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良裏只是意會-談蘇運瑩歌詞之敘事策略 ◎賴宥杉
前言
筆者關注對岸音樂創作多以貼近生活的平實民謠為主,熱愛的創作歌手包含近年廣為人知的宋冬野、呢喃入懷的小眾歌手毛不易,以及由台灣音樂人李宗盛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半的結合創作帶領出來的助理兼徒弟-李劍青等人… 而在西元的2016年前後時,筆者與父親時常在睡前的相處時光運用影音平台回放<中國好歌曲>第二季,就是在當時銘記下了這位獨特的創作人-蘇運瑩;而除此之外,<中國好歌曲>亦有許多令筆者觸發情懷的創作,例如劉潤潔之<情歌貳>、劉雨潼之<等風來>,與唱出木心詩歌<從前慢>的劉胡鐵等人。
如果僅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吹啊吹呀,我的驕傲放縱;其實並不會讓人如此記得「蘇運瑩」此人與創作… 筆者真切踏實地被她的作品驚豔則是使她獲得主打席位的那首<螢火蟲>;若說<野子>是她前行的意念,那麼<螢火蟲>則像是她為自己的音樂旅程攤開寫下的預言──
在文藝的任何創作上,筆者認為為自身的創作勾勒出脈絡與藍圖是很重要的。雖說重要,但著實也可遇不可求──而在藉由<螢火蟲>這曲創作後,蘇運瑩跳動靈現的筆調令筆者十分著迷;筆者也主觀地認可<螢火蟲>一曲為接收蘇運瑩創作的閘口…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讓我們來看看精靈筆下的海。
正文
(1) 談蘇運瑩作品中的結構及語句置換之革新
以作品<螢火蟲>、<精靈>為例
這兩首歌曲皆在通篇開頭處藉由他者回觀「自我」。像<螢火蟲>之「凝聚匯成的光,若不是你,我們也許飄散低埋…」 到了<精靈>則是「好像有時候會把自己吞噬,看高處山崖獨自呢喃…想想未來,想想朝夕;食物鏈子從縫隙裏看…窄小,卻能一眼致命。」
而接下來筆者要討論的是這兩首作品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堆疊出它們擁有相似脈絡卻各自獨立的層次與空間。在<精靈>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明顯地將詞彙搬成磚,以類疊的手法建構出時間的延續;「患得患失 患得患失,我要努力看向大地…經常從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一個 天亮的尾巴,等待著一個一個一個一個,脈搏的悸動…」 而在<螢火蟲>當中,蘇運瑩將場域投射出去了;<精靈>是首偏向置放於胸懷裏自我纏繞的起跳飄離,而<螢火蟲>則是讓人以不在人間的視角去感受創作者為她自己、與我們準備的世外空間。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邂遇是一條直線,笑臉是豐收的花綠… 靠過來聽迴響 艷過驕陽 心望守相,靠過來看山回樣 腳心一個方向 環繞過琉璃…」 筆者同望這兩篇作品時,在<精靈>中感受到的時間感為延續但凝固的,因它彷彿仍在等待…而空間也像是水平緩慢地流動與張望;而<螢火蟲>在時間與空間上都較於靈動閃現,彷彿真的像能撫摸到一隻螢火蟲身軀的紋路般,感官立體。
蘇運瑩曾說過她喜愛海,在她這兩首創作中,筆者接續著想探尋她如何透過字詞置換給予讀者她的海洋。
在這兩首歌中,筆者認為她唱著的海不是所謂太初即存的海;她的海──是她語言及旋律孵育而來的,我們首先看向<螢火蟲>。在<螢火蟲>中,在浪花以前,她為讀者借景山泉;而對於山泉,她也先提供了一個視覺帶入的角度,是天空;一切順流而下──「像路過森林一樣 天空雲麥灰染 也會像山泉一樣,只叮響不主張… 從東牆到西域相意暖洋 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當歌曲唱到後方橋段,在海出現以前,她也利用相似的方法先切入別的視角,再使後方的浪延續而來──「彎沿的眼睛透過百合花欣相惜,一個位置一方富裕 準備停靠… 你是那跳耀著的百斑斕 我喜歡衝動的溫柔浪花 吸收寬廣一樣,同呼吸…」 她在<螢火蟲>中渲染開的海幾乎也讓人窺見大自然給予的平實及肯定,那就是水的循環;而我也認為兩匹不同的海,在<精靈>中的風格維持纏繞,在<螢火蟲>裏,便是生生不息的循環,如同她在音樂之路投放的力量一樣… 接下來回頭觀看<精靈>這片海。<精靈>這首歌一直以來讓筆者感受到的基調是在凝結固化的過程中去覺察脈搏的跳動──「我可以許願明天,在困境邊緣揣出希望…… 滾石破霜而來 滾石破霜而怒,怎麼安穩平靜… 意望遙遠 意望遙遠;滿載車船 我可以當,心倉馬龍的富人。」 <螢火蟲>中的海,是她自己是人們踏在浪上腳心一個方向、一同呼吸;<精靈>的海則靠近於在遠方凝視,也借代出在生命的困局中,人們如何抽離、如何意望遙遠、如何放空、如何重(從)新(心)拾起盼望與自信。
