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全球疫情處理政治化 缺隨機抗體測試的科學根據
上星期開始討論今次大流行成為B.C./A.C.的重要歷史分水嶺,不止對公共健康政策,對旅遊、社交習慣、工作和教育模式,以至環保和氣候變化政策、全球經濟平衡、地緣政治角力和意識形態競爭,都有極大影響。
今周本想輕鬆一點,先討論開始有人預期的一個A.C.現象——Coronababies,一年後全球可能出現的「新冠嬰兒潮」。想法很簡單,全世界數以十億人因疫情隔離政策而被困家中,夫婦和情侶多了「空閒」時間,理論上就自然會多進行「baby making」活動,那麼明年出生率就必然飈升。對出生率過低的中國、歐洲多國,甚至美國,都是好消息!但有人指出,社交距離政策,對非同居情侶生活,形成極大交往障礙。Zoom容許我們WFH(work from home),但對「baby making」沒幫助。
我研究過香港2003至04年SARS前後的出生率,驟看有點興奮,2003年活產嬰兒46,965名,2004年升至49,796名,逆轉之前的下跌趨勢。但再仔細分析,發現原因並非出生率上升,而是幾乎完全來自當年流行的內地來港生孩子的風氣。幾年後,政策禁止雙非來港生孩子,出生嬰兒數目又再回復下跌趨勢。
「新冠嬰兒」潮未現 離婚率先升
「新冠嬰兒」潮仍只是個美夢,反而另一不良社會趨勢,離婚率已有上升迹象。很多婚姻關係本來已不美滿,疫情中,各種健康、家庭、經濟壓力都加大,很多人都變成抑鬱或暴躁,夫妻被迫整天一齊在家中,反而大增摩擦機會,家暴情况也在增加。
疫情中,美國人除搶購廁紙、糧食和口罩外(美國終開始承認口罩有用,但為時已晚),最具特色當然是搶購槍械,某些類型子彈銷量更跳升5至10倍!今年COVID在美國已奪取超過4000條人命,但直至兩天前,被槍殺人數仍然領先!據報,在費城COVID病人已需與槍傷病人爭奪急非常緊張和有限的ICU牀位和資源。
COVID是個疫症,本應沒有政治取向,但因近年「感染」全球的各種危險極端民粹、國家,以至本土和種族主義的崛起,不幸COVID亦被徹底政治化,東西方不同國家,甚至美國內的不同地區,都或採取不協調的截然不同政策,亦因此而導致更多人無謂犧牲!
簡單來說,某些西方極端份子如巴西的Bolsonaro,白俄羅斯的Lukashenko和更重要英國的Johnson(約翰遜)及美國的特朗普,他們的本能價值觀是經濟和股市比人命更重要,不明白控制不了疫情,兩者皆失。另一特徵是不懂亦不相信科學,特朗普就曾多次公開指控COVID只是民主黨故意製造的一個騙局!相反,較「緊」的東方文化地區如韓國、新加坡和中國,則明顯把人民性命,放在遠比短期經濟更高的位置,亦較相信科學,暫時控疫成效遠勝美英等國。
歐推Corona bond乃取巧財政統一方案
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等,雖較看重國民生命,但不幸經濟上太過倚賴旅遊業,無法避免輸入病毒。另一大問題是歐盟只有貨幣統一,但財政和公共健康等政策,仍然各自為政。即使意大利面對如此嚴峻情况,歐盟仍提供甚少醫療援助。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醫療系統已崩潰,所以CFR飈升至10%的恐怖水平!唯一希望是ECB應將短期內將推出一個龐大Corona bond 計劃,以聯合信用發債重建疫後歐洲經濟。某程度上,這是一個取巧的財政統一方案。
這場疫症,是一個對制度和領導能力的嚴峻測試。最可悲亦最可笑的是美國,暴露領袖的徹底無能,政策恐怖地搖擺不定,執行不力,已成為一場鬧劇,但死亡人數正以幾何級數上升,亦是一套超級悲劇。
客觀評核,特朗普的表現是巨大失敗。美國貴為全球最強大國家,擁有最先進醫療技術,但在特朗普領導下,竟然如此失敗。現在美國感染人數已超過20萬,全球第一,感染率是中國十倍,死亡人數亦已超越中國。預測「最佳情境」,竟是數百萬美國人將被感染,死亡人數更將高達10萬至24萬,可能跟其他國家總死亡人數相若!
