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院長的專責病房日記》
北榮高壽延副院長,2013年我認識他時,人已經苦不堪言。當時他是台北榮總口腔外科主任。而我「流浪」了三家醫院,每日發燒38度,右臉唾液腺腫大疼痛,一天會冒出幾次一個大魚丸⋯⋯過會兒又消失。
歷經幾次檢查,從判斷細菌感染,變成唾液腺結石⋯⋯住院快一個星期了,沒有什麼改善,終而打電話請教這位哈佛大學回來的名醫會診。
本來我躺在振興醫院,想自己帶著病歷過個街至榮總看他,請教他的意見:他卻二話不說,脫下白袍,穿著運動服,跑到振興醫院。「病人,不要動!」他說。
一入病房,他會診相關資料,即建議振興醫院要打最後一線抗生素:文茜現在已經是臉部蜂窩性組織炎!
之後在他的建議及振興院長魏崢的協助下,我才發現全球包括瑞士、法國、美國,只有九大醫院有解決我的疾病的顱部內視鏡手術。
幸好我的美國舅舅找到了其中之一紐約西奈山醫院,之後我從台灣搭機轉診至美國,以內視鏡手術取出石頭:第二次又插管麻醉,把顱內所有腺體的濃,全清乾淨。
前前後後,也折磨了快兩個月。
病痛期間,每個對我伸出手的,幫我度過生命大難關的人,他們都是我永遠的恩人。
如今高副院長又當起更多不幸染疫患者的大恩人。他每天守在北榮COVID 19專責重症病房,還天天寫下日記。
那天他走入專責新冠病毒病房,看到我送的小心意:香蕉,彼此打電話問候。我問他,一切可好?
他回:「不怕死的小弟和護理部主任每天來前線專責病房,為醫護第一線人員打打氣!」
「我,全身充滿抗體!!」
⋯⋯以下是高副院長近日的三天日記。
透過他的記錄,我看到一位卓越醫者的冷靜、慈悲、使命感,以及身處危險中依舊不變的幽默風趣。雖然他帶著N95,穿著防護衣,而且年近退休。
* 6/26 週六
許院長指示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開
全國80 台北24
B107 13/30
週末路過瞧瞧108護理站正交班中,兩兩交班、白班話不停、小夜聚精會神,合起來就很熱鬧非凡。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雖更少了,剩下不容易照顧,得再拖。
B098 13/36 正準備辦出院,通電話恭喜他。聽起來真的是很高興。
B087 15/34 需要每兩小時翻身的病患不在少數,聽副護理長表示:這一批比起原先修繕前輕症的一群,照顧起來有如天壤之別。
Cov+長照:難
Cov+長照+重症:更難
目前的CU就皆如此;醫療資源的投入極大。
B077 15/22 看起來大家又忙著着裝入艙了,由於78併入77,明顯房間內病患多起來。
B078 併入77後、將可作為一採陰後篩檢患者收納區。
綜上,防疫病房佔床率降低了,局部合併來發揮照顧的最大效益屬必然。
目前留置在專責病房的患者,久了沒能出院,許多都是高齡、臥床,相對也不好照料。即便Cov輕症區、還要看病患屬性樣態。
記得前兩天和明主任在思源通道上遠遠就瞧見胸腔部陳育民主任龐大的身形一個人匆忙走過。
在這場戰疫區中,育民就像古寧頭戰役和823炮戰時的金防部司令,直接面對敵軍炮火前線的戰地指揮官,拖著前陣子病一場的身體還這麼拼命、著實令人敬佩。
我們從去年二月起、一成立防疫會和防疫指揮體系,感控團隊傳染病科和急診部也都是整個單位投入戰場,起頭大小事每必問感控行不行可不可,連條路怎麼走都像在下"陷井棋"一樣。
