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17541-Q17560)
Q17541:
你好,而家我覺得人生好迷失,我畢業就出黎創業,到而家28歲結束所有生意,跟住做過跟車保安好多吾同散工,為左救交租,為左生活,當中落差,我覺得好難受
人生好似已經無意義,過往創業無打工和工作經驗,都吾知點樣靠打工搵到錢,原本選讀左建造業課程,但身體腰骨天生吾好
長期太勞動又頂吾順,岩岩申請左公屋,不過單人申請要好長時間,當初因為做生意不利,所有股票都賣曬,我應該點做?
1.學一種外語,裝備自己,去外地發展
2.返澳門安穩打份工,夜晚去澳門隊訓練,打波係我鍾意既運動,不過就無錢途,不過人會較開心和輕鬆
3.繼續留係香港,可能試下搵政府工安穩工作。
因為就30歲,都吾知可以點做。
龔成老師:
我反而睇到,你比人擁有的優勢。
你試過創業,反映你有一定的生意經驗,要成功一盤成功的大生意,一般都要經歷幾次生意失敗,你已經行在相關的路道上,之後睇你的心態。
你已經得到比同年人更多的生意經驗,之後就睇你有無本事用出來。
另外,你提到會「返澳門」或「留香港」,即是你是一個兩邊地區都有住過,有聯繫的人,你可以從這些方向去尋找生意機會。
同時,你提到「去外地發展」,反映你的心態是能夠向外發展,你的視野並不是窄的,你要好好想一些不止是香港的生意。我想信以你內在的潛力,並不是跟車保安同散工,試試想得更闊。
如果你認為28歲結束所有生意,就等如你無生意能力,你就錯,因為做生意有失敗是好正常的,你唔好因為咁樣就否定自己。加油!
------------------------------------------------
Q17542:
龔sir,你好,我兒子現在是一位F.4學生,他非常有興趣於股票及基金市場的這些投資活動, 現在亦開始學習怎樣有技巧地買賣股票!
請問這類型學生如果將來讀大學的話,那一科目會是關於這類型投資的事項可以介紹入讀?
還有,請問如果他將來都向這方面發展的話,他的工作類型可以選擇那些行業啊?
龔成老師:
這問題無超出,只是近期太多問答要覆,回覆一般要多天。
首先,我會建議佢睇書,從書本上了解,以佢地年齡,我相信都睇得明,我自己都是18歲開始睇書。
以下是我認為適合初學者睇的書,部分要到圖書館找的:
《我十一歲,就很有錢》
《經濟蕭條中,七年賺$1500萬》
《富爸爸,窮爸爸》
《思考致富聖經》
《秘密》
《財富金鑰匙》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世界上最偉大的成功寶典》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解讀巴菲特》
《巴菲特傳-永恆的價值》
《勝券在握》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
《非常潛力股》
《彼得林區的選股戰略》
《誰搬走了我的乳酪?》
《人性的弱點》
另外,我的書都很適合初學者的。
書本在三聯、商務、誠品都有得賣。由於部分書在一些書店已斷,所以若你見唔到,問下職員就得(又或向職員訂都可以)。
以下是我的12本書:
《80後百萬富翁》(第8版)
《80後2百萬富翁》(第4版)
《80後3百萬富翁》(第2版)
《財務自由行》(第6版)
《大富翁致富藍圖》(第4版)
《50優質潛力股》(第3版)
《50穩健收息股》(第3版)
《50值博倍升股》(第1版)
《股票勝經》(第3版)
《選股勝經》(第2版)
《年報勝經》(第2版)
《5年買樓4部曲》(第1版)
另一方面,佢可以向工商管理學科類別發展,佢可以多向老師問有關入這類學科現時的要求及方向。
佢有興趣有股票,無論是為自己將來的投資股票,還是事業上的發展,工商管理類別都是較大路,日後的發展也不差。
你可以叫佢睇晒上面的書先,之後有機會,可以報我的課堂,我相信對佢有一定的啟發。
------------------------------------------------
Q17543:
龔Sir 你對於未有盈利而財務穩健既股票如平安好醫生、Tesla既睇法係點?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係咪應該避開呢?
龔成老師︰
未有盈利的企業,估值主要係基於投資者對企業"前景"架期望。但無人知個期望係唔係一定出現,或者幾時會出現。
如果結果不似預期,股價就好大機會出現較大回調。這些不確性,就會係投資這類股票的風險。
平安好醫生(1833)可以話係潛力股,但就屬於較高風險的類別,我自己會比較怕投資這類。
首先,佢地的上市年期不算長,加上上市時是市場熱炒期,當時估值過高,對這類股有少少保留。
業務上,佢的確是高增長,同時業務有發展潛力,但睇翻佢地的財務數據,平安好醫生仍處燒銀紙狀態。唔係一定要避開,但投資時必需控制注碼。
而TESLA都係同樣情況,Tesla 2019年第3季才首次出現盈利,未來是否維持,會唔會出現資金短缺,無人知。
其實你睇好電動車,可以考慮比亞迪(1211)。佢有一個大優勢,就是中國因素,因為電動車最重要的是配套,所以國家支持相當重要,而中國對電動車的支持是正面,公共交通的訂單亦不斷給比亞迪。
比亞迪先在公車市場打穩陣腳,然後保持進攻私人市場,這是理想的策略。跟TESLA相比之下,比亞迪早已有盈利,這一點十分重要。
Tesla過去要不斷在市場各途徑集資,以維持營運及研發,但比亞迪已有正現金流,可以憑以戰養戰的模式,去穩健地發展新項目,資金鏈斷裂的問題較少,這是一個很有利的因素。
這兩間公司是全球電動車市佔率最大的兩間,但電動車始終是新興的產品,到真正全面普及仍有一段時間,當中總會存有不確定性,所以我在選股時,選了資金鏈較佳的比亞迪。
但比亞迪現時偏貴,要等佢回最少2成才是合理區頂部,到時才可慢慢分注入貨。
------------------------------------------------
Q17544:
Hi, 龔老師!How are you ? 我每日都有睇你嘅資訊!Thank you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share your experience.
我想請問下如果我想月供!
2800, 823, 2388, 12, Hsbc
以上股票要選三個,我可以選擇邊幾隻?想供五年長線投資
我現在已經有樓700萬但只作收租!租金$14000
共他定期投資六百萬4% 回報!大約240000 一年息!
股票
74555 股 0003
40000股 6823
200股 0823
500股2388
我目標係想五年之後大約有五十萬以上年利息收入!🙏🏻
以上係我嘅投資組合!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 ! Million thanks !
想補充!我現在係美國!之前諗住報你股票班、早在一月已叫你助手留位上你五月股票班!但因為coronavirus 所以我唔敢飛、取消咗我嘅回港行程.
我仲有一個問題唔係好明...點解2800 係成個股票組合中嘅比例要佔多啲?
Thank you!
龔成老師:
你現時持有的基本上都是有質素的股票,因此—可以長線投資。
至於所選的月供股票,都是有質素及可以進行的,盈富(2800)、恆基(0012)、領展(0823)。
不過,增長力就不算強,所以,如果你想組合的增長力增加,可以加入少少較有潛力的股票。
雖然你目標想集中持有收息股,但你都可以用「先增值,後現金流」作方法。即是先投資有增值類資產,令財富較快增值,當增值到一定金額後,可開始將財富分配至平穩增值型股票,然後到年紀漸長或已累積了相當財富後,才漸漸轉成收息型股票。
至於盈富(2800),在組合佔多D都無問題,因為這是一個50隻股票的組合,你持有能有「平衡風險」的作用,同時可以補足你自己選股的不足,因此就算佔一半以上,都無問題。
希望疫情盡快過去,到時見!
------------------------------------------------
Q17545:
你好,龔成先生,我係上個月先開始投資嘅萌新,有d問題想你比d意見:
1.最近投資左中芯(981),均價35.55,由23開始分注投資到41.85,本身到40已經覺得高,但見討論區一直話中芯未來會前景光明,係國家意志,所以又開始係40價位投資落去。結果上市之後股價就一直跌緊....
