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派】
也來寫一篇台派的脈絡好了,四千多字而已,別怕^^
台派是一種國族認同的身份,我的定義是:
自我認同是台灣人,台灣人不是中國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團結抗中的台灣人,就是台派。
要了解「台派」的脈絡,就得從「獨派」說起。
返校背景長達40多年的白色恐怖,台灣已有不少人意識到,台灣唯一的未來,就是要擺脫中(華民)國政黨在台殖民和威權統治的命運。就像今日香港有些人也意識到,擺脫中國統治的獨立香港,才是活路。而在極權政府掌控了一切媒體的背景下,港獨就跟台獨一樣,被中國黨政軍政府抹黑成十惡不赦的妖魔鬼怪。就像史明、鄭南榕和其他主張台灣獨立的台獨民主鬥士,也就是早年的「獨派」。在那些日子,你接觸、或被懷疑被檢舉是台獨(獨派),是輕易就被判個好幾十年牢刑,甚至「民主燈塔世界偉人」蔣家大筆一揮,「槍決可也」。那時候的台獨,不是臭,不是那種欸額你好偏激不要跟我談政治的等級。是人人聞之色變,不敢接觸的死罪。
經歷李登輝民主化時代後,台獨已經不再是索尼滔天大罪。但是威權時代下噤若寒蟬的自我審查,台獨在絕大多數人心中,還是如過街老鼠。
第一次政黨輪替,在民進黨陳水扁政府執政時期,中天集團偉忠幫悶鍋系列用政治滲透於綜藝節目,成天用各種丑角醜化「台獨」,用納粹圖騰惡意連結,呼應趙少康等紅統政治人物發明的「台獨法西斯」並深化民心。虛構地下電台賣藥郎中,用口頭禪「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破解對台灣人對統戰滲透的戒心,把所有台獨和綠營支持者當成白痴智障笑話。還有絕大多數有記憶的台灣人公認的,全台灣被霸凌最慘的人:陳幸妤。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這樣的身份,竟然是陳水扁前總統的女兒(現在想想還是很不可思議)。
掌握媒體話語權,媒體聲量的人或財團,有系統的把「台獨」這個概念巧妙的滑坡打稻草人鬥成黑五類。把他們的政敵「民進黨」和台獨、貪腐、偏激、仇恨對立、台語、低學歷、低俗、不潮、社會底層階級支持者等標籤和形象連結。
結果成功使的當年未經歷白色恐怖時期的年輕人(其實有,只是重疊的時間還是小朋友所以還沒明確感受,就解嚴民主化了)也對台獨埋下了負面印象,排斥且引以為恥。當年的馬英九旋風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崛起。有沒有很熟悉?就跟2018年全台灣最潮的黨叫做「教訓民進黨」,然後捧出韓國瑜和同一時期的草包市長,是一樣的手法。只是後者多了網路社群軟體和眾網紅。如果不記起歷史教訓,歷史重演是很容易的。
很多人內心都有個預設印象:獨派很偏激。
早在2014年318甚至2006年的紅衫軍之前,獨派在多數台灣人預設值,就不是正面的形象了。連可以接收網路自由透明資訊的年輕世代都是如此認為,更不要說多數在老三台和禁書禁報禁歌禁黨背景下的老一輩多數台灣人。
平常不關心政治的人最愛搶的中立位置來彰顯自己清新理性中立客觀。所以「獨派很偏激」這種說法,特別受歡迎。他們覺得自己最清高最中立客觀不受政治操弄,事實上這個光譜的族群是最沒有想法,最容易受到媒體輿論操弄的一群,不論2006年的紅衫軍還是2018年的韓流,主力部隊都是這群「中立選民」。偏偏這群人又是廣大多數選民,所以也是各派倡議者都會想爭取的族群。
政治撈仔也知道,所以特別愛蹭這一塊,因為市場大,受眾又最容易買單。
