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竹竹苗、大嘉義合併升格話題近來爭吵不休,回顧2010年時縣市合併升格,2都變5都,10幾年過了,大家對縣市升格帶來的變化有感嗎?
#聯合70 #見證歷史回顧台灣重要時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過去每三十至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災害型的地震,回顧歷史,發生在1906年3月17日的梅山大地震,已經屆滿115週年,有學者正在雲林古坑到嘉義竹崎的麓山帶,佈設密集的地震觀測儀器,希望把收集到的一些小小的地震,找出它的活動模式。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
嘉義地震歷史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小小站,停一下!
區間車上廣播以台語「au-piah」放送:後壁站到了!
下了區間車,後壁車站白色的木造棧房上掛著藍底白字的看板,雖然藏在很不起眼角落,但從看板上斑白的「後壁」兩字,不難看出後壁車站的歷史。
走在小小的木造棧房,第一代的後壁車站經歷過嘉義中埔大地震造成站房倒塌,目前所見的車站外觀是在1943年所重建完工的,主體為日式四坡寄棟頂,並漆上白色外衣,屋頂上的水泥瓦奠定了後壁車站的歲月,看起來與林鳳營車站型似雙胞胎般。
車站不大,但是有很多讓人很喜歡的元素,像是車站門口外的那個白色的廣告燈箱,上頭用大大的四個藍色大字昭告天下「這裡是後壁車站」。而在台語中後壁意指的是後面的意思。後壁舊稱「侯伯寮」,當地人也以台語慣稱「後壁寮」,簡化成現在的後壁,也意味著後面的村落意思。
嘉義地震歷史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嘉義市區的小澎湖?在嘉義火車站旁的澎湖人聚落!
日治時期,因澎湖累積明清大量的沿海移民,島上人口密度已高過臺灣本島,不得不實施「獎勵島外出稼」政策,大量的澎湖移民渡過黑水溝,移居臺灣本島,形成農業人口往屏東、工業人口去高雄、商業貿易待台南的三個移居波段,與澎湖直線距離只有44公里的嘉義,也成為澎湖移居的熱門之選。
隨著1920年代嘉義車站成為貨運大站,需要大量人力,是澎湖移居嘉義市的拉力高峰。當年小澎湖聚落的居民,主要從事日傭、苦力和木工的工作,開始在今日的後驛街一帶落地生根。
#門戶方向不統一的小澎湖
家家戶戶挨得特別近的小澎湖,每一戶的門口卻沒有朝向固定方向,原因是一場大地震,把這裡的房子都震垮了,重建得爭先恐後,先佔地先贏,搶到哪個位置,就蓋什麼房子,所以小澎湖的巷弄顯得更蜿蜒曲折,一不小心就從上一戶的前門穿到下一戶的後院。
#小澎湖的生活遺跡
至今可以看到數處古井痕跡,是早期聚落取水洗衣的重要據點。在大潤發興建前,曾是一間鐵工廠,當時的人民便是利用鐵工廠排的熱氣來洗熱水澡。
小澎湖也是過去從港墘出發、行經朴子、蒜頭糖廠與嘉義市之間的朴子線行經之地,鐵軌早已被柏油路代替,但路邊的屋舍有著一個小木門,被推測為當年生意人販賣便當的小門戶。
#鐵軌旁臺鐵站長宿舍的三代小澎湖門牌
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停車場旁的鐵軌後方,是一排歷史悠久的臺鐵站長宿舍,因提供至遺孀離去,目前依然還有兩戶人家,門牌號碼是9號、10號、11號接連下去,不像現在的門牌單雙號對開。其中的9號門戶,保有小澎湖三代在地理系統上的演變見證:
▪第一代:深藍色門牌,小澎湖9號
▪第二代:淺藍色門牌,小湖里9號
▪第三代:白色門牌,後驛里9號(小澎湖的小湖里與小副瀨的竹文里在2010年合併為後驛里)
由於小澎湖聚落住有許多木工師傅,狹隘的巷弄間座落許多木造建築,但因樑柱隨著歲月腐爛、當地的經濟限制,和未來都市規劃政策的不確定性,大家都是選擇用鐵皮將木屋包起來,即便是如此靠近嘉義火車站的繁榮區域,卻依然保持舊式老屋的歲月斑駁。
(小澎湖的巷弄經歷,感謝 嘉義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和十作實作帶路。)
嘉義地震歷史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過去每三十至五十年,就會發生一次災害型的地震,回顧歷史,發生在1906年3月17日的梅山大地震,已經屆滿115週年,有學者正在雲林古坑到嘉義竹崎的麓山帶,佈設密集的地震觀測儀器,希望把收集到的一些小小的地震,找出它的活動模式。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478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嘉義地震歷史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1.01議會影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三次質詢社會處和觀光新聞處 (978)
首先,請教我社會處林處長,我行腳過程中,在番社里遇到一位,領有殘障補助的失親媽媽,聲淚俱下,訴說政府殘障補助立意良善,但資格審查,對收入部分的定義不明確,導致為德不卒。
