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中國應積極吸引移民 「三胎」非應付老齡化最有效方法
文章日期:2021年6月4日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公布了2010至2020年人口普查結果,只微增了5%,正式超過14億人口。平均每位女性生育率只有1.6左右(適齡生育的女性更低,只有1.3),遠低於維持人口穩定所需的2.1。
期待已久,內地政府終於再放鬆人口政策,容許生第三胎。一如所料,中外的即時反應以負面為主,異口同聲肯定這些政策改變無用,每年最多只將帶來微不足道的數萬額外新生嬰兒。現今一代大多為獨生子女,結婚後,兩口子已需要照顧4名父母,如真的生3個孩子,豈不是要負責9個人生活!須知現在養1個孩子都已經非常昂貴,如何能夠負擔3個?
我知道要逆轉生育率非常困難,根據「人口轉型理論」(Demographic Transition Theory),隨着經濟發展,嬰兒夭折率下跌,教育水平上升(尤其女性),生育率自然下降。何止中國,所有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歐洲,人口增長都在放緩,日本及韓國人口更已開始下跌。連印度的生育率都落後1980年的5以上,跌至現在的約2.2。去年加上疫情,美國新生嬰兒更加速下跌了4%,證明某些人預測會因夫妻被疫情困在家中而在一年後出現一次「疫情嬰兒潮」是完全錯誤的!疫情中,所有人心情煩躁,何來心情享受魚水之歡?反而家暴和離婚率有所增加。
農村人口多 提供經濟利益或鼓勵生育
「人口轉型」雖可說是大趨勢,但並非自然科學定律,每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和家庭情况都不盡同,即使不易逆轉,但不等於完全不受政策和科技發展所影響。即使在中國,雖然城市化已剛超過了50%人口比例,即是仍有近半人住在生活水平較低的農村,或較容易利用各種經濟利益,例如西方流行的所謂「牛奶金」,或更有效的房屋津貼和價錢優惠等手法,去鼓勵生育。
近日香港是個好例子,本來很多人抗拒疫苗,有發展商捐出一層樓,作為鼓勵接種疫苗的獎品,都收到很好反應,預約人數馬上跳升超過50%,但其實此計劃的每人平均成本很低,可能20元不到!如利用類似手法鼓勵生育,可能亦有點成效呢!除經濟鼓勵方法外,現在醫學昌明,另外還有很多人工受孕和基因工程的新科技和方法,但當然道德和安全性都是重要考慮。
中國人口的最差預測是到2030年代中人口見頂(新增勞動人口早在2012年已見頂),到2100年,人口更將「腰斬」下跌一半,回到約7億人。很多人擔心這將帶來巨大經濟災難,應驗西方人的詛咒,「China will get old before it gets rich(中國未富先老)」,未來那麼多的老人家,靠誰來奉養和照顧?中國確要小心有這個可能,但毋須過慮。
以美國為例,也有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本來亦有很多人擔心當二戰後至1960年代初出生的Baby Boomers到退休年齡時,社會將無法應付此龐大的醫療和社會福利財政壓力。事實上,即使美國財政赤字和總債量不停上升,但由於過去40年,利率也不斷下降,結果利息支出對GDP比例,不升反降,再加股市長期表現奇佳,負擔能力綽綽有餘。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明(Paul Krugman)近日繼續呼籲美國應以比總統拜登(Joe Biden)提出更大量的基建投資,來替代老齡化社會的自然疲弱消費需求!