當你說要反紅媒,反中天,就會有假中立說,不只要反紅媒,也要反綠媒,三立民視也要消滅。他會跟你說公視很中立,但是日常生活有機會接觸到的新聞來源,最多還是中天、東森和TVBS。而大家也吃的下去,每天潛移默化,政治觀點也會和這些電視台給的資訊重疊。不然2018滅東廠和韓國瑜發大財怎麼來的?到2020年還有550萬人投韓國瑜當總統。捫心自問:總統票投給韓國瑜的選民,有比選擇蔡英文來的不偏激?獨派、台派比較偏激的曼德拉效應,就是媒體輿論洗出來的。
沒有病識感的政治新鮮人,好騙難教,常會被包裝精美但是超雷的政治明星騙去。
什麼樣藝人網紅,就會有什麼樣的支持者。政治人物也是一樣,獨派吸引獨派,統派吸引統派,沒有中心思想的風向雞騎牆派,自然也就吸引跟風騎牆派。
再說到台灣的統獨光譜,由獨到統大致是:
建國獨立、正名制憲、修憲、華獨、華統(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中國統一(併吞)台灣的紅統。
也有一部份人認為這些「都只是意識形態」與我無關。這也是一種立場和意識形態。這種族群就是在廣泛的中間光譜搖擺,哪個議題聲量大,比較潮,就會在順風的時候出來幫腔打落水狗。
統獨的光譜是漸層的,#獨派 的光譜,要到哪一個位置,各路線有不同的意見,這裡不下定義。但普片認知, #建國獨立 到 #華獨 都可以被 #台派 涵蓋。而,從 #華統之後的,都是主張: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稱為 #統派。
台灣的國家定位問題,從中華民國來台以來,已經存在75年。政客都會講很漂亮的話:要放下過去,要往前看,說社會要和諧台灣要團結。各懷鬼胎不叫團結,一定會有一個大家共同的目標或價值,在這個價值下凝聚共識一起努力,才叫團結。
「台派」就是在這樣的脈絡下磨合出來,是集結眾多不同路線整合出來的認同價值,最適合當下的台灣社會的、光譜最廣泛的團結架構。不像「獨派」一直被視為光譜邊緣的極端,比起「獨」,在很多中間選民和政治初心者心中,更溫和,更少負面成見和標籤。
台派的光譜非常廣,可以涵蓋到建國、制憲修憲正名,甚至也包含對台灣歷史脈絡還不清楚的華獨(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但是不屬於中國,饒舌又錯亂我知道= =)。不管是什麼路線,只要認同台灣不屬於中國,都是台派。甚至搖擺的中間選民,通常也是潛在台派。這就是目前台灣最主流的民意。
蔡英文從2012競選以來,就沒有再講過「台獨」或相關論述。身為「中華民國」體制下的總統。同時又是堅守台灣主體性的台灣總統。蔡政府堅守的民主自由人權和台灣主權,就是所謂台灣價值,也就是台派的價值。讓多數的台灣人,支持她帶領台灣,不管在各種進步議題,經濟國防外交和台灣認同的價值上,都盡可能團結一致。
所以蔡英文之前選舉,才會採用這樣的中性的,多數共識的詞,稱自己的支持者為「辣台派」。但還真有很多人以為台派這個詞是民進黨為了選舉創造出來的,所以在政治考量下故意要跟這個詞切割,甚至把這個詞像「台獨」「台灣價值」一樣弄臭。
在台派的概念裡,包含了(台)獨和華(獨)。已經是橫跨中間光譜到淺藍都能認同的價值,不只是統獨立場的表態,更是帶有尊重、包容、多元的價值。是正面的,多數人都認同的概念。
台灣主權、國族認同等統獨議題,在台灣已經夠冷門了,社會的意見已經夠分裂了,結果2019年因為「幹你娘台派事件」看到一堆人趁勢在那邊「脫台派、切割台派自清」「台派好髒好臭我不稀罕」。(想起擠年前土條核終幫那群人也很愛喊出我和台灣社會沒有共識,跟現在柯黨酸台灣價值是異曲同工)那台灣的共同價值,在台派之外,應該是什麼樣貌?
