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楊德昌導演逝世十四週年,對於他,已無須談論太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去看那些電影,去看他鏡頭下的臺灣,以及臺灣的種種具象的、抽象的、冰冷的、紛亂的人事物,推一本書《再見楊德昌》,然後,推他所有的作品 ——「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We are luckily unlucky.)」
⠀⠀⠀⠀⠀
⠀⠀⠀⠀⠀
以下非建議順序,單純列出幾部,先來看《#青梅竹馬》。
⠀⠀⠀⠀⠀
吳念真說:「其實楊德昌有一核心主題:時代變革中,人在其中的生存到底適不適合?孝賢扮演的角色是在迪化街賣布的,正尋求一種轉變,思索要不要到國外做生意,但受限於個人認知或本身的性格,註定會受到挫折。有一場在 Pub 的戲,那些知識份子在講些無聊的笑話,對方聽到他是賣布的,不屑的態度溢於言表。阿欽也是被時代所犧牲,他年輕時候是打少棒的,後來少棒沒了,他也就完了。
⠀⠀⠀⠀⠀
有一天,我去天水路找朋友,看到一個傢伙在賣甘蔗汁,他竟把攤子整個推到路上來賣,警察前來驅逐,他不肯挪動,警察無計可施便走了。那個攤子上掛了三張照片,都是他跟蔣經國握手的畫面。出於編劇本能,我就去跟他聊天。他說,他從中學時代就被抓去練拳擊,成為國手,有一年,準備赴加拿大參加奧運,但那年加拿大已經和中國建交了,竟拒絕台灣代表團入境。台灣大隊人馬在日本等簽證,等到最後仍然沒能參加。回來後,他就去當兵了,退伍之後,什麼都不會。他說:『我要生活啊!我為了國家這樣練拳擊,練到最後也沒有機會!』那張照片就是他參賽前受蔣經國召見所拍下的。他覺得國家沒有照顧他,他這一輩子都毀了。
⠀⠀⠀⠀⠀
我把這個故事講給楊德昌聽,他覺得很有意思,後來還很高興打電話給我,說:『我們應該把這個弄出來,我已經想到題目了!』他常這樣,劇本還沒想之前,想題目、想海報、想工作人員要穿的 T 恤想得很高興,像小孩子一樣。他講了一個題目我覺得很棒 ───《業餘生命》。亦即三十歲之後的生命全是業餘的,因為生命在此之前已經過完了。以演藝界的人為例,可能三十歲之前所有掌聲就已經得光了。《青梅竹馬》裡,阿欽那個開計程車的角色基本上就是業餘生命,是一個挫敗的人。
⠀⠀⠀⠀⠀
你吞不吞的下那口氣?會否覺得自己被虧待?」
⠀⠀⠀⠀⠀
⠀⠀⠀⠀⠀
接著看《#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楊德昌導演刻劃著純真的失落、道德的崩毀與理想主義者的殞逝,那時候的人們極其壓抑絕望、迷惘挫敗,無力改變現狀的父母將一切希望放在孩子們身上,用功讀書成為唯一一條出路,不安瀰漫的社會氛圍似乎一觸即發,族群對立,械鬥滋事,然而始終沒有人死的像個英雄,只能活著見證自己變成一個惡人,變成一個被大時代殺死的恐怖份子。
⠀⠀⠀⠀⠀