同樣政策適用於中國嗎?我認為答案是「yes and no」。我贊成人口老齡化自然減慢長期消費增長,帶來巨大通縮壓力,所以現在所見到的通脹反彈,只因經濟重開對供應鏈製造的短期壓力,只屬過渡性,而非結構性通脹。
1970年代為近代消費通脹最嚴重的年代,當時全球人口增長亦是最快的,再加上當年是「石油年代」的高峰期,所以每當OPEC減產,馬上挾高油價和全球通脹。現在全球女性生育率已跌近半,只約2.4,加上世界已進入無限供應的「數據年代」,所以何來結構性通脹?如長期通脹上升,最有可能的原因將是全球政府和人民,決定為對付氣候變化,寧付出「綠色溢價」(Green Premium),加速轉移到太陽能、EV(電動車),以及各種減碳排放生產鋼鐵和混凝土但仍較昂貴的綠色技術。
人民幣倘成功國際化 將減未來財政壓力
但中國面對的老齡化問題比美國嚴重得多,更重要的是人民幣缺乏美元的話語權。美國至今仍可隨意行使美國獨有的「exorbitant privilege」(過分特權),亂印鈔,肆意操控利率曲線,基本上即把財政負擔推給全世界投資者幫他埋單,但竟然仍無損美元地位!所以我經常提醒,中國的真正短板絕非製造業,連半導體也不是,中國的真正短板是金融和傳媒。如中國能提升人民幣地位,成功國際化,即使不能代替美元地位,但將對減低未來財政壓力,大有幫助。如再加上成功打造股市的健康慢牛,當然亦對退休基金和人民自己積穀防老,有莫大幫助。
除財政擔憂外,很多人亦擔心未來勞工短缺問題,包括誰來照顧大量老人家?中國人非常相信科技,寄望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利用5G和AI等新技術,工廠變得更自動化,連家居工作,包括老人家的日常生活護理,都可由機械人替代人力。但兩周前我在文章中已解釋過,5G和AI的發展速度都遠遜預期,尤其如駕車和照顧老人家等關乎安全的任務,當成較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問題來處理,可能是個基本性錯誤,因為這些是極需要可見將來仍沒有的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需擁有「common sense」,才能解決的問題。
如真的不能提升生育率,科技亦無法完全解決勞工短缺問題,那麼是不是真的絕望?當然不是,其實最實際和最有效化解老齡化問題的方法就是接受移民。另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以移民來解決老齡化問題,同時亦是最符合全地球利益,減低對氣候變化壓力的最佳方法。即使發達國家和中國人口增長緩慢,但非洲、中東和東南亞增長率仍高,所以全球人口仍以每年約1.1%的頗快速度增長,為世界環境製造不小壓力。我不清楚此增長率是否過急,會否因此而威脅2050年達到碳中和目標,從而防止全球暖化攝氏1.5度的危險臨界點。
人口問題跟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息息相關,每個國家不可自私地盲目追求經濟發展,漠視全球人口和環境問題,必須全球合作。自遠古石器時代以來,從非洲開始,人類遷徙大方向按照兩個原則:第一是人類「滲透」(osmosis),從人口密度高,遷至密度較低的地方,過去500年,南北美洲和澳洲的開發,就是最佳例子。第二是人類亦會遷至即使人口密度較高,但經濟發展機會亦較多的大城巿;所以即使日本人口已在收縮,但東京都人口仍在增長,在中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明顯也有同樣情况出現。
美國有大量經濟機會 排外無礙吸引力
美國當然是移民建國的最成功例子。數百年來,不停吸引全球移民去尋金、尋找機會,亦有人為了逃避原來出生地的戰亂、饑荒和貧窮。美國每年接受超過100萬名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總數量亦遠超過1000萬。移民不止為美國帶來全球精英,亦帶來更需要的勞動力,如真的杜絕非法移民,全美國將無人收割水果和蔬菜,更沒有工人為富人修葺花園和打理家務。
當然在美國和歐洲等地,移民亦帶來嚴重種族關係和其他社會問題。反移民潮正是過去數年,西方民粹崛起、推動英國脫歐、不少歐盟國家極右主義抬頭,以及特朗普入主白宮的重要推手。不少歐洲人誇張地擔心在不久將來,歐洲甚至將變成伊斯蘭為大多數的地區。長遠當然有這個可能性,但伊斯蘭教徒仍只佔歐洲人口不到10%,真正害怕的原因仍是種族主義居多。况且,近日中東和北非難民加速湧入歐洲的原因,正是因為美國跟歐洲和以色列等盟友,在中東啟動多場不義之戰,大量殺戮伊斯蘭教徒,他們才會遭巨大生命危險,逃亡到歐洲。正所謂「自作孽,不可活」。