想問下係唔係所有回流A股上市嘅公司都係上市前炒起,上市當日就會跌番去之前未炒起嘅價位?
見好多人將中芯同之前中石油同中車比,佢地係咪真係有可比性?
最重要嘅係......中芯會唔會可以上得番之前嘅價位?如果會嘅話大概要等幾耐左右?
2. 經過呢次教訓,我希望可以學習點樣搵到一間公司嘅合理估值同估價,講問老師建議我睇咩書比較好?
希望老師可以解答一下我嘅問題
下面呢部份希望可以唔好share出去,一開始投資中芯見一直升,所以問左屋企人借錢,又買左牛證同借左孖展炒,點知而家跌到咁甘,我好迷惘唔知點算
暫時一股都未賣,因為一日未賣出去一日都係浮虧,但好多人話一定會再跌落去,到底我應該而家即刻止虧好,定係等佢升番上去好?
龔成老師:
1)就算一間公司再優質,都可以「貴」。
中芯(O981),發展正面,業務將以快速增長,但如果股價的增長遠遠超過企業價值的增長,股價去到某一個位,都會下跌。
所以,你唔能夠只分析因素,同時要分析企業價值,這股近期炒作較多,其實已經到了貴的水平。另外,凡炒作多的股票,都要較小心,投資唔好大注。
這股如果你持貨太多,就要賣出。
至於回流A股因素,每次都不同的,但的確過往都有唔少股,當回流A股,港股就會下跌。另外,投資股票,最重要賺翻企業質素與平貴。
另外提翻你,根據統計,大部分散戶都是輸錢的,你聽網友意見,相信大部分都是無價值的意見,你應該用一些「真正賺錢的投資方法」,建議你盡快了解下,全球投資最賺錢係邊個,佢用甚麼方法。
2)《股票勝經》《年報勝經》,建議你盡快睇。
------------------------------------------------
Q17546:
你好,有啲股票投資想問吓!
本人持有
1818 5000股 9.64買入
3 4000股 13.68買入
853 3000股 41買入
這個組合應該繼續持有嗎?
龔成老師:
招金礦業(1818)是商品企業,質素不算好高,投資價值中等,持有可以,但長遠來說,又唔值得持有太多。
煤氣(0003)仍是有質素的,但增長力弱左,不過有得守,只要唔好太多貨就無問題。
微創醫療(0853)主要專注於治療血管疾病及病變的微創介入產品,潛力是有的。但現時股價都貴貴地,你要注意風險,如果小注無問題,太多就宜減。
------------------------------------------------
Q17547:
你好龔老師,我去年拜讀了你幾本書,在讀之前本已跟丈夫共有一自住物業,有幸在2009年買入,現價大概900萬。
當時已想稍後再買樓收租,所以讀完你的財務自由行,更覺得可以實行,就將自住物業轉到我個人的名下,再套現作為首期,希望可買到樓。
當時樓價高企,覺得短期內未必買得到,就打算將自己的現金,及部分套現出來的資金,買一些股票,同時跟丈夫二人在空餘時間去不同區域看二手樓。
計劃好像很好,不久後股市開始跌,我也就開始入了點貨。我自己心想股市會跌,樓市通常要稍後才跟隨,本沒想到會很快買樓。
但丈夫看中了一個新樓盤,覺得地點非常好,有升值潛力,因為市況問題,發展商的優惠好像很吸引,在9月的時候就買入了一個近800萬的單位。
由於前境越來越不明朗,丈夫申請按揭也遇到很多波折,蝕賣了一些股票,托賴還是順利完成了交易,聽聞已有業主開始收樓。
但現在我遇到一個很大問題,就是本來我和丈夫的工作尚算是較穩定的,但我早幾天被辭職了,我突然有點不懂得去想可以怎麼辦,所以想請教你。
現丈夫收入大概5萬,我每月要還款大概萬6,丈夫收樓後每月樓宇支出會由萬8升至3萬。若然能夠順利將新樓租出,每月也還是入不敷支大概萬5元。我當然希望可找到新工作,亦打算儘量縮減日常開支,但市況不好,真的說不準我會何時找到新工作。
現在我持有2, 1093, 1177大概13萬,現金32萬,一個隨時可對現的退休保大概13萬,外國基金大概20萬,公司應會發出大概10萬的final payment。
我今年37歲,丈夫39歲,若果找到新工作,我們當然希望儘力保留現有物業。我到底應該怎樣打算?
1. 可以的話兩年後賣,不用雙倍印花稅,但可能要將現在持有的股票、基金、保險等全兌現(若果不能順利租出)
2. 盡快賣新樓(雙倍印花),雖然蝕了但應有錢餘下,買股票或基金慢慢升值再另買物業
另外,我有點生意的念頭,很想在未找到工作時慢慢試一試,如果你有建議都請話我知。
龔成老師:
如果之前已順利做好按揭,這樣最煩麻的已經過去,接下來,最重要是你地的「供款」,首先,要留意一定的現金作防守,所以暫時唔好進行投資。
有現金你就可以買到時間,令你地有資金慢慢守,同時你在找工作上及之後的財富配置上,可以較有彈性。
可以的話,應盡力保住物業,因為這是資產,唔應該比短期情況影響到。同時,物業買賣成本貴,你地會因此而有一定的開支。
所以,你第一步是「留現金」,第二步是「找工作」,第三步是「賣股票及保險」,第四步(最後一步)是賣樓。
如果可以的話,唔好進行第三四步。
至於你想搞生意,要在零成本下進行,你可以試,但這刻建議你地留現金去守。
雖然近期市道差左,但不是不元可找到工作的,只要你肯做,應該無問題。
------------------------------------------------
Q17548:
Hello 龔成老師。本人現年30歲, 係一個理財小白,明白到用資金滾存資金才是增值財富的最好方法。
現時月入大概26K,每月儲大概1萬元,手上有120K現金,加上有70K 基金投資。
如果想5年内達到財富有800萬,有什麽投資好辦法?月供股票是一個好選擇嗎?謝謝老師指路明燈
龔成老師:
如果5年要去到$800萬,你要非常進取先有機會做到!
首先,要集中投資潛力股,你要比市場早一步找到,另外,你要不斷尋找股票,相信你每星期要花大量時間去選股。同時,你要大量增加投資知識。
同時,你要找資較高風險,較高潛力的類別。當見到有機會,就集中投資(當然這是高風險)。
總之,過程是一個高風險行為,同時難度好高。
建議你降低你的投資目標。
------------------------------------------------
Q17549:
我29歲
目標35歲前買到500萬樓
月儲10K
現有
2388 - $23.9@6500
2388 - $23.8@2500
338 - $2.16@8000
386 - $4.61@2000
386 - $4.6@4000
請問需唔需要轉下組合?
或增持邊一邊種股?
龔成老師:
你上述的組合,增長力中等當中股票不是無質素,但以你的年齡及目標,其實可以投資較有增長力的類別。
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同時由於現價唔平,你唔需要心急這刻增加,你可以等回少少先。
小米(1810)處合理區中上部,都可考慮。中國鐵塔(0788)則合理,都可考慮。
另外,以你的年齡,財富仍有一定的增值力,建議你多增加投資知識,在選股、企業估值、投資時機上落功夫,對你長遠財富有好大影響。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7550:
想問你意見,今年底會推綠置居,即公屋住戶可抽籤申請買現有公屋貨尾單位,價錢平好多。你話如果抽到,買居屋還是公屋好?
