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醫生──希望大家都是「差不多孕婦」】 作者:楊濬光醫師
先來看看這段摘錄自中國名著《差不多先生傳》的故事: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的時候,他媽媽叫他買紅糖,他買白糖回來。他媽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同白糖,不是差不多嗎?」
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那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後來他在一個錢舖裡做夥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櫃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是笑嘻嬉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行醫多年,發現到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為數不少的孕婦,會把對寶寶的關心,表現在對很多小細節的鑽研。這種態度不是不好,但是,往往在太過注意小細節的同時,增加很多不必要的憂慮;甚至,忽略了真正該注意的大問題。
「醫生,今天寶寶多大了啊?」
「1400公克左右。」
「可是,書上說30周的寶寶應該有1500公克了耶。」
「差不多吧……」
「醫生,我吃的鈣片夠不夠啊?」
「每天900毫克,可以啊!」
「可是你的部落格上寫每天要1200-1500毫克。」
「差不多啊,又不是沒有吃其他含鈣的東西。」
「醫生,寶寶臉朝前或朝後有差嗎?」
「差不多,頭在下面胎位就是正的。」
「有書上寫說,寶寶臉朝前會生不出來,是真的嗎?」
「這沒有絕對的關係,生不出來與把寶寶養太大才有關。」
「醫生,我唐氏症篩選的機率是1/1150,會很高嗎?」
「不會啊。」
「可是我同學年齡跟我一樣,她的機率是1/1200。」
「差不多啊!」
「醫生,我買了胎教音樂莫札特效應(Mozart Effect)胎教音樂,我每天逼自己聽30分鐘,不知道夠不夠?」
「差不多吧,就別逼自己了。」
自從上個禮拜有一位熟識的孕婦給我一個「差不多醫生」的封號,我才驚覺,一天的門診我可能說了超過100次「差不多」!
到底是文明社會的競爭,還是少子化趨勢,還是輿論媒體加諸在大家身上的壓力,讓大家在懷孕中應該保持的放鬆、愉悅的心情,幾乎在現代孕婦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營養品,只會讓大家成天覺得還少了補什麼營養;更多的檢查,只會讓大家對於檢查的結果充滿一堆疑問,而又創造出一堆問題。
有一位孕婦氣沖沖的跑來跟我說,她想要請之前產檢的醫生幫寶寶數手指腳趾,「他竟然回答我說:難道看到寶寶多一隻手指腳趾,妳就要把寶寶拿掉嗎?」這位醫生的回答當然太過於直接而聳動,可是,請大家冷靜下來思考一下,這是事實不是嗎?
產前檢查要做的是確保孕婦以及胎兒的健康,不是保證完美無缺!在科技一日千里之際,「健康」與「完美無缺」,距離好像越來越近了。這是好事嗎?我完全不能同意,等到幾年以後產前檢查可以測出智商超過180的寶寶的時候,你我只能慶幸早40年出生,不然都可能是淪為被「拿掉」的那一個!
講一個笑話。一天,有一位老婆婆對我們超音技術師非常的不滿意,於是跑去跟醫生告狀:「為什麼其他的病人都做20分鐘,而只幫我做3分鐘?」
「做20分鐘的是因為是孕婦,要看寶寶的構造,才會花多一點時間啊。」
「可是,在我前面的那個沒有懷孕的小姐也做得比我久,還找了十幾張照片,為什麼只給我照三張,你們評評理……」
「因為你的子宮和兩個卵巢都正常,而且沒有長什麼東西,所以照片三張。前面那一位小姐子宮長了很多肌瘤,所以多照了很多張,妳想要照很多張嗎?」醫生笑笑說。
有經驗的醫生,只要把握重要的項目問診與檢查,也許三分鐘的時間,在談笑中,就能完全掌握病人的情況。千萬不要以醫生看您的時間久不久,有沒有很詳盡的向您解釋,做為這個醫生好不好的唯一判斷依據。
醫學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一個醫生的養成需要花很多年的時間,而當中也充滿著許多的細膩的判斷。當一個「差不多醫生」,聽起來似乎很糟糕。對我們來說,孕婦的血壓高一點點,我們就要斤斤計較;如果加上出現了蛋白尿,那就「差很多」了!超音波檢查,若有前置胎盤,那對於胎盤的關注,就要放的比胎兒還多很多了。寶寶的胎動如果和以往「差很多」而沒有馬上來檢查,換來的一定是醫生板起來的面孔,這可不能差不多就可以的。我寧可花更多的時間,好好的判斷產婦的產程,而非斤斤計較胎兒體重到底是多少。很多很多的細節,絕對不能馬虎的!
