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卡羅】完結篇了~~ 我繼續來寫心得好了,之前也有很多人討論為什麼劉明燈總兵會說英文, 雖然說花木蘭裡面的人也都說英文XD,但是在戲中,他自己有說他的英文是在打太平天國期間,私下跟外國人學的
看到這裡可能還是很多人不懂, 雖然我也不懂為啥我們在學校學了一輩子英文都不能像他那般流利,他私下偷學就可以這麼厲害
但是太平天國跟歪果仁到底有啥關係?太平天國總共花了14年才平定,這期間清朝的八旗與綠營兵力都無法應付太平天國,因此出現了清政府與外國勢力合組的僱傭軍,大致上分成以英.美為主的常勝軍,還有混和法國.菲律賓的常捷軍
所以在咸豐年間中武舉人的劉明燈,當時大概就是跟常勝軍的外國兵學好英文了吧,至於這些外國人為什麼要幫助清朝平內亂 最簡單的原因就是他們跟清朝簽了很多條約,太平天國影響的省分大多都在長江流域是比較富庶的省份,如果長年戰爭就會影響他們的在華利益
照片是在南京總統府拍的太平天國時期的天王洪秀全寶座,這座府邸本來是兩江總督府,後來太平天國定都南京 (改名天京),之後又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府
#如果劉明燈去常捷軍是不是就會流利法文
#又高大上一個檔次
#太平天國一共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才平定
------------------------///-----------------------
舊作推薦
■ 城市歷史旅遊系列書 :
1.遊戲上海:穿越魔都百年行 https://goo.gl/c7TUHV
2.遊戲絲路:穿越西安大漠行 http://bit.ly/1Osxn4k
3.遊戲北京:穿越清宮步步行 http://bit.ly/1z5RfFO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
「咸豐 道光」的推薦目錄: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Re: [討論] 如果乾隆是道光,咸豐之後的皇帝... - 看板CHING 的評價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的評價
- 關於咸豐 道光 在 道光咸豐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咸豐 道光 在 微微笑廣播網 (台灣最美的聲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人生舞台(49)
在台灣這麼多傳統產業中,很難找到比茶更普遍的,更受人歡迎的東西,不但滋潤三百年來台灣人的胃腸,更加變成這個民族代表性的產物。
清朝時代、茶、糖、梓腦是台灣三大出口品,其中尤其茶的輸出量最多,靠茶生活的人也最多,對台灣的經濟發展有相當重要的影響,台灣的茶,最早發現是日月潭一帶的野生茶,不過數量相當有限,一般人都將之當作可解熱的葯物使用,根本沒人喝茶品味。
大陸茶種傳到台灣,有二種不同的情形,一種是清朝嘉慶年間,福建人柯朝他將武夷茶帶到台北縣瑞芳的魚坑種植,另一種是清朝道光年間,鹿谷舉人林鳳池去大陸帶回來的烏龍茶種,在凍頂山頂試種成功,這也是凍頂烏龍茶的由來。
雖然台灣的氣候,土質相當適合茶的生長,但是初初傳來台灣的大陸茶種,只在一小部份地帶植種與使用,並不普遍,清朝咸豐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天津條約台灣的門戶大開吸引了各國的外商,其中英商陶德發覺台灣最適合種茶,就這樣由福建泉州引進大批的茶種,又提供肥料以及貸款給茶農,更加保証收成後全部要收買。
於是本省的農友紛紛種茶,效果非常好,到清朝同治年間,台北縣的瑞芳、坪林、八里、桃園的石門、大溪、龍潭、新竹的北埔、新埔、關西、以及苗栗、彰化等等的山坡地,均遍佈茶園,同治七年後,茶已經是台灣最大的輸出品,日本人統治台灣後,為了供應日本本土糧食的需要,不斷推廣稻米,蔗糖,樟腦等經濟性的產品,對茶與煙草這種不是民生必需品,卻是限制生產,所以有許多茶農只好毀掉茶園,改種稻米,蔗糖,一時間茶葉全然沒落。
台灣光復後,茶的世界不受限制,一直到五十年代,南投凍頂山的茶葉專業區成立,政府提供肥料,農葯方面的協助。並且積極改進製茶的技術,台灣的茶才有起死回生的機會,到七十年代,茶再度成為台灣之寶。
從清朝嘉慶年間,傳說中的第一棵茶樹傳入本省到現在,近二百年來,茶曾經是台灣三寶之首,外銷最盛時每年三、四萬擔,也曾經險險絕種,幸虧光復後,茶沒受限制,加上六十年代以後,台灣的經濟加速起飛,茶已經變成人人需要的飲料。
相信台灣之寶的茶,一定會世世代代傳下去。
咸豐 道光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雲林宗教大縣
土庫順天宮媽祖廟
上個月於線上進行簡報的 #土庫順天宮古蹟修復工程,
今天得知獲得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的支持,
全數核定8500萬元甚是開心!!
