璨樹強颱逼近!一早召集七河局會勘萬丹大排、高屏溪匯流缺口!
今天早上我和第七河川局局長蔡宗憲、農水署、縣府代表、公所人員、灣內村長陳玉意,一同到高屏溪的萬丹大排匯入口會勘。近年遭逢極端氣候影響,每每降雨都是豪大雨等級,加上高屏溪岸抽水站旁約100公尺的堤防過低,剛好形成一道缺口,因此容易造成水漫村莊,對當地鄉親造成生命財產上的威脅。
現在璨樹颱風即將來襲,我除了要求第七河川局趕快備妥18具抽水機待命、隨時出動外,這堤防的加高也是首要之務;且抽水站旁防汛道路口過窄、轉彎處角度過小,使得載送抽水機的貨車常常卡住,連帶影響救災速度,在我要求下,七河局也承諾儘速協調用地取得,馬上規劃拓寬改善,以利救災;此外萬丹大排的改善,俟縣府提報計畫給水利署後,我一定會幫忙爭取中央治水經費,希望可以徹底解決周邊村里的淹水問題。
面對極端氣候,我們要用敬畏的心來看待,更應該做好防範,基礎建設的完善,是重中之重,鄉親們的問題,我絕對會幫忙解決,讓大家都能平安喜樂的生活。
#莊瑞雄關心您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阿軒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台灣加入WTO會員國已19年過去 19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aiwan joined the WTO 台灣的摩托車騎士依舊不能騎乘高速公路 Motorcyclists in Taiwan still cannot ride the highway 貨車公會不友善的阻擋台...
喜 諾 貨車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李易安 🇹🇷🚛👍 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
#周末回顧:「如可以可以選擇,你想在哪個國度展開一場未知的公路旅行...?」過去20個月,「#好想去旅行」已成為了全人類共同的吶喊與奢侈記憶,各種移動、行走、以及那種可以說走就走的漂泊奇遇,在2020以後的現在,確實是各種恍如隔世。以我自己(#鎮宏)而言,如果一切能夠再次開始,我最想回到曾經的敘利亞,認真走過那年匆匆一撇的中世紀之旅?又或者來到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糖果盒球場,進行我人生最重要的足球朝聖之行——但如果還不到時候的話,一些閱讀的腦內神遊,或許也足夠餵飽冒險幻想的心靈,像是這篇寫於2016年的老文〈輪胎旁的流水席〉就是其中之一。
.
本篇文章的作者李易安,是轉角國際開站最最最初期的「零號作者群」之一。由於國際新聞的某種需求特性,絕大多數的敝站話題,大多與厄禍、衝突、戰略謀算有些相關,一見轉角觸霉頭、每日世界災難之轉角,也成為某種奇妙的類型生態。不過易安的專欄卻不太一樣,喜歡背包旅行的他不僅以自己的見聞為起點,每次的旅行總能在輕巧的故事裡拉出脈絡深度,滿足編輯們對於「世界資訊」的狂魔型需求。
.
易安一直是編輯台非常喜歡的作者之一,雖然受限於諸如此類的命運流轉——現在的他,成為了Initium Media 端傳媒的在台記者——忙碌的工作節奏與採訪稿件,以及疫情摧毀的人生秩序,都讓他的專欄公路旅行暫時停更,但旅行中毒者終究只會暫停、不會止息。
.
不過趁著大家都踏不出國門的這刻,易安過去在轉角、或其他角落寫的公路故事與歷史見聞,本月初卻由聯經出版成他的第一本書《#搭便車不是一件隨機的事:公路上3萬5千6百公里的追尋,在國與界之間探索世界》——在此也真心不騙,推薦作為你我下一段旅行的公路起點手冊。
.
#背包客 #公路旅行 #搭便車 #土耳其 #歐洲 #亞洲 #地圖
喜 諾 貨車 在 桃園市議員李光達-市長初選民調參選人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7月6日桃園確診病例奔向走告+0 #喜悅
如果不是我在7/6晚間得知華儲內部一染疫大事~據所得知,該私人企業在處理上,有想要壓下居心之虞慮。
果真如此,那事態就嚴重了!