蘇運瑩在這些歌曲的基底中蘊藏了她清亮明透的海洋,使得讀著聽著的人們在她的聲線及句讀中有了段浮潛的時光。
(2)談蘇運瑩的創作軸心:時間當下的永恆性之觀察感觸
以作品<螢火蟲>、<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為例
在以上的作品觀察中,我們彷彿找到了蘇運瑩心頭上最理想的海洋。而對許多人來說,海洋在時間與空間上也正敘述著永恆性這個概念;除了人們直覺眼光投注的那綿延的浪及繾綣交流的浪花聲響外,海洋蘊藏的廣闊空間及其包容的生命力也幾乎是超越人們思想範疇的… 從蘇運瑩在創作上對永恆概念的詮釋中我們也能找到她人生觀的些許脈絡。
<螢火蟲>中的「海洋和浪緣在無際裏 圓圈著天際… 永恆是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到<冥明>的「海鷗 眼睛 佔滿 海洋、海洋 懷裡 積蓄 金沙」…對筆者來說,感受到的是不同空間共構出不同層次感受的永恆;盼耀過這一秒的時間此句,與海鷗眼睛佔滿海洋這段詞彙鋪排,都使人感覺到光陰的暫留,恍若不同空間視角卻延續了脈絡…讓人對永恆點了頭── 若說要命名這些關於永恆的歸類,筆者認為上述是從視覺與現實接觸的實體觸發出來的類型。那麼時間永恆性的暫留是擦邊而過還是抓得住呢?到了<光良裏只是意會>蘇運瑩這樣寫道「抓住了一天撿光陰… 沒人能留的住所有奇跡,只有片刻 只想重來… 有天時間給予一切未知,只聞路程 只聽朝遺……」從歌詞的開頭就已經明白她虛實交錯的開展下,這回的永恆觀似乎更為抽象;不藉由海不藉由生物,只聞路程只聽朝遺──在筆者對於這些歌曲來回聽閱過後,很個人的感思到或許<光良裏只是意會>中,去擷取永恆的載體或許為愛。這首歌唱到了後段「拼命掏空以愛為名的賜騙,只有片刻 只想重燃;誰曉得年歲留下痕跡,誰知心愁解開心愁,誰何苦為難愛人?誰一直在等待相遇… 總會有答案,莫心急壞了定律的好事;總有揚長道理,好心的激沖也不能耍臉皮…」也能呼應到在她個人的創作比較中,<光良裏只是意會>的確屬於較為私我、心中來回的確認及囈語。
在此節的最後,筆者將談到蘇運瑩在這幾個創作上埋入的人生觀;它們傳遞的其中一個共通點在於──心嚮往之,身隨附之… 有想法之時不猶豫,去做;想得到什麼,別猶豫了就去靠近──「像燕子歸途把氣味丟村莊,所以欣賞垂簾 就要目睹垂簾、欣賞曇花 就要青睞曇花;不去想別去看 浸濕後陽光爛漫… 」(作品<冥明>) 時間是永恆的,但時間未必選擇等待你;她的創作是不疾不徐,卻終究永遠在路上的──「相照富欲,肝膽同戀」(作品<螢火蟲>),「不求馴麗,只為灑脫…」(作品<冥明>)──光良裏只是意會……一切都在繼續,為何不去努力? 由此可以想見蘇運瑩對創作之掌握、人生規劃之鋪排…翩若驚鴻,一切恰在好處。
(3)談蘇運瑩幻氣繚繞的平實寫作情懷
以作品<生活倒影>、<野子>為例
蘇運瑩大部分的創作在情境上可能讓大家認為有建植理想國的趨向;或者場景幾乎皆在她愛的海、森林,沒什麼旁人或高樓、卻可能有著老虎;有種時常不在人間的錯覺。畢竟芬多精與浪花其實不是大眾天天的日常、柴米油鹽不太會被放進童話…但以下要列舉討論的就是她風格比較特別的創作,她在歌曲間終於也播映下了灰階的紀錄片──
「嘿年輕的小夥子,你怎麼看起來沒有精神?你有什麼心事可以告訴阿嬤,阿嬤幫你出出主意… 阿嬤家裏養的雞鴨鵝、魚鳥菜葉,我每天都給它們澆水,覺得很幸福。生活就是這樣的,你能學會堅強、還有發現身邊的美好──你看對面的高山多漂亮。」這是穿插在歌曲<生活倒影>中的一段海南島的黎族話,展現了此作中民間的象徵與氛圍;海南三亞其實就是蘇運瑩的故鄉,所以人們也可以間接理解她反應到創作中那些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與來由,皆是她成長路上的滋養、耳濡及目染;除此之外,另一首要談到的她的成名之作<野子>,也帶著她故鄉的意涵──因為野子一詞即是海南話「野孩子」的意思。