感謝文資局與委員們的認同!
土庫順天宮於101年獲本府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繼103年、107年分別獲文化部補助修復及再利用計畫、規劃設計後,經 #雲林縣政府、土庫順天宮以及 #立法委員林文瑞 積極爭取與關心,
順利地在110年7月13日獲文化部肯定並核定8,500萬元(文化部補助2,975萬元、縣配合1,190萬元、廟方自籌4,335萬元)辦理修復工程。
土庫順天宮坐落於土庫鎮核心地區,為當地之信仰中心。
創建於1834年,
迄今已有187年之歷史,
建物歷經多次翻修整建,
呈現現今壯麗之廟貌,
廟內保留珍貴之建築與文物,
值得注意的是,
土庫順天宮仍大致維持著1930年代的修建格局和風貌,
並且保留了許多當時第一手營建史料,
清晰記載各類匠師以及諸多材料工法,極為難能可貴。
如此兼備豐富的文化資產軟、硬體內涵,
在台灣數百處古蹟當中幾無發現類似案例,
由此可見順天宮的不凡價值。
基於土庫順天宮具有歷史、文化、建築藝術等方面之價值,雲林縣政府於101年10月31日將其指定公告為縣定古蹟。
土庫順天宮的興築沿革有二個關鍵時段:
一是道光咸豐創建期(1834-52),二是昭和年間全面改建期(1936-38)。
昭和的改建是認識現今順天宮廟建築的關鍵。
1935 年在土庫庄長篠崎喜代吉(任期1928-45)支持下,
募款金額達29794.90 元進行修建,此次改建不僅導入全新的施工技術─鋼筋混凝土磨石子立柱(過水廊),
至今亦可見當時精美的建築裝飾藝術作品,
包含風格多樣變化的木雕、名師陳天乞的交趾陶及剪黏作品等,
更重要的是,建築格局也有了重大變化,不僅新增文武殿宇,三川殿五門的設置,讓廟宇立面更顯宏偉寬闊。
土庫順天宮經1935年大規模整修迄今已約80年,
經歷多次地震、颱風侵襲,
古蹟本體牆面已有裂縫產生及屋面滲水等損壞情形,
近年為避免水氣持續滲入侵襲廟體,
廟方緊急於後殿架設鋼棚架以作臨時防護措施,
為避免古蹟持續損壞,
實有儘速修復之必要,
以延續建築壽命,
提升古蹟本身的文化資產價值。
「縣定古蹟土庫順天宮修復工程」計畫總經費8,500萬元,
修復重點包括主體結構的屋面與天溝、棟架、壁體與粉刷,
以及裝飾藝術包括木雕、石雕、剪粘泥作、交趾陶、彩繪與漆作、壁畫等之修復,
計畫期程32個月(970天),
期待透過本次修復,
保有歷史發展特色,
讓古蹟延年益壽,
並改善整體景觀環境,
更透過更新管線消防設備,
強化災害因應能力,
提升總體氛圍機能,
重新喚起在地民眾歷史空間記憶與宗教信仰認同,
成為推動本縣文化資產整體保存價值的典範。
咸豐 道光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北港朝天宮#龍柱#清朝龍柱
北港朝天宮除了擁有獨特的建築格局外
,還存有兩對清朝龍柱。
一對在觀音殿立於乾隆40年西元1775年,
一對在拜殿刻於咸豐5年前後西元1855年。
首先觀音殿龍柱是全台現存最早的第二例龍柱,
也是全台首對刻有紀年款龍柱,
有著非常重要的歷史價值,
而且其出現
也替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提供相關的斷代依據。