但在特朗普自己口中,他的表現仍永遠是歷史上最好的。直至上周仍不停輕視疫情,言猶在耳,但現在就厚顏說早知疫情嚴重!從前美國總統杜魯門有句名言「The buck stops here」,意思是總統承擔最後責任。特朗普就剛剛相反,上周無恥地,難以置信地在回答記者有關疫情責任提問時,公開宣布「I do not take any responsibility」,上台超過3年,仍推卸責任,繼續賴上任奧巴馬準備不足!
特朗普政治凌駕一切 致防疫失誤
但特朗普的認可率,不跌反升至上任以來最高的49%!部分原因是美國人在「戰爭狀態」時團結愛國,亦當然反映美國人的愚昧。原來每天兩小時疫情記招,即使特朗普從不表示任何哀傷,從不安慰病人和死者家人,但仍是最佳的免費廣告!但即使每天在記招上吹水兩小時,仍然解決不了每天死亡人數急速上升的事實。
美國政策到底出錯在哪?最重要有三點:
(1)1月時,中國疫情已爆發,但美國缺乏警覺性,加上種族歧視,奇怪地以為疫情只會影響中國,莫非以為白種人免疫?當時所有西方傳媒都擺出指責,甚至幸災樂禍態度。周三記招上,白宮疫症小組統籌人Dr. Birx,直認她開始時以為COVID跟SARS差不多,只會限於中國小範圍爆發,不會變成大流行,但其實美國CDC在1月已警告過此可能性。
(2) 特朗普已將政治凌駕於所有事情之上,即使人命關天的疫情,他也一早定性為騙局。Fox電視台,仍不斷指控民主黨故意誇大疫情,促使經濟停頓,股市大跌,企圖阻止特朗普連任。仍有不少紅色州分,如佛州,仍拒絕頒布關閉指令,部分甚至仍鼓勵市民外出消費!不少特朗普支持者故意開COVID派對,參加上千人教會聚會,甚至否認病毒的存在!本來紅色州分如密西西比和路易斯安那已較落後和貧窮,人民健康都較差,且特朗普上台後盡力拆除Obamacare(至今仍拒絕擴大醫療保險),所以平均壽命較藍州短4年多,恐怕疫情必令情况再惡化。
(3) 我之前已隱若說過,但不好意思太注重,現在講得清楚一點,就是在這次疫症中,全球醫護界固然作出偉大貢獻和犧牲,但從科學角度來說,則有嚴重不足之處。
我出身是個工程師,總算有點科學和數學常識,早在2月14日本欄中,已大聲呼籲大規模隨機測試的重要性(尤其抗體測試)。一箭多鵰,能知較準確的感染率,不再瞎子摸象,矇矓不清疫情發展階段,到底仍在感染曲線的左邊?已近峰頂?還是已到了下坡中的右邊?隨機測試亦可告訴我們較真實的IFR,是否真的如理論中,遠低於恐怖地高的CFR?這些疑問,對採取甚麼公共健康政策,停止多少經濟活動的決定,至為重要。
但可惜一直未見反應。在英美最具影響力的傳染病學家Neil Ferguson(自己也中了招),初時亦只空泛地說中國真實病例,可能是確診的10倍,海外則為4倍,亦即是說當時的中國CFR約3%,暗示IFR只約0.3%,當時海外CFR只約0.3%,即是IFR微不足道,只0.075%。當時他猜測COVID的R0只約2,應較易控制疫情,可惜他從未呼籲過進行隨機抗體測試。