有些不稀罕台派的意見領袖,會用精英傲慢的態度去超譯台派,貶低踐踏,賦予台派幼體化、宗教化的醜化暗示,滑坡打稻草人打完一輪之後,再清高的說,我不需要,我不稀罕這個標籤或信仰。問題是,先有本質的存在,台派這個名詞才被創造出來,這個名詞就算被抹黑鬥臭了,只要它代表的價值和群體還是存在,還是會有個新名詞來稱呼。實在無須故作清高。
我和很多倡議者一樣是獨派出身,獨派一直被黨國媒體輿論惡鬥,基本教義論述,也不受只想「發大財」的中間選民青睞,一路倡議艱辛。但是抗中問題迫切嚴重,大家也願意在「台派」的架構下團結。
一個巨大的集合,就什麼不同意見的人都有,包含你很討厭或討厭你的人。你也不會因為幾個讓你超火大的個案就大罵幹你娘台灣人。除非你不認同這個群體或價值。好比說,也沒有誰能認識所有的韓粉和統派,但如果有人說韓粉都是智障,統派都是垃圾法西斯,所以即使評論沒有完整的數據背書,這也算是地圖砲,但台派也都接受,因為我們台派就是擺明了要跟韓國瑜價值,跟國民黨等統派對抗,要他們消失啊。我們評論的不只是個案,而是針對我們極度反對的價值。
除非你就是極度反對台派,否則怎麼會罵幹你娘台派呢?任何領域的倡議者,都不會放地圖砲罵自己人:幹你娘環保人士、幹你娘動保人士、幹你爸同婚性平。就算是跟著反智假議題走的支持者也不會:幹你娘統派、幹你娘國民黨、幹你娘韓粉,幹你娘拼經濟發大財。
所以也有人問:中共亂抓台灣人,軍機擾台武嚇攻台,卻有人刻意成天在幹你娘台派,請問這些同溫層的網紅,何時要「幹你娘統派」?
要說罵自己人是比較會監督自己人「嫌貨才是買貨人。」這種說法是自欺欺人。根本就不想買,只是盧洨的奧客。
今天如果攻擊獨派,也就算了。意思是,獨派從戒嚴時期以來,反正也被整個媒體輿論攻擊抹黑貼滿歧視和惡意的成見,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整個社會的團結好像也不稀罕獨派覺得獨派那麼邊緣沒有票。獨派台灣人長年下來也更為堅強,不會因為這樣的攻擊就失去理念。台獨的概念是正確的,卻好像見不得光,那也就暫時算了,只希望大家能團結抗中。
抗中,當然包含了中國在台政黨、統媒和一切民間勢力如統戰黑道幫派等等。但現在不只是幹你娘台派,甚至連 #中國國民黨不一定要倒 的風向都出現了…
任何議題任何價值都可以討論、被批評。但同時任何議題都有個不能退讓的底限。「絕對不能拿去交換的,叫做核心價值。」這句話說得很正確。連像柯文哲那種沒也核心價值的人,都知道要用句話來當選舉口號。
台灣主權,台灣民主自由(也就是很多人避談的統獨)議題的不能退讓的底限,就是台派的價值。如果這樣還要被鬥。那真的不知道台灣人在國族認同上不要「獨派」又不要「台派」,還要退讓去哪?統獨假議題派?
台灣基進:
中天換照成功就是台灣的國安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posts/1819171321565376
中國國民黨:台灣不能只有一種聲音
所以「把餅做大」是台灣也要包含統戰的價值嗎?
有些政治人物或政黨喊著把餅做大,實則在把餅分化以尋求自己的市場。柯黨的崛起就是最血淋淋的例子,318蹭著台派做大,然後跑去蹭韓國瑜挺韓流,裝清高說不屑台派,不屑台灣價值。
近年常聽到意見領袖說的把餅做大,典故就是為了318之後,台獨倡議者要對抗中國滲透統戰,所以要倡議、爭取多數中間選民的支持。透過民主體制來捍衛台灣。就是在「對抗統戰」的背景下產生。其實跟台派算是同一個脈絡的產物。怎麼會有人同時支持把餅做大,又在幹你娘台派呢?又怎麼會團結抗中脈絡出生的「把餅做大」,做到要接納中國統戰政黨?