目前立於朝天宮觀音殿前的乾隆龍柱,
左柱飛榜處刻有「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
右柱書卷處則是「晉水弟子張植槐叩答」等字跡留存,
而晉水即是今日的福建泉州晉江。
若依照所刻字跡
應是事先刻妥才運送來台的,
故為乾隆40年西元1775的作品,
且當時應是立於正殿
,後因改建緣故才移至觀音殿
。
柱體未刻有仙人像
,左右龍頭造型亦差異頗多,
但龍髯屬於「中分式」,
而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亦有類似的龍髯表現形式,
此外因此龍柱是透過海運而來
,故龍身與柱體關係緊密,
但若與台南開基天后宮龍柱相比,仍是突出許多。
而雄雌龍頭造型有所差異
,這點在大同保安宮三川殿嘉慶龍柱上也能見到,
不過在清朝仍是屬於為數不多的柱例。
新港水仙宮的正殿龍柱立柱時間略晚於朝天宮5年,
且同樣刻有紀年款,
不過柱體明顯更為高大一些,
線條也更為銳利些,
不同於朝天宮
,水仙宮的龍柱是龍爪未抓住火球,
這點又與新莊慈祐宮正殿龍柱相同,
朝天宮觀音殿龍柱強調前腿龍爪的部份,
則是與新港水仙宮和新莊慈祐宮相同,
這也是多數乾隆嘉慶龍柱的共同特點之一。
至於立於拜殿的八角蟠龍柱,未刻有紀年款
,其重要性在於其可能是現場雕刻的龍柱
,也是目前所知中南部廟宇中最早用八里觀音石雕成的龍柱。
在淡水龍山寺正殿也有一對咸豐 8年西元1858年所立龍柱,
同樣也是用觀音石雕成
。
至於現存最早的觀音石雕刻龍柱作品則藏於新莊廣福宮三川殿和正殿
,都是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作品
,顯示台灣匠師使用台產觀音石或砂岩雕刻龍柱的時間
,其實是非常早且與粵派匠師有關
。
為何拜殿龍柱是現場雕刻
?從龍柱的雕刻工法
偏重高浮雕及鏤空的表現方式,
就能理解。
而咸豐年間的龍頭
也改變了道光年間圓潤滑順的造型
,朝向更講究凹凸立體的風格邁進,
龍眼也從水滴狀的牛眼
轉變成外凸的柱眼,
但多數仍未彎曲,
而北港朝天宮拜殿則是特例,直到日治時期類似蝦眼的龍眼才大為流行。此外若將此龍柱與淡水龍山寺正殿相較,
兩者龍柱前腳鏤空手法幾乎相同,
不過柱下岩石的造型,則是大為相同。
與觀音殿不同的
,此咸豐龍柱後刻有八仙造像,
而八仙一直是台灣民間信仰相當喜愛的題材之一,
目前所知最早刻有八仙造像的龍柱
是藏於新莊廣福宮正殿乾隆45年西元1780年的龍柱,
不過其屬於現場雕刻
,至於最早透過海運而來
則是關渡宮所藏乾隆48年西元1783年的升龍龍柱,
以上就是我所分享內容,
希望能對您在對北港朝天宮所藏龍柱有更多了解。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咸豐 道光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龍柱#台灣龍柱#石雕
這影片介紹了12間廟宇所藏共17對清朝乾隆嘉慶龍柱,希望能對您對台灣龍柱的發展有新的看法與認識,也喜歡訂閱我的頻道及分享與點讚呦!
