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正式宣傳影片(中英字幕)登場!!
由許添盛醫師為您介紹超強講師卡司與內容:
https://youtu.be/8LN9Z2cuUY0
請大家多多把影片分享出去,
2020年透過對生死的思索與探討,
相信為更多人能帶來身心安頓之力量!!
🔶【歡迎分享】
歡迎各單位與醫學會索取海報與電子DM,
我們會登記下來並郵寄給您。
🥰報名系統已可登錄報名!敬請把握早鳥特惠!
連結請點:http://bit.ly/報名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
🕺2020/10/31前報名繳費完成,可享早鳥優惠價 2000元 ,敬請多加利用。)
🔷2020「穿越生死迷思」-瀕死經驗與死亡焦慮之內在意義探索研討會
簡介
臨終的瀕死體驗會引發臨終者強大的死亡焦慮,
臨床上是對臨終者是否能夠善終的最大挑戰。
了解瀕死的經驗過程及其意義,乃是克服死亡焦慮的最重要關鍵。。
瀕死經驗是死亡關口復生者的體驗,向我們展現死後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寬廣。瀕死經驗不只揭示了最深邃的生命體驗,研究指出,它也具有一種力量,能夠轉化並改善瀕死經驗者的人生。
本研討會邀請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許添盛醫師、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蔡昌雄教授、安寧照護專家—王浴護理長、以及知名瀕死體驗分享家—趙翠慧總執行長,從瀕死經驗與臨死經驗探索為入口,加入身心靈視角與存在主義哲學觀點,進一步探尋我們身而為人如何面對必不可免的死亡焦慮,為當下的生命找到前進的意義。
歡迎醫療、護理、社工、心理與各界人士報名參與本研討會!
❖ 依匯款順序保留位置,報名額滿會開放候補名額,位置若有空出會先通知並以醫護人員為優先依序遞補。
🌸日期 : 2020年11月22日週日 8:30-17:20
地點 :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 國際會議廳(6樓)(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1段17號六樓)
捷運善導寺站三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匯款帳號】
銀行:玉山銀行(北新分行)ATM代號:808
帳號:0901-940-008053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
※匯款後請來訊息LINE ID: @vtx6890z
或BeClass系統回覆 告知您的姓名、匯款日期、銀行帳號末五碼!
聯絡電話:(02)2219-3379 ,LINE ID: @vtx6890z
周一至周五10-18點
【參與對象】
對瀕死經驗與生死議題有興趣之醫事人員、心理、社工及醫護相關系所學生,
與一般社會大眾。
※此報名費將開立捐款收據,進場時領取,憑收據入場!
※此研討會結束後將依照報到的簽名表,mail寄出研習證書電子檔案。
【繼續教育積分】
西醫師、精神科醫師、家醫科醫師、藥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申請中。
【講師介紹】
許添盛 醫師
學 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現 職:
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
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賽斯文化/發行人
著 作:
我愛的人要走、用心醫病、你可以不生病、絕處逢生、許醫師安心處方、許醫師諮商現場、許醫師抗憂鬱處方、在孩子心裡飛翔、絕處逢生、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以及有聲書:抗癌心法、許醫師安心之道、親子心生活等等,數十本著作及有聲出版品。
除了正統的醫學背景,最擅長的卻是不用藥的心靈醫病,許醫師鑽研身心靈全人思想十數年,成就卓著。尤其專精於癌症與精神患者的治療領域,並發展出獨門的身心靈整體醫學,為「療癒」開創一條全新的希望之路。
蔡昌雄 教授
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與教學領域:
臨終關懷、生死學、超個人意識、當代禪宗哲學、宗教心理學、詮釋現象學
學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 宗教所 博士
美國天普大學 政治所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大學
曾任美國天普大學宗教系助教、美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生死學系主任、生死學研究主編、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長、澳洲南天大學兼任教授、安寧照顧基金會學術委員、靈性種子教師、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安寧專科醫師培訓計劃顧問,並於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持讀書會多年。中英學術論文數十篇,譯著包括《榮格》、《神的歷史》(立緒),及《臨終諮商的藝術》(心靈工坊)。
著作:
2016年11月 《生命教育基礎教材》,五南圖書,第一作者
2015年08月 《悲傷輔導理論與實務自助手冊》,揚智,第三作者
2007年04月 《臨終關懷的全人照顧意涵》,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2005年08月 《醫療田野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應用》,南華大學教社所
2004年10月 《靈性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
2002年01月 《禪道美藝中的空性與靈性:兼論「場所」轉換的概念》