美國擁有大量土地和經濟機會,所以吸引力更大。即使特朗普如此排外,大量減少移民和工作證額度,近日針對亞裔人士的歧視與日俱增,仍無礙美國對大量移民的吸引力。當拜登一上台,數以百萬計的中美和南美人即湧至美墨邊境,企圖偷渡到美國,希望拜登特赦,或最少不會遣返所有非法移民。
有些西方「聰明人」已指出,美中之爭,決定勝負的關鍵,正取決於美國處理移民的政策。中國人口是美國的4倍多,如此比例不改變,毫無疑問,即使美國使盡陰招,包括貿易和科技戰,抹黑中國等,中國名義GDP仍必將在10年內超越美國,並且將繼續拉開距離,變成美國的兩倍甚至三倍。打仗則兩敗俱傷,絕不可行,唯一最有效抗衡方法是加速接納移民,但當然要非常小心處理種族關係,和對教育、醫療、房屋、福利等範疇的影響。過急的移民速度將帶來極大社會矛盾,即使特朗普已下台,但很多社會問題仍未解決,未來隨時可因移民問題而再度爆發。
中國吸納移民 更需要一般勞動力
我當然不贊同此修昔底德陷阱、零和遊戲式的觀點,但我認為基於老齡化問題,中國也必須考慮移民政策。中國大多數人為漢族,雖然有50多個少數民族,但大多都已歸化中國多年,並非移民。
近年因經商和留學交流,多了不少外國人居住在中國,在一些餐廳已開始見到外國人當服務員,據聞有些工廠亦有顧用外勞。但整體人數仍有限,拿了永久居留權的應不多,入了中國籍的就更少了。我鼓勵中國採取更積極吸引移民政策,精英當然歡迎(雖然大學生過剩,但全球精英可帶來創意和新市場),但其實可能更需要一般勞動力,尤其未來照顧老人的護理人員。
我非常歡迎中國逐步開放人口政策,但原因並非天真期待純粹藉此解決未來的老齡化和相關經濟問題。最重要的是,此政策改變符合人道立場。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2.php?col=1463481132098&node=1622748057226&issue=20210604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CNN日前公佈2021年50大世界美食排行榜,海南雞飯排第45位。相信大家都吃過海南雞,本港也有不少優質出品。fb專頁「香港海南雞飯關注組」去年11月開設,短短半年已吸納近1.5萬會員。我們請來關注組活躍成員Leo,帶大家一探他的心水海南雞飯店。 年屆48歲的Leo一直在飲食業打滾,現為烹飪班導師...
吸納移民 在 馮智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吸納移民補充地方實力。細細個都有讀喇~
#移民政策最重要是可以控制移民質素
吸納移民 在 方志恒 Brian F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單程證審批 涉及《#基本法》第22條,以及大陸機關複雜利益;而 #入籍試 則關乎入境署核實 #永久性居民 資格的程序,理論上完全屬於 #香港自治 範圍,應該是平衡吸納移民和保障本土的更有效辦法。大家是時候要求 #候任特首 做嘢啦。
【#香港革新論文章】
//要平衡吸納移民和保障本土性,我們應該探討法律上是否有空間,要求通常居港七年的申請人,需同時通過入籍試,才能成為永久性居民?若我們真的設立入籍試,應該考核甚麼內容?應否測試申請人對香港自治和核心價值的認同程度?又應否測試申請人的廣東話能力和正體字的辨認能力?//
/ 施家潤 《香港革新論》共同作者
********************
香港應設移民入籍試 —— 澳洲移民政策的啟示
(原文刊於2017年4月24日《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從來,外來移民都是一把兩刃劍,一方面外來移民可視為勞動力補充或專有技能,有助於國家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外來移民亦可能會衝擊本土獨特性,威脅原有族群的獨特身份認同(價值、語言和文化等等),甚至影響公共資源分配(教育、房屋、醫療、社會保障等等)。因此不少國家和地區,都會設立一套移民政策,以平衡吸納移民和保障本土性。
以澳洲為例,上星期就公布修訂移民政策,以回應「澳洲人優先」的社會訴求,當中除收緊外地人的工作簽證外,亦提高了入籍澳洲的門檻,及改革入籍試(Citizenship test)以審查申請者對澳洲價值的認同。據澳洲新移民政策的規定,申請入籍者需接受較嚴格的英語水平測試,亦須證明自己努力融入澳洲社會及認同澳洲價值。在新的移民政策下,入籍試不只測試申請人對澳洲的基本知識(如國徽、歷史或法例的認識),而是透過新增的問題,測試申請人對「澳洲價值」的認同程度。