絕對會是諾富特後又一個在桃園的大破口!
於是我立刻告知並急促督促桃園市衛生局 ,開啟了與局長對話也讓桃園市衛生局長了解始末及其內部態度。
#若非我7月6日至7/7凌晨持續表達我的憂慮,7/7桃園市還可能出現持續+0或儘個位少數,結果是11例。
7/6日晚間我與衛生局長開啟對話後,一開始我談的事,似乎與局長所談的事不為同一件事,局長還以為是華航貨車司機與機師有接觸,事實染疫者是在華儲通信員,顯然不相干。
7/7據民視新聞下午內容,鄭文燦市長說在7/6晚間傍晚6點左右侯友宜市長有與他通電話,他說「不漏接」,意思是已經掌握狀況。
#事實是這樣嗎?
在我看來是事後轉圜說辭而已。
我晚間8時與局長談的,局長似乎對華儲一員工確診事還不是狀況內,第一通我大概講述我所得知的之後,先結束通話。
局長才就我給他確診者姓名開始與新北疾管局連絡確認,等局長確認好了,我又撥了兩通電話告知內部傳出不滿情緒及一些事情,局長一開始還不知道該名住新北確診者工作地是桃園的華儲,裡面居多的桃園市籍員工。
如果誠如鄭文燦市長對媒體談話所稱侯市長已經跟他溝通此案,那為何未立刻責成本市主管的衛生局長詳查呢?
為何我與局長在市長所稱他與侯市長對話後一個多小時,他的重要幕僚衛生局長仍毫無所知呢?
不是應立刻啟動以專業介入評估環境風險,匡列同辦公室潛在風險員工嗎?
怎麼會任由公司方片面非專業評估,陳報辦公室員工只有9人呢?
從班表來看42+19人,差距實在太大了!即使輪採班制,染疫者確診前辦公室的移動軌跡動線、觸摸或其它同仁的辦公室移動,不都是風險嗎?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因為華儲辦公室裡有華航派駐及關係企業華夏員工,遺憾在一名員工確診後,內部管理層竟然說華航的馬上篩檢,其它非華航的自行去篩檢,事後可報帳。
然而,病毒是不認員工所屬公司的,也不是費用問題,而是聽從來自上層有自行壓下意圖。
非專業、又未據實以報給地方疫調主管機關,會不會又是大破口呢?
地方主管機關未獲私人企業據實陳報繼而做疫調,以專業匡列止住傳播,又將可能演變大災難,再次增加醫護人員壓力與負擔,對經濟、對人命衝擊犧牲。
該公司上層,如果真有想要壓下意圖,非但不智,而且會是全國罪人。
感染者戶籍與工作地位於不同行政縣市,各自算行政縣市感染例數字,形成比較。不同縣市疫調一定要落實同島一命建立立即性通報連繫機制,唯有這樣才能讓中央指揮中心有正確訊息與方向,做出解封後防疫情更進化的指引。
藥師林士峰先生指出,三級解封後,桃園是最有可能存在高風險,我認為人人要繼續嚴謹防疫外,更認同桃園市確實不可掉以輕心,而是更要嚴陣以待。
經過前晚一夜擔心與努力,掀開此事並嚴謹督促後,7/7早上衛生局主管專業團隊到華儲專業評估,於是有7/7、7/8兩日有787員工要做完PCR檢測的宣佈。一日的改變,雷厲風行從10數人立刻從嚴立即廣篩才是良策。
回到林士峰藥師點出的,桃園議員不夠威猛?,其實也不盡然吧。
只是疫情當頭,大家都在呼籲團結。
3+11政策華航諾富特破口事,監察院已介入調查,先前地方甩鍋中央,中央認為諾富特在桃園應是桃園管理負責。
#我認為各該打50大板
怎麼說呢?
