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流社會之外,英國的另一面】#呼叫助產士
這部劇既不呈現刻板印象中「古典優雅的倫敦」,也不主打「英國上流社會的愛恨情仇」。
如果有興趣看看英國不同的一面,聽聽不同腔調的英語,了解一般英國人的成長環境,那麼《呼叫助產士》絕對是好選擇。
英國觀眾喜愛它的原因,就像他們熱愛茶一樣,即使喝起來不刺激也不花俏,但是很有溫暖、安定人心、撫慰情感的作用。
▍Email 訂閱《全球事件簿》接收世界消息 >> bit.ly/2PfOGnb
▍新刊上市《走進真實矽谷》>> bit.ly/3uLqf0q
▍2021 全年份季刊一次訂 >> bit.ly/3bfZJEW
「呼叫助產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Fw: [心得] 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有劇情) - 看板pts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第一季01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風螢】女人下體被縫住,生孩子差點一尸兩命,《呼叫助產士》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第12季(三)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正式上市!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第一季線上看- 美劇 的評價
- 關於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第一季線上看- 美劇- Gimy 劇迷 的評價
呼叫助產士 在 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英國《VOGUE》七月號封面是三位女性前線人員(front-line / key worker),美死了! 面對疫情的嚴峻時刻,這些前線人員持續地提供我們社會上所有必要服務,撐起國家的生命。照片裡,她們眼中有光,她們如此偉大。
這些人分別是:
- 倫敦 Overground 地上鐵司機 Narguis Horsford
她所駕駛的路線,正好是我以前上班通勤的路線,天啊好感動嗚嗚。
「上班的前一晚,我會備妥制服,再三確認隔天行程,然後睡個好覺。我鬧鐘訂得很早,有時凌晨一點就要起床,但我覺得很值得。」
- Waitrose 超市員工 Anisa Omar
「如果我們的臉上表現出對於疫情的擔憂,客人是看得出來的。如果客人可以因為我的臉上帶著笑容,而也露出笑容,那就太棒了。這正是我想要的。」
- 東倫敦 Homerton 醫院的助產士 Rachel Millar
「疫情期間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有一次腳踏車被偷了。如果你有看影集《呼叫助產士》,你就會知道自行車對一個東倫敦助產士來說有多麼重要,尤其是我們正盡量避免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British Vogue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極具有時代意義啊,好喜歡。文章連結:https://www.vogue.co.uk/news/article/keyworkers-july-2020-issue-british-vogue
_《倫敦男子日常 london.nanzhi》
.
來追蹤我 IG 看倫敦照片:https://instagram.com/london.nanzhi
部落格: https://weihongtseng.com
呼叫助產士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願所有的父親,都不是從寶寶出生後才開始學習當爸爸的
阿萍醫師父親節的反省文
我想先跟所有做溫柔生產以前接觸的父親們道歉,我以前找不到讓父親們產前就能好好參與的方法,那還成為我研究所論文的研究限制(附於文末)。做溫柔生產這幾年來,在助產師夥伴們的帶領之下,我漸漸從實作中去體會與領悟,「成為父親」這件事情,不需要等到寶寶出生才學習,那也是為何我一直強調助產師提供產前教育的重要性。
我們尚未完全性別平等的社會,父權很容易跟醫療體制「結盟」,成為對產婦生產自主的壓迫,這是這幾年來不斷要面對的問題。「一樣米養百樣人」,於是我們見過各式各樣的父親。溫柔生產最大的阻力,也常常來自配偶的不支持或是無法進入狀況。「妳為什麼這麼麻煩,要跟別人不一樣?」是常見先生對太太的質疑。
太多的父親,是在太太千拜託萬拜託,半推半就的情況之下,來到好孕上產前課程。「生產是妳的事,我在旁邊陪就好,為什麼連我也要上課?」配偶,是生產的「參與者」而不是陪伴者啊!我總是這麼回答。我們笑稱好孕的產前諮詢是「神隊友培訓班」。超過一百五十位父親,在好孕團隊的協助之下,重新出生了!謝謝你們與阿萍醫師以及好孕團隊一起成長,原來當爸爸可以更有深度、更有愛,由衷感謝我們共同創造的每一場催產素大噴發的生產派對!
