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引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
如果你認為自己「病了」,或是周遭的人這麼看待你,那你的康復之路將會更為漫長、艱辛。
我們的感知也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型塑外在現實,改變我們的經驗,有時甚至影響實體身體。而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我們擁有選擇感知的能力。人類不像動物,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解讀經驗,藉此達到顯著的超越。
摘錄自《#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自我」的作用,有點像濾鏡,帶著我們看到我們想看到的世界;有時旁人也會用這樣的濾鏡看著我們。換句話說,我們怎麼看待自己,也對旁人怎麼看我們,有些影響力。
這是我常常提到,要回到自己跟自己關係的理由之一。
很多朋友想要關係圓滿,但跟自己的關係不和諧,就相對不是那麼容易。也許相關不是那麼絕對,但細部去看人我之間交流互動的過程,便可以體驗到:我們如何跟自己說話,都可能向外展現在與他人的對話上。
祝願您,能投入感知世界,並且保持解讀、詮釋的彈性!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220440724638912/videos/466001611099283
... ... ... ... ... ... ... ... ... ... ... ... ... ... ...
感知的力量
【文/ 傑佛瑞.雷迪格】
我在印第安那州的鄉下長大,我家四周都是廣袤的農地和無際的藍天,但我仍總感侷促,被嚴厲宗教家庭所設下的諸多限制與批判團團包圍。我日常穿著母親手縫的衣物,我們兄弟姊妹都是在家剪頭髮。我們操著鄉下口音,讀者大概會覺得落後又陌生,我們的口音比鄰居都還要明顯。我永遠忘不了那一天,那時我七歲,站在教堂大廳裡,一個朋友對我說:「你爸講話像土包子。」我們明明都住在印第安那州極為窮困的一郡,但他居然覺得我爸(而不是他自己的爸爸)像個土包子。我們不應該在意這種事,不該在意自己的外表或最流行的衣服;我們只應關心有沒有被上帝接納。
當我發現真實世界遠大過父母口中的世界,比那個世界更寬廣、更美好,我知道自己無法再待在那個小而處處受限的範圍中。我也知道,如果我想要實現目標、追求高等教育、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甚至有朝一日成為醫師,我就必須做出改變。大學開學前,我換掉土氣的膠框眼鏡,戴上隱形眼鏡,「叛逆地」去找理髮師剪頭髮,然後買了時下流行的衣服。那個暖洋洋又帶著些許悶熱潮溼的九月,我走在中西部的校園裡時,我感受到驚人的差異。人們對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這種感覺極為明顯。大家對我的態度由批判變為接納,他們以為我和他們一樣,而不是某種「異類」。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幾乎讓我喜極而泣,我知道自己內在和以前完全一樣,但他人的接納協助我逐漸重新認識自己。
所有人都是這樣,在真正的自己與外表之間總存在一段差距(有時甚至是很大的差距),了解到這一點對我很有幫助。這是不好過的童年的優點之一。
人們常以為在意別人的看法很膚淺。的確,了解自己真正的價值,不受別人左右很重要。不過在一定程度上,別人對你的觀感也很重要,這會影響你是否錄取工作或能否成功約心上人出去約會,甚至會影響你康復的能力。我們多少會受別人看法的影響,事實上,我們會引導別人怎麼看待自己。如果別人認為你生病或有殘缺,你很可能感到病懨懨或有缺陷,你會把我就是這樣的概念深深刻進DMN中。如果你認為自己「病了」,或是周遭的人這麼看待你,那你的康復之路將會更為漫長、艱辛。
我們已經看到信念、身體健康與治療三者緊密交纏的關係,也了解我們自己的個人感知會從根本形塑我們理解周遭世界的方式。比方說,兩個人可能肩並肩坐在中央公園裡,可是對於周遭的感知可能截然不同。有人可能會對永不間斷的繁忙交通感到焦慮,或是被頭頂上不時傳來的直升機螺旋槳噪音嚇到;走近的人看來都不懷好意──他們想幹嘛?而坐在這個人身旁的人則可能注意到別的事物:一位母親慈愛地為嬰兒車中的寶寶蓋上毯子;一對情侶牽著手,互訴衷曲,彷彿周遭沒有旁人;樹葉隨風飛散,在陽光中閃耀著紅色與金色。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假設這兩種天差地遠的感知在這兩人身上持續數年,你猜這對他們身體的化學與生物狀態有何影響?
