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刊物,從來都不只為兒童而設。它也是一面純真的鏡子,折射出大人對世界和人生的各種期許。
戰後的嬰兒潮,令香港人口急增,不但對房屋就業醫療等帶來龐大需求,孩子也成為一個重要的消費市場,儘管那時候物質毫不豐盛,卻抑壓不了小朋友的欲望。書攤和出版商也因應推出一毫數角的兒童刊物。
回顧這個起步階段林林總總的兒童刊物,最經典的當是《兒童樂園》。始於1953,終於1995,作為本地最長壽的兒童刊物,即使42年間內容風格幾經變化,銷量有起有落,《兒童樂園》卻與無數在戰後香港成長的人,有著不同的連結。
從前人們論述香港,是「借來的地方,借來的時間」,歷史的因緣際會成就出香港過去的奇蹟。 在誕生、成長、蛻變,以至最終停刊的漫長過程中,《兒童樂園》為幾代香港人營造了一個理想的兒童世界,同時剪影出我城數十年間社會狀況的一路改變。而成就出《兒童童園》的,除了團隊本身努力,也是一種只在香港發生的「歷史的偶然」,可一不可再。
夏季號《就係香港》就過去數十年間在本地出版的兒童刊物來一次檢視,同時專訪《千面樂園—我們的兒童樂園》(出版:中華書局)一書作者邱健恩博士,重溫《兒童樂園》主要創辦人羅冠樵如何在書中寄寓他理想中的兒童世界,同時反映上一代內地移民在香港建立新生活時,同時不忘自身傳統的情懷。訂閱詳情 #linkinbio
藏品提供:楊維邦、吳貴龍
#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香港式童年 #兒童樂園 #羅冠樵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hket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大央行推行量寬令熱錢流竄,市場開始為資金尋找新出路,郵票是其中一項另類投資,英國珍稀郵票指數GB250顯示,稀有郵票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3.9%,跑贏一眾傳統投資工具。而提供郵票投資服務Stanley Gibbons投資總監Macro Kaster表示,郵票的價值不受社會、政治或其他事情影響,而...
吳貴龍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疫情隔了一年再重新舉辦的動漫節引來擠擁的人潮,絕對是可以預期的事,因為香港的動漫迷一直為數不少,也不限於年青人。自五十年代之後,動漫一路陪伴著不同年代的細路仔長大,當中更有不少屬於「香港創造」,其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絕對不亞於後來者。
九十年代「動漫」一詞還未普及之前,更多人以「公仔書」去統稱連環圖及漫畫。連環圖的歷史可以追溯自清末傳統繡像繪圖小說,字多圖少,更宜於在大眾間流慱。專門收藏及研究本地動漫及玩具的楊維邦指出,三十年代中期,因為內地政局動蕩,當時中環荷李活道已有出版社將上海的連環圖在本地出版。到了戰後,更多內地畫師移居香港,而本地租書商也開始自行出版這些小本裝的連環圖。戰後分佈各區的街頭租書攤吸引大量小朋友「埋首苦讀」,主要便是這類連環圖。這些連環圖的故事雖然有不少走神怪或科幻路線,當日更被批評有「教壞細路」之嫌,但不少將中國傳統故事或神祇結合西方及日本的超人及蝙螎俠等,雖是天花亂墜卻又很能反映出香港中西合壁受不同外來文化影響的特質。
除此之外,當時也有一些本地漫畫家作品陸續湧現。五十年代末由許冠文創作的「財叔」,成功打造出抗戰英雄的形象; 其弟許強創作的「神犬」和「神筆」系列,更結合日本特務及超人的科幻色彩,冒險故事大受小朋友歡迎。1964年《老夫子、秦先生AND大蕃薯》出版單行本後,更成為本地銷量最高也最長壽的漫畫書,影響及至數代人。到了七十年代,香港城市化加速,大量新區出現,伴隨著新區小朋友長大的,則要數1971-1975年間出版的《小流氓》。其中《小流氓》的故事不少都有著濃烈的社區色彩: 「柴灣四鱷」、「油麻地十三龍」、「血灑官塘」等等,甚至令部分基層孩子或青少年在遇到不公義或遭受欺凌時,得到某種程度的心理安慰。雖然七十年代中期政府開始立法打擊血腥及色情不良刊物,《小流氓》也停刊轉型為《龍虎門》,但玉郎漫畫郤發展成本地最具代表性的功夫漫畫作品。