誠然,環顧世界各地,不少國家都有設立入籍試,或是某種審查機制(Screening mechanism),不只測試申請者對憲法和歷史的認識(例如美國會測試總統國會的選舉制度和開國歷史),也有測試申請者的語言能力(例如南韓會要求以韓語唱國歌)。除國家以外,即使是自治政體,也設有類似入籍試的審查機制,譬如入籍奧蘭群島,申請者需證明擁有足夠的瑞典語能力;又譬如根據《加拿大魁北克協議》(Canada–Quebec Accord),魁北克可全權負責入境移民的審查工作,包括有需要時可對家庭類別申請者進行面試。這此安排,都是要保障自治政體本身的獨特語言文化與價值觀。
回到香港,近年大陸新移民屢屢引發社會爭議,當中有擔心新移民損害本土性(例如核心價值和粵語文化),也有資源分配上的憂慮(例如惡化學額問題和公屋輪候)。但社會對香港移民政策的討論,卻一直聚焦在單程證的審批權身上(即每日150個程證名額),而忽略討論設立入籍試(或是某種審查機制)的重要性。當我們討論何謂香港人、何謂香港永久性居民,多以居港年期是否滿7年作為指標;政策上,入境處在核實永久性居民的資格時,亦主要審視申請人是否通常居港七年。至於新移民成為永久性居民時,是否認同香港自治和核心價值、是否通曉廣東話和正體字,卻完全不在審視範圍。
正因如此,要平衡吸納移民和保障本土性,我們應該探討法律上是否有空間,要求通常居港七年的申請人,需同時通過入籍試,才能成為永久性居民?若我們真的設立入籍試,應該考核甚麼內容?應否測試申請人對香港自治和核心價值的認同程度?又應否測試申請人的廣東話能力和正體字的辨認能力?這其實很值得社會深入討論。
香港是面向世界的全球城巿,因此香港人理應對不同族裔的移民,都抱持開放態度,但這不等於我們要忽略保障本土性。入籍試的設立,必須盡快提上政府和立法會的議程。
〈延伸閱讀〉
【香港前途宣言】
https://goo.gl/aAAKqv
【訂購香港革新論】
內容簡介:https://goo.gl/qWqRmj
訂購表格:https://goo.gl/GRTWD0
電郵:reformhongkong@gmail.com
-----------------------------------
想睇更多本土論述和活動資訊,即LIKE 香港革新(WeMaker)
1. Facebook:facebook.com/reformhk
2. Instagram:instagram.com/reformhk
3. YouTube:https://goo.gl/W40JgO
#香港革新論 #移民政策 #移民入籍試 #澳洲 #美國 #南韓 #奧蘭群島 #魁北克 #吸納移民 #保障本土性 #廣東話能力和 #正體字辨認能力
吸納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NN日前公佈2021年50大世界美食排行榜,海南雞飯排第45位。相信大家都吃過海南雞,本港也有不少優質出品。fb專頁「香港海南雞飯關注組」去年11月開設,短短半年已吸納近1.5萬會員。我們請來關注組活躍成員Leo,帶大家一探他的心水海南雞飯店。
年屆48歲的Leo一直在飲食業打滾,現為烹飪班導師,曾任職酒店廚師。「海南雞飯是我的comfort food。」他說,曾經一個月吃五、六次海南雞飯。在朋友建議之下,他在關注組成立初期便已加入,跟谷友交流海南雞飯心得。例如一個自家製海南雞飯的帖子,精美擺盤為Leo贏得逾180個like,亦引來不少谷友私訊,請他推薦心水店舖。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10602/ISPXIHADSZGINKDT2CPIYDGB5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深水埗 #西九龍中心 #海南雞飯 #關注組 #酒店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吸納移民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13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ta-qmNwzakU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由香港到歐美,最近都有很多關於社交媒體的爭議,各方關注焦點不一,卻又不約而同牽涉到社媒巨擘權力膨脹缺乏約束的問題。港人慣用的通訊軟件WhatsApp,早前更新私隱條款,商務使用者必須同意將資料分享給母公司facebook(fb),在香港以至很多地方都惹來巨大迴響,背後反映的是社媒巨擘利用市場壓倒優勢,將用戶私隱資料當作搖錢樹;在很多地方,社交媒體成為了極端分子宣揚仇恨暴力和謊言的平台,美國國會山之亂後,fb和Twitter齊齊封鎖特朗普的帳戶,雖說是為了防止暴力浪潮,然而也突顯了社媒巨擘有莫大權力,話事人一念之差,可以影響網上言論空間。科網世界「勝者全取」傾向明顯,如何防止寡頭濫用市場優勢為所欲為,損害公眾利益,是各地政府和業界都要思考的問題。
蘋果頭條