感知甚至可能影響感官,影響你的味覺與聽覺。著名的麥格克效應(McGurk effect)是由麥格克於一九一六年首次發現,發表在題為「聽唇見音」(Hearing Lips and Seeing Voices)的論文中1,他發現我們的視覺常會大幅影響聽覺。這很有趣,你可以用手機或電腦查一查,你會找到一段影片,影片中的人會一直說:「巴、巴、巴」,接著換成「發、發、發」。當他變換發音時,「ㄈ」的音會相當明顯。不過,其實影片播放的聲音檔完全沒變,只是一直重複同樣的語音:巴、巴、巴,但因為我們看見說話者的嘴唇做出發ㄈ音的形狀,因此就聽見了ㄈ的音。我們不假思索地想像出ㄈ的音,聽起來俐落、清晰又確定無疑。
視覺盲點也是一樣的道理,在視神經與視網膜的交接處完全沒有錐狀細胞與桿狀細胞,但大腦會自動產生某種「銜接」影像,填補視覺的盲點,製造出連續無縫的視野。雖然看不到,但大腦會自動想像,你不會意識到大腦的這個動作。
研究發現,受試者如果以為施加疼痛的人是故意的,那受試者就會感覺更加疼痛。另一項關於疼痛的研究發現,你傷到自己的時候如果咒罵,那疼痛程度會降低。從這裡我們可以了解情緒對痛覺感知的影響:如果我們感覺被針對,那就更感疼痛;如果我們用言語堅決地對抗疼痛,那疼痛程度就會稍微降低。不過另一項研究更加顯露出感知的科學有多麼神奇:在同一間飯店工作的女傭被分為兩組,雙方的工作職責是一樣的,都包括「運動」,不過研究人員向其中一組說明,美國衛生署建議國民每天運動;但沒有對另一組做額外說明。研究結束後,第一組的女性明顯變得更健康,體重、腰臀比、身體質量指數(BMI)、標準化血壓等各個數值都顯著下降,而第二組受試者完全沒有變化。在這個案例中,「運動」有益健康的認知有改變身體的力量。
再舉一個很好的例子,我猜想我們多數人都不太想要變老,隨著老化,我們可能開始覺得自己變得破敗無用,可能只看見老化的缺點。這種負面心態雖然完全正常,但其實非常有害。哈佛大學教授艾倫.蘭格(Ellen Langer)和耶魯公衛學院教授貝卡.李維(Becca Levy)的研究發現,發自內心對於老化抱持正面的態度可以促進健康、延年益壽,效果甚至比運動或戒菸還好。此外,關於老化的負面想法還會提高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原理是什麼呢?研究人員發現,負面的自我知覺所產生的慢性壓力會消耗海馬迴,這是大腦中一個小型海馬狀的器官,負責記憶、情緒,甚至掌管心跳。
之前關於物理的段落已經討論過,我們的心靈不只是客觀外在現實的被動觀察者。觀察者效應顯示,我們的感知也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型塑外在現實,改變我們的經驗,有時甚至影響實體身體。而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我們擁有選擇感知的能力。人類不像動物,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解讀經驗,藉此達到顯著的超越。哲學家喬瓦尼.皮科.德拉.米蘭多拉(Giovanni Pico della Mirandolo)在文藝復興之初嚴肅地指出:我們不是神靈就是野獸,不是天使就是惡魔。我們可以看到正面的希望,也可能只看見缺失或令人恐懼的部分。你看待自己與疾病的方式,也可能為康復能力設下難以突破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可能開啟一條通往治療的意外途徑。
.
《#哈佛醫師教你喚醒自癒力》
為什麼有些人的病自己會好,其他人卻不行?哈佛醫院權威逾15年研究,解開啟動人體自癒力的4大關鍵,癌症、心臟病、糖尿病、憂鬱症……都可以不「藥」而癒!
博客來|https://reurl.cc/v1YQAe
金石堂|https://reurl.cc/4mKLOv
誠品|https://reurl.cc/Xk1Ab0
讀冊|https://reurl.cc/VXAYvY
皇冠文化集團
https://www.facebook.com/crownbook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Sunny Huang - IBCL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8月份回覆留言內容:親餵媽媽如何在沒有爸爸協助下獨立戒夜奶、寶寶不夜奶媽媽如何達到半夜供需平衡、寶寶奶量時大時小該如何調整、寶寶2個半月媽媽每次擠奶最多30ml是否天生沒奶、卵磷脂可以增加奶量/解決脹奶/塞奶/硬塊嗎、因為會導致寶寶不愛喝水嗎、7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適用"如何建立寶寶健康作息"中的做法嗎...