3+11是給機師飛行運輸職業上的最大方便,管理不善或自律不嚴地方中央早應意識其潛在風險,然而不該發生而發生了,因少數而滾起讓人憤慨沉重沈痛的大雪球。
記憶中,去年鄭文燦市長與陳時中部長聯袂在桃園出現同框至少兩次(可從市長公開行程確定正確次數)。
其實,我很早就想問:
鄭文燦市長,您帶阿中部長在桃園哪裡參訪?
#有沒有共同警覺該去看看諾富特的機師
3天有沒有確實隔離?
誰該稽查?
同樣問題
11天趴趴走,誰來約制?
喜 諾 貨車 在 阿軒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台灣加入WTO會員國已19年過去
19 years have passed since Taiwan joined the WTO
台灣的摩托車騎士依舊不能騎乘高速公路
Motorcyclists in Taiwan still cannot ride the highway
貨車公會不友善的阻擋台灣摩托車騎乘高速公路
The Trucking Association is unfriendly to block
Taiwanese motorcycles from riding on the highway
影片證明台灣的摩托車騎乘高雄的第10號高速公路非常安全
The film proves that Taiwanese motorcycles are
very safe to ride Kaohsiung Highway No. 10
希望世界貿易組織能看到台灣不遵守開放摩托車騎乘高速公路的承諾
I hope that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ill see
Taiwan’s failure to abide by its promise to open motorbike highways
懇請WTO要求台灣政府履行相關承諾
Urge the WTO to require the Taiwan government to fulfill relevant commitments
重機上國道十號安全大數據 請貨車同業會睜大眼睛看!
拜託騎重機的陳其邁市長幫忙開放 高公局很用心在養護國十路面
紅牌重機YAMAHA MT-10 | GOPRO 9 MAX LENS MOD
#台灣國道騎透透 #高雄國道十號 #紅牌重機
––––––––––––––––––––––––––––––
Saeng You by DayFox https://soundcloud.com/dayfox
Music promoted by MarkVisuals Official https://youtu.be/bupDXVFl2v0
––––––––––––––––––––––––––––––
Music by DayFox: https://www.soundcloud.com/dayfox
Web: https://www.dayfox.de
Youtube: @dayfox ( youtu.be/69NZKVTfJIQ )
► BUY it here: sellfy.com/dayfox/p/dayfox-in-…e-now-full-product/
🎨 Artwork: https://unsplash.com/@piiiiine
––––––––––––––––––––––––––––––
如果喜歡影片歡迎訂閱及熱血贊助
https://reurl.cc/pDrvWZ
大夜騎士FB粉專歡迎追蹤
https://www.facebook.com/TheDarkSideK...
蝦皮購買手機架傳送門https://reurl.cc/jd3ykp
手機架介紹及安裝方式
極致工藝航太鋁合金手機架 | 不想跟車友用大眾手機架選這款就對了!
https://youtu.be/42usDAUm_zo
---
建議剛訂閱的朋友必看以下幾集
軒仔月薪多少重機分幾期有儲蓄? | 為何車貸一定要繳滿20期再結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Fj8_...
