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rolholic控制狂的走馬看花:D】
運動單元motor unit,以骨骼肌為例,指的是運動神經,以及它支配的所有肌肉纖維。運動神經傳遞神經衝動,讓它連接到的肌肉產生收縮。
運動神經的神經元(細胞體)位於大腦的運動皮質,腦幹或是脊髓中。運動神經元又分為上運動神經元與下運動神經元,它們有很長的軸突:上運動神經從腦部出發,連接到脊髓;下運動神經元從脊髓出發,連接到它要控制的目標:可以是骨骼肌——產生動作;或是顱神經——可產生表情、咀嚼、發聲以及吞嚥;或是連接到內臟器官。
美國西雅圖艾倫腦科學研究所(Allen Institute for Brain Science)及匈牙利塞格德大學(University of Szeged)研究團隊,在2018年合作發表了一篇研究,提出並命名了一個新類型的神經元:玫瑰果神經元(rosehip neuron)。
就像肌肉有不同的分類,神經元的分類方式也有不同的切入點,例如使用形狀、用不同的基因和蛋白質表現、或是電生理學特性(例如動作電位的頻率和適應性(adaptation))來區分。
Highlight蠻有趣的幾點:
1. 神經科學家發現,和一般的錐狀神經元比較,這個新發現的神經元樹突很濃密,狀似玫瑰花果,因而命名。
2. 這個玫瑰果神經元並沒有在囓齒動物的腦部(沒錯就是實驗常用的小白鼠)被發現,只有人類大腦中有。
3. 玫瑰果神經元是抑制型的神經元。
4. 玫瑰果神經元連接到遠端的錐狀神經元樹突。
目前雖然尚無更多的相關研究,不過科學家們懷疑,此發現可能可以解釋:為何一些腦部疾病的治療,在動物實驗中似乎有效,但轉移至人體時反而失敗。
以及,玫瑰果神經元有連接到錐狀神經元的樹突,而錐狀神經元發送指令,由下行神經路徑負責輸出,因此玫瑰果神經元,可能可以針對下行指令進行調控。結合我們已知,屬於抑制型的神經傳導,跟精細的動作調節十分相關。玫瑰果神經元對於動作控制到底有什麼影響呢?也是令人十分期待後續的研究結果。
參考資料:
Boldog, E., Bakken, T.E., Hodge, R.D. et al. Transcriptomic and morphophysiological evidence for a specialized human cortical GABAergic cell type. Nat Neurosci 21, 1185–1195 (2018).
吞嚥神經支配 在 張益豪醫師/張益豪耳鼻喉專科診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誰不想活到老吃到老?但其實難度很高喲,不難發現身旁很多長輩或多或少都有吞嚥的問題。
🥄🥄進食是一個很複雜的神經肌肉支配協同下的奧妙動作,粗略地可以區分成3個階段:
A. 口腔期:食物在口腔咀嚼、刺激味蕾、與唾液腺混合均勻。
B. 咽期:開始了吞嚥的動作,舌上提,將食物向後推。同時軟顎向後、向上防止食物入鼻腔。此時會暫時停止呼吸。
C. 食道期:食糰通過食道上方進入胃中。
🔖🔖🔖 以上三個階段只要有出問題都會影響到吞嚥的流暢度,而影響到進食。下方文章中將由「專業的語言吞嚥治療師」教你吞嚥小技巧喲,另外也有「吞嚥健康操」影片教學,一起幫助你改善吞嚥問題。
#語言治療師
#吞嚥困難
#張益豪醫師
吞嚥神經支配 在 劉博仁醫師 基因營養功能醫學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眩暈,會中風嗎?
劉博仁醫師
台中市澄清綜合醫院中港院區營養醫學門診主任,前耳鼻喉科主任
台北菁英診所功能醫學抗衰老中心
昨天處理好幾位眩暈患者,其中一位患者提出:眩暈會中風嗎?
記得一位時常罹患眩暈以及嘔吐的45歲的男性患者,從診所轉診到我這時,因為這次說話咬字不是非常清晰,當下做了一些神經學檢查,認為應該有中風跡象,我立刻會診腦神經內科,結果馬上安排住院,腦部核磁共振檢查確定是小腦輕度中風,後來化險為夷。家屬提出疑問:眩暈會腦中風嗎?怎麼那麼可怕?其實這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站在醫學的角度上應該是中風有可能一開始是以眩暈的發生來表現,其實這不僅僅是病患及家屬的擔憂,臨床醫師在面對這類患者時也戰戰兢兢,深怕一個閃失造成誤診。但是許多重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睡眠呼吸中止症、血管粥狀硬化、自體免疫疾病等等)的發生導致的眩暈症,如果不從根本疾病治療好,確實未來會增加腦中風的機會。
說到中風,就一定要跟讀者交代腦部的血液循環。在小腦、腦幹、內耳、後顱窩的血管支配是由二條脊椎動脈來支配,這二條血管會在顱底匯聚成基底動脈,而這些血管會供給這些腦組織的氧氣以及營養,當然如果因為這裡的動脈發生硬化、鈣化、血栓、血管剝離破裂等狀況,那頭暈、眩暈、耳鳴、走路不穩、頭痛、視力模糊、口齒不清、吞嚥困難,甚至意識喪失就有可能發生了。
那支配腦部的血管就這一條脊椎動脈嗎?當然不是,還包括二側頸動脈,當然頸動脈如果一樣發生了硬化、鈣化、血栓、血管破裂等狀況,腦中風也一樣會發生,只是症狀與脊椎動脈阻塞不同。
腦中風一般分為出血性中風(血管破裂)以及缺血性中風(腦梗塞),前者約20%,後者約80%,這就好比一個是溪流潰堤,水漫溪邊,造成房屋淹水,一個是溪水乾涸,溪邊植物缺水,土地無法種植。因為這二種中風處理治療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腦部電腦斷層或是磁振造影檢查提供了莫大的幫助。
我常被病人問:我的眩暈是不是中風前兆?事實上,確實有一種中風前兆,我們稱之為暫時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這就是俗稱的小中風(mini stroke),症狀比較輕微,大多只持續5~20分鐘,而且會在24小時內恢復。如果症狀超過24小時就稱為中風。原因很簡單,就是上述提及的動脈供應腦部的血液循環發生阻塞,使腦部缺氧的部位突然短暫缺乏氧氣和養分,導致那個部位所管轄的功能暫時減退,但是當血塊被沖散或溶解後,腦部的功能也立即恢復。小中風的症狀和腦中風類似,只是在持續的時間長短和嚴重度不同。
那如何能知道支配腦部的血管有沒有狹窄或是阻塞?一般可以血管超音波來檢查頸動脈以及脊椎動脈,當然腦內的血管則還是必須靠磁振血管造影(MRA)才能一窺全貌。摘自新自然(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