特朗普看到這些輕估疫情的猜測,當然高興,所以就採取懶理態度,以為疫情很快過去,即使很多人被感染,死亡人數亦很低,所以不斷錯誤以比喻為流感。Johnson更瘋狂,索性爆陰毒,故意搞秘密疫症派對,自己中招無所謂,但痛恨他連累香港!但到了二三月,發現不對路,確診個案以幾何級數上升,到了今天推近100萬,R0明顯比預期高,CFR更沒有像理論中逐漸回落,全球CFR接近5%!3月1日時美國死亡人數只1人,短短一個月後,已超5000人。
3月16日,Ferguson公布了極具影響力的Imperial Report(帝國學院報告),分析處理疫情的兩大方法,suppression(壓制,把R壓至1以下)和 mitigation(緩解,容許R在1以上)。心底中,明顯Ferguson仍支持逐漸提升群體免疫的緩解方案,但計算中發現峰頂宗數,將是英美兩國ICU容量8倍,所以絕不可行!只有盡量且長期5個月以上的壓制,才會有效把峰頂減至ICU容量以內。
英美政策急轉彎 為時已晚
這個報告發表後,英美兩國的政策才開始急轉彎,執行較全面關閉經濟措施,但為時已晚。即使COVID的本身毒性真比SARS較輕,但R0較高,結果是病危數量仍將遠超ICU容量,最後CFR仍急升至跟SARS差不多。
但到了3月24日,牛津的Sunetra Gupta又出了一個結論極不同的純理論報告,驚人地估計英國已感染人數比例已超過50%,群體免疫在望!傳媒更一知半解地說Ferguson也被迫把預期英國死亡人數,由近60萬減至2萬以下,美國則由220萬減到10萬至24萬。
可能因此特朗普上周又馬上轉向,焦急宣布復活節前美國全面復工,宣稱「the cure cannot be worse than the disease(解救方法不可比病更差)」!
但我一看牛津預測已感不妥,後來Ferguson也指出明顯謬誤,現今英國確診不到3萬宗,跟50%感染率相差過1000倍,死亡人數2000多,CFR約6%。那麼牛津報告即暗示COVID-19的IFR只有0.005%不到,比流感還低95%,荒謬!後來特朗普看到Ferguson和其他模型的最佳場景,仍將有十多萬人死亡,就再次轉軚,延長封閉至4月底(做他支持者很頭暈)。
Gupta終於呼籲進行隨機抗體測試,從而得知最重要的真正情况,但一個多星期又過去了,仍未見消息。我又計算過,如果感染率高達50%,那麼抽樣規模很小,只約1000已足夠達到95%置信水平,±3%誤差範圍。有何難度,為何至今仍未做?當CNN記者問到關鍵問題,如特朗普政府早在1月採取行動,能否減低預期死亡人數時(當然一定會),Fauci和Birx,瞎說缺乏隨機抗體測試數據(仍推搪並非首要任務),不清楚1月時美國感染率,難下定論,如當時宗數很少,就無須馬上採取行動。如是者,又為何責怪行動已快很多的中國,在12月疫症剛開始宗數很少時,反應過慢?
美元或貶值20% 中美GDP將拉近
如要成功對抗全球大流行,必須各國合作,協調政策。大部分人積極壓制,但小部分舉行疫症派對,最後大家仍失敗。特朗普說現在全球經濟都停頓,其實不對,中國正開始內部復工。跟大摩美國總策略師談過,他認為救經濟方案將有效,但財赤將高達GDP的20%,因此美元或將貶值20%,亦即中美GDP將更拉近。美國必盡力阻止中國彎道超車,昨天已有傳聞將再收緊技術出口。除此之外,暴力意識形態戰已再升溫,因為中國已向國際伸出抗疫援手,逐漸贏得部分人士認可,美國怎可容忍此趨勢!