因此在一則撼動社會的情殺案件背後,不只關注著 1960 年代的日常生活,同時掀開存在於社會新聞裡的人之價值,透過鏡頭探問著究竟是什麼樣的環境、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一個毫無前科的高中生成為滿身血污的殺人兇手?帶有史詩氣勢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英文喚作「A Brighter Summer Day」,重點就在「Brighter」,有比明亮更明亮之處,周遭就有比黑暗更黑暗之處,手電筒光線所及成為光明與希望,也因太過刺眼只能看見一半的真相,其他陰影滿布的地方則彷彿更加混沌不清,潛伏一旁的暴力蠢蠢欲動,價值觀不停偏斜擺盪,無論大人或是孩子都難以在顛沛流離中想像未來的自己的樣貌。
⠀⠀⠀⠀⠀
小四澄澈而直接的雙眼於卡奇色制服堆裡顯得格外與眾不同,比起同齡的朋友他略顯沉默壓抑,臉上讀不出任何情緒,沒辦法真正融入不良少年的幫派核心,也沒辦法過著完全遠離紛擾的學生生活,不上不下的成績只能考上建中夜校,就如生於公務員外省家庭的狀況。張家的父母無可挑剔,媽媽勤儉持家,爸爸有自己不容動搖的原則,不但適時傾聽孩子的想法,為孩子據理力爭,也身體力行教導下一代做人必須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自己的未來要憑著自己的雙手決定。
⠀⠀⠀⠀⠀
直到警備總部的人登門將父親帶走的那一天,直到白色恐怖真正在張家掀起驚濤駭浪的那一天,一顆又一顆的大型冰塊靜置走廊,一疊又一疊的空白稿紙擺在眼前,以失去時間感的精神壓力呈現人們漸漸產生斷裂的過程,原來國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的人生,原來個體的命運從來不掌握在自己手中,原來過去深信不疑的公理正義都是滿紙荒唐言,比起貧窮,絕望才會真正讓人變得滄桑、憔悴、黯淡與不堪,只見他茫然盯著桌上的食物,卑微請求老師網開一面,再也抬不起頭面對如此踐踏人性的國家與社會。
⠀⠀⠀⠀⠀
舉凡善良、公平、正義等擲地有聲的名詞,並非有錢人的餘裕或底層者的嘲諷,也不是崇高空泛的道德標準,那些拚命守護的,就是為了下一代的目光與希望,往往等到事情發生了,才會知道父母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有多麼深遠。Honey 不惜代價對抗、維繫小四最後一線理智的,都是小明,是純真與救贖的象徵,然而一句當頭棒喝「我和這個世界都是一樣不可改變的」,意志的斷裂巨大到再也無法挽回,不可以被人瞧不起,不可以被世界的醜陋吞噬,那一把短刀殺死了愛,殺死了過去的小四,也殺死了一切理想中的美好期許,時代將青春、信念摔得粉身碎骨,只留下了選擇在風中搖擺的草,殘破地隨波逐流。
⠀⠀⠀⠀⠀
⠀⠀⠀⠀⠀
而後看《#恐怖份子》。
⠀⠀⠀⠀⠀⠀⠀⠀⠀⠀
不安、疏離、壓抑、暴力、無解,交疊在楊德昌質樸且暖色調的台北日常恐怖之中,鏡頭下這群人困在無限循環、一成不變的日子裡,他們以為人生應該要有另外一種模樣,不缺物質的執意追求虛幻的精神生活,手頭不寬裕的以為擁有金錢便能迎來新的起點,是每位理想主義者不偏不倚走向憤世嫉俗,也就是恐怖份子的過渡期。
⠀⠀⠀⠀⠀
「在他鏡頭下的台北是一個很雜亂的、拼湊的城市,沒有統一的建築與美學。楊德昌有句名言:『我們何其幸運地生長在這個不幸的時代。』身為戰後這一代,我們經歷過台灣非常破落而貧窮的階段,早期又面臨戒嚴,必須反抗威權、反抗貧窮、反抗這個破敗的城市,由此給我們帶來力量。」
⠀⠀⠀⠀⠀