偶像看到復德疲憊走路的神情和會中小閉眼睛即知分明。急診室絕不是好待之處,鴻章前兩年的山海關前險險走一回、依然強悍守住邊關、每每看到急診人員的重裝、分艙、篩檢,至今守住門戶、未見醫護人員出狀況。
當然今年五月起的防疫動員不只醫護、乃至所有指揮體系、醫企行政、後勤協力支援,都比過去規格更高、更深、更廣、也更靈活,單就前後兩年的個案數、床位數即知。
去年少數個案的"遭遇戰"累積了寶貴經驗給今年的"陸海空系統戰"得以快速有效的動員面對。
從今年第一個個案警報響起、迅速建立大量專責、資源爭取、順利照顧大量輕重症、體系應對有分,才能進而得以支援篩檢、支應大量疫苗注射。
以上在未來病歷經驗分享絕對很豐富足夠了。
回想在去年從TO31和中正144接敵作戰至今思源專責病房成立、收治高峯、至今疫情稍緩,北榮團隊有這麼多阿信、真是可貴。
回首天天下水、週週打球、恍如隔世!😶
* 6/28 週一
晨防會院長再度指示:
1、疫苗注射的重要性、政府特案團體注射也宜北榮量能請家醫部妥適規劃。
2、整體專責病房、隨疫情趨緩,病患漸少,進入整併期,空出的思源78暫收納疑似新冠、須入住但已一採陰患者。RCVB負壓隔離CU,目前先收治CM重症病患。
3、專責病房再增負壓隔離病房一案,委侯副和相關部門研議擬案。
4、鑑於北榮已有豐富Cov醫治經驗、委黃副研議教育課程分享國人(醫院&大眾)
5、⋯其他有點忘記了。
今全國60例、台北22例
整體專責Cov病患、持續出多入少。
B107 8/30 由週末13位劇降至8位,但剩餘病患多是高齡又Bed ridden、照顧起來格外辛苦。
王佩琮副護理長親自下海加入群鶯照護行列,協助翻身、餵食…。
難怪大夥像是時空穿梭、全嫁到了欽察汗國。~勤擦汗國~都濕透透才出得來。
一個白班遇到需翻身、餵食⋯麻煩的照護、有時甚且進出不只三次。
CVSB CU 3/6、2位仍用葉克膜、T031要來1位新朋友須用葉克膜 。
丁玉芝副護理長每遇明主任都會很專業慎重的回報血氧濃度、凝血⋯等Data;明主任年輕時在CVS CU、POR,所以在此每回來、都不敢怠慢。我實在在私下忍不住想告訴她們、明主任在別的地方都不問這些東東啊!免啦、明主任來給大家打氣的,不過還是憋住、不吭聲!離開時給大夥按👍!
B097 8/17 尚婉明副護理長每回可就滿分笑臉迎面而來。今天笑得最開心了,CU病患剩不到一半、當然剩下的多半也比較難照料。
開心之餘、秀了一下銓誠基金會,英業達葉國一董事長捐的保低溫背心,看起來很輕、隔離衣太熱時、內襯保涼的背心,挺有用。
B098 14/36
朱紋瑩護理長坐鎮,交接班護理師這樣多,都在衣服上鉛字筆寫上名字、有些用貼的,也難怪、大病房許多護理同仁調來調去,誰也記不得每位名字,大字貼身上、不也可乎!免寶寶裝就全用粗鉛字筆寫名字。
B087 18/30,其中15位依然是士林檢疫所長照病患,7月2號解隔日近了、一次全清空。
B077 12/22、 怡惠副護理長表示週末9個月大的小朋友已母子均安出院回家了,另外本院NP姐早也已帶著9歲兒子回家去了。二人同住母子檔皆出院,就剩下夫妻檔。
B078 9/22 9位一採陰患者入住,病情呈現多樣化,照顧的R和護理師都搖頭同表病情嚴重。
RCUB 6/18 已入了6位,看起來護理長滿緊張會不會真收Cov,大夥習慣RTCU大通艙照顧,突然加了前室、隔音太好反而有點麻煩又緊張。護理長明白表示、擔心裡面出狀況!離開前阿長手指天花板、要請工務室抓漏。
總之、未來病患再降、空了趁機修修是可行;至於增加專責負壓隔離CU病房,方案該如何選擇,靜候佳音!其實暫時都不動、該也是選項之一吧!