龔成老師:
其實政府樓在投資的角度,一定唔及私樓。
因此,一般都會以自住的角度行先,你要睇下邊度方便自己,邊度好住。另外,如果可以用較少資金,而得到你在自住上差不多的項目,當然會考慮資金較少的。
至於投資角度,居屋一般都會比公屋好,但這個因素可能在這次的分析,未必是首要考慮。
------------------------------------------------
Q17551:
老師 我係一個90後 28歲 打工仔
今星期開始睇左你既 80後百萬富翁 睇左一半已經另我對錢 同賺錢既概念轉變
一路已黎既迷糊都開始清晰起黎 依本係我近十年第一本有恒心睇落去既書 我亦都買左2,3百萬富翁 同 財務自由行 決心睇晒去學更多錢 同投資既野
我依家環境非常惡劣 希望黎緊有機會參加你既投資班
純粹有種感激 睇左你既書覺得自己都可以做到 更加有恒心學習thx
龔成老師:
加油!我自己都只是一個公屋長大的香港人,正正由於屋企細,一直都好想有天可以有夢想物業,這成為我的動力。
你已有「潛在動力」,之後就要好好發揮,創造自己的命運,你要保持進步,希望有日在堂上見到你!
------------------------------------------------
Q17552:
龔成老師你好,我心中有一個疑問想問問你。
我看到很多收息股現在的股價很低,想現在買入等待日後股價上升,達成(財息兼收)。
但身邊很多朋友說要買入潛力股,可是如果收息股在日後回到比較合理或貴的水平時,我又覺得不太值得買入。
假如在較便宜的時候買入,等待到日後派息增長,本來5里派息變成了6里7里。不是更好嗎?
本人現在持有6. 電能實業 1000股 平均價 44.3
66. 港鐵公司 1500股 平均價 40.59
778. 置富產業信託 6000股 平均價 6.96
1310. 香港寬頻 2500股 平均價13.41
6823. 香港電訊-ss 4000股 平均價 11.47
我考慮加入大快活,恆生,宏利,粵海投資,這是好選擇嗎?
如果本金只有50萬,你會建議持有多少隻股票呢?
本人現在的持倉又有沒有問題?謝謝你的解答
龔成老師:
其實最重要是平衡,建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組合。
潛力股的增長當然可以好吸引,但同時間,風險都可以高,每個人承受風險能力唔同,唔好比人影響。
收息股,增長力當然不及潛力股,但好處是有派息,股價相對較穩定,因此不同人有不同的配置。
如果你本身比較保守,就集中在收息股,就算投資潛力股,都只能佔較少的比例。
在較便宜的時候買入,等待到日後派息增長,本來5里派息變成了7里,這方向是正確,不過,部分收息股由於經濟弱會影響生意,因此中短期可以較差,要慢慢先能增長翻上去。
你現時持有的,都是不差的收息股,可持有。至於想加入的4隻股,都是有質素的,可加入,平均去入就得。
你可以動用$25萬,分注投資,餘下現金就等機會。
------------------------------------------------
Q17553:
請教下對2018看法長線看多少錢
龔成老師:
瑞聲科技(2018)有質素的,這股有平穩增長能力,長遠有發展,但你預佢不是爆升的類型,只是基本增長。
所以,如果要上升一倍,相信要4-7年的時間。
------------------------------------------------
Q17554:
老師,想請教老師 3309 希瑪眼科 係潛力股嗎?值得長線投資嗎?
鑒於現今趨勢 傾向電子化 而電子產品對眼睛嘅傷害不少 青少年近視 視力退化 視網膜問題 青光眼
白內障問題 相信會日益嚴重 咁對眼科嘅需求亦都會大增 而希望眼科擁有一流嘅眼科醫生
同醫療設備 公司亦都致力開拓大陸市場 佢嘅股價近年亦都上升左不少 想請教老師 這公司升值潛力高嗎?是倍升股嗎?先多謝老師回答
龔成老師:
希瑪眼科(3309)有質素的,佢主要於香港及中國內地提供眼科服務,及銷售視力輔助產品及醫藥產品。
另外,睇翻佢,都尋找加大在中國擴展業務,係2019年透過收購眼科醫院於昆明及上海拓展服務網絡及在惠州設立一間新眼科醫院。
除了一線城市,佢亦係昆明及惠州等二線城市拓展服務網絡。
這股在業務上,的確有吸引力的,相信生意將會不斷擴大。不過過現時估值都唔平,現時估值略貴,基本上已反映了企業的增長力。長線投資不是不可,但就唔建議太大注。
------------------------------------------------
Q17555:
龔sir:之前都問過你意見,我$5買入6088,呢段時間都上升好多,不過都突破唔到$5,我都揸咗好耐,我又唔想$4.5走,所以問下意見,你覺得我要止蝕嗎?
龔成老師:
一隻股票持有與否,最重要睇質素、前景,而優質度亦會決定你持貨比例。而你的買入價、短期股價走勢,都不是分析的因素。
FIT HON TENG(6088)有一定的質素,但企業本身的L賺錢能力唔算好強,平穩增長型,並不是潛力型。這股可持有,但又唔算好值得持有好多。
------------------------------------------------
Q17556:
老師你好,我係投資新手,正準備月供四隻股票,分別係盈富基金,中銀,港鐵同金沙,每隻各$5000,請問合適嗎?或者有其他建議?謝謝!
龔成老師:
這4股都是有質素的,盈富(2800)是一個組合,所以金額應該較多,例如$10000。而其餘的3隻,金額$3000。
你可以長期進行,現價已經是合理區,可開始。
但要留意,你唔好用盡現金,即是你每月除月供外,都要儲到一些現金。第一,你是新手,留現金是一定要。第二,現時大市未算平。
另外,當你有一定的知識與經驗後,可以加上其他較有增長力的股,會令你的組合更加平衡。
------------------------------------------------
Q17557:
雖然阿sir話優質股係長期向上,但係果時未上你堂買左匯豐同領匯,轉頭跌到咁,真係嚇親我。
而家靠睇盈富同港交所賺錢黎安慰自己,一想到而家買,平均買入價就會拉高,就會有d心魔。
我而家手頭可以投資既錢大約有兩萬蚊左右。
咁睇返我個組合好似都係水桶2,有金融(?)、地產、綜合類、銀行。
如果我想加多一隻,應該就要加水桶1。我個腦淨係浮到比亞迪同金沙,阿sir重有無推薦呢?
另外就係d人一路唱話港紙好快變廢紙,我應該去買金定換外幣(想換英磅)比較好啊?
唔該晒你呀
龔成老師:
我地投資,以「組合」的模式去運作,當中一定有較好、有較弱的,最重要是整體性。
組合應該有不同的行業,新舊經濟,各類增長,這才是平衡,如果你銀行類較多,宜減翻個比例增持翻其他的經濟類別。
你可以考慮比亞迪(1211)、騰訊(0700)、小米(1810),由於現價都唔平,所以可以等回少少先入,又或小注月供,你可以同時入這幾股,只要總資金合世較少就得(即是將你原本打算入的一筆錢,分成3份去入,有效分散風險)。
至於港紙,完全唔需要擔心。
------------------------------------------------
Q17558:
老師,我現時投資如下
Stock 股數(買入均價)
2388 1500 (23)
0001 1000 (56.15)
0005 400 (47.1)
0066 1500 (40.05)
現有可動資金30萬
有一物業月供約17000
每月可儲約3至4萬
現時是否不宜追貨,其實想入0700,但依家好貴,唔知會不會回落至380以下?
龔成老師:
現時組合,較多銀行及舊經濟,我地最重要是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你最好平衡翻少少。原有的股票可持有,不是無質素,但增長力不強。
騰訊(0700)要落翻$380好難,但你其實可以用月供,又或分注模式投資新經濟股,而不是一直等股價跌。這刻唔少相關股的確唔平,但我又唔建議你完全無貨,所以可以先小注,等跌先正式入。(如果你本身怕風險,就入小小好了)
現金$30萬,這刻唔建用太多,反而每月的儲蓄,可以更有效運用。
------------------------------------------------
Q17559:
老師 我現持有 241 ($22.15) , 2328 ($7) 823 ($幾隻股 62.75) , 想長hold 等大市升
或有什麼股現價好建議呢。
龔成老師:
這些股都有質素的,你可以長線持有,但要留意阿里健康(0241)的風險會較高,雖然潛力大,但唔建議持有太多。
至於其他股,如果平穩增長類的有: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平安(2318)、粵海(0270)、領展(0823)、希慎(0014)、太古地產(1972)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如果想增長力高少少,可考慮:阿里(9988)、騰訊(0700)、港交所(0388)、舜宇光學(2382),但就要明白波動性比上述會高少少,現價唔算平,要小心控制注碼。
------------------------------------------------
Q17560:
龔sir,我想問點解好多投資者都話騰訊阿里⋯潛力大可以買,但佢地自己反而係冇入貨,唔係好明佢地心態,係因為新經濟股科網股波動好大,同埋唔係佢地一直以黎投資策略嗎?