嘴破疼痛指數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生兒常見的15個問題
1脫皮
新生兒出生10~20天後身體會陸續出現脫皮,包括全身性脫皮。楊長佑醫師說明:「脫皮情形是為正常現象。主要是寶寶在媽媽的子宮裡時,他的皮膚浸泡在羊水裡,所以當他出生後就會慢慢有脫皮情況。」
2新生兒毒性紅斑
七成新生兒會發生
新生兒毒性紅班聽起來似乎很可怕,然而這是不需要任何治療就會自行消褪的良性皮膚病。多在寶寶出生後幾天內發生,通常會持續幾天至幾個禮拜,楊雅淇醫師解釋:「症狀為多發性的在軀幹、臉上,出現1~2公分的白點、紅紅的基底,將近七成的新生兒會有這情況。」
楊長佑醫師也對此表示:「老一輩人常說紅斑是因為『胎毒』造成,不過這說法沒有任何醫學根據,而且沒有毒性產生。原則上只要保持乾爽、用清水清洗,就會慢慢消褪。」
3脂漏性皮膚炎
脂漏性皮膚炎亦為新生兒常見狀況,多在出生3個月內發生。症狀為皮膚發紅、黃油油的薄片蓋在皮膚上,並經常沉積於頭頂、眉毛、或耳後的皺摺處,嚴重的會凝集結痂使皮膚龜裂、流出組織液。楊長佑醫師建議:「用清水清洗、盡量保持清潔,若有類似頭皮屑的薄片,則可塗抹一些嬰兒油讓其軟化再推掉。」一般而言,脂漏性皮膚炎多在數週以後會自行消褪,再發率很低;除非情況嚴重,才需輔以藥膏的局部塗抹來改善。
4尿布疹
分為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
新生兒的皮膚較成人而言,皮膚厚度較薄,因而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例如:潮濕悶熱及尿液、糞便的化學性刺激而產生尿布疹。楊雅淇醫師指出:「改善尿布疹的最好方法即是勤換尿布、盡量保持屁屁皮膚的乾爽。」
特別是餵母奶的寶寶,出生第一、二個月的解便頻率高,甚至一天達到10次以上亦屬正常,因此父母要特別照顧寶寶的屁屁,一旦發現尿布溼了就必須換掉,並以溫水清洗屁屁後再徹底擦乾。此外,楊醫師提醒:「擦拭時,輕輕地按壓毛巾擦乾,而不是用力擦拭。如果屁屁出現紅疹,可請醫師開立具有收斂效果的氧化鋅軟膏,塗抹在皮膚發紅部位,讓患部維持乾燥,隔絕水、尿液、或大便對皮膚的刺激。此外,亦不建議使用痱子粉」
楊長佑醫師亦進一步補充:「一般而言,尿布疹可分為兩大類型:接觸性皮膚炎與念珠菌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的改善方式較簡單,即是保持腹股溝的清潔與乾燥,勤洗屁股、勤換尿布、保持屁股的乾燥。特別是出生一個月內的新生兒,由於大便次數多,建議以洗屁股的方式取代溼紙巾擦拭;再者,頻繁使用溼紙巾擦拭容易造成皮膚破損,加重尿布疹情形。
至於念珠菌的皮膚炎主要是黴菌感染,特徵是出現一顆顆突起的紅斑,時常伴隨一些水泡膿泡,不同於接觸性皮膚炎是皮膚一片泛紅。治療時,會使用抗黴菌藥膏治療。
5血管瘤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
新生兒出現血管瘤的機率為6~25%。有些嬰兒出生時不一定有,可能隔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臉部、肚子、或四肢出現一些胎記,也許是淺紅色、鮮紅色或暗紅色,除了臉部,也可能出現在後頸部、眼瞼、兩頰或兩眼中間的額頭等。楊長佑醫師分析:「若發生在臉部,可能是微血管擴張而非真正的血管瘤,多為良性,一般會在2~3歲慢慢消褪,7~9歲才會完全不見。」除此,有些孩子的兩眼中間長出像火焰的胎記,稱為「火焰痣」,不易消褪且需要觀察。原則上,除非同時長在特別部位,像眼睛、口腔周圍,才需要檢查是否合併其它神經併發症。
6蒙古斑
90%的東方新生兒有蒙古斑,其顏色為棕色或青色,好發部位在腰椎、胝椎處、屁股、下肢、背部、側腹,甚至於肩膀上,1歲內會漸漸消褪,父母不須過度擔心。
7黃疸
新生兒都會出現黃疸情形,只是程度高低的不同。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後3~5天達到頂峰,之後才逐漸下降。楊雅淇醫師表示:「東方人的黃疸退得比西方人慢,可能需要2~3週才會降到正常範圍,不過,依個別狀況不同,下降的時間點也不一樣。」
原則上,黃疸太早出現或太晚出現、數值過高或膽紅素分類有異常等,皆為病理性黃疸,必須找出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生理性黃疸
數值太高的間接型黃疸,會以特殊波長的藍光來照光治療。至於改善方法,則是讓寶寶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避免讓他有脫水、吃不飽情況,楊雅淇醫師指出,像以前老一輩的人會讓嬰兒喝葡萄糖水,可是這會讓寶寶熱量不足,導致黃疸不易消褪,長牙了之後還容易蛀牙。
餵食不足造成母奶性黃疸