小夜、天母運動公園400米10圈,和游1公里差可比擬!
戴N95下水不知感覺如何?一定不容易嗆到吧!
未來北榮Cov課程分享,怎麼樣辦該思考,一、兩天課程效果和內容都不會比現行它院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倘以長期每週六播放預錄的兩小時線上課程,不但內容可涵蓋面廣,和全國分享北榮豐富經驗、該當不錯,怎樣都不該只操到感控、胸腔團隊,最近他們都被操到快不行了。
希團隊醫護保持戰果、疫情緩、病患減;所有程序流程不能簡,永保平安!
[註]全台2000萬老少朗朗上口的英文字
~Delta ~
* 6/27 週日
高層視訊會在週日1700
三大議題
1、配合中央PCR降價
常規3500
急件4500
2、疫苗注射依照規範安排,留意隨時變動。
3、北榮防疫收治Cov經驗、預作規劃經驗分享。
全國89 台北33
B107 13/30
隨著北市疫情舒緩、數字停留在13。
CVSB CU 3/6 不增真好。
B097 CU 8/17 患者週六、日CU進出呈現停滯非壞事,重症靜待變輕症、另無新入重症。
B098 13/36 今日也是白班小夜進出各一、恰恰扯平。
B087 15/34 由於收的是前兩天原先陸續入住的長照病患,也並無變動。
B077 13/22 今輕症痊癒出2位、明再出1位。
B078 陸續上5位,但雖一採陰、待二採解隔,二採間隔期依舊不能掉以輕心,隔離防護依舊在、有得小夜班喘忽忽的忙!
隨著北市的疫情漸緩,新案連續多日不到50位,這也反映了我們病人收治的實際狀況。
希望幾個重要的大型批發市場早日恢復正常,中央的PCR降價和精準篩檢政策配合的天衣無縫,北農圈篩似已箭在弦上,由於流動來往人口多,情況和封閉的單位來比較、更要複雜一些。
我們北榮病檢能量一流,大量收案池化PCR檢測、又能再一次為北榮爭光獲殊榮。那怕費用少了些,為國家社會盡一分力責無旁貸;一向淡定的病檢周主任聽到這麼多掌聲喝采之餘,不免要再回頭問問大家:各位到底仔細讀了我去年10月發表的精彩paper沒有?
5/10000這個摩術數字、疫情消失多年後將會在教課書中見到。周主任將留名青史、不是報紙喔!😆
——圖片來自北榮近期從京元電子到北農群聚感染,帶北榮團隊為國奉獻,進行全面核酸檢測的陳威明副院長。
向著炮火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請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6ebRQXZfOLrKALxwUh84Sg並開啟🔔
1} 衝突緣由
起初是,4月13日齋戒月開始,以色列嚴格控管東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民眾行動,封鎖「舊城」的「大馬士革門」,巴民抗議發生零星衝突。再者,加上最高法院原定5月10日,要審理巴勒斯坦6戶家庭是否會被強制驅離的案件,也就是以色列原地主說1948年前就擁有這些家庭居住的土地,這些家庭是1956年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這裡,以結束他們的難民身分,居住在此約65年,這起案件也引發抗議聲援,最高法院宣布延後審理。最終,巴民抗議不斷,以色列警方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人受傷,哈馬斯最後通牒要求以警撤離清真寺,但以警未理會,哈馬斯朝耶路撒冷發射火箭砲,這是2014年來首次,以色列也空襲加薩,雙方連日交火。
2) 衝突利益
訴訟纏身的納坦雅胡組閣失敗,現正由「擁有未來黨」領導人協商組閣,將決定納坦雅胡是否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以巴爆發新衝突,對納坦雅胡來說,既可轉移訴訟案的焦點,還可激發全民愛國心,且在國家面臨威脅當前,對手組閣也受影響,納坦雅胡藉此強化自己是唯一捍衛國家安全領導者的形象,拉抬聲勢。
