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書《有你,更能做自己》
做你的下一任伴侶-鄧惠文醫師
出版社送我一本書《每個妻子都該有的六任丈夫》,這位男性作者的觀念非常有意思。主旨是一個女人的婚姻可分成六個階段,需要六個「不同的」老公!別嚇壞,所謂「不同」,可以是做法、角色互動的不同,不一定需要改嫁。作者就說他剛「榮任老婆的第三任丈夫」,意思是:前兩個階段任務達成,他已經成功轉型,迎接下一個階段。
婚姻生活中,夫妻首次面臨「換角」大考驗,大概就是孩子出生時。有孩子前,先生可以週末帶太太出去玩、吃大餐,風趣又有行動力。可是一旦有了小孩,太太至少有兩年會被幼兒綁住,不方便遠行,此時先生若還一直在關注要去哪泛舟、溯溪,就很顧人怨了。太太會擔心先生為什麼定不下來,甚至心寒:「我整天都得待在家裡,你竟然只想往外跑,是不是不想跟我待在家?」如果先生轉變成喜歡烹飪、做家事、買日常用品、喜歡逗小孩玩的居家型老公,夫妻生活會比較和諧。
等到孩子大了,如果先生仍停留在「居家老公模式」,整天嘮叨、管東管西,而此時太太想運動恢復身材、準備二度就業,可能會覺得先生是個很無趣的老男人,甚至覺得「外頭的風景比較好」。
作者提醒:「男人啊,你要有自覺,六個階段都要調整,不然你可能會被fire(開除)掉。」其實,反過來講也是一樣的,每個老公也都需要六任老婆。我常跟來諮商的夫妻說,不要因為當初結婚的承諾是什麼,就一直控訴對方違反了當初的承諾,因為人的需求跟角色,本來就是每天都在改變。所謂伴侶,是兩個人的生活,意思是,一個人改變,另一個人就要相應的改變。你要有能力去配合、跟上對方的腳步,但你也要有能力拉住對方,提醒這是兩個人的生活,不能一變就跑得老遠,這是種要有向心力、也要有離心力的平衡。
能夠白頭到老,且對婚姻還算滿意的夫妻,都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可以配合對方,也可以要求對方配合自己。如果有一方只會配合別人,時間久了,內心積怨過多,最後反而是自己先覺得跟另一半不親近,因為「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
婚姻裡,你和另一半都要有足夠的滿意度,才能充滿活力的繼續下去。因此,若有不滿,你有責任請對方給予你要的東西。很多婚姻問題來自於放任內心的毒素一直累積,最後管不住自己憤怒的炸藥庫,轟一聲婚姻就被炸掉了。
不過,要求對方來滿足自己也需要智慧,請先想想:「我憑什麼要對方滿足我這個需求?」你得不斷思索、挑戰自己來找到答案-「我可以這樣要求,是因為我們累積的基礎。我曾經為你付出,值得我得到這樣的配合。」
如果你真的很清楚,對方也會很清楚,這是伴侶之間很微妙的事。我們都以為人會忘恩負義,但我在夫妻諮商裡看到的是,人都記得對方為自己付出了什麼,真的,很少人不記得。可是,為什麼沒有因為你的付出,就事事讓你滿意呢?為什麼知道你付出那麼多,還做讓你傷心的事呢?
也許另一半是這樣的心情:我不曾釐清或沒有機會對你表達「我真正要的」是什麼,你的付出只滿足了我一部分的需要?或是,你付出的根本是你一廂情願,我並不想要那些東西?也有可能是,雖然你為我付出,但你因此變得很跋扈?這三種情況都很常見。
每個階段關係失去平衡或陷入僵局時,夫妻必須先找到某個共識,每對夫妻的共識都不太一樣,譬如:我們是不是還要繼續在一起?或者,像是「我在家養小孩是自願的,當然也有成就感,我知道你在外工作辛苦,但是,希望你對我有多一點尊敬。」
夫妻找到新階段的共識,就是「我點頭答應,當你下一任的老婆(老公)」。兩個人都明白,很多事情需要改變,改變是為了讓我們更適合彼此的未來,用更好的方式生活。不要執著於計算「你欠了我十五年的什麼」,「從今以後你每個週末都要如何」。要算出這種帳真的很麻煩,對方也會反過來算,這十五年你欠他什麼。好比「你娘家的貸款我也有幫忙還,可是你從來不去我媽那裡」,愈翻愈爛。不要計算如何彌補,而是要想想怎麼重新開始。
但我並不是不鼓勵伴侶回頭看,夫妻還是要回頭看清楚,過去這十幾年你累積了什麼不滿?也要聽聽對方累積了什麼不滿。彼此都知道憤怒很多,但兩人都不去處理,只是不斷的反擊,這個模式不快樂,也不奏效,那我們應該嘗試更有建設性的思考-你究竟想要什麼?他又想要什麼?