另外,也有家長認為寶寶吃母奶會加重黃疸,楊醫師澄清:「此為錯誤觀念,通常是母奶餵食不足(如:次數不夠頻繁、哺乳時間不夠長),造成寶寶脫水、營養不足才會加重黃疸。此情況容易發在新手父母的第一胎,因為不懂餵食技巧。」正常來說,寶寶出生後一週內,體重下降超過出生體重的7%即是餵食不足的警訊,超過10%即是餵食不足所造成的脫水,會加重黃疸現象。
楊長佑醫師亦補充,母奶餵食不足會導致寶寶缺乏營養與水分,無法增加腸道蠕動排出胎便,而且會讓腸道循環吸收胎便的膽色素而引起黃疸持續上升。此種早期的黃疸,反而鼓勵媽媽多餵母奶、增加餵奶次數,讓寶寶吃到足夠的奶水以降低早發型的母奶性黃疸。
原則上,母奶性黃疸的數值沒有太高、未合併危險因子,例如溶血;而且醫師判斷在安全範圍內,都可持續哺餵母奶,不用改為配方奶。
病理性黃疸
依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
黃疸太早出現(如出生一天內就快速竄升)或太晚消褪(黃疸持續2~3週)、數值過高、膽紅素分類異常、大便顏色異常(呈現越來越淺的黃色或灰白便)、合併肝脾腫大等,皆為病態性黃疸的警訊。楊雅淇醫師表示:「造成病理性黃疸因素有很多種,常見為感染、蠶豆症、先天代謝異常、新生兒肝炎、膽道閉鎖、溶血等。」
楊長佑醫師舉例,新生兒出生第一天的黃疸指數超過10mg/dL、黃疸值上升速度快、指數超過19.5 mg/dL或出生2~3週仍有黃疸,即為病理性黃疸。一般而言,會根據時間點來區分不同的病理性黃疸原因,例如:出生即有病理性黃疸,可能是血型不合、頭皮血腫等。而持續一週的黃疸則要擔心是感染造成,常見為泌尿道感染。
此外,膽道閉鎖也會導致延遲性黃疸。楊雅淇醫師分析,膽道閉鎖的特徵是大便顏色會從黃綠色逐漸變成淺黃色、甚至灰白便,且寶寶的膚色會愈來愈黃,嚴重會合併晚期肝脾腫大,此狀況必須在兩個月內盡速開刀治療以免影響預後。
基本上,寶寶吃得好、排尿與解便情形良好,黃疸指數通常不會太高。可是若發現寶寶的膚色出現變化,例如:眼白變黃,而且頭部、軀幹、大腿、小腿等膚色逐漸轉為黃色,代表黃疸指數很高,必須就醫檢查,抽血、驗膽色素濃度以確認是否需要照光、甚至換血治療。楊長佑醫師表示:「雖然換血治療對於嬰兒是極大的風險,然而若沒這麼做,膽色素會蔓延、沉積在腦部,造成孩子終生聽力受損或腦性麻痺。」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8吐奶與溢奶
溢奶
溢奶即是寶寶吃奶的當時或餵完奶30分鐘~1小時,從嘴角流出一些消化過後的奶。
楊長佑醫師說明:「主要是食道下方的括約肌,亦即賁門發育不夠成熟、閉鎖不全,容易讓食物從胃部逆流出來。」另外,若寶寶的腹部受到壓迫造成腹壓增高,像是哭鬧,也會導致寶寶溢奶。不過溢奶是生理性問題,寶寶6個月大後會逐漸改善。
少量多餐+拍嗝
楊雅淇醫師補充:「由於新生兒的胃容量小,一下餵太多奶容易造成溢奶情形,建議採取少量多餐的餵食方式,才是符合新生兒生理的。」另外,她也建議哺餵母乳的媽媽採取親餵而不是瓶餵,她分析:「瓶餵流量大會讓寶寶瞬間吃下太多奶水,胃部立刻變脹,容易造成吐奶、溢奶。」如果不得已必須採取瓶餵,最好分段餵食;且餵完後的10~15分鐘拍打嗝,並以直立姿勢抱寶寶約30分鐘,待奶水都胃排空了再放下平躺。溢奶的情況通常會隨寶寶年紀之增長而有所改善;倘若改善餵食技巧還容易溢奶,或頻繁厲害的吐奶導致體重不增加,請即就醫。
吐奶
寶寶出生兩、三週後,吃完奶沒多久即出現噴射狀嘔吐,且愈吐愈厲害,幾乎每一餐都發生,寶寶因為營養不良使得體重沒增加、甚至減少。或出現腹脹、發燒、膽汁色嘔吐物等,都是不好的徵兆。楊雅淇醫師表示:「可能要懷疑是幽門狹窄、或感染造成,應就醫進行檢查。」
幽門狹窄好發2~4週寶寶
楊長佑醫師補充:「幽門位於胃與十二指腸之間,而『幽門狹窄』會導致寶寶喝奶到一個程度出現嘔吐,且吐完奶後還是會想吃,經常好發於2~4週的寶寶。通常會以腹部超音波來做診斷。」
原則上,5個月以前的寶寶在喝完奶後,父母應幫他排氣、打嗝,而正確拍嗝方式並不是拍背部,楊醫師解釋:「胃位於左上腹,應從背後的左上腹輕輕往上拍,此效果最好。另外,餵奶前可以在寶寶的肚臍周圍,以順時針方向按摩來消除脹氣,並減少溢奶的發生。」倘若溢奶頻率仍高、甚至有噴射狀吐奶,建議盡快就醫檢查。如果是因為胃食道逆流而導致的溢奶,不妨採取少量多餐、改變姿勢或服用促進胃排空藥物與制酸劑來改善;若是幽門狹窄則要手術治療。
9腸絞痛
一天哭鬧>3小時;一週>3天,連續3週
腸絞痛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
腸絞痛也是經常在門診遇到的問題,楊長佑醫師表示:「好發於6週至4.5個月的寶寶,特別是兩個月大的嬰兒最常出現。」而好發時間在傍晚到半夜之間,嬰兒會出現不正常的哭鬧,並非起因於肚子餓或發燒;雙腿會因為腸絞痛出現捲曲、腹部呈現鼓脹,無論怎麼安撫都無法讓寶寶停止哭鬧,即是嬰兒性腸絞痛症狀。