3) 巴勒斯坦
經濟學人觀察說,3月的選舉中,選民不關以巴衝突,經濟和內政才是重點。
4) 以色列暴動
多個城市出現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相互攻擊,納坦雅胡形容是無政府狀態,暴動嚴重的中部城市盧德市市長說是爆發內戰,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約占以色列總人口20%,擁有以色列公民身分,但認為被當作二等公民看待,最新衝突引爆阿拉伯民眾長期以來的不滿。
{內文}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會盡一切努力,讓以色列脫離選舉輪迴,我們將組成一個強力的政府,不是癱瘓的政府,會是一個有行動力的政府。」
CBS主播:
「以色列政治動盪持續擴大,總理納坦雅胡這周組閣失敗,反對黨領袖,前記者亞伊爾拉皮德,現在有機會擬定自己的權力分享計畫,希望能結束幾年來的政治僵局,但納坦雅胡的政治前途,依舊充滿變數。」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信誓旦旦會成功組閣,但未能說服政敵合作,面臨政治生涯大難關,恐終結連續12年的執政,最新一回的選舉,支持者也厭倦政黨惡鬥,疲於兩年四次大選,不再有動力去投票,陷入困境的納坦雅胡,碰上新一波以巴衝突,發現扭轉聲勢的機會。
聲音來源:影片拍攝者:
「讓全世界和歷史見證,他們轟炸阿克薩清真寺,他們要把讓在阿克薩清真寺裡面的我們無法呼吸。」
聲音來源: i24News記者:
「我們聽到警報聲響,大家都趕忙逃跑躲避,我們剛剛聽到很大的爆炸聲,現在又聽到爆炸巨響,同樣在耶路薩冷。」
舊傷口引發新紛爭,以巴百年歷史難題,兩族群爭奪同一塊土地,起於殖民貽害,國家認同、民族價值和宗教信仰催化衝突,這回主戰場就在巴勒斯坦視為未來首都的東耶路撒冷。
影片旁白(不上super):
「1967年時,以色列占領控制整個西岸,包括東耶路撒冷,以色列接著使出高度爭議性的招數,他們宣稱耶路撒冷東邊,和周遭的27個巴勒斯坦村莊,現在都是以色列的一部分,他們清除掉分隔耶路撒冷的綠線,劃出新的市政邊境,宣布耶路撒冷統一,是以色列的首都。」
以色列自立首都,未獲絕大多數的國家承認,耶路撒冷的地位問題,也一直是以巴和談的最大難題,東耶路撒冷依舊是國際認證的被占領地,4月齋戒月以來,以色列高壓管制巴民在該地區的行動,加上巴民驅逐案,讓情勢更加緊繃。
影片旁白:
「耶路撒冷一周來情勢緊張,6個巴勒斯坦家庭,面臨迫在眉睫的住家驅逐令,位於「謝赫賈拉」地區,數天來,民眾聚集抗議法院下令驅逐巴勒斯坦家庭,改讓以色列定居者取代,以色列提出土地持有者的訴訟,以色列警方終結抗議,逮捕數十名抗議者,最終封閉整個社區,阻擋公眾集會。」
以色列多年來蠶食鯨吞巴勒斯坦居住地,方法之一就是「收復」失土,指控巴民住的土地,在1948年以阿戰爭前,屬於以色列,基於以色列法律有權收回。
巴勒斯坦住戶 Nabeel al Kurd:
「法官提供我們選擇,以租戶的身分留下,這樣可讓我們有保障,但這就表示土地是猶太人所有,我們身為居住者拒絕這個選項,如果我們付租金,就表示我們承認他們的所有權,我們沒有權力給他們所有權。」
這些面臨驅逐的巴勒斯坦家庭,則是因為以阿戰爭後流離失所,約旦和聯合國合作將他們安置在東耶路撒冷,給予他們土地和房屋權,但在被要求遵守的以色列法律下,卻無權收回失去的土地。
bar 以色列控管東耶路撒冷 遭控壓迫巴民權益
21 巴勒斯坦回應 000010-000022
巴勒斯坦國家倡議黨主席 Mustafa Barghouti:
「根本的原因是,以色列54年前占領我們,占領形成一個迫害、種族隔離和欺壓的系統。」
耶路撒冷發展組織會長 Daniel Seidemann:
「政府說會修繕東耶路撒冷,急需整修的學校,這些學校破舊不堪過度擁擠,但學生必須按照以色列課程上課,這是巴勒斯坦從1967年來就持續拒絕的,巴勒斯坦小孩可以在良好環境上學,只要你們願意出賣國家認同來交換。」