性平同婚倡議者把餅做大,難道要去接納護家盟的意見,覺得同婚平權太偏激了,把護家盟反同的意見也加進來,2+2=5也可以參考一下,取出來的中間值2+2=4.5才叫做中立客觀?定錨標準就錯誤了。
我們說走出同溫層,去聆聽不同的意見,是去理解各種不同受眾的想法,然後試著用他們能聽懂的語言傳達我們堅持的理念。
不是看一看中天,然後很清高的說,欸中天說的其實也不完全是錯的,我們應該要聆聽不同的意見。(假中立韓粉也都這樣說)然後就漂亮個卡住一個理性客觀中立的位置。再以精英傲慢的態度和滑坡打稻草人的手法,偷酸別人理盲濫情偏激。甚至擁有百倍聲量的網紅,不對自己的政治言論負責,又要搶受害者的位置說自己被霸凌。
台灣對中國統戰勢力的聲音還要多元包容到什麼程度?他們每天的行動,都是為了讓中國併吞台灣。萊克多巴安符合美日規格的國際標準都可以被罵翻天,應該要零檢出的應該是在台的中國勢力啊。
今天很多獨派已經暫時不把主力資源拿去跟大眾講台獨基本教義論述,而是在台派的概念下團結抗中。現在連 #保台抗中 #護台抗中 #台灣價值 這樣的中性概念,都有些人要把他比照台獨一樣,用滑坡打稻草人的套路抹黑成偏激的標籤。連台派這樣的最大公約數都要丟掉,那不就又一種閃躲台灣主權國家認同的政治價值?不就是跳脫藍綠、跳脫統獨、芒果乾假議題的另一種說法?這種脈絡最後就是合流到柯黨那種假中立新政治,連「台灣價值」都拿來酸,三不五時用「難道你不抗中保台嗎?」來反串,還洋洋得意覺得自己嗆爆了。這就跟以前大悶鍋「這一切都是阿共仔的陰謀啦」同一種玩法。
台派是台灣自我認同,團結抗中的共識。2020年了,還在攻擊這個概念,有抗中意識的台灣人又要退去哪?退到太平洋嗎?
「同等學歷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nage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問題] 我想報考政大研究所請問"不受理同等學歷"是甚麼意思?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同等學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同等學力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請問修滿是什麼意思? 每學期一定要拿到15學分? 大學同等學歷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何謂同等學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何謂同等學歷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評價
- 關於同等學歷意思 在 WaWa TV - 「感謝天」嚴詠能- 台語流行歌歌詞意思教學分析 ... 的評價
同等學歷意思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也是我覺得極度不合理的事。
菲爾剛離開路透社時曾在台灣幾所大學開新聞相關課程,因為他有三十多年路透社的經驗,不客氣的說非常資深,校方十分禮遇鐘點費給的比較高。不是不知足也很感謝,但客觀看來就一個有這樣經驗的國際專業人士而言,這種數字是可笑的。當然學校不是有錢的上市公司他的目的也不是賺錢,否則根本不會在台灣教書。但那兩年我常想,台灣的大學要國際化,對本國老師壓榨尚且如此,如何請到國際專業人士來授課?
我們因為沒有經濟壓力也進入半退休狀態,對菲爾來說是為了興趣和樂趣而教,對我而言是可以回到台灣,他基本上把在台灣開課當慈善工作,因為得到的薪資付房租生活之外,所剩無幾。和發文這位老師一樣,花的時間不只是講課,有備課還有課前課後學生單獨來找的時間,往返的時間(這應該不能算),改作業的時間,一趟出去的時數平均下來,有時鐘點費跟速食店超商打工所差無幾。說到錢很市儈,但這是殘酷的現實。
而在台灣的老師們,除了理想熱忱之外,還得養家。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
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十五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周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
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四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兩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四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十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
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傳院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甚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六、七百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傳播學院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
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甚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傳院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甚麼樣光明的未來?