歡迎爸爸們在下方分享,你們的轉變。(媽媽們要分享隊友的轉變也很歡迎喔!)
++++++++++++++++++++++++++++
研究限制
本研究主要的限制,在於沒有處理母乳哺育中配偶的角色。在多元成家草案 還在努力進立法院的此時,這裡的配偶指的是異性戀婚姻中先生的角色,也就是孩子的父親。以往在產房工作時,我一直無法處理的一種產婦類型是「以先生為天」的產婦,她們言必稱先生,凡事必問過先生才下決定。這樣的婦女真是我的「天敵」,我很想問「現在孩子在誰的身體裡?」「要生小孩的是誰?」我不覺得這是夫妻關係中的尊重,而是父權體制的體現,或是女性較脆弱需要男性保護的性別刻板印象。生產與哺乳這樣女性獨特的身體經驗,在生產與產後學習哺乳的階段,常常我還是寧可回到以前「男賓止步」的年代。溫尼考特醫師在《給媽媽的貼心書》 〈父親該做什麼?〉一章提到,「我們不能想當然耳的認為,早點請父親加入一定是件好事。」這不是要說父親的角色不重要,父親是寶寶認識的第一個最熟悉的「他者」,在父親以父親的角色進入小孩的生命時,他同時接收了小嬰兒對母親某些特質的感情。我認為在寶寶與媽媽的穩固依附關係尚未建立之前,任何的「介入」,無論是技術物或人,都有可能造成更多的問題。
先從一個故事說起,2005年在新北市一間婦產科診所,第一胎的素雯,因為子宮頸全開胎頭已下降,被推進產房準備生產。從入院待產就一直陪伴在旁的先生智勇,趕緊換上隔離衣,表明也想進產房陪產。「先生,你確定你可以喔?到時候看到血不會昏倒喔?」護理同仁跟智勇再確認一次,因為太常發生在產檯上的太太,正需要所有醫護全心照顧生產之際,先生在一旁卻昏倒的事情。「我可以的,絕對沒問題!」智勇非常堅決。他們進了產房,我也同時換好手術衣進產房準備接生。護理同仁在素雯子宮強烈收縮時,冷靜地發號施令:「好來,素雯你跟著我的速度喔,先閉氣,手抓緊,往下用力…」*在一旁的智勇,很盡責的扶起太太的上半身,說道:「來,用力用力,老婆你用力,聽護士小姐的。」素雯在用完第一次力之後,在產檯上跟智勇吵了起來:「你不懂,你不要說話啦!你這樣完全擾亂我了!叫你不要進來你還進來,陳醫師,你叫他出去啦!」
這不是「老婆跟媽媽同時掉進水裡,你要救誰?」 的問題,男人不一定要進產房陪產才是愛太太的表現。男性不可能有生產經驗,有時不見得是最理想的陪產者。現在普遍強調生產時配偶的全程參與,才是「好男人」的表現,讓有些男性「不得不」逼著自己進產房。2009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WHO/UNICEF)提出的母嬰親善醫院倡議(BFHI)再版,強調生產方式影響日後母乳哺餵順利與否,所以在原本的十大措施之外提出第十一項母親友善(mother-friendly)生產措施,其中第一項就強調生產時「能由母親選擇的人陪伴」, 這個人不必然是配偶。英國小說《呼叫助產士》 中提到,近年來,大多數父親會在分娩的過程陪同妻子,並參與接生。但這是最近才開始流行的趨勢,據我所知,歷史上從不曾聽過有這種事。尤其在1950年代,這種想法肯定會嚇壞很多人。接生始終被認為是女人的工作,即使醫生也不能在場(十九世紀末以前,全是男醫生),直到人們認可產科學為醫學領域的一門學科後,男人才開始參與接生的工作。
再說一個在月子中心發生的小故事,有一次查房,進房之前護理人員跟我說:「淑惠的先生要她不要餵母奶了,她每天都躲在房裡哭,奶都擠不太出來,陳醫師你跟她多聊聊,我們都不知怎麼辦才好。」詳細問了才知道,淑惠的先生每天下班都會來陪她,隔天早上再直接從月子中心去上班。晚上要求不受打擾的「完整的睡眠」,小孩晚上睡在嬰兒室。卻還嫌淑惠半夜用擠奶器太吵,要求月子中心另外開一間空房間給她擠奶。這真是個棘手的問題,一如我對於論文中的配偶角色,目前的我還處理不來。
+++++++++++++++++++++++++++++++++
也歡迎爸爸們一起來參加 〈好孕身心靈療癒工作坊〉喔~ https://www.facebook.com/1545740095717230/posts/2133043656986868?s=1504842671&sfns=mo
*我們現在不這樣用力了
請參考 我這樣用力對不對 http://birthreform.blogspot.com/2015/06/blog-post.html?m=1