而將戰線擴大到加薩的引爆點,就是集合三大宗教聖地的「舊城」,在以色列突襲,伊斯蘭教第三大聖地「阿克薩清真寺」,造成數百名巴勒斯坦人受傷,以色列軍方無視統治加薩的,哈馬斯組織要求離開清真寺的最後通牒後,引爆連日交火,哈馬斯朝以色列發射上千枚火箭炮,還是2014年來首度攻擊耶路撒冷,以色列強力炮火空襲加薩,造成平民死亡。
巴勒斯坦民眾 Abdalhameed Hamad:
「以色列殺人,但沒人對他們究責,全世界都在看,沒人關心以色列殺害小孩或婦女,沒有人要求以色列負起責任。」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不久前,我們殲滅了多名哈馬斯高階指揮官,包括加薩市軍旅司令和其他指揮官,這只是正要開始而已,我們會以他們無法想像的方式打擊他們。」
沒能解決政治僵局的納坦雅胡,要靠保家衛國,拉抬低迷的聲勢,以色列軍方表示,鐵穹防禦系統攔截下9成哈馬斯發射的火箭炮,外敵威脅也凝聚全民向心力,槍口要一致對外,納坦雅胡塑造自己是國家不可或缺的領導者,施壓正進行組閣的對手,但巴勒斯坦牌,真有這麼好用嗎?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這是相當引人注目的,在觀察以色列選舉造勢時,如果你是在以色列之外的地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在西方和中東,依舊吸引許多關注,外界也預期,在以色列這應該也是件大事,以巴衝突在以色列應該是大事,但實際上卻不是,在選舉活動上,這不是大家所關心的議題,大家關心的是經濟,關心政教問題,談論納坦雅胡和他執政的方式,但在選舉活動上,單純沒聽到巴勒斯坦議題。」
納坦雅胡還靠西方國家的支持,鞏固政權,美國前總統川普,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還認證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但拜登政府的支持,顯然不會有川普那麼慷慨。
經濟學人中東特派 Gregg Carlstrom:
「我想觀察和美國的關係,這是以色列最重要的外交關係,納坦雅胡和民主黨執政的政府關係不佳,數十年以來都是如此,許多民主黨都對他感到憤怒,不單因為他和川普關係親近,他還公開敵對歐巴馬政府,納坦雅胡和民主黨政府,有史以來就無法好好合作。」
而且這波衝突,還造成以色列多個城市引發動亂,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互相攻擊,警方增援部署,兩族群合居的盧德市,更陷入全面暴動,納坦雅胡宣布盧德市進入緊急狀態,這是1966年以來首次,盧德市長更說是爆發內戰。
以色列總理 納坦雅胡:
「我要告訴以色列人民,我不在乎你們是否熱血沸騰,你們不能把自己當成執法者,你們不能任意抓捕普通的阿拉伯裔市民,對對方處以私刑,我們同樣也不會坐視,阿拉伯裔民眾私刑猶太民眾。」
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爆發長期以來遭受歧視的不滿,聲援巴勒斯坦人,納坦雅胡面臨內憂外患,但政治舞台充滿變數,對手組閣也失敗的話,納坦雅胡看來已為第5度選舉做好準備。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oswfxUDFLY
向著炮火線上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9年到2020年,全荷蘭將舉行一系列紀念「解放75週年」的活動。在荷蘭Vught集中營紀念園區有一句標語:「紀念即思考(Herdenken is nadenken.)。雖然那些在寒冷、飢餓和炮火中渴求一片奶酪的日子已經遠去,然而身處和平年代,紀念的意義和價值在於:它提醒著我們,和平的到來並非理所當然。
* 荷蘭的服裝租賃服務讓你定期穿上心儀的新衣服,還能避免時裝生產過剩?