發生腸絞痛的可能因素很多,例如:代謝乳糖的酵素不成熟、賀爾蒙分泌異常等加快腸子的蠕動;另外,亦可能對牛奶蛋白過敏、神經發育系統不正常,或親子關係尚未建立默契等。楊長佑醫師表示:「在健兒門診腸絞痛是泛稱的病名,確診前除了找出病理原因,還得符合一天哭鬧超過3小時、一星期達3天以上,連續3個禮拜如此,才能說寶寶有腸絞痛的問題。」
當父母照護時,若排除其它哭鬧原因像是肚子餓、發燒、生病等,一般而言不需特別治療,如果哭鬧得厲害,則可用溫毛巾在肚臍周圍熱敷,並以順時針方向按摩肚臍。另外,也可變換寶寶的姿勢,像是將他抱直讓他趴在大人肩上,也能促進腹部空氣排出。不過,腸絞痛亦可能與脹氣有關,建議改善餵奶技巧避免讓寶寶吸入過多空氣,如果這麼做仍未改善,則考慮藥物舒緩。
若有家族性遺傳的過敏性體質,寶寶可能會因為對食物過敏而造成腹部不適,因此,盡可能哺餵母奶以減少過敏情形,或暫時改喝水解蛋白的配方奶。原則上,腸絞痛是寶寶過度期的短暫表現,需要父母耐心地安撫。
10鵝口瘡
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
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
出生6個月內的嬰兒發生鵝口瘡的機率滿高,不過楊長佑醫師表示:「鵝口瘡治癒率高,多數會自行痊癒。」之所以會長鵝口瘡,是因為即使正常人的口腔、腸道、皮膚亦存有少量白色念珠菌,可是會受到身體正常的細菌控制,所以繁殖速度不致於太快而引起疾病。不過,當身體出現一些狀況,例如:先天或後天免疫不全,像新生兒剛出生時免疫力不佳、哺乳器具不乾淨、或寶寶近期或長期使用抗生素、類固醇等藥物,則可能導致黴菌過度繁殖進而引起鵝口瘡。
鵝口瘡好發於舌頭與兩頰內側,會有白色的凝乳斑,有時難以與奶垢區別。正常來說,楊醫師指出:「奶垢以沾水的紗布或棉花棒輕輕擦拭即可乾淨;可是鵝口瘡不僅不易被擦掉,有時還會流血。」感染輕微的鵝口瘡多半不會出現其它症狀,可是臨床上會伴隨疼痛,造成寶寶的胃口不佳、搔動不安、甚至拒絕進食。通常鵝口瘡屬於突發性,可能短期內發生;不過也可能因為照顧者誤認為奶垢而不以為意,延誤治療時間並導致症狀愈來愈嚴重。
注重奶瓶、奶嘴的清潔與消毒
楊雅淇醫師亦進一步解釋:「鵝口瘡與奶垢的差別在於它不易被剝除,或剝除後容易出血。」如果狀況嚴重建議就醫治療,醫師會開立一些口服的抗黴菌藥物。此外,應加強奶瓶、奶嘴的清潔、消毒,甚至淘汰老舊的奶嘴。
此外,餵奶前應以肥皂徹底清潔雙手,盡量避免使用安撫奶嘴。至於餵母奶的媽媽,哺餵前先清潔乳頭與乳暈、保持衣服的清潔與乾燥,餵完奶後先餵寶寶喝一、兩口開水,幫寶寶清除口腔內的奶渣。
再者,寶寶的玩具應定時集體清潔。若鵝口瘡情況嚴重應就醫,通常醫師會開立一週以上的抗黴菌藥物治療,甚至白色斑塊消失後還需再服用3天才算是徹底根治。楊長佑醫師指出:「嚴重的鵝口瘡其黴菌可能由腸道排出,感染肛門口周圍的皮膚,因此亦要注意屁股周圍的肌膚,避免合併念珠菌感染的尿布疹。」
11淚眼汪汪
按摩眼窩與兩側鼻翼
剛出生的嬰兒由於鼻淚管發育未完全、鼻淚管的構造狹窄,加上眼淚會正常分泌,一旦鼻淚管阻塞即會導致分泌物無法排出,所以造成寶寶淚眼汪汪、眼屎過多、眼睛腫的狀況。
改善嬰兒淚眼汪汪的方法,建議大人按摩寶寶的眼窩以及兩側鼻翼。首先將雙手洗淨後,在兩眼的中間亦即鼻淚管的附近輕微按摩,楊雅淇醫師說明:「這情況會隨著寶寶長大,結構發育成熟而慢慢改善。」
大致而言,新生兒常見的眼睛疾病包括新生兒結膜炎、睫毛倒插、鼻淚管阻塞等。如果眼睛出現大量黃綠色或出血性分泌物,且合併厲害的眼睛紅腫,應立即就醫。
12呼吸有雜音
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
孩子呼吸有雜音主要與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有關。楊長佑醫師解釋,當喉頭軟骨發育不成熟,呼吸所吸進的空氣就會出現類似打呼聲,通常隨著年紀增長約3、4個月時,喉頭軟骨發育成熟,呼吸的雜音會慢慢減少。
除此,楊雅淇醫師也分析:「新生兒呼吸的雜音類似喘鳴聲,也可能是孩子的鼻肉較肥厚,鼻道相對成人較狹窄,通常長大後會改善。」不過,也有少部分是因為是喉頭軟化、氣管狹窄等呼吸道異常所引起,通常長大後會自行緩解,可是如果情況嚴重則建議看耳鼻喉科,評估是否需要進行雷射治療。
另外,有時寶寶的呼吸聲大、稍微咳一、兩聲就讓媽媽擔心寶寶感冒了,對此,楊長佑醫師說明:「由於寶寶的鼻肉肥厚,加上通道小,只要有一點口鼻分泌物就容易造成鼻塞、打噴嚏。」所以當家長發現寶寶的鼻子分泌物變多,不妨使用棉花棒輕輕擦拭,有時也可用吸鼻器清除鼻內的分泌物。此外,平常可按摩鼻翼兩側以舒緩寶寶鼻塞情形
13舌繫帶
老一輩時常擔心寶寶的舌繫帶過短,影響孩子未來的進食與語言發展,說話會大舌頭,楊醫師指出:「正常來說,舌繫帶過短不會延緩孩子學習語言的年齡,只是捲舌音會發得不標準。」至於父母在自行檢查時,可請寶寶伸出舌頭並檢查舌頭是否超出下嘴唇,若有則應屬於正常情形。此外,同時觀察寶寶伸出舌頭是否呈現W形或ω型,如果是,可能表示異常,建議帶至小兒外科評估。