希望各位孕婦保有「固有美德」差不多先生的心情懷孕,當個「差不多孕婦」就好,這樣媽媽心情愉快,寶寶最健康!
「唐氏症寶寶拿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媽媽好孕,寶寶才好運:婦產科楊濬光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心情] 唐氏症在荷蘭(文長)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如果懷到唐寶寶,你捨得拿掉嗎? - 女孩板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日本生活記事- 唐氏症與缺陷寶寶的問題之台日差異深入報導...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唐氏症:13週跟20週的距離來函照登...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問卦] 懷孕後檢查是唐氏症會拿掉嗎?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Gene好孕】唐氏症篩檢高風險我該怎麼辦? 的評價
- 關於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唐氏症與羊膜穿刺的問題,可以幫幫我嗎?真的有點慌! 的評價
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Sharon世界走跳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懷孕這檔事 ep8. 羊膜穿刺初體驗
懷孕初期我就開始做功課關於孕期要做的各項檢查。
種類太多看得我實在眼花撩亂,我還先跟老公報告檢查全都做也是一筆不小的金額,他就默默說:
「那你先分析一下哪些是必要做哪些是非必要,或是某項檢查已包含其他檢查項目的功能 blahblah」
#理工科的另一半都一定要這麼理性有條理嗎
回到台灣後第一次正式產檢,醫生看看我的年紀,說我已是高齡產婦、直接16~18週去做羊膜穿刺即可(初唐那些篩檢醫生就叫我不要多花錢去做了XD),如果會害怕的話就找穿刺權威柯滄銘做,畢竟有些人會擔心做羊膜穿刺的風險。
比起流產/出血/破水的風險,我覺得生出唐氏症寶寶的風險更是我不能承擔的,而且健保有補助高齡產婦5000元,花3000元買心安還是很重要的XD
///
時間軸來到羊膜穿刺的那天 🪡
按照診所建議的報到時間準時到達(我已線上預約過),快速填完初診單繳完費就等著被叫號。
在抽羊水前會先有醫生掃一回超音波,我特別懇請醫生看到性別不要跟我說,我也會眼睛閉起來不要看,幫我把性別寫在小卡上就好,因為當時要準備寶寶性別趴,我想要有驚喜XD
結果醫生掃一掃說,小寶寶的臍帶剛好遮住了,我本人怎麼翻轉也沒用,要等抽完羊水再幫我掃一次。
接著就準備進行最重要步驟-抽羊水 💉
護理師也很會聊天緩解孕婦的情緒,所以其實我躺上去做準備時還蠻放鬆的。
接著柯醫師就走進來,是個很和藹的老先生,簡單幾句話家常之後就要我看看旁邊的超音波螢幕可以看到羊水和寶寶的位置。
也在和我說話的同時直接下針,快速無痛到我幾乎沒什麼感覺,是開始抽羊水之後才好像覺得肚子有點感覺。
過程非常果斷快速,我完全沒有任何不舒服,但可能是因為我本來就不怕針不太怕痛,我是抽血時會喜歡盯著針孔戳進皮膚那瞬間的人....XD
抽完後休息了一會又重新去照了一次超音波,探頭在我肚子上滑來滑去,我也被要求側身一下,接著醫生說:「恩~我大概知道了,應該就是這個性別沒錯了」 😌
有被提醒當天回家先要休息不要劇烈運動,可能會有肚子不適或分泌物等等,超過24小時都沒事就可以回歸正常生活了。
不過原本大家體質就大不相同,我的情況是抽完羊水的24小時內什麼感覺都沒有,之後也照常去上抗力球瑜伽,一切均正常。🙂