還在擔心參加跨年晚宴或其他重要活動時沒有合適的衣服穿嗎?今年三家由年輕女企業家創辦的服裝租賃公司在荷蘭成立,這三家公司關注的是一種更可持續的穿衣方式——衣服在穿過一次或幾次後不會被扔進櫥櫃或垃圾袋里,相反,它們會通過網站或實體店等平台被一次又一次地借給顧客。通過這樣的方式,時裝業也會相對減少服裝的生產量。
時尚雜誌《Vogue》荷蘭版主編林克•切普科馬(Rinke Tjepkema)並不認為租衣服是一種轉瞬即逝的趨勢。林克表示,「我不知道它是否會變得特別受歡迎,但它的受歡迎程度毋庸置疑在逐步增加。人們總是想要穿點新東西,再加上像Instagram這樣的社交媒體鼓勵人們每次都展示一些不同的東西,而服裝租賃公司就滿足了這些需求。」
「女人希望自己的衣櫃裏有各種各樣價格實惠的衣服,快時尚品牌可以滿足她們的需求,但這是不可持續的。而一個裝滿可持續衣服的衣櫃,對大多數女性來說是負擔不起的,」五月開始營業的「旋轉衣櫥」(Spinning Closet)的麗莉婭•普蘭吉安(Lilia Planjyan)指出。
基於此,一種減少浪費並滿足衣服多樣化需求的方法就呼之欲出了。麗莉婭說,「我們認為,荷蘭的市場已經準備好了。人們對時裝業造成的污染已經有了足夠的認識。且共享經濟在這裡是成功的,荷蘭還有良好的物流網絡。」
* 【荷蘭公司獲批生產乳腺癌靶向仿制藥,藥效相當,價格大降】WHO日前批准了荷蘭某公司生產仿制藥,藥效及安全性相當,價格下降65% 。
* 荷蘭博物館訪客人數創新高!越來越多荷蘭人愛逛博物館
作為世界文化藝術的領先者之一,荷蘭擁有一千多座博物館,而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密度更是位居世界第一。
近日,荷蘭博物館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訪問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的人數創下了270萬的新紀錄。除此之外,梵谷博物館和安妮·弗蘭克故居的熱度也不低,分別以210萬和130萬的訪客人數緊隨其後,NEMO博物館和市立博物館則以67萬的遊客並列第四。
今年為什麼有這麼多遊客來荷蘭呢?據瞭解,在到訪國立博物館的這些遊客中,有許多是來自荷蘭當地的市民,他們是前來欣賞三場備受矚目林布蘭特展的活動。
國立博物館館長塔可·迪比特斯(Taco Dibbits)說:「超過一百萬的博物館參觀訪客是荷蘭人,與去年相比有所增加。參觀博物館的遊客比例是40%的荷蘭遊客和60%的外國遊客。
其中在梵谷博物館的「霍克尼–梵谷:自然之樂」 (The Joy of Nature)展覽中,荷蘭遊客的比例佔到最高,在36萬的訪客中,有13萬是來自荷蘭。
而最不吸引荷蘭國內遊客的是安妮·弗蘭克之家。安妮·弗蘭克之家的負責人羅納德·利奧波德(Ronald Leopold)表示:「我們認為大約10%的遊客是來自荷蘭。」
(圖片來自Pixabay)
* 荷蘭超市推廣聖誕節新年素食食譜,今年聖誕節、跨年你願意吃素嗎?
