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揪心軟糖廣告夥伴 @初孟軒 chu meng hsuan
再次合作新作品
慢熟優酪乳🍼
謝謝客戶 比菲多 的信任
以及 導演與製作公司
特別的是這次還加入一位我們共同的好朋友 葛丞
拍攝當天歡笑不斷
很幸福的一次拍攝 ☺️
我想和你慢慢變熟,
因為慢熟的好,我知道。
我喜歡...慢熟的你,
也喜歡...慢熟焦香優酪乳。
:慢熟也可以get 閃光😎 ( 誤
#慢熟的人喝慢熟
#慢熟焦香優酪乳 #恰到好處的熟成
王顗婷 Jessica
初孟軒 Chu Meng Hsuan
葛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喝 比菲多 好處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特會抓重點的王老師】
得知出版社這次邀請王政忠老師寫序,我既驚訝又期待。
但想到這位得獎不斷、人氣超高又熱血的偏鄉老師,願意花時間看一位平凡的家長寫的東西,我又不禁替自己捏把冷汗:會不會讓老師失望?有沒有浪費人家時間?
一拿到老師的序,反覆看了好幾遍,心裡想的是:不愧是老師,把我最想傳達的一篇給挑了出來,用生動的口吻和案例再勾起濃濃的好奇心。
受教了,王老師。謝謝你的推薦。
【世上沒有理想的父母】
博客來:https://goo.gl/if8wka
金石堂:https://goo.gl/lqs4th
誠品:https://goo.gl/rt81X3
讀冊:https://goo.gl/5HbMel
*******************************************************
《請走在孩子身邊》◎王政忠(南投縣爽文國中老師、作家)
怡君媽媽是個知名的部落客及專欄作家,許多人以為怡君很會說道理,就我看來,她更擅長說故事。因為很多道理她還沒說,聽完她描繪的生動有意思的故事後,你就懂了。這是一個很棒的方式,根據我在國中教學現場二十年的經驗,我敢保證,如果不是這種方式,百分之九十九的學生在你的故事(很八股的那種)還沒說完時,就翻白眼拿出手機在滑了。
這本書大概就是這種方式寫成的──用有意思的故事說天下的父母其實都懂,但未必能真心接納的道理。尤其是:減法的道理。
比如說:減去「視角遺傳」吧!
別再習慣性地以自己的視覺角度去評斷孩子與你肯定不會完全相同的視覺角度。我經常在家長或教師場次的演講中做一個實驗,我會拿出一張兩面圖樣或顏色不同的紙,一面朝我,一面朝聽眾(甚至就請他坐著回答我)地問:「你看見什麼?」當聽眾說出顏色或圖案,我就會疑惑地說出:「咦?可是我看的不是這樣唉!」他會說:「可是我看的就是這樣啊!」我會堅持:「可是我看的是這樣!」然後聽眾就會說:「那是因為你跟我看的角度和高度不一樣啊!」我就會停頓,然後回他:「對啊!就是因為這樣啊!你有多少次這樣評斷了你的孩子?」
現實世界或者職場環境,或許角度或高度的不同,會被認定與你的能力與智慧是正相關的,然後你也只能摸著鼻子為了五斗米折腰閉嘴。但在孩子的世界──在你與孩子的世界,不同就是不同,沒有什麼高低立判,就只是不同而已。
要不你蹲下來跟他同一個高度,走到他身邊去,跟他同一個角度;要不拉把凳子讓他墊著腳跟你同一個高度,然後摟著他跟他同一個角度。或者,輪流交換角度高度。
你得先聽見,才會真正看見;看見,才會真正遇見;遇見了,彼此的生命才有交互作用的可能。
我說的是:你與你的孩子,生命與生命交互作用的可能。
當你無法以相同角度與高度,去看待孩子與你的視角勢必不同的必然,那麼你與你的孩子生命中那麼美好的應然,就會失之交臂。
這是我聽到的第一個道理。
接著是:減去「立場世襲」吧!
別再過度替你的孩子決定或者過濾他該知道或者不該知道的訊息了,當然,那種十八禁的不在此限。我總是記得我剛剛接任訓導工作的時候(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我是個剛從師範大學畢業的菜鳥實習老師,沒有人教我怎麼成為一個訓導人員,我所有對學生的嚴格要求,就來自於我自己是國中生時被管理的經驗,衣服該紮進去要紮進去,頭髮該理短要理短等等,然後我就發現我在每天的追趕跑跳碰中累得半死,而我的學生就跟當年鬼靈精怪的我一樣,以捉弄我、跑給我追、躲給我找為樂。直到有一天,我氣喘吁吁地逮住一個學生,因為她的制服下襬又露出來,她看著我,然後問我:「老師,你不累嗎?」
我是很累。更累的是:我這樣累的意義究竟何在?我的學生因為我的累(或淚)又獲得什麼好處?
於是我換個角度想:當年我最不喜歡我的老師的思維模式及外顯行為有哪些?比較起來,我更不喜歡的是他的思維還是行為?
然後我再換個角度想:當年的我,有沒有想過我的老師如果能懂我什麼就好了?或者願意試著懂我就好了!
那之後,我試著讓自己接近後面的那個老師。
更之後,我發現,我漸漸成為學生願意接近的那個老師,而且,越來越多。
父母,何嘗不是如此?
這個世界並不是無菌室,不是喝多了比菲多或者吃了龍根菌,你的孩子就會在你的羽翼下長成像大樹一樣高;你也曾經教過你的孩子騎腳踏車,當孩子學會了,你就會放手,但如果你一直不放手,你不會知道孩子學會了沒有;成為扶翼的風,讓孩子試著鼓動翅膀,別成為溫室植栽的那個盆,讓孩子在直徑十二公分的圓框裡,以為自己就是全世界。
別走在我前面,我不一定跟隨;別走在我後面,我不一定帶領;請走在我身邊,成為我的夥伴。
僅以卡謬的話,註解怡君老師教會我的第二個減法道理。
第三個是……喔,不該視角遺傳或者立場世襲,你要不要自己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