【台灣龍柱造型演變介紹】
台灣龍柱造型有著不斷演變的特質,尤以清朝龍柱最為明顯,好符合台灣民眾的認知與要求。例如龍珠,在早期是大如棒球,但後期就逐漸縮小,小如乒乓球。而清朝龍柱口含龍珠比例較高,且不分左右,皆會含有一顆龍珠,以內埔天后宮正殿為例,龍嘴幾乎被龍珠塞滿。日治時期左龍嘴中偶爾會含有龍珠,但柱例數不多。
就現有資料來分析,全台廟宇中擁有乾隆年間共有11對,嘉慶6對,道光18對,咸豐7對,同治15對,光緒6對,總共63對龍柱,而為求說明的方便,筆者將整個清朝龍柱風格區分成乾隆中期(1756〜1775)、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1776〜1820)、道光咸豐時期 (1821〜1861)和同治光緒時期 (1862〜1895)等四大時期。
(1)乾隆中期。為1756至1775年所立龍柱,共出現2對龍柱,中台灣1對,南台灣1對。初期龍柱是龍與柱關係曖昧,造型線條模糊圓鈍,龍頭佈置方法是下巴靠於柱體,龍身時常隱沒於石柱中,而後期則是龍與柱分開,線條清晰,龍爪孔武有力,已經與乾隆晚期作品類似,共同特色則是神龍刻於圓柱上,柱底水波紋處未鼓起。
(2)乾隆晚期到嘉慶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6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1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9對,中台灣3對,南台灣3對。此期龍柱共同特色是龍與柱已經分開,輪廓明顯,線條清晰,且結構嚴謹,龍爪孔武有力,多數龍爪未抓住火球,已將神龍刻於八角柱體,並將捐贈紀年款刻於柱體內側,柱後亦開始出現八仙慶壽、琴棋書畫和幼龍等附屬造像,而柱底的水波紋在乾隆晚期多數尚未突起,不過嘉慶時期開始已經逐漸變成慣例。
(3)道光咸豐時期。歷史時間共有41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8年,共出現25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5對,中台灣9對,南台灣9對,東台灣2對。依據龍頭表情,可分溫馴型和兇猛型兩種。溫馴型出現在嘉慶到道光年間。兇猛型則是咸豐年間居多。此時期柱例多出現在台灣中南部,且出現「乾坤交泰」的柱例,以開口閉嘴區分性別柱例增多,仰首角度大,尾鰭佈置以垂降尾居多,柱後喜刻鳳凰麒麟等附屬造像,咸豐年間多為三角額型且柱眼開始向外突出,且刻上紀年款也已逐漸成為慣例,柱後則是開始出現麒、麟、鳳、凰、鶴和蝙蝠等造像。
(4)同治光緒時期。歷史時間共有34年,該期最早紀年款與最晚相距32年,共出現21對龍柱。至於北台灣則有18對,中台灣1對,南台灣2對。共同特色是柱例多出現在台灣北部, B字尾與三尾長分鰭的使用,龍鬚往嘴角靠近,前爪與雲紋柱相連,龍柱柱體變大,使用觀音石材的比例增多,左為鰲魚右為幼龍的柱例出現。
#延伸閱讀:台灣清朝與北台灣日治時期龍柱造型分析(一)https://tom20030208.pixnet.net/blog/post/311678264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咸豐 道光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台灣血皇帝:血海帝王霧峰林文察」介紹
訪問作者: 賴祥蔚
內容簡介:
霧峰林家第五代傳人林文察歷史小說
為何霧峰林家能夠成為台灣豪族?早期台灣械鬥、各旺族鬥爭。林文察,如小說主角般的傳奇人生,從一介鄉勇,白手起家,霧峰林家在林文察帶領下帶兵打仗、對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戰事有深遠影響。……霧峰林家從地主家族一躍而成有錢有勢的豪族,且為清朝時期受封官銜最高的台灣人。
危險高山行過盡,莫嫌此路有重重。
若見蘭桂漸漸發,長蛇反轉變成龍。
台灣阿罩霧林家添丁,卻伴隨一個不能說的秘密:第五代的林文察,是巨大金人手捧「金鼇」入夢而生。
道光三十年,林文察為報殺父之仇,走上自力復仇之路,更成為待罪之身。
咸豐三年,太平軍攻入江寧,改名天京,此大事改變林文察的命運。
為了贖罪,林文察帶領台勇到福建與浙江參戰,成為左宗棠麾下的四大戰將之一,更被曾國藩誇奬為第一戰將。從戎短短五年,從戴罪之身升上從一品的福建陸路提督,更一度身兼福建水師提督。
這一年,林文察三十五歲。
就在這時,台灣陷入空前大亂,阿罩霧林家危在旦夕,面臨滅門之禍。
提督林文察請求回台平亂,正當他努力弭平各方民變主力,卻又發現自己捲入左宗棠與福建官場間的鬥爭,「金鼇」入夢的傳說,更成為朝廷擔心的重點對象。
在這場奇幻旅程之中,林文察知道自己上應天命的結果:在天地皆赤的血海之中成為帝王,卻賠上至親的性命,而這樣的結果,真的是他要的嗎?
