽呀,我小時候最怕看到這些了,是被婆婆這些藥酒嚇大的!』至今梁靜茹依然大惑不解,這些動物補酒,為何婆婆能喝得下去?『是真的有藥用嗎?阿婆一定很相信它們的療效吧!她都有講究,不會混著喝的,看身體的狀況來喝。至於是要怎樣對症下藥,我媽媽可能比較清楚。』婆婆的養生法寶,有燉田七、有補酒,還有雞蛋:『她最寶貝她的雞蛋了,她養的雞生出來的蛋,只有她能吃,而且要吃初生的,絕不久放。她會說:『這是我的,你們不能吃。』外面買的蛋是咖啡色蛋殼,自家雞蛋的蛋殼是白色的,很容易分辨,誰吃了她一定知道,所以沒有人敢碰。』小時後家裡氛圍的種種,養成梁靜茹的善感,以及敏感的心思:『因為小孩是很敏銳的啊,能直接感知一切,雖然未必懂得表達。我很小就常覺得,怎麼我的家跟別人有那麼多不同?裝滿動物的補酒、進進出出的房客,還有,還有!』忽然又想起什麼,未說先大笑一輪:『我家還有一個天窗,那是阿婆的創舉!那個時候我們住在店屋樓上,因為採光不好,她想省電,就開了一個天窗,是拉繩子來開關的,可是到了下雨天,天窗關了起來,雨水還是會從旁邊的縫隙漏進來。所以,只要下雨了,如果我們不在家,就要趕快回家去關天窗,搬出水桶接水。』童稚的心不知什麼是狼狽,或窘迫,這往往是梁靜茹和弟弟覺得最開心的時候,因為覺得好好玩。『水桶裡的水,阿婆不會這樣倒掉,會拿去澆花。』
解不開的謎,還有婆婆堅持每天晚上手洗自己穿的那套衣服,然後拿去天台晾的習慣:『阿婆說要曬月光!為什麼要曬月光不是白天曬太陽?我當時不知道要問,後來沒問,現在沒有機會問了,所以,到現在還是個謎!這習慣真的很妙!』梁靜茹又笑了出來。
平日能省則省,可是到了過年過節,該買的還是會買,有雞有魚,有糖果有糕餅。節儉刻苦的日子,年節滋味,不虞匱乏。梁靜茹說婆婆對她最大的影響,是堅強。『她是一個人離鄉背井去到南洋謀生,不止能夠生存,還收養了小孩,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從零到有,還有東西能夠留傳給後代,是真的很了不起。這些精神是潛移默化在我身上,以致我在工作、生活上面對困難的時候,不會那麼容易放棄,有機會就去做,即使是很累、很辛苦,都覺得是個機會,都要去把握去珍惜。』梁靜茹18歲離家去台北發展,面對的是不知道會有什麼的未來,某個程度也在複製了婆婆的命運,也憑著一股堅毅,牢牢抓緊了自己的人生。(待續)
圖解:
1. 珍貴的全家出遊合照,有爸爸媽媽、婆婆、兩個弟弟,還有一位一起同遊的阿姨。照片中的梁靜茹,辮子是媽媽用心綁的,黃色外套也是媽媽編織的,一身都是媽媽的愛。
2. 自梳,是源自廣東嶺南地區的古老習俗,女性把頭髮像已婚婦一樣自行盤起,以示終生不嫁、獨身終老,自梳後的女人被稱為自梳女,也稱作媽姐或姑婆,死後稱淨女,是古代中國女性文化的一種。(圖片摘自網上)
3. 這種補酒常常嚇怕幼年的梁靜茹,婆婆的櫃子裡除了蛇酒,還有老鼠酒、小鳥酒………(圖片摘自網上)
四股圓編圖解 在 四股編手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在找的☆訂作手工編織"四股圓編"手環~腳環!大小尺寸顏色搭配隨心所欲~情人幸運繩許願繩腳鍊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有許多相關商品提供瀏覽. ... <看更多>
四股圓編圖解 在 四股編手環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台鐵車站資訊懶人包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你在找的☆訂作手工編織"四股圓編"手環~腳環!大小尺寸顏色搭配隨心所欲~情人幸運繩許願繩腳鍊就在露天拍賣,立即購買商品搶免運及優惠,還有許多相關商品提供瀏覽. ... <看更多>
四股圓編圖解 在 四股圓編How to Tie 4 Strand Flat Braid Knot 結繩macrame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Apr 21, 2019 - 四股編圓編版本,作品呈現立體,編織線的順序、顏色改變會呈現截然不同的作品,一起加上自己的變化玩玩看吧!常用於手環編織、家飾……,勤加練習、控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