生產影像紀錄 黃約農 Dumas
呼叫助產士 在 呼叫助產士第一季01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百禾文化提供/ copyright by BBC Active珍妮是一名初出茅廬的年輕護士,懷著對未來和職業的美好幻想,她千里迢迢來到自己未來的工作地點, ... ... <看更多>
呼叫助產士 在 【風螢】女人下體被縫住,生孩子差點一尸兩命,《呼叫助產士》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電影解説#女性#英劇#醫療#婚姻#影視#風螢說影大家好,这里是风螢说影喜欢边吃零食邊看电影不开心就来看看吧让你相信生活,相信电影,相信爱~點進鏈接 ... ... <看更多>
呼叫助產士 在 Fw: [心得] 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有劇情) - 看板pts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公視 HD 頻道 1/15 (二) ~ 1/22 (二) 週一到週五 24:00 重播
《呼叫助產士》(Call the Midwife) 共六集。
下面這篇文章的原作者 yufangshih 已同意轉貼。
※ [本文轉錄自 EAseries 看板 #1GtKdDan ]
作者: yufangshih (fishmama) 看板: EAseries
標題: [心得] Call the Midwife (有劇情)
時間: Fri Dec 28 15:27:06 2012
一開始是被標題的Midwife所吸引的,
因為還沒看過描寫Midwife的電視劇,
再加上又是BBC出品,品質保證,
而且場景設置於戰後20年內的英國倫敦東區,所以很有興趣。
雖說一開始就是抱持著興趣去看,沒想到才看第一集就落淚了 XD
我上Wiki查,它的分類是醫療劇,
但實際上並非正統的醫療劇,因為沒有普通醫療劇裡固定有的手術過程,
也沒有描寫醫院跟醫生之間的複雜關係,
若說這齣哪裡有像醫療劇的話,那麼大概就是醫病關係吧,
只是這裡的"醫"並非正統醫生,而是一群受過訓練的專業護士(兼助產士)。
但我說的正式護士也就只有四個而已,因為另外的助產士全是修女。
這是一個背景於教會附設醫療幫助(它連醫院都不是)的故事,
片中除了四個年輕的專業女護士(兼Midwife)外,
其他都是隸屬於教會底下的神職工作者,
她們在這個貧民區服務,面對戰後嬰兒潮,以及處於尷尬期的醫療業裡,
她們客盡本分,發揮自己的力量,來幫助這群帶有各式各樣問題的懷孕婦女。
女主角Jennifer Lee是個受過專業訓練、領有合格執照的女護士兼助產士,
她年輕漂亮、有修養,看起來出身不錯,結束訓練後獲得聘僱,
以為自己會來到一間小型私人診所,未料她的同事竟是一群修女。
(但也有兩個(第三個於ep2.才出現)非神職的女護士)
此時的英國醫療水準處於尷尬的階段,因為它既發達也落後。
發達在於英國實施健康保險後,許多以前只要一出事就會死掉的懷孕婦女、嬰兒,
現在都能接受妥善的照顧;另一方面,卻又因為戰後嬰兒潮、
避孕知識不發達以及健康等外內在因素,小孩一個接著一個出生。
像是Jenny Lee面對的第一個接生婦女才23歲卻已經有四個小孩,
甚至還有一個西班牙媽媽,光是小孩就生了25個(加上肚子那一個的話),
當然也不乏因為濫交所以染上性病的母親等等。
所以看著這些混亂的狀況,Nurse Lee忍不住跟同事抱怨這些人讓她又累又疲倦,
可是同事告訴她,她們這群Midwife只是幫助者而已,
因為真正的heroine是這群大無畏的母親。
畢竟每次的生產對她們而言都是一場場艱困的奮戰,
沒人能預知這次到底能不能順產,就算孩子生了24個,也已經很有經驗的母親,
卻也差點保不住肚子裡的小孩,所以最該被表彰的應該是母親,而不是Midwife。
也因此,當Nurse Lee看著這些母親們為著自己的孩子跟上帝搏命,
聽著這些母親嘴裡喊著"我一把你生出來就把你掐死"那樣恐怖的話,
但到底誰最後會真的這麼做呢?