軒仔聊車經 | 為何我的10沒快排 | 這集一次大解惑完未來不再回答相關問題
https://youtu.be/BxV_mWnkR3A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跟和潤車貸專員約7-11對保 | 闇夜惡獸降臨倒數中
https://youtu.be/mTY3G6jwP6U
重機購車大小事 | 買重機跟賣重機能同天交換!? | 中古重機同日車換車流程
https://youtu.be/qy-HcjqnmEg
扭力大王YAMAHA MT-10開箱! | 總算圓了三年前的終極重車夢
https://youtu.be/YGMjyLfZCHQ
購買中古重車有哪些注意事項 | 建議一定要跟前車主約時間賞車
https://youtu.be/DptMbjqXau0
名店Z騎衝x大大輪車業 | 更換MT-10四缸火星塞及來令片
https://youtu.be/4NYG1tTcjP0
早鳥聊車經 | 騎了幾個月的MT-10心得及優缺點
https://youtu.be/EYSAMtIcqq0
喜 諾 貨車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敲銅鑼,鼓鈸喧天,暮色沉沉的馬游塘村生猛了:金豬開陣,祝禱繚繞香燭,爐火熊熊蒸氣騰騰──村屋間空地搭竹棚張綵燈,筵開廿八席,熱辣辣葷素源源上桌來,觥籌交錯,賓主俱歡顏。
這是一場筵席包辦館「大來東南」主理的壽宴。食材爐灶、枱凳碗筷、侍應廚師統統到會來。從上世紀中葉起,大夥就像紅船戲班一樣鄉轉鄉,走過六七動盪、七八十年代經濟飛躍⋯⋯伙頭兵團今天髮稀了、背彎了,彈指間炒炸蒸燉,光芒依舊在。縱然行業日落江河,廉頗亦老矣,但這終究是他們的舞台,猶如大老倌踏出虎度門,必定傾力演出。
正月,是大來東南全年難得的忙碌時候,一個周日包辦了六七個筵席。人稱「倫叔」的老闆陳倫駐店調兵遣將:哪位師傅擅長哪些菜、走甚麼崗位、誰去煮日宴或晚宴甚至走兩場……他自詡為僱傭兵阿頭,「無僱傭兵,怎打成仗?我們有後生的,不是個個六十幾,八十幾也有,總之是耆英啦!耆英功夫夠,守門好,調味等等準確些。」倫叔八十歲了,依然精神矍鑠。
幾十年來他都行散工日薪制,有訂單就召集好兄弟埋班。這晚壽宴,他派出三個大師傅,四蒸兩炒六個爐頭,還有幫廚和雜工十三人。「我們包辦筵席,不可能跟酒樓一樣分工。」晚上十幾個樓面,日間已在油麻地店內劏魚剪蝦。
師傅也清晨六點多回店預備:需火候的燉湯、炸子雞上皮,以及每一個菜式的配搭得先做好。譬如「百寶鴨」,全鴨起骨,再釀入蓮子、銀杏、瑤柱、鹹蛋黃等超過八種材料,扣燜一小時,廿八席的鴨就花上好幾小時。筵席現場,師傅也「瓣瓣得」:砧板埋灶搬抬,隨時走位「執生」:上菜急起來也要掉下熱鑊去幫手排菜。「我們好似舊時打波,十上十落的陣形。」倫叔用荷蘭隊全能足球比喻。
包辦的承諾
藍田山上馬游塘村的壽宴,七點開席,午後雜工率先運來枱凳鋪設;師傅和食材工具在兩三點陸續抵達,起爐搭灶洗刷,肉食菜蔬調味料一一擺列開來。