#感恩我的活動力一直很好 #除了孕吐兇胃口不好以外
///
羊膜穿刺的紙本報告兩週內會寄達,在紙本出來前會先用簡訊通知結果,如果有問題才會用電話通知,所以我秉持著無消息就是好消息的心態等待著。
說真的,在等待簡訊通知的時間還是偶爾會小緊張。
尤其看了不少網路文章,有時會一陣負面感來襲,老公就說:「常常是不好的/有問題才會寫出來,你就不要去看,不看就沒事了」
而當年我媽生我弟的時候也是高齡產婦,當時沒疑慮直接去做羊膜穿刺;我問她等待的時候有特別擔心嗎?
她說:「沒有,但我有跟妳爸說,如果有問題就直接拿掉~ 」(我弟正在旁吃水果應該心想好險我很正常XD)
///
被刺完的十天後,收到一封簡訊:
「親愛的OOO您好!這裡是柯滄銘婦產科,您所做的羊膜穿刺檢查染色體正常,報告整理好2天內寄出!」
心頭第一顆大石放下了~~呼~~✌️✌️
#懷孕這檔事
#當上媽媽後要擔心的事只會多不會少
#柯刺王真的名不虛傳
#希望我封肚前他都不要退休拜偷
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來聊聊子宮移植
再說一次
我個人真的對現在網路上的這些群魔亂舞沒啥興趣
我比較訝異的反而是許多人對於醫療知識真假的認知與鑑別度
所以我還是願意出來跟大家討論一下關於這些事件背後的醫學課題
科普
才是我所在意的
好的
前情提要
序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7577104830002/?d=n
腹腔懷孕?人體試驗??
第一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8225458098500/?d=n
為什麼正常懷孕必須要在子宮內?
第二集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268864134701299/
關於腹腔懷孕
昨天被咖喱打亂了一下我發文的步調我很抱歉但其實我一直都很隨性
在上一集中
記得跟大家討論過刻意製造腹腔懷孕基本上是一個假議題
這是不符合醫學倫理的
那今天我再來跟大家聊聊另外一種可能
子宮移植
我相信器官移植大家都聽過很多了
今天我不再贅述
在醫療科技的不斷進展之下
越來越多不同種類的器官移植已經不再是夢想
骨髓腎臟肝臟心臟肺臟移植這些大家都應該聽過也都是現實
說實話
在技術上子宮移植也不是什麼不太可能或是無法實現的事情
事實上在過去十幾年間確實在好幾個國家也都有案例
但真的不多
大概查得到的全世界不超過50例
所以
我想重點應該很清楚
問題不是在技術
重點應該是在
為何而戰
為何你需要發展這項技術
這樣說好了
大家都知道開發一個新疫苗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
那為什麼COVID-19 疫苗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快速被研發出來?
因為大家需要。
那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
為什麼需要子宮移植?
不是為了救命也不是為了健康
只是為了完成生育的任務或是為了有月經?
我並不是說生兒育女不重要
而是在醫學上
你永遠必須考慮到你要達到這件事情的必要性跟替代方案
以及
可能付出的代價包括手術風險倫理考量費用等等等等
當你在思考這些事情的時候
沒錯
這就叫做醫療決策
其實在很多時候都是適用的呢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很多人喜歡問我說
蘇醫師蘇醫師我35歲一定要做羊膜穿刺嗎
或者
蘇醫師蘇醫師我寶寶胎位不正我一定要剖腹產嗎
或者
蘇醫師蘇醫師我寶寶被診斷是唐氏症我一定要放棄他嗎
醫療上沒有”一定要”這件事情
只有屬於你自己的最佳決策
懂?
