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專欄 | 龍岡親義公所的烤乳豬,與你不知道的「僑胞」問題】
#我那時候超胖都是因為烤乳豬
我派駐洛杉磯那4年,總共吃了4次烤乳豬。
不是一般燒臘店的烤乳豬,而是每年2月春宴在中國城裡,跟我的龍岡親義公所「兄弟姊妹」們共享的烤乳豬。
龍岡親義公所是洛杉磯眾多僑團之一,由「劉關張趙」四姓的僑胞組成。我姓劉,在四姓裡排行老大。每次去到公所,那些60、70歲姓關張趙的長輩總是熱情熟絡地稱呼我為「劉大伯」,我都怪難為情,每次急忙跟他們說:「元老!別這樣叫!擔當不起啊!」他們總是正氣凜然地回應:「不會不會!你姓劉,你就是大哥,我們是小弟!」
公所裡掛著桃園三結義的圖像,講的正是三國時代的傳奇故事。約莫兩千年前的俠義,在今日的美國各大城市裡的中國城或唐人街,仍然被後代尊奉傳頌著。站在公堂,凝望著劉備、關羽、張飛、趙雲的畫像,我總是瞬間神入那段歷史,以自己能身為龍岡公所一份子為榮。
#自成一個世界的華僑們
龍岡親義公所屬於「老僑」,也就是早期來到美國的華人。他們有的來自中國,有的來自香港。洛杉磯的中國城,有無敵好吃的港式飲茶跟燒臘。當地的餐廳「金龍」,更是中國城裡無數江湖軼事的起源,多少豪傑出於此,也敗於此。
早期的堂口,耍真刀拿真槍,江湖上憑著真實力,平日傍晚放飯,養的是自身的弟兄。不過今日的堂口,多已逐漸轉型為公所,平日打打麻雀活絡心神,經費餘裕時也頒發獎學金嘉惠公所的勤勉學子。在中國城裡,大家說著廣東話或家鄉方言,感覺不像美國、不像加州,倒像是香港古惑仔電影裡的場景。
除了老僑,也有後期才到美國的「新僑」。他們多半來自台灣,完成大學教育後遠渡重洋追求美國夢,然後落地生根到今天。跟老僑相比,新僑更致力融入美國當地主流社會,在各行各業發光發熱,甚至踏入美國政壇,令人佩服。
例如南加州的長灘,每年7月都舉辦國際龍舟賽,參與隊伍超過200支,現場觀眾數萬人,加州政要每年都會出席。而這項體育盛事的主辦人,是一位來自台灣的牙醫師陳信豪,他對這項體育賽事的熱情,常讓人搞不清楚他的本業到底是看牙還是龍舟。我在2011年7月抵任的第一週就被同事抓去參加駐洛杉磯辦事處所組成的龍舟隊,此後年年參與,2015年7月離任前3天又去划了一次,總共4年划了5次龍舟。每年辦事處的名次都墊底(事實上我們參加的是貴賓組,有點像是趣味賽),但划完之後大家吆喝著去附近嗑個加州知名的In-N-Out Burger,那快樂時光令人懷念。
不管是烤乳豬還是划龍舟,都是我在洛杉磯的眾多美好回憶之一,我自己也有許多包括老僑及新僑在內的好朋友。也許可以藉這個機會,今天談談台灣外交工作中敏感脆弱卻容易教人忽略的部分──僑務。
#僑胞到底是什麼
我常被問起,台灣的外交工作跟其他國家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答案其實很多,端看你如何切入。例如我們的外交處境異常艱難。例如我們只有20個邦交國,但中華民國護照卻好用到全世界趴趴走。
又或者是我們的僑胞/僑務制度。
在討論之前,也許我們得先了解,什麼是「僑」?翻開字典,英文裡好像沒有相對應的單字。沒關係,查查萬能的維基百科吧!從1926年迄今,僑務委員會 OCAC的英文翻譯共有三個版本: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Commission, Overseas Compatriot Affairs Commission, Overseas Community Affairs Council。很妙,英文縮寫都是OCAC,卻有前後不一的說法。針對「僑」這個詞,似乎概念從「海外華人」、「海外愛國者」再演變到「海外社群」,讓人眼花撩亂。
那台灣以外的國家,除了中國之外,有「僑」這個概念嗎?有些國家的確有,例如越戰結束後大批逃難的越僑。另外跟戰爭相關同時也是國人較有印象的,是1990年由朱延平執導的國片《異域》(英文片名A Home Too Far)。這部電影卡司堅強,主角包括劉德華、庹宗康 Shotgun、柯俊雄跟郎雄等,描述的是1949年國共內戰後的泰北孤軍,他們存在於主流歷史的邊緣,多數時候被選擇遺忘,特定時間例如選舉又被點綴般地提起,人數估計在7、8萬到20萬之譜,端看如何定義。這群泰北滇緬一帶的孤軍,也是廣義的僑胞。