吳念真認為,臺灣最好的電影有兩部,一是楊德昌《恐怖份子》,二是侯孝賢《童年往事》。
⠀⠀⠀⠀⠀
在看似平靜的舊時台北,參差不齊的老舊公寓比鄰錯落,以槍聲劃破天際,也以槍聲劃下句點,三條故事線有條不紊地穿插、糾纏,慢慢收攏成一個故事,巧妙透過後設手法導向亦真亦假的結局。李立中和周郁芬一對中產階級夫妻,有潔癖的先生雖然收入足以餬口,但自私自利的他職場始終不順遂;婚後求子不得,足不出戶的妻子專注於撰寫小說,卻因生活百無聊賴而坐困愁城,無法突破寫作瓶頸,一日,一通匿名來電,讓她下定決心為自己的生活做出改變。來電的就是位混血少女,也是楊德昌開始構思《恐怖份子》的契機,如實反應台灣當年美軍駐紮的時代背景,母親活在逝去的西洋老歌之中,年紀輕輕的淑安則與不良少年為伍,為了金錢成為行竊慣犯,長期遊走在法律邊緣。因一條故事線再衍生另一條故事線,又因另一條故事線而發展出另一個完整的世界,家庭寬裕的少年攝影師小強愛上內心虛構的神秘少女形象,拼拼湊湊出看似合理的故事,每個人看見了部分的真相,每個人也同時被蒙在鼓裡。
⠀⠀⠀⠀⠀
「什麼是虛構?什麼是真實?風一吹,照片中的人就變得零碎,彷彿她是拼湊而來的。整個城市也是一樣,這是一個拼湊的世界,每個人看到的都只是一部分,並非真實的全貌。」
⠀⠀⠀⠀⠀
女孩凝視著自己的照片,照片裡的眼神斜斜盯著男孩的位置,男孩從那處望向了女孩,三個畫面在短短幾秒的剎那建構出抽象而立體的空間,似乎時而行走於夢境,恍惚置身於現實,台北就宛若一個庸俗沉悶、乏善可陳的夢,彼時是,現在仍是,人人嚮往自由,人人求而不得,無論你腳踏實地過日子,或是企圖與眼前困境對峙,都無可避免一步一步靠近背後的深淵。
⠀⠀⠀⠀⠀
「片中,大台北瓦斯球代表的是一個快要爆炸的東西,暗示著危險,楊德昌鏡頭下的城市好像都走在邊緣上,隨時會發生狀況,跟他的個性很像,因為他事一個很敏感、細膩的人,看什麼事情都覺得不太對勁。就像《一一》裡頭,洋洋喜愛拍人家背部,這其實貫穿了他所有創作,楊德昌在看人的時候,總看到別人沒看到的面向。」
⠀⠀⠀⠀⠀
⠀⠀⠀⠀⠀
最後,我們看的是《#一一》,最喜歡的一部。
⠀⠀⠀⠀⠀
以婚禮開始,以葬禮作結,這些都是平凡無奇隨處可見的生活,也會發生在我們成長過程中的事,卻以溫柔的電影語言交織成文化背景之下的共同回憶與課題,在多年後依舊發人深省。簡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是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代表性族群之一,也就是中產階級與中小企業,無須終日為錢勞心傷神,但人生不會因此而少些煩惱。爸爸 NJ 和幾名同儕合夥開創一間電腦公司,妻子敏敏是標準的家庭事業兩頭燒的職業婦女,兩夫妻膝下育有正在就讀北一女的女兒婷婷,和八歲的兒子洋洋,這一家人面對小舅阿弟的婚禮的同時也面臨長輩的腦溢血昏迷,NJ 甚至在圓山飯店巧遇了初戀情人阿瑞。
⠀⠀⠀⠀⠀
這個壓抑的中年男子,幾乎可以說是吳念真的化身,NJ 的父親形象,也可於李安「父親三部曲」中清楚察覺,傳統定義中一家之主的特質,如此衝突而缺乏溝通的家庭樣貌,從不同時代、不同年齡層都能窺見父親威權角色與早期家庭結構的瓦解。努力撐起一個家的背後,也有我們未曾發覺的浪漫餘暉,是不是人總有一天都需要在現實生活與理想愛情之間擇一呢?