荷蘭動物福利組織負責人表示,今年荷蘭的超市傾向於在聖誕節雜誌上分享更多素食食譜。荷蘭超市雜誌中鼓勵大家食用素食的食譜已經佔到了42.2%。這是首次荷蘭排名前11位的超市一起分享食譜,且素食食譜的數量總體增長了40%左右。
動物福利組織研究了餐點中的主食和配菜來檢查食譜中是否包含肉或魚。該組織表示,儘管大約80%的主菜仍以肉或魚為主,不過素食份額主要在配菜、早午餐和下午茶實現了增長。
聖誕節及新年跨年似乎是一個無肉不歡的節日,不過為了大自然的平衡發展,我們是否可以在飲食習慣上做一點改變呢?
* 荷蘭人仍然擁抱傳統娛樂方式,愛看電視、聽音樂會
荷蘭社會文化規劃辦公室(SCP)表示,隨著Netflix等線上媒體服務的興起,儘管人們使用媒體的方式在逐漸發生變化,但傳統的娛樂方式以及像電視、報紙等媒體消費方式在荷蘭仍然深受歡迎。荷蘭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去年音樂會吸引的觀眾人數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根據荷蘭社會文化規劃辦公室的媒體趨勢報告,從看電視到使用流媒體,轉變最為明顯群體的是年輕人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
儘管串流媒體的使用頻率有所增加,但荷蘭人並沒有全盤接受因不斷變化的媒體格局帶來新的可能性。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使得人們有更多的機會在戶外使用媒體,但社會文化規劃辦公室卻發現人們更傾向於在家裡使用媒體。大部分的荷蘭居民仍然習慣於紙質閱讀、觀看電視節目以及收聽固定的廣播頻道。
社會文化規劃辦公室說:「此外,荷蘭人使用媒體的時間也沒有改變。」 人們主要還是在早上閱讀,白天聽廣播,晚上看節目,深夜讀書。
荷蘭中央統計局表示,音樂會在荷蘭仍然十分受歡迎。去年,荷蘭的古典音樂會和流行音樂會吸引了近970萬遊客,與2017年相比增長了6%,並刷新了紀錄,而流行音樂會仍是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音樂會,吸引了80%的遊客。
* 你想足不出戶就能上班賺錢嗎?在荷蘭,在家辦公正變得越來越普遍。
在荷蘭,選擇家中辦公的工作方式正越來越普及。根據荷蘭中央統計局週三發佈的數據,至少在一些時間段裡,荷蘭在家工作的人數從2013年的280萬增加到了2018年的330萬,這佔到了就業總人口的37%。
遠程工作在荷蘭最普及的地區是Randstad(包括荷蘭四大城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烏特勒支以及海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是在人流量大、交通擁堵的地區。此外,也有通勤時間短且在家工作的人數比例很高的地區,例如在哈勒姆,儘管這是荷蘭通勤時間最短的地方,但仍有42%的人選擇有時在家工作。
除了交通和通勤時間外,區域之間的差異還源於地區間存在的不同工作類型。
某些行業(如金融服務)比其他行業(如在酒店行業工作)更適合在家工作。 從事信息和通信、教育、金融服務、專業商務服務和能源供應這五大領域相關工作的家庭辦公人員佔總家庭辦公人數的60%。在這五種行業中,超過四分之一的工作機會位於阿姆斯特丹,代爾夫特,韋斯特蘭和烏得勒支地區。
* 除了玩遊戲看電影,VR眼鏡還能用來止痛?荷蘭公司研發VR眼鏡抗擊慢性疼痛。
近日,據荷媒消息,荷蘭弗里斯蘭省的Reducept公司憑藉使用虛擬現實(VR)眼鏡來對抗慢性疼痛的想法贏得了聯合國的「世界信息峰會大獎」(World Summit Award)。
在荷蘭,有成千上萬的人遭受了無明顯原因造成的慢性疼痛。人們通常會使用藥物來緩解疼痛,但藥物的開銷很大且不一定有效。不過,Reducept公司的創始人和心理學家路易•贊特馬(Louis Zantema)表示,「通過訓練大腦,我們就可以很容易地影響人們對疼痛的感知。」
