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
NSAID作用機轉為抑制cyclooxygenase (COX),使花生四烯酸 (arachidonic acid) 無法代謝成前列腺素 (prostaglandins)達到止痛、消炎效果。
COX又分成兩種形式:
COX-1 : 可維持腸胃道、血小板、腎臟功能
COX-2 : 在組織受傷時才被誘發的,主要促使prostacyclin (PGI2)的生成
PGI2會誘導發炎反應而導致疼痛、腫脹及不適感。
一般常見的NSAID會同時阻斷COX-1及COX-2,阻斷COX-1會破壞腸胃道黏膜以及影響腎臟血流並且會抑制thromboxane A2(TXA2) 長期使用導致傷胃傷腎以及出血等副作用,阻斷COX-2則會減少PGI2的生成,減少發炎物質的產生達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但也會促使血小板凝集,而導致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等心血管方面副作用的增加。
說了那麼多,那常見的NSAIDS 藥物之間又有什麼差別呢? 主要的差別在於對COX -1 /COX-2阻斷的比例,對COX-2選擇性越高,也就越不會阻斷COX-1,也較不會有傷胃及出血的副作用。
以下是常見NSAIDS藥物的介紹
1 Aspirin
Aspirin和其他同類藥物不同的地方在於他是唯一不可逆的抑制血小板凝結長達4-7天的藥物(低劑量下就有效果),也因此在心血管用藥上佔有一席之地(目前因腸胃道副作用明顯已少用於消炎止痛) 。
2 Diclofenac
有證據說明Diclofenac能抑制Lipoxygnase pathway,減少leukotrienes的形成,另一方面抑制phospholipase A2的作用,這些額外的作用也解釋了為何Diclofenac是強度很高的NSAID之一,他的止痛效力是Indomethacin的六倍,另一方面Diclofenac 相較於選擇性COX-2 inhibitor,在高劑量 (每日150毫克),可能會增加心肌梗塞、中風或可能致死栓塞事件的風險,此風險會隨著使用的劑量和時間上升而增加
3 Ibuprofen (很多人去日本會買的EVE主要成分)
Ibuprofen 在NSAID中腸胃道副作用方面風險是較低的,在退燒方面較為安全有效(美國FDA僅核准ibuprofen有此適應症)
4 Indomethacin
Indomethacin是一個非常強效的COX inhibitor,抗發炎效果幾乎是NSAID中最強的,但是它的副作用也比較多(心血管,腸胃道) ,目前主要用於急性痛風的治療
5 ketorolac
ketorolac是NSAID 中止痛效力最強的藥物,30mg的ketorolac約等於10mg morphine(嗎啡) ,也是目前急診室用量最大的止痛藥
6 Celecoxib
celecoxib 含有磺胺類結構,磺胺類藥物過敏的人不能使用,做為一個選擇性COX-2抑制劑,celecoxib有較少的腸胃道副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像celecoxib有-coxib字尾或者像piroxicam,meloxicam 有-xicam結尾的藥物有較長的半衰期因此也較適合用於長期慢性疼痛的病人(OA,RA)
使用NSAID藥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病人本身的背景,有些病人不適合使用NSAID藥物,像是懷孕的婦女,使用抗凝血劑治療的病患,對aspirin或任何NSAID有過敏反應,胃潰瘍的病人等等。
但是我們也不需要過度妖魔化止痛藥,當用則用,止痛藥一般建議在疼痛剛開始時就服用,越晚服用效果可能越差,甚至要加重劑量才有效果,遵循醫生,藥師的指示下服用,才是正確使用止痛藥的原則。
嗎啡作用機轉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大回顧 人類100年腸道微菌研究的里程碑(上)]
#Nature期刊嚴選
#王醫師補充
在過去100年以來的微生物研究,人類著重在研發藥物來「殺死」我們身上的微生物,將之一律視為「病原體」。
隨著抗微生物製劑跟藥物越來越多,人們發現新興的疾病也不減反增,感染性疾病下降了,但自體免疫跟代謝疾病跟癌症卻越來越多。我們延長了臥床的時間跟年紀卻沒有延長「健康餘命」,人們沒有隨著醫療科技而讓健康更甚以往。
人們開始回頭看看過去錯過了什麼,隨著1958年,一項使用糞便灌腸成功治療抗生素造成的偽膜性結腸炎研究,讓人類察覺我們身上正悄悄進行的生態浩劫,這些隨著糞便移植一起重回腸道的微生物們暗示了微生物生態系跟人類健康的關係。