另外想問比亞迪有冇機會落番合理價先入手,因為我想入一手,如果冇係$70入係米貴左D,定可以入吉利,會唔會冇比亞迪咁大潛力?
同埋網易你點睇佢前景,畢竟佢係網易二哥,騰訊目前價位太高了,係米可以投資係網易?
以現家潛力黎睇,9988、1211、175、9999,阿sir你會點排,認為買邊隻先比較合理?
9988佢有機會柒藍,現家入佢之後係米會有機會大升?
因為我係投資新手,己經買左隻1928,下一隻唔知買邊隻好,目前有5萬現金係手,見好多都升得好誇張落唔到手,希望呀sir俾D意見,幫我解答問題
龔成老師:
這個世界有唔少人都是「講多過做」,例如我一直話比亞迪(1211)$40平,一年前在$60,唔少網友話跌到$40會入,之後到了今年3月,去到$3X佢地又驚,真正入貨的人唔多。
好多人都只是得個講字,其實你唔需要理,我做人的方式,就是只求做好自己,唔理別人!
你預比亞迪在$70以下投資會較好,如果$7X就月供好了。
另外,你唔好只集中投資新經濟股,要建立「平衡組合」各類股都要有,你上述講的4隻股,都有增長力的,都可考慮,但都唔平。反而盈富(2800)現價合理,可以分注投資。而金沙(1928)都可長線。
至於網易(9999)有質素的。
先講講佢基本業務,佢創立於1997年,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內容和服務。以中文門戶網站起家,並推出了至今仍在發展的媒體及電子郵件服務。
2001年,戰略擴展到在線遊戲業務領域,根據App Annie的數據,按2019年iOS 及Google Play綜合用戶支出計算,集團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移動遊戲公司。
2006年, 推出有道業務,後已成為在紐交所上市的智能學習平台;2013年,推出音樂 流媒體平台網易雲音樂;2016年,開設電商平台嚴選,迅速成長為一家主流的自有品牌商品平台。
佢而家提供超過140款手遊和端遊,涵蓋遊戲類型廣泛。集團並內部孵化並發展出一系列創新且成功的業務,包括智能學習及其他業務,如音樂流媒體平台、自有品牌電商、互聯網媒體、電子郵件服務等。
整體上,佢業務有一定的優勢,以及仍有增長力。
不過,現時唔算平,同時市況波動,因此唔建議太進取,而小注投資是可以的。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吾命特傳第二人生同人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記者會,大家一直提到母奶庫,與大家再度分享碩論的一部分整理的文章。
【現代奶媽 — 母乳銀行】
公視《主題之夜》節目,於2018年12月8日播出〈神奇的母乳〉紀錄片,片中提到「母乳銀行」的需求:然而,對於無法獲得母乳的嬰兒,「母乳銀行」便提供了重要的替代選擇。母乳銀行已有悠久的歷史,但數十年前,由於市面上越來越多工業生產的替代食品,西方最後一間母乳銀行在1970年代關閉。不過,隨著母乳漸受重視,當前全球趨勢又慢慢走向母乳銀行的復興。然而,不管是來自嬰兒母親或捐贈者的乳汁,複雜的篩檢步驟,需要合格員工、冷藏和殺菌設備,以及其他種種投資,這讓母乳銀行的設立複雜且昂貴。此外,母乳的取得並不容易,母乳捐贈的數量有限,但如果鼓勵母乳買賣,卻可能間接導致剝削了貧窮孩童的營養來源。
其實鄰里間的「共生共養」,是「乳汁共享」的起源。Joanna學姊是我爬山時認識的朋友,聊起故鄉才知是同高中的校友,所以就一直「學姊,學姊」地叫得親切。學姐的大姊跟她差了17歲,長姊若母,學姊小時候都是大姊幫她洗澡、照顧她,還做衣服給她穿。 因為大姊的年紀比我母親稍長一些,三胎都哺餵母乳,又照顧家中妹妹們的生產,剛好橫跨了嬰幼兒餵食方式轉變的年代。跟大姊相約訪談,想知道在大姊生產的那個年代,生產、坐月子與哺餵孩子的情形,以及當了婆婆之後,幫媳婦們坐月子的經驗,比較兩代母職傳遞方式的不同。
萍:您剛才講也有人沒奶的,那些人欲安怎?
姊:有的人用米麩、有的人用牛奶,有的人吃糜(台語唸:um ,米湯的意思)。阮大兄一個同學,大我兩、三歲,伊子出世以後攏沒奶給他吃,攏飼糜,也沒錢買牛奶。糜你甘知?那陣也不是調工煮的,做田人阿,攏煮大鼎飯,飯撈起來以後,倒水落去煮。欲吃粥的撈去吃,剩的糜給他吃,所以他叫做「糜ㄟ」(大笑)。
萍:他的身體甘會較不好?
姊:還好,不過與阮大兄的囝仔相打攏打不贏。那陣的人較有韌性阿,遇到沒奶,我與你若是差不多時間生的,我就同齊飼阿,愛真好的才會這樣做啦!也有人用錢買「若無我一割錢給你,你幫我飼囝仔」,也有人這樣,不過真少啦!有的人生一個沒剛好囝仔過身(死亡),別人的子她就會抱來飼。以早的人攏互相幫忙,足單純ㄟ,足好ㄟ。
(訪談逐字稿,2013年9月8日)
總是會有奶不夠的母親,也會有失去母親的小孩,與失去小孩的母親。「乳汁分享」,是人與人之間單純互助的表現,讓人為之動容。在醫院工作時,也常有早產兒的母親,因為自己孩子沒有存活下來,而認真擠奶提供給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動人故事。而在社會較上層的階級,無論古今中外,一直都有「奶媽」這樣專屬於女性的工作。隨著配方奶盛行,奶媽這項專屬於女性的工作消失。
一、擠乳器出現:人奶商品化,奶媽消失
19世紀開始發展的科學母職使得母職也開始醫療化,「奶媽」這個肩負餵養自己與雇主小孩的職業,也同時被醫療化了。Golden關於美國奶媽社會史的研究指出, 在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因為嬰兒餵食關乎兒童的健康,於是兒科醫師出面設立機構管理奶媽。在奶媽到服務家庭之前,會先幫她們做身體檢查,確定身體的健康狀況。對奶媽同時設立了科學與道德標準,有一整套醫學的流程,篩選合適奶媽,還將她們的乳汁置於顯微鏡下檢查。到了二十世紀,即便於家庭裡服務的奶媽近乎消失,醫院與孤兒院為要了降低嬰兒死亡率,尤其是醫院的早產兒沒有人奶幾乎活不了,所以仍然雇用奶媽。對機構來說,有擠乳器之後,請乳汁提供者定時到醫院,使用擠奶器將乳汁擠出,負擔的成本較低。於是機構逐漸不再雇用奶媽,乳汁提供者的社會階級也開始發生轉變。以往擔任奶媽多為社會中下階級,大多數為單親媽媽,擔任奶媽成為機構中的工作人員,有一份正式工作的收入,可以同時改善家庭經濟與社會處境。而只要將奶擠出送至醫院,讓提供乳汁的母親,轉為以中產階級增加家庭收入為主,奶媽於是消失。