所以我常常喜歡跟各位同學說
醫療沒有百分之百
經常性的就是必須在利弊得失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沒有標準答案
回到這件事情上
因此
在所有的器官移植手術發展上
子宮移植這件事情進展腳步就會非常緩慢了
畢竟他的問題並不是在手術技術這件事情上面
而是在目的性不足
如果
你在乎的是要一個寶寶
你有其他的替代方案
譬如說
代理孕母或者是領養等等
更不用說這類移植手術本身風險就相當高而且成功率也不是這麼完美
你想想一個狀況
為了生一個寶寶
費盡千辛萬苦去移植了一個子宮
然後一直要吃抗排斥藥
如果非常幸運地順利懷孕(不要忘了得做試管這成功機率比一般低很多還有誰的卵這個問題)
好啦你當作這些都不是問題(才怪)
之後你還是必須開刀把寶寶生出來
常常是早產(聽說天然耶尚好)
然後這個子宮基本上用個一兩次大概就要再開刀再把它拿掉
想像一下
如果你會願意經歷這一切
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嚴肅跟神聖的過程
你不會整天在喝酒度假然後在網路上打屁拍照上傳IG這樣
然後
事實是
台灣還沒有人進行過子宮移植
不會有那個怪醫黑傑克敢偷偷做你不要作夢
所以
如果你有超過1秒鐘曾經懷疑過這件事情可能是真的
我只能說
你真的很天真
就醬
除了這種擺明著胡說八道蹭流量的之外
偽科學還有內容農場的髒東西也很恐怖👇👇👇
今天來聊聊偽科學
https://drsu.blog/2021/02/17/super210217-5/
寶寶大笑很危險???
https://drsu.blog/2021/02/02/super210202/
摸肚子會臍帶繞頸?
https://drsu.blog/2021/02/01/super210201/
懷孕不能清肚臍???
https://drsu.blog/2021/01/29/super210129/
好的
各位新同學
我們有目錄
要發問前可以先找一下喔👇👇👇👇
導覽目錄在這裡
https://drsu.blog/2017/12/18/super-list/
不然
置頂文也有👇👇👇👇
https://www.facebook.com/100047331422378/posts/192828068971573/?extid=0&d=n
對了
有同學說我寫太多很難找
關於這點我很抱歉
可以善用搜尋功能喔👇👇👇👇
https://drsu.blog/2018/01/01/super180101/
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如果懷到唐寶寶,你捨得拿掉嗎? - 女孩板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看到這篇文章後,突然想要跟大家分享自身的心情跟故事。我媽在30歲的時候結婚,到43歲才生下我。這13年來我媽嘗試了無數個可能懷孕的方法,不孕症診所 ... ... <看更多>
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日本生活記事- 唐氏症與缺陷寶寶的問題之台日差異深入報導...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我喜歡看臉書,然後剛剛忍不住換算了一下,發現你快六個月了耶,孕期過一半了。 以前年輕的時候會想懷孕就拿掉反正我又不愛小孩,可是年紀越來越大 ... ... <看更多>
唐氏症寶寶拿掉 在 [心情] 唐氏症在荷蘭(文長)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圖片來源/ Image from:https://goo.gl/images/jX6t3p
每次和先生去助產士中心,我都會被候診大廳桌上的這本寶寶寫真書封面吸引,金眼碧眼
的小女孩,加上攝影師打光技巧加持,呈現出一番純淨又美麗的氛圍。
而這本寫真的荷蘭文書名是 "de Upside van Down",身為一名荷蘭文文盲,不知為何我
的大腦很自然而然地把 de 跟 van 這兩個無法解讀的單字去掉,將書名譯為 " Upside D
own" 。覺得好浪漫!當子宮裡的孩子頭部由上轉下時,的確就代表新生命即將誕生了呢
。
直到某一天我真正拿起這本寫真翻閱......