⠀⠀⠀⠀⠀
在 NJ 與阿瑞的日本、婷婷與胖子的台北交織成了愛情詩篇,此端是自己久別重逢的年輕歲月,彼端則是女兒摸索愛情的未知期待,彷彿換了一個時空,婷婷也經歷了爸爸曾經走過的路,只是可能在愛與不愛之間就這麼毫不留情地一分為二。生活在台北,任誰都曾去西門町看電影,任誰都曾踏過無數次的武昌街,任誰都曾獨自佇立在車燈閃爍的路邊拼湊破碎的心,任誰都曾在吵雜壅擠的世界裡備感孤獨。
⠀⠀⠀⠀⠀
《一一》是時代的縮影,從街道、天橋、紅綠燈平凡的日常畫面裡我們看到光陰流逝的證據,也感受著台北獨特的城市韻味。《一一》更是社會的縮影,每個角色在我們生活中都不陌生,有先上車後補票,也有發乎情止乎禮,有看似美滿的家庭,也有複雜紊亂的鄰居,有為求利益不擇手段的嘴臉,也有盼以真誠待人的無奈。
⠀⠀⠀⠀⠀
「誠意可以裝,老實可以裝,交朋友可以裝,做生意可以裝,那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短視近利、投機取巧,許多企業奉行利益擺第一的宗旨,公司需要賺錢是天經地義,卻非以長久經營的角度思考,於現在的食安危機、黑心食品、詐騙猖獗、缺乏國際競爭力等層出不窮的問題上浮現,畢竟有所得的同時都必須付出代價,這些代價都將落在下一輩的肩頭上。NJ 憤而掛上電話,拒絕接觸公司決策,也許惱怒的不只其他人的反反覆覆,而是此類罔顧未來和台灣商譽行為,如此成就經濟起飛錢淹腳目的共業,之後則必須由洋洋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慢慢償還。
⠀⠀⠀⠀⠀
耐人尋味的名稱「一一 A One And A Two」,無論指的是兩個人、人與人,還是存在於每個角落的二元對立,也就是洋洋始終想捕捉的「後腦勺/看不見的後面」,都給人異常豐富的留白與思考空間,好與壞、對與錯、愛與不愛、真誠與偽裝、年輕與遺憾、喜宴與喪禮、送往與迎來,從楊德昌的鏡頭之下感受到的,是每個人看似互動密切又形影疏離的灰色地帶,更隱約透露出了一種反璞歸真的成熟心境。
⠀⠀⠀⠀⠀
⠀⠀⠀⠀⠀
(本文引述的文字除電影台詞外皆出自王昀燕《#再見楊德昌》一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
吳念真三部曲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天拿海報去裱框時,老闆說之前有人帶來一張破破爛爛的《童年往事》老電影海報,珍貴稀有又價值不斐,剛好也就在日前才重溫過《戀戀風塵》沒多久,金馬影展 TGHFF 便公佈今年將放映本屆金馬終身成就獎侯孝賢導演的兩部經典《童年往事》與《戀戀風塵》,果然大家對這些作品始終念念不忘,大銀幕朝聖一次就是賺到一次。可惜的是,細看才發現沒有一場對上班族是友善的,驚喜還不只如此,憑這兩部電影的票券更可以兌換更稀有而限量的是枝裕和《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實在扼腕,希望時間能夠配合的人本周開賣時千萬要把握這個難能可貴的機會,超級,羨慕。
金馬影展對這三部電影的介紹還是最迷人的:
▍《戀戀風塵》Dust in the Wind
阿雲和阿遠是青梅竹馬,也是家鄉山城街坊公認的一對。初中畢業,兩人先後到台北工作賺錢,生活雖苦,但過著過著,未來的路似乎也就這樣鋪出來了。然而,在阿遠接到去外島做兵的兵單後,日常戛然而止。生活只能濃縮在信紙上,魚雁往返之間,筆跡淡了,沒了,阿雲的心也走了。阿遠退伍返鄉,平溪線的小火車隨路蜿蜒,拾階而上,家在一方,氤氲綠霧中,阿公仍兀自在田中,不管被世界如何迎接或吞沒,記憶裡的美好與傷痛,都成了他叨叨絮絮中的浮雲泡影。
改編自編劇吳念真的青春成長故事,侯孝賢偕同李屏賓、廖慶松、陳明章,以充滿自然光影的長鏡頭、格框構圖、場面景深調度與幽遠音韻,梳理出台灣人共同的記憶。辛樹芬成為少年永遠的鄉愁,「阿公」李天祿初次走進電影,從此成了侯孝賢片中最深厚的情感力量。
11.17 〈二〉 21:10 信義威秀 13 廳
11.19 〈四〉 10:40 MUVIE
▍《童年往事》The Time to Live and the Time to Die