因為醫院裡的早產兒與病嬰,一直都還是有人奶的需求,所以擠乳器是醫院當中必備的「醫療器材」,人奶也成為一種「治療藥物」。即便社會開始轉為配方奶餵食為主,仍有一些兒科醫師一直努力著。1910年,在美國波士頓的Fritz Talbot醫師,為了幫病嬰尋找奶媽,找了三天都還找不到,讓他深刻體會失去奶媽對嬰兒存活的影響,成立了「波士頓奶媽管理中心」(Boston Wet Nurse Directory),希望能夠維持讓這些孩子活下去的人奶來源。一樣在波士頓的另一頭,一位細菌學家Francis Parkman Denny為了救細菌感染生病的寶寶,央求哺乳中的鄰居手擠一些乳汁餵孩子,只喝了3盎司寶寶就活了下來,讓細菌學家大嘆人奶的「殺菌力」無敵,於是在Tolbot成立奶媽管理中心的隔一年,成立了美國第一家母乳庫。Denny參考乳牛擠乳器的設計,設計了人類使用的擠乳器,尋求捐乳者用擠乳器將乳汁擠出。而因為父母越來越覺得寧可收到罐裝人奶,也不願意雇用奶媽住在家中,Tolbot醫師後來也將奶媽管理中心改為母乳庫,稱為「母乳管理中心」(Directory of Mother’s milk)。
隨著配方奶餵食新生兒成為主流,母奶商品化與治療效果又開始被擠壓到邊緣。1920至1930年代蓬勃發展的母乳庫(人奶買賣),也開始面臨經營困難的問題。到最後能留下來的,大多靠的是慈善捐款,Talbot成立的母乳庫在1962年結束,象徵著「商品化人奶」時代的結束。因為人奶對早產兒與病嬰的治療用途需求仍在,人奶變成一種「禮物」,是捐奶者「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表現。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公捐的血庫開始大量成立,曾有人想要讓母乳庫也跟血庫一樣依需求成立卻沒有成功,因為血液沒有替代品而母奶有。1930年兒科名醫William McKim Marriott 在其著作的教科書寫著「無法得到母親餵養的孩子,人工餵養與收集來的人奶餵養有著一樣的功效。」 時至今日,母乳哺育提升,人奶有沒有可能再度「商品化」?有一個母奶媽媽曾分享,她在台北工作,孩子在台中給外公外婆照顧。第一次用宅急便寄送冷凍母奶回台中時,上頭內容物註明「母奶」,宅急便說這是「體液」,無法運送。後來她重新改寫為「乳製品」,母奶就送回台中了。我們是如何看待「擠出來的奶」呢?
二、人奶是最佳的母乳代用品
配方奶餵食對嬰幼兒健康的風險,常是「該做而未做的科學研究」。也因為兒科醫師很少會提配方奶對嬰兒健康可能造成風險,對於大部分的人來說,儘管知道母奶是最合適的嬰兒食物,還是很容易將配方奶視為母奶理想的代用品,母奶代用品的第二順位,應該是其他母親的奶。
媒體主持人于美人於育兒有聲書中, 講述她「求奶告急」的那段日子,「…兒子因為體質的關係,消化能力過於衰弱,必須要餵食母奶,可是偏偏我沒有奶水,甚至連脹奶的感覺都沒有。母奶協會也派人來幫忙,忙了一個半小時,只擠出5c.c.。後來我就在廣播節目裡面公開徵求奶媽,算一算我兒子總共吃過工程師的奶、家庭主婦的奶、檢察官的奶、法官的奶、還有大陸媳婦北京媽媽的奶。老天爺給了他這麼多媽媽,是這麼多媽媽幫我把兒子養大。在那段接受母乳救濟的日子,我徹底了解什麼叫感同身受…」也因此等兒子長大些,于美人總是告訴兒子要懂得感恩與互助。而作家吳淡如於2009年早產,女兒出生時只有1700公克,她的山東好友雪兒贊助她1萬c.c.母奶,吳淡如趕緊拿出LV包包當禮物送她。 媒體名人可以藉由媒體登高一呼,維持女性互助網絡,而一般民眾,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也很容易藉由網際網路連結,於是也有人開始在網路上分享母奶。但是對於這樣的現象,無論是政府或是大部分的民眾,甚至是醫護人員都是持負面看法。
民視即時新聞曾報導,網路上有許多低價販售母乳的情況,但是母乳的來源不清楚,產生許多疑慮,有議員將這些網拍母乳進行抽驗,發現裡面含有「格蘭氏陰性菌」,可能引發嬰兒敗血症甚至死亡,不過目前卻無法可管,因此議員出面呼籲政府應立即訂定法規,要求網路全面下架。 新聞出來之後,也有兒科醫師在部落格寫道:「所謂無法可管是衛生主管機關的推托之詞,當事務官能真心體諒人民,就一定會找出合適的法條嚴懲不肖業者或個人。至於母親也應有足夠認知,用錢也許可以買得到很多東西,但是母乳哺餵實在要靠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才行,只要頻繁多次餵食而不要焦慮奶量不夠,就能夠可以做到充分餵食。」 並不是「媽媽的真心投入而親力親為」就一定有足夠的奶水給寶寶,網路母奶一上架馬上就被搶購,可見需要人奶的寶寶並不少。衛生主管機關是應該要管這件事,但不是懲罰,而是應該想辦法讓有需求的寶寶,都能喝到安全來源的人奶才是。
在台灣台北市立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設有母乳庫,台中醫院設立衛星站收集捐贈母乳。2018年4月20日成大醫院新設南區母乳庫。捐乳媽媽們到母乳庫,填寫詳細的問卷,並完成抽血檢驗(檢驗項目包含:A,B,C型肝炎、HIV愛滋病、HTLV人體乳突病毒、梅毒、全血檢查及肝功能),這些統整的結果交由母乳庫負責醫師審核,檢查合格通過後(約需1~2個星期)才通知捐乳媽媽們可以開始捐乳。而使用對象目前依病情的需要,主要提供給以下族群的嬰兒使用:早產兒、先天性異常、重大手術後、腸胃道疾病、餵食不耐、或是一些媽媽疾病或死亡而無法哺乳的孩子…等等,一般以住院中的病嬰優先。若臨床上符合可申請的條件,可以請醫院負責照護的醫師填寫醫囑單(可在母乳庫網站上下載列印),附上病歷摘要,即可傳真至母乳庫,之後再經由醫師審核後評斷可否領取母乳,再由專責人員連絡領取時間及數量。目前領取母乳庫的母奶均不需要額外付費。 若不符合這樣條件的孩子,就沒有辦法從母乳庫取得人奶。難道一般健康足月兒,母親乳汁不足時,就只能選擇配方奶嗎?