<生活倒影>是一首蘇運瑩藉由觀察半山腰上工作的茶農而寫下的創作:「半山腰上的人 他還好嗎?為什麼看起來總有悲傷眼睛。路過他的人們也許會問候、也許會就走;也許還沒等他回過神 就已是朝夕又交替…」、「風輕輕拂過半山腰 他的眼睛總有些落寞,雲輕輕蓋過他頭崖 他的眼睛總是有淚痕──」 創作手法明顯平易近人很多,詞句充滿了先前歌曲中未有的懷舊情調與美感、憐憫;很簡單的行文,卻讓人對旋律有異常鮮明的記憶;充分表現了蘇運瑩對社會基層勞動人民的關懷!在筆者眼裏是很成功的突破之作。
<野子>這首歌,除了副歌語調琅琅上口之外,筆者最欣賞的是蘇運瑩在此作中氛圍的建構──「幻如一絲塵土 隨風自由的在狂舞…我要握緊手中堅定 卻又飄散的勇氣…」一開始語調鋪陳在平實的用字遣詞中,到轉折處又切入特別且隱含寓意的詞彙;蘇運瑩最代表性的風格在轉瞬起伏間呼之欲出,同樣地是如此恰到好處!──而這兩首作品除卻語境在生活經驗上讓人擁有共鳴,在體裁上還有另一個相似可對比之處;<野子>是在歌曲最高潮的地方提出對唱答──「是你嗎會給我一扇心房…讓我勇敢前行;是你呀會給我一扇燈窗,讓我讓我無所畏懼……」 而<生活倒影>則是在旋律終了前,給出一種安舒了的釋懷,彷彿給予生活一個和好的允諾──「悲傷過去迎來朝陽。他終於笑了,他終於笑了…他笑得好看。」
蘇運瑩的赤誠來自於她對音樂很接近本質的那股純粹、對自己生命價值與感受的深信。觀看她的訪談記錄也像是從枝枒回望樹根的歷程──談起表演,她謙遜地說任何舞台皆是合作及享受;談起創作,經由生活提煉而至的情緒也都幻化為作品的養分與活過的證明;在她的舉手投足間,除了旋律歌聲森林大海,我們更能見著愛。
三.參考資料:
《心宇宙》合輯歌詞──〈野子〉〈螢火蟲〉
《冥明》專輯歌詞──〈冥明〉〈精靈〉〈光良裡只是意會〉
《幻》專輯歌詞──〈生活倒影〉
網易云iwini汪峰工作室訪談節目──〈蘇運瑩的自由世界〉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2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蘇運瑩 #歌詞敘事
「囈語歌詞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自己隨便翻譯的Bjork小傳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毛不易歌詞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毛不易歌詞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熊仔Kumachan《流水帳》|♾️一小時循環播放1 Hour Loop ... 的評價
- 關於囈語歌詞意思 在 五年級同學筆記「中年花東大叔的囈語」 - Facebook 的評價
囈語歌詞意思 在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徐佳瑩身騎白馬歌詞,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歌詞,身騎白馬歌詞意思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囈語歌詞意思 在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徐佳瑩身騎白馬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徐佳瑩身騎白馬歌詞,我身騎白馬走三關歌詞,身騎白馬歌詞意思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 ... <看更多>
囈語歌詞意思 在 自己隨便翻譯的Bjork小傳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翻得有點..很爛)
Bjork's BIO
一個流行音樂裡最狂野的演唱者,Bjrok,花費她一生中大
半的時間創作挑戰原有音樂類別、極富藝術及實驗性的音
樂。
全名Bjork Gudmundsdottir的她,是Hidur Hauksdottir和
Gudmundur Gunnarsson的女兒,1965年11月21日出生於