14臍帶
注重臍帶的清潔護理
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寶寶。
通常臍帶在寶寶出生10~12天後就會自行脫落,正常而言,臍帶護理做得好,一般不會有太大問題;沒做好,則可能在臍帶部位長出臍瘜肉,楊醫師說明:「臍瘜肉好發於0~1個月的寶寶,亦即溼肚臍,會不斷生出黏液無法乾燥,需要診斷治療。」因此,楊醫師建議父母照護新生兒臍帶,應用75%酒精從臍底部開始殺菌、消毒,如果還是長出臍瘜肉或肉芽腫,應立即帶寶寶就醫。
15睡眠問題
足月的新生兒睡眠時間每天約16~18小時,不會侷限在晚上,白天也會睡覺。不過,楊長佑醫師解釋:「他們的睡眠並非毫無規律,而是分成4~5段,一次睡4個小時,睡醒後就要吃奶,且晚上睡眠時間也比白天長。」
3~6個月大的寶寶,睡眠腦波的特徵就漸漸與大人一樣,整天的睡眠時間亦慢慢減少並集中在晚上。到了1歲,一天睡不到14小時,不過白天可能需要2次的小睡。因此,楊醫師建議:「從嬰兒出生到週歲這段期間,培養他良好的睡眠習慣。」當孩子醒著時,就當做是白天,讓空間有明亮感、多跟小孩玩耍。當小孩睡著時則當成晚上,讓室內燈光盡量昏暗。此外,3個月前的寶寶可以抱睡,3個月後的孩子則盡量陪在他旁邊睡,而且避免養成嬰兒吃奶嘴睡覺的習慣。
善用資源,照顧寶寶好Easy
定期量體溫
在照護新生兒時,還有哪些細節是新手父母要特別注意?楊雅淇醫師指出:「定期幫寶寶量體溫,一旦發現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情況,一定要立即就醫。」而發燒的定義即是分別兩次測量到37.8℃以上的體溫。不過,也要注意室內溫度的調節,避免讓孩子穿過多、過厚的衣物,以免導致他的體溫過高。
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
3個月以下的寶寶有發燒要立即就醫。
另外,應讓寶寶仰睡,避免側睡和趴睡,楊醫師解釋:「仰睡已被證實不會增加嗆奶危險。」有些家長認為讓寶寶仰睡,以後頭型會不好看,所以讓他側睡或趴睡,可是側睡與趴睡已被證實會增加嬰幼兒口鼻被悶住的機會,與嬰兒猝死症相關。
另外,寶寶睡覺時,他周圍的口鼻要淨空,棉被蓋到胸部即可,兩側棉被則讓他墊在身體下,而床舖周圍不要有太多鬆軟的棉被或抱枕,以免不小心悶住寶寶的口鼻。另外,也不要將寶寶放在兩張併床的中間縫隙、或床舖靠牆邊的縫隙,這都可能造成寶寶翻身時被卡住,甚而壓到他的口鼻。
與新生兒同睡的大人不可有抽菸、酗酒、或服用其它藥物,以免神智狀態不清醒,不小心翻身即壓到寶寶;另外,亦不可有其他年紀較長的小孩與新生兒同睡,楊雅淇醫師說明:「小孩容易忽略安全,可能玩耍時會不小心壓到寶寶。」
做好防護以免寶寶被感染
除此,由於新生兒的免疫力還未發展成熟,即使有來自母親的抗體,但還是容易遭受感染,因此建議減少訪客、照顧者要勤洗手,如果親人有呼吸道感染,像是感冒,應戴口罩或避免與新生兒接觸。倘若媽媽有輕微感冒,可以戴口罩哺餵母奶,倘若患有嚴重流感,建議將母奶擠出來,再由別人以奶瓶餵食。
許多新手父母在育兒時經常遇到各式的疑難雜症,不妨將問題記錄下來,利用返診或帶寶寶接種疫苗時,有系統的詢問醫師。此外,國健局所發的兒童健康手冊也有精簡、扼要、卻有很詳細的育兒知識,包括餵食的重點、環境的注意、新生兒篩檢、或副食品添加,父母不妨多善用手邊的資源,如此在照顧寶寶也更得心應手。
嘴破疼痛指數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年夏天真的好熱,要說天天胃口都很好是騙人的,有時候真的悶熱到沒什麼食慾,這就讓人聯想到,長年炎熱的東南亞地區,料理總是又酸又辣,就是為了要引起食慾。而其中的『酸味』,可從蔬果中找尋到外,也可從食用醋中取得
醋因為是酸性的,不少人會誤解吃醋對身體不好;而所謂的酸性或鹼性食品,是由進入體內後會使血液變成酸性或鹼性而定,並不是指嘴巴嚐起來是酸就是酸性的。適量「吃醋」對健康有益。不過順道一提,醋對健康的幫助,只要平時飲食均衡亦可達到目的,並不是非喝醋不可,因此不必對「醋」有過高期待。至於天天喝醋與否,純粹是個人飲食、養生偏好。
聰明吃醋能有益健康,這回我們一起來看看「5個愛吃醋的理由」
❶調控並穩定血糖
釀造醋中含有醋酸,對於延緩腸道對葡萄糖的吸收速度有幫助,從而降低餐後的血糖指數不急遽攀升
❷安神且消除疲勞
因富含有機酸,能讓人體內的檸檬酸循環順利,進行葡萄糖的有氧代謝,產生人體所需的能量,避免乳酸堆積、消除疲勞並鎮定神經系統
❸抗氧又養顏美容
釀造醋其抗氧力主要來自多酚,可透過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屬離子、降低氧化物等機轉來達到抗氧化的效果。另外,蛋白黑素也有類似的清除自由基功能。多酚中的酚酸類物質還可以和蛋白黑素聚合成大分子增加抗氧化效果,滋養好膚質!