(中環資產持有Zoom的財務權益)
「命定論謬誤」的推薦目錄:
命定論謬誤 在 紫微師範學院 蕭傳顥-阿美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倒果為因也可稱為因果謬誤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個結論當成原因
例如:
吃了路邊攤馬上肚子不舒服去上廁所,就覺得一定是路邊攤的東西不乾淨,但也許是其他原因例如感冒所引起的
而這樣的情況謬誤主要導致原因是
沒有明確的證據或是確切地找到原因
而直接下定論或是認定自我的感覺就是答案
而在命理方面這種情況非常常見
命理的世界有很多的 "為甚麼"
導致倒因為果很常見
例如:因為你有地空地劫所以你不能做生意
這就是標準的倒果為因
我們在命盤上看到的都是結果
"結果永遠不是人生"
地空地劫有個性特質
所以會造成一切成空
而不是因為你有這顆星就會空
所以命理沒有所謂的鐵口直斷
會看到答案是身為命理師的基本專業
而道德素養在於你必須要去理解並同理命主
而不是運用答案造成恐慌與更多不確定
孤星的孤有原因
主權的星與人有距離感有原因
貴人星有貴人也有原因
解厄星也有他解厄的原因
結果可以推論原因
但不能完全代表原因
因為所有東西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也是身為助人者
最需要提點以及解決的
格陵蘭史可瑞斯比峽灣附近的浮冰群。
攝影:David Doubilet,國家地理攝影師
取自:國家地理雜誌粉絲專頁
命定論謬誤 在 台灣之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六年前,有一位老帥哥在他的課堂上說「尊師重道」是狗屁。他是一位以新潮思想為特色,並讓身為英文白癡的我欠一份人情的民進黨籍英文教授。我畢業後的某年,還看過他在立法院發言的帥樣。
十六年後,是我也登上講台的第七年。這七年中的前三年,我的講桌上貼著一句格言:「師嚴而道尊」,結果不太有作用;後四年,我不想貼,而且不敢貼了,但是,它在我心裡面的體悟,卻只有越來越深的份。
「嚴師為難,師嚴而道尊」。不管小孩遇到什麼樣的老師,我們都要想盡辦法讓小孩相信老師、喜歡老師、崇拜老師,才有可能讓孩子接受這位老師「所僅有的一切教育機會」。縱然不是每位老師在「家長」的心目中都是完美的,然而一旦不能做到前述這點,就什麼都沒有了!
上級長官常提醒我們:「教育是服務業......。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但是事實上,教育不是服務業,從來就不是。
服務業只是「第三級產業」的一種,而教育不是一種「產業」,教育是一種「事業」(有的分類法說這種是「第四級產業」)。「事業」是花錢的單位,是國家基於不得已,必須設置的花錢單位;而「產業」是用來賺錢的。
教育,是要建立學生的優良人格,糾正學生的道德偏差;簡而言之,是「他沒有的東西要他有,他有的東西要他沒有」,這種事情大多不順遂,怎麼會有「滿意」、「快樂」的價值觀呢?當教育演變成「家長導向」,甚至於「學生導向」的時候,教育的尊嚴是不存在的;當教育的尊嚴不存在的時候,教育便是不存在的。
眼看私立幼稚園的老師,對學生扮小丑,對家長扮業務,我完全無法相信這有什麼教育的機制存在。
眼看私立高中、私立大學,完全不會寫考卷也可以「考上」,而且多如繁星的學校還搶著招生,我完全無法理解這個國家的高等教育為什麼要花這麼多自欺欺人的錢。
服務業,是要賺錢的;賺錢的手段,是要討好顧客。教育,是花錢的;花了錢之後,來教育學生、教育家長、教育社會大眾;把幼稚的小孩、不良的學生、敗壞的社會風氣,帶領出一片光明。教育是要靠著教育人員的道德良知,來領導學生,間接的領導社會,走向正確的路;服務業卻是基於賺錢的目的,被顧客領導,提供顧客需要的服務。這兩者截然不同,怎麼可以混為一談?
打從教育思潮演變成「我們要讓孩子快樂,要讓家長滿意,教育是服務業......。」之後,教育的成效一落千丈,再也一蹶不振。以前的教育,是老師挑學生,家長配合老師;現在的「叫慾」,是學生挑老師,老師配合家長。結果呢?七年級世代的被稱為草莓族,八年級的希望根本看不到。速食店的店員,點餐態度傲慢,擦桌子是在拿抹布塗桌子;出納小姐留著長指甲,上面厚厚的彩繪煞費功夫,卻使她根本無法點鈔;錯別字一大堆的文案充斥於生活中,不只攤販錯字連篇,連電視、電影、報紙、甚至政府宣傳品,都一一淪陷了。整個社會的知識水準和道德修養陷入了極大的困境,更具毀滅性的八年級炸彈、九年級炸彈還在後面等著,但看出這片悲觀的人大都不是在關切真正該關切的事情。他們關切著「教育品質如何提升」。
大學聯考總分十三分的學生,他老媽對記者說,她才不會讓小孩去念爛學校;犯下多起姦殺分屍案的某狼落網,對記者露出冷血的笑,阿嬤還大剌剌的質問為什麼要抓她的乖孫。
小孩不好不怪小孩,只怪別人。社會早已陷入一場「溺愛戰爭」,一切都是溺愛惹的禍!