特別是社工人員訪視時,她本身不良於行,只能靠修改衣服,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每年11月和12月兩個月,她幾乎不敢開門,不敢接單,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志工對收入認定有所改變,導致他可能沒有辦法養活和她一起的女兒。
請志工訪視時,要建立S O P,告知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而不用擔心權利受損。
第二,建議觀光新聞處張處長,如果沒有聯席會議,要發揮柔性溝通的力量,用文化包裝各局處的公共政策,讓看似局處分工,彼此不相干的公共建設成果,透過歷史文化,用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打造嘉義成為一個有特色的觀光城市,建立有如一日本一般,有高附加價值的觀光產業。
以蘭潭和嘉油鐵馬道為例 ,蘭潭見證了嘉義,在荷蘭和日本兩個時期,公共建設的遺跡。
一是,荷蘭人將蘭潭原住戶遷移之後,建立的水師訓練的基地,所以稱之為蘭潭。
二是,日治時期,將它擴大改建成自來水供應的水庫,供應整個嘉義地區飲水,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滿足我們飲用水的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蘭潭的壩堤,是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完全沒有鋼筋,單純的利用,壩堤本身的重力,建造完成,經歷過多次的地震,都安然度過考驗,是現代自然工法的先驅。
也因為蘭潭水庫成功的經驗,才運用到烏山頭水庫,建造放大版的水庫壩堤,也就是嘉南大圳灌溉渠道的源頭,改變嘉南平原的農業生態,變成今天的米倉,都和蘭潭自然工法的成功經驗有關 。
嘉油鐵馬道,是東北亞最大的溶劑場,通往水上機場,和各地甘蔗甘薯運往溶劑場的火車軌道。
原本生產肥料為主的溶劑場,因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飛機使用的柴油,受到國際禁運,溶劑場才改用酵素,製造生質柴油,提供飛機燃料使用,意外成為現代生質柴油的先驅,也是現在台灣中油的研發中心 。
所以,以文化為導向,設計的觀光產業,才能創造獨一無二,有生命力,可以深度旅遊的觀光城市和觀光產業。
嘉義地震歷史 在 凌子楚 最清楚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日議會 第十屆第二次大會,本月質詢的主軸,今天的日本,明天的嘉義,以文化為導向,觀光城市設計與發展,第三次質詢社會處和觀光新聞處(978)
首先,請教我社會處林處長,我行腳過程中,在番社里遇到一位,領有殘障補助的失親媽媽,聲淚俱下,訴說政府殘障補助立意良善,但資格審查,對收入部分的定義不明確,導致為德不卒。
特別是社工人員訪視時,她本身不良於行,只能靠修改衣服,賺取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每年11月和12月兩個月,她幾乎不敢開門,不敢接單,惶惶不可終日,深怕志工對收入認定有所改變,導致他可能沒有辦法養活和她一起的女兒。
請志工訪視時,要建立S O P,告知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而不用擔心權利受損。
第二,建議觀光新聞處張處長,如果沒有聯席會議,要發揮柔性溝通的力量,用文化包裝各局處的公共政策,讓看似局處分工,彼此不相干的公共建設成果,透過歷史文化,用故事把它們串連起來,打造嘉義成為一個有特色的觀光城市,建立有如一日本一般,有高附加價值的觀光產業。
以蘭潭和嘉油鐵馬道為例,蘭潭見證了嘉義,在荷蘭和日本兩個時期,公共建設的遺跡。
一是,荷蘭人將蘭潭原住戶遷移之後,建立的水師訓練的基地,所以稱之為蘭潭。
二是,日治時期,將它擴大改建成自來水供應的水庫,供應整個嘉義地區飲水,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滿足我們飲用水的需求。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蘭潭的壩堤,是利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完全沒有鋼筋,單純的利用,壩堤本身的重力,建造完成,經歷過多次的地震,都安然度過考驗,是現代自然工法的先驅。
也因為蘭潭水庫成功的經驗,才運用到烏山頭水庫,建造放大版的水庫壩堤,也就是嘉南大圳灌溉渠道的源頭,改變嘉南平原的農業生態,變成今天的米倉,都和蘭潭自然工法的成功經驗有關。
嘉油鐵馬道,是東北亞最大的溶劑場,通往水上機場,和各地甘蔗甘薯運往溶劑場的火車軌道。
原本生產肥料為主的溶劑場,因為1941年日本偷襲珍珠港,飛機使用的柴油,受到國際禁運,溶劑場才改用酵素,製造生質柴油,提供飛機燃料使用,意外成為現代生質柴油的先驅,也是現在台灣中油的研發中心。
所以,以文化為導向,設計的觀光產業,才能創造獨一無二,有生命力,可以深度旅遊的觀光城市和觀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