五點多,鑼鼓響起,主家拜神;師傅開爐點火,首先熬煮糖水紅豆沙,而澆在大菜上的濃芡、炸油一一先推先熱待用;雜工披上白恤衫,變身侍應候命。準時七點,拜神金豬吃罷,冒着白煙好彩頭的「發財好市」啟動盛宴,主人賓客齊舉杯:「飲勝!」
大家酒酣耳熱之際,在爐邊起勁的師傅忽然停下來,翹首以待。原來主家要敬酒,樓面事前通報師傅歇一歇。「包辦筵席有一好處。酒樓一起菜就全部煮了出來。去到你府上就不是了:喂,師傅慢一點啦!遲幾個字再起菜啦!師傅就會停。」倫叔得意地說。
他強調,大夥臨時是主家的僕人,「也可以說是包辦的承諾,如果到時『我不喜歡做』,唔得!你幾大都做完那一晚。」像這天天氣不穩,主家搭的竹棚不能遮蓋廿八圍,要分頭二圍,大夥就分兩次煮食招呼,工時長了近一倍,酬金不變,也無怨言。
功夫,六十年前
這晚主家曾宏五兄弟為八十有一的母親擺壽。「我覺得在村搞到會很有氣氛。」曾宏說,原來四十多年前阿爺已跟東南結緣。跟冷餸翻熱的盆菜不同,筵席上每一道菜現煮現吃,那股熱辣辣給人驚喜連連:一條蒸魚上來,剛剛離骨,很嫩滑;熱炒燜煮,全是「小時候酒樓的味道」──沒複雜的化學調味,吃了不口渴。
賓主享用完鬆軟大壽包、濃甜紅豆沙,盡歡席散。師傅撤退,樓面收拾狼藉杯盤。時近午夜,大貨車盡吞爐具碗碟,消失於夜幕下;要不是賓主臉上的悅色酒氣,盛宴好像沒發生過。
倫叔說,筵席到會不是沒市場,飲食集團也設部門營辦,不過數獨立經營、既包辦「筵」(菜)又提供「席」(枱凳餐具)的筵席專家,九龍只怕剩下他這一家。而他,也入行超過半世紀了:1957年,十九歲的他由廣州來港做了一年錶行打雜,就投靠開包辦館的姑丈,從此走上包辦路。
「當時甚麼也不懂,何謂大雞三味?何謂四和菜三和菜?好烏龍。」知不足,學不倦。他晚上一有空就用舊報紙練字;看營業部怎樣寫菜單;入廚房偷師。後來他往外闖,包辦館、茶居,樓面廚房點心樣樣都做。「我們東南的事頭請人,席上揀菜薳,好挑剔,你不勤力不醒目他不睬你。」他先後入東南、大來兩間包辦館。兩店由甘日新和嚴志二人在1948年創立。1972年,兩位老闆退休打算結業,他於是和拍檔用盡十萬元積蓄頂手,把兩個字號合併成為「大來東南」。
筵有大小 無分階層
倫叔二十多歲就在包辦館當上大掌櫃。他回憶,行業在六七暴動前最興旺。大來經常到富貴人家的花園別墅做宴;主家一來喜歡包辦隨時候命,二來家宴私隱度高。那時,工廠在大時大節和廠慶也經常擺酒,「譬如唯一水壺廠、鄧芬記。有錢佬聚居的又一村、中半山、九龍塘,那時候很多……」倫叔不願提豪客名字叨光,只漏了嘴:「舊時總華探長是常客,現任不少高官警司也食過我們的餸菜。」
從前,包辦館街街也有,單是廟街已四五間,包括大來和東南。店本身也擺到三四圍,「那時無冷氣,太太們喜歡高髻頭,牛角扇吹到髻都歪了。」倫叔忍不住笑起來。六七年暴動後,有錢人紛紛離港暫避,兩店生意跌了八九成。及至七十年代,酒樓愈開愈多,「人家當然想嘆冷氣、更好的招呼和環境。」包辦筵席漸漸式微。
為了拓展生意,倫叔二十年前也做起盆菜來;沙士前甚至也做蛇宴。現在筵席和盆菜各佔一半。盆菜有幾百元一圍;筵席可達萬多元一席,但不多;千多元最平常。「貴婦狗生日請客仍然有;隱形富豪做生日、擺滿月,入伙一定要光顧我們啦!旺一下新屋。」他做得最多的是社團和大學千人宴。正月時,露宿者之家也訂了五席給附近油麻地、深水埗的街友。蒜香基圍蝦、菜膽百寶鴨、五柳炸石斑……他和師傅一視同仁用心炮製,佳餚趁熱派人連同摺枱碗筷用手推車送過去,服務周到無分階層。