而在西方國家,最接近的,應該是「海外國民/公民」(overseas national/citizen)的概念,或是遊牧民族背景脈絡下的「離散」(diaspora)。不管是哪個概念,跟我們所稱的「僑」,在歷史及文化意義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在回答中文跟英文在「僑」這個詞的意義落差之前,也許可以先想想:為何我們有「僑」這個意義產生?空一格國父曾(?)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之所以打問號,是因為很多人試圖考證,孫中山究竟有沒有說過這句話?就各種文獻看來,他似乎還真的沒有講過這句話。問題來了!假如沒有,那為什麼會有這句話?
一說當然是因為,在國父的11次革命之中,僑胞的確出錢出力。各位不要忘記,革命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政治工作,而搞政治就跟今日一樣,是很燒錢的,文宣組織聯繫茶水請客吃飯付薪水等等,在這麼多次的革命裡,僑胞的金錢資助的確幫了很大的忙,所以說華僑為革命之母似乎不為過。
還有另一說帶有戲謔,真實性不得考。武昌起義時,我們的國父人其實不在現場(據說他那時候在檀香山打零工)。革命前10次都沒成功,這第11次他老兄原本也沒抱太大期望,就留在檀香山「運籌帷幄」。想不到好死不死,這次竟然推翻滿清,怎麼辦?雖然是「看報才知道」,但也要十萬火急搭機飛奔中國刷個存在感。抵達中國第一時間,記者蜂擁而上,問「孫先生從國外趕回來,到底帶了多少錢?」只見孫文眉頭一皺,總算他也見過場面,悠悠地吐出一句話:「我沒有一文錢。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精神!」語畢全場喝采!正是因為孫文當年就是住在美國的僑胞,所以他必須要發明出「華僑為革命之母」的金玉良言,因為他自己就是華僑啊!
不管故事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出,僑胞或僑務的概念,的確有著很特殊的歷史及文化根源。而這樣的特殊性,也在今日造就一些問題,其中最明顯者,就是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
#重新思考僑胞的權利與義務
例如,僑胞是不是中華民國的國民/公民?在現代民主政治中,公民有著嚴謹的定義,隨之而來的是作為公民的權利與義務。以台灣來說,以前公民課本都要背誦而聯考也都必考的三大義務「納稅、服兵役、接受國民教育」,適不適用於僑胞?嗯,似乎沒有。以洛杉磯為例,僑胞繳美國的稅、(在台灣實施徵兵制的時代)小孩不需要回台灣當兵甚至還加入美軍、在美國接受完整教育。那僑胞可以享受作為台灣國民的權利嗎?報紙上最常見的,就是僑胞享用我國健保資源的爭議了,這點毋需贅述。
請千萬不要誤會,我並非批評僑胞的行為不對。例如,僑胞繳美國當地的稅,稅率也許甚至比台灣高;志願加入美軍有的甚至贏得紫心勳章(Purple Heart Medal),也是一種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表現;更不用說美國的教育資源跟制度,是明顯優於台灣的。
我其實要說的是,我們必須在僑務制度上,認真思考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必要性,以及在現代社會,僑務制度是否應該調整或重新定義。舉例而言,上面提到的龍岡親義公所,公所成員的下一代為了傳承,成立了「名義軒」,他們負責在春宴時提供精彩的舞獅表演。但獅頭一拿下來,這些華人面孔講的可都是道地的英文,有些甚至不諳中文。我其實很感動這些年輕人願意追溯並發揚自己的文化血統,但,他們就是土生土長的美國小孩啊!雖然他們的父母是我們口中的僑胞,但這些小孩的心中,還真的認為自己是「僑胞」嗎?我常常心裡在思索這個問題。