九十年代後,最成功的港漫當數麥嘜和麥兜故事,小豬天真瀾漫的舉動思維吸引了不少細路仔,但也吸納了大量「大細路」讀者,更成為少數成功由漫畫發展為動畫電影及各類延伸產品的例子。
在美日動漫風靡全球的當下,香港細路仔接觸的動漫也愈見全球一體化。夏季號《就係香港》以「香港式童年」為主題,蒐集了大量珍貴的港產漫畫以及背後的時代故事。重溫這些曾經陪伴我們長大的港漫時,也好像在回顧香港城市的發展過程一樣。
歡迎訂閱 #linkinbio
*藏品由楊維邦、鄭明仁、吳貴龍、麥家碧提供
#2021就係香港春季號 #動漫 #港漫 #財叔 #老夫子 #小流氓 #麥嘜故事
吳貴龍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一個你念念不忘的動漫人物,吐露你的心靈年紀。
剛出版的《就係香港》夏季號以Fantasy為主題,和我們collaboration的,除了近二十位本地不同界別的插畫家和創作人,還有很多一路陪伴我們成長的卡通/動漫人物: 率直奄尖的迪士尼唐老鴨; 帶負著童年陰影的蝙蝠俠; 有點年紀的人會叫他們做小飛俠和叮噹的阿童木和多啦A夢;無論受過什麼傷只要吃只一顆仙豆便能自動痊瘉的龍珠悟空;人細鬼大總是惹大人發怒的蠟筆小新; 還未躍進龍虎門仍在新區對抗小流氓的王小虎和石黑龍; 用幽默和耐人尋味面對生活壓力的老夫子;日日換裝的十三點; 永遠天真瀾漫的牛仔⋯⋯無論他們來自外國還是本地,長大了後的你,仍然會記住他們,大概因為他們曾經甚至到現在,仍然是你心目中英雄人物,吐露了你嚮往的那個世界。
不少讀者都認出了今期由藝術家Vivian Ho繪畫的「封面人物」,乃是出自九十年代中創刊的《黃巴士》雜誌中連載的阿闊和多黛。《樣衰阿闊》Over the Rainbow雖然同樣出自謝立文,但跟前作麥嘜麥兜和屎撈人的可愛截然不同,樣衰衰的阿闊更加真實貼地,跟大部分香港人一樣,沒有男人豪情也沒有宏大理想,即使有豐富想像力卻只能過著迷失的生活。在家長和老師眼中,這種欠缺正能量的角色當然不討好,卻看不到在孩子心目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而不是宏大的志願,才是重點。
數一數,無論理想有多微小,當年看著阿闊多黛的九十後如今也成長了......有了年紀之後才會發覺,要保持「心靈年紀」不老去不僵化,可能比起保養身體更困難。讀著今期主題#Regain Replay Reimagine #香港式童年的你,無論是屬於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或00後,希望大家都會因此記起自己曾經都是小孩子,也曾對世界充滿好奇和想像。無論後來的你變成怎樣,無論是哭是笑,童心,總可以帶來力量。
*藏品由楊維邦及吳貴龍提供
訂閱詳情
shop.beinghongkong.com
#2021就係香港夏季號 #童年 #動漫
吳貴龍 在 hket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各大央行推行量寬令熱錢流竄,市場開始為資金尋找新出路,郵票是其中一項另類投資,英國珍稀郵票指數GB250顯示,稀有郵票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高達13.9%,跑贏一眾傳統投資工具。而提供郵票投資服務Stanley Gibbons投資總監Macro Kaster表示,郵票的價值不受社會、政治或其他事情影響,而於07年至08年金融海嘯期間,稀有郵票卻升值32.7%。
鑑定是否屬於投資等級及稀有郵票的五大準則,包括罕有程度、郵票狀態、真偽、價格以及郵票流通性,但符合以上條件的郵票不多,而每一枚亦需要有詳細的估值。
投資者首要對集郵有興趣
資深郵票專家吳貴龍表示,香港投資郵票的人不多,如果懂得選擇郵票收集,回報可以很可觀,但投資者首要對集郵有興趣,盡可能買某一類郵票,結集成郵集,價值便會提高。
對於熱炒的郵票,他表示升值太多,投資回報不大,反而現時可選擇一些香港的郵票,玩味高之餘,而又有歷史價值的郵票。他提醒,投資郵票亦有風險,投資者要吸收足夠的郵票知識,最好利用閒置金錢去購買,亦要預備長期持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jw2uDDQc2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