接下來的這60年,人類的研究轉向如何「求助」微生物們,來拯救人類的問題跟疾病,微生物開始由黑轉白成為「救星」,為人類抗生素的濫用、飲食不當跟環境破壞造成的菌相失衡尋找解方。
#2006年出現大量研究強調了飲食對腸道菌群和人類宿主代謝及健康的關鍵影響,以及我們如何利用這些相互作用的知識來開發營養為導向的治療方法。
#2007年研究腸道菌功能的代謝體學、蛋白質體學跟轉錄技術蓬勃發展讓我們更了解它們的功能,全世界最大的醫學研究重鎮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NIH)於同年發起研究“人類微菌計畫"(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希望引領全球人類的微菌研究。
#2010年開始近十年是基因分析技術大躍進的時代,電腦軟體跟生物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對於大量微生物組的基因數據定量定序跟分析,次世代定序技術 (NGS,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DNA層級的Metagenomics(宏觀基因體學或環境微生物菌相分析)與RNA級的Metatranscriptomics(還可以看環境中的RNA病毒)都讓我們更深入研究更微觀的生態系。
#2012年腸腦軸研究讓將腸道菌與飲食和精神疾病串聯起來,食物的微巨量營養素跟憂鬱躁鬱甚至是失智症都有緊密連結。
#2013年到2019年是免疫學及腫瘤治療跟腸道菌相關研究爆炸期,腸道菌及其代謝產物「短鏈脂肪酸」(microbiota-derived short-chain fatty acids)參與了免疫T細胞的作用和分化,所有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包括第一型糖尿病(2018,Nature)、重症肌無力(2018,Scientific Reports)等等過去不明原因的抗體攻擊自身的疾病,也都發現不同於健康人的菌相失衡;而同一時段癌症治療的效果差異也被發現跟腸道菌有密切關聯,同時帶給我們自體免疫疾病跟癌症治療的新契機。
#2018至2019這兩年,我們從胎兒時期開始探究腸道菌最初形成的因素,注意到了細菌以外真菌跟病毒未知但關鍵的角色,我們擴及其他器官,除了大腸跟腦,其他如皮膚、心臟、腎臟、肝臟胰臟、小腸的疾病都跟微菌及其代謝產物有相關。非侵入性腸道微生物組數據分析開始被用作開發量身定制的診斷和監測腸道相關狀況的工具,讓我們更加了解腸道微生物在飲食及運動、藥物干預後的判讀。
#回顧過去十年,感謝科學之神讓人類跟我們身上最親密的微生物們化敵為友,賜給我們更進步的研究工具跟新觀點,2020年開始,我很確定,人類在接下來的100年,都會朝向以「腸道微生物為導向」的精準化醫療,搭配個人化的腸道基因分析,來預測、診斷及治療疾病,我稱之為「反璞歸真」的階段,人類本來就跟一草一木一樣是地球的有機體一部分,跟身上的微生物共存共榮方能永續經營,知己知彼也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地球生態環境中百戰百勝,健康的生存下去。
(待續)
(下一篇針對肥胖跟腸道菌相關的里程碑回顧)
p.s最近流行的2019 Physician's First Watch最火的10篇研究,可以發現第1.到第10.點的機轉,全部都可以跟腸道菌扯上關係,我們的飲食、藥物、環境對健康的影響,永遠脫離不了腸道菌的交互作用。
補充: from 2019Physician's First Watch
1. 臨床指引對阿斯匹靈的初級心血管預防,採限縮建議
2. 代糖飲品與中風及心臟病有關連
3. FDA警告乳房植體造成淋巴癌的風險
4. 一瓶紅酒的致癌性等於3-5根香菸
5. FDA對痛風藥追加警語
6. 再度證實MMR疫苗與自閉症無關
7. 四分之一的抗生素開立是沒必要的
8. 髖關節術後,使用普拿疼加上ibuprofen,可有效減低嗎啡用量
9. 食用較多的高度加工食品,死亡率會上升
10.吃維它命看起來無法延年益壽
#圖文不符跟孩子一起跨年最幸福
#2020絕對是更加豐收的一年
嗎啡作用機轉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剛跟友人 周永祐 聊到有人在blog「輓歌」,消費理科太太,狂妄的列舉出五個理由指名理科太太是智障,針對他的五點我來提出我的看法。
1. 關於智商
發文作者本人做智商測驗說短期記憶跟語意理解這兩塊項目基本上滿分,然後卻質疑別人總分如何如何,他見紅眼紅消費他人,這情商應該很低哦!