2001年12月 《Toward A Ch'an Philosophy of Action : A comparative Review》,三民書局
2000年05月 《西田的場所哲學與禪的空間覺識》,南華大學宗教研究中心
王浴 護理長
現任:蓮花基金會常務董事
經歷:前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督導
專長/著作:臨終照護、哀傷輔導
趙翠慧總執行長(瀕死經驗分享者)
現職: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總執行長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
經歷:嘉祿陶藝文教基金會董事
加拿大溫哥華中文學校校長
創辦慧文中文學校、慧仁教育中心
曾受各大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專訪。
海內外演講達三千場次。
著作:美好生命系列(清涼音出版)
生命的邀約-重回人間、活著真好
生命的享受-享受生命
生命的觀照-慈悲寬大、超越自我
生命的禮讚-從天堂帶回的訊息(文字書)
🌵【研討會須知】
1. 研討將於8:30準時開放入場,不提供劃位,因青發處8:30開門,煩請準時報到入場。
2. 為真實紀錄活動與宣傳等目的,主辦單位會在活動現場進行拍照、錄影、錄音等行為,報名即同意主辦單位保有活動當日影像再製播放權利。
3.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變更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辦理,並得隨時補充公告之。
4. 為配合防疫避免群聚感染,研討會不提供便當,但下午時有密封的茶敘小點心供與會者外出食用。
🍀【配合台北市政府青少年發展處之防疫措施】
►進入場館前,本會將於青少年發展處一樓入口派兩位專員進行額溫測量,提供酒精消毒手部,
為確保所有人員健康狀況,請務必全程正確配戴口罩。
►若研討會前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請勿報名參加。
►為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及配合政府防疫,報到時請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並出示填寫完成證明後方可入場,以利後續追蹤。
►如有以下狀況者,將婉拒入場並恕不退費: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確診病例接觸史、新冠肺炎之相關症狀、額溫超過攝氏37.5度、未配戴口罩、未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
交通資訊補充:
1. 捷運善導寺站:3號出口,沿林森南路步行約10分鐘。
2.臺大醫院站:2號出口,行至景福門後,再沿仁愛路步行約12分鐘。
3. 公車仁愛林森路口:22、37、208、261、270、295、621、630、651、671、和平幹線(原15)及仁愛幹線。
4. 小客車"小客車 (30╱每小時) 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地下停車場,共263個車位。
停車導引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
5.YouBike可自捷運善導寺站、捷運東門站、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捷運臺大醫院站騎YouBike至本處正門。
周邊地圖與交通詳細資訊請點
https://www.tcyd.gov.taipei/cp.aspx?n=3823A7CF78462F47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青發處地圖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嘉義 市護理師 換 照 在 政彰影像 Cheng Chang Imag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致 親愛的基金會閱讀者
請暫且容許我用第一人稱的觀察與感受,來換取報導式文章,在我們找到想要深入報導的個案之前。
我一直相信,現場也會有故事。過去我們對於故事的想像,是曲折離奇,是含辛茹苦,是起落與無助。是的,長長的人生是一個故事,但小小的空間、短短的時間也會有深遠的值得沈澱的故事。
因此就算沒有單一個案,藉由基金會堅持數年的義診行腳,光是描述現場,描述台灣各地基層醫病現況,便極其珍貴。當然如果能從義診活動延伸,發現更多需要協助的個案,轉介與治療,是更好的事。然而現場紀錄與預防/治療眼疾並不衝突。
#場次1|2020.7.10|嘉義縣番路鄉
心裡的偏鄉
你對偏鄉的想像是什麼?
當我們抵達衛生所,衛生所的建築外觀是現代的,室內配置是新穎的,並不符合一般人對於偏鄉的想像。走進衛生所,我發現營養分中心新穎的廚具檯面上有許多擾人的蒼蠅在飛,還有三條用過的抹布被隨意丟在水槽邊。
我起身把抹布搓洗乾淨,然後開始用力擦拭所有桌面。桌面上的油漬污垢一旦去除,蒼蠅就不會來了。我想,接下來這兩日在這裡工作的人們和來訪的患者定會更加舒適。
鄉鎮衛生所的人力普遍不足。上一場活動剛剛結束,我們要進駐佈場時,這個空間只被匆匆地簡單清潔。衛生所負責這場義診的護理師李小姐已然身兼數職,要搬桌椅、訂便當、拍照記錄,也要向每一位前來看診的長者問候與說明。
經過這麼多年的義診行腳,如今我們知道,無論如何「人」都是關鍵。就算身在喧嘩的城市裡,身在現代舒適的房子裡,沒有人的陪伴,就可能形成心裡的偏鄉。
基金會要做的,正在做的,不是倏忽出現,當一個純粹給予物質的拯救者。而是從微小的清潔空間開始,把人的陪伴注入空間,用人的關注與專業診視,逐步發現與消除心裡的偏鄉。對每一位參與義診的夥伴而言,這也就是親赴現場、用真實溫度與問候的陪伴。
#臺灣防盲基金會
#文字陳孟珠 #攝影郭政彰
嘉義 市護理師 換 照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環委員會安排了「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執行情形、困境及未來規劃」專題報告,我提出4點質詢。
Q1:你知道目前有關長照機構評鑑有哪些問題嗎?