老友一齊打天下
「我做了幾廿年,後生做到老了。」倫叔笑咪咪,總是腳踏白水鞋,手握一罐生力啤。接洽生意、買料、訂貨他一腳踢;廚房告急他就衝入廚房,樓面不行幫樓面。
「現在無人願意(接手)做這樣辛苦的事了。」大來東南到今天,打理人只剩他一個。人家退休坐公園,他很抗拒,有事做就開心,「回來認識多些朋友,老中青也認識一些,多好呀!同時跟社會不脫節。」
辦公枱上,毛筆墨盒放在手邊,他十年如一日為客人擬寫菜單。菜單值多少錢,他就買同等的貨給客人。「你不可以隨便一種貨給主人家,否則如何運作幾十年呀?蠔豉來說,客人需要大隻的金蠔或最大的沙井蠔,二百多元一斤,我需要買那些。小一點百多元甚至幾十元一斤,不同嘛!」
人隨行業走到日暮,倫叔一點不傷感。目睹同行一間間消失,唯獨大來東南撐了下來,他淡淡然說:「無人光顧,你就要結業。我們幸好有班老友記合作,圍威喂,打天下!」倫叔呷一口他形容為「生命之源」的啤酒,清涼、回甘。
舉重若輕 大師傅
謝龍師傅(67歲)
入行四十多年,去過上海、台灣做大廚。這日他中午和七十多歲的Man叔在上水煮了六圍,傍晚再來馬游塘村拍檔入行六十年的鄭成師傅炮製廿八席。一年之中,只年尾正月較忙,「如果靠包辦筵席搵食,真是無得食。」他在大來做散工三十多年,倫叔叫到,義不容辭。「當做義工舒筋活絡,是一種樂趣,大家老友傾吓偈開心點。」做廚師,謝師傅笑言:「客人讚好,證明自己煮得好。」
黃錫師傅(66歲)
曾在港島有名的包辦館歐燦記隨父做廚,二十多年前歐燦記結業,轉來大來。「上門到會好像酒樓,只是整個廚房搬過去,沒有搭棚的就在露天煮。」這天,他清晨六點多就返油麻地店鋪廚房張羅,蒸煮了七八成,現場來做兩三成。席散,其他師傅撤退了,他留下來搬搬抬抬,收拾物資上車,回店卸貨已過午夜。「做慣了, 沒甚麼問題。」錫師傅總是和顏悅色。
撰文:韓潔瑤
攝影:關永浩、葉天榮
大來東南筵席
地址:油麻地廣東道844號永發樓地鋪
電話:2780 3145
喜 諾 貨車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金粉灑落碧水之上,漁艇早已飄蕩至海中心,與點點燦光相融。岸邊是一條長廊,看了看錶,十時正,難怪晨運客已不見。這裏是鴨脷洲,從前不曉她,以為她是個如長洲般的偏遠小島,然而,她其實是港島南區的一個彈丸之地。步離海旁只有一條路徑,就是往中心的大街走。這大街啊,其實小巧筆直,坦率親切,兩三步一小店,五六步遇左鄰,如今有了利東站,多了外來人,更為熱情。
眼前正迎面走來一名略肥的婦人,臉上一抹燦笑,沿路跟不少途人寒暄着,大家都一句二句「貞姐」地喊。來到一道頗舊的鐵閘前,貞姐拉閘至半開,竄進店內。舉目一睹 ,淡青的招牌,左右各有六張食物的照片,中央夾着「金龍」兩個紅字,半點不別緻。然而,她的俗氣卻養活了足足四代人,雖庸猶貴。