近年來在組織改造的議題上,常常都有僑委會跟外交部是否應該整併的討論。這當中牽涉到許多政治考量及實務運作的問題,僑委會也試圖在「僑青」、「僑商」、「僑教」等面向強調自身存在的價值。即便如此,我還是認為,僑務牽涉到資源配置的問題,以及國民納稅金的分配與衡平問題。眾多僑團中,品質參差不齊,甚至遊走兩岸也不是新聞。拿台灣人民辛苦工作繳納的稅金,來補助對台灣實質外交沒有助益的僑團,到底有沒有必要性?還是每年都要「循例補助」?類似的問題,是否也適用於在中國的台商?當然更值得我們仔細審度思考。
僑胞當然是我們的重要資源,他們當中有許多人對我們的外交工作,在幕前幕後出錢出力,這些都毋庸置疑,也都應該給予掌聲,但這並不代表僑務制度不需要通盤檢討或規劃。我很慶幸我曾經在僑務繁重的洛杉磯工作4年,面對南加州幾十萬的台僑及近百萬的華僑,我對於僑胞或僑務工作有著深刻體會。這些話,雖然有些不中聽,但希望能讓大家認真思考及討論。
說了那麼多,其實到現在,還是很懷念烤乳豬的香味啊~
#胖子 #洛杉磯 #僑胞 #美國 青年外交官 劉仕傑
-
天下雜誌原文連結:
龍岡親義公所的烤乳豬,與你不知道的「僑胞」問題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38/article/6688
「名次英文縮寫」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護台胖犬 劉仕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排名英文縮寫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成績英文縮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成績英文縮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大學短T】 徵稿活動來啦 STU是樹德的英文縮寫 ...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名次英文縮寫 在 這些英文縮寫到底是什麼意思?常用英文縮寫解析 ... - YouTube 的評價
名次英文縮寫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位中間志願高中的學生,北模、學測都失利,直接斷念拼指考,現在是台大外文系大四高材生。
他想向高三學弟妹們分享他的心路歷程,以及念英文的方法。
這篇不讀,絕對吃虧!
最近看到林俐老師在facebook上勸各位高三生不要屈就,因而有感而發。
但在談屈就的問題之前,我先介紹一下自己的求學背景,會比較有說服力。
我考了兩次基測,第一次PR80,第二次PR92,進了台北市一般的公立高中,現就讀臺大外文系四年級。
高三最後一次模擬考:
國: 13 英: 15 數: 10 社: 15 自: 9
總級分:62 跨校名次 1635/38128
學測成績:
國: 12 英: 14 數: 6 社: 14 自: 10
總級分:56
指考成績:
國: 頂 英: 頂 數乙: 均 歷: 頂 地: 頂 公: 頂
簡而言之,我學測成績反而比模擬考差,還好指考的時候發揮正常的實力。
我非常同意林俐老師的看法,別屈就,但我們應該檢視一下什麼是屈就。
討論屈就之前,各位得先知道自己想念什麼科系,因而想去哪間學校。如果無心唸書,只想混個文憑或者滿足父母的期望,我實在幫不了你。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志趣在哪,建議先從不討厭的科系入學,之後再想辦法轉換跑道。如果已對某個科系有興趣,應該花最少的時間儘快了解各校的該科系強項為何,再做選擇。就英文系來說,臺大、政大、師大、清大的英(外)文系各有所長(文學、語言學、英語教學等),千萬不要以為英文系就是單純學英文;其他科系我不清楚,但就英文系而言,不是入學門檻最高的就是最好的。當然,如果你對自己的志趣只是有個概念,對於想專精什麼還不清楚,在這個(微)功利社會,自然是先選名氣較高、評價較好、排名較前的學校。(台灣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有國家資源挹注的學校學生真的比較幸福。)說這麼多,無非是希望大家在埋頭用功,為了自己心目中的學校努力之前,先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在哪。