想起「金鼇」的種種傳說,想起佛經中的魚王苦苦承受每天遭受利刃割肉,卻苦撐不死的布施故事,他對母親「金人捧鼇」夢境,有了全新的領悟。
同治三年,林文察重回福建前線,以數百兵力遭遇太平軍數萬大軍,從此生死成謎。
而,長蛇反轉變成龍,媽祖的這個詩籤,金鰲的夢境,究竟是應驗台灣天年一到將出帝王的傳說,抑或只是林文察開國稱帝終是空的警示之語?
作者簡介:賴祥蔚
賴祥蔚博士,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節目主持人、專欄作家。著作曾獲選為行政院新聞局優良課外讀物推薦、國家圖書館「台灣出版Top1」,近年致力於台灣歷史小說寫作,在多項劇本獎與文學獎入圍及得獎。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咸豐 道光 在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 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 宣統他們的年號都有什麼含意你知道嗎?(#小草西) ... <看更多>
咸豐 道光 在 道光咸豐2023-精選在Instagram/IG照片/Dcard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清朝入关后的皇帝依次为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溥仪。 咸丰是道光帝的皇四子,1851年登基,1861年在承德避暑山庄崩逝, ... ... <看更多>
咸豐 道光 在 Re: [討論] 如果乾隆是道光,咸豐之後的皇帝... - 看板CHING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其實清朝的皇帝以中國主要的朝代 (秦漢隋唐宋元明清)
來說相對勤儉
明朝皇帝的花費是清朝皇帝的數十倍以上
所以道光雖然不是賢能的君王但還是算勤儉的皇帝
不過清朝晚年的皇帝都非常的迂腐
道光朝為了提倡節儉的美德
朝廷官員常常上朝或辦公時穿著破爛和打滿補丁的朝服、補服
回到府中後卻是錦衣玉食
晚清的皇帝缺乏見識和魄力
到了道光朝為帝者缺乏清初的磨練和歷練
順治帝年輕時入關、受攝政王多爾袞的擺布
康熙帝八歲登基後除鰲拜、平三藩
雍正地做了四十五年的阿哥、奪嫡爭王位的勾心鬥角更不在話下
乾隆帝由康熙一手調教後又經雍正不斷的磨練
後來的清朝皇帝的經歷更本無法跟他們之前的皇帝比較
乾隆如果在道光年間當皇帝的話不見得可以扭轉乾坤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乾隆 (至少早年的乾隆) 在用人方面強過道光
乾隆無法扭轉乾坤有兩個原因
1) 雍正年間擴建暢春園時雍正看到西方的能工巧匠後開始推行了洋務
但是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覺得這是西方的科技會導致玩物喪志因此禁止
2) 乾隆許多政策過於迂腐守舊和其性格好大喜功不適合在國家如此貧弱的時候執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8.12.26.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