「溺愛戰爭」是商業週刊近期刊登的一則篇名,揭示了溺愛所造成的社會價值崩解問題,它不是只有台灣有,而是全球的問題。當溺愛戰爭已經席捲全球,台灣卻還一直傻呼呼的喜歡聞外國人的香屁。
台灣從民國八十年代的「教育改革」運動初期至今,十多年來許多知名學者大力鼓吹人本主義(正名:教育心理學之人本學派),好像人本主義是新新時代潮流,不信人本主義就是老古板。實情是臺灣人特別崇洋,而且喜歡撿外國(正名:某些白種人的國家)剛出爐不成熟的東西炫耀一番,表示他很先進,或老喜歡撿人家在外國已經證明失敗的東西來臺灣玩(例如建構式數學,正名:建構主義精神在數學科教學上的不當應用)。人本主義不是一無是處,也有可取之處,但跟它唱反調的行為主義學派在白人社會中並非如臺灣捏造得好像是個過氣的東西,而是依然能和人本主義支持者分庭抗禮的。
再者,我們也不要去談論什麼學派了。光看「教育心理學」,或「心理學」這門學科好了。心理學,在人類文明的發展史中,其實是一門很年輕的學門,簡而言之,它是一個很不成熟的學門。如果它是成熟的,那麼它應該會被研究出一套定理,而不是出現許多長期以來沒有定論的學派,甚至糟糕的是這些學派好像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而提出學說的人們各自為政,每套理論並不是朝向一個統整的路在走。
「心理學」有多年輕呢?答案是一百年。就這麼一百年!人類真正將心理學視為一種科學,而脫離空談(說好聽叫「哲學」)的層次是拖到二十世紀初才起步的事!反觀有多少的學門是已經發展了幾千年之久啊!不說千年,那些發展了幾百年的學門如物理、化學,都曾經發生過革命性事件;心理學這門學科,又是如何值得人們咬定它說的都是真理呢?
九年前,我在師範學院修習教育學分的時候,也曾經對一些教育相關理論科目認真的研習過,但進入教育職場真正接觸學生之後,七年來我只覺得這些理論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不切實際了。我每天都要面對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學生行為偏差,連常理都不能解釋的家長溺愛狀態,根本來不及去碰觸教育的高深理論,就已經被現實所打敗!
教師教學績效不佳是因為輔導專業能力不足?
有人苦口婆心的勸我要去進修輔導專業知能,因為如果我的輔導專業能力不足,在這個職場上將會是一個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我要有空的話當然會願意,如果輔導技術高超,確實可以幫助許多學生成長,但是「輔導學生」能夠真正解決所有學生的人格問題嗎?我覺得現在我真正「動不動就發作的病灶」應該是討好學生、巴結家長、粉飾太平的「專業能力」不足!偏偏,這個專業科目沒有人寫書,並且設立學科、正式成為師範學院的課程。
教師應時時留意教育思潮的變革,與時俱進?
「教育思潮」的謬誤實在太多,因為「思潮」常會混雜著許多不專業的民意,偏偏在民主社會中,這些不專業的民意卻會被冠上正當性與領導性。近年來世界性(尤其臺灣,前面講到)的教育思潮,基本上都指向了溺愛。
就以「體罰」這件事情來說吧。在台灣,現在好像已經沒有人敢大剌剌的說他支持體罰了。別說在學校體罰被視為違法,私底下好像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老師們也把「體罰要偷偷進行,只能做不能說」,或「體罰不是不行,但是要老鳥才能做,或等你成為明星老師,才可以體罰」,變成「還敢去想體罰就是落伍、無能、不適任教師」。不只學校,好像連家庭凍結了體罰,因為我這個月想去五金行買以前很容易賣到的藤條,竟然找了好幾家都沒有賣了!