Q2: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A點)的問題是哪些嗎?
Q3:有關身障日照和長照身障日照的差異是什麼?
Q4:長照相關科系的實習卻無法幫長照產業解決留住人才!
📌長照機構評鑑指標錯誤百出 衛福部道歉允修正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20148
📌護理師兼個管與居服月入10萬? 衛福部將確認大數據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802225
------------------------------------------------------
一、有關長照機構評鑑:
依據長照服務法第39條的授權及長照機構評鑑辦法的規定,長照機構每4年評鑑1次,但新設、復業或評鑑不合格者,需於1年內接受評鑑。
目前正在實施的長照2.0特約機構,大都被視為新設,所以衛福部去年就以標案形式委託規畫與試評,並已經有公布長照服務機構評鑑基準範本供各縣市參考,預計在今年評鑑。
這次社區和居家評鑑在辦理說明會的時候,引起極大反彈,因為參考太多住宿機構和護理機構的評鑑指標,根本就不試用。結果修正公布之後仍有具爭議的共識基準和評核方式。
以日照機構的安全環境設備來說,評鑑代碼C1:休憩設備設置情形。其中基準說明第二點提到「提供足夠且清潔之寢具(含床、床單、冬夏棉被、套枕頭及被套)」。
Q1:日照機構是要提供住宿嗎?
根據”社區式長照機構設立標準表”,日照機構僅規定「每一空間應設休憩設備,且不得設於地下樓層。」有規定要”床”嗎?為什麼評鑑的時候要評估有沒有”床”還要枕頭、棉被。
再看C5:餐飲衛生情形。其中基準說明第一點規定,「結合餐飲供應者,其從業人員、作業場所、設施衛生管理及其品質保證制度,均應符合食品良好衛生規範準則 (HACCP 或GHP)。」
也就是說,自己備餐者不需要符合C5第一點,只需要符合C3的廚房衛生規範。
這個評鑑基準將造成幾個問題:
第一, 我們上網去查了幾個縣市符合食品安全管制系統HACCP 的團膳餐廳,發現台東縣僅1家,嘉義縣3家(太保、水上、民雄),南投家6家,但都集中在(南投市、草屯、竹山),澎湖、金門、連江,完全沒有。請問以後一鄉鎮一日照,我的故鄉鹿草、南投埔里、魚池,是要叫日照機構去哪裡訂餐?且GHP根本沒有認證單位。
第二, 當然這個規定下去,為了要符合基準,可能會逼著日照機構自行備餐。但這就會耗費更多的人力成本,也會佔據更大的廚房空間,對於社區型小型日照機構是完全不敷成本的規劃。
還有社區式日照機構、小規模多機能和團體家屋的評鑑基準C1,休憩設備設置情形,備註說明都提到,如:使用隔簾。這根本就是不符長照機構設置標準的規定。
團體家屋B10基準說明第二點提到「落實增加服務對象自我照顧能力之措施,確實執行並有紀錄。」說明欄:「自我照顧能力之措施:如提供服務對象最少必要之協助、鼓勵服務對象自己照顧自己,如自己吃飯、翻身、如廁等。」團屋主要照顧對象為有生活自理能力的中輕度失智症長輩,這個指標根本就不適用。
結論:由於長照機構的評鑑只有合格及不合格,大家都很慎重看待你們提出的評鑑基準,衛福部委託規畫評鑑的單位根本必了解長照實務現場的情形,根本是所託非人,希望這個評鑑基準範本,仍有檢討的機會,特別今天講的這兩點應該刪除。次長可以承諾嗎?(已於五月十日要開會再討論)
二、A點的問題:
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稱A點,是這次長照2.0的一大變革。
在長照1.0時代,原設計整合型服務中心可以扮演照顧管理角色,是因為A點是屬於綜合型服務的提供,該機構的人力比較了解失能者需要哪種類型長照服務,怎麼提供最有效率。
原本希望4年內佈建849個長照A,但目前全國卻已經成立2000個長照A,包括許多是沒有提供長照服務項目所謂”虛擬A”。
如果幫忙連結長照資源,並建議照顧組合的長照A產生問題,整個長照2.0最後絕對做不好。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醫事人力開始提供C碼長照服務的問題。
而A、C也產生關連性的問題。
Q1:復健科診所抱怨找不到PT,聽說許多PT去執行長照業務了?你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嗎?