-\-\
-\-\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同等學歷意思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有很多個身分,其中一個身分叫做流浪博士。
這個身分從我2015年博士班畢業一直維持到現在。
流浪的意思,從字面上直接了解,就是「沒有固定居所」。流浪博士的意思也可以以此類推,指的是「沒有找到正式教職,只能在很多學校當兼任流浪的博士」。
我博士畢業後,當過母校的博士後研究員,也為了心愛的母校X書院當過「碩士級研究助理」,也做過完全不需要博士學歷的公務員。簡單地說,我沒有成為博士階段之後理當轉換的角色:大學專任助理教授。
可能我不優秀、可能我是土博士沒有喝過洋墨水、可能我研究發表太少......總而言之,十五年前為了大學教職而決定去念博士班,以結果論來說,還真是完全搞砸了呢......。
但是我的運氣一直很好,總會有許多貴人老師給我機會(仔細想想我目前的人生都是靠貴人老師們的幫忙走過來的),所以這學期我有了一個新身分,是北部某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
你或許會有點好奇,兼任助理教授薪水有多少?嗯,其實就是鐘點費,每小時700多元。
這個數字,我猜絕大多數的人,甚至包括學生,大概都不知道。俗話說「吃米不知米價」,但老實說學生真的也沒必要知道,那個在台上講到嘴角全泡的人,他到底實拿多少錢。
那個700多元(零頭我就先去掉了,總之不會超過一杯珍奶),意思是你這學期如果開了一堂兩學分的課,那麼你這學期實拿的薪水就是:
學分數*周數*700
2*18*700=25,200
25,200不是月薪喔!是這學期2月底到6月中之間,我實際拿到的薪水。
當然學校會付我車馬費,但是是實報實銷,我一毛錢也不會賺到,而是把這些錢拿去貢獻給交通業者(在這個疫情谷底中也算好事一樁)。
一堂課一小時700,算是合理嗎?好,大概比便利商店與麥當勞多了一兩倍,但是;
我的勞動不會只有在上課而已。
我每次去大學上課,往返要花四小時通勤。
我每一堂課上課前,我需要花幾個小時不等的時間來備課、製作教材。
我每一次下課後,學生只要來問我問題我就會留下來解答到學生滿意為止。
以這個禮拜為例,我花了兩個多小時說服一個學生不要再遇到問題就假裝沒事繞過去,要好好直面內心的傷痛與問題,好好與它對話,而對方的頑強與否定則好幾次令我都想要禱告呼叫任何一個可以得來速的神明了。但我又完全可以理解,畢竟我就是逃避與繞過問題20多年堅決否定問題存在的高手。
然後我又花了兩小時陪另一個學生好好談話,試圖去理出為什麼他的生命中總是覺得自己不配遇到好事、得到好的對待,聽他說生命中每一個覺得這世界否定了自己的存在的時刻,然後陪他去解開每一個曾經糾纏的結,試圖找到最原初的問題癥結。
總之,四點下課,我回到家的時候已經超過十點。
當然這些我花去的時間,我是一毛錢也領不到的。
但是我並不在乎這些付出沒有金錢回報,因為我真心喜歡教書,我真心喜歡我的學生。那些心靈交流與信任,對我來說是品質很精純的時間流逝、是付出生命中一段時間的方式裡最寶貴的一種。
不過我也同意,這種超值的售後服務(?)並不是要求一個老師的共同標準。
一個教書的老師,跟做炸雞的攤商、重機具的操作員、公車司機、養鴨場的鴨農、交通警察、房屋仲介、清潔隊員、uber-eat外送員......或許也沒甚麼太大的不同,他們都會有倦怠的時刻、想要放空的時候、看著眼前的對象(炸雞、生產線、打結的交通、鴨、雞掰客戶、垃圾......)感到厭煩,只剩下身體的勞動,或是在一天的情緒勞動後對自己徹底厭棄。
老師撇開了聖職的光環,都是一個一個正常的人,有喜怒哀樂、有弱點、會說謊、有時會做卑鄙的事、有時也看不起自己。
一個對教學沒有熱情的人可以當老師嗎?不行嗎?為什麼呢?
--
今天我的同溫層,因為易智言導演與母校傳院的新聞而徹底洗版。
政大存在的問題,我不陌生。我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解釋。
大學需要很多兼任老師,因為,學生沒課上。
學生沒課上,因為,專任老師的基本授課學分是一學期9學分(可能因校而異),但是行政主管職以及科技部研究、產學合作等等對學校有貢獻(要嘛帶錢進來要嘛為學校省錢)的老師可以減少授課,很多老師減到一學期3學分,當然一個系開不出甚麼課,每堂課又有修課人數上限,導致一堆學生修不到課。
為什麼會有減授制度,就是因為,對大學來說,生財最重要,所以接科技部案子最重要、招生最重要、評鑑最重要,為了這些目標,讓老師們不要太辛苦、可以心無旁鶩做研究也是應該的,教學呢?沒辦法就犧牲吧!