那些反對體罰的書籍,名正言順的說「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支持體罰」(是嗎?)我看到的卻是「至今沒有一個教育理論反對體罰」,因為行為主義的各種實驗,都是利用體罰作例子的(行為主義有表示獎勵的效果比處罰大,但沒有明確的實驗區分處罰的種類及其效益差別),而反對體罰的理論者也沒有實驗證明體罰和不良影響的「因果關係」!
最好笑的是,這些心理學界的所謂理論權威,甚至學派創始人,當年建立理論的過程其實是極其粗糙而備受質疑的。以「認知學派」的創始皮亞傑實驗為例,後世就證明了他個人的經驗心得只是因為他對小孩子問話的技巧不足。可是學術界很奇怪,我們總是對於某些已經變成教科書的理論,被推翻的過程避而不提;就像學界早就質疑進化論的真實性,並證明進化論不可能是真的,但課本上卻不願意面對進化論已經被推翻的事實。「人本學派」的創始人羅傑斯,發現跟學生談話不要告訴他答案,只要問他問題,就可以使學生自己找出答案並滿意的離開,卻沒有告訴大家他是一個「高中」老師!不是小學!更何況,人本學派創始初期,那些受實驗的對象,都是些過去飽受體罰的學生,他們對於有個老師竟然不體罰了,當然是奉為神明,全力擁戴,所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啊!而今天我們眼前的孩子,卻是從小的溺愛,根本就不稀罕大人的勸導或讚美啊!
現在全世界,只是以訛傳訛的,以國傳國的,接連認為體罰不對,應該禁止,提不出個有力的證明,然而人類由體罰而成長的歷史卻是長達萬年,恐怕從史前時代就開始的狀態。若演化論是真的,恐怕基於演化的道理,人類需要體罰才能健康成長的基因早就定型了,現在「突然」不要體罰了,大家為什麼要相信結果不會滿盤皆輸?古有明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就是要提醒我們,教育是長遠之計,一段教育歷程的成敗,必須要一百年的時間才能蓋棺論定,不是一個小小的幾年的實驗、新理論,就可以證明某種教育方法是正確的。教改以來我國也步入了廢除體罰的死巷,然而,如果不是體罰的廢除造成了草莓族的蔓延,難道是學生人數從五十人變成三十人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師資培育水準從師範變師專,師專變師院,師院變教大所造成的嗎?難道是學校越來越有錢,從黑板變成電視,從電視變成單槍而造成的嗎?難道是教科書越來越精彩,字體變大、印刷精美、圖文並茂、教具多樣化所造成的嗎?
教育失敗,是不爭的事實。但是面對教育的失敗,原因是什麼?誰要負責?誰要改進?卻有很多不同的聲音。然而不管聲音多麼分歧,臺灣現在的聲音都只有一個共同點:很少聲音把矛頭指向家庭教育的失敗,更少有人明確指出教育失敗是家庭溺愛所造成的惡果(我現在只聽到證嚴法師幾天前說了),只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將矛頭指向「教育品質」這塊。不管是質疑課程,質疑學制,還是質疑學校、質疑師資等等,反正都是針對提升教育品質在思考。但是為什麼沒有人去想「誰證明了教育品質有退步」?除非是教育品質有退步,我們才能夠朝這塊努力嘛!然而教育品質不斷的在進步,卻是接觸過教育現場的人很難感受不出來的。就算我們沒空接觸教學現場好了,請問現在的教師有誰在上課「留一手」,放學後向學生收錢補習?現在有哪個老師利用校外教學或其他油水中飽私囊?現在有哪個老師在教室賣自修,收取回扣,並且利用上課時間聽股市買賣股票?哪有教師晚上酗酒,隔天蹺課,叫學生自習的?這些故事,以前都有過,現在哪有這些狀況?現在的每一個老師,都深愛著學生,白天上課,晚上改作業,寒暑假還要準備課程,弄得自己每天起得比雞早,睡得比貓少,做得比牛多。
如果教育品質沒有退步,那誰要對教育的失敗負責?