❹穩定與養護血管
經研究報告指出,每天兩次、每次攝取30毫升蘋果醋對於降低高血脂患者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和壞膽固醇。另外,釀醋過程所產生的功能性成分“川芎嗪”能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血管收縮,故可改善血液循環,且因可通過腦血管障壁,故也有益腦血管健康
❺抵禦及防範細菌
食用醋的殺菌力主要來自有機酸,可通過微生物的細胞膜,藉由破壞其細胞膜、抑制細菌合成、增加細胞內滲透壓等多重機轉來殺死微生物,而達到抗菌、抗感染的效果。現代研究顯示,含0.1%醋酸的果醋可有效抑制腸炎沙門氏菌、沙門氏桿菌、腸炎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 、仙人掌桿菌等常見食物中毒細菌,相當適合用於做海鮮沾料,拌生菜等涼拌菜,或做生菜沙拉的醬汁,美味又能提升防禦力
❤️食用醋的種類(依製法來分)
❶釀造醋:
a.穀類醋:榖物醋的原料種類繁多,諸如精米、糯米、糙米、麥、薏仁、高粱、玉米等所釀製的醋都屬這一類,多做烹調料理之用,也拿來做醋飲料食用
b.水果醋:果實醋用的是一些含一定糖分的水果,經醱酵而成,市面最常見有蘋果醋、葡萄酒醋,是歐美家庭的常備醋,而法國、義大利等西式料理中也常用這些水果醋調味
c.酒粨釀造醋:是以酒糟或馬鈴薯、甘薯等澱粉含量高的食材發酵製成酒糟醋、酒精醋。歐洲也生產使用玫瑰、紫羅蘭等花材為原料釀成的花醋,可當飲料喝,或是用來製作甜點和料理調味的醬汁,讓醋的風貌更多變。
❷合成醋:
以來自石油合成的冰醋酸,加水稀釋至百分之三至四,再加入膠胺酸等調味料而製成
❤️中式料理中常用的三種醋
●白醋:
主要用於料理家禽肉(白肉)和海鮮、醃漬食物、製作沾醬等
●烏醋:
以白醋為底,再加入蔬果、辛香料、鹽、糖等調味料製成的調和醋,是台灣傳統小吃的好搭檔,例如麵線、肉羹、炒麵、拌麵等
●紅醋:
以紅色糯米為材料發酵製成的醋(西方則是用紅酒醋),主要用於料理紅肉或是湯
❤️醋的小提醒
⚠️低血壓者少食醋,醋具有排鈉離子作用,能降低血壓,患者吃過多易不適
⚠️茶醋共食難吸收,因為茶有單寧酸,會破壞水果醋的營養素吸收,不宜同時飲用
⚠️請勿以超過 60 ℃ 的開水稀釋,或將原液甚是至稀釋後的醋加熱超過 60 ℃,以免醋酸菌死亡
⚠️胃腸功能障礙的人少吃醋,像胃壁過薄、胃酸分泌過多、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吃醋宜限量
⚠️醋一旦和空氣接觸後容易氧化,為了保鮮、維持營養程度,最好在一天之內飲用完畢,才不會吃壞了腸胃
⚠️空腹不喝醋
避免得刺激分泌過多胃酸,傷害胃壁。在餐與餐之間,或飯後一小時再喝醋,比較不刺激胃腸,順道幫助消化
⚠️飲用酸性果汁或醋,記得稀釋並用吸管,然後多喝白開水漱口稀釋,才能減少牙齒直接接觸酸性物質,避免酸蝕,琺瑯質流失,脫鈣或變色
⚠️每天最多1杯200cc稀釋醋,市售的水果醋或其他醋飲料裡往往加入大量的糖,如果以喝醋取代開水、茶等飲料,額外增加不少熱量,長期喝下去,肥胖機會大增,對控制體重更不利
⚠️骨折病人別吃醋:骨折病人在治療期間應該避免吃醋。由於一般食用醋含有3.5%至6%的醋酸,骨折病患若吃醋,恐會造成骨鈣游離至血液當中,破壞體內鈣的動態平衡,因而加劇受傷肢體的疼痛感,影響骨折癒合
#凱鈞有食力
#5個愛吃醋的理由