為什麼老師那麼少呢?不是一大堆流浪博士嗎?有的私立大學為了節省經費,老師退休了遇缺不補,用原有師資強迫分擔或是花前面提到的六、七百元去外面找業師來補。國立大學則是上演搶缺大戰,一個系的三級三審制,在校內搶缺嚴重、各個派系山頭都要搶的情況下,系級審、院級審、校級審,你的人馬我打槍、我的人馬你打槍,一個助理教授缺好幾個學期都因為三級三審沒過而從缺,是稀鬆平常的事。
那這些問題又是誰要負責呢?校長嗎?主秘嗎?三長嗎?院長嗎?系主任嗎?
擔任這些職務的人,都是教授、都是學者;我並不會說因為是教授所以他們都是聖人,但最起碼,在學校的環境裡,大多數接任行政職的教授們,都有身為學者與知識分子的學養、人品,甚至還有改造大學的熱情,絕大多數的人都不會是壞人。
這些問題的出現,一路推到源頭,是大學資源分配的遊戲規則。
台灣的高等教育這十幾年來一直在效法美國新自由主義轉向的作法,學校資源越來越少,學校越開越多,為了搶錢、大家就只好搶破頭。而評鑑的標準,又只偏重發表數量、數字指標、為了擠進全球幾百大的排名而重研究輕教學(結果名次還是一直掉),藉由升等的標準綁架老師們只能埋頭做研究完全放掉教學(還是有很多老師仍然重視教學但是對升等毫無幫助純粹佛心來著),之前台大社會系李明璁老師被台大解雇的事件就是最好的例子。不管是多麼優秀的知識份子,只要不做研究不能為學校帶錢進來,就是廢物,不要也罷。
易智言導演指出的例子,真的只是千瘡百孔的大學制度病灶沉疴的冰山一角。
--
但讓我覺得非常遺憾的是,導演在他的行文中,雖然批判了政大的制度,卻把學生當作「整個結構制度的共犯」。
這對我來說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前面提到的大學荒謬制度,坦白說人人都是輸家。犧牲了教學品質,學生是最直接的輸家;制度羞辱了擔任兼任教師的專業人才,這些人也是輸家。可是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專任老師們、甚至是每學期為了開不出課焦頭爛額好說歹說求爺爺告奶奶哄人來兼課的主任、教授們,他們一樣好過不到哪裡去。
我可以想像導演懷著熱忱,準備了很多教材,希望能夠在國立大學傳播學院當中作育英才,遇到學生基礎不好、書讀得不夠多、電影看得不夠多,會覺得恨鐵不成鋼,甚至心灰意冷。
就像我前面說的,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會倦怠、也會自私、也會有時候恨不得把學生的頭推去撞牆。
老師可以對教學沒有熱情,可以不愛學生,可是有一個底線千萬不能跨越。
老師不可以羞辱學生。
--
老師可以怪學生不用功、當學生對學習抱持半吊子的態度,老師當然可以生氣,因為老師如果對教學、對知識是百分之百認真的,他當然希望對方拿出百分之百的鬥志正面對決。
但老師不能罵學生笨(即便這件事情從我們當學生以來就時常耳聞),努不努力是個人選擇、天資與智能狀態卻沒得選。就好像過動兒(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先天身體遺傳,那不是學生笨、不是管不了自己、不是愛惹事生非,那不是選擇。
老師更不能罵學生醜。
這已經涉及歧視,還有人身攻擊,甚至可以是性騷擾。
那些先天遺傳條件,從膚色、外型、身高、體重、智能表現、肢體殘障,精神狀態異常、口語表達障礙,到社會性的家庭型態(單親、隔代教養)、階級、收入、家長職業與社經地位(受刑人、智能障礙、精神疾病)、母語、家鄉......把這些個體無法選擇的弱勢,作為拒絕、責罵、甚至攻擊的理由,已經是不折不扣的歧視。
學生看的書不夠多、看的電影不夠多讓人沮喪我可以同理,但是本來不同世代就有不同世代的媒介選擇、文化近便性(例如哈日與韓流的世代差異)、藝術品味甚至時代精神。我在政大教了快十年的經驗裡,學生或許沒看過甚麼我提過的書或是電影、聽過我放的歌,但是他們也有許多我不知道的文本經驗與媒體習慣,以政大傳院學生的素質,我不認為他們程度很差。
而導演提到學生來修課動機不純,是希望可以在導演作品中露臉或是希望導演給予創作個別指導,我可以同理學生不是抱著對知識的渴望來修課所以感到失望,但這不代表他們欺騙你。不管是想要露臉、想要攀關係、還是想要個別指導,這不就是他們運用自身可以利用的資源來尋求機會嗎?他們可以要求,你也可以拒絕。這是大學,大家都有同等機會,更何況你還是老師,你有社會賦予這個身分的權威。