可以說自己哪裡滿分卻不許別人說自己總分,什麼邏輯?
2. 生物醫學專家
理科太太把會產生痘痘的痤瘡桿菌塗在臉上不是為了宣揚抗生素。
這個作者愚蠢的搞不清楚理科太太的研究。
理科太太是研發一種保養品,裡面有益生菌,能夠讓臉上菌落健康發展,利用好的菌落去抵制會引發痘痘的這種桿菌,而不是把盤尼西林塗在臉上。她願意在臉上實驗個人覺得很真實,不用走上動物實驗很棒了啊,這個文章的作者是誰啊?只會寫這個難怪理科太太在矽谷還賣掉這個專利,然後他只能在網站上指名道姓靠北
3. 理科先生簡單講解憂鬱症
香蕉、雞湯、牛肉、起司在生物相關科系生化課程講解胺基酸就會提到酪胺酸(英語:Tyrosine)跟色胺酸(英語:Tryptophan)
酪氨酸是神經遞質的前體之一,可以增加體液內神經遞質,特別是多巴胺和正腎上腺素的含量。 多巴胺是腦內極其重要的神經遞質,酪胺酸在合成過程扮演重要的地位。(酪胺酸也是生物鹼嗎啡的前驅物)
教授還特別說 喝雞湯之後的滿足感不是假的~
那色胺酸是什麼?通過酪蛋白(就是起司)的水解,科學家1901年首先報導了色胺酸的分離。由600克的粗酪蛋白可以得到4-8克色胺酸。它是血清素的前體,血清素是重要的神經傳遞物。
血清素接受器是什麼?血清素受體調節許多神經遞質,包含多巴胺、血清素,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乙醯膽鹼,以及許多其他激素...
很多健康問題與大腦血清素水平低有關。對憂鬱症來說,血清素不足,有大腦血清素受器receptor缺乏過少的情況,所以導致即使血清素多卻無法抓到幾個吸收。
另一種就是無法透過代謝路徑合成血清素。
以上通常簡單統稱大腦血清素不足,無論你是身體明明很多可是無法接受還是身體明顯無法合成,都是血清素不足。
西藥的專業研發過程是單一物質,要理解藥理作用知道如何影響致病機轉才能對症下藥,對中藥來說,中藥是混合物,藥材裡面有好多物質,真正有效可能只有其中一個單一物質,所以做中藥材研究都要先分離出理面單一物質。研發一種藥,針對血清素系統,包括一些抗抑鬱藥,抗精神病藥,抗焦慮藥等等,都是好多科學研究堆疊出來的,我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能狂妄自大。
4. 關於賽局理論
賽局理論本來就不是完美,理科太太只是簡單解釋一下,她也說想要了解的人可以查。不需要把科普簡單解釋的影片講成智障,在我看來寫這篇的硬要寫成自己「更懂」更智障。
5. 關於有機農業
以前我阿公阿嬤種菜養活六個孩子的時候,都是用排泄物當做肥料,個人認為愛著大自然用最天然的方式對待環境,是最好的方式。現在化學肥料盛行,環保意識低迷,卻傷害了土壤跟環境,生態圈不是只有人類,所以用天然的方式對待自然,這是有機農業的初衷。有機農業一般共有的要求是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化學合成肥料、基因改造生物、動物及植物生長調節劑等非天然物質的農產品、生產加工過程。我在大學有跟著教授去花蓮訪問有機稻米種植的農夫,還給生態一個健康的環境,並且維護土壤,也讓人民能有更棒的米飯來源,也有利於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的公平與和諧共生。所以作者把大便當肥料汙名化個人覺得妳才可笑!
我是有理智的護航粉絲 簡稱理粉(不是腦粉哈哈哈哈)所以這作者消費理科太太刷存在感滿足自己狂妄,就不智障嗎?對那種非生物科背景講得煞有其事的人真受不了欸...臉僵就說人家打肉毒?用外表評斷他人哪根蔥啊?指名道姓罵人等著被告,但妳有精神疾病看來可能躲過刑法😂真討厭這種自以為做自己,口無遮攔的人,以為有免死金牌?狂妄自大後再跟別人道歉,人家憑什麼接受妳的道歉?道歉就一定要接受嗎?可以噴完人再講講道歉一切看來如此簡單,別人就得要同情妳的疾病嗎?有種酸人不要拿疾病當擋箭牌,真受不了這種人。
康復後第一次開工
總要有人對國王說出真話
最近讓我覺得最智障的就是這傢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