三、分享乳汁:以德國為例
德國在2014年1月成立了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讓媽媽們可以輕鬆在網路上買到母奶。這個商店的出現,讓許多沒有奶水的媽媽多了一個選擇來替自己的寶寶取得母奶,不過,德國也有機構認為這些從網路上買到的母奶有可能會對寶寶造成危險。創辦這間網路母奶商店的穆勒(Tanja Müller)是一位母奶太多的媽媽,常常需要把多餘的母奶擠出來才行,有一天,她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媽媽們聚在一起,把多出來的母奶分享出去呢?於是在1月的時候,成立了德國第一家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的國家母奶哺育委員會(National Breastfeeding Committee)強力譴責網路母奶商店,德國營養協會(The Nutrition Commission)也表示買賣沒有經過監管的母奶可能會帶來高度風險。像是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從送出母奶的媽媽身上傳給其他寶寶,傳遞愛滋病、肝炎、梅毒等傳染病。跟台灣很類似的情況,官方都是先予以譴責,醫學專家也提出警告。但是媽媽們的行動力是非常強大的。
非營利機構「媽媽的母奶銀行」(Mother's milk banks)就採取了一個方法避免傳染病傳染,他們直接和診所合作,徹底檢查捐贈母奶的媽媽和送出的母奶。送來的母奶會先冷凍,然後等到捐贈的媽媽送出最後一批母奶之後,會再對媽媽進行一次血液檢查,確保媽媽在捐贈期間沒有受到任何感染。所有的母奶也都會送去做測試,檢查裡面有沒有細菌。媽媽的母奶銀行總監吉鮑爾(Corinna Gebauer)則是強調應該要讓母奶保持冷卻,吉鮑爾:「如果儲藏母奶的時候沒有保持在適當的溫度,細菌很快就會長出來,喝到的小孩就有可能會感染。」其實這樣的步驟就是母乳庫運作的標準程序。台灣的母乳庫如前面所提,也是類似的程序。而上一段提到,美國早在二十世紀初成立的第一家母乳庫也是用這樣的方式建立起來的。
面對眾多的質疑,網路母奶商店創辦人穆勒回應,她是假設所有的媽媽都會自己承擔風險,並強調她的網站有多麼盡心盡力地告知媽媽們有哪些風險。穆勒現在也在和一家專門做細菌測試的實驗室合作,檢查母奶有沒有摻水或是奶粉在裡面。穆勒說:「我不能想像買母奶的媽媽不會先測試母奶」
2014年國際線上哺乳會議, 任教於澳洲西雪梨助產系的Gribble博士以「乳汁分享」(Milk Sharing)為題授課,她提到:「說到嬰兒餵食,什麼是危險的行為呢?當某種餵食方式已被證實是較危險的,為什麼還是較容易被選擇呢? 在母親無法親自哺餵母奶時,代用品的順序應該是母親自己擠出來的奶,從其他健康哺乳者或母乳庫來的人奶,最後才是配方奶。但在許多地方,第一個想到的卻是配方奶。」在比較「分享來的乳汁」與「配方奶」時,我們應該用更對稱的方式來評估兩者的風險。
在不同的文化脈絡中,對於風險的選擇不同。人乳在醫學中被看作體液,所以需要被管制。但若將其看成是一個身體製造出來,提供另一個身體營養的物質,那麼,乳汁的獨特性該如何被討論?乳汁的分享不只是醫學問題,也是文化問題。在以往母乳哺育是建立在女性社會網絡中,互相分擔家務勞動、建立社會連結、加強社區凝聚力的一種方式。工業革命改變了這一切,而生物醫療化的當代,社會大眾更信任的是專家,以往鄰居朋友的社區網絡瓦解。這樣的現況,女性主義有沒有著力點?如何讓女人做出她們想要的選擇,而不是受限?健康當權者總是警告婦女乳汁分享的風險,卻沒注意到相同的風險亦存在於配方奶餵食中。如果有關當局能提供適切的指引,乳汁分享並沒有那麼危險,這還是優於配方奶餵食的一種餵食選擇。而從兒童權利的角度來看,母乳庫應該與血庫一樣,讓有需要的人都能用得到。期待台灣政府能更積極的建立母乳庫,讓「共生共養」在當代,藉由母乳庫的乳汁分享來實現。
照片來源 https://www.facebook.com/wanyu.claire/photos/a.102159017918319/164781131656107/?type=3&theater
吾命特傳第二人生同人 在 寬寬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看完這篇文章之後,我有比較甘願接受寬寬不去安親班的決定了。
寧願自己打,也不讓別人打!(咦?)
===
寬寬之前上了半年多的全美語班,期間他曾反應過「老師把我的手塞進我的嘴巴」⋯因為實在太誇張了,而且我看老師很好啊,所以我沒有相信他,我竟然沒有相信他!現在看了這篇文章,我想當初寬寬真的是說真的啊⋯
現在叫他去任何美語班和安親班,他死也不要,因為「老師好兇,我們一到美語班,都還沒開始吵哦~~老師就好兇了!!」
但我還是不禁會想:如果你是很乖又能自律,老師也不會這樣吧?可是再反過來想,你就是無法自然的服從啊,那我寧願讓你在家,也不要放你去外面被別人扁。
不要隨便按讚!請您看完再按!
如果,你是一個有「心」的人類,你就應該停留下來讀完我這篇文章。不管你生命中有沒有小孩、是不是從事相關工作,我不是聖人、沒有人是聖人,但請你仔細讀完後,憑良心去好好的思考,並且用你的方式 (我沒有要什麼鬼流量衝什麼人氣,你可以不用從我這邊轉發、你也可以複製、甚至你可以隨心所欲的使用、總之,隨便你愛怎樣提取這些文字就怎樣轉)但,就是請您們務必、一定、絕對,要分享給身邊有孩子的人知道,並且關心這件事情。
(6/20,不堪其擾,請讀完後自行再讀此則聲明:https://www.facebook.com/…/a.95114003826…/3053274754714337/…)
.
記,6/15「我很無力,甚至無助,還有傷心。我一人的力量非常非常渺小,請大家幫忙,別當幫兇,打造一個『幸福得很可憐的地獄』給我們的孩子!」:
.
我今天一整天的閱讀書寫課程,大致上會遇到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一年級的孩子們,多半混齡上課,且會跨3歲左右的級距授課。下午,我真的難過到很想哭,不過我有忍住,我沉重的裝得一派輕鬆,仔仔細細聽完孩子們跟我敘述的「真實」與「現實」。我突然覺得好悲傷,難過到我半夜還睡不著覺。我今天才知道,這些跟我非常親熟的孩子們,在他們快樂的笑容背後,原來有那麼巨大的痛苦在啃蝕著他們的天真爛漫,我無法忘記他們的眼神,多麼的「看破」、多麼的「無奈」!我們到底在給孩子什麼樣的環境與生活?離開了我小小的天地之後,孩子們又是怎樣的「被高壓」和「厭惡學習」?教育到底是什麼鬼?
.
下午這個班別,是1-3年級的國小生混齡班,總共12個人,大家都來自不同的國小,且大多是從小就在我教室翻轉上來的孩子,與我非常親熟。我的工作室在台南市中西區與東區的交界點,而這些孩子的學區大致分布在台南市的中西、南、北、東、安平、歸仁、仁德、安南區與善化區。我們今天的課程在談《國王的新衣》這個文本,然後我一如往常的引導著孩子用這個故事去做閱讀與書寫,我們今天練習改編故事,在討論的過程中依舊盡興、大家充分發言、且都餵飽了彼此的好奇心與問到過癮後,我們才開始提筆書寫。但,這些都不是我今天要陳述的重點,重點是,這過程中因為一句話,孩子們與我開啟了一個【不能說的】話題!
.
A男孩無意間問我:「小家老師,我如果寫不完會怎樣?」
我說:「咦?不會怎樣啊……寫不完下次再繼續寫就好囉!」
B女孩開玩笑的接話:「對啊!你是第一天來喔!這還要問……」
A男孩笑說:「啊對吼!唉唷!不是啦!我『習慣』了啊……」
我敏感的聽到語病,隨口問了A男孩:「什麼意思?『習慣』什麼?」
A男孩回答:「喔喔……我們在安親班跟同學都這樣問啊……」
這句話大大的勾起我的好奇心,我繼續追:「蛤?為什麼?那你同學都怎麼回答?如果真寫不完是會怎樣?」
這時大家突然一陣安靜、面面相覷,我感到一股奇異的氛圍燃起。好像所有在場的孩子都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我這個呆瓜不知道,然後大家欲言又止。我不死心,又再問一次:「是怎麼了……你們這樣我更好奇了……快嘛~跟我說啦!拜託!我小時候也沒有去過安親班……我小時候太頑皮也沒有去補習啊……我真的不知道會怎樣,拜託告訴我!」………一陣沉默,我使出渾身解數的拜託他們,A男孩才忍不住的說:「唉唷!啊寫不完……寫不完就死定了啊!就是會被揍啦!」
.