穿閘而過,率先入目的是右方的粥檔,一個大鍋配一個小鍋,旁邊數個放配料的小膠盒空蕩蕩的;左方則是腸粉檔,冷冰冰的腸粉櫃旁邊,是一個沒有油的炸鍋。再往內走,玻璃面的方桌、圓桌數張,旁邊是天藍色膠櫈;密麻的菜單及照片掩去鏡面牆身;腳下踏着翡翠襯白的磁磚地,來到食廳盡頭的水吧,探頭一望,裏面還有一個明檔,看來是裝放糖水的。暗忖一切甚是老舊之時,貞姐早已身在廚房。
庸菜細煮
她是小店的第二代,自五年前接父母手後,就主力撐起小店。小店雖說下午四時才開鋪,但她每天十時就要回來做準備工夫。先是煲粥,小店賣的是生滾粥,所以特別注重粥底,洗好米後,下腐竹及柴魚到粥鍋內熬煮,貞姐接着邊把粥料洗切好備用,邊沾沾自喜地低喃着,自家的碎牛艇仔粥、及第粥、雞粥多麼好吃,但一切歸功於母親,「我媽媽識煮好多嘢,教我要用心煲粥,用心煮嘅就最好食。」她自言自己的廚藝,全都是媽媽教,在她心中,媽媽總是萬能的。備妥粥料,接下來的任務,就是煮糖水。主要先煲好中式糖水,如西米露、木瓜糖水、番薯糖水等,這些都是由媽媽作主的年代維持至今。說起往事,她倒滔滔。
小店雖只立廿七個年頭,但那個昔日則要從三十八年前說起。那時候的貞姐,年約十二,當時媽媽於工廠區推車仔檔,專賣中式糖水予附近的工人,她每天放學後來幫忙,自幼就有一手好廚藝。只是,車仔檔始終不穩妥,日日膽顫心驚。母女堅持十年,終於得一小店於利東邨街市,雖然只是外賣小店,但總比走鬼日子來得好。當時父親也協力顧店,果真是自家生意。貞姐畢業後,外出工作兩三年,就應母親的要求回店裏幫忙,她爽朗一笑:「佢希望我學她嘅手藝,唔係就冇人傳承啦。」一家人性子隨意,偶爾煮到好吃的,就想把菜式加入餐單,但做外賣畢竟有限制,結果於一九九一年,決定搬到地鋪。這家人是土生土長的鴨脷洲人,很多相熟街坊,對這地方感情最深,順理成章遷到此地,才有了現時的金龍。
明火正紅,幾個大鍋各自煮着糖水﹑白粥及例湯。說是茶餐廳,小店賣的食物卻雜得很。大汗淋璃的貞姐,轉身又埋頭開腸粉漿。只見,她小心翼翼地秤好材料:「一定要用磅,唔可以靠估,爭少少個味就唔同咗。」她口裏說着話,目光卻專注磅前數字。一切妥當,她接着開水,再把粉漿耐心搓至均勻,這樣才不會起粒,口感滑溜。將完成的腸粉漿拿到門口腸粉檔時,已經有客人在外等候,瞄了瞄牆鐘,噢,原來已經將近四時。她見狀立即把鐵閘打開,着這位兩手提重物的大嬸先進來坐坐,又匆匆跑進廚房,捧出一盤剛釀好的煎釀三寶到炸鍋旁邊,二話不說就丟到鍋裏去,看來是熟客。三寶於炸鍋內奔跳,乍看之下,明顯較坊間的大件,且塞滿自家手打魚肉,炸好排放於碟子上,淋上自製醬油,就端到客人面前,「今日食唔食腸粉?照舊翠瓜叉燒腸?」她熟稔地對大嬸說,見對方點頭,就準備跑到腸粉檔。怎料一轉身,一名頭戴鴨嘴帽的婦人已立於此,雖然把一頭短髮染了啡紅色,臉龐上的仍見歲月的痕迹,她正是貞媽。性格似乎比貞姐更爽朗,貞媽見人就開口道:「呢個腸粉櫃用咗廿幾年啦,係我大佬構思畫圖,再請人整,出面買唔到㗎!」這台機器是座地式,的確比平常的較大,厲害之處是由開檔到收檔都不用加水,以致速度及蒸氣更佳,火候好,做出來的腸粉方滑。試過有遊客每晚遊樂完畢,都來吃煎釀三寶及腸粉,吃足一星期,貞媽聞言搭訕:「梗係覺得滑啦,唔係都做唔到咁多年。」與其說她自信,倒不如說是自豪,雖自知這些食物只是粗菜,卻用心細做。貞姐自小就受到薰陶,對食物同樣充滿熱誠:「阿媽教落,自己擺得入口先好賣畀人。」五年前,父母因為腳疾而退休,由她接手小店,只偶爾到店裏幫忙,令她緊張不已。如今可保持着媽媽的水準,她已經滿足。傳承是孝德,一顆赤子之心,卻是難得。