冰島首都雷克亞維克。有三個姊妹及三個兄弟,分別來自三
個不同的媽媽和三個不同的爸爸。6歲到14歲期間Bjork
在當地的音樂學校就讀,學習鋼琴、長笛及聲樂,小小年紀
便開始她的音樂探險。
1977年,Bjork十一歲,發表了第一張專輯「Bjork」,是
她身為音樂人初次的登台亮相。這張專輯中包含了一些70
年代風格的歌曲(影響自Stevie Wonder、The Beatles以及
一些冰島歌手)。
就一個小孩來說,Bjork有時是相當孤單的。其他的小孩常
因她的東方臉孔而取笑她(這種臉孔在冰島是不多見的)。
她常被戲稱「中國女孩」。
年輕的時候Bjork和她的女性朋友組了一個團叫「Spit and
Snot」,這正是新浪潮(New Wave)在冰島興起的時刻。
Bjork在團中擔任鼓手。團中有相當的態度及理念問題,且
模仿Punk顯然無法讓Bjork專注心力,所以囉,團拆了、
Bjork走人。
1979年,Bjork加入了樂團「Exodus」,這是個融合了爵
士風的團體。Bjork從Ella Fitzgerald身上獲得不少靈感與啟
發。這個團的成就僅限於一張在車庫中錄製的錄音帶和一場
電視表演。現在大概沒有人能記得這個團長得什麼樣子。
下一個試煉是在她十五歲的時候,這時Bjork已經完成音樂
學校的學業。她組了一個樂團「Tappi Tikarass」,這名稱
的字面意思是「拴緊那個bitch的屁眼」(來自冰島的一句
髒話「it fits like a cork in a bitch's ass」,意指某件
事處置的恰到好處。)這是個深受「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影響的後判客部隊。他們的處女作是一張僅有六支單曲的專輯,
叫做「Bitid fast i vitid」。
1982年「Tappi Tikarass」的兩首單曲被收錄在一部稱作
「Rock in Reykjavik」的冰島新浪潮紀錄片中,就因為這件
事,Bjork很快的被當地視為最有前途的新人。
當這個團變得受歡迎時,貝斯手Eythor決定離開,但Bjork
並不在意,因為老實說她也受夠了。她開始在一個叫做
Cactus的團中玩keyboard順便賺些錢,然後又在一個叫
「Rokka Rokka Drum」的團中演唱。在RRD這個團中,
Einar Melay和Thor Eldon分別負責bass和吉他。這時,Thor
成為了Bjork的最愛,而愛情是年輕的Bjork所未經驗過的。
(同時Bjork曾出版過一本書,內容包括詩及她的畫作,叫
Um Urnot)。
1983年Bjork與其他冰島的新浪潮藝人一同受邀,為一個電
台的特別節目組成一個超級團體,他和這個團中的幾名成
員,Einar Orn、Sigtryggur Baldursson,處得極為融洽,於
是接下來他們共同組了一個新團「Kukl」。(這個時候是1983)
Tappi Tikarass的第二張也是最後一張專輯「Miranda」發行
問世。
「Kukl」成為Bjork的主要創作對象。他們共發行了兩張專
輯「The Eye」、「Holidaysin Europe」,有不錯的成績,
並且嚐試將爵士及反叛客的東西放進他們的音樂中。但老實
說,Kukl是個過度認真、嚴肅的團體。他們幾乎視其成就
為生死大事。Bjork演唱時常背對她的觀眾,而且你可以從
他們唱片裡聽出來他們有多麼緊張與激烈。不過這是我們首
次可以見到類似今日的Bjork:咆哮、尖叫、慘叫(當然還
有優美的吟唱)。
在第二張專輯發行的同時(1985),Bjork與Thor決定分
手卻也意外地發現她懷孕了。一開始Bjork相當高興,但後
來卻轉為恐懼,甚至一度打算墮胎。幸運地,她並沒有這麼
做,更加入了Kukl的巡迴歐洲演唱。
Kukl直到他們解散的前夕仍然相當緊張不安,因為團員之一
的Gulli不斷地在排演中缺席;最後他終於出現時,卻因為
大醉酩酊而無法參與排演。1986年,Kukl成為歷史。
Bjork和Thor回到冰島,在那裡,她生下了她美麗的男孩
(1986年6月8日),這男孩取名為Sindri(全名Sindri Eldon
Gunnarsson)。這同時Thor和Einar組了一家公司叫做
「Smekkeleysa」(即Bad Taste,許多Bjork過去的組團舊
作都可在這裡發現)。
「Bad Taste」一夥人(除了這一對興奮的父母之外,還有