我當下真的很天真的以為,【會被揍】這三個字是誇飾、甚至認為是他在敷衍我的話。沒想到,卻因為這三個字的出現,讓我震驚到現在還無法平復難過的心情。我回答:「誇張~現在最好是有老師敢揍學生啦!吼!快跟我說啦!你們如果寫不完到底是會怎樣?」孩子們見我一臉不相信的蠢樣,大家除了沉默還一併收起開玩笑的神情,就是這樣,突然非常嚴肅也「異常低調和正經」的跟我說這些我完全無法想像、對我而言簡直比鬼故事還可怕的真實事情。孩子們開始告訴我什麼叫做「會被揍」,並且鉅細靡遺地告訴我,「會被揍」並不是誇飾!12個來自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安親補習班的孩子裡面,就高達10個人有這樣的「親身經歷」,並且,還再多列舉了「其他朋友或親戚」的「別的安親補習班」所發生的真實事蹟。當孩子跟我說:「我們安親班還不是最誇張的喔,某某某他們那間才是終極版地獄級的!」我的心真的碎滿地,我瞬間懷疑人生、我真真切切的質疑自己:「搞教育是在幹什麼吃的!?」
.
來,讓我跟您們說,我今天他媽的到底是聽到了什麼!抱歉,我真的不是聖人,我真他媽的沒辦法不爆粗口,但,這其實是我要給您們做心理準備的!「他媽的」已經是非常之文雅的形容詞了,大家要先習慣一下,因為從這邊開始往下讀,您們將會看到不可思議的真實事件,而這絕對不能只有我知道而已!以下不同人發言我就不分是哪個孩子了,總之,參與對話者有12個孩子,我是現場教室內唯一的成人。
.
孩子:「小家老師,我們是真的會被揍。」
我:「用什麼揍?」
孩子:「很多東西,妳想得到的都可能!」
我:「例如?」
孩子群起:「像我們的安親班老師最常用的是手!這樣!很大力的弄我們!(手比著拳頭,中指凸起,俗稱〝尻(ㄎㄠ)頭〞)」、「我們老師是隨手拿到什麼就砸過來!」、「我們的是射白板筆或是板擦還有她的紅筆!」、「我們的是用那個橘色的水管,妳知道嗎小家老師?橘色粗粗的那種,我們老師買一綑,然後把它剪很多段,沒寫完或是考不好不會寫就拿那個打手,超痛的!我被打過!」、「某某人他們安親班是用藤條ㄟ!」、「我哥哥的老師也是用藤條,打16痕,我還有數!」、「我們老師還有用牌尺,小家老師妳知道那是什麼嗎?就是打麻將用的,他買超多支,因為打斷很多次了」、「我們老師用掐耳朵的……超痛……」、「還有聽過ㄠ手指頭,就是把手指頭往後折」……
我:「你們剛剛說的都是真的嗎?還是看新聞的?新聞說的、你沒看見的,都不算喔!因為那都有可能是假的、是傳聞ㄟ!」
孩子群起:「是真的!」、「阿就我自己的事啊!」、「我們每天都在發生的事!」、「很多人都會有的經驗」……
我:「好……對不起,我相信了。」(他們實在太認真,而且還指名道姓的說是哪個老師、哪個同學、哪間補習班等等,我今天大概聽到快二十間!)
孩子:「可是我覺得最恐怖的不是被打!」
我:「那……為什麼?不是被打最恐怖?那是什麼最恐怖?」
孩子:「用罵的!」
我:「怎樣罵!?比打更恐怖的罵是怎樣!」
孩子:「酸你!還有挑釁你!激怒你!讓你受不了!」、「對!然後你如果回嘴,就可以被打了!」、「有的爸爸媽媽可以讓小孩被打!」、「但是老師才不管你爸媽有沒有同意,他每個都可以打!因為你頂嘴!」、「老師自己可以罵人髒話,我們完全不行!」
我:「我實在無法想像老師會罵髒話這件事……」
孩子:「嗯啊!老師會罵髒話!」、「而且……是很難聽的那種……」
這時,孩子們自動用了非常貼心的「注音」方式向我訴說!
孩子群起:「就像是……ㄍㄢ四聲、還有ㄐㄧㄢ四聲、還有ㄎㄠ四聲北……」、「老師也會罵我們笨蛋啊、白癡、有沒有帶頭腦來啊!有沒有長眼睛啊!」、「豬都比你們聰明」、「你媽媽沒有生腦袋給你嗎?」、「再考那麼爛,以後你只能當乞丐還沒人鳥你!」、「閉嘴!」、「還有閉上狗嘴!」、「狗嘴吐不出象牙」、「眼殘是不是!腦殘啊你!」、「發出聲音的時候,還會說手怎麼那麼賤!或是嘴巴怎麼那麼賤!」、「罵都罵不聽就是犯ㄐㄧㄢ四聲」、「ㄍㄢ四聲你媽的ㄅㄧ!」、「操你媽的!」、「王八蛋、死小孩」、「我們老師最愛說:你們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就是笨死的啊!」……
.
老實說,你我都不是聖人,沒有人是聖人。我私底下也會講幹話、也會說三小、靠杯、靠腰、他媽的、甚至18歲以前年輕氣盛的時候也曾經操到人家祖宗十八代去、現在開車如果遇到自殺式的三寶也不免會低聲說「幹」給自己聽……但,在我的生活絕大多數的時間,尤其我將近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在我的職場上、在面對孩子、家長或是同事等等,我完全不會口出穢言或狂言,因為在我身邊的孩子們只要聽到「靠」、「屁啦」這樣的詞彙,都會將他歸類為「髒話」,更何況是以上我們看到的那些!?
.
我問孩子們:「這樣的老師是男的多還是女的多?」
孩子們:「女的啊!」、「女生老師比較多啦!」、「會發瘋的幾乎都是女的!」
我:「痾……我也是女的。」
孩子們(笑):「妳不是啦!」、「阿阿我們知道妳是女的,但是妳不是這樣的老師!」
我:「我以前很年輕的時候,剛去幼兒園當老師的時候,我也曾經很兇過啊。」
孩子(幼兒園讓我教過的孩子):「那不一樣。妳那個是嚴厲,兇但是不會亂罵人、亂發瘋、亂揍人!」
我:「原來我那個叫做嚴厲。我那時候以為我很兇,我一個眼神小朋友就嚇死了。」
孩子(露出「妳太嫩」的表情):「安親班和補習班的才叫兇!」、「國小老師也有啊,但比較少是真的啦」……
我:「也是有好的老師吧!」
孩子:「有啊!像妳,妳就是!」、「還有我們那個實習老師!」、「我們教國語的老師也蠻好的!」、「我們有個自然老師她本來都很好,但是上週露出她的真面目了……」
我:「好的老師還是有很多的,我認識很多好的老師,也有很多好的安親班老師和補習班老師。」
孩子:「對啦……是有啦,但是吼……我們在學校上課,每一種老師就兩節課,就算兇,一天也只會兇兩節。但是!我去安親班,尤其半天的時候最可怕,我們要從中午放學之後到晚上八點,都是同一個瘋婆子老師!妳知道有多痛苦嘛!」、「對啊,地獄就是放學之後沒回家去的地方!」、「而且沒有下課十分鐘,上廁所可以啦,但是……妳知道的,都還是在那裡面!」、「根本不讓我們下課休息好不好,評量卷超多!寫不完就死定!電爆!」
我:「那,我想問,你們知道老師會發火、甚至發瘋揍人罵人,你們為什麼還會一直讓她們發怒?」
孩子:「拜託……很多時候是老師自己很愛嗆我們……」、「老師動不動就罵啊!」
我:「你們都不會試著想要讓她不要有機會發怒嗎?」
孩子:「完全不可能,因為不可能大家都考一百分!只要有一個沒有一百分,老師就會發瘋!妳自己想,怎麼可能都一百分啊!」
我:「那你們覺得,老師這樣打、罵,到底有沒有用?」
孩子異口同聲:「當然沒用啊!」
我:「為什麼呢?」
孩子們:「我們會更吵!因為越吵老師會發狂之外,她就會放棄了!」
我:「放棄?」
孩子們:「對啊!他們會覺得我們沒救了,然後就不吼了,但可能用打的啦,不過我們不怕。」
我:「那我再問你們……你們不喜歡這樣被打被罵,為什麼不跟爸爸媽媽說?」
孩子們瞬間安靜、面面相覷,又回到一開始有口難言的模樣。
我再問:「你們既然知道老師這樣打人和罵髒話是錯的,不管是不是你自己被揍被罵,你的同學被揍被罵,難道都沒有人去跟家長說嗎?」
孩子們支支吾吾的說:「痾……也是有人會說,但是很少。」、「而且……有的爸爸媽媽是同意老師打小孩的……」、「重點是,小家老師,沒有人想要把事情鬧大,所以,就算被打被罵髒話,也根本不會有人跟爸爸媽媽說……」
.
