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愛情劇集回顧:《啼笑因緣》(TVB,1974年),主題曲創造經典。
香港的愛情劇集,目前不能與韓劇相比,但也有黃金年代,大台1974年的《啼笑因緣》一定是經典之一,陳振華、李司褀、歐嘉慧主演,鍾景輝監製,王天林導演,其中顧嘉輝作曲,葉紹德詞,仙杜拉主唱的主題曲及插曲,在當時牽起一片粵語流行曲和電視劇主題曲熱潮。當年還是小學雞一名,最深印象的不是劇情,而是家慈十分喜愛主題曲,日唱夜唱,如果當時有卡拉OK,這些歌肯定是點唱榜首。
《啼笑因緣》本來是張恨水的一部長篇小說,1930年出版,故事講述1920年代的北京,軍閥割據的時代,一個書生樊家樹與一位歌女沈鳳喜之間的愛情故事。啼笑因緣經常被誤寫為啼笑姻緣,作者原意是佛家的「因緣」。
《啼笑因緣》曾被多次拍成電視及電視劇。在香港包括1957年出品由張瑛及梅綺主演的《啼笑因緣》和1964年香港電影《新啼笑因緣》。1975年香港邵氏電影《新啼笑因緣》,由宗華、井莉、馮粹帆、李菁、陳觀泰、施思主演。電視劇方面,除了1974年大台版,還有1987年,香港亞洲電視亦有開拍,監製李艷芳,演員有劉松仁、米雪、苗可秀等。
上述版本只看過大台版,最深印象當然是主題曲和司祺姐,劇中她要扮演歌女沈鳳喜和富家女張麗娜兩個角色,大台版最終是鳳喜死了,樊家樹復仇後和關秀姑一齊。張瑛的粵語長片版本鳳喜(梅綺)無死,大團圓結局,關秀姑(羅艷卿)和父親走了。今天看這個故事屬於老土,但在七十年代初,大台的主要劇集主要改編自民初的小說、劇本和粵語長片的故事,在當時是個受歡迎主流。能夠令這劇集膾炙人口,主題曲居功不少,除此外,其它插曲如「送郞」、「想郎」、「賣唱姑娘」和「我和你」,都大受歡迎,之後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大台主題曲黃金期,也是粤語流行曲的黃金期。
歌曲和愛情劇始終有相輔相承的作用,近年這個化學作用已經消失,廣東歌市場大幅萎縮,電視劇主題曲吸引力亦大不如前,其中一個可能性關鍵,是2009年開始,大台和四大唱片因版權問題閙翻,從此四大唱片的歌手絕跡大台,而目前大台的主題曲,變成幾個自己人歌手不斷循環再用,真是唔厭都聽到厭,加上劇情又膠化,已經很難像當年那樣,創作出那麼多經典愛情劇。俱往矣,只餘下美好的集體回憶!
啼笑姻緣陳振華 在 游大東【鴻鵠志-影視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News/無綫第一代當家小生陳振華上月病逝 】
2018年的第一個星期日,接連收到兩位藝人逝世的消息。
亞視《活色生香》主持洪羅拔今晨病逝(詳見:http://bit.ly/2CQ2Tjk),晚上大概10時,則看見媒體報道指,陳振華上月病逝,終年78歲,丁羽接受傳媒訪問時證實死訊,並透露他的家人已按照其遺願,將遺體捐贈香港大學當大體老師。
陳振華生於1940年,是無綫草創時代的當家小生,經典作品是在《啼笑姻緣》(1974)擔正做主角,他在劇中飾演富家公子樊家樹,在北帝廟街頭遇上歌女沈鳳喜,但後來又認識了富家小姐何麗娜(兩者同由李司棋主演),由仙杜拉主唱的同名主題曲,開首歌詞「為怕哥你變咗心,情人淚滿襟」(顧嘉煇作曲兼編曲、葉紹德填詞),當年真的唱到街知巷聞,是繼鄭少秋的《煙雨濛濛》(1973)之後,第一首稱得上是真正大熱的本地製作粵語劇集主題曲。
有趣的是,這套劇的監製是鍾景輝,但小時候,我經常將他認錯了是陳振華。據《明報》報道(http://bit.ly/2CRY9K0),陳振華1970年代初加入無綫,主演過《啼笑因緣》、《清宮殘夢》、《民間傳奇》等經典電視劇後,躍升成為無綫第一代當家小生,於1975年轉投麗的電視,拍過《三國春秋》、《鱷魚淚》和《李後主》等劇,於1979年宣布離開電視圈,專心研究掌相命理,亦有教授配音,他的兩名兒子都是配音員,亦偶爾在幕前演出,包括1991年他與毛俊輝、羅冠蘭演出香港電台電視部 RTHK 香港電台的《人間有情》。(詳見:http://bit.ly/2CyYRrd)
圖片來源:《啼笑姻緣》劇照
(07012018)
#游大東 #電視史話 #陳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