「這部電影是我童年的一些記憶,特別是對我父親的印象。」
導演悠悠開口,兒時往事如流光傾瀉:母親在廚房烹飪,手足們於榻榻米上嬉鬧,染有肺疾的父親永遠一張側臉端坐案前,與孩子保持距離,偉岸而遙遠,一如祖母回不去的大陸老家。那夜停電,家中支柱溘逝,祖母寵愛的男孩一夕長大,玩紙牌、打陀螺的無憂歲月,成了泡馬子、打群架的叛逆青春,更夾纏初戀的微甜酸澀。當至親相繼離世,現實惡狠狠壓在身上,少年徬徨無語,映入他腦海的,是那日午後陽光燦爛,陪祖母走在鄉間小路上,兩人一起採了好多芭樂。
侯孝賢「成長三部曲」最動人的一章,景框禪定、空鏡深長的新電影詩學,將鳳山老家的日式眷舍空間,冶煉出光澤剔透的生活感,以及看透生死的舒緩淡定,將自傳式的私密鄉愁,拓印成恢弘的時代年輪。
11.16 〈一〉 21:10 MUVIE TITAN
11.20 〈五〉 17:00 信義威秀 13 廳
▍《電影映照時代:侯孝賢與楊德昌》When Cinema Reflects the Times:Hou Hsiao-Hsien and Edward Yang
「拍攝這部紀錄片,對我後來走上電影之路,是一個非常、非常大的轉捩點。」
— — 是枝裕和
1993 年的台灣,那是個看電影前還要唱國歌的年代,西門町紅樓劇場仍是放映電影的戲院。在傳統文化孕育下成長的侯孝賢,帶著《戲夢人生》赴日宣傳;深受西方現代文化薰陶的楊德昌,則在台北拍攝著《獨立時代》。兩位風格迥異的導演,卻有著共同的使命 —— 以電影,留下屬於台灣的樣貌。
從歷史觀點切入,探討台灣因戰爭殖民所帶來的複雜文化結構,貼近日常的視角,記錄兩位台灣電影巨擘,如何用各自的鏡頭語言,在《悲情城市》、《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拍出台灣鄉村與都會的過去及現在。從中美建交、廟口露天電影院等活動中,爬梳政治對電影的影響,以及電影形式存在的各種可能。日本影帝柄本明擔任片中旁白,片長僅 47 分鐘卻彌足珍貴。
11.14 〈六〉 12:00 信義威秀 12 廳
11.16 〈一〉 13:40 信義威秀 12 廳
(持任一場《戀戀風塵》 或《童年往事》票券兌換)
11.20 〈五〉 17:00 信義威秀 13 廳
(童年往事:特別場,是枝裕和大師講堂)
吳念真三部曲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06/1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在這個動動嘴、敲敲鍵盤就可以在網路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時代,
最起碼的善良,是始終保持內心的理性,在現實世界管好嘴,
在嘴路世界管好自己敲打鍵盤的手…」
因為~~
比偏見更有力量的是換位思考,
比指責更有力量的是尊重,
比輕易評價更有力量的是對真相的等待~~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與眨眼不語的星子,對唱那首懷舊思念的《魯冰花》——追憶「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
——「這種霧,好像春天的早上才會有。」
這是1989 年上映的電影,由當年擔任編劇的吳念真,改編自鍾肇政的小說《魯冰花》,小說中的主角——古阿明,在遇見即將指導他的美術老師時,說出的一句看似不怎麼樣起眼的台詞;然而,這句台詞卻是那麼精準而又深刻,帶出古阿明他那細膩的觀察能力,與純真率直的表達。他的藝術天份就在那一瞬間展露無遺,這也同時把小說的背景舞台——因一口泉水而得其名的泉水村——位在丘陵地帶的水城鄉,適宜種茶的天然地勢刻劃出來。
歷經冬日休眠期的茶樹,到了春天氣溫回升,便開始萌芽。對古阿明來說,與美術老師的一面之緣,成了觸動他內在對繪畫創作的一陣春風。泉水村有一口源源不絕的清泉,雖能滋潤鄰近幾村的水田,卻順著地勢向他處匯集進附近水流,泉水村的居民一滴也享受不到;天然環境的條件差異,也象徵城鄉與都市,甚至與鄰村之間,先天發展上的優劣比較。而此時的台灣文學,也因鍾老富有寓意的文字,彷彿被注入一股春暖般,慢慢開始吐露出花意。