由經營豬肉零售商,到經營及管理全港多個街市、被稱為「街市霸主」的建華集團,「疫」境生大財,旗下近半百個品牌,囊括鮮肉、凍肉、蔬果等各個板塊,除了早年承包領展(0823)多個街市管理,以及在本港多達500個據點「插旗」;近年更透過關連公司建立「FRESH新鮮生活」等新品牌,力攻中高檔路線,繼去年落戶港鐵(066)旗下將軍澳日出康城商場內,本月更進駐鰂魚涌康怡廣場,由吸納基層街坊民生市場,進一步擴大至中產屋苑高消費一族。疫情下,政府多次收緊限聚令、晚市禁堂食令等防疫措施,市民減少外出,帶挈超市、街市等行業成逆市奇葩。
東方正論
政府不作為,特區事事皆成問題,最後又要中央出手解決。英國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單方面容許英國國民(海外)護照(BNO)持有人申請簽證移民英國,據估計接近540萬香港居民合資格,本月31日起可申請。行政會議成員葉劉淑儀日前指出中央正考慮採取反制措施回應BNO移民政策,並認為是時候禁止雙重國籍,特首林鄭月娥昨日卻否認行會有討論這課題,言下之意,是葉劉淑儀「單方面」建議,一句話劃清界線。特首的回應指國籍問題非常敏感,中英政府當年在BNO議題上已有共識,若有人單方面偏離協議,中方會有反制行動,但強調港府不知具體方案,行會亦無討論BNO議題,不希望因為發言者為行會成員而惹誤會。
星島社論
路透社昨日引述消息指,北京擬改革香港立法會選舉制度,以削弱民主派的影響力,又稱不排除再度押後九月的立法會選舉。同日《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文章,指香港近年來的選舉中、選舉後所暴露出的種種亂象,已對國家安全和香港繁榮穩定構成現實威脅,強調香港的選舉,絕不能成為「攬炒派」的舞台,絕不能成為危害國家安全的工具。對於那些企圖操控選舉,甚至勾結外部勢力干預選舉的反中亂港分子,除了依法嚴厲打擊,也要在制度上全面築牢屏障,不給反中亂港者竊取特區管治權以可趁之機。正當政界關注中央會否再度出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本月二十日至二十二日又再次開會,港區人大常委譚耀宗表示,今次是臨時加開會議,惟不清楚有沒有香港議程。
經濟社評
本港下月將展開疫苗接種,但中大調查顯示市民接種意慾低,如何提高接種率,讓香港走出困境是當前急務。港府除做好疫苗宣傳外,更要做好接種前的配套措施,以及爭取內地以至更多海外國家地區承認電子針卡,並給予入境免檢疫的後續安排,讓部分市民感受到接種後所帶來的好處,將會吸引更多人響應。特首林鄭月娥昨天表明,接種疫苗屬自願和免費,不會提供金錢誘因,中大其後公布一項調查顯示,僅37%人願意接種疫苗。由於調查是在去年7至8月進行,惟當時疫情並不像今次疫情般遍及各社區階層,且疫苗仍未取得進展,事隔半年,調查結果能否反映現時真實情況令人存疑。
吸納移民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非人生活-合輯—台女嫁非洲男帶記者實試壯陽神物 巫術斬斷手腳招運氣 婦目睹白化病夫被肢解
Lucia在8歲已經移居加拿大,2010年第一次來到坦桑尼亞當義工,當時參加野生動物團,認識了導遊司機Sam。2012年結婚後在坦桑尼亞落地生根,開設一間專辦私人野生動物體驗團的旅行社Safari Infinity。作為少數在地的華人面孔,旅行社慢慢吸納了中港台的客戶群,生意逐漸上軌道,2018年更在塞倫蓋提國家公園中部,興建一間豪華Glamping營地。今次由Lucia及Sam帶記者深入了解非洲的生活以及當地獨有的飲食文化。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台灣 #非洲 #壯陽 #國家公園 #動物園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吸納移民 在 【重磅】澳洲技術移民配額翻幾倍?降低門檻吸納人才 -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澳洲技術 移民 #2023新配額#低門檻NSW 190: https://www.nsw.gov.au/visas-and-migration/skilled-visas/skilled-nominated-visa-subclass-190NSW 491: ... ... <看更多>
吸納移民 在 把握加拿大吸納移民「高峰期」、選擇合適移民方案、10萬加幣移民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把握移民加拿大「黃金時機」,企業移民BC省,只需10萬加幣 】 加拿大面積排名世界第二,但人口只有3700萬人 。為推動經濟發展及填補職位空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