嘴破疼痛指數 在 Sunny Huang - IBCL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8月份回覆留言內容:親餵媽媽如何在沒有爸爸協助下獨立戒夜奶、寶寶不夜奶媽媽如何達到半夜供需平衡、寶寶奶量時大時小該如何調整、寶寶2個半月媽媽每次擠奶最多30ml是否天生沒奶、卵磷脂可以增加奶量/解決脹奶/塞奶/硬塊嗎、因為會導致寶寶不愛喝水嗎、7個月大的寶寶可以適用"如何建立寶寶健康作息"中的做法嗎、追奶後奶量沒增加需要去醫院照超聲波嗎、該如何改善1.5個月寶寶早上到晚上都要抱睡的習慣、晚上擠的奶早上喝會否導致寶寶嗜睡/冷凍的存奶營養是否不符合寶寶不同年齡的需要、順產時的側切和撕裂不痛嗎、小白點已破有奶水排出但乳頭疼痛怎麼辦、孕期醫生發現乳房有硬塊應該斷奶後拍X光或擠奶期想辦法先把奶通開、4個月開始刷牙該如何排進睡前儀式、寶寶最近晚上9點睡到5點很久沒吃OK嗎/若吃米糊後拖更晚才吃奶媽媽該如何排奶、擠奶器導致的乳暈腫痛可以用哪些藥膏、寶寶何時跟大人分房睡比較好、若寶寶趴睡可以減少Tummy Time嗎、寶寶剛出生黃疸指數偏高該怎麼辦、1歲多寶寶不喝鮮奶怎麼辦、寶寶邊喝奶邊拉屎之後就不認真吃了怎麼辦/2個半月寶寶很少給feeding cue怎麼辦、懷孕30周有初乳要先擠出來嗎、給寶寶3-5分鐘自我安撫時家長應該在身邊或離開、寶寶平常會自行入睡但遇到媽媽就失敗怎麼辦、沒經過睡眠倒退期真的需要擔心嗎、9個月寶寶匍匐前進算爬嗎、3個月親餵寶寶不接受奶瓶可以給學習杯喝奶嗎、清理鼻子時可以用棉簽嗎、排脹氣裡的脹氣指的是colic嗎、1歲後寶寶睡前喝鮮奶需要刷牙嗎、寶寶出生半個月是每4小時喝一次奶嗎、寶寶吃副食品沒碰到嘴巴旁邊皮膚但還是紅腫是食物過敏嗎、3個月母奶寶寶每天大便2-3次正常嗎、寶寶若食物不耐或過敏母乳媽媽需要忌口嗎、寶寶會爬後開始練走可以用walker嗎📢 快來訂閱我的頻道:http://bit.ly/2kttyum
本影片僅供教育使用,不能取代醫生診斷。請向醫生或其他合格醫療人員諮詢您的病情。
立即預約「 Sunny老師線上泌乳門診哺育諮詢 」
無論妳在國內或海外,透過線上視訊互動方式諮詢(Video Chat),讓Sunny老師即時專業輔導,解決妳遇到的母乳哺育問題!預約視訊諮詢服務:https://forms.gle/AphbHvtcv5Y2Rr4EA
Sunny老師的Amazon Store (推薦清單不定期更新) https://www.amazon.com/shop/sunnyhuang-ibclc
Sunny老師簡介:
國際認證泌乳顧問IBCLC
Lamaze拉梅茲國際認證生育講師LCCE
DONA國際認證分娩陪產暨產後照護DOULA
美國紅十字會認證成人嬰幼兒急救、心肺復甦術、自動電擊器講師
廣告利益揭露:透過鏈接產生之符合的購買行為,我們可能會獲得合作網站提供之廣告佣金。
#Sunny回覆留言
嘴破疼痛指數 在 潔美牙醫診所- 很多民眾以為嘴破就是口腔黏膜炎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口腔黏膜炎痛起來要人命! 疼痛指數從1到10分,女性懷孕生產的疼痛指數約為9分,但嚴重的口腔黏膜炎痛起來的程度還超過生產疼痛,甚至可能因傷口太大,讓細菌進入血液 ... ... <看更多>
嘴破疼痛指數 在 嘴破不只是火氣大,小心口腔潰瘍是癌症前兆!健康2.0 (完整版)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常常一累、一熬夜,就會 嘴破 嗎?口內膏、消炎噴劑是家中的常備藥品?以為只是火氣大,同一位置反覆發生的 嘴破 ,有可能會引起口腔癌變。 嘴破 嚴不嚴重 ... ... <看更多>
嘴破疼痛指數 在 [問卦] 嘴巴破皮疼痛指數有多少 - PTT Web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每次嘴巴破皮吃東西感覺都會痛到流淚為啥傷口明明那麼小卻痛的跟三小 ... 14 F 推sike2000: 嘴破疼痛指數個人覺得不高,我經常破好幾個~~ 12/30 02:3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