看著一張又一張臉部特寫,有亞洲、非洲、白人面孔,雖然可愛,但說不上來,我總覺得
這些孩子好像哪裡不太一樣?帶著困惑闔上書,重新仔細看了一下封面,這才發現書名底下的這排小字 een positieve kijk op het "Downsyndroom" 終於恍然大悟!原來書裡的,每一個都是唐氏症孩子。
寶寶得到唐氏症的機率,會在女性34~35歲後大幅攀升,是有科學根據的事實,因此曾經
在一篇文章裡看到這個統計結果:「在台灣,70~80%的唐寶寶是由『非高齡』產婦所生下
」時,我還真的揉了揉眼睛,不是才說年齡越高,唐氏症機率越高嗎?那這句話的邏輯是
?
原來對比年輕媽媽,高齡產婦通常對於基因檢測格外謹慎,且台灣健保針對高齡產婦有提
供羊膜穿刺補助,所以只要身體情況允許,高齡媽媽們幾乎都會去做檢查,積極排除唐寶
寶,甚至到了可說是避之惟恐不及,足以反轉大自然定律的地步了。在收集資料決定採用
何種檢測方式時,我和先生也徹底見識了PTT媽寶板對於羊穿的高度信仰。
但最後,我選擇做只需要抽血的NIPT,當然,老實說有部分也是仗著自己未達高齡,且說
服自己NIPT的99%以上準確率已經很高,帶有些微的僥倖心理(畢竟真的下定決心要做羊
穿,若荷蘭助產士以年齡資格不符為由拒絕,我還是可以飛回台灣,或是跑去限制較寬鬆
的鄰近國家做)。
另外,就我的年齡而言,3/1000的羊膜穿刺流產機率,約是我懷上唐寶寶機率的3倍,對
我而言冒著流產、感染、甚至死亡的風險,以羊穿方式來檢測,並不值得。加上看過因羊
穿流產失去孩子,接著才收到孩子健康一切正常的穿刺報告,心痛卻後悔莫及的媽媽血淚
分享後,在羊穿流產與唐氏症這兩個機率,隨年齡上升黃金交叉之前,我應該還是會傾向NIPT優於羊穿。
但顯然,很多台灣父母的想法不是這樣,可以理解在台灣對於特教生扶助不足的情況下,爸媽們對於孩子先天異常,將造成整個家庭重大負擔,一點機率都不能賭的心情。NIPT高達99%以上的準確率,在許多父母心中,跟羊穿的100%,還是有一大段遠到他們沒有勇氣
跨過的距離。對許多人來說,流產,還有機會再懷孕,但是一個異常寶寶,就足以拖累整
個家庭與父母及孩子的人生,後者比起前者,更加無法承受。因此到了現在,在台灣即使
是年輕媽媽,毫不考慮便直接選羊穿的例子也不少,當然有著相同觀念的非高齡台灣媽媽
,搬來荷蘭後,就會因為在這裡不能自由選擇做羊穿而苦惱。
在與荷蘭朋友聊天時,我告訴他們,在台灣基本上只要發現唐氏症,許多家長都會選擇終
止妊娠。他們聽了有些驚訝,這對荷蘭夫妻告訴我和先生,雖然他們的NIPT結果正常,但
就算是唐寶寶,他們還是會生下來,從他們的說法,彷彿基因檢測不是一種篩選機制,功
能只是可以讓父母可以預先知道結果,做好心理準備而已。
雖然知道荷蘭人對於生孩子非常崇尚自然,不希望對懷孕及生產過程進行過多人為干擾(包含侵入性檢查),醫療介入能少則少,但針對唐氏症這個議題,不知是否多數荷蘭人也秉持同樣「自然」的想法?好吧,也許有部分荷蘭人的確這麼想,因為還是有完全不做產
前篩檢,連性別都想等出生當天才開獎的父母。另外,我也好奇,在荷蘭一旦被檢測出來
,還能被允許生下來的唐寶寶,比例究竟有多少?