根本之道還是在於,夫妻平常就要從小地方、從簡單的日常相處中,不斷的覺察與維修,讓關係有彈性,可以支持婚姻關係在人生進程中一次次的轉型,攜手到老。
向心力 離心力 關係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國際學海迷津34]《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的國際關係觀:假如國民黨戰勝共產黨,世界真的是這樣嗎?
早前談過「架空歷史」經典作品《高堡奇人》,自然不得不再介紹近年華人世界最重要的平行時空小說:陳冠中剛出版的《建豐二年:新中國烏有史》。作者假設國民黨勝出國共內戰後,1979年的中國和世界會是甚麼模樣,亮點處處,借古諷今、借虛諷實、借外諷內都不在話下,關於中國內政的已有不少專家談過,那我們不妨從國際關係的角度探討,「建豐二年」的平行時空又能否成立?
北方邊境:蘇聯、蒙古、北韓
按小說情節,國民黨統一全國後,和蘇聯雖然持續冷戰,但雙方關係並不太壞,因為史大林是現實主義者,當中共失去利用價值後,情願國民黨的中國像印度那樣中立,好過往美國一邊倒。因此,蘇聯一方面以北韓、外蒙、被其策動獨立的「東土耳其」作為牽制中國的三大支點,另一方面卻主動示好,把走到海參崴的流亡中共群體放逐到西伯利亞,毛澤東更孤獨的死在克里米亞,際遇和被蘇聯用完即棄的各國共黨領袖無異。韓戰依舊爆發,但中國會加入美國一方有限度作戰。
在現實世界,無論是亞洲大龍日本、還是小龍香港,都是靠韓戰的「戰爭財」走上興盛之路;假如中國那時候承擔類似角色,確是難能可貴的機遇,那樣日本復興的速度會大為減慢,香港也會像小說那樣,淪為經濟發展滯後的走私港。然而,蘇聯不會放棄弱化中國的國策,很可能會在中蘇邊境製造更多緩衝國,例如扶植高崗、林彪在東北建立「人民共和國」,製造類似日本侵華前夕的「滿洲問題」,令中國的反蘇民族主義空前強烈,不會那麼容易走第三道路。加上沒有了中共,對冷戰有深遠影響的中蘇分裂就不會發生,各國共產黨也不會大規模分裂,這對蘇聯鞏固陣營的向心力大有幫助,赫魯曉夫能集中精力拼經濟,卻可能在冷戰有更大優勢。
西方邊境:印度、東土耳其斯坦、「一國兩制」的西藏
在中國西方,小說設定的邊境是新疆獨立後的「東土耳其」:它片面宣布獨立,但不為中國承認,也不能加入聯合國,就像今日科索沃。由於小說的西藏「一國兩制」最終獲得成功,中國和印度沒有邊境衝突,更成為吸引「新疆回歸」的樣板,令中國西陲和平穩定,和現實世界截然不同。
這設定最可談論的自然是西藏的安排,不過這另有玄機,日後再談。即使解決了西藏問題,中國和印度、阿拉伯等西鄰的關係,卻不容易如小說般樂觀。國民黨和共產黨一樣,都不承認「麥克馬洪線」,而印度獨立後,面對內戰後的中國,依然會出兵佔領藏南領土,即使沒有達賴喇嘛投奔,也會在那裏建立「小西藏」,以牽制「一國兩制」下的「華西藏」。相對於親美的中國,印度會傾向蘇聯一方,令中國的冷戰主戰場,變成以規模相若的印度為對手。至於「東土耳其」獨立,就會和蘇聯的五大中亞加盟共和國連成一體,變成蘇聯影響下的伊斯蘭陣營;當這些人民要反抗蘇式極權,激進宗教主義會提早出現,卻會令謀求收復領土的中國,承擔了「支援疑似恐怖組織」的角色,成為日後外交的定時炸彈。
南方邊境:北越、南海
在中國南部,《建豐二年》保留了中國和東南亞各國的南海領土爭議,並安排了一場國民黨的「懲越戰」:為支援美國,襲擊共產黨控制的北越,卻大敗而回,不過北越畢竟有了後顧之憂,也令親美南越政權得以保全。由於南越得以保全,柬埔寨、寮國等也不會「赤化」,但中國軍隊入侵,卻加劇了東南亞國家的排華、反華情緒,令中國影響力難以擴展。