贊特馬說:「那些戴上VR眼鏡的人會真正地瞭解他們自己的神經系統。」 在虛擬世界中,疼痛是具象的。從感到疼痛的地方開始,比如在下背部,患者會看到這些痛感以小紅球的形式出現,而這些疼痛點可以像射擊遊戲一樣被擊中。當綠燈閃爍則表示「擊中」了疼痛的部位。在消滅掉所有小紅球之後,遊戲進入到第二階段:脊髓正念冥想練習,最終遊戲將在大腦中結束。
贊特馬說:「在這當中,我們獲得了一種心理上的技巧,這種技巧也同樣適用於創傷處理。用戶進行的是一項困難的練習,其中穿插著對疼痛的強烈關注。
拉德堡德大學醫學中心的外科教授哈里•範•高爾(Harry van Goor)說,這種療法實際上對大腦有影響。他在四十個人身上進行了測試,併發現當有人戴上VR眼鏡時,大腦對疼痛的反應不太劇烈。
Zantema表示,這是因為你通過一系列的療法欺騙了你的大腦。他說:「如果人們感到某處疼痛,這種信號會從我們的身體傳遞到大腦。而大腦對這種情況會有不同的反應,慢性疼痛患者的大腦會做出高度敏感的反應。」
他將這種反應比作恐怖電影。「人們感覺到身體的緊張是不真實的。通過治療練習,人們可以恢復神經系統,因為大腦相信治療是真實發生的。」
教授說,慢性疼痛給醫療保健帶來了巨大壓力。人們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在止痛藥上,而這些止痛藥會讓人上癮或引發抑鬱症。不僅如此,止痛診所的排隊也排的很長。」
據萊瓦頓市的物理治療師克里斯•里特瑪(Chris Ritsema)稱,使用VR眼鏡可以緩解這種壓力。里特瑪說:「我的客戶抱怨了很多年,並且已經嘗試了各種辦法。起初,他們覺得鼻子上戴這樣的眼鏡很奇怪,但經過幾次治療,他們發現了一些改變。」 據他介紹,他們明白了疼痛產生的原理以及處理的方式。
* 荷蘭國王聖誕演講不同以往:接受不完美,學會傾聽彼此
荷蘭國王威廉·亞歷山大(King Willem-Alexander)發表了一年一度的聖誕演講,這是他即位以來發表的第七次講話。今年,國王討論了自由並呼籲大家學會傾聽彼此。
國王說:「自由是燃燒在荷蘭人心中的一簇火焰。但是自由是有代價的,它需要正當的理由,以及給予彼此空間和寬容的意願。」
他認為,荷蘭是一個成功的國家,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團結一致。「即使情緒有時會高漲,但荷蘭人民仍會團結在一起,而這就是我們的力量。這樣的力量不僅為國家的出色表現做出了貢獻,更為國家人民的幸福做出了貢獻。」
「與此同時,年輕人尤其應該給自己一些空間」,國王說,懷疑,悲傷和不安全感本來都是生活的一部分。
「作為自由的人,我們希望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的美好,但如果沒有達到預期,我們會自責,我們會反思自己,我們會設立過高的目標,因為我們想向世界展現自己最完美的一面……然而事實是,沒有人是完美的。」
「幸福來自於我們與他人之間的聯結,我們不應該忽視彼此。我們應該要互相傾聽並理解對方……你可以注視著對方的雙眼說‘沒關係,一切都會好的’,而這將會幫助到許多人。」他說,「一對傾聽的耳朵,一雙接納的手,或是一個可以依靠的肩膀,對於我們來說是最棒的禮物,並且這些的存在並不僅僅是在聖誕節這一天。」
向著炮火線上看 在 向着炮火前进第1集- YouTube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向着炮火 前进第1集欢迎订阅本频道。本片由海润传媒带给您。 ... <看更多>
向著炮火線上看 在 走進炮火中線上看- 電影- Gimy劇迷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走進炮火中劇情:|HD|《向著炮火》講述1950年8月8日,大韓民國國軍與朝鮮人民軍在慶尚北道的盈德進行巷戰,吳張帆[2](崔勝鉉飾)和幾名學生兵協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