這樣認真的教學,最後受到質疑的,竟然就是那些認真的老師!那些想要認真管教學生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被老師揪出偏差行為。那些想要把學生教得更優秀的老師,總是備受質疑,因為家長無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喊苦,無法接受小孩子做不到老師的要求,就跟家長哭訴的場面。家長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師無法在學校就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讓他們回家就不用再管孩子的事。
大家都忘了學校教育只是輔助,家庭教育才是主體。
這是在我們小時候的社會課就有上到啊!那些家長當年的月考也考這個,為什麼如今同樣出身五、六年級世代的家長,都忘了呢?
學校裡的老師「根本」就「不可能」在沒有家庭教育的基礎上,把孩子教成一個完整的人!
成功的學校教育,只能建築在成功的家庭教育上!退一步說,家庭教育就算不力、不彰,那至少可以「支持」學校教育吧?現在最需要教育的那些孩子,卻總是那些家庭叫慾在跟學校教育扯後腿的。以前的社會貧困,家長教育水準不高,也許沒辦法指導孩子課業,但是對於品格的要求,卻十分嚴厲,而且懂得尊師重道,謙卑的認為「老師在幫我們教小孩,我們也要努力把小孩教好,不要把壞小孩送去學校丟臉」。那時的小孩被老師處罰,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掩飾、隱瞞,絕不能讓家長知道,否則還要再挨上幾頓打——媽媽再打一次、爸爸再打一次、如果還有姑姑舅舅也輪流全部各打一次......。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者卻常做出反教育的行為,小孩被處罰(而且還不是體罰喔),只想質疑老師「為什麼處罰我小孩?你是不是對他有偏見?」處處和學校教育作對,使學校教育綁手綁腳,雙面夾殺,不但談不上對孩子能有什麼教育,連自保不被投訴,不被認為是「不適任教師」都有困難。
第一線的教育人員才是教育的專業人員,永遠都是。他們不需要修習特別多的教育專業知識,不需要充足的教學經驗,即使是一個最菜最菜的菜鳥老師,也比讀過一堆教育書籍的家長,要專業得多。因為:他在這個環境中。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瞭解三十幾個孩子的狀況,而看到一個小社會的整體。這是眼中只有自己孩子,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一個老師只要待在教學現場,他馬上就可以比對出三十幾個孩子的親子關係,知道什麼樣的家長會教出什麼樣的小孩,這是眼中只有自己教法,當局者迷的家長怎麼也沒有的優勢。家長為什麼要質疑老師的專業?這完全是耽誤孩子的成長機會,一點也不切實際啊!
當家長要我們看「優秀是教出來的」、「56號教室的奇蹟」,家長是不是也要看點書?不要再去找百家爭鳴的育兒書了,應該看一看「溺愛戰爭」、「這些孩子的心裡長了蟲」。
命定論謬誤 在 命運能選擇嗎?命定論一切皆注定哲學命定論宿命論:哲學說故事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訂閱我的頻道,第一時間通知你我的最新影片◀︎寫這期稿之時是4月2日,是一時興起而寫事緣我在ig story見到sigma因為身體問題要停更他在story問為甚麼 ... ... <看更多>
命定論謬誤 在 2022命定論自由意志-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PTT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22命定論自由意志-星座命盤民俗禁忌資訊,精選在PTT/MOBILE01討論議題,找命定論自由意志,宿命論,宿命論決定論,命運論在Facebook社群貼文開箱資訊就 ... ... <看更多>
命定論謬誤 在 Re: [討論] 現代人交往是不是更多只是偶然- 看板Boy-Girl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 引述《vanattenhove (van)》之銘言:
: 如題
: 現代社會講求速食愛情
: 因為出社會後認識異性的機會變少
: 更多是透過朋友介紹/交友軟體/參加活動認識
: 甚至是搭訕/被搭訕來交往的
: 是不是今天你會交往的這個對象其實只是偶然而已
: 如果那一天你沒做某個決定
: 例如當天沒滑開交友軟體 沒答應朋友的聚會邀約 沒趕上那天的活動 沒在戶外多閒逛
: 其實根本不會認識對方進而交往
: 很有可能馬上碰到下一位 改跟其他人交往
: 現在這位其實也是可有可無偶然的結果而已
: 現代社會的交往是不是更多是偶然造成的?