--
導演或許是出於一種情緒上的沮喪與憤怒,所以連帶地將教學回憶中不舒服的元素完全混同在一個完整的噩夢情境裡,所以在裡面的學生也面目可憎。但是冷靜下來,設身處地想想,在整個權力體系之下最底層的學生,怎麼可能會是共犯結構?(某些案例中或許會出現學生集體霸凌老師,但老師作為一個成年人與社會人,可以向外求助的社會資源網路仍然大於未成年人)
你可以不喜歡學生,這是你的權利,沒有人要求老師一定要喜歡學生。但是,不可以對學生人身攻擊,不只是因為學生年紀尚輕、心智不一定完全穩定成熟;更重要的是,在一個課堂情境裡,老師與學生在權力結構上就是不平等,遑論有些學生會因為這樣的權力結構與社會制約,而把老師的話當成真理深信不疑,相信自己又醜又笨,難怪被老師羞辱嫌棄。
這是關於底線的問題。
警察不能侵犯人民隱私、醫生不能對外洩漏病人的病情、機長不能對全機乘客把飛行意外拿來開玩笑、法官不能以私心凌駕公共利益主導判決、藥商不能明知有風險還把藥賣給消費者......。每種職業都有其不能跨越的倫理防線,這跟喜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無關、跟職業倦怠無關;而是一個人能不能時常自省、在工作中對得起自己的良知,把自己視為一個完整的人,是這樣身而為人的基本問題。
而最讓我遺憾的,是事情演變成老師與學生的弱弱相殘,讓制度的荒謬性逐漸失焦,甚麼問題都沒有解決,徒增更多傷心不快樂的人。
我現在還是喜歡教書、喜歡當老師,靠存款過活,做喜歡的事。有一天存款會用完、或是我對教書的熱情燃燒殆盡,我不知道哪一件事會先發生。我有點無奈生在這樣一個知識貶值少子化大學經費緊縮的國家與時代,我也看不到未來在哪裡;但我已經厭倦責怪這一切了,這個問題我也認真判斷過不可能被解決。
只是覺得很遺憾。
一個圈子集合了全台灣最聰明、最有開創性、最有創造力的人們,然後一個愚蠢的制度就把這些聰明人全部困在一個小框框裡面互相鬥智廝殺。
那我問你,你要給你教的孩子承諾甚麼樣光明的未來?
--
--
照片是2012年我在X書院開的第一堂課,全部的人一起躺下來聽學生解說她的創作。我躺在畫面右邊拿著手板。只有在教書的時候我可以感覺靈魂的充盈,那是一個純粹的魔法時間,是虛度生命最好的方式。
前天下課的時候學生跑來告訴我,他在學校裡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冒充者,好像在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只有在我的課的幾小時裡,他不再是冒充者,他是他自己。
這是我開始教課以來最大的禮讚。勝過無數個700塊。
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登入網路 ...報考資格的"同等學歷" - 中央大學EMBA「E」是Executive經理人/管理人員的意思,而EMBA是為經理人量身打造的MBA ... 第五條具下列資格之一者,得以同等學力 ... ... <看更多>
同等學歷意思 在 大學同等學歷意思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登入網路 ...報考資格的"同等學歷" - 中央大學EMBA「E」是Executive經理人/管理人員的意思,而EMBA是為經理人量身打造的MBA ... 第五條具下列資格之一者,得以同等學力 ... ... <看更多>
同等學歷意思 在 [問題] 我想報考政大研究所請問"不受理同等學歷"是甚麼意思? 的美食出口停車場
系(所)別 統計學系
報考資格
一、須符合下列二項資格之一:
1.國內大學校院大學部畢業(含應屆)生,在校學業成績總平均名次在全系(班)前百分之三十以內或在校學業成績總平均七十分以上。
2.外國大學畢業(含應屆)生,經報考系所主管核准報考者。
二、不受理同等學力。
請問報考資格的第二大點是甚麼意思?
請各位大大替小弟解惑
感激不盡 ^___________^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86.180
... <看更多>