我高二的時候立志想讀臺大財金,但是高三的時候覺得自己實力不足,把目標放在臺大外文。因此,學測成績出來之後我完全沒想過要推甄,寒假放完之後就全心準備指考。
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和激勵自己的方式,而且老師也都會提點,就不再贅述。我只能勉勵各位,不要灰心,把讀書計劃排出來,每天都唸書,適度放鬆,一定念得完。考試成績如果好的話,請鼓勵自己,要覺得自己很棒;如果成績不夠好,那就安慰自己,反正還好不是大考,千萬不要自己腦補「天啊連這個都不會,指考時要是也不會怎麼辦」,千千萬萬不要這樣想,不要跟自己的心情過不去。然後一定要把錯的(觀念不熟的)搞懂,一定要訂正,要相信自己,一定弄得懂,一定學得會。(對於多數人的智商來說,會考的觀念真的弄得懂,經過練習之後熟練度真的會增加,請相信自己是多數人。)
另一個想分享的就是念英文的方式。單字要背,作文要寫,模考班專心上課是一定的(我從高一EEC到高三模考班都沒缺席,有事也是跨補,沒看過DVD補課)。此外,請大家好好把握寫模考班回家作文的機會,用老師上過的單字以及範文的單字片語文法讓自己的作文加分。背單字請背例句還有搭配詞(如果可以的話麻煩加粗加底線再把字體放大,超重要),不然很多人背了一堆單字,寫出來中式英文連篇,或者語意不合,還有作文是正式文體,縮寫、粗俗語、口語體都不該用,因為英文並不是真的「我手寫我口」,作文還是該有作文的樣子。
再來談到查單字、用法的問題,千萬不要用手機或網路上的翻譯,錯誤率非常高。如果真的想要用某字,應該先用漢英字典找出最接近的英文字,再找英英字典或同義字字典,搭配例句找出最接近的字。此外,有些同義字應該要注意用法,不是所有的同義字都可以互相代換,在錯誤的地方用了較難但不適用的字,不會讓你加分,只會扣分。如果要確認某個用法,最快的方式除了查字典之外,請善用google的縮限網域功能,搜尋時打上site:us (or uk, ca, au, 等英語系國家),看看這種用法在母語人士的網頁上是否常出現。
念英文沒有捷徑,文法都懂了之後,單字、片語、特殊用法知道的越多,就會讀得越快,也能讀的越多(讀得越多也會讓你讀得更快啦),多練習,就會變得更厲害。
知道自己的目標以後,真的不要屈就,專心努力拼吧。
Do not compromise on your dream, resources you deserve, and your soul that longs for being better.
(附圖摘自今周刊:榜首學測、指考滿分全攻略p105,文中武陵高中石中石同學為102年學測74級分,不甘因國文掉一級無緣台大醫科,痛定思痛拚指考,成為2013指考二類榜首。)
名次英文縮寫 在 成績英文縮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次講了比賽名次的說法, 今天來講一下學校成績名次在英文裡如何表達首先大家要先有的概念是, 西方的學校教育其實沒有像東方一些國家那麼重視名次除了 ... [請益] 請問成績 ... ... <看更多>
名次英文縮寫 在 大學短T】 徵稿活動來啦 STU是樹德的英文縮寫 ... - Facebook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2017樹德科大-大學短T】 徵稿活動來啦 STU是樹德的英文縮寫也可以 ... 本次以網路投票方式決定名次,投票期限另行公告,前三名將可獲得獎金 ... ... <看更多>
名次英文縮寫 在 成績英文縮寫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上次講了比賽名次的說法, 今天來講一下學校成績名次在英文裡如何表達首先大家要先有的概念是, 西方的學校教育其實沒有像東方一些國家那麼重視名次除了 ... [請益] 請問成績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