在時局動盪之時,搖曳綻放著文學的花朵
1960年,那時的鍾肇政35歲,《魯冰花》是他首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處於動員戡亂之時,小說開始在《聯合報》的副刊連載刊登,故事中帶著美學訓練與城市視野的美術老師郭雲天,走進隱匿在山林溪流間的小學,鍾老藉著郭雲天的視角,挖掘出尚未萌芽、埋藏在此地的藝術種籽——古阿明。郭雲天嘗試抹去過往那些陳舊、刻意模仿的創作思維,更直觀地接受眼前的自然,試圖向人們傳遞順應心性的創作思想。
「也許老師們都還有著從前的傳統觀念,認為畫必須畫得像、自然,其實這才是不自然的。小朋友有他自己的眼光,他們怎樣感覺,便怎樣畫,這才算真正的自然。」
正如他筆下的角色所說,鍾老一生以文字為鋤,開土闢地似的墾殖台灣文學的這塊土地,儘管土壤在先天上有些貧乏,但憑著熱切執著,鍾老筆耕不輟滋養土地。他以技巧性的書寫,批判當時的社會,不僅點出社會上貧富差距與農村發展的現象,同時也帶出教育體制跟黑金政治的問題。
《魯冰花》衝破戰鬥文學及反共文學枷鎖,使鍾肇政成為第一名在《聯合報》副刊登載作品的台灣本省籍作家,小說露出後受到廣大迴響,而在那之前,鍾老的作品十稿九退,歷經多少次的捶打雕琢,才練成如此一部跨越時代的巨作,裡頭雖沒有明確提到任何「客家」的字眼,然段落文字的內蘊裡,是能讀出道道地地「鄉土文學」的清香。
冒險培育文學幼苗,對得起天地良心
小說被改編成劇本,從文字轉譯成影像,故事以種植在茶園中、與茶樹相間的「魯冰花」,譬喻弱勢族群,像是路邊綻開卻不受人重視的花朵;裡頭還提到現代的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正逐漸取代掉過往,當花謝後用作茶樹肥料的「魯冰花」。
城市或有權勢者一步步地往上,但窮鄉僻壤的低下階級卻不時還得忍受飢餓、窮苦的生活困境。「光明:這兒並不缺少;但唯有其光明,相對地也就免不了有黑暗。光明與黑暗,原是永遠同在的啊....」——生死有命,每個人生來就並非是絕對平等,這在小說裡的文字或是電影的畫面呈現中隨處可見。
「祇有細微的,比那輕悄的樹葉聲更細微的蜜蜂振翼聲在飄浮著。魯冰花正盛開。一行行的茶樹間和一行行的魯冰花,形成綠黃相間的整齊圖案。」夾雜在中日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時局之間,鍾老的人生與創作,猶如化身為自身筆下的「魯冰花」,他不停努力以文字耕耘關懷台灣的文學,更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寄託予作品的角色,時而是郭雲天、時而又成了古阿明,他用更直觀、開放的胸懷去擁抱文學。
郭雲天和林雪芬兩人的情愫,在時光的流逝之間日漸萌芽,兩人往來的書信當中,也巧妙透露出鍾老對社會的擔憂,「我很擔心他不幸生根於一個極不適於成長的地點——其實我懷疑我國在那裏有較適宜的地點。」鍾老關切社會也批判人性,更強調其成長經驗中所觀察到的一切,那對文學養成是最重要的土壤養分。「如果我們不曉得有這麼株幼苗也就算了,當我們發見到它時,我們總得盡一份責任來培育它。這樣才對得起天地良心。」當年冒著被打壓的風險在副刊上連載,也成功以作品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寫作,是僅止於一人一筆的孤獨,而鍾老的創作超越文字,懷抱著更遠大的想像與願景。
故事到了尾聲,古茶妹哭倒在郭老師的懷中,「有時,小小的心靈仍會容納一個大道理的,正和一粒沙裡仍可裝進天地的道理一樣。」悲泣著那些遺憾與不公,是對命運亦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無奈與癱軟。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對比到電影中美術老師初訪茶園,聽見古茶妹唱著「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啊魯冰花」,那段純真歌聲所帶來的感動,撼動了數個世代的人們,或許對於 80 年代後的世代來說,至今仍深深感動著他們的是,那首電影中的主題曲;倘若沒有鍾老勤奮不懈地為台灣文學的灌溉與付出,又何來有這部影像作品的誕生。