情若瑰寶
天色漸見朦朧,一盞又一盞錯落的街燈陸續亮起。下午時間的客人多是吃些小點,或買外賣,加上父親也回來幫忙看鋪,貞姐就步進廚房去準備晚餐。為鍋子內的湯加鹽調味後,她徐徐步到廚房的後門,看着馬路的遠方,盼着甚麼似的。驀地,眸子被強光刺中,舉手一擋,回神之際,一輛貨車已經停泊於門前。引擎聲一下子消失,一名身穿間條衫的男人利落地跳下車子,往店裏走來。貞姐見狀,率先步回廚房,又着對方快點幫忙準備晚上的蒸餸。細看,二人樣子還真有幾分相似,她解畫:「呢個係我個仔昊賢,佢日頭做司機,黃昏返嚟幫我手做晚市。」說起兒子,她倒有些少愁色。一如當年她接手小店般,現時她同樣希望兒子可以接手,畢竟她已經五十歲,總有退下來的一天。只是,昊賢喜歡開車,自小已告訴貞姐,長大後要做司機,當時,她可是晴天霹靂,果然一直到長大後,仍然不變。對於這個事實,她也是理解的,年輕人喜歡自由,還沒定性,所以她也沒有強人所難。
終於到數年前,她的氣餒才令兒子決定回小店工作。當時父母退休,移居於大陸,不常到店內幫忙。有員工辭職,可是這飲食業啊,要招聘也不是容易事,員工不足,備菜﹑煮菜﹑樓面﹑洗碗,她只得硬撐。她皺着眉心,直言無助:「真係好辛苦,你睇我咁嘅身形,一日企咁多個鐘,對腳好痛。」腳痛得躲起來哭,又不敢讓人知道。終於有一天,她坦白跟兒子表示,打算把小店關了,不再做下去。昊賢這下子可緊張起來,一來得知媽媽的辛酸;二來不願看到兩代人的心血就此去,於是提出回來幫忙。他不諱言:「我梗係希望做全職司機啦,但唔想睇到媽媽咁辛苦,我見到金龍需要我多啲。」一旁的貞姐拍拍兒子肩膀,調侃他還有很多東西要學,而且還欠缺了一點熱心,強調這一行真的要用心去做。昊賢口裏唯唯諾諾,手則用力地炒着鑊,她看在眼內,心裏還是有點點欣慰。還盼,守得雲開月正明。
月兒亮,依舊擋不住漆黑。幸而,萬家燈火,照亮了一切。小店的星火很是溫馨,貞姐的弟弟及弟婦下班後也會到店裏幫忙。小店早已坐滿了熟客,甫坐下,人人送上例湯一大碗。貞姐一家人就坐於旁邊圓桌吃晚飯,期間不住與客人逗着趣。
大半輩子都守着金龍,並沒有賺過甚麼大錢,她說這是一個情意結,只希望有一個安穩的家,一家人想吃甚麼就能吃。對待客人亦然,因為自己有家庭,會關心是否有靚湯喝,這正正是這條街的人情味。「可以咁講,金龍係我哋一家人﹑所有街坊嘅聚腳點,呢個就係我辛苦咁耐嘅得着。」她眸子內反映了店子的一牆一磚,庸舊卻宛如瑰寶。
採訪:黃寶琳 拍攝:胡浩賢、謝本華
金龍茶餐廳
地址:鴨脷洲鴨脷洲大街124-126號
電話:2553 7363
營業時間:4pm-12am
詳情: http://bit.ly/2zBmf8o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