物治、職治和護理人員經過Level1,可以成為照顧服務員;也可以受訓成為個案管理員A;還有他自己的醫事人員證照,在長照領域一個醫事專業人力可以同時扮演三種角色身分。
再加上,因為是部分工時長照人力,就可以在不同的單位進行執業登錄,系統上並沒有限制他可以登錄的單位。
所以目前已經發生的問題是,某治療師上午當A,轉個案給自己下午提供C碼居家復能或居家護理的服務。
尤有甚者,居家護理也可能在一個時段裡提供服務,但在長照2.0及健保,兩邊申請支付的問題,例如:提供居家護理和也可以申請健保鼻胃管換置的給付。
還有,本來期待專業人力提供的是評估、擬訂計畫、與家屬及照服員都溝通與指導。現在卻變成是由醫療專業人員去直接提供服務,然後持續性申請支付。再多的政府預算都沒辦法支付單價這麼高的專業服務吧?
請問這樣合理嗎?
結論:C碼的亂象要徹底檢討;個管員和服務提供同一個人的問題必須被禁止。請部長承諾於三個月內檢討。
照顧服務的提供需要督導,這是從長照1.0時代建立起來的制度,督導可以監督照顧服務品質,也可以是服務使用者與照顧服務員的溝通橋樑,這是很重要的制度設計。
Q2:除了照顧服務以外,C碼:專業服務、D碼:交通服務、E碼:輔具服務、F碼:居家無障礙環境改善,是沒有督導的?
缺乏督導會產生兩個結果。
第一,A個管將服務轉出之後,CDEF碼,並沒有服務提供的回報機制,只能等申報支付的時候才看的出來。
第二, C碼專業服務,只有執行人員自己的良心知道有沒有做,有沒有做好、做滿。
請問這樣如何確保長照2.0的服務品質。
結論:所以CDEF碼的督導系統,也要麻煩衛福部再進行檢討。希望在九月底前研擬出具體方向。
三、有關身障日照和長照身障日照的差異
身障日照機構和長照身障日照機構,兩者之間的在機構收費、民眾負擔、外籍看護聘僱與否及是否可支領生活補助,都有不同的規定,造成機構經營者的困擾,上個會期去年12月26日你有承諾,需要六個月的時間來整合。期限是六月底。我只是提醒一下部長要趕快進行討論。
四、有關長照相關科系的實習:
每一項服務都需要長照專業人才,也都急於培養人才、招募人才。這是一個國家重大政策,也是一個國家的重大產業,所也產業界遇到的問題,長照都會遇到。本席接下來要向衛福部與教育部質詢人才的問題。
目前有45所大專院校設有長照科系,一年畢業生大約有5000人,畢業後留在長照產業的人數卻只有10%。這個現象,就是人力浪費。
教育部到此為止,為了促進長照科系學生畢業後留任業界,委託國北護設立實習媒合平台,接著在104人力銀行的平台上,也設立實習機構與應屆畢業生投入長照產業的求職管道。但是,在政策面未做更基本的檢討之前,恐怕效果有限,無法幫長照產業解決留住人才。
依據一線服務機構的分析要成為一個願意讓畢業生留下來工作的機構,本身在軟硬體與勞動條件都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同時學校在教學與師資上亦需要達到一定的水準;並且政府所職掌的制度包括:國家級證照考試、對實習機構的鼓勵措施、對機構督導的薪資獎助、工讀生納入人力比、實習生的食宿負擔等,都應該有具體的作為;並且如何透過學校的教師、實習輔導老師、與機構的督導相互間的配合,在產學合作階段給學生與家長正確的生涯願景與觀念等都是急需著力的重點。
Q1:請問教育部,在實習機構的選擇上,其軟硬體等環境條件是否有一套標準去認定?如果沒有怎麼能確保實習單位能夠提良好的環境?
Q2:請問教育部,學校的教師尤其是產學合作的輔導老師,是否具備照顧服務員資格?並從事過照顧服務工作?如果沒有怎麼有辦法告訴學生這份工作所遇到狀況的實際解決方式?
Q3: 請問教育部與衛福部,學生在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之前,當然被界定為實習,但是去得知後便應該具有從事服務的資格,因此界定為打工。這前後身分的轉換,是否對機構有明確的指導原則?並且反應在薪資等勞動條件,與是否得以獨立作業等機構管理上?
Q4: 請問衛福部,當學生取得照顧服務員資格後到機構去工讀,是否能夠納入機構人力比?否則哪有聘僱與提升勞動條件的誘因?
Q5:請問教育部,實習階段,學校酌收三個學分的學分費,但是付出指導的人力卻來自於機構,並且學生在機構實習還有食宿費用的壓力,該筆學分費是否應該給付予機構作為督導的薪資補貼以及學生的食宿補貼才公平?
結論:請教育部及衛福部於三個月內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具體的檢討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