你們看到重點了嗎!?
孩子跟我說:「重點是,小家老師,沒有人想要把事情鬧大,所以,就算被打被罵髒話,也根本不會有人跟爸爸媽媽說……」
這就是重點!什麼叫做集體霸凌?這樣的狀態就是集體霸凌。
跟我對話的孩子們1-3年級,就看破了這樣的事情,有沒有問題?有。
多大的問題?非常大。
當孩子自己被霸凌時,為了息事寧人,他選擇不說。
當孩子的同儕被霸凌時,為了息事寧人,他們還是選擇不說。
這時候,無論孩子是處於「觀看的一方」或是「親身被揍被罵的一方」,他們的沉默同樣的是施暴者,因為他們允許暴力的發生;相對的,他們也是被虐者,因為他們承受著心理壓力、擔心下一個是自己、害怕自己說出去害了大家……。合理化所有的不合理,成人們不要每天在那邊吵政治、關心誰要發大財、守護著誰要初選民調,拜託你們行行好,我們孩子如果都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受教育」,就算政黨輪替五千次,當每個人都直接或間接的是個霸凌者的時候,這個社會永遠不長進,說再多都沒用的啦!!
.
我一個人的力量真的非常小,希望大家真的要重視這些問題!不是把孩子丟到安親班狂寫評量卷、考試考一百分好棒棒就沒事了!「要觀察、要詢問、要關心!要適時的介入!」再忙都要這樣做啊!這真的不是一句:「今天還好嗎?」、「好玩嗎?」、「開心嗎?」就可以輕易從孩子口中得到答案的好嘛!?孩子們很聰明也很細膩,他們會選擇性的說你要聽的!我們一定要真心去觀察、詢問和關心……我很傷心,但也很感激和感動,孩子們願意對我訴說這些肺腑之言、這些秘密,所以我總是很驕傲的認為,因為誠心誠懇,「能讓孩子們信任,才是不枉為人師的值得」。
.
老實說,我個人認為,特殊的體能訓練、培訓選手或是當兵和操練的時候,適當的以「操練」體能和「訓誡」的口令執行軍事化的教育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但「操練」和「體罰」、「嚴厲」和「威脅」是不一樣的,往往也都一線之隔,沒有好的智慧和修養,很容易瞬間理智線斷裂,然後鑄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我這篇文章主要是在針對「一般大眾孩子放學後去的地方」,諸如安親班或補習班所面對的「不合理暴力」事件作陳述,並且希望「家長」、「經營者」、「從業人員」去正視這件事情!我不管你請的補習班老師或是安親班老師是否有相關的教育背景,畢竟補教業應聘非本科系的狀況不勝枚舉,但,「經營者」有責任與義務去做好教育訓練。因為,只有經營者放任這樣的事發生,老師們才敢這麼做。但,如果你是那種「老師盡量打,只要不打死我都可以接受」的家長,也拜託你仔細思考一件事情,會體罰的老師基本上就是「沒有辦法」甚至是「不專業」的「老師」,嚴格說起來,這樣的人沒有資格被稱做老師,充其量就是一個「剛好會解題目的」而已。我在上面也有說到,以前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當過「兇的老師」,因為我會用音量來控制所謂的教室秩序。但,追根究底為什麼會這樣?老實說,第一,因為我沒有太多管理「一大群」孩子的經驗,就是我的「專業度不足」;第二,我也有夠年輕、情緒管理差,簡單說就是「我沒有方法,所以我只能以暴制暴」。但我的夥伴和我的上司會引導我,會告訴我方法、甚至該怎麼處理「自己的情緒」、以經驗來教我如何面對「一大群孩子」,所以我很快地可以從「暴戾」中抽離,去調整自己、去悉知環境、直至現在遇到再棘手問題都可以平心靜氣的面對所有,包含任何疑難雜症以及和情緒相關的顛沛流離。這都是是可以練習的,並且可以很有感覺的調整。
.
我必須說,這些狀態只是冰山一角,台灣還是一個非常功利主義的社會。課綱再怎樣改,最根本的「家庭」沒有感覺,家長都是幫兇。因為大家對於這樣的狀況眼不見為淨,甚至鼓勵以暴力提升成績……試問,當你只在乎成績,卻不在乎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否正向、人生價值觀是否偏頗,孩子就算永遠都是第一名又怎樣?「身心發展是否正向、人生價值觀健康」才是在社會中待人處事的主要條件,不是嗎?
.
為什麼很多好的幼教老師或是國中小老師,當到最後都會很無力?因為,我們總會眼睜睜看著一手帶大的孩子,進到了安親班、補習班之後,就像投入了大染缸,孩子們整組歪掉、壞掉甚至是爛掉、廢掉!我無能為力陪所有孩子一路長大,也無法撼動所有的人,只能盡力的,把我的傷心訴諸文字,請大家多多關心孩子,真正去了解、旁敲側擊的去觀察他們所處的「環境」!
.
最後,一個男孩在大家都下課回家後,他跑來跟我說:「小家老師,妳知道嗎,我剛剛沒說一件事。」
我:「什麼事?你怎麼了!?」
男孩說:「妳跟我們說人體那次,說到手肘的皮很粗硬、神經分布比較不敏感,甚至掐也不會痛,我們還有試試看那次,妳還記得嗎?」
我:「當然記得啊!我還讓你們用超大力氣掐我的手肘皮,結果我一點感覺都沒有啊哈哈!大家笑瘋了啊,怎麼了嗎?」
男孩說:「妳知道嗎,妳這招救了我一命ㄟ!」
我:「蛤?為什麼?」
男孩:「我們安親班老師有一次用東西砸我,就在我面前,我當時很害怕,因為一定會很痛,我就想到了妳說的這個,所以就馬上把我的手肘舉起來讓他砸!然後就真的不會痛ㄟ!」
我:「那你,是因為發生什麼事,需要要被老師砸呢?還特地跑到你面前砸你?一定是讓她很生氣的事吧?!」
男孩:「我忘了帶作業回來,她就很生氣的罵我很難聽的話。我就嗆她,跟她說:妳罵什麼罵啊!然後她就發狂,先是拿東西丟我,坐我後面六年級的大哥哥們對我很好,就很強,我閃一下,他剛好幫我接住板擦!然後我就忍不住笑出來……然後她就發狂,狂罵我、走過來拿櫃子板子那種粗木條要砸我……」
我聽了,真的很難過。
孩子三年級,但我知道他的天真與單純,他的重點並非是要跟我告狀,而是想要跟我分享「手肘」這件「學以致用」的事,但我真的很難過,孩子在危急的時候想到了我,然後用這個冷知識和好玩的回憶,去做防備的動作,且,施暴者是一個他也要叫「老師」的人。
.
誠心謝謝看完的人、更謝謝轉發的人,我一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無論你要用什麼方式,請你告訴你身邊的人,「我們都有責任,去觀察、去關心、去關切孩子;別當幫兇,打造一個『幸福得很可憐的地獄』給我們的孩子!」
吾命特傳第二人生同人 在 第二人生-特傳x吾命同人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第二人生 -特傳x吾命同人. 2389 likes · 1 talking about this. *注意:這裡不是正牌(?)粉絲團喔~* 正牌(?)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TheSecondLifeByYukihim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