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老商道】「訂閱制」給紙媒的一堂課
**
「報紙有得救了!」看衰紙媒多時的黎智英上週突然莫名地興奮起來,令我有些意外。原來,他的論點是:「會員制挽救了紐約時報的衰落,也等於說報紙有得救了。」
「以美國紐約時報為例,他們電子版訂戶現時是二百六十萬,每年收入是六億美元,連廣告收入這比以前純粹賣報紙更好賺了。」黎智英說,「電子版只是將報紙內容稍作整理上載網上,邊際成本很低,這每年收入六億美元幾乎是淨賺的。」
自從川普參選美國總統以來,《紐約時報》的讀者數量逐步攀升,這是不爭的事實;但要說《紐約時報》有救,其它報紙就有救,卻也是過度推論了。
《紐約時報》的經營規模、新聞品質、品牌地位,都有其特殊性,這是不消多說的,別的媒體能不能效法,則完全是另一回事。況且,在財務結構上,電子版訂戶的營收占比、成本結構、成長預期,應該也不是如此簡單吧。(紐時2015至17年的淨利潤分別為:6284萬、3134萬、472萬美元)
之前,黎智英為了讓編輯部門保持旺盛的戰鬥性,無論是《蘋果日報》或《壹週刊》,都只專注在零售市場的征伐,而放棄訂戶的經略。我懷疑,訂戶經驗的不足,多少是此刻令他對訂閱制感到興奮的原因吧。
其實,我沒有要(也沒有能力)反駁黎智英的看法,只是覺得自己沒有被說服而已。但黎智英這篇文章值得一提,是因為文中提到的「巿場原則」(market norm)與「感情關係」(social norm),對我頗有啟發性。
「訂閱制」(subscription),不是新鮮事,我們訂報紙、訂嘉南羊乳,早就是一種訂閱制了。不同的是,新的訂閱制,是在電子商務與新科技運用的基礎上被談論的,特別是為達到精準行銷所運用的大數據分析。
不過,我好奇的是,傳統紙媒能從新的訂閱制裡學到什麼,或是喚醒舊的訂閱制曾經擁有又失去的什麼?
無論傳統或科技,既名為「訂閱制」,就有其共同的精神面貌;這個面貌最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信任──無論是訂紙媒、羊乳或Netflix影片、Adobe軟體,我們至少都要信任經營與服務品質的穩定度,才能為還沒看到的產品和服務預付款項。
更重要的是,新的訂閱制並不是舊的訂閱制的簡單網路版,這就像數位內容不應該是平面內容的單純翻版一樣。
不同於舊訂閱制通常只是單純的市場交易行為,新的訂閱制更重視用戶的「粘著度」,同時這種粘著度是社群化的,並具有黎智英所謂的「感情關係」。
《紐約時報》的「電腦AI功能針對訂戶個人喜好的內容和資訊愈來愈精準,大大提升了用家的感受(user experience)」。
問題也許就出在這裡,舊訂閱制雖多少擁有適量,甚至可觀的訂戶,卻從不經營「訂戶關係」。經營者往往只在吸引訂戶時祭出折價贈品優惠,以及到期時再寄出新的續訂優惠通知;其它時間幾乎都是不聞不問的。
通常,舊訂閱制經營者,只把眼光放在增加零售或新贈訂戶上,以致於錯失了「最具價值的客戶」──訂戶。這些認同你、信任你、追隨你多年的讀者,其實才是你品牌價值的核心。
這就牽涉到更核心的問題──平台化。新訂閱制如果不能做到平台化,那也只是舊訂閱制的2.0版而已。
就像你向熟識的市場攤商訂購水果,他按時按量把當季的水果送到你家,偶爾順便把少量自用的水果免費附送給你一樣。你們是建立了「感情關係」,但卻沒有平台化。
如果,你信任的攤商在送水果之餘,也趁機跟你聊上兩句,因而得以了解你喜歡的蔬菜、水產、肉類,甚至你需要的保健食品,最後並能一一銷售給你,那他就平台化了。
紙媒當前處境險惡,零售衰退、廣告收入雪崩,僅存的訂戶也日益流失,但無論如何,與其把資源投注在無望的零售市場,或托人脈、賣老臉求廣告客戶捧場,不如及早悔改,好好經營死忠的訂戶群。
這些認同你、信任你、追隨你多年的讀者,其實你可以從他們口袋裡掏出更多的錢──喔,我的意思是,提供他們更多客製化的產品與服務。
**
黎智英〈報紙有得救了〉連結: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spot/20180723/606914
嘉南羊乳贈品 在 請推薦羊乳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想訂羊乳給小孩喝,目前網路上找到的幾家就是鮮配家嘉南高屏我兩個大的 ... 活動了,現在點數都不能用,喝一瓶一個點數,點數可換羊乳片或其他贈品. ... <看更多>
嘉南羊乳贈品 在 大家小時候都有訂過嘉南羊乳嗎? - 美食板 | Dcard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今天好冷,跑去7-11微波了一杯牛奶來喝,喝著喝著,突然想到小時候家裡有訂過嘉南羊乳,在門口有掛著保溫盒,早上會有人送兩瓶羊奶來,夏天送冰的冬天 ... ... <看更多>
嘉南羊乳贈品 在 嘉南羊乳-總公司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嘉南羊乳,嘉南羊奶,羊奶推薦,羊奶推薦品牌,給全家人最好的健康營養活力嘉義縣太保市光復路3號嘉太工業區, Chiayi, Taiwan 6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