這部戲的戲劇張力很強,尤其在描寫到母親、孩子、生命這樣的主題時,
護士與病人之間的張力就更加讓人印象深刻。
所以與其把它歸類為醫療劇,我覺得家庭劇會更適合吧。
當然,我說這是一部家庭劇也因為除了普通家庭以外,
這群Nurse跟Nun的互動也很有趣,因為她們的相處就像家人一樣溫馨。
比如裝瘋賣傻的老修女Monica Jones,講話雖然零零落落,愛吃東西,有偷竊癖,
經常讓其他人為她擔心,但她卻是第一批獲得midwife執照的助產士之一;
還有嚴肅的護士長,雖然不假辭色,但有時卻給予這群護士們極大的幫助;
另外講話大嗓門、做事大剌剌也不拘小節的Evangenlina,雖然超級兇,
然而做為指導老師,她既稱職又面惡心善(也比較沒耐性跟毒舌 XDD)
護士們也很有趣,像是早Jeeny Lee來的兩個護士,一個活潑大方,姿態撩人;
一個害羞膽小,安靜努力;晚Jenny Lee來的則是裡面最資淺也最奇特的女生,
雖然做為護士的專業度不夠,但總是默默努力,一開始不會騎腳踏車,
但在護士們的幫助下也越騎越順暢(甚至邂逅了真命天子!),
她們各自有各自的故事,描寫最多的大概就是最菜鳥的Chummy了吧。
另外這部戲也不免描寫到一些當時的社會現象,
像是離家來英國過生活的年輕女孩以為遇到真愛卻被誘騙成妓女,甚至被人搞大肚子;
獨自一人生活的退伍老兵,不懂得照顧自己,
因為政府的關係被迫遷移到設備極差的救助院;
還有讓人捏了一把冷汗的竊嬰案等等。
該劇皆用相當流暢的方式讓Jenny Lee接觸了當時社會景況,
但看到結尾時也不免讓人嘆息再三。
整部戲很溫馨,雖然免不了得面對死亡,那時總會感到很揪心(比如第三、四集),
但有時又會感嘆母愛的偉大,像是西班牙媽媽面對病弱的孩子,
對著一群醫生用西班牙語說"我是孩子的醫院,他是我的血",
堅決不讓孩子離開自己身邊;
或者因為身體病弱已經流產多次,希望能平安結束孕程生下孩子,
看她羞恥又痛苦的表情,也會有"保佑她能平安生下寶寶吧"這種感覺吧。
看完整部戲我有上去查了一下資料,發現這劇是BBC電視劇這十年收視最好的戲,
除了背景、歷史考究相當嚴謹外,
我想普世都能接受並感動的家庭關懷大概也是此劇能成功的原因,
而它也宣布製作第二季,所以明年又能看到Call the Midwife了。
另外我覺得這部戲還有一個優點在於它的音樂很好聽,
除了結合(1950年代的)流行歌曲以外,也結合教會的修女合唱,
尤其是第一集接近片尾的合唱真的很切合當時的劇情,
也讓才剛經歷一場驚險接生的Jenny Lee有救贖的感覺吧。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你看了絕對不會覺得浪費時間的電視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113.63
※ 編輯: yufangshih 來自: 220.136.113.63 (12/28 15:34)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akrsw (211.20.185.36), 時間: 01/15/2013 17:28:49
※ 編輯: akrsw 來自: 211.20.185.36 (01/15 17: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