其他Kukl的團員例如Einar)又組了一個新團,團名叫做
「Sykurmolar」或者我們較熟悉稱法「The Sugarcubes」。
這個團體一首夢幻般的成功代表作「Birthday」,讓他們在
Elektra簽下了第一紙唱片合約。
1988年,The Sugarcubes的首張專輯「Life's too Good」在
美國發行以便獲得更多的迴響。這專輯混和了許多動聽的流
行曲調,Bjork的聲音十分適合這類型的音樂。這個團似乎
引起世人意識到冰島這個國家的存在;他們非常受歡迎,不
只在冰島,世界各地都一樣。
下一張專輯「Here Today,Tomorrow,Next Week」成績並不
如第一張,但也是張甜美、豐富的流行音樂;Bjork唱了一
些關於電視、蜜蜂、菜單、水以及星星的歌。評論家並
不這麼樂觀,他們認為團員之一的Einar實在是有點失去控
制,他的激烈表現簡直要淹沒了Bjork強有力且充滿自信的
歌聲。
1990年的時候Bjork從樂團抽身,作了一件她早就想做的
事。兩天之內她與幾位爵士樂手完成了一張以冰島語演唱
的,極富爵士風味的流行專輯「Gling Glo」。
The Sugarcubes在1992年發行了第三張專輯,專輯名稱取材
自日本的可口可樂廣告「Stick Around for Joy」,裡頭的歌
曲較之以往輕快且具合唱風格,甚至Einar都表現冷靜。其
中推出了恰如其名的暢銷單曲「Hit」。許多人都覺得這是
他們最好的一張專輯。
與Sugarcubes合作了五年之後Bjork又覺得累了,她感覺他
們已經作了身為一個樂團所能做的所有事。所以The
Sugarcube拆了,所有醜陋的傳聞直指Bjork一人,她個人演
唱事業自此開始成形。The Sugarcubes的告別作「it's it」在
92年底發行,這是張混音專輯,像是預知了Bjork今後個人
的混音舞曲事業。
1993年Bjork和Thor分手,帶著7歲兒子Sindri搬到了倫敦。
這次她要作一些完全不同的事。
搬到London使得Bjork得以和英國的舞曲創作者一同工
作,其中最著名的一位,Nellee Hooper,他製作了Bjork的
首張個人專輯「Debut」。
「Debut」在1993年發行,很快的成為了樂評們的最愛(除
了Rolling Stone好像不大喜歡之外),銷售量證明了一切,
Debut終於使Bjork成功的打進美國,成為耀眼的明星。
Bjork在戶外完成了大部份的錄音(在沙灘上她可以跑來跑
去、躲迷藏、散步、向星星歌唱)。Debut裡頭有Disco、
有民謠、有大眾取向的東西。強有力的「Violently Happy」
、充滿情慾的「Venus as a Boy」以及抒情浪漫的「Like
someone in love」。大部份的樂評皆同意這是張獨一無二、
勇於嘗試、新奇且充滿誘惑的完美之作。
之後不久,Bjork反省到這張Debut有點修飾太過,甚至有
點膚淺,他想要創作更新的、更能展現音樂活力的東西。到
了1995年,她推出了一張新專輯,節奏醒目、曲調豐富、
並有著類似囈語的歌詞。這張專輯的意念是一種對家鄉冰島
的問候,像一封寄回故鄉的書信,告訴他們她在遠處過得如
何,因此這張專輯就叫做「POST」。這回專輯裡的歌更
加強而有力;「Hyperballad」唱出一種在山頂上卸除防備
的私我感受、「Isobe」則是一則關於貪婪與聰明太過所衍
生的故事、「Possibly Maybe」感覺像是瘋狂燃燒的愛情。
「It's oh so guiet」則是違反流行唱腔,與爵士樂團完美結
合的特殊作品。專輯結束在「Headphones」這首類似耳語、
敏銳而美麗的歌曲,它是Bjork寫給Graham Massey的
歌曲,感謝她過去寄給Bjork帶子,陪伴她在每個疲累的夜
晚入睡。這些作品使得POST延續了Debut的耀眼成績。
1996年Bjork發行了第三張專輯「Telegram」,這張專輯中
包含了Post裡單曲的重新混音以及之前發行過的出色版
本,大部份的混音皆可在已發行的單曲cd中找到。Telegram
意謂著Post時期的結束。1997年秋天,第四張專輯Homogenic
在萬眾矚目下發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sun24.ccunix.c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