:
這個答案要看每個人的哲學觀念而定
命定論支持者認為世間沒有偶然,只有必然
這裡所講的必然跟戀愛中美好的命中注定愛上你不太一樣
戀愛中的命中注定比較偏向是每個人心中的理想狀態
例如每個人有唯一的真命天子天女 有那麼唯一的他/她
但事實上這是僅屬於那個人特有的愛情觀
對她/他來說是理想的世界觀
這種世界觀當然跟現實有很大的一段差距
只是很多人不想面對
很簡單的反例就是富豪的眾老婆們都說富豪是他們的唯一
但她們沒有一個是富豪的唯一
在形上學中
目前學術界最大宗支持的是決定論(即命定論)的相容論
相容論的意思是在必然的世界中人們還是保有自由意志的
與之相反的是非相容論,主張必然中人們不存在自由意志
這裡就先不多講述兩者的對抗
這篇主要想闡述人們的形上學常有的謬誤
其中最大的錯誤在於
人們會自以為知曉命中注定的劇本
實際上透過邏輯推導
可以證明在這世上的人類是無法得知未來的劇本
即便生出預言機也一樣
(詳情請查拉普拉斯,這個思想實驗)
例如有的單親孩子目睹父母離異
導致往後他結婚生子離婚後產生了消極的想法
他陪伴著孩子長大開始擔心一件事
"會不會孩子未來也註定會面臨離婚"
更甚者認為這種命中注定是種詛咒
但是未來是不可被人類預知的,
所以孩子會不會離婚你無法知道是不是必然發生
例如有個單身肥宅屢屢追求失敗
失敗太多次導致同時又不想接受自己沒長進的事實
或是學人做健身去旅行依然沒有邂逅
於是乎
他將持續單身的原因歸咎於命中注定
他就是那個被上帝拋棄的可憐蟲
他被下了永遠單身的詛咒
但是未來是不可被人類預知的,
所以與其相信自己被詛咒,不如再仔細找找自己有什麼盲點
以防有人對我否定預測未來有疑慮
簡單講解一下就是類似薛丁格的貓
時至今日,薛丁格的貓這個思想實驗也產生了被誤用的情形
薛丁格的貓是薛丁格所提出的思想實驗(憑空想像)
他提出的是一旦你想觀察貓的死活
"觀察"這個動作本身會影響貓咪死活的這個結果
現今許多人誤用成「只要不實際去做就不知道結果」=薛丁格的貓
例如提出一家沒吃過的餐廳
一旁的友人就會說那是薛丁格的餐廳,然後顆顆地笑
這個用法並不正確,
因為餐廳應該是不會因為人去光顧的動作當下就影響到料理好壞
回來
人類預測未來就好比是薛丁格的貓
一旦人類預測未來,預測未來這個動作本身就會影響到未來的結果
即使再預測一次,又會產生出「受到預測未來影響」的未來B
然後無限遞迴下去
人類永遠無法得到真正的未來
意即人類無法預測到完全正確的未來
回到正題
所以愛情到底是偶然還是必然?
答案兩者都是
對人類來說都是偶然(因為人類無法知道正確的劇本)
但實際上都是必然
所以好好腳踏實地過生活
work hard play hard
不用想太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5.47.11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y-Girl/M.1631932501.A.842.html
沒錯! 別作繭自縛
從哲學的角度,主張決定論的人主要是從因果認定這一點
把因果擴及到所有事件、物體就是成了決定論
凡是到有其因才導致這個果。
從科學的角度應該是從拉普拉斯這個角度發起,
世間萬物都是由最小粒子組成的,
每顆粒子在A這個時間點已經有初速A1跟絕對座標A2
正因為它在A這個時間點的狀態,
所以當時間前進,它在A+1這個時間點的初速與絕對座標都是註定好的
我們人類能知道的劇本只有已經發生的事實(歷史)
※ 編輯: birdjack (123.195.47.114 臺灣), 09/18/2021 18:11:5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