遺憾的是,這朵花已在今年落下了地,再次化做為泥土。鍾老的精神與氣度,即使再過百年,也依舊是值得作為後世景仰的典範。每當夜空裡的星子閃爍眨眼,即使不語,也能看見他的家鄉如今又再次開滿了花。
被譽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一生筆耕、創作力旺盛,為客家文化打拚、為台灣文學四處奔走。鍾老的寫作沒有包袱、題材多樣,也開啟台灣「大河小說」的先河,留下《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等巨作。
(文章來源: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36152)
***************************
吳念真三部曲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謝春德,1949生於台中市,著名攝影家、藝術家。高中就讀一年即休學,當過鐵工廠黑手、廣告社學徒、郵局腳踏車管理員等。19歲便以前衛、超現實的風格,在精工社畫廊舉辦第一次個展。1970年代中期,謝春德與胡永、淩明聲、柯錫傑、莊靈、周棟國、張國雄、張照堂、郭英聲等人組成「V-10」(視覺藝術群)。1974年,謝春德召集吳念真、林清玄、馬以工與古蒙仁等作家及攝影家林柏樑與梁正居,記錄台灣景觀與人文。1976年謝春德再與胡永、鄭森池、李啟華主編《現代攝影》雙月刊,戮力推廣現代主義攝影。
謝春德曾為《時報週刊》攝影主編,以及MTV和CF的導演,代表作為王菲〈我願意〉MV、裕隆汽車與中興百貨廣告等,屢獲時報廣告金像獎。同時,他也是電影《兒子的大玩偶》、《金大班的最後一夜》、《老莫的第二個春天》、《殺夫》,與及雲門舞集、蘭陵劇坊、雅音小集、當代傳奇劇場、太古踏舞團、光環舞集、優劇場、表演工作坊等劇團的劇照師,亦曾擔任《今年湖畔會很冷》藝術指導。
謝春德早期個展有《古典的聯想》、《吾土吾民》、《窗與鏡子》、《時代的臉》、《家園》等等。1986年《時代的臉》攝影系列,謝春德為藝術工作者、文人學者以及影視演員如金士傑、席德進、三毛、趙無極等拍攝肖像。1988年,謝春德創作集結成《家園》一書。2002年發表《無境漂流》,集結數位後製與影像實驗的技術成果。2003年,投身餐飲業,與莊月嬌開設食方餐廳,名列全球百大餐廳之一。
2011年推出《Raw(三重)》系列,於第54屆威尼斯雙年展舉辦《春德的盛宴》,被選為當屆五大傑出作品之一。2013年歐洲藝術電視台ARTE來台拍攝謝春德專題紀錄片。 2013年,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謝春德回顧展《微光行/謝春德》。
謝春德風格多樣,意象猛烈,色彩濃豔,敢於直視人身慾望。近年,謝春德集中心力於視為最重要作品【平行宇宙】三部曲的創作,其第二部《勇敢世界》,以阿茲海默症老人為主題,於2016年發表個展,獲得廣大迴響。規模更為巨觀、結合影像、音樂及裝置藝術的第一部《天火》系列,於今年(2018年)9月在北師美術館盛大展出。
《天火》個展以「空間裡面的空間」、「多重宇宙穿越」、「超越死亡」為核心,將抽象概念全面實體化,謝春德藉此演繹自身的宏大生命觀,展演瀕死時的獨特領會,以及夢中與死神對決,隨後請求寬限生命的怪奇經驗。自言生命是撿來的謝春德,一方面透過《天火》展示生命有更多神奇可能的平行宇宙觀點,另一方面也寓意歷劫而回如浴火洗禮的重生感。
相關新聞
https://goo.gl/219A91
吳念真三部曲 在 吳念真作品同好會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吳念真 導的故事 3. 吳念真演的故事 4. 吳念真喜歡的故事 除了基本的禮貌、尊重之外,留言請盡量勿離題。如果是與本社團宗旨無關的留言狀況,為了環境整潔,會予以排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