先生找到一篇2016年商周的文章「懷了唐氏症寶寶,你會拿掉嗎?」荷蘭爸爸:社會
應該為「不完美」的人留位置(https://goo.gl/nZx88y),提到了荷蘭對於相關議題的
想法,在此節錄幾段內容讓大家參考:
「跟荷蘭相比,台灣唐氏症的新生兒明顯比荷蘭低,每一萬個台灣的新生兒中只有8位唐
氏症寶寶,荷蘭則高上兩倍,每一萬新生兒有16位唐氏症寶寶。」
「荷蘭公共衛生部長今年宣佈,從2017年開始NIPT將被納入基礎健保中,所以有較高機率
生出唐寶寶的媽咪們,可以用健保做NIPT檢查。而台灣的高齡產婦目前仍只有羊膜穿刺有
獲健保補助,要做NIPT仍需自行付費。」
「荷蘭有一個專題節目叫做『最後一位唐氏症者』(de laatste downer),節目中介紹了
兩位二、三十歲的唐氏症者,透過觀察他們的日常生活,探討NIPT的普及化將如何影響荷
蘭社會。節目第一集就一針見血的探討醫療倫理的核心問題:如果越來越多人做檢查,唐
氏症寶寶越來越少,那麼社會上還會有父母願意生『不完美』的小孩嗎?社會大眾還能接
受『有問題』的小孩嗎?社會還願意讓父母自由選擇不做人工流產,生出需要更多健保資
源的唐寶寶嗎?」
首先,在2017年開放NIPT以前,在荷蘭除非初唐篩檢顯示機率過高,才會被允許進行進一
步侵入性檢測,但初唐的準確率遠比NIPT來得低,對於連NIPT至少99%的準確率都不信任
的台灣家長來說,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吧......我想這也是荷蘭唐寶寶新生兒比例,竟然
高達台灣兩倍的原因之一。
從文章中,可以知道即使在社會福利算是完善的荷蘭,生養唐氏症孩子對父母來說,一樣
是相當辛苦的事情。所以理論上引進NIPT,既然可以有效提升唐氏症檢測效率,直覺上我
和先生都認為應該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但,NIPT在荷蘭卻引發上述的另一番論戰,有些
人反而開始擔心,這樣一來,是否社會對於唐寶寶的包容度,反而會因此降低?甚至在未
來檢測準確率越來越高的時候,是否唐寶寶根本就不被允許生下來了?
我想這個議題的另一個問法是,我們的目標是讓唐寶寶完全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嗎?
如果是以前的我,可能會毫不猶豫地給出肯定的答案,讓所有寶寶都健康而完美,不會再
有神傷的父母與不快樂的孩子,有什麼不好?但也許在荷蘭,正因為對孩子極盡優待的社
會制度,很多父母的觀念是「別擔心,無論如何政府會負責幫你養」,或是因為宗教觀念
,而會讓父母懷疑,自己是否有權利決定孩子該不該被生下來。當然,這個討論目前還沒
有個結論,只是荷蘭人在引進NIPT時思考的這些問題,甚至覺得這項進步的檢測對社會而
言未必完全是好事,對我和先生來說是很不一樣的觀點,所以想寫出來和大家分享而已。
網誌版
https://oriental2017.pixnet.net/blog/post/15449112
我在荷蘭懷孕&生產相關的Facebook專頁,歡迎來聊天~~
https://www.facebook.com/mrs.oriental.N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5.133.117.1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499201942.A.72B.html
※ 編輯: tayalicia (145.133.117.137), 07/05/2017 05:06: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