然而要國民黨主動出兵越南,卻有「外蒙古」、「東土耳其」未光復,無緣無故多面作戰,這大概不是蔣氏父子願意冒的風險。何況一旦共軍潰敗,國民黨的南方軍閥也會保留實力,特別是活躍兩廣的桂系,更不會支持這樣的戰爭。更合理的推測是面對越戰,中國反而大發戰爭財,並和南北越雙方都往來,乘機擴大影響力,以確保兩越繼續分裂,就像今天中國面對南北韓一樣。有了這樣的背景,共同開發南海變成可能,南海就不容易成為「文明衝突」熱點。
東方邊境:琉球問題、與那國島
最有趣的是小說的中國東部。陳冠中認為,只要國民黨繼續管治中國,美國把琉球歸還日本時,中國就能及早進行「保琉」運動,而不是現實世界那樣,兩岸政府都因為不同原因噤聲,也僅把目光集中在釣魚台。由於中國的聲音不能漠視,美國不得不把釣魚台、加上琉球最接近台灣的與那國島交予中國,輾轉成了船王董浩雲的基地。但蔣介石依然大為不滿,聲言要「光復琉球」,令「琉球問題」成了中日兩國的爭議所在。
不過在現實世界,和日本有關的和約都是美國說了算,因為兩岸都不是《舊金山和約》簽約國;但假如中國迅速恢復統一,中國代表在簽訂《舊金山和約》時,聲音肯定不容忽視,條約內容也會更為有利。即使美國依然是主要持份者,當時中華民國的外交、國際法專家極多,也不容易出現「琉球問題」或「釣魚台問題」一類懸案。一旦國民黨政權能保住,琉球的美軍基地,也可能不得不讓國軍共同駐軍,讓中國不斷提醒當地人「琉球王國」的往事,最終琉球託管完結時,可能比現實世界有更大離心力,獨立建國的可能大增,這也是中國需要的和日本之間的緩衝國。不過蔣介石骨子裏對日本頗有好感,也招募了侵華日軍協助打內戰,戰後推動中日友好、東亞共同體的真誠度,卻肯定比後來的中日領導人高,對長遠的東亞整合會大有裨益。推演下去,還有更多可能性,不過全書最貼身的平行時空,其實是以「書中暗書」出場的香港,有機會再述。
小詞典:《舊金山和約》
終結二戰的重要和約,1951年簽訂,作為日本和同盟國的終戰協議。日本在和約承認朝鮮獨立,放棄本部以外領土,同意聯合國委託美國託管琉球,盟軍則結束對日本的軍事佔領,讓日本恢復主權並加入聯合國。然而當時冷戰已開始,韓戰進行中,蘇聯、兩岸政權、兩韓政權、印度等二戰主要參展方都沒有簽署,造成日後眾多懸而未決的歷史問題。
沈旭暉 信報財經新聞 2016年1月4日
延伸閱讀:《高堡奇人》
https://www.facebook.com/…/a.969140649786…/1083651378335678/
向心力 離心力 關係 在 鄧惠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所謂伴侶,是兩個人的生活,意思是,一個人改變,另一個人就要相應的改變。你要有能力去配合、跟上對方的腳步,但你也要有能力拉住對方,提醒這是兩個人的生活,不能一變就跑得老遠,這是種要有向心力、也要有離心力的平衡。
全文連結:
http://m.parenting.com.tw/article/5067569-%E5%A9%9A%E5%A7%BB%E8%A3%A1%E8%A9%B2%E6%9C%89%E7%9A%846%E7%